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相对密度试验记录

相对密度试验记录

相对密度试验记录

表 T 0123-1 相对密度试验记录

工程名称

公路项目

试 验 者

土样编号

计 算 者

试验日期 年 月 日

校 核 者

试验项目

最大孔隙比

最小孔隙比

备注

试验方法

漏斗法

振击法

试样+容器质量

(g )

(1)

容器质量

(g)

(2)

试样质量

(g)

(3)

(1)-(2)

试样体积

(4)

干密度

(5)

平均干密度

(6)

比重G S

(7)

孔隙比e

(8)

天然干密度

(9)

天然孔隙比e 0

(10)

相对干密度D r

(11)

击实试验过程中最大干密度

击实试验过程中最大干密度 和最优含水率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在工程建设中,为了提高填土的强度,增加土的密实度,降低其透水性 和压缩性,常将填土夯实。夯实土样是最简单易行的土质改良方法,土样经 夯实后,土体变得密实又坚硬,对工程很有利,所以工程上利用干密度作为 夯实的质量检验指标。室内击实试验就是模拟工程现场的夯实原理,利用标 准化的击实仪和操作规程,对土料施加一定的冲击荷载使之压实,从而确定 所需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作为选择填土密度、夯实次数等主要依据。 在击实试验的过程中,影响土的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因素较多,通过对 这些影响因素的分析,提高土的击实效果,达到击实试验的目的。 关键词:击实试验压实最大干密度最优含水率 在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填土压实的问题,例如修筑道路、堤坝、飞机场、运动场、挡土墙、埋设管道、建筑物地基的回填等。为了提高填土的强度,增加土的密实度,降低其透水性和压缩性,通常用分层压实的办法来处理地基,通过对土的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的研究来提高土的击实效果。土的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可用室内击实试验来测得,室内击实试验采用击实仪法,是用锤击实土,使土密度增大,测定土样在一定压实功能作用下达到最大密度时的含水率(最优含水率)和此时的干密度(最大干密度),借以了解土的压实特性,作为选择填土密度、施工方法、机械碾压或夯实次数以及压实工具等的主要依据。试验时将符合有关标准规范要求的同一种土,配制成若干份不同含水率的试样,用同样的压实能量分别对每一份试样进行击实后,测定各试样击实后的含水率w和干密度ρd,从而绘制含水率与干密度关系曲线,此关系曲线称为压实曲线,如图1所示。在压实曲线上的干密度的峰值,称为最大干密度ρdmax;与之相对应的含

试验六 砂的相对密度试验

试验六:砂的相对密度试验 一、概述 相对密度是砂土处于最松状态的孔隙比与天然状态孔隙比之差和最松状态的孔隙比与最紧密状态的孔隙比之差的比值。 相对密度是砂性土紧密程度的指标,对于建筑物和地基的稳定性,特别是在抗震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密实的砂,具有较高的抗剪强度及较低的压缩性,在震动情况下液化的可能性小;而松散的砂,其稳定性差,压缩性高,对于饱和的砂土,在震动情况下,还容易产生液化。 砂土的密实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用其孔隙比来反映,但砂土的密实程度并不单独取决于孔隙比,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土的颗粒级配。颗粒级配不同的砂土即使具有相同的孔隙比,但由于土的颗粒大小的不同,颗粒排列不同,所处的密实状态也会不同。为了同时考虑孔隙比和颗粒级配的影响,引入砂土相对密度的概念来反映砂土的密度。 二、试验方法及原理 砂的相对密度涉及到砂土的最大孔隙比、最小孔隙比及天然孔隙比,砂的相对密度试验就是进行砂的最大孔隙比(或最小干密度)试验和最小孔隙比(或最大干密度)试验,适用于粒径不大于5mm,且粒径2~5mm的试样质量不大于试样总质量15%的土。 (一)砂的最大孔隙比(最小干密度)试验 图6-1 漏斗与拂平器 1.仪器设备 (1)500ml量筒及内径600mm的1000ml量筒; (2)颈管的内径为1.2cm的长颈漏斗,颈口应磨平; (3)直径1.5cm的锥形塞,并焊接在铁杆上,如图6-1 所示; (4)砂面拂平器,如图4-14所示; (5)橡皮板; (6)称量1000g、最小分度值1g的天平。 2.操作步骤 (1) 漏斗法 ①称取代表性的烘干或充分风干试样1.5kg,用手搓揉或用圆木在橡皮板上碾散,并拌和均匀。

