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点源污染研究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现代经济信息我国果蔬农药残留现状研究的文献综述刘 娟 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刘 雪 山东省沂南县山大华特卧龙学校摘要:果蔬农药残留一直以来威胁着我国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增强,减少农药残留刻不容缓。
我国作为果蔬的生产消费大国,农药残留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甚至还影响到我国果蔬出口贸易。
本文通过对农药残留的影响、我国近年来果蔬农药残留现状研究进行了简单研究。
关键词:农药残留;食用安全;影响中图分类号:F30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24-0328-03引言据中国统计年鉴发布的全国居民人均主要食品消费量最新统计数据来看,2013年粮食(原粮)类产物人均消费148.7千克、蔬菜及菌类97.5千克、干鲜瓜果类40.7千克。
2017年,粮食(原粮)类人均消费130.1千克、蔬菜及食用菌类99.2千克、干鲜瓜果类50.1千克。
从以上数据看出,粮食类消费量不断下降,果蔬类消费量不断上升。
国务院2014年1月发布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指出,到2020年,全国人均全年口粮消费135公斤、食用植物油12公斤、豆类13公斤、肉类29公斤、蛋类16公斤、奶类36公斤、水产品18公斤、蔬菜140公斤、水果60公斤。
就是到2020年,果蔬消费量将远远超过粮食消费量[1]。
为契合需求,国家在2019年发布的“一号文件”中指出,实施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完善乡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支持产地建设。
此政策可极大的拓宽果蔬类产品的销售渠道及销售数量,带动消费者消费。
果蔬产业迅速发展,数量上不断提高的同时,消费者对于果蔬质量要求也不断提升。
“一号文件”中还指出,加强农村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
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开展农业节肥节药行动,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创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因此理清污染源,配合国家相关政策,科学的认识农药残留现状有助于果蔬食用安全。
广东农村水环境污染原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研究摘要:本文对广东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应的治理意见和措施进行了提出,以促使广东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治理和农村生产建设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农村水环境;污染原因;防治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改革,广东农村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但与此同时,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成为了人们关注的话题。
如果不能够采取相应的对策对此问题进行处理,所造成的损失将是难以挽回的。
对此,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对农村水污染问题进行妥善处理,增强对农村水环境的有效保护,进而维护广东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广东农村水环境污染原因分析(一)农村水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的乡镇企业就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并且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直至1999年,广东就有乡镇企业共84万多个,而工业产值的迅速增长也得到了实现。
但是,乡镇企业作为重要的污染来源,对农村水环境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破坏。
并且在不断的处理过程中,也难以对企业的废水排放量进行有效的控制。
2000年,广州乡镇企业的固体废弃物、烟尘、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废水分别占全省工业排放量的74.2%、57.1%、29,1%、30.6%、23.2%,其中化学需氧量排放的上升趋势非常明显。
由此可知,乡镇企业对农村水环境的污染非常严重,成为了最为主要的污染来源。
(二)面源污染在对点源污染控制的加强过程中,对于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却被忽略起来,其中造成的湖泊水库富营养化、水环境污染非常的严重。
1.化肥的使用广东省磷肥、氮肥以及化肥的施用水平比较的高。
其中,1999年每公顷土地化肥施用量就是全国的2.9倍。
与此同时,每公顷氮肥的施用量也一直呈上升趋势,相关资料指出,氮肥利用率比较的低,农作物未被吸收利用的部分就达50%,而碳酸氢铵的利用率则为27%。
由于这些物质未被农作物有效吸收,进而通过地表径流进入了江河湖库,促使了水体富营养化的严重发生,造成了地下水污染。
第37卷第4期2014年7月Vol.37No.4July 2014国内外碳排放研究综述谢守红,王利霞,邵珠龙(江南大学商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摘要:从碳排放的测算和分解方法、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行业碳排放和碳减排对策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
目前,国内外碳排放的测算和分解方法呈多样化发展,由于测算方法的不同、碳排放系数的标准不统一,使得碳排放测算结果不一致,影响了其实用价值。
关于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增长、人口因素、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效率、国际贸易、外商直接投资等。
在分行业的碳排放研究方面,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工业行业,然后扩展到农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居民消费等领域。
