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习迁移实验实验报告

学习迁移实验实验报告

学习迁移实验实验报告
学习迁移实验实验报告

学习迁移实验

【摘要】本实验通过对编码记忆的实验练习来检验被试的学习迁移能力。

【关键词】学习迁移、学习、被试

【引言】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任何一种学习都要受到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技能、态度等的影响,只要有学习,就有迁移。迁移是学习的继续和巩固,又是提高和深化学习的条件,学习与迁移不可分割。从迁移的效果来看迁移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迁移起积极作用的叫正迁移,起消极作用的叫负迁移。通过用编码记忆仪器对被试的实验可以得出被试的学习迁移能力。

一、实验目的:检验被试对编码记忆时学习迁移能力所起的作用。

二、实验器材:学习迁移试验仪、一张纸、一支笔

三、实验步骤:

1)调节学习迁移试验仪,选择图形编码,选择编码一。

2) 记时开始,液晶中央区并列呈现五个不同的图形或汉字符号。液晶上方呈现编码表。

3) 键盘指示灯亮,被试参照相对应的编码表尽快地按相应的键回答。所回答的图形或汉字显示于相应符号的下方,如任一位回答错误,蜂鸣声响,本组测试中止,计1 次错误次数,并且连续正确次数(计分)清零。

4) 本组测试完成后,键盘指示灯灭,液晶屏重新显示编码表,被试按“*”键,开始下一组的测试。

5) 被试连续回答正确次数10 次(即计10 分),表示被试已学会了这个编码方法。学习结束,记时停止。

6)选择编码二,继续一轮实验。

7)换一组被试,进行控制组实验。并记录结果。

四、实验数据:

实验组

先学编码一

计时: 2分39秒计错: 3

后学编码二

计时: 1分59秒计错: 2

控制组

学编码二

计时: 4分20秒计错: 4

六、实验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要求被测试者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组和控制组中学编码二记录的数据一致吗?比较两组学编码二之结果分析一对二的影响。

(2)如果在实验组学一时采用一套学习材料(图形或汉字),而在学二时采用另外一种学习材料,控制组中的学编码二材料与实验组学编码二材料一致。在这种情况下,是否还存在学习迁移现象?

七实验结论

学习迁移是教育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它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影响的现象。从迁移的结果来看,它可以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正迁移是指促进作用,而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干扰或抑制。实验中,本组成员学习的正负迁移作用较为平均。

不同人学习不同材料时的迁移作用是不同的,先行学习可能对后继学习产生积极影响,起促进作用,掌握英语的人学起法语来就比较容易;会骑自行车的人比不会骑的人学开摩托车要容易一些;会拉二胡的人,再学弹三弦、拉小提琴,也比较容易。先行学习也可能对后继学习产生消极影响,起干扰作用。如,如学汉语拼音对有些英语字母语音的学习常常发生干扰;习惯于右脚起跳的跳高技能对掌握用左脚起跳的撑杆跳高也有干扰作用。我们在学习中应利用学习的正迁移、克服学习的负迁移。

以下方法有利于在学习中利用学习的正迁移:

1、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2、抓住学习的本质,培养概括能力;

3、培养比较能力;

4、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5、创造迁移的情景;

以下方法有利于在学习中有效克服学习的负迁移:

1、重视基本概念,突出本质属性;

2、利用分类对比,建构知识体系;

3、加强探究性学习,提高迁移能力,避免死记硬背;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_离子迁移数的测定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界面法 实验者:杨岳洋 同组实验者:张知行 学号:2015012012 班级:材54 实验日期:2016年9月19日 助教:袁倩 1 引言 1.1 实验目的 (1)采用界面法测定+H 的迁移数。 (2)掌握测定离子迁移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2 实验原理及公式 本实验采用的是界面法,以镉离子作为指示离子,测某浓度的盐酸溶液中氢离子的迁移数。 (1)当电流通过电解电池的电解质溶液时,两极发生化学变化,溶液中阳离子和阴离子分别向阴极和阳极迁移。假若两种离子传递的电荷量分别为+q 和-q ,通过的总电荷量为 -++=q q Q 每种离子传递的电荷量和总电荷量之比,称为离子迁移数。阴、阳离子的离子迁移数分别为 Q q t --= , Q q t ++= 且 1=+-+t t 在包含数种阴、阳离子的混合电解质溶液中,-t 和+t 各为所有阴、阳离子迁移数的总和。一般增加某种离子的浓度,则该离子传递电荷量的百分数增加离子迁移数也所制增加。但是对于仅含一种电解质的溶液,浓度改变使离子间的引力场改变,离子迁移数也会改变,但是变化的大小与正负因不同物质而异。 温度改变,迁移数也会发生变化,一般温度升高时,-t 和+t 的差别减小。 (2)在一截面均匀垂直放置的迁移管中,充满HCl 溶液,通以电流,当有电荷量为Q 的电 流通过每个静止的截面时, +t Q 当量的+H 通过界面向上走,-t Q 当量的- Cl 通过界面往下行。

假定在管的下部某处存在一个界面(a a '),在该界面以下没有+H ,而被其他的正离子(例如+ 2Cd )取代,则此界面将随着+H 往上迁移而移动,界面的位置可通过界面上下溶液性 质的差异而测定。例如,利用pH 的不同指示剂显示颜色不同,测出界面。在正常条件下,界面保持清晰,界面以上的一段溶液保持均匀,+H 往上迁移的平均速率,等于界面形成界面向上移动的速率。在某通电的时间t 内,界面扫过的体积为V ,+H 输送电荷的数量为该体积中+H 带电的总数,即 VCF q =+ 式中:C 为+H 的浓度,F 为法拉第常数,电荷量常以库[仑](C )表示。 (3)界面保持清晰的原理: Cd 阳极上Cd 氧化,进入溶液生成CdCl 2,逐渐顶替HCl 溶液,CdCl 2与HCl 不相混合,因为 +2Cd 淌度(u )较小,即++