试论砂砾料相对密度试验方法在水利工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试论砂砾料相对密度试验方法在水利工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03-05T10:13:42.210Z 来源:《建筑细部》2018年第16期作者:侯世昌[导读] 砂砾料属无黏性粗粒土,因其分布广、性能指标优,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中。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天津 300000 摘要:砂砾料属无黏性粗粒土,因其分布广、性能指标优,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中。通过对砂砾料相对密度不同试验方法所得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结合工程实际应用效果,提出适宜砂砾料作为填筑坝料时的相对密度试验方法,从而合理确定砂砾料填筑的控制指标。 关键词:砂砾料;相对密度;试验方法;应用砂砾石料属可自由排水的无黏性粗粒土,具有压实性能及透水性好、抗剪强度高、沉陷变形小、承载力高等工程特性,按照《水工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SL228-2013 中控制要求,土石坝砂砾石料在大坝填筑时控制标准根据坝高不同控制标准不同:坝高小于 150m 时,D r 控制标准为 0.75 ~0.85;坝高在 150 ~ 200m 时,D r 控制标准为0.85 ~0.90,但控制标准并未明确所采用的试验规程及方法。而现行国家及行业规范中确定砂砾料相对密度有两种试验方法。方法一:DL/T5356 或 SL237 规程的室内相对密度试验方法。该方法采用对设计给定的原级配进行缩尺、缩尺后最大限制粒径为 60mm、室内采用振动台法确定相对密度。由于受数学模型建立的偏差影响,很难取得较为真实的控制标准,规范的不确定性,也常常造成执行过程中的偏差较大,导致砂砾料控制标准偏低,压实实际效果较差,填筑体沉降量较大。方法二:NB/T35016 中采用现场原型级配料测定相对密度试验方法,试验最大限制粒径 600mm。目前筑坝砂砾料的最大粒径一般在 200 ~600mm 范围。该试验方法试验工程量大、技术要求高,但试验结果与坝体填筑实际吻合。这两种方法由于砂砾料最大粒径、级配、最大干密度试验机理等不同,导致相对密度相同时现场控制指标差别较大。本文从相对密度试验的级配选择、试验方法、室内实验结果理论推算验证等分析入手,结合工程实际应用,确定适宜工程实际的相对密度试验控制方法。 1、相对密度试验 1.1 相对密度试验级配 影响砂砾料相对密度试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有砂砾料级配、最大粒径及砾石含量等,目前工程中砂砾料级配一般采用设计提供由地勘资料确定的设计线或料源复查时的实测级配线,这两种级配线均为现场原级配线,建议在可能的情况下采用料源复查时实测级配线为依据进行试验。 1.1.1 室外相对密度试验级配线 某工程料场复查实测级配线见的室外相对密度试验级配采用原型级配与实测线一致。 1.1.2 室内相对密度试验级配线 室内相对密度试验依据 DL/T5356 或 SL237 中“粗粒土相对密度试验方法”进行,室内试验时对砂砾料原型级配料进行了缩尺,根据室内试验桶尺寸、采用等量替换法缩尺后的最大粒径为 80mm。 1.2 室内相对密度试验 室内相对密度试验砾石含量分别为 65%、71%、75%、77%、79%、83%、87%,采用振动台法进行试验。 1.3 室外原型级配料相对密度试验 按照料场实测级配线、依据 NB/T35016-2013中“砂砾料原级配现场相对密度试验”进行在现场进行相对密度试验。 1.4 推算室外最大、最小干密度试验成果根据相关试验规程条文说明及以往一些工程试验的经验,为解决砂砾石料填筑碾压中相对密度大于 1 及现场控制标准合理性的问题,一些工程中也采用了在室内最大、最小干密度试验成果的基础上,采用三点近似法、系列延伸法、渐近线辅助法等确定现场控制标准。某工程坝料碾压试验中采用“三点近似法”推算方法对室内最大、最小干密度进行了两个数学模型的修正。 1.5 试验结果分析 (1)室内缩尺后最大干密度、最小干密度与现场原型级配料试验成果相比均在降低,室内结果比现场原级配线最大干密度分别降低0.024。以室内试验作为控制标准时,将会导致现场压实度降低。由此可见直接采用室内缩尺后试验成果将会降低工程现场控制标准,给工程质量造成隐患,特别是坝高超过 200m 以上的工程,更应慎重地选择现场的控制标准。 (2)采用密度桶法进行砂砾料原型级配相对密度试验成果和在室内试验成果基础上进行推算结果比较,得到的最大干密度对应的砾石含量下移,由于推算模型不同还存在一定差异。 2、工程应用 2.1 施工现场含水率检测及使用方法 砂砾料无黏性粗粒土填筑施工中,填筑料的湿密度检测一般采用灌砂法或灌水法进行,现场检测小于 5mm 料的含水率,并按事先采用不同砾石含量、不同含水率、不同砾石含量情况下通过试验求得的小于 5mm 料的含水量与全料含水率关系曲线,查出全料的含水率计算干密度,用三因素相关图(表)评价压实质量。 2.2 实际工程应用 2.2.1 陕西黑河金盆水利枢纽工程 黑河金盆水利枢纽工程“密度桶法”试验结果;密度桶直径 120cm、壁厚 12mm、桶高 100cm。黑河金盆水利枢纽工程 2001年8月底前,坝壳料填筑 341万m 3,(坝壳砂卵石料总量 600 多万m 3)取样1371组。从试验结果看,现场坝料填筑满足设计相对密度 0.80的要求,合格率为 100%。 2.2.2 黄河上游公伯峡水电站工程 黄河公伯峡水电站工程现场砂卵石料原级配“密度桶法”试验;公伯峡砂砾石料填筑90万m3,取样177 组。结果表明,设计相对密度Dr ≥0.8,最大值1.0,最小值0.80,平均相对密度0.87,合格率100%。 2.2.3 湖北潘口水电站工程

