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设国内外资银行监管系统docx

建设国内外资银行监管系统docx

建设国内外资银行监管系统docx
建设国内外资银行监管系统docx

建设国内外资银行监管系统

迄今为止,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尚无一个全国性的、可以统一指导各地监管工作的外资银行法,也没有独立专职的外资银行监管机构,行业性自律组织有待建立。更重要的是缺乏一套系统科学的监管指标和便于操作的监管手段,归结起来,就是缺乏一个对监管及其立法起指导作用的模式。那么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应该遵循一种什么样的模式呢?

一种对银行的监管模式,至少应该包括四个部分。首先是监管目标。即基于一定的战略部署和原则,并随经济发展阶段而调整的监管外资银行所欲达之基木目的。这是整个模式运行的起点及评价其是否有效的标准。其次是监管主体。即执行对外资银行的监管,规范其行为的上级机构,包括中Y银行、税务部门、行业协会,也包括外资银行母国当局。再次是监管手段。即监管主体凭以操作、控制模式运行的工具,包括一整套的硬性规定和调节性管制方法,以及一系列经营上的管理指标。第四是监管过程。即模式的运作及根据政策、环境变化以及执行效果进行反馈、调整的动态机制。下面,我们分别加以说明。

(一)监管目标。综观各国对外资银行的政策,因其经济发展水平、

国内金融深化程度以及引进外资银行的战略不同而各有所侧重。有的坚持对等互惠原则,视对方国家给木国跨国银行的待遇而提供同等便利;有的鼓励公平竞争,给外资银行大致与国内银行同等的地位和条

件;有的则奉行保护主义原则,对外资银行从引进到监管实行诸多限制,以保护本国金融业,防止外国银行资木对木国经济的冲击。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银行是为了引进国外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及管理经验,所以应当奉行一种兼具灵活性的稳健原则,即在现阶段先实行有限度的保护主义,等到国内金融体制转形完毕以后再逐步过渡到允许外资银行与国内银行平等竞争。基于上述原则,可以把现阶段对外资银行监管的目标表述如下:首

先,根据中Y银行的货币政策,将外资银行的业务活动纳入国内宏观金融调控,在控制其对国内信贷总量、国际收支影响的同时,积极引导其资金投向,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创新和对外开放。其次,维护金融秩序,一方面要限制外资银行的不法经营,防止其传递国际银行业的风险,以保护正在成长的我国商业银行;另一方面又要借助外资银行给国内行造成竞争压力,加快其向现代金融企业的转变进程。再次,确保财政收入和外汇收入,提高外资引进效益,为国内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完善的金融服务。

(二)监管机构。我国监管外资银行的有关机构有:

1.人民银行总行。人行总行作为引进外资银行的审批机构,一方而要制订对外资银行监管的总体政策,负责有关立法;另一方而要接受跨国银行提交的资产负债表、组织章程等有关文件,审查其资本、经营方针及所在国金融监管制度等方面的情况,符合条件的准其设立分行。这可以称为“进入管制〃。

2.人民银行分行。人行分行作为外资银行业务活动的直接监管机构,负责日常监管的操作,包插管理外资银行移存的资本金,并对其执行管制法规情况进行检查,通过窗口指导或者以强制的方式对其经营施加影响。这称为“经营管制〃。

3.银行同业公会。目前这种行业自律性组织仍有待建立,但可以预见同业公会将在今后的外资银行监管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人行不可能用计划、行政手段影响外资银行,用经汛法律手段也以威慑为主;而行业公会则可以在自觉执行有关政策方而使外资银行互相监督,互相制约。另一方面,银行同业公会可以协商决定存放款利率以及各种费率,依照国际惯例,核准权归主管当局,当地外资银行必须接受。

4.税务部门。税务部门在外资银行监管中,通过制定差别税率,调整税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外资银行的经营决策。

5.外资银行母国当局。外资银行母行所在国监管当局的职责,按照各国普遍认同的“库克委员会〃19XX年所修订的〃巴塞尔协议〃的约定,主要对外资银行的清偿力监督负责,并与东道国一道,共同负责流动性和外汇头寸方而的监督。外资银行分行并东道国境内法人,而是其母行的下设分支机构,其资产负债表必须并入母行的综合资产负债表中。因此在外资行的监管中,取得其母国监管当局的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三)监管手段。对外资银行的监管手段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类即进入管制,如上述;第二类即经营管制,在此主要对第二类作些探讨。一般说来,对外资银行业务活动的管制可以分成定性控制和定量控制, 定性控制主要指对其业务范围进行划定。例如,对外资银行吸收外币存款的范围如何划定,何时准许外资银行参与证券交易所的交易,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对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等等,都属于定性控制的范畴。监管部门必须审时度势,通盘考虑到国内经济成长的进度、金融产业的承受能力以及自身的调控能力,进行相应地决策。定量控制指的是运用指标的手段,调整对外资银行的业务要求及其内外经营环境。定量控制又可进一步区分为以下两类:

