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探析
- 格式:docx
- 大小:22.81 KB
- 文档页数:5
民间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探析
[摘要] 近几年来,民间文化产业在世界各地不断兴起,创造了文化和商业价值。东北的二人转以其独特的地域文化价值及自身特色,通过培养高素质人才,打造文化品牌,走出了一条时俱进的发展之路,成为了我国民间文化产业楷模。
[关键词] 民间文化产业发展探析
源于民间的文化产业,近几年来在世界各地不断兴起。比如:在中国流传了千百年的“花木兰替父从军”的传说故事,1998年被美国迪士尼公司拍摄成了动画电影《花木兰》,以10多种语言向世界发行,广受欢迎,仅影院票房一项就带来2.97亿美元的收入。不仅民间故事可以用来发展文化产业,其他民俗形式也同样可以。例如我们早就司空见惯了的民乐演奏,加上女子时装秀和西方流行音乐的现代包装,“女子十二乐坊”的演出竟风靡了美国、日本、中国香港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在20XX年希腊雅典奥运会的闭幕式上,仅几分钟的表演,就惊艳了世界。迄今为止,其演出和唱片发行的收入约达200亿美元之巨。东北二人转出现了空前的火爆现象,赵本山创办并领衔的辽宁民间艺术团,仅20XX年就演出“二人转”1760场,演出收入达4200万元。这充分说明了民间文化的价值,也探求出了一条民间文化产业的发展之路。
一、二人转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价值及自身特色
二人转的流传区域遍及东北地区,这与东北平原广袤平坦的地理特征有关。生活在这里的各地区、各民族之间交流沟通比较方便,无论是生活习俗,还是语言习惯,基本上是相似的,欣赏口味也基本相同,这才使得“二人转”这种艺术形式能够得到流传。二人转,它是东北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一种载歌载舞的民间艺术,集中反映了东北民间文学、音乐、舞蹈、表演和语言的精华,并开放性地吸纳更多姊妹艺术的独特艺术形式,其“说、唱、扮、舞、绝”的艺术特质决定了它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和强烈的艺术吸引力。因此,在东北的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足可见二人转在东北人心目中的地位。
二人转以东北大秧歌为基础,融会了河北说唱艺术莲花落、太平鼓、霸王鞭等多种民间艺术形式。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深深地植根在民间,走村串户,在地头、窝棚、船营等地
演出,带着浓厚的乡土气息。最突出的特点是与老百姓“不隔语、不隔音、不隔心”中国民间文化精髓被二人转用最质朴的形式作了最通俗的演绎,使之成为老百姓生命当中一个不可分的组成部分。老百姓喜欢什么就来什么,想看什么就演什么。它可以把老百姓喜欢的东西随时拿进戏里,但又不是照抄照搬,而是通过艺术上的夸张与变形,把它“二人转”化了。这种随时吞吐、吸纳百川的功能是二人转吸引观众的一个重要原因。二人转的这种深入生活,贴近群众,注定了它与普通民众之间天生的亲和力,舞台上下的零距离接触使得现场始终保持着火爆热烈的气氛。
二人转深深扎根于东北老百姓的精神品质之中,并有着强烈的地域性,它乐曲的“闹”,舞姿的“浪”和语言的诙谐不羁,正是百姓赋予它朴素的灵性,是在白山黑水、大寒大暑里积淀的地域魅力,以及黑土地孕育出的东北人血液里的从容和豁达,泼辣和风趣,更带有一股民族的生命力和穿透力。正如美学家王朝闻先生所说:“她好像一个天真活泼、淘气灵巧、泼辣甚至带点野性的姑娘,既很优美,又很自重,也可以说是带刺的玫瑰花。”
二、二人转与时俱进的发展之路
二人转起源并流行于东三省,至今已有三百年的历史。旧社会人们讥称它为“蹦蹦戏”,新社会“二人转”的叫法才得以流传。1955年,女演员开始逐渐增多,男女开始分腔,演唱讲求科学发声方法。20世纪60年代,“二人转”的剧种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开拓了新剧目,丰富了音乐伴奏,改进了服饰,充实了舞蹈美术,演员手持道具的种类有了发展变化。在内容上对古典剧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音乐唱腔要克服“单调、贫乏的倾向”,在表演上要求做到“唱的好听,舞的优美,逗的风趣,扮的逼真,绝活精湛”,五功综合,雅俗共赏。改革开放以后,“二人转”曲牌又不断出新,伴奏乐器及演员手持道具增加了许多,服饰得到了改进。舞台灯光色彩变幻,综合艺术质量不断提高。涌出了大量精彩曲目,如《马前泼水》、《回杯记》、《包公断后》、《包公赔情》、《西厢听琴》、《双比武》、《冯奎卖妻》、《水漫蓝桥》等。
