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班主题古诗《小池》教案反思

大班主题古诗《小池》教案反思

大班主题古诗《小池》教案反思
大班主题古诗《小池》教案反思

大班主题古诗《小池》教案反思

大班主题古诗《小池》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设计背景,活动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画面描写的情景,初步感受夏天的美丽,感受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能有感情地朗诵,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主题活动课,快来看看古诗《小池》教案吧。

活动设计背景

正值初夏,到处是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为了让孩子感受夏天的景色,自然的美丽与万物的和谐,我选择了古诗《小池》。这首诗通过对涓涓细流、浓密树阴,清澈的水面、初露尖角的小荷,停落的蜻蜓这些景物的描写,形象地勾画出了一幅初夏荷花池的风景画。特别是“惜、爱、露、立”几个动词的巧妙运用,使这优美、宁静的画面充满了生机。

活动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画面描写的情景,初步感受夏天的美丽。

2.感受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能有感情地朗诵。

3.通过学习古诗,初步理解古诗的内容,理解古诗中有关词的含义。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古诗感受夏天的美丽。

难点:感受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

活动准备

《小池》PPT课件,音乐

活动过程

一、观看电脑课件,自由表达自己欣赏的感受。

师:孩子们,现在时什么季节到了?(夏天)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小池塘边区欣赏夏天的景色,你们想去吗?

1.播放课件,幼儿欣赏。

师:这里的风景怎样?

幼:很美丽,漂亮。

师:这里的确是一个景色怡人的地方。你能用自己的话完整、连贯的话说一说。你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

过渡:古时候有个诗人叫杨万里,也和你们一样觉得这景色很美,陶醉在这初夏的美景中,于是写下了千古流传的经典古诗《小池》,你们想不想听听诗人是怎么用诗句来描写这幅画面的呢?

二、欣赏、理解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1.边欣赏课件,边倾听老师朗诵古诗

(1)古诗的名字叫什么?是谁写的?

2.再次欣赏古诗。(师范读)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都藏在哪些诗句里?(泉眼、树阴、小荷、蜻蜓)

(2)理解词语,诗句的意思。(幼儿说出一句就结合画面理解一句诗句的意思)

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爱惜。

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小荷:指刚刚长出水面的嫩荷叶。

尖尖角: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的尖端。

(3)完整欣赏古诗。

三、学习朗诵古诗。

(1)幼儿跟读。

(2)集体朗读

(3)指导朗读:一、二句(声音要轻柔、甜美、速度稍慢);三、四句(读出欣喜的语气)

(4)随着音乐课件,朗读古诗。

四、感受古诗的特点。

1.课件出示古诗今解的内容和古诗全文。

同样是小池的景色,我们开始的时候用了很长一段话描述画面的内容,看看诗人用了几句话?共有几个字?

2.教师揭示古诗的特点:句子简短,语言精炼,押韵。

五、延伸绘画活动:我心中的小池。

教学反思

在幼儿园大班出现了古诗教学活动,为了上好古诗教学,同时结合季节特点,我选择了古诗《小池》,活动中我通过课件的图画,让幼儿初步感受小池景色的美丽,古诗的意境美 并让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自己看到的景色,在幼儿充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着图画的意思时,教师话锋一转:古时候有个诗人叫杨万里,也和你们一样觉得这景色很美,陶醉在这初夏的美景中,于是写下了千古流传的经典古诗《小池》,你们想不想听听诗人是怎么用诗句来描写这幅画面的呢?此时激发了幼儿的想听古诗兴趣,究竟诗人会怎样用古诗来描写这样的画面呢?和我们说的会有什么不同呢?于是在教师巧妙设计的情景中,孩子们带着这样的想法,进入了古诗教学活动中。

在理解古诗内容的时候,教师紧紧抓住诗中描写的景物:泉眼、树阴、小荷、蜻蜓,来引出相应的诗句进行学习和诵读,并让幼儿通过图文结合感受泉眼与泉水、树阴与池水、小荷与蜻蜓之间的联系,从而感受自然之间的和谐与美好。为让幼儿更好的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对诗句中关键词做了一定得理解。理解的时候利用了幼儿在平时“词语开花”的经验,对古诗中关键的词语进行拆字组词的方法,这样幼儿不仅很感兴趣,也很容易的理解了字词的意思。