关于碳减排的对策,主要包括制定低碳发展的法律体系、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大力开发低碳技术、为低碳发展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等方面。
关键词:碳排放;低碳经济;综述中图分类号:X1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6060(2014)04-0720-11(720~730)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类向大气中排放大量CO 2等温室气体,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将产生一系列的气候变化和气候异常问题,在全球范围产生显著而深刻的影响[1]。
气候变暖给生态安全、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等造成了巨大压力,严重影响到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2003年英国的《能源白皮书》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此后低碳经济被赋予了不同含义,但其主旨都是指基于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绿色生态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但这种以高投入、高排放为特征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国家之一,如何控制碳排放增速和降低碳排放强度已成为我国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自从低碳经济概念提出以后,国内外学术界纷纷开展对低碳经济的研究,其中关于碳排放的研究成为焦点,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碳排放的测算和分解方法、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行业的碳排放研究和碳减排策略研究等。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其防治班级:环科1401班学号:20143918姓名:李斌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农业等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土壤污染也越来越受广大人民的关注。
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土壤污染,这对于合理利用土地、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土壤污染的特征着手,分析了我国土壤污染的状况,并提出了积极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土壤污染,防治土壤是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是地球上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
从生态学的观点看,土壤是物质的分解者(主要是土壤微生物)的栖息场所,是物质循环的主要环节。
从环境污染的观点看,土壤既是污染的场所,也是缓和和减少污染的场所。
因此,从环境工程角度看,防治土壤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是耕地资源极其匮乏的国家,近年来其数量又在不断减少,另一方面,我国的土壤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并已成为限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土壤污染对于合理利用土地、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土壤污染的现状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
据不完全调查,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万亩,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10以上,其中多数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
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
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三角、珠三角、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
从土地利用类型来看,耕地、林地、草地土壤点位超标率分别为19.4%、10%、10.4%。
从污染类型看,以无机型为主,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
文献综述规范及范文文献综述是一篇学术论文中的重要部分,它对先前研究和现有知识进行了综合和批评,以支持和解释研究问题。
下面是文献综述的一般规范和一个范例:文献综述规范:1. 选择合适的文献:选择与研究问题相关的文献,包括先前的研究、实证研究、理论文章和评论等。
2. 组织结构:按照逻辑顺序将文献分组,并形成一个连贯的结构。
可以按照主题、理论、方法等进行组织。
3. 批判性分析:对文献进行批判性分析,包括评估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适用性,评价研究论点的重要性和贡献等。
4. 阐述本研究的位置:在综述中,说明本研究在相关领域中的位置,阐述与其他研究的联系和区别。
5. 引用文献:确保在综述中正确引用所使用的所有文献,使用适当的引用格式(如APA、MLA等)。
文献综述范例:题目:塑料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引言:介绍塑料污染问题和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的重要性。
综述主题1:塑料垃圾的分布和来源介绍塑料垃圾在海洋中的分布模式,以及塑料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陆地污染、船舶垃圾和塑料废料处理。
综述主题2:海洋生物对塑料的响应探讨不同海洋生物如鱼类、海鸟和海洋哺乳动物对塑料垃圾的响应和影响,包括误食、缠绕和化学污染等。
综述主题3:塑料污染的生态影响讨论塑料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生态影响,包括生物多样性的损失、食物链的中毒效应和生态系统功能的破坏等。
综述主题4:减轻塑料污染的方法介绍当前减轻塑料污染的方法和措施,包括回收和再利用塑料、减少塑料使用和加强塑料垃圾管理。