随着时代的进步、环境的变化,二人转同样需要更新和转变。如今,二人转已从农村唱到城市,从东北人爱听唱到全国人民都爱听,这就对二人转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无论是二人转的创作、还是二人转演员的表演,都需要在保留二人转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提升,满足观众日益提高的艺术审美、欣赏口味。如今二人转也发生了变化,首先,起源于圣婚仪式的舞蹈几乎不见了,只剩下上下场舞和走过场舞,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流
行歌曲和笑话,说口更是成了大部分二人转表演的主体。其次,戏耍性模拟表演占主流。如小曲小帽代替了成本大套,逗眼、调情、性文化趣味的成分增多,使丑角和丑角化表演更加突出,喜剧化色彩更加强烈。
二人转是没有颜色的,它是以“土色土香、以俗见长”为特征的民间艺术。二人转变了的只是某些形式,艺术旨趣从未改变。其转变的目的正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运作的游戏规则,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娱乐消遣的需要,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思想情感节奏也随之加快,如此养成了现代人习惯于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信息量的心理态势。二人转正是以其短平快的打法契合了这种时代特征。二人转剧目可长可短,向以短小精悍、剧目生产周期短、常演常新而著称。它能够以最质朴的舞台背景,最简洁的道具在有限的时空里,充分调动说、唱、扮、舞、绝多种艺术元素,以双线交叉的演剧形态、跳入跳出的表演方法,以线串篇的结构方式、又扯又逗的审美功能,让观众领略到舞台艺术的魅力;在有限的时段里,让观众获得较充分的娱乐享受。而它的音乐唱腔高亢燎亮、粗犷豪放,戏剧情节集中紧凑,这些毫无疑问都符合了现代人的口味。与观众互动是现代戏剧舞台艺术发展的方向,而在其他戏剧品种艰难追求这种互动的路程中,二人转却轻易做到了。现代社会节奏与竞争带给现代人比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刻都要大的心理压力。放松、发泄、释放激情是现代人娱乐追求的目标。二人转与生俱来的丑角形态和喜剧功能就给了人们这个释放的机会和欢乐的理由。来自老百姓的大实话,根据现场情势、观众情绪随时变化的自然随意、率性的表演让观众马上融入现场欢乐的氛围当中。二人转正是尊重了观众的审美需求,才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事实证明二人转的转变适应了新气候,赢得了市场,成为了民间文化产业化的成功典范。
三、培养高素质人才打造“二人转”文化品牌
一种艺术形式要立足市场,就必须有品牌意识。面临市场的考验,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新的变化,不断推出新的花样,最终树立观众支持的品牌,这样才能留住观众。所以要正确认识二人转特点,抓住其本质。二人转是一种地域特色浓郁的民间艺术,是东北的俗文化。这种“俗”是指通俗和民俗,不是庸俗和低俗。二人转语言的魅力在于坦直而机智地表达东北人的心声,通俗的语言中包含着东北人真挚的情感。所以,二人转的乡土性和通俗性典型地体现了二人转的艺术特色和文学特色,我们要挖掘、整理二人转的乡土性和通俗性,在题材上,应该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把对现实生活的感受融进人物的性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