流动状态试验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流体力学 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 2011年4月25日 成绩: 班级: 学号: 姓名: 教师: 同组者: 实验六、流动状态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测定液体运动的沿程水头损失(f h )及断面的平均流速(v )。 2.绘制流态曲线)lg (lg v h f 图,找出下临界点并计算临界雷诺数(c Re )的值。 二、实验装置 本室验的装置如图6-1所示。本实验所用的设备有流态实验装置、量筒、秒表、温度计及粘温表。 图6-1 流态实验装置 1. 稳压水箱 ; 2. 进水管 ; 3. 溢流管 ; 4. 实验管路 ; 5. 压差计 ; 6. 流量调节阀 ; 7. 回流管线 ; 8. 实验台 ; 9. 蓄水箱 ; 10. 抽水泵 ;11. 出水管

三、实验原理 1.液体在同一管道中流动,当速度不同时有层流、紊流两种流动状态。层流的特点是流体各质点互不掺混,成线状流动。紊流的特点是流体的各质点相互掺混,有脉动现象。 不同的流态,其沿程水头损失与断面平均流速瑟关系也不相同。层流的沿程水头损失与断面平均流速的一次方成正比;紊流的沿程水头损失与断面平均流速的m (m=1.75-2.0)次方成正比。层流与紊流之间存在一个过渡段,它的沿程水头损失与断面平均流速的关系与层流、紊流的不同。 2.当稳压水箱一直保持溢流时,实验管路水平放置且管径不变,流体在管内的流动为稳定流,此种情况下A 点、B 点的断面平均流速相等,即21v v =。这时从A 点到B 点的沿程水头损失f h 可由能量方程导出: )2()2(2 2 22211 1g v p z g v p z h ++-++=γγ )()(2 21 1γ γ p z p z + -+ = h h h ?=-=21 (1-6-1) 式中 1h ,2h ------分别为A 点、B 点的测压管水头,由压差计中的两个测压管读出。 3.根据雷诺数判断流体流动状态。雷诺数Re 的计算公式为: v D υ =Re (1-6-2) 式中 D---圆管内径; υ---断面平均速度; v ---运动粘度。 当c Re Re <(下临界雷诺数)时,为层流,其中2320~2000Re =c ; 当'Re Re c >(上临界雷诺数)时,为紊流,其中12000~4000Re'=c 。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界面法)实验报告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界面法 姓名/学号:何一白/2012011908 班级:化22 同组实验者姓名:苏剑晓 实验日期:2014年11月20日 提交报告日期:2014年11月26日 带实验的老师或助教姓名:王溢磊 1 引言 1.1 实验目的 1.采用界面法测定H +离子的迁移数。 2.掌握测定离子迁移数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1.2 实验原理[1] 当电流通过电解池溶液时,电极上发生化学变化,溶液中阳离子与阴离子分别向阴极和阳极迁移。若两种离子传递的电荷量分别为q +和q -,通过的总电荷量为 Q =q ++q ? 每种离子传递的电荷量与总电荷量之比称为离子迁移数,则阴、阳离子的迁移数分别为 t ?=q ? Q t += q + 且 t ++t ?=1 在包含数种电解质的溶液中,t -和t +分别为所有阴、阳离子迁移数总和,一般增加某种离子浓度,其离子迁移数增加;对只含一种电解质的溶液,浓度的改变使离子间引力场改变,自然离子迁移数也改变;若温度改变,迁移数亦变化,一般温度升高时,t -和t +差别减小。 实验中采用界面法,以镉离子作为指示离子,测量一定浓度的盐酸溶液中H +离子迁移数。在一截面均匀的垂直放置的迁移管中充满盐酸溶液,通以电流,当有Q 电量的电流通过每个静止的截面时,t +Q 当量的H +上行,t -Q 当量的Cl -通过界面下移。假定在管的下部某处存在一个界面,界面以下没有H +而被Cd 2+取代,此界面将随H +的上移而移动,界面位置可利用界面上下溶液pH 值的不同,使用指示剂显色。正常条件下界面保持清晰,界面以上的一段溶液保持均匀,H +向上迁移的平均速率等于界面上移速率。在某通电时间t 内,界面扫过体积V ,H +输送电荷数为该体积中H +带电总数,即 q +=VCF 式中:C 为H +的浓度,F 为法拉第常数,电荷量以库[仑](C)计。 要想使界面保持清晰,须使界面上、下的电解质不相混合,这可通过选择合适的指示离子在通电情况下达到,Cd 2+就符合这个要求。Cd 2+的淌度(U )较小,有 U Cd 2+dE dL 说明CdCl 2溶液中电位梯度较大(如图1),导致H +难以扩散至下层,而Cd 2+也难以扩散到界面以上,可保持界面清晰。 2 实验操作 2.1 实验药品、仪器型号及测试装置示意图

光电效应实验报告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 实验项目 专业班级 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成绩 日 期 年 月 日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光电效应的规律,加深对光的量子性的理解; 2.测量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3.学习验证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的实验方法,测量普朗克常数。 二、实验仪器 光电效应(普朗克常数)实验仪(详见本实验附录A ),数据记录仪。 三、实验原理 1.光电效应及其基本实验规律 当一定频率的光照射到某些金属表面时,会有电子从金属表面即刻逸出,这种现象称为光电效应。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电子叫光电子,由光子形成的电流叫光电流,使电子逸出某种金属表面所需的功称为该金属的逸出功。 研究光电效应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GD 为光电管,它是一个抽成真空的玻璃管,管内有两个金属电极,K 为光电管阴极,A 为光电管阳极;G 为微电流计;V 为电压表;R 为滑线变阻器。单色光通过石英窗口照射到阴极上时,有光电子从阴极K 逸出,阴极释放出的光电子在电场的加速作用下向阳极A 迁移形成光电流,由微电流计G 可以检测光电流的大小。调节R 可使A 、K 之间获得连续变化的电压AK U ,改变AK U ,测量出光电流I 的大小,即可测出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2(a)、(b)所示。