结论:总结塑料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并呼吁更广泛的行动来减轻该问题。
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参考文献:列出所使用的所有参考文献,并按照引用格式进行格式化。
以上为一篇文献综述的规范和范例,具体的综述内容和组织方式可能因研究领域和论文要求而有所不同。
在撰写文献综述时,需要对所选择的文献进行深入的阅读和理解,并注重批判性思维和评估。
同时,确保引用和引用格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炸药相关化学物污染土壤的特性及修复技术综述发布时间:2023-03-24T02:50:36.158Z 来源:《科技潮》2022年36期作者:叶智文[导读] 随着当前社会各界环保意识的逐渐提高,土壤污染问题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
江苏信达诚质量技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03摘要:随着当前社会各界环保意识的逐渐提高,土壤污染问题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
当前我国的土壤环境污染情况不容乐观,国家和地方对相关的摸底、监测、治理和防护工作都高度重视。
对无机和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吸附和迁移机制已经有相当的了解,对工业和农用土地修复也累积了一定的经验。
然而,土壤污染威胁来自多方面,本文将探讨相对特殊的炸药相关化学物(XACs),如NTO对土壤的污染情况。
炸药普遍具有致癌性、不稳定性和复杂性,不同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能影响周边土壤环境及地下水环境,增加了修复的难度。
本文借鉴国外研究,综述炸药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特性,并阐明国外的土壤修复思路。
这将为全面推广土壤修复技术的应用提供一定参考,全方位保障群众的健康安全。
关键词:爆炸相关的化合物;污染物迁移;土壤污染;修复技术;污染途径;炸药理化性质;危害1. 炸药污染的风险识别随着当前社会各界逐渐提高环保相关意识,土壤污染问题受关注程度越来越高。
我国土壤环境污染情势不容乐观,相关摸底、监测、治理以及防护等工作都受到了国家和地方的高度重视,因此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了《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为开展农用地分类管理和建设用地准入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对于贯彻落实“土十条”,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污染的威胁是多方面的,本文将探讨的是一种特殊的土壤污染情况:炸药相关化学物(XACs)土壤污染。
炸药普遍是致癌的(Beck et al.,2019),并有其不稳定性和复杂性,增添了修复的难度。
河水污染的调查报告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规章制度、演讲致辞、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documents, insigh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peeche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河水污染的调查报告6篇调查报告应具有客观性,避免受到个人立场或偏见的影响,调查报告可能会包括对相关文献和前期研究的综述,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河水污染的调查报告6篇,感谢您的参阅。
国内外给水厂净水工艺研究综述1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源污染的问题日趋严重,生活饮用水中有毒有害物质明显增加,特别是有机化工、石油化工、医药、农药、杀虫剂及除草剂等生产工业的迅速发展,有机化合物的产量和种类不断增加,饮用水的水质问题已经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因此,有必要对给水厂的净水工艺进行深入研究,以满足日益提高的水质标准的要求。
2净水工艺的发展过程研究给水厂是给水工程的核心部分,它是控制水质、净化水质的主要环节。
饮用水常规工艺的主要目标是去除水源水中的悬浮物、胶体杂质和细菌。
我国的给水技术是世界上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利用明矾作为药剂在世界上也属于领先地位。
我国城市供水量大幅度增加,城市供水普遍跟不上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同时又受到水质污染的威胁,从而促使取水水源及净水工艺技术的不断改进。
给水处理的方法应根据水源水质和用水对象对水质的要求而确定。
在逐渐认识到饮用水存在水质污染和危害的同时,人们也开始了长期不懈地对饮用水净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到20世纪初,饮用水净化技术已基本形成了现在被人们普遍称之为常规处理工艺的处理方法,即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和消毒。
这种常规处理工艺至今仍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采用,成为目前饮用水处理的主要工艺。
在二十世纪七十和八十年代,给水工程技术人员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工程的投资效益,即如何以最低的工程总投资来完成简单的处理目标。
因此,在这段时期里,研究出了许多比较经济的净水技术和工艺,这些研究包括改进沉淀池设计,出现了斜管沉淀池、斜板沉淀池和气浮池等快速澄清工艺,还有快速过滤工艺和将絮凝、沉淀和过滤工艺组合在一起的专用集成设备。
然而,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和九十年代,水体微污染加剧,使得仅对水源水以传统水处理工艺进行处理难以满足要求,必需进行深度处理,这更进一步加大了新建水厂工艺选择的难度。
因此,水源水中各种有毒有害有机物的去除已成为研究热点,并出现了新的水质污染指标和规定。
酒店低碳研究综述李红缺【摘要】近年来,人们对于酒店低碳的研究越来越关注的同时,相关研究成果也日益丰富。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国外学者对酒店低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酒店节能环保意识方面、酒店能耗与碳排放测量方面及酒店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国内学者研究范围比较广,主要对酒店低碳的概念辨析、酒店低碳的实施路径和管理、酒店产品碳计量、酒店低碳建筑与设计、低碳服务的提供和消费意向研究等方面的研究。