2.硬性指标管制。这种硬性指标通常在监管法规里明文规定,在引进外资银行之初就要求对方接受,它们大致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最低资木额。这是外资银行维持其经营可靠性、取信于东道国的投入资木的最低限度。从数量上规定,XX的管理办法要求外资银行的注册资木与营运资本分别达到3000万美元和1000万美元;从比例上规定,XX和深圳都要求总资产不得超过实收资本加储备金的20倍,如果可以把实收资木加储备金近似等同于所

谓核心资木的话,那么换算过来的狭义资产资木比为5%,略高于“巴塞尔协议〃要求的4%。⑵ 最低流动性比率。深圳要求外资银行可迅速变现的流动资产不得少于总资产的25%,而XX的规定则更为严格,要求外资银行30%的资产必须是存在人行指定帐户的生息资产。我认为,似乎把流动资产分为一线准备和二线准备,分别计算现金资产、同业拆放、短期有价证券和2年内到期放款等的比重,并确定其合适的下限较好一些。(3)风险度比率。即限制外资行的尸险经营,避免其损失的预防指标。包括:A. 贷款集中比率,即对同一个项目或企业的贷款所占的比重;B.担保比率, 即对外岀具的担保与资木净值的比率;c.证券投资比率,即证券投资在总资产中的比重;D.信用放款比率,即无抵押贷款占总资产的比重;E. 固定资产与不动产对资木净值的比例,等等。另外,如果外资银行私自进行投机性外汇交易,其风险会波及到国内存户,因此对其境内外汇头寸的抵补应做必要的规定。

2.调节性管制。如果说硬性指标是为外资银行的活动规定一个范围和限度的话,那么调节性管制则是引导其在该范围和限度内如何活动。其手段包括:(1)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外资银行吸收人民币存款仍在争议中,准备金率自然也无从谈起,而外资银行外币存款的准备金制度却巫待完善。随着中Y 银行调控操作的改进,必须为不同种类、不同币种的外汇存款确定适当的、有差别的准备金率,留有一定的调整幅度,以便控制外资银行的放款能力,进而控制境内机构对外支付能力和进出口信贷总量。(2)利率。目前外资银行制定存放款利率主要是参照国际金融市场行情,这起到把国内外资金市场沟通起来的窗口作用,但是国内有自己的产业政策、货币政策和不同于国际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因此人民银行必须善用手中的利率核准权,使外资银

行的利率适应国内的信贷政策,引导其贷款的投向和规模。⑶税率。目前外资银行的税负主要是所得税和工商统一税,应当说对外资银行的税收政策比一般的外商投资企业还优惠。随着国内财税制度改革,中外企业要同等税负,平等竞争,对外资银行的税收管理必须强化。例如,应该考虑把工商统一税进一步细分,以体现外资银行的业务侧重,起到引导其经营的杠杆作用;并对其境内投资的利润汇岀征收预扣税, 对外资银行代理国内债券、股票分销的佣金收入开征特别税,等等。⑷公开市场业务。随着我国统一、规范的外汇市场的建立,不但用于报价、清算的电脑联网系统将被建立,而且旨在货币保值的期汇机制也将被引进。可以预见,外资银行将投入更多的外汇资金,参与到国内的外汇买卖和外币信贷市场。为此,人民银行必须建立自己的外汇平准基金,在市场上吞吐外汇,一方面稳定人民币的汇率,另一方面可以约束外资银行的外汇头寸,调节其资金存量和流量,进一步抑制其风险经营。

3.管理机制。在整个外资银行监管过程中,银行检查提供的信息是至关重要的。所谓银行检查是指对外资银行定期提交的统计资料、财务报表进行稽核,或者亲临营业场所进行实地调查和盘点,它既是管理过程的最后环节,也作为一种制度贯穿监管的始终,通过银行检查,有关外资银行活动的信息被搜集并反馈到决策机构,由其汇同有关部门对形势和外资银行状况进行分析,对监管的手段和重点作出调整,这样,执行~检查~反馈~调查~再执行,循环往复,不断逼近管理目标和向较高的监管水平迈进。