图2 光电效应的基本实验规律 光电效应的基本实验规律如下: (1)对应于某一频率,光电效应的AK -I U 关系如图2(a)所示。从图中可见,对一定的频率,有一电压0U ,当AK 0U U ≤时,光电流为零,这个相对于阴极的负值的阳极电压0U ,称为截止电压。 (2)当AK 0U U ≥后,I 迅速增加,然后趋于饱和,饱和光电流M I 的大小与入射光的强度P 成正比,如图2(b)所示。 (3)对于不同频率的光,其截止电压的值不同,如图2(a)所示。 (4)截止电压0U 与频率v 的关系如图2(c)所示。0U 与ν成正比。当入射光频率低于某极限值0v (随不同金属而异)时,无论光的强度如何,照射时间多长,都没有光电流产生。 (5)光电效应是瞬时效应。即使入射光的强度非常微弱,只要频率大于0v ,在开始照射后立即有光电子产生,所经过的时间至多为910-秒的数量级。 2.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上述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无法用电磁波的经典理论解释。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现象,爱因斯坦根据普朗克的量子假设,提出了光子假说。他认为对于频率为ν的光波,每个光子的能量为E h ν=,h 为普朗克常数。当光子照射到金属表面上时,一次性为金属中的电子全部吸收,而无须积累能量的时间。电子把该能量的一部分用来克服金属表面对它的吸引力,另一部分就变为电子离开金属表面后的动能,按照能量守恒原理,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光电效应方程 201 2 h m W νυ=+ (1) 式中,W 为被光线照射的金属材料的逸出功,2 012m υ为从金属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由式(1)可知,入射到金属表面的光频率越高,逸出的电子动能越大,所以即使阳极电位比阴极电位低(即加反向电压)时,也会有电子落入阳极形成光电流,直至阳极电位低于截止电压,光电

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北 京 化 工 大 学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 化工原理实验 实验日期: 2008.10.29 班 级: 化工0602 姓 名:许兵兵 学 号: 200611048 同 组 人 :汤全鑫 阮大江 阳笑天 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 摘要 ● 测定层流状态下直管段的摩擦阻力系数(光滑管、粗糙管和层流管)。 ● 测定湍流状态不同(ε/d)条件下直管段的摩擦阻力系数(突然扩大管)。 ● 测定湍流状态下管道局部的阻力系数的局部阻力损失。 ● 本次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图形的拟合利用Matlab 完成。 关键词 流体流动阻力 雷诺数 阻力系数 实验数据 Matlab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直管摩擦阻力系数的测量的一般方法; 2、测定直管的摩擦阻力系数λ以及突扩管的局部阻力系数ζ; 3、测定层流管的摩擦阻力 4、验证湍流区内λ、Re 和相对粗糙度的函数关系 5、将所得光滑管的Re -λ方程与Blasius 方程相比较。 二、实验原理 不可压缩流体(如水),在圆形直管中作稳定流动时,由于粘性和涡流的作用产生摩擦阻力;流体在流过突然扩大和弯头等管件时,由于流体运动的速度和方向突然发生变化,产生局部阻力。影响流体流动阻力的因素较多,在工程研究中,利用因次分析法简化实验,引入无因此数群 雷 诺 数: μρ du = Re 相对粗糙度: d ε 管路长径比: d l 可导出: 2)(Re,2u d d l p ??=?εφρ 这样,可通过实验方法直接测定直管摩擦阻力系数与压头损失之间的关系: 22u d l p H f ? ?=?=λρ

因此,通过改变流体的流速可测定出不同Re 下的摩擦阻力系数,即可得出一定相对粗糙度的管子的λ—Re 关系。 在湍流区内,λ = f(Re ,ε/ d ),对于光滑管大量实验证明,当Re 在3×103至105的范围内,λ与Re 的关系遵循Blasius 关系式,即: 25 .0Re 3163.0=λ 对于层流时的摩擦阻力系数,由哈根—泊谡叶公式和范宁公式,对比可得: Re 64=λ 局部阻力: f H =2 2 u ?ξ [J/kg] 三、装置和流程 四、操作步骤 1、启动水泵,打开光滑管路的开关阀及压降的切换阀,关闭其它管路的开关阀和切换阀; 2、排尽体系空气,使流体在管中连续流动。检验空气是否排尽的方法是看当流量为零时候U 形压差计的两液面是否水平; 3、调节倒U 型压差计阀门1、2、3、 4、5的开关,使引压管线内流体连续、液柱等高; 4、打开流量调节阀,由大到小改变10次流量(Re min >4000),记录光滑管压降、孔板压降数据; 5、完成10组数据测量后,验证其中两组数据,确保无误后,关闭该组阀门; 6、测量粗糙管(10组)、突然扩大管(6组)数据时,方法及操作同上; 7、测量层流管压降时,首先连通阀门6、7、8、9、10所在任意一条回流管线,其次打开进入高位水灌的上水阀门11,关闭出口流量调节阀16; 8、当高位水灌有溢流时,打开层流管的压降切换阀,对引压管线进行排气操作; 9、打开倒U 型压差计阀门5,使液柱上升到n 型压差计示数为0的位置附近,然后关闭该阀门,检 图1 流体阻力实验装置流程图 1. 水箱 2.离心泵 3.孔板流量计 4.管路切换阀 5.测量管路 6.稳流罐 7.流量调节阀