总的来看,国内低碳酒店的研究比国外低碳酒店的研究更系统,更注重理论研究。
在低碳经济的影响下,低碳概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学术界对酒店低碳发展全面而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方面少有涉足,难以客观评价我国酒店低碳化水平。
基于此,今后的酒店低碳研究可以理论与实证相结合,构建适合当前我国酒店低碳化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以期丰富我国酒店低碳化的理论研究。
【期刊名称】《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6页(P43-48)【关键词】酒店低碳;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作者】李红缺【作者单位】、新疆财经大学旅游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4.5低碳(Low Carbon,LC)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是降低由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的一个生态学名词,其内涵可延伸为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旅游、低碳家庭等[1]。
2003年,英国政府在《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Our Energy Future:Creating Low Carbon Economy)这一能源白皮书第一次以政府文件的形式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并为低碳经济发展设立了一个清晰的目标:2010年CO2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20%,到2050年减少60%并建立低碳型经济社会[2]。
所谓低碳经济是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所倡导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它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和高效益为特点[3]。
城市路面降雨径流污染特征及源解析的研究进展张千千;李向全;王效科;万五星;欧阳志云【摘要】城市路面径流是城市地表径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污染强度大、对地表水体的影响严重而被予以格外的关注。
通过对国内外关于路面径流水质的研究进行总结发现:我国城市道路径流中COD、TP、TN和Pb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39.59、0.46、6.29和0.14 mg·L-1,超过了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Ⅴ类标准,TSS的质量浓度高达552.86 mg·L-1。
因此,COD、TP、TN、Pb和TSS是我国路面径流的主要污染物。
高速路径流污染物Pb、Cu和Zn的浓度明显高于普通道路,而普通道路径流污染物中COD和TSS要高于高速路。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物浓度偏高。
多数研究表明:污染物的质量浓度与降雨量呈负相关关系,路面坡度增加了车辆与路面的摩擦力和燃料的消耗,进而导致路面径流污染物的浓度较高,路面清扫或许对污染物的浓度有不利的影响,主要由于道路清扫将路面中部分大颗粒破碎,释放出了细小的颗粒物(粒径<43μm)并且不能将其清除的缘故。
但是,降雨强度、干期、降雨历时和车流量对径流水质的影响存在一定的争议。
通过对现有的研究总结发现:车流量≥30000的路面径流中COD、TSS、Pb和Cu的浓度是车流量<30000的路面径流中的2.5、4.3、1.4和5.1倍;路面径流中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车辆的交通损耗,有机污染物来源于车辆的交通活动和路面材质,营养污染物来源于大气干湿沉降。
今后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研究:将多环芳烃、大肠杆菌等水质指标列入研究计划;深入分析影响降雨径流水质的因素及各影响因子间的交互作用;运用同位素溯源技术识别道路径流污染物来源。
%As a major part of urban surface runoff, urban road runoff has drawn extraordinary attention due to its large magnitude of pollution and severe influence on surface water bodies. By summarizing the results of previousstudies on water quality of road rainfall runoff,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COD, TP, TN and Pb were 239.59, 0.46, 6.29 and 0.14 mg·L-1, respectively, and exceeded the Ⅴ class of surface water. The concentration of TSS was 552.86 mg·L-1. Therefore, the COD, TP, TN, Pb and TSS were the main pollutants of urban road runoff. The concentration of Pb, Cu and Zn are higher in the highway than the other road. But, the concentration of TSS and COD are lower in the highway than the other road. When Comparing domestic studies with the oth er countries’, the pollutants concentration of road rainfall runoff are higher in China. The most researchers found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pollutants and rainfall volume have negative correlation. The steeper slope of the road could produce higher runoff concentrations of pollutants due to the greater friction between vehicle tire and road and more burnt fuel. The road sweeping