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现的调查报告

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前言 从世界经济发展进程来看,银行业的跨国经营行为开始于在20世纪60年代,并在20世纪7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这一发展趋势一直延续到1985年的美国银行的国际性收缩而出现停顿。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东欧和拉美等地区的银行私有化快速发展,外资银行对这些国家的银行进行收购的行为迅速增加,导致国际银行跨国经营行为再次兴起。2001年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签订了金融服务协议,并承诺在五年内逐步开放我国金融市场,在五年过渡期内,我国认真履行承诺,有序推进银行业对外开放,促进了外资银行的加速发展。2006年12月11日起,我国对外资银行开放了人民币业务,自此我国银行业进入了的全面竞争时期。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外资银行放缓了在华扩张的速度。例如,2009年渣打、花旗分别仅新开了一家分行。而在经历金融危机后的2年沉寂后,2010年,外资行在华扩张势头又开始加速。渣打中国行长林清德表示,该行计划未来以每年在内地3个城市开设分行的速度扩张,到2010年底,分支机构已经增至60家。在这种情况下,对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情况进行研究,了解外资银行投资中国的原因,将有利于国内银行应对外资银行的竞争,促进我国金融体系的完善,进而引导国外资金更为有效地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发展提供动力。 因此,我在假期,按照学校和老师的要求,巧妙利用互联网、文献以及现场调查等各种信息搜索手段,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和搜集了一些有益的资料,整理以后,经过较为全面的思考,提炼出以下这篇社会调查报告。 一、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一)外资银行在华主要发展阶段 回顾外资银行在中国至今为止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是经历了从起步到快速增长到适度调整再到加速的这样一个发展路径。 1。1979年至1993年,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和起步发展期。1979年外国银行在中国设立了第一家代表处,两年后的1981年中国出来第一家外资投资的银行营业性机构,此后的十二年里,外资银行在中国快速增多,到1993年年底在我国的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已经达到了76家,因此,增速大约平均每年为5家机构,到这一时期,外资银行在中国的资产总额已经达到了89亿美元。 2。 1994年至1997年,在中国的外资银行的快速发展期。发展到1997年底,在中国的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迅速增长到164家,在这四年里一共增加了90家,增速为每年20多家,大约是前一阶段速度的4倍;到这一期间的期末,外资银行在众多的资产总额已经高达380亿美元,四年内这一总

外资银行与我国银行业的合作与竞争

外资银行与我国银行业的合作与竞争 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之间的“合作竞争”关系代替了过去的“零合博弈”关系。“合作竞争”一词源于西方经济学家拜瑞.J.内勒巴夫和亚当.M.布兰登勃格合著的《Co-competition(合作竞争)》一书①。作者在此书中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营销管理理念,即合作竞争。他们认为,当某一企业发现市场机会后,没有能力占有竞争所需要的相应资源、设置有效的进入壁垒时,便与他人共享资源,共同开发市场、做大市场,追求共同利益。 现阶段,中外资银行的劣势都很明显,中资银行的劣势体现在自身的竞争力不高,而外资银行的劣势则体现在外部环境对发展的制约。因此,双方为了各自的目标都有合作的迫切愿望,并都将其作为现阶段发展的主要路径。 一、外资银行在我国经营现状 (一)外资银行在华的经营现状 外资银行在明确了自己的战略规划和业务定位后,按照我国银行业的开放进程积极稳妥地开拓业务,在规模、机构数量、业务种类等方面发展迅速: 1. 分支机构数量增加迅速,业务范围逐步扩大 截至2005年底共有20个国家和地区的71家外国银行在中国设立了238家营业性机构。除营业性机构外,另有40个国家和地区的173家银行在我国23个城市开设了238家代表处。(数据来源:维普资讯https://www.doczj.com/doc/f911607514.html,)随着入世承诺的逐步兑现,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的业务范围已经从外汇业务扩大到人民币业务。截至2004年7月15日,向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的地域扩大到13个城市,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达到100家,占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总数的50%:另外,还有13家外资银行获准开办网上银行业务,27家境外机构获得QFII资格,11家外资银行获准从事衍生产品交易。至此,外资银行在法扼规定的12项基本业务范围内经营的业务品种已达约100个.其中新增的业务有QFII②托管、网上银行、国债承销、 ①《Co-competition,合作竞争》作者:西方经济学家拜瑞.J.内勒巴夫和亚当.M.布兰登勃格。合作竞争,即竞争式合作这一概念源于此书。 ②QFII(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即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是指允许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在一定规定和限制下汇入一定额度的外汇资金,并转换为当地货币,通过严格监管的专门帐户投资当地证券市场,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和经营策略(doc 27页)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和经营策略(doc 27页)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和经营策略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和经营策略1 黄宪熊福平2论文提交时间:2004/12/0 武汉大学商学院 发表于《金融研究》2005年2期 摘要:本文根据外资银行跨国经营的理论,对外资银行在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阶段、动机和经营策略作了较全面的分析,并着重考察了中国加入WTO后在华外资银行经营行为的变化和调整,意在探讨隐藏在这些变化后的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的整体策略。 关键词:外资银行经营策略 引言 中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业的挑战和竞争,以及我国应该采取的应对策略一直是金融理论界和实务界高度关注和讨论的焦点,但这些研究基本是以外资银行在母国的经营策略和方式来推断它们在中国的经营方式和竞争策略。我们研究的出发点认为,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金融业,无论从动机到经营手段和竞争策略都应该是一个理性的和不断调整的过程,它基本上应该与跨国银行投资理论和理念吻合。根据中国经济改革和开放的进程和程度,研究外资银行在华经营 1该论文是武汉大学“211”国家第二期项目子项目“入世后中国金融业竞争力研究”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2黄宪(1954——),金融学博士,武汉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导;熊福平(1974——),武汉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