在进行教学中,我也看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如果在孩子们自由讲述了画面的内容后,教师能及时把幼儿的发言进行归纳,用散文的形式对画面总结性描述,对于幼儿感受古诗的意境美会起到很大的帮助。古代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丽结晶,它具有句子简短,语言简练,意境优美等特点,在进行古诗文教学时,增加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加强幼儿对语言的鉴赏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这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文化修养具有强烈的熏陶作用。教师的语言应该更锤炼,做到语言简练。这次教学活动,教师是通过让幼儿找出关键事物,并让幼儿找一找这些景物分别都藏在哪些诗句里,来引出诗句,然后通过图文对照的方法理解古诗,感受意境。如果换一种方式,在幼儿找出古诗中描写的景物以后,马上回到画面中,通过画面的理解再引出古诗进行学习,哪一种方式更有效。

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静夜思

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静夜思》 小组人员:刘洋,刘莹,王冬佳,刘宇靖,范君。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设计意图: 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诗,我听到很多没有上大班的小朋友,都可以倒背如流,但是我发现多数小朋友在朗读古诗上缺乏训练,不知道如何正确的朗读古诗。也不知道古诗的含义。所以,我需要用这节语言课程,提高幼儿对古诗的兴趣,和对内容的理解。 活动目标: 1.可以流利的朗读古诗,知道大概的意思。进而培养幼儿对古诗的兴趣。 2.知道“举头”“低头”的含义,知道是个动词,并且可以做出来动作。 3.可以控制自己的朗读能力,尽量不拉长音,不结巴。 4.能够和其他小朋友沟通,享受讨论的快乐。 5.让幼儿体会到什么是思乡之情。 活动准备:ppt 前经验准备:幼儿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已经会吟诵《静夜思》这首诗歌

活动难点: 1.能够理解古诗之中的含义。体会到诗中的美好意境,和诗人的思乡之情。 2.能够知道“举头”“低头”的含义,知道是个动词,并且可以运用到生活和游戏之中。 活动过程: 一、引入课堂: 教师在ppt上出示月亮、或者夜空等有意境的图片。问小朋友这些图片好不好看?这些图片分别是什么?这些图片里有什么?对,有月亮,那么今天我给你们讲一个由月亮引出来的故事好不好? 二、授新课,学习《静夜思》 1. 在这晴朗的夜空,有许多星星一闪一闪亮晶晶的,一轮又大又圆的月亮挂在蓝蓝的天空中,真美!在许多许多年以前,(出示课件)有一位叫李白的诗人在外面游历,他很久很久没回家了, 在这静静的夜晚,面对这圆圆的月亮,思念起家乡的亲人,由此而写下了一首诗,叫《静夜思》。(揭晓古诗名字,齐读一边静夜思)(把诗的大概解释放在前面,引出古诗,提高兴趣。) 2.小朋友听完了老师讲的古诗想到了什么呢?谈话:如果小朋友在小的时候离开爸爸妈妈到很远的地方,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3.下面和老师一起来学习这首诗,出示古诗。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出示古诗时,伴有一些符合内容的图片,目的是让小朋友理解古诗内容,更容易理解到思乡之情。 注:ppt上不会出示翻译的内容,教师口述讲解,(古诗解释)这样小朋友在看图的同时,听老师的讲解,会更容易理解,字数多了幼儿会厌倦。

人教版一年级古诗小池教案

小池 设计理念: 低年级的古诗教学,要顺应儿童喜读好背,记忆力强的特点,鼓励学生多读多背,教学 重点放在读、背和识字写字上。我主要从三方面进行了这一课的设计教学: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先决条件,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主要来自于兴趣。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学习注意力易分散,兴趣不稳定。因此,在低年级古诗教学中,不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末,都应把激发学生兴趣当作重中之重,我设计了谈话、奖励、 表演、比赛等手段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二、以读为本,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始终以学生读书为本。变换多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引读、分男女读、小组读、全体读、轻声读等,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三、识写结合,加强学生的书写指导。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努力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书声琅琅,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说,充分地写,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到读书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池、惜”等6个生字。会写“立”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初步感知初夏小池的美丽。 4、培养学生朗读古诗、积累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认识生字,会写“立”字 2、在读中感受诗意,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贴画(用来奖励)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一)新旧链接,铺垫情感。