击实试验

击实试验(一)试验目的 在击实方法下测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是控制路堤、土坝和填土地基等密实度的重要指标。 (二)试验原理 土的压实程度与含水率、压实功能和压实方法有密切的关系。当压实功能和压实方法不变时,土的干密度随含水率增加而增加,当干密度达到某一最大值后,含水率继续增加反 而使干密度减小,能使土达到最大密度的含水率,称为最优含水率ωop ,与其相应的干密度 称为最大干密度ρdmax。 (三)仪器设备 1.击实仪:如附图6-1所示。锤质量,筒高116mm,体积3。 2.天平:称量200g,分度。 3.台称:称量10kg,分度值5g。 4.筛:孔径5mm。 5.其它:喷水设备、碾土器、盛土器、推土器、修土刀等。 (四)操作步骤 1.制备土样:取代表性风干土样,放在橡皮板上用木碾碾散,过5mm筛,土样量不 少于20kg。 2.加水拌和:预定5个不同含水量,依次相差2%,其中有两个大于和两个小于最优 含水量。 所需加水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m w—所需加水质量,g; m w o—风干含水率时土样的质量,g; ωo—土样的风干含水率,%; ω—预定达到的含水率,%。 ·10· 按预定含水率制备试样,每个试样取,平铺于不吸水的平板上,用喷水设备向土样均匀喷洒预定的加水量,并均匀拌和。 3.分层击实:取制备好的试样600~800g,倒入筒内,整平表面,击实25次,每层击实后土样约为击实筒容积1/3。击实时,击锤应自由落下,锤迹须均匀分布于土面。重复上述步骤,进行第二、三层的击实。击实后试样略高出击实筒(不得大于6mm)。 4.称土质量:取下套环,齐筒顶细心削平试样,擦净筒外壁,称土质量,准确至。 附图6-1 击实仪示意图 5.测含水率:用推土器推出筒内试样,从试样中心处取2个各约15~30g土测定含水

土力学实验一__相对密度

实验一 相对密度、密度、含水量测定 A 、实验目的 测定土的相对密度、密度和含水量,以了解土的疏密、干湿状态和含水情供计算土的其它物理指标和设计以及控制施工质量之用。 B 、实验要求 1、由实验室提供一份扰动土样,要求学生测定该上样的含水量、密度和该土 的相对密度; 2、根据实验结果要求学生确定该土的孔隙比(e )、孔隙率(n )、饱和度(r S )、干土密度(d ρ)及饱和土密度(sat ρ)等物理指标; 3、参观原状土样。 C 、实验方法 一、相对密度实验(又称比重实验) 土粒的相对密度是土在100℃—105℃下烘至恒重时土粒的密度与同体积4℃时纯水密度的比值。 (一)实验目的 测定土的相对密度(比重),为计算土的孔隙比、饱和度以及为其它土的物理力学实验(如颗粒分析的比重计法实验、压缩实验等)提供必需的数据。 (二)实验方法 相对密度实验的方法取决于试样的粒度大小和土中是否含有水溶盐,如果水中不含水溶盐时,可采用比重瓶和纯水煮沸排气法。土中含有水溶盐时,要用比重瓶和中性液体真空排气法。粒径都大于5mm 时则可采用缸吸筒法或体积排水法。本实验采用比重瓶和纯水煮沸排气法。 (三)仪器设备

1、比重瓶:容量100毫升: 2、天平:称量200克,感量0.001克; 3、恒量水槽:灵敏度±1℃; 4、电热砂浴(或可调电热器); 5、孔径5mm 土样筛、烘箱、研钵、漏斗、盛土器、纯水、蒸馏水发生器等。 (四)实验步骤 1、试样制备 将风干或烘干之试样约100克放在研钵中研碎,使全部通过孔径为5mm 的筛,如试样中不含大于5mm 的土粒,则不要过筛。将已筛过的试样在100℃—105℃下恒重后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备用。(此项工作由实验室工作人员负责完成) 2、将烘干土约15克,用漏斗装入烘干了的比重瓶内并称其质量,得瓶加上的质量m l ,准确至O.001克。 3、将已装入干土的比重瓶注纯水至瓶的一半处。 4、摇动比重瓶,使土粒初步分散,然后将比重瓶放在电热砂浴上煮沸(注意将瓶塞取下)。煮沸时要注意调节砂浴温度,避免瓶内悬液溅出。煮沸时间从开始沸腾时算起,砂土和粉土不小于30分钟,粉质粘土和粘土不小于1小时。本次实验因时间关系,煮沸时间由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5、将比重瓶从砂浴上取下,注入纯水至近满,然后放比重瓶于恒温水槽内,待瓶内悬液温度稳定后(与水槽内的水温相同),测记水温(T),准确至0.5℃(注:本实验室槽内水温控制在20℃)。 6、轻轻插上瓶塞,使多余水分从瓶塞的毛细管上溢出(溢出的水必须是不含土粒的清水)。取出比重瓶,擦干比重瓶外部水分,称瓶加水加土的总质量(4m )准确至0.001克。 (五)计算 按下式计算相对密度: C w wT m m m m ds ??-+= 44300ρρ