则将两国地理位置纳入了考虑经济关联的因素分析变量。这些研究的结论都证明,外资银行的进入与国家间贸易、资本往来之间存在着重要联系。Esperanca和Gulamhussen(2001)的实证结果还表明,国际性银行进行跨国投资活动不仅追随公司客户,而且追随着诸如永久移民或非公民永久居住者这样的非公司客户。 尽管“跟随客户动机论”获得学术界了广泛的认可,但也有部分学者提出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两国间经济关联程度与银行业进入正相关并不一定说明银行是伴随着跨国企业活动的,也理解为是银行业的跨国经营反过来为其客户的扩张创造了积极条件,还有可能是其他的经济因素的变化同时促进了跨国企业和银行的发展。Seth,Nolle,和Mohanty(1998)针对在美国的外资银行分支机构做的实证研究表明,这些银行的大部分贷款客户都是非母国的企业。Miller和Parkhe (1998)所做的另外一项研究表明,主要的美国银行对发展中国家所做的直接投资同两国间经济贸易往来之间,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 东道国经济发展带来较多的市场获利机遇 近期的许多研究表明,许多外国银行很大程度上是受东道国国内经济发展带来的丰富获利机会和较大的发展空间吸引而进入东道国市场的。Claessens,Demirgü?-Kunt,和Huizinga(2001)收集了1988-1995年间80多个国家的数据分析表明,税率较低和人均拥有资本量较高的市场环境以及一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预期对国外银行有较大的吸

论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策略(一)

论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策略(一) 摘要]2007年4月,中国银监会正式批准一些外资银行可以在中国开展全面人民币业务,汇丰、渣打、花旗、东亚等外资银行已经开业,由此拉开了中外银行同台竞技的序幕。本文分析了外资银行积极抢占零售业务市场、积极运用营销手段,倡导人性化服务、力求通过合作进行竞争达到共赢等三项在中国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外资银行;国内银行;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024(2007)12-0131-03 作者简介]崔海潮,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延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世界经济。(陕西西安710127) 2006年12月11日,中国银行业开放过渡期结束,外资银行可以向本地公司客户以及个人客户提供人民币业务。随着《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出台,对于经营人民币业务执照的限制将进一步取消。目前,外资银行在中国有198家分行,大概有70家是代表处,所有这些机构都是在24个城市进行运作的。并且,已有12家外资银行获准将中国境内分行改制筹建为外资法人银行,除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花旗银行(中国)中国有限公司已经获准开业,其余8家正在进行改制筹建的外资银行是:恒生银行、日本瑞穗实业银行、日本三菱东京日联银行、新加坡星展银行、荷兰银行、永亨银行、新加坡华侨银行、美国摩根大通银行。 2007年4月2日,转制成为外资法人银行的“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正式在上海开业。而在同一天,经中国银监会正式批准,首批拿到本地注册的法人营业执照后,汇丰、渣打、花旗、东亚等4家外资银行在内地的100多家网点也同时开业,并向本地居民提供全面人民币服务。中外银行同台竞技的序幕正式拉开。 一、外资银行对中国银行的评析 根据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2007年对外资银行在中国大陆发展情况的调查(本报告的调查发现基于对40家外资银行的访谈。这40家银行代表了积极参与中国银行业市场、来自22个国家/地区的74家外资银行)结果显示:外资银行对中国内地银行的评价还是相当之高,其中29家受访外资银行给出了至少8分的高分(满分为10分)。然而,他们同时指出了中国内地银行所存在的问题:例如,国内贷款市场方面(风险控制、对不良资产的处理、贷款评级系统准确性、对抵押的依赖)、公司治理(管理信息系统、董事的独立性、前/中/后台职能重叠),市场运作方式(利率管制、对高风险、低利润贷款的集中、费用/佣金管制、受监管影响的交叉销售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二、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策略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的飞速发展,90%的国外投资者都认为投资环境得到了改善,或者是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这也是外资银行对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在过去的20多年中,中国的银行体系是渐次开放的,尤其是2006年末,中国批准外资银行可以向本地公司客户以及个人客户提供人民币业务,外资银行能够面对的客户群进一步扩展,中国市场进一步打开,这对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目前,中国市场上的外资银行有很多,但市场份额实际上非常小。据统计,外资银行的市场份额为1.71%,贷款和存款产品都在1.7%左右。前不久进行的一项全国性金融调查显示,在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后,明确表示将选择外资银行的人数占10.8%,仍愿意选择国内银行的人占72.7%,另外还有16.4%的人在观望。同时,该项调查显示,外资银行的最大优势是“服务水平好,效率高”,占66.7%。确实,优质的服务、良好的信誉、高效率业已成为外资银行的形象定位。 中国有近13亿人口市场的巨大潜力,是外资银行极力想开拓的市场,外资银行总部承诺,与对其他市场业务发展的支持力度相比,将大力支持其中国机构的业务。那么,外资银行如