could have adversely affected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pollutants mainly due to releasing the fine material from the fixed load but not having enough suction to remove them. However, there are contradicting reports in the literature as to the correlation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pollutants with rainfall intensity, antecedent dry period, rainfall duration and average daily traffic. By summarizing the data in existing studies, it is found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COD, TSS, Pb and Cu in road runoff at the traffic volume ≥30 000 were 2.5, 4.3, 1.4 and 5.1 times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concentration at the traffic volume<30 000. In the road runoff, the heavy metals were mainly come from vehicle’s exhaust, the organic pollutants mainly sourced from vehiclesactivities and road material and the nutrition-related pollutants mainly sourced from atmospheric dry and wet deposition. The following aspects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future research:To take the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and Escherichia coli into the research program;Deep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rainfall runoff water quality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factors, and to utilize the isotope tracing techniques to indentify the pollution source of the urban road runoff.【期刊名称】《生态环境学报》【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7页(P352-358)【关键词】道路径流;水质;影响因素;污染物来源【作者】张千千;李向全;王效科;万五星;欧阳志云【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河北石家庄 05006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5;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河北石家庄 05006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5;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5; 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16;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43面源污染是指溶解的或固体污染物从非特定的地点,通过径流过程而汇入受纳水体,引起的水体污染(贺缠生等,1998;陈利顶和傅伯杰,2000)。
DNAPL文献综述前言: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地下水污染逐渐加重,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
地下水中最难治理和危害最大的是有机污染,其中尤以重质非水相液体(DNAPL)为甚,因此得到环境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调查发现我国南方很多场地的污染都是由DNAPL引起的并且情况较为严重。
DNAPL污染与修复领域中有许多课题值得进一步研究,难点在于如何选择具有可操作性的课题展开。
据此针对DNAPL作了充分的文献调研,以下是关于DNAPL的文献综述。
综述:地下水为人类提供了优质的淡水资源,据统计日本25%的饮用水为地下水,美国85%以上的饮用水来自地下水,欧洲的比例约为80%,我国有2/3的人口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
近20年来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地下水的污染逐渐加重,成为国际科学界的研究热点。
在地下水中最难治理和对人类危害最大的是有机污染。
美国EPA水质调查发现供水系统中有机污染物2110种,饮用水中含765种。
由于绝大部分有机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在研究中通称这类污染物为非水相液体,即NAPL (Non-aqueous Phase Liquid)。
根据相对水的密度大小,将NAPL分LNAPL (轻质)和DNAPL(重质)。
由于DNAPL的低水溶性、弱迁移性、难降解性并能穿透含水层而滞留在含水层底部,其修复过程比LNAPL更为复杂,因而得到了环境和水文地质工作者更多的关注。
DNAPL污染物主要与脱脂、电镀、化工、煤化气、木材防腐、氯代溶剂和农药等工农业活动有关。
氯代溶剂、煤焦油、重矿物油、杂酚油等是地下水中最常见的DNAPL。
DNAPL在含水层的分布、迁移及其修复是DNAPL治理的主要研究内容。
污染机理:DNAPL的主要特点是比重大于水,因此重力作用是其进入土壤与地下水的主要动力;黏滞性低(低于1cP)有助于其向地表以下移动;界面张力低,使之容易入渗进入极小孔隙或贯穿黏土质;低溶解度让其缓慢且持续的释放而扩大污染面积;生物降解性低,使之在土壤及地下水中污染时间持久。
企业环境责任及评价指标研究综述[摘要]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
在此背景下, 我国企业环境责任问题就日显重要。
本文从企业环境责任的缘起出发,对国内外关于企业环境责任的内涵、内容及履行途径和环境责任评价指标的构成及内容等研究进行了全面综述,探讨了其研究现状及不足。