水利土方工程施工中的实测干密度大于击实试验最大干密度合理吗

水利土方工程施工中的实测干密度大于击实试验最大干密度合理吗 摘要:在水利土方工程施工过程中,最近几年经常会遇到土方填筑的实测干密度大于击实试验最大干密度的情况,为此建设、监理、质检和第三方检测等单位会提出质疑,认为施工干密度不可能大于最大干密度或击实试验成果出了问题。那么实测干密度大于击实试验最大干密度合理吗?这个问题我觉得有必要跟大家一起交流交流。 关键词:水利工程;最大干密度是相对最大值 1、《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中的击实试验分为轻型击实试验和重型击实试验两种方法。轻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小于5mm的粘性土,击锤质量为2.5kg,落高为305cm,约均分3层击实,每层25击,其单位体积击实功能为592.2kj/m3。重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小于20mm 的土,击锤质量为4.5kg,落高为475cm,约均分5层击实,每层56击,其单位体积击实功能为2684.9kj/m3。从历次的击实试验成果来看,由于击实条件不同(主要是单位体积击实功能)对于同样的粒径小于5mm的粘性土(由于不同土质差别较大本文仅以粒径小于5mm的粘性土为例),其轻型击实试验的最大干密度要小于重型击实试验的最大干密度;其轻型击实试验的最优含水率要大于重型击实试验的最优含水率。如此看来击实试验的最大干密度只是在一定标准条件下的相对最大值,而不是绝对最大值。 2、水利土方工程施工规范和设计一般采用的是轻型击实试验标准,这个标准比较低,但从以往的经验来看,这个标准能够满足水利土方工程的使用要求和施工质量控制要求。在以往正常的施工条件下多采用轻型碾压工具施工,众所周知土方填筑的实测干密度很难大于击实试验最大干密度;然而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施工机械的更新换代,现在有的施工单位选用了22t震动突块碾等重型碾压机械,其压实效果和效率都有很大的提高,在土料含水率适中的情况下,土方填筑的实测干密度大于击实试验最大干密度就变成了常态。 3、工程实例:某堤防综合治理工程,全长18.65kM,其中迎水侧加培13.3kM,背水侧加培5.35kM,加高约1.4M,堤顶为二级以下公路,填筑土料为粘性土。堤防部分设计压实度≥0.94,采用轻型击实试验标准,施工时使用的是推土机碾压;路床部位设计压实度≥0.95,采用重型击实试验标准,施工时使用的是22t震动突块碾碾压。随着施工的有序进行,到路床施工时建设、监理单位就发现此部位的取样干密度平均值远大于堤防部位击实试验的最大干密度值。由于水利工程养成的思维定式,刚开始建设、监理等单位感觉难以理解这样的结果,找我交流过几次,总认为同样的土方,路床部位的取样干密度平均值为什么会远大于堤防部位击实试验的最大干密度值呢?那我们通常认为的这个最大干密度值这样小,干嘛还叫最大干密度呢,不是忽悠人吗?我当时把工程施工时的击实试验成果汇总到下面的一张表里(见下表)。 某堤防综合治理工程击实试验成果汇总表:

浅谈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最大干密度获取

浅谈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最大干密度获取 摘要:本文通过对击实和震动压实两种试验方法进行对比试验,并对振动压实试验方法的填筑材料和振动时间进行了调整,证明了震动压实试验最大干密度约为击实试验最大干密度的1.03倍。 关键词:震动压实击实调整 1.03倍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compaction and vibration compaction two experiment contrast test, and the vibration compaction test methods of filling materials and vibration time for adjustment, and prove the vibration compaction test maximum dry density is about the compaction test maximum dry density of 1.03 times. Keywords: vibration compaction compaction adjusting 1.03 times 无极结合料稳定材料的最大干密度既通过对水泥稳定材料(在水泥水化前)。石灰稳定材料及石灰(或水泥)粉煤灰稳定材料进行击实或振动压实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以绘制稳定材料的含水量与干密度关系曲线,从而确定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本文将应用击实和振动成型两种试验方法对同一水泥稳定材料进行比对试验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评价。 本试验源于对高速公路底基层试验,拟采用水泥剂量为3%,底基层压实度为97%,碎石比例为19-31.5:9.5-19:4.75-9.5:2.36-4.75:0-2.36=21:30:19:5:25,水泥各项指标经检测合格。碎石经掺配后筛分结果如下: 预加水2.5%、3.5%、4.5%、5.5%、6.5%,以下为击实和振动成型两种试验方法的过程和结果。 击实试验方法 无极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验分为甲、乙、丙三种方法,本试验采用丙法。试验用击实仪锤重4.5kg,锤击面直径5cm,落高45cm,试筒容积2177cm3分三层击实,每层锤击次数为98次,平均单位击实功为2.677J。由于集料中超粒径颗粒含量为零所以对最大干密度不需进行校正。操作过程按照《公路工程无极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进行,式样干密度和含水量关系如图1所示,从图1