中国银行业发展概况-市场格局

中国银行业发展概况-市场格局 (一)概述 银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核心产业之一。中国经济持续稳步增长,国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推动了中国银行业的高速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的财富创造积累和近年来宏观经济、资本市场等的快速发展,中国银行业获得了较快发展。银行业作为中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经济发展、完善投融资体系的作用显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18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公告数据,2018 年,中国GDP 达到900,309 亿元,较上年增长6.60%;人均GDP 为64,644 元,较上年增长6.10%。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较上年增长8.7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 元,较上年增长8.8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51 元,较上年增长7.8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60%。 2014 年至2018 年中国的GDP、人均GDP 以及进出口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品零售总额情况如下: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银行业作为中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等方面作用显著。 2008 年以来,中国实体经济受到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整体经济形势对中国银行业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保持盈利能力、加强风险控制水平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中国政府及相关监管部门出台了 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以促进国内经济的稳定增长。2010 年末,为管理通胀预期,防止全面通胀,中国政府及相关监管部门决定于2011 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2012 年中国政府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通胀压力减轻的情形下,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进一步提 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中国人民银行在“稳增长”的背景下两次 降息,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并首次实施不对称降息以支持实体经济。 2013、2014年,宏观政策变为“稳增长、调结构”,持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扩大有效需求同时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2015 年至2017 年,政府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稳中求进工

外资银行策略及在中国的发展

外资银行策略及在中国的 发展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外资银行在我国发展中的经营动机和经营策略分析 武汉大学商学院 黄宪熊福平1 摘要:本文根据外资银行跨国经营的理论,对外资银行在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阶段、动机和经营策略作了较全面的分析,并着重考察了中国加入WTO后在华外资银行经营行为的变化和调整,意在探讨隐藏在这些变化后的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的整体策略。 1. 引言 中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业的挑战和竞争,以及我国应该采取的应对策略一直是金融理论界和实务界高度关注和讨论的焦点,但这些研究基本是以外资银行在母国的经营策略和方式来推断它们在中国的经营方式和竞争策略。我们研究的出发点认为,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金融业,无论从动机到经营手段和竞争策略都应该是一个理性的和不断调整的过程,它基本上应该与跨国银行投资理论和理念吻合。根据中国经济改革和开放的进程和程度,研究外资银行在华经营动机、实际采取的运作方式和不断调整的竞争策略,首先应该做到“知彼”,这才是我国银行业进行对策研究的前提。因此,本研究对中国银行业分析外资银行这个竞争对手和制定下一步应对策略具有现实意义。 2. 关于银行跨国经营策略的文献综述 通常,外资银行进入别国市场的机构设置可以采取四种形式:代表处、分支行和控股银行子公司和合资银行。在设立何种金融机构形式的选择上,Wengel(1995)认为规模经济效应是国际银行在东道国进行选择的主要因素。 1黄宪(1954— ),博士,武汉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导、副院长。; 熊福平(1974—),武汉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