教育心理学学习迁移实验报告

教育心理学学习迁移实验报告 学习迁移是指先前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对新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获得的影响。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阻碍作用称为负迁移,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促进作用称为正迁移。研究学习迁移常用的实验方法有前后测验法(参见前/倒摄作用)和继续学习法。对于继续学习法的实验,可以将被试随机分成A、B两组,如果材料的难易不同可作如下设计:A组:先学甲,后学乙 B组:先学乙,后学甲 把两组先学的结果加起来(C),两组后学的结果加起来(D),加以比较,即可看出两种作业彼此有何影响。如以学习达到同一水平(连续三遍输入正确)所需要的时间为指标,则C>D为正迁移,C<D为负迁移,C=D为二种作业彼此无影响,即无迁移。 一、目的 1.检验学习两种不同材料的迁移效果。 2.学习继续学习法。 二、仪器与材料 1.仪器: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 2.材料:甲套为5个几何图形分别对应数字0、1、2、3、4。 乙套为5个大写字母分别对应数字5、6、7、8、9。 三、方法 1.登录并打开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主界面。选中实验列表中的“学习迁移”。单击呈现实验简介,点击“进入实验”到“操作向导”窗口。实验者可先进行参数设置,选择A组或 B组等。然后点击“开始实验”按钮进入指导语界面。本实验不设练习。点击指导语下面的“正式实验”按钮开始。 2.如选A组,学习甲套材料的第一次指导语是: 这是一个学习的实验,首先你将看到5个几何图形,每个图有一个编号。请记住图与数字的对应关系。一段时间后将进行测试。你可以按计算机键盘的空格键开始。呈现完毕再次出现指导语: 下面屏幕将会依次呈现一系列图形,每次一组。请你在4秒内在文本框内按图与数字的对应关系输入相应的数字,输入完毕回车确认。如输入错误则该图形下面将显示正确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作者:————————————————————————————————日期: ?

实验一 伯努利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流体流动中各种能量和压头的概念及相互转化关系,加深对柏努利方程式的理解。 2、观察各项能量(或压头)随流速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原理 1、不可压缩流体在管内作稳定流动时,由于管路条件(如位置高低、管径大小等)的变化,会引起流动过程中三种机械能——位能、动能、静压能的相应改变及相互转换。对理想流体,在系统内任一截面处,虽然三种能量不一定相等,但能量之和是守恒的(机械能守恒定律)。 2、对于实际流体,由于存在内磨擦,流体在流动中总有一部分机械能随磨擦和碰撞转化为热能而损失。故而对于实际流体,任意两截面上机械能总和并不相等,两者的差值即为机械损失。 3、以上几种机械能均可用U 型压差计中的液位差来表示,分别称为位压头、动压头、静压头。当测压直管中的小孔(即测压孔)与水流方向垂直时,测压管内液柱高度(位压头)则为静压头与动压头之和。任意两截面间位压头、静压头、动压头总和的差值,则为损失压头。 4、柏努利方程式 ∑+++=+++f h p u gz We p u gz ρ ρ2222121122 式中: 1Z 、2Z ——各截面间距基准面的距离 (m) 1u 、2u ——各截面中心点处的平均速度(可通过流量与其截 面积求得) (m/s) 1P 、2p ——各截面中心点处的静压力(可由U型压差计的液位 差可知) (Pa ) 对于没有能量损失且无外加功的理想流体,上式可简化为 ρ ρ2 2 22121122p u gz p u gz + +=++ 测出通过管路的流量,即可计算出截面平均流速ν及动压g 22 ν,从而可得到各截面测管水头和总水头。 三、实验流程图

学习迁移实验报告

篇一:学习迁移的实验报告 4 学习迁移的实验报告 作者:万永秀、李辉 主试:李书兰、喻丹露、 被试:李辉、刘斅澜 记录:文小玲、万永秀、朱旭 【摘要】通过对编码记忆的实验练习来检验被试的学习迁移能力。结果: 【关键词】正迁移、负迁移、学习、被试 【引言】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从迁移的效果来看迁移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迁移起积极作用的叫正迁移,起消极作用的叫负迁移。通过用编码记忆仪器对被试的实验可以得出被试的学习迁移能力。 一、实验目的:检验被试对编码记忆时学习迁移能力所起的作用。 二、实验器材:一台型号为的编码记忆仪、一张纸、一支笔 三、实验步骤: (1)给被试读实验指导语,实验指导语为: (2)被试面对仪器正坐,让被试能清楚的看见一仪器屏幕上的编码和屏幕下编码所对应的号码。 四、实验结果:表一:被试一测试的结果 性别 (男) 时间 (秒) 错误次数 码一(图形)1:18 0 码二(图形)1;12 0 码三(字母)1:49 0 表二:被试二测试的结果 性别 (女)时间 (秒) 错误次数 码一(图形)1:38 0 码二(图形)1;32 0 码三(字母)4:08 3 由表一可知被试在学习码二的时候用的时间比学习篇二:学习迁移实验实验报告 学习迁移实验 【摘要】本实验通过对编码记忆的实验练习来检验被试的学习迁移能力。 【关键词】学习迁移、学习、被试 【引言】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任何一种学习都要受到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技能、态度等的影响,只要有学习,就有迁移。迁移是学习的继续和巩固,又是提高和深化学习的条件,学习与迁移不可分割。从迁移的效果来看迁移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迁移起积极作用的叫正迁移,起消极作用的叫负迁移。通过用编码记忆仪器对被试的实验可以得出被试的学习迁移能力。 一、实验目的:检验被试对编码记忆时学习迁移能力所起的作用。 二、实验器材:学习迁移试验仪、一张纸、一支笔 三、实验步骤: 1)调节学习迁移试验仪,选择图形编码,选择编码一。 2) 记时开始,液晶中央区并列呈现五个不同的图形或汉字符号。液晶上方呈现编码表。 3) 键盘指示灯亮,被试参照相对应的编码表尽快地按相应的键回答。所回答的图形或汉字显示于相应符号的下方,如任一位回答错误,蜂鸣声响,本组测试中止,计 1 次错误次数,并且连续正确次数(计分)清零。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离子迁移数的测定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离子迁移数的测定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界面法 实验者:杨岳洋 同组实验者:张知行 学号:2015012012 班级:材54 实验日期:2016年9月19日 助教:袁倩 1 引言 1.1 实验目的 (1)采用界面法测定+ H 的迁移数。 (2)掌握测定离子迁移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2 实验原理及公式 本实验采用的是界面法,以镉离子作为指示离子,测某浓度的盐酸溶液中氢离子的迁移数。 (1)当电流通过电解电池的电解质溶液时,两极发生化学变化,溶液中阳离子和阴离子分别向阴极和阳极迁移。假若两种离子传递的电荷量分别为+ q 和- q ,通过的总电荷量为 - ++=q q Q 每种离子传递的电荷量和总电荷量之比,称为离子迁移数。阴、阳离子的离子迁移数分别为