砂的相对密度试验报告

砂的相对密度试验报告 试验目的 本试验的目的是测定无粘性土的最大与最小孔隙比用于计算相对密度。最大孔隙比试验宜采用漏斗法和量筒法;最小孔隙比试验采用振动锤击法。 实验材料 砂 试验方法与原理 最大孔隙比 取代表性的烘干或充分风干试样约用手搓揉或用圆木棍在橡皮板上碾散并拌和均匀。 将锥形塞杆自漏斗下口穿入并向上提起。使锥体堵住漏斗管口一并放入体积1000ml的量筒中使其下端与筒底接触。 称取试样700g,准确至g,均匀倒入漏斗中将漏斗与塞杆同时提高然后下放塞杆使锥体略离开管口管口应经常保持高出砂面约1-2cm,使试样缓缓且均匀分布地落入量筒中. 试样全部落入量筒后取出漏斗与锥形塞,用砂面拂平器将砂面拂平,勿使量筒振动,然后测读砂样体积,估读至5ml。 用手掌或橡皮板堵住量筒口,将量筒倒转,后缓慢地转回原来位置,如此重复几次,记下体积的最大值,估读至5ml。 取上述两种方法测得的较大体积值,计算最大孔隙比。 最小孔隙比 取代表性的试样约4kg,分3次倒入容器进行振击。 先取上述试样600-80g,(其数量应使振击后的体积略大于容器容积的1/3),倒入容器内,用振动叉以每分钟各150-200次的速度敲打容器两侧,并在同一时间内用击锤于试样表面每分钟锤击30-60次,直至砂样体积不变为止。(一般击5-10min)。敲打时要用足够的力量使试样处于振动状态,锤击时,粗砂可用较少击数,细砂应用较多击数。 进行后2次的装样、振动和锤击,第3次装样时应先在容器口上安装套环。 最后1次振毕,取下套环,用修土刀齐容器顶面削去多余试样,称容器内试样质量,准确至g,并记录试样体积.计算其最小孔隙比.

标准击实实验

击实试验 一、试验目的 在标准击实方法下测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为控制路堤、土坝或填土地基等的密实度及质量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二、基本原理 击实仪法是用锤击,使土密度增大,目的是在室内利用击实仪,测定土样在一定击实功能作用下达到最大密度时的含水率(最优含水率)和此时的干密度(最大干密度),借以了解土的压实特性。 目前国内常用的击实方法有两种: (1)轻型击实:适用于粒径小于5mm的细粒土,锤底直径为51mm,击锤质量为2.5kg,落距为305mm,单位体积击实功为591.6kJ/m3;分3层夯实,每层25击。 (2)重型击实:适用于粒径不大于40mm的土。击实筒内径为152mm,筒高116mm,击锤质量为4.5kg,落距为457mm,单位体积击实功为2682.7kJ/3m(其他与轻型击实 相同);分5层击实,每层56击。 三、仪器设备 (1)击实仪(图6-1):主要由击实筒和击锤组成。 (2)天平:称量为200g,感量为0.01g;称量为2kg,感量 为1g; (3)台秤:称量为l0kg,感量为5g; (4)推土器; (5)筛:孔径为5mm; (6)其它:喷水设备、碾土设备、修土刀、小量筒、盛土 盘、测含水率设备及保温设备等。 图6-1 击实仪 四、操作步骤 1、取一定量的代表性风干土样,对于轻型击实试验为20kg,对于重型击实试验为50kg。 2、将风干土样碾碎后过5mm的筛(轻型击实试验)或过20mm的筛(重型击实 试验),将筛下的土样搅匀,并测定土样的风干含水率。 3、根据土的塑限预估最优含水率,加水湿润制备不少于5个含水率的试样,含水率一次相差为2%,且其中有两个含水率大于塑限,两个含水率小于塑限,一个含水率 接近塑限。 按式(6-1)计算制备试样所需的加水量:

天然砂试验检测标准

天然砂试验检测标准 1.2.1技术指标包括:外观、筛分、细度模数、含泥量、泥块含量及人工砂的石粉含量等;必要时尚应对坚固性、有机质含量、有害物质含量、氯离子含量及碱活性等指标进行检验。 1.2.2技术要求:混凝土用天然砂各项指标应符合JTG/T F50-20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混凝土用机制砂应符合《建筑用砂》(GB/T14684-2001)标准要求。 细集料的技术指标表3

注:1、表中除1.75mm和0.63mm筛孔外,其余各筛孔的累计筛余允许超出分界线,但其超出量不得大于5%; 2、I区砂宜提高砂率配低流动性混凝土;II区砂宜优先选用配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III区砂宜适当降低砂率保证混凝土的强度; 3、对高性能、高强度、泵送混凝土宜选用细度模数为2.9-2.6的中砂,2.36筛孔的累计筛余量不得大于15%,0.3mm 筛孔的累计筛余量宜在85%-92%范围内。 细集料技术指标表4

注:1、I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II类宜用

于强度等级C30-C60及有抗冻、抗渗或其他要求的混凝土,III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和砌筑砂浆; 2、砂中不应混有草根、树叶、树枝、塑料、煤块、炉渣等杂物; 3、当对砂的坚固性有怀疑时,应做坚固性试验; 4、当碱集料反应不符合表中要求时,应采取抑制碱集料反应的技术措施。 1.2.3取样规则和试验方法 细集料宜按同产地、同规格、、连续进场数量不超过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小批量进场的宜不超过200m3或300t 为一验收批,当质量稳定且进料量较大时,可以1000t为一验收批。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由上、中、下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试样,组成一组样品。 (1)筛分试验 ①用9.5mm标准筛对样品进行过筛,筛除其中超粒径的材料。然后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充分拌匀,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在1050C±50C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备用。 ②准确称取烘干试样约500g(m1),准确至0.5g,置于套筛的最上面一只(即1.75mm筛),将套筛装入摇筛机,摇筛约10min 后取出套筛,再逐个进行手筛, 确认每号筛1min内通过筛孔的质量确实小于筛上残余量的0.1%。

砂的相对密度试验含(公式)