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1.引言:当前我国银行界除四大国有银行外,还存在许多外资银行,它们丰富了银行市场,在金融存储,理财产品上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同时也促进了银行工作效率的提升。但是另一方面,其对于本土银行的业务产生了较大冲击,不利于国有资本的发展。针对外资银行的双重影响,本文将对其进行详细的阐述。 1.1中外研究现状:目前大多数外资银行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其也随之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高校的运转模式,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本土银行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针对这一现象,要在对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采取积极鼓励的态度的同时保持一定的谨慎,努力在竞争中提高本土银行的综合能力,使其能够在竞争中获得更多的优势。 1.2研究背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逐渐在金融,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采取开放态度,并且出台一系列吸引外资,鼓励外资企业进驻的政策。在庞大的中国市场刺激下,众多外资银行开始谋求在华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正式出台后,关于在我国金融银行领域开展正规且高效的开放,寻求本土银行和外资银行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条件更为成熟。 1.3研究方法:本文首先研究了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的历史过程和特点,随后分析其对本土银行的双重影响,并且据此提出提高本土银行发展和竞争水平的措施。 关键字:外资银行发展特点双重影响应对措施 一.外资银行的定义 顾名思义,外资银行指的是名义上在东道国设立并且经营,实际上由外国管理者掌握资本和管理资源的银行。就我国外资银行的形势来看,纯外资银行数量较少,大多数以股权投资的方式投入一部分资金,成为外资与民族资金共同起作用的形式存在。此外,还有一部分银行属于由国内投资,但是关键管理层由外国机构控制的形式,这些就是目前我国外资银行的主要存在方式。 二.外资银行跨国经营理论概述 1.比较优势理论 商业银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为消费者办理各类业务向消费者收取服务费,并由此获得经济效益。因此其在选择市场时通常会遵循比较优势理论。比较理论优势的主要论点有: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减少利润风险,外资银行会在涉外时进行区位分析,选择自己具有最多优势的区位进入。这些优势主要包括运营成本,安全,客户。首先是运营成本,一些国家本身银行业发达,已经具备完善的行业从业和监督规范,进入这类市场能够直接发挥外资银行的高效的管理优势,保持较低的运营成本。其次是安全,由于银行业涉及到大量的资金流转,所以往往会对市场安全度更为敏感。如果东道国市场银行信誉普遍较好,客户评价较优,外资银行在进入东道国时就能保持较高的信心对于自身业务安全问题更为放心。最后是客户,在全球市场上,驱使外资银行进行业务扩张和转移的根本因素就是客户,因此外资银行偏爱进入客户群体大,潜在消费实力强及对于银行金融业务较为熟悉的东道国,而中国恰恰满足了这三点因素,因此当前外资银行大量进入中国市场。 2.垄断优势论 相比民族银行,跨国银行在企业运营的多个方面都具有更大的优势,例如其在产品生产方面,能够充分运动自己跨国的特色,从各个国家中获得其生产成本最低的原材料,随后再自行生产。通过这种渠道获得的产品能够在总生产成本上达到最低,具有独一无二的价格优势;在创新能力上,跨国企业由于受到各国不同文化和思维的影响,往往更容易跳脱出传统的管理模式,孕育出创新的管理方法。外资银行作为跨国企业的一种,也具有这些部分领域内的绝对垄断优势。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和经营策略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和经营策略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和经营策略1 黄宪熊福平2论文提交时间:2004/12/0 大学商学院 发表于《金融研究》2005年2期 摘要:本文根据外资银行跨国经营的理论,对外资银行在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阶段、动机和经营策略作了较全面的分析,并着重考察了中国加入WTO后在华外资银行经营行为的变化和调整,意在探讨隐藏在这些变化后的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的整体策略。 关键词:外资银行经营策略 引言 中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业的挑战和竞争,以及我国应该采取的应对策略一直是金融理论界和实务界高度关注和讨论的焦点,但这些研究基本是以外资银行在母国的经营策略和方式来推断它们在中国的经营方式和竞争策略。我们研究的出发点认为,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金融业,无论从动机到经营手段和竞争策略都应该是一个理性的和不断调整的过程,它基本上应该与跨国银行投资理论和理念吻合。根据中国经济改革和开放的进程和程度,研究外资银行在华经营动机、实际采取的运作方式和不断调整的竞争策略,首先应该做到“知1该论文是武汉大学“211”国家第二期项目子项目“入世后中国金融业竞争力研究”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2黄宪(1954——),金融学博士,武汉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导;熊福平(1974——),武汉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

彼”,这才是我国银行业进行对策研究的前提。因此,本研究对中国银行业分析外资银行这个竞争对手和制定下一步应对策略具有现实意义。 一、关于银行跨国经营的理论研究和文献综述 关于外资银行进入他国市场的研究,两方面的问题尤为重要,一是外资银行进入的原因,也就是说具体影响外资银行进入他国市场的因素;二是外资银行进入的策略,包括进入方式的选择和进入后的市场竞争策略。目前的研究文献也大多集中对两个问题的讨论上,同时往往伴随着对外资银行进入一国市场对其国银行、银行监管、货币政策、企业信贷行为等的影响分析等等。 (一)对外资银行进入动机和影响因素的研究 有代表性的研究外资银行跨国经营的基础理论主要有两种:一是“部化理论”,强调银行跨国经营的在原因是降低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交易成本,将在国际市场各种交易活动纳入一个实体的部围;二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这种理论考虑了跨国经营的产品优势和地域优势等因素,它强调外资银行在东道国提供差异性产品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来自于外资银行掌握的独特银行技术和管理经验、先进的组织结构与东道国当地的具体市场情况的有机结合,建立起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基础。这种理论已经成为分析外资银行跨国经营的主要理论之一。 作为企业,银行经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必要的利润回报,实现银