Q q t --= , Q q t ++ = 且 1 =+-+ t t 在包含数种阴、阳离子的混合电解质溶液中, - t 和+ t 各为所有阴、阳离子迁移数的总和。一般增加 某种离子的浓度,则该离子传递电荷量的百分数增加离子迁移数也所制增加。但是对于仅含一种电解质的溶液,浓度改变使离子间的引力场改变,离子迁移数也会改变,但是变化的大小与正负因不同物质而异。 温度改变,迁移数也会发生变化,一般温度升高时,- t 和+ t 的差别减小。 (2)在一截面均匀垂直放置的迁移管中,充满HCl 溶液,通以电流,当有电荷量为Q 的电流通 过每个静止的截面时, + t Q 当量的+ H 通过界面向上走,- t Q 当量的- Cl 通过界面往下行。假定在管的 下部某处存在一个界面(a a '),在该界面以下没有+ H ,而被其他的正离子(例如+ 2Cd )取代,则 此界面将随着+ H 往上迁移而移动,界面的位置可 通过界面上下溶液性质的差异而测定。例如,利用pH 的不同指示剂显示颜色不同,测出界面。

体系结构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高级计算机系统结构 学号:2015140454姓名:罗一皓

实验二指令流水线相关性分析 一.实验类别: 验证试验 二.实验目的: 通过使用WINDLX模拟器,对程序中的三种相关现象进行观察,并对使用专用通路,增加运算部件等技术对性能的影响进行考察,加深对流水线和RISC处理器的特点的理解。 三.实验学时: 4 四.实验人数: 1 五.实验设备环境: WinDLX模拟器可以装入DLX汇编语言程序,然后单步、设置断点或者连续执行该程序。CPU的寄存器、流水线、I/O和存储器都可以使用图形的方式表示出来。模拟器还提供了对流水线操作的统计功能。该模拟器对理解流水线和RISC处理器的特点很有帮助。 六.实验原理: 指令流水线中主要有结构相关、数据相关、控制相关。相关影响流水线性能。 结构相关:当指令在重叠执行过程中,硬件资源满足不了指令重叠执行的要求,发生资源冲突时,将产生“结构相关”。 数据相关:当一条指令需要用到前面指令的执行结果,而这些指令均在流水线中重叠执行时,就可能引起“数据相关”。 控制相关:由条件指令引起的相关。 七.实验内容和要求: 使用WinDLX模拟器,对求阶乘程序Fact.s做分析 八.实验步骤: (1)观察程序中出现的数据/控制/结构相关。指出程序中出现上述现象的指令组合。 数据相关: 在第24个周期时,在Clock Cycle Diagram 中有橙黄色的R-Stall,

点开之后,我们发现有 相关指令组合: lbu r3,0x0(r2) seqi r5,r3,0xa 控制相关: 在第4个时钟周期中,第一条命令正在MEM段,在第二条命令在intEXcellent 段,第四条命令在IF段。而第三条命令指示为“aborted”。 其原因是:在第二条命令(jal)是无条件分支指令,但只有在第三个时钟周期,jal指令被译码后才知道,这时,下一条命令movi2fp已经取出,但须执行的下一条命令在另一个地址处,因而,movi2fp的执行应被取消,在流水线中留下气泡。此处发生了控制相关。 相关的指令组合:

化工原理实验流体流动阻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实验-流体流动阻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作者: ————————————————————————————————日期:

流体流动阻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测定流体流动阻力实验的一般实验方法。 2、测定直管的摩擦阻力系数λ及突然扩大管和阀门的局部阻力系数ξ。 3、验证湍流区内摩擦阻力系数λ为雷诺系数Re和相对粗糙度的函数。 4、将所得光滑管的λ—Re方程与Blasius方程相比较。 二、实验器材: 流体阻力实验装置一套 三、实验原理: 1、直管摩擦阻力 不可压缩流体(如水),在圆形直管中做稳定流动时,由于黏性和涡流 的作用产生摩擦阻力;流体在流过突然扩大、弯头等管件时,由于流体运 动的速度和方向突然变化,产生局部阻力。影响流体阻力的因素较多,在 工程上通常采用量纲分析方法简化实验,得到在一定条件下具有普遍意 义的结果,其方法如下。 流体流动阻力与流体的性质,流体流经处的几何尺寸以及流动状态有关,可表示为 △P=f (d, l, u,ρ,μ,ε) 引入下列无量纲数群。 雷诺数Re=duρ/μ 相对粗糙度ε/ d 管子长径比l / d 从而得到 △P/(ρu2)=ψ(duρ/μ,ε/d, l / d) 令λ=φ(Re,ε/ d) △P/ρ=(l/ d)φ(Re,ε/ d)u2/2 可得摩擦阻力系数与压头损失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可用试验方法 =△P/ρ=λ(l /d)u2/2 直接测定。h f ——直管阻力,J/kg 式中,h f l——被测管长,m d——被测管内径,m u——平均流速,m/s λ——摩擦阻力系数。 当流体在一管径为d的圆形管中流动时,选取两个截面,用U形压差 计测出这两个截面间的静压强差,即为流体流过两截面间的流动阻力。根 据伯努利方程找出静压强差和摩擦阻力系数的关系式,即可求出摩擦阻 力系数。改变流速可测出不同Re下的摩擦阻力系数,这样就可得出某一 相对粗糙度下管子的λ—Re关系。 (1)、湍流区的摩擦阻力系数