[关键词]环境企业环境责任评价指标一、国外关于企业环境责任及评价指标的研究1.企业环境责任的缘起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瑞秋·卡尔森的著作《寂静的春天》出版,用触目惊心的案例阐述了大量使用杀虫剂对人类的危害,敲响了工业社会环境危机的警钟。
1972年的《人类环境宣言》标志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觉醒,环境问题的社会化成为事实。
联合国于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
通过广泛的讨论,会议通过了《关于人类环境的斯德哥尔摩宣言》和《人类环境行动计划》两个重要文件。
这次会议之后,联合国根据需要迅速成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1983年12月,联合国秘书长任命时任挪威首相的布伦特兰夫人为主席,成立了包括我国专家马世骏先生在内的22人组成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该委员会的任务是要制定一个“全球革新议程”,该议程提出需要找出某些环境方面的途径,形成国家间的广泛合作,取得有关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互关系的共同的互相支持,确定能为大家一致认同的长期环境问题及相应的保护和加强环境的有关措施。
经过近四年的时间,该委员会于1987年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份重要的报告,该报告提出了“从一个地球走向一个世界”的总观点,并在这样的一个总观点下,从人口、资源、环境、食品安全、生态系统、物种、能源、工业、城市化、机制、法律、和平、安全与发展等方面比较系统地分析和研究了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各个方面。
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
大会颁发的《21世纪议程》规定了在环境保护方面,加强主要团体合作的内容。
垃圾分类文献综述摘要:随着我国城市的不断发展,在社会、文化、经济不断进步的同时,城市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与日俱增。
我国目前对于城市垃圾处理侧重在垃圾的后期处置,而在源头控制领域尚属于起步阶段。
一些发达国家管理和处理垃圾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从源头垃圾进行分类收集,不仅可以将“错位的资源”循环利用,还可以大大减少后期处置费用。
减少占用土地、焚烧烟气、渗滤液污染等一系列环境影响。
为此,如何正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的瓶颈,提出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已刻不容缓。
鉴于此,本文主要从城市垃圾分类的概念、意义、困难、对策几个方面对城市垃圾分类进行了文献综述。
关键词:城市垃圾;垃圾分类;研究综述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产生许多垃圾,它们通常是先被送到堆放场,然后再压缩填埋。
可是,垃圾处理的费用是高昂的,处理一吨垃圾的费用约为200至300元人民币。
目前许多城市每天要产生3000余吨生活垃圾,而每天要处理掉这些垃圾的费用将达到60万到90万元。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是地球上唯一一种不断增长,永不枯竭的资源”。
这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席专家的著名论断。
在垃圾成分中,可直接回收利用的资源,占垃圾总量的42.9%。
垃圾分类是指按照垃圾的不同成分、属性、利用价值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并根据不同处置方式的要求,分成属性不同的若干种类。
垃圾分类收集是指垃圾按其可处置的性能或可利用的价值而分别收集的方式,其目的是为资源回收和后续处置带来便利。
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前处置的重要环节。
通过分类投放、分类收集,把有用物资分离出来重新回收、利用,变废为宝。
既提高垃圾资源利用水平,又可减少垃圾处置量,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
因而研究城市垃圾分类具有很大的迫切性。
在有关城市垃圾分类方面,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已经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期刊网(CNKI)上关于城市垃圾分类的学术文章就有865篇,由此可见,研究城市垃圾分类已经成为研究城市垃圾分类发展的焦点和热点。
非点源污染研究综述
摘要:非点源污染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环境具有危害,本文详细介绍了了国外以及国内对非点源污染的研究成果,作者从而总结出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非点源;污染;gis
随着人类经济活动深入发展,水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
非点源污染造成大量泥沙、氮磷营养物、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江河、湖库,引起水体悬浮物浓度升高、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增加,溶解氧减少,水体出现富营养化趋势,不仅直接破坏水生生物生存环境,导致水生生态系统失衡,而且还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威胁人体健康。
因此,在点源污染控制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非点源污染的严重性逐渐表现出来,非点源已成为导致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与点源污染相比,非点源污染起源于分散、多样的地区,地理边界和发生位置难以识别和确定,随机性强、成因复杂、潜伏周期长。
其污染危害的广泛性和控制的复杂性,已使其研究在国外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非点源污染基本介绍
非点源污染亦称面源污染,是相对于点源污染而言的一种水环境污染类型,其定义是指溶解的或固体的污染物从非特定的地点,在降水(或融雪)的冲刷作用下,通过径流过程而汇入受纳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并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或其它形式的污染[3]。
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水土流失、农用化学品过
量施用、城市地表累积物、畜禽养殖和农业与农村废弃物等。