外资银行策略及在中国的发展

外资银行在我国发展中的经营动机和经营策略分析 武汉大学商学院 黄宪熊福平1 摘要:本文根据外资银行跨国经营的理论,对外资银行在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阶段、动机和经营策略作了较全面的分析,并着重考察了中国加入WTO后在华外资银行经营行为的变化和调整,意在探讨隐藏在这些变化后的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的整体策略。 1. 引言 中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业的挑战和竞争,以及我国应该采取的应对策略一直是金融理论界和实务界高度关注和讨论的焦点,但这些研究基本是以外资银行在母国的经营策略和方式来推断它们在中国的经营方式和竞争策略。我们研究的出发点认为,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金融业,无论从动机到经营手段和竞争策略都应该是一个理性的和不断调整的过程,它基本上应该与跨国银行投资理论和理念吻合。根据中国经济改革和开放的进程和程度,研究外资银行在华经营动机、实际采取的运作方式和不断调整的竞争策略,首先应该做到“知彼”,这才是我国银行业进行对策研究的前提。因此,本研究对中国银行业分析外资银行这个竞争对手和制定下一步应对策略具有现实意义。 2. 关于银行跨国经营策略的文献综述 通常,外资银行进入别国市场的机构设置可以采取四种形式:代表处、分支行和控股银行子公司和合资银行。在设立何种金融机构形式的选择上,Wengel(1995)认为规模经济效应是国际银行在东道国进行选择的主要因素。从现实来看,大多数国家的实际情况是外资银行以设立分支行和建立子公司两种情况为主,分行更多的是由来自于母国较大的银行所建立,参股控股子公司则更多的出现在资本流动比较自由且人均收入较高的东道国。Miller与Parkhe(1998)实证研究了影响美国银行进行国际扩张的组织形式,该研究发现,美国银行在东道国所提供的银行服务水平依赖于其组织形式的不同,以子公司形式出现的跨国银行的比重受进入壁垒、东道国是否允许混业经营、直接投资规模、银行体系的发展状况、差别税率以及东道国工业化和发展水平不同因素的影响密切相关。Parkhe与Miller(1998)研究了美国银行在22个不同东道国内的组织形式偏好,发现东道国银行体制的发展水平和银行监管水平与美国银行利用自身优势,进行国际扩张所 1黄宪(1954— 熊福平(1974—),武汉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

浅谈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遇到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浅谈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遇到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摘要]外资银行在我国已经发展了30多年,但是我们看到在外资银行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在对外资银行限制逐渐放松的今天,对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具体对策,进行一定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定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外资银行;国内银行;相关对策 自1979年日本输出入银行获准进入北京设立代表处以来,外资银行在中国已经发展了30余年。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又引发了外资银行抢滩中国市场的热潮。同时,中国对外资银行在政策上的限制也在进一步宽松。2006年,WTO规定的中国银行开放过渡期结束,外资银行可以向本地公司以及个人客户提供人民币服务。同年,《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出台,这标志着对外资银行在人民币业务上的限制将进一步放松。经过几年的发展,对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以及应当采取的对策进行一定的探讨,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遇到的问题 在中国投资的外资银行受到中国银监会和相关部门的监督。在登陆中国市场的初期,很多外资银行都存在着“水土不服”的问题。目前,中国内地的外资银行很多,但是市场份额却并不大,2010年的调查显示,外资银行的市场份额大约在1.7%。笔者认为,当前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的主要障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法规的限制较多。外资银行包括外国独资和中外合资两种。外资银行虽然出资人在国外,但是它自身确是在中国内地注册的独立法人机构,因此必须遵守中国境内的法律法规,比如《商业银行法》和《储蓄管理条例》。除此之外,作为外资金融机构,外资银行还必须遵守从2002年开始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而这些针对外资银行的条例,大都是以中国的国有银行为假设约束对象,因此难免会存在着管得过死、过严的现象。因此,很多外资银行进入中国之后都感觉到“水土不服”。 (2)面临中国银行的激烈竞争。在与中资银行进行竞争的过程中,外资银行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资金不足。目前外资银行的资金来源仍然单单局限于本币存款和同行拆借。但是根据中国有关法律的相关规定,外资银行在增加分支机构的同时,还需要相应地扩大本金,同时还受到地域上的限制。这使得外资银行不能像中资银行那样通过庞大的分支机构来吸纳公众存款。因此,我们可以说,在人民币业务对外资银行开放的条件下,外资银行在资金成本上仍然处于劣势。 (3)政策法规的约束性。作为金融企业,外资银行在办理外汇业务的过程中享