流动状态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流体力学实验报告

流动状态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流体力学实验报告实验六、流动状态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测定液体运动时的沿程水头损失(hf)及断面的平均流速(v); 2.在双对数坐标上绘制流态(hf—v)曲线图,找出下临界点并计算临界雷诺数(Rec)的值。 二、实验装置 本室验的装置如图所示。本实验所用的设备有流态实验装置、量筒、秒表、温度计及粘温表。 在图1-6-1横线上正确填写实验装置各部分的名称 图1-6-1 流态实验装置 1. 稳压水箱;进水管溢流管 4. ;5. 压差计;6. 流量调压阀 7. 回流管线;8. 实验台;9. 10. 抽水泵;11. 出水管 ; 蓄水箱; 三、实验原理填空 1.液体在同一管道中流动,当速度不同时有层流、紊流两种流动状态。层流的特点 是质点互不掺混,成线状流动。在紊流中流体的各质点相互掺混,有脉动现象。 不同的流态,其沿程水头损失与断面平均速度的关系也不相同。层流的沿程水头损失与断面平均流速的一次方成正比;紊流的沿程水头损失与断面平均速度的m次方成正比(m= 1.75~2.0) 。层流与紊流之间存在一个过渡区,它的沿程水头损失与断面平均流速关系与层流、紊流的不同。 2.当稳压水箱一直保持溢流时,实验管路水平放置且管径不变,流体在管内的流动 为 稳定流,此种情况下v1=v2。那么从A点到B点的沿程水头损失为hf,可由能流量方程导 出: v12p2v22

pp p1 h1、h2分别是A点、B点的测压管水头,由压差计中的两个测压管读出。 3.雷诺数(Reynolds Number)判断流体流动状态。雷诺数的计算公式为: Dv D—圆管内径;v—断面平均速度;—运动粘度系数 当(下临界雷诺数)为层流,Rec=2000~2320; 之间。(上临界雷诺数)为紊流,Rec当 四、实验要求 1.有关常数:实验装置编号:6 实验管内径:D= 1.0 cm;水温:T= 16.6 ℃; 水的密度:;动力粘度系数:;运动粘度系数:。 2、以表1-6-1中的任意一组数据为例,写出计算实例(包含计算公式、数据及结果)。 (1 )沿程水头损失: 22v1p2v2 p1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材料:离子迁移数地测定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界面法 实验者:岳洋 同组实验者:知行 学号:2015012012 班级:材54 实验日期:2016年9月19日 助教:袁倩 1 引言 1.1 实验目的 (1)采用界面法测定+H 的迁移数。 (2)掌握测定离子迁移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2 实验原理及公式 本实验采用的是界面法,以镉离子作为指示离子,测某浓度的盐酸溶液中氢离子的迁移数。 (1)当电流通过电解电池的电解质溶液时,两极发生化学变化,溶液中阳离子和阴离子分别向阴极和阳极迁移。假若两种离子传递的电荷量分别为+q 和-q ,通过的总电荷量为 -++=q q Q 每种离子传递的电荷量和总电荷量之比,称为离子迁移数。阴、阳离子的离子迁移数分别为 Q q t --= , Q q t ++= 且 1=+-+t t 在包含数种阴、阳离子的混合电解质溶液中,-t 和+t 各为所有阴、阳离子迁移数的总和。一般增加某种离子的浓度,则该离子传递电荷量的百分数增加离子迁移数也所制增加。但是对于仅含一种电解质的溶液,浓度改变使离子间的引力场改变,离子迁移数也会改变,但是变化的大小与正负因不同物质而异。 温度改变,迁移数也会发生变化,一般温度升高时,-t 和+t 的差别减小。 (2)在一截面均匀垂直放置的迁移管中,充满HCl 溶液,通以电流,当有电荷量为Q 的电 流通过每个静止的截面时, +t Q 当量的+H 通过界面向上走,-t Q 当量的- Cl 通过界面往下行。

假定在管的下部某处存在一个界面(a a '),在该界面以下没有+H ,而被其他的正离子(例如+ 2Cd )取代,则此界面将随着+H 往上迁移而移动,界面的位置可通过界面上下溶液性 质的差异而测定。例如,利用pH 的不同指示剂显示颜色不同,测出界面。在正常条件下,界面保持清晰,界面以上的一段溶液保持均匀,+H 往上迁移的平均速率,等于界面形成界面向上移动的速率。在某通电的时间t ,界面扫过的体积为V ,+H 输送电荷的数量为该体积中+H 带电的总数,即 VCF q =+ 式中:C 为+H 的浓度,F 为法拉第常数,电荷量常以库[仑](C )表示。 (3)界面保持清晰的原理: Cd 阳极上Cd 氧化,进入溶液生成CdCl 2,逐渐顶替HCl 溶液,CdCl 2与HCl 不相混合,因为 +2Cd 淌度(u )较小,即++