砂的相对密度检测 相对密度是砂土处于最松状态的孔隙比与天然状态孔隙比之差和最松状态的孔隙比与最紧密状态的孔隙比之差的比值。 相对密度是砂性土紧密程度的指标,对于建筑物和地基的稳定性,特别是在抗震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密实的砂,具有较高的抗剪强度及较低的压缩性,在震动情况下液化的可能性小;而松散的砂,其稳定性差,压缩性高,对于饱和的砂土,在震动情况下,还容易产生液化。 砂土的密实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用其孔隙比来反映,但砂土的密实程度并不单独取决于孔隙比,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土的颗粒级配。颗粒级配不同的砂土即使具有相同的孔隙比,但由于土的颗粒大小的不同,颗粒排列不同,所处的密实状态也会不同。为了同时考虑孔隙比和颗粒级配的影响,引入砂土相对密度的概念来反映砂土的密度。 1砂相对密度试验 砂的相对密度涉及到砂土的最大孔隙比、最小孔隙比及天然孔隙比,砂的相对密度试验就是进行砂的最大孔隙比(或最小干密度)试验和最小孔隙比(或最大干密度)试验,适用于粒径不大于5mm,且粒径2~5mm的试样质量不大于试样总质量15%的土。 2仪器设备 1) 500ml量筒及内径600mm的1000ml量筒; 2) 颈管的内径为1.2cm 的长颈漏斗,颈口应磨平; 3) 直径1.5cm 的锥形塞,并焊接在铁杆上; 4) 砂面拂平器所示; 5) 橡皮板; 6) 称量1000g、最小分度值1g的天平; 7) 金属圆筒,有两种:一种容积250ml、内径为5cm;另一种容积1000ml、内径为10cm,高度均为12.7cm,附护筒; 8) 振动叉; 9) 击锤,锤质量1.25kg,落15 cm,锤直径5 cm。 3试验步骤

击实试验测土的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

人工击实试验 一、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不同含水量的土体进行标准击实,使土体在夯实功作用下达到密实,从而测定出各种状态下土的含水量与干密度之间的关系,绘制击实曲线,确定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二、实验原理 轻型击实和重型击实(本试验采用轻型击实) 三、实验装置 1. 标准击实仪(手动):RJS —ⅡA a.击实锤:mm 51φ、锤重2.5kg ,落高H=305mm b.击实筒:mm 102φ、h=116mm 、V=948mm 2. 名称:10kg ,感量5g 3. 其他设备:烘箱、干燥缸、天平、取土器(千斤顶)、土样筛、拌盘、子铲、量杯、削土刀等 四、实验步骤 1. 试验前准备工作: a. 备料(干土法和湿土法):干土法取代表性土样风干、碾碎、过5mm 筛,用四分法取筛下土样约10kg ,并测0ω b. 称取3kg 土样5份,分别加入不同的含水量(按2%的比例递增),拌匀后焖料24h 备用 c. 将击实筒内涂一薄层凡士林,以利脱模。 2. 实验操作步骤: a. 将击实筒放在坚硬的地面上,取制备好的土样分3次装入筒内,每次试样量应使击实后的试样等于或略高于筒高的1/3,每层击27下,击实锤应自由垂直下落,锤迹应均匀分布在土样表面。每层击实后,将层面“拉毛”,以利于层间结合,然后再装入套筒。 b. 重复上述方法,进行其余各层土的击实。试样击实后,试样不应当高出自筒顶面5mm ,且不能低于筒面。 c. 用削土刀沿套筒内壁削利,使试样与套筒脱离后,扭动并取下套筒,齐筒顶细心削平试样,拆除底板,擦净筒外壁,称量筒+湿土重1m 准确至1g d. 用推土器推出筒内试样,从试样中心处取样15—20g ,测其含水量(精确至0.1%),然后擦净击实筒,称筒后量2m ,准确至1g 五、试验结果整理及分析 1. 计算击实后各点的湿密度:V m m 21-=湿ρ (3/cm g ) 2. 计算击实后各点的干密度:i d ωρρ01.01+=湿 3. 取两次含水量的平均值作为含水量的测量值 4. 绘含水量与干密度关系曲线:

砂的相对密度试验

实验六砂的相对密度试验 学时:2学时 实验性质:操作型实验 一、目的要求: 掌握砂的相对密度试验方法及实验数据分析与整理,利用试验数据判断砂土的密实度。 二、试验方法 本试验方法适用于粒径不大于5mm的土,且粒径2—5mm的试样质量不大于试样总质量的15%。 砂的相对密度试验是进行砂的最大于密度和最小干密度试验,砂的最小干密度试验宜采用漏斗法和量筒法,砂的最大干密度试验采用振动锤击法。 本试验必须进行两次平行测定两次测定的密度差值不得大于0. 03g/cm,取两次测值的平均值。 四、试验仪器设备 本试验所用的主要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量筒:容积500mL和1000mL,后者内径应大于60mm。 2 长颈漏斗:颈管的内径为1. 2cm,颈口应磨平。 3 锥形塞:直径为1. 5em的圆锥体,焊接在铁杆上(图4. 2. 1)。 4 砂面拂于器:十字形金属平面焊接在铜杆下端。 图6.1 漏斗及拂平器 l—锥形塞;2—长颈漏斗;3—砂面挑平揣 5 金属圆筒:容积250ral,内径为5cm;容积1000mL,内径为10cm,高度均为12.7cm,附护筒。 6 振动叉(图4. 3. 1—1)。 7 击锤:锤质量1. 25kg,落高15cm,锤直径5cm(图4. 3. 1—2)。