外资银行在华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

外资银行在华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 1、外资银行资产总额呈上升态势 2001年外资银行总资产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重为2.38%,2016年外资银行总 资产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重为1.29%,将近下滑1.09%。虽从2009年到2011 年有上升趋势,但近几年整体呈下滑走势。我国外资银行的资产总额整体呈上升走势。2007年,在华的外资银行的资产总额为12525亿元,直到2015年底,在华的外资银行的资产总 额增长到26820亿元。由此可看出,我国外资银行的资产总额平均每年增长率高达20%,2010年的同比增幅达到了29.13%,2011年的同比增幅达到了23.60%,2015年同比下降 3.94%,其余各年均处于增长态势。 2、外资银行的营业性机构的数量与分布地域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营业性机构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且完全取消对 外资银行的经营范围及对象的约束以后,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涌入了中国市场,这使得外资 银行的竞争环境更加自由。2006年,外资银行在华的营业性机构就总数仅为224家,2016 年,外资银行在华的营业性机构就总数为1044家,短短十年时间,就增加了820家。且呈 不同程度的增长。对于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地域分布,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成功设立了27 家外商独资银行、1家外商独资财务公司和1家中外合资银行,其中包括了14个国家和地区。此外,有68家分别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银行在我国设立了121家分行,我国的27 个省份的70个城市都设立了外资银行的营业性机构。由于大多数外资银行都想要扩大在华 金融服务的范围及区域,在中西部、东北及二三线城市都设立了分支机构。尽管如此,外资 银行地域分布的整体趋势还是倾向于上海、深圳、北京、广州等经济条件发达的地域。 (3)外资银行的资本充足性较稳定 据统计结果,外资银行的资本充足性比较稳定,并且符合我国银监会划定的标准,从2014 年至2017年每年波动幅度较小。下表例举部分外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从中反映出外资银 行资本利用程度偏低。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 正信银行 60.38% 60.38% 60.61% 汇丰银行 19.10% 19.10% 19.40% 渣打银行 16.30% 16.30% 16.70% 花旗银行 15..51% 15..51% 16.42% 恒生银行 14..10% 13.04% 14.80% 东亚银行 12.21% 12.21% 13.27% 华美银行 34.63% 34.63% 35.68% 二、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带来的积极影响 1 、促进中资银行对银行体系的完善 在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后所带来了先进的银行业管理技术与经营理念,一改中资银行一家 独大的局面,成为了中资银行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给国内的银行行业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竞争 压力。除此之外,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有助于提高中国银行业的整体效率和稳定性,加强中

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回顾

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回顾 摘要:改革开放近30年来,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市场竞争格局和金融体系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下,如何顺利推进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更好地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有力地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和有序地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金融改革;金融开放;金融风险;金融监管机制;金融安全 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历程 我国金融业开放的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80年至1993年。这一阶段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总体战略是,通过外资银行的进入引进外汇资金和改善对外资的金融服务,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如,1980年,日本输出人银行在北京设立代表处;1981年,南洋商业银行在深圳设立分行,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外资银行在中国设立的第一家营业性机构。在不断适应经济金融发展需要、稳步推进银行业对外开放方针的指导下,中国银行业扩大了对外开放地域,逐步从经济特区扩展到沿海城市和中心城市。1983年,颁布《关于侨资、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设立常驻机构的管理办法》。198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特区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管理条例》,允许外资银行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和海南设立营业性分支机构。1990年8月,颁布《上海外资金融机构、中外合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截至1993年底,外资银行在中国13个城市设立了76家营业性机构,经营对外资和外国居民的外汇业务,资产总额达89亿美元。 第二阶段从1994年至20XX年。这一阶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对外贸易全面发展,外商投资显著增加,对外开放的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为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改善投资环境,我国实施了相关政策,完善涉外经济法规,保持了外商来华投资的良好势头,外资银行业务随着外资在中国的迅速成长及中资国际业务的发展而快速发展。在修订和完善198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特区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管理条例》基础上,1994年,颁布全面规范外资银行的第一部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规定了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的市场准入条件和监管标准。1996年,颁布《上海浦东外资金融机构经营人民币业务试点暂行管理方法》,允许外资银行在上海浦东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服务对象限于外资和境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研究

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研究姓名:宋睿楠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金融学指导教师:张亚斌20020101 中文摘要乔文就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了研究。通过介绍外资银行在我国发展的历史,总结外资银行在我同发展的特点;分析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外资银行所面临的问题。对加入wT0后外资银行与国内银行的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入世后外资银行与国内银行在竞争中各自的优势和劣势,认为监管当局剥开放金融业将采取循序渐进和政策引导的办法以便为国内银行营造一定的竞争空间。特别指出经营机制和人才方面的问题将是网内银行入世后参与竞争最大的弱势。描述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后的竞争格局,就入世后外资银行与闭内银行的合作举例说明,对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趋势加以预测,分析说明引进外资银行的成本及收益,提出我国银行应对入世的一些方法。本文认为,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历史,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外资银行来华经营,为完善我国的金融业,促进经济繁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入世前外资银行的入驻及业务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但也享受到了。一些超国民待遇。入世后,遵循我国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承诺,我国对外资银行的政策限制将逐步放宽,外资银行将会抓住有利战机,逐步拓展其在华业务,因此,中国金融业将形成更加激烈的竞争格局,中

资银行只有加快改革步伐,才能更好的应对竞争。关键词:外资银行发展趋势竞争力成本与收益Abstract ThisaniclefocusonthepresentsituationandtendencyoftheforeignbanksinPRC Atthebeginningofthepape Lt11ehistoryoftheforeignbanksinChinaisintroduced,uponthis,itwasasummaryofthecharacteristicoftheforeignbanks’developmentinChinaThen,thepaperanaIysethecurrentsituation oftheforeignbanks,andpoimoutthattherearesomere strictionimpedetheforeig nbanksmoVefonVardInthe thirdpart,therearesomeexamples1aidouttoshowthemattersforeignbanksfaced atpresentIntheforthpart,thereisanintmductiono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