镜画实验报告

镜画实验报告 陈灏贤 摘要:通过对镜画仪实验结果的分析来检验练习对迁移的影响。 关键词:迁移练习,镜画实验 引言:已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就是学习的迁移。它发生在两种学习之间,并产生一定的效果。如果先前的学习对后来的学习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的叫正迁移;如果先前的学习对后来的学习起阻碍作用的叫负迁移。 镜画仪是心理学学习实验中常用的仪器,主要用于练习效果的研究和动作技能的迁移研究;由一个金属双轨构成的六角星图案板、平面镜、挡板和电子表等构成。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时往往会受到已获得的知识和学会了的技能影响。一般地说,学习的迁移是指已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学习的迁移分为起积极作用的正迁移和起消极阻碍作用的负迁移。研究学习迁移常用的方法是继续学习法和前后测验法,其中前后测验法是研究迁移最先使用的方法。镜画实验即采用前后测验法。 自1910年斯塔奇(D.Starch)首创镜画实验以来,镜画仪成为研究动作学习最常用的心理实验仪器。该仪器的实验方法是让被试通过镜子来看一个图形,用笔在图形上描画(镜画就由此而来)。因通过镜子反射,和原图形相比镜中图像是上下倒置而左右不变,所以被试在描画时往往会出现与平常上下笔顺相反的画法,给初作镜画的人带来一定的困难,但通过训练被试会很快适应原先的习惯画法。本次实验就是通过一个六角星形板的镜画练习来了解动作技巧形成的过程。 本次实验为教学实验,实验目的在于学习学习技能形成的实验研究方法、通过学习镜画实验来分析技能形成的过程及学习绘制练习曲线,研究技能学习中的迁移并检验右手镜画练习对左手练习的迁移作用,学习对实验资料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法。 本实验的假设为:经过镜画练习,被试的学习迁移效果显著。即描绘时间缩短并且错误次数减少。 实验方法 1、实验目的:通过镜画练习使学生了解动作技巧形成的过程 2、实验器材:JGW-B型心理实验台镜画仪单元,计时计数器单元 3、实验步骤:

化工原理实验~流体流动阻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流体流动阻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测定流体流动阻力实验的一般实验方法。 2、测定直管的摩擦阻力系数λ及突然扩大管与阀门的局部阻力系数ξ。 3、验证湍流区内摩擦阻力系数λ为雷诺系数Re与相对粗糙度的函数。 4、将所得光滑管的λ—Re方程与Blasius方程相比较。 二、实验器材: 流体阻力实验装置一套 三、实验原理: 1、直管摩擦阻力 不可压缩流体(如水),在圆形直管中做稳定流动时,由于黏性与涡流的作用产生摩擦阻力;流体在流过突然扩大、弯头等管件时,由于流体运动的速度与方向突然变化,产 生局部阻力。影响流体阻力的因素较多,在工程上通常采用量纲分析方法简化实验,得 到在一定条件下具有普遍意义的结果,其方法如下。 流体流动阻力与流体的性质,流体流经处的几何尺寸以及流动状态有关,可表示为 △P=f (d, l, u,ρ,μ,ε) 引入下列无量纲数群。 雷诺数Re=duρ/μ 相对粗糙度ε/ d 管子长径比l / d 从而得到 △P/(ρu2)=ψ(duρ/μ,ε/ d, l / d) 令λ=φ(Re,ε/ d) △P/ρ=(l / d)φ(Re,ε/ d)u2/2 可得摩擦阻力系数与压头损失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可用试验方法直接测定。 h f=△P/ρ=λ(l / d)u2/2 ——直管阻力,J/kg 式中,h f l——被测管长,m d——被测管内径,m u——平均流速,m/s λ——摩擦阻力系数。 当流体在一管径为d的圆形管中流动时,选取两个截面,用U形压差计测出这两个截面间的静压强差,即为流体流过两截面间的流动阻力。根据伯努利方程找出静压强差 与摩擦阻力系数的关系式,即可求出摩擦阻力系数。改变流速可测出不同Re下的摩擦 阻力系数,这样就可得出某一相对粗糙度下管子的λ—Re关系。 (1)、湍流区的摩擦阻力系数 在湍流区内λ=f(Re,ε/d)。对于光滑管,大量实验证明,当Re在3×103~105范围内,λ与Re的关系遵循Blasius关系式,即λ=0、3163 / Re0、25 对于粗糙管,λ与Re的关系均以图来表示。 2、局部阻力

流动状态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2016.04.18成绩: 班级:学号:姓名:教师: 同组者: 实验六、流动状态实验 一、实验目的 h)及断面的平均流速(v); 1.测定液体运动时的沿程水头损失( f h—v)曲线图,找出下临界点并计算临界雷诺数(Re)2.在双对数坐标上绘制流态( f 的值。 二、实验装置 本室验的装置如图所示。本实验所用的设备有流态实验装置、量筒、秒表、温度计及粘温表。 在图1-6-1横线上正确填写实验装置各部分的名称 图1-6-1流态实验装置 1. 稳压水箱; 2. 进水管; 3. 溢流管; 4. 实验管路; 5. 压差计; 6. 流量调节阀 7. 回流管线;8. 实验台;9. 蓄水箱; 10. 抽水泵;11. 排水管