图6.2 振动叉图6.3 击锤 1—击球;2—音叉1—击锤;2—锤座 JDM-2型电动相对密度仪 五、试验步骤: (一)砂的最小干密度测定 1 将锥形塞杆自长颈漏斗下口穿入,并向上提起,使锥底堵住漏斗管口,一并放入1000mL 的量筒内,使其下端与量筒底接触。 2 称取烘干的代表性试样700g,均匀缓慢地倒入漏斗中,将漏斗和锥形塞杆同时提高,移动塞杆,使锥体略离开管口,管口应经常保持高出砂面1~2cm,使试样缓慢且均匀分布地落入量筒中。 3 试样全部落入量筒后,取出漏斗和锥形塞,用砂面拂平器将砂面拂严、测记试样体积,估读至5mL。 注:若试样中不含大于2mm的颗粒时,可取试样400g用500mL的量筒进行试验。 4 用手掌或橡皮板堵住量筒口,将量筒倒转并缓慢地转回到原来位置,重复数次,记下

细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记录

细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记录 委托单位:路线名称:料场名称: 委托编号:工程名称:材料用途: 委托日期:材料规格:试验日期: 试验:复核:负责人:单位:

依据: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T 0330-2005细集料密度及吸水率第88页精度要求及结果整理 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γa、表干相对密度γs及毛体积相对密度γb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γa= m0/(m0+m1-m2) γs=m3/(m3+m1-m2) γb= m0/(m3+m1-m2) 式中:γa—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 γs—集料的表干相对密度,无量纲; γb--砂的毛体积相对密度,无量纲; m0--烘干试样质量,g; m1--水、瓶总质量,g; m2--饱和面干试样、水、瓶总质量,g; m3--饱和面干试样质量,g。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ρa、表干密度ρs及毛体积密度ρb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ρa=(γa-αT)×ρw ρs=(γs-αT)×ρw

ρb=(γb-αT)×ρw 式中:ρs--砂的饱水面干密度,g/cm3; ρb--砂的毛体积密度,g/cm3; ρw--水在4摄氏度时的密度值,g/m3; αt--试验时的水温对水的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按附录B表B-1取用。 5.3 细集料吸水率计算,准确至0.01%。 Wx=(m3-m0)/m0×100 式中:Wx—集料的吸水率,%; m3--饱和面干试样质量,g; m0--烘干试样质量,g。 精度与充许差 毛体积密度及饱和面干密度以两次平行试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与平均值之差大于0.01g/c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吸水率以两次平行试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与平均值之差大于0.02%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相对密度试验方法(孔隙比)

相对密度试验方法 仪器设备 (1)量筒:容积为500cm3及100cm3两种,后者内径应大子6cm. (2)长颈漏斗:颈管内径约1.2cm,颈口磨平。 (3)锥形塞:直径约1.5cm 的圆锥体镶于铁杆上。 (4)砂面拂平器。 (5)电动最小孔隙比仪,如元此种仪器,可有下列(6)-(8 )的设备。 (6)金属容器,有以下两种: ①容积250cm3,内径5cm,高度12.7cm。 ②容积1000cm3,内径10cm,高度12.7cm。 (7)振动仪。 (8)击锤:锤重1.25kg高度:150mm,锤座直径50mm。 (三)试验步骤 1 .最大孔隙比的测定 (1)取代表性试样约1.5kg,充分风干(或烘于),用手搓揉或用圆木棉在橡皮板上碾散,并拌和均匀。 (2)将锥形塞杆自漏斗下口穿人,并向上提起,使锥体堵住漏斗管口:一并放人体积1000cm3量筒中,使其下端与量筒底相接。 (3)称取试样700g,准确至1g,均匀倒人漏斗中,将漏斗与塞杆同时提高,移动塞杆 使锥体略离开管口,管口应经常保持高出砂面约1-2cm,使试样缓缓且均匀分布地落人量筒中。 (4)试样全部落人量筒后取出漏斗与锥形塞,用砂面拂平器将砂面拂平,勿使量筒振动,然后测读砂样体积,估读至5cm3。 (5)以手掌或橡皮塞堵住量筒口,将量筒倒转,缓慢地转动量筒内的试样,并回到原来位置,如此重复几次,记下体积的最大值,估读至5cm3。 (6)取上述两种方法测得较大体积值,计算最大孔隙比。 2.最小孔隙比的测定 (1)取代表性试样约4kg,按最大孔隙比测定的步骤处理。 (2)分三次倒入容器振击,先取上述试样600-800 (其数量应使振击后的体积略大于 容器容积的1/3)倒人1000cm3容器内,用振动仪以各(150-200)次/ min的速度敲打容器两侧,并在同一时间内,用击锤于试样表面锤击30-60)次/ min,直至砂样体积不变为止 (一般约5-10min 时)。敲打时要用足够的力量使试样处于振动状态。振击时,粗砂可用较少击数,细砂应用较多击数。 (3)如用电动最小孔隙比试验仪时、当试样同上法装人睿器后,开动电机,进行振击试验。 (4)按上述方法进行后两次加上的振动和锤击,第三次加上时应先在容器口上安装套环。 (5)最后一次振毕,取下套环,用修上刀齐容器顶面削去多余试样,称量,准确至1g,计算其最小孔隙比。 (四)结果整理 (1 )计算最小与最大于密度; (2)计算最大与最小孔隙比 (3)计算相对密度,计算至0.01 (五)精密度和允许差 最小与最大干密度,均须进行两次平行测定,取其算术平均值,其平行差值不得超过3