非典源污染从其产生机制来看,各种类型的下垫面在降雨的作用下产生径流并对土壤产生侵蚀作用,大量的泥沙与附着的氮磷污染物及可溶性氮磷污染物进入水体,从而产生非点源污染。
非点源污染模型的结构主要包括三个部分:降水径流模型、土壤侵蚀模型和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
二、非点源污染模型的研究历程
国外初期经验探索阶段。
早在20世纪60年代,单纯的依靠点源污染控制无法从根本的改变水质,所以人们开始转向非点源污染的定量研究,能够简便地计算出流经出口的污染负荷,表现了较强的实用性和准确性,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此类模型对数据的需求能力低,难以描述污染物迁移的路径和机理。
国外机理模型发展阶段。
美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非典源污染调查与研究,提出了一些有影响的非点源污染模型。
随着对非点源污染模型的进一步研究,机理模型逐渐成为非点源模型开发的主要方向,其中有城市暴雨径流污染的storm、swmm、模拟农业污染的arm以及流域模型hspf等。
swmm模型是美国环保局为设计和管理城市雨洪而研制的综合性数学模型。
它可以基于降雨量和其它气象资料模拟真实的暴雨事件,预测水量和水质总值,给出水量水质的时空分布,评价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1]。
hspf模型模拟了陆地表面、亚表面和地下水的水文路线以及污染物的输移。
该阶段的非点源污染模型由初期的探索经验总结提高到机理模
型,对实际测量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和应用,但是它们对各种数据的要求过高,并不能广泛的运用于各种类型的非点源污染的研究中去,从而使得这类类型的推广和应用受到限制。
管理模型综合阶段。
非点源污染的研究开始转向污染管理方面,综合了以上两种发展阶段,注意分析综合经济效益的分析。
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所开发的creams模型就是一种功能模型。
该模型的研发奠定了非点源模型发展的”里程碑”,它首次对非点源污染的水文、侵蚀和污染物迁移过程进行了系统的综合[2]。
国外gis应用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3s”(rs、gps、gis)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gis技术与非点源污染模型的结合被视为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
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以提供管理、决策等所需信息的技术系统。
例如运用epic模型评价和预测农业非点源污染,gis和answers相结合模拟农业非点源污染。
我国对非点源污染的研究起步较晚,于上世纪80年代起开始,此时正是国外非点源污染研究高速发展时期,所以初期多受国外非点源污染模型和理论的影响。
近些年来,国内在非点源污染这一方面的研究进步迅速,不仅开展了对降雨径流的特性、来源及污染物种类和下垫面性质、土地利用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机理进行研究,还开始重视对模型的研究和参数的验证与检验,并开始探索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如3s技术,进行辅助研究,逐步实现与世界同行接轨。
例如,张东等人针对模型在中国西北寒旱区的黑河流域和中西部温润的汉江流域的水文模拟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扩充和改进,增加了土壤粒径转换模块和天气发生器(wgen)数据预处理模块,改进了模型中的wgen算法、潜在蒸散量模拟算法以及气象参数的空间离散方法,结果表明利用改进后的模型,不仅模型的使用效率有明显提高,而且改进后模型的效率系数和相关系数也比改进前有较大改善。
三、非点源模型研究存在问题
由于环境自净能力的存在,排污并不等于污染,而其中的界限,即非点源污染评价标准由于受到水文、气候、土壤及土地利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至今这方面研究还很少,更谈不上标准的制定,今后在这方面要加强。
国内外的非点源污染模型多为确定性模型,在自然系统进行观测和模型模拟的过程中都会带来一定的误差。
通过对分散地点的实测数据得到模型中的输入流、输出流以及内部条件的时间和空间变异的量化,这些数据只能利用模型自带的生成器来模拟生成这些数据,如何保证数据来源及精度问题也成为制约模型研究及模型有效性主重要因素之一。
四、非点源污染未来研究方向
1、发挥3s技术的作用
非点源污染研究需要综合描述、分析和显示各种空间信息,但以往的非点源模型在对环境过程空间特性的描述、对空间数据操作及
对模拟结果的显示方面都比较困难。
而空间分析和空间数据管理及多方式显示查询正是gis的优势所在。
借助3s技术的广泛应用和gis强大的数据提取、分析和处理功能,与之结合的非点源污染预测和模拟以及控制技术将实现空前的突破。
2、统一数据,制定标准
针对非点源污染研究的不足,目前仍然要继续加大对基础数据的获取力度,而且应该是国家主导的全国范围内的基础数据获取,为未来我国非点源污染控制提供支撑。
同时在非点源污染的认识上应协调一致,把非点源污染纳入到环境评价与控制之中,并制定统一标准,使得有章可依,有规可循。
3、根据区域特色进行研究
我国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此阶段基本上以引用国外模型,进行验证和模拟应用为主。
伴随着非点源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非点源污染的有效管理和控制将逐步得到重视,具有我国不同区域特色的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也将逐渐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
[1]贺瑞敏,张建云,陆桂华.我国非点源污染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水文,2005,25(4):10-13
[2]胡雪涛,陈吉宁,张天柱.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j].环境科学,2002,23(3): 124-128.
[3]张秋玲,陈英旭,俞巧钢等.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07,18 (8):1886-1890.
[4]冉圣宏,吕昌河,贾克敬,齐永华. 基于生态服务价值的全国
土地利用变化环境影响评价[j].环境科学,2006,(10).
作者简介:谭洁(1987.1-),女,汉族,天津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人文地理学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行政社区政区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