三、实验原理 填空 1.液体在同一管道中流动,当 速度 不同时有层流、紊流两种流动状态。 层流 的特点是质点互不掺混,成线状流动。在 紊流 中流体的各质点相互掺混,有脉动现象。 不同的流态,其 沿程水头损失 与断面平均速度的关系也不相同。层流的沿程水头损失与断面平均流速的 一次方 成正比;紊流的沿程水头损失与断面平均速度的m 次方成正比 (m= 1.75~2.0 ) 。层流与紊流之间存在一个过渡区,它的沿程水头损失与断面平均流速关系与层流、紊流的不同。 2.当稳压水箱一直保持溢流时,实验管路水平放置且管径不变,流体在管内的流动为 稳定流 ,此种情况下v 1=v 2。那么从A 点到B 点的沿程水头损失为h f ,可由能流量方程 导出: 22 1 122f 12121212()() 22()()p v p v h z z g g p p z z h h h γγγγ =++-++=+-+=-=? h 1、h 2分别是A 点、B 点的测压管水头,由 压差计 中的两个测压管读出。 3.雷诺数(Reynolds Number )判断流体流动状态。雷诺数的计算公式为: Dv Re ν = D —圆管内径;v —断面平均速度;ν—运动粘度系数 当c Re Re <(下临界雷诺数)为层流,c Re =2000~2320; 当c Re Re '>(上临界雷诺数)为紊流,c Re '=4000~12000之间。 四、实验要求 1.有关常数: 实验装置编号:No. 4 实验管内径:D = 1.0 cm ; 水温:T = 16.8 ℃; 水的密度:ρ= 0.998834 g/cm 3; 动力粘度系数:μ= 1.08846 mPa ?s ; 运动粘度系数:ν= 0.010897 cm 2/s 。 2、以表1-6-1中的任意一组数据为例 ,写出计算实例(包含计算公式、数据及结果)。 (1 )沿程水头损失:f h =h2-h1=54.6-12.1=42.5cm (2)运动粘度系数:ν=μ/ρ=1.08846÷0.998834*10-2=0.010897cm 2 /s (3)流量:Q =V/t=1000/12.69=78.80ml/s (4) 断面平均速度:v =Q /A=78.80/(3.14*12 )=25.10cm/s

大学基础化学实验[1][1]

教材编写体现:基础性、系统性、实用性、趣味性、创新性。 大学基础化学实验 第一章绪论 基础化学实验的目的和学习要求 实验预习、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 第二章化学实验基本知识 实验室守则 实验室安全、事故防护与处理(实验室安全守则、实验室事故防护与处理、实验室消防器材和急救药箱) 环境保护与实验室三废处理 实验室用水(GB/T6682-92纯水的制备、质量检验和使用的注意事项) 化学试剂(常用试剂的规格、试剂的保管和取用注意事项) 常用试纸(试纸的种类、试纸的使用、试纸的制备) 常用玻璃仪器、器皿和用具(李娴) 高压钢瓶的识别和使用 实验结果的处理(误差、有效数字、实验数据的表达与处理) 第三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及技术 一、玻璃仪器的洗涤及干燥 二、加热(直接加热-煤气灯、酒精灯、酒精喷灯和电加热炉,水浴加热,油浴加热等)和冷却方法(冷凝、水浴、冰盐浴、制冷剂) 三、简单玻璃工技术(玻璃棒、滴管、毛细管等物品的自制、塞子钻孔) 实验1 玻璃仪器的洗涤和简单玻璃工操作 四、不同精度天平(含台秤)的校正方法和使用 实验2 天平称量操作 五、量筒、滴定管、移液管以及容量瓶的校正方法和使用

六、搅拌(人工搅拌、机械搅拌、电磁搅拌) 七、溶液浓度和溶液的配制 实验3 溶液配制和pH值测定(pH试纸、pH计) 实验滴定分析基本操作 八、干燥(烘干、真空干燥和干燥剂的使用) 九、结晶和重结晶 实验溶解度的测定 十、滤纸和滤器的使用 十一、固液分离(倾析、常压过滤、减压过滤、离心分离等) 十二、沉淀的转移、洗涤、干燥、灼烧 实验重量分析基本操作 实验食盐的提纯 十三、蒸馏(简单蒸馏、分馏、减压蒸馏、水蒸汽蒸馏)和回流 实验简单蒸馏 实验分馏 实验减压蒸馏 实验水蒸汽蒸馏 实验回流 十四、升华 实验 十五、萃取(液-液萃取、固-液萃取) 实验 十六、离子交换 十七、层析分离 十八、气体的制备、净化和吸收 十九、压力的测量与控制(包括压力计的校正和使用、真空的获得和检漏)二十、温度的测量与控制(热电偶、温度计的选择、使用和校正) 实验熔点和沸点测定

语文教改实验报告-模板

语文教改实验报告 实验课题名称为:动脑、动口、动手,以练为主。 实验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遵循“三个面向”的原则,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教师要朝着学生‘反三’这个目标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能动性,引导他 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吕叔湘语)。 一、实验内容: 1.课堂教学六课型。 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核心,共有六种课型:总览课、 导读课、自读课、扩读课、自结课和作文课。 (1)总览课:(一课时)即单元预习课。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单元提示及各课的训练重点、预习提示,掌握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训练重点。预先下发预 习表格,学生完成表格中的各项要求,有困难的部分可让学生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部分可填入表格中“疑难问题”一栏中。教师汇集学生疑难问题,进行备课,做到心中有数。 (2)导读课:一般是一课时,共分为五大环节。 内容安排时间活动形式课前五分钟口头训 5分钟左右动口说练基础知识部分 5~8分钟左右动脑记,动笔写,动 口说阅读分析部分 20~25分钟左动脑分析,动口说 右知识迁移部分 8分钟左右动脑想,动笔写,动 口说 A.口头训练:授课前5分钟,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口头训练做到有计划、有目标、定内容。各年级根据学生实际订好训练计划,要生口头表达观点 明确,语言通顺流畅,词语运用正确,叙事完整,声音洪亮,内容可配合教材确定,说一个故事,刻画一个人物,写一段风景,说明一个道理都可;还有学习 古诗、文言文、警句,让学生背一背,说说含义。形式多样,可分小组谈,也 可个人说。对于说得好坏师生都可评论,对于学生口头训练情况,小组长做好记录。 B.教师指出课题后,可提出学习目标,或指导学生找出本文的学习目标。(动脑的训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