试验十一砂土相对密度试验

土壤力學試驗 試驗十一砂土相對密度試驗 指導教授:楊全成副教授 班級:日四技土三甲 組別:第一組 學號:49502149

姓名:林韋成 一、試驗目的 測定砂土試驗室求得之最大乾單位重、最小乾單位重,再求天然狀態之乾單位重,據以求天然土壤相對密度值,作為土壤受震動後液化現象之分析。 二、試驗說明 (1)最小乾單位重,γmin = W min / V (2)最大孔隙比,e max= (Gs γw/γmin)-1 (3)最大乾單位重,γmax = W max / V (4)最小孔隙比,e min= (Gsγw/γmax)-1 (5)天然原狀土樣之孔隙比,e (6)得相對密度,Dr=(e max-e)/(e max-e min) 三、試驗儀器 (1)振動台。 (2)鐵模。 (3)套模。 (4)加重底鈑。

(5)加重塊。 (6)測微錶。 (7)漏斗。 (8)電子秤。 (9)刮刀。 相對密度試驗設備如圖11-1所示。 圖11-1 相對密度試驗設備 四、試驗步驟 在漏斗裡裝沙子以2.5cm之落下高度,使土樣自由落體下落於鐵模內,刮平土樣,稱鐵模+土樣疏鬆重為W1。稱鐵模重為W2。疏鬆土樣重為Wmin = W = W1-W2。.量鐵模內徑為D。量鐵模高度為H。鐵模體積,V = 1/4 (π D2H)。計算最小乾單位重為γmin = W min / V 。最大孔隙比e max = (Gsγw/γmin)-1。於震動臺上,以最大震幅震動8分鐘後,量

度墊塊厚度及墊塊與模頂高度。H’=H- H1- H2,計算緊密土樣體機積,V =1/4 (πD2H)。計算最大乾單位重,γmax = W / V。最小孔隙比,e min= (Gsγw/γmax)-1。已知天然原狀土樣之孔隙比,e。得相對密度,Dr=(e max-e)/(e max-e min)。五、試驗結果記錄表 土力( )第11-1 號 土粒比重Gs=2.53

相对密度试验方法(孔隙比)

相对密度试验方法 仪器设备 (1)量筒:容积为500cm3及100cm3两种,后者内径应大子6cm. (2)长颈漏斗:颈管内径约1.2cm,颈口磨平。 (3)锥形塞:直径约1.5cm的圆锥体镶于铁杆上。 (4)砂面拂平器。 (5)电动最小孔隙比仪,如元此种仪器,可有下列(6)-(8)的设备。 (6)金属容器,有以下两种: ①容积250cm3,内径5cm,高度12.7cm。 ②容积1000cm3,内径10cm,高度12.7cm。 (7)振动仪。 (8)击锤:锤重1.25kg高度:150mm,锤座直径50mm。 (三)试验步骤 1.最大孔隙比的测定 (1)取代表性试样约1.5kg,充分风干(或烘于),用手搓揉或用圆木棉在橡皮板上碾散,并拌和均匀。 (2)将锥形塞杆自漏斗下口穿人,并向上提起,使锥体堵住漏斗管口:一并放人体积1000cm3量筒中,使其下端与量筒底相接。 (3)称取试样700g,准确至1g,均匀倒人漏斗中,将漏斗与塞杆同时提高,移动塞杆使锥体略离开管口,管口应经常保持高出砂面约1-2cm,使试样缓缓且均匀分布地落人量筒中。 (4)试样全部落人量筒后取出漏斗与锥形塞,用砂面拂平器将砂面拂平,勿使量筒振动,然后测读砂样体积,估读至5cm3。 (5)以手掌或橡皮塞堵住量筒口,将量筒倒转,缓慢地转动量筒内的试样,并回到原来位置,如此重复几次,记下体积的最大值,估读至5cm3。 (6)取上述两种方法测得较大体积值,计算最大孔隙比。 2.最小孔隙比的测定 (1)取代表性试样约4kg,按最大孔隙比测定的步骤处理。 (2)分三次倒入容器振击,先取上述试样600-800(其数量应使振击后的体积略大于容器容积的1/3)倒人1000cm3容器内,用振动仪以各(150-200)次/min的速度敲打容器两侧,并在同一时间内,用击锤于试样表面锤击30-60)次/min,直至砂样体积不变为止(一般约5-10min时)。敲打时要用足够的力量使试样处于振动状态。振击时,粗砂可用较少击数,细砂应用较多击数。 (3)如用电动最小孔隙比试验仪时、当试样同上法装人睿器后,开动电机,进行振击试验。 (4)按上述方法进行后两次加上的振动和锤击,第三次加上时应先在容器口上安装套环。 (5)最后一次振毕,取下套环,用修上刀齐容器顶面削去多余试样,称量,准确至1g,计算其最小孔隙比。 (四)结果整理 (1)计算最小与最大于密度; (2)计算最大与最小孔隙比 (3)计算相对密度,计算至0.01 (五)精密度和允许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