1、师:今天春光明媚,春姑娘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她吹红了桃花、吹绿了柳树,大地立刻成了一副五彩的画,有许多诗人写下了无数赞美春天的诗,小朋友们记得吗?我们来背一背(学生背诵:《春晓》、《村居》、) 2、风景如画的春天过后马上就是——(夏天),夏天,你最喜欢干什么呢?(引 导学生说完整的话) 预设:1、游泳——那一定很痛快。 2、吃棒冰——凉凉的棒冰真解渴。 3、穿裙子——女孩子穿上裙子,美得像一朵花。 (二)初读古诗 1、揭题:是的,夏季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无穷的快乐。今天,咱们就一起去学习一首有关夏天的诗(板书诗题:小朋友们认真看老师板书) 2、指名读题(注意读准字音:池) 3、这首诗是宋朝大诗人杨万里写的。 3、学生自由读诗(又不认识的字怎么办?指导学法:把它圈出来,看拼音,多读几遍) 4、学习生字 ①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注意读准字音, ②去掉拼音全班认读, ③出示生字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A、平时,我们应该爱惜什么?(指名说) ④生字回到古诗中,指名读古诗。 5、课件播放音乐,老师范读全诗。(提出听的要求) 学生一边听,一边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味。 6学着老师的样子,自己练一练.(老师带读、指名读、齐读) (三)再读古诗 1、请一位读得最好的同学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你好像看到了小池的哪些景物? 2、说说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描述想象的画面,老师相机贴词卡(泉眼、树阴、小荷、蜻蜓) 3贴出自绘挂图,,看看这些景物都在哪里?学生在相应的位置贴词卡 A、泉眼也很爱惜它的细细的泉水,不让它们多流一点儿似的,泉水就慢慢地,无声无息地流出来……(教师边讲边画简笔画)这样的泉水应该怎样画?(自由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12:古诗二首小池-【省一等奖】优质教案

《小池》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课堂应该成为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舞台。古诗是民族精神、民 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这种文化,潜心学文,会心涵咏,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在语文实践过程中要注重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规律,形成能力。感悟古诗,学生通过把一首首诗句想象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曲曲优美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他们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引领学生读出诗的音韵美、画面美、情感美。【教材分析】 《小池》是北京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围绕“美丽的景色”专题的《古诗二首》中的一首古诗。诗人杨万里通过对初夏时分大自然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景象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表现诗人悠闲惬意、心情愉快。【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在幼儿园就对古诗有了初步的认识,也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只是流于背诵。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诵读,结合诗句想象画面,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之美、自然之美、心灵之美。【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无”“才”“尖”“立”四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初步感受夏日的美好和小池的美丽。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力,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学习重难点】 1、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2、难点:结合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 2 【教学过程】 一、插图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小朋友的绘画作品,请你猜猜他画的是哪个季节?(出示学生绘画作品。) 生:观察图片,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 2、看到这幅图,如果请你给图配首诗你想配哪首?生:诵读:《绝句》《村居》3、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生:背古诗《春晓》 4、画家可以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诗人可以用诗抒发自己的情怀。春天悄悄过去,初夏马上就要来了,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初夏时节的诗句《小池》。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美术作品入手,复习已学与季节有关的古诗,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引出本课要学的一首描写初夏时节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诗,感受意境。 1、有积累过这首诗的吗?背给大家听听。生:指名背一背古诗 2、很多同学都熟悉这首诗,其实它描写的就是一处初夏的小池塘(出示课件)。美吗?著名的宋代诗人杨万里当年看到了这个小池塘,在周围的景物映衬下,被深深的吸引、陶醉,于是便挥笔写下了这首千古吟诵的诗句《小池》。 3、介绍作者: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最善长写山水诗,一生写诗二万多首,与大诗人陆游,范成大齐名。 4、放动画朗读。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听清读诗的停顿与节奏。你能试着读一读吗?生:自由试读。 5、相机认识生字及纠正字音。刚才老师听同学读,有几个字不太准,在这里再强调下。生:读准:惜露蜓 6、生再读。请同学们再读一下古诗,注意生字,注意读诗的语气和节奏。 3 7、指生读。 [设计意图:本首诗有些学生早已积累,可以让学生先背一背,通过学生的以往 经验,纠正他们的读音,并同时渗透古诗是有节奏和韵律的。为下面诵读做好铺垫。](三)理解诗,领悟意境:

大班语言活动古诗教案

大班语言活动古诗教案 【活动目的】 1.通过学习古诗,初步理解古诗的内容,培养幼儿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像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理解古诗中有关词的含义,如:鸣、青天、泊。 【活动准备】 投影机、有关录音带。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四幅特别美的画,请小朋友上来选出你最喜爱的一幅放在投影仪上,并试着讲上面有什么? 二、幼儿上来任取一幅画放在投影仪上,启发幼儿讲述 请幼儿按图意的内容试着讲讲画上有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不断引导启发。 1.请口语能力差的幼儿讲出画上简单的词语(柳树、小鸟),能力较强的幼儿讲出连贯的话语,并介绍鸟的名称叫黄鹂。 提问:图上有什么?柳树上长出了什么?小鸟在干什么?(叫、唱歌……)小鸟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用一句话把内容讲出来。 2.教师在幼儿充分讲述的基础上加以小结并引出古诗中的一句话。

师:柳树长出了翠绿的新叶,两只黄鹂在枝头欢乐的唱歌,我 国古时候的人很聪明,他把这句话变得还要短,仔细听听古人看了这幅画,是用几个字说的? 3.放录音(两个黄鹂鸣翠柳),后提问: 这句话有几个字?他是怎么说的?鸣、翠柳是什么意思? 用同样的方法,让幼儿按图意自由讲述剩余的三幅画,老师小 结引出古诗中的句子,并对较难的字进行解释。 三、欣赏古诗 古人把这四幅画按意思写出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诗一直流传至今,下面就请小朋友听这首诗。 四、放录音——-古诗一遍 提问: 1.这首古诗共有几句? 2.古诗的每句话写了些什么?(并请幼儿把四幅画按古诗“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顺序排序) 五、幼儿和教师一起朗诵 六、教师利用投影仪简单介绍杜甫 这首诗是谁写的?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 杜甫看到我们祖国的山山水水,心情非常激动,出于对祖国的 热爱,写下了这首古诗。以后小朋友和爸爸妈妈到外面旅游时,看到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古诗赠汪伦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古诗赠汪伦》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意,学习朗诵古诗。 2、感受古诗中朋友之间的友谊,学会和同伴友好相处。 【活动准备】 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视频教材,配乐旋律一段。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的好朋友是谁?你们一起做过什么有趣的事情? 古代有个诗人叫李白,他和好朋友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二、欣赏古诗。 1、观看视频,初步感受古诗意境。 提问:故事中的两个好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李白到好朋友汪伦家里去做客。他们一起喝酒,作诗,两人非常开心。几天后,李白要乘船回家了,汪伦很舍不得李白,于是就在岸边送李白。 2、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古诗,请幼儿欣赏。 师:故事里有一首小诗,请小朋友们竖起耳朵,仔细地来听一听。 提问: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作者又是谁? 师:其实,这是一首赠别诗。是李白送给好朋友汪伦的诗。接下来,我给小朋友来解释一下,这首诗的意思。 3、出示图片,讲解古诗大意(译文口语化)。 李白乘着小船将要离开的时候,突然听到了岸边有人一边唱歌,一边用脚打拍子,告别的声音。李白转过头去一看,原来是好朋友汪伦啊。李白非常感动,他觉得,这桃花潭的水即使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义深。

4、在初步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再次欣赏古诗。 师:意思明白了吗?好,老师再来念一念,这一遍,请小朋友自己用心记一记,等一下,我们自己也要来学习这首诗。 三、教师指导幼儿学习诵读。 师:你记住了哪一句诗?请你念一念。 1、教师指导学习单句古诗。 师:好,接下来,请你们跟着小胡老师,整首古诗一起学一学,念一念。 2、请幼儿集体朗诵。 3、请幼儿分组朗诵。 4、请个别小朋友朗诵。 5、配乐齐朗诵。 四、联系生活,情感升华。 提问:我们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那好朋友之间要怎样相处呢?(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小朋友之间要友好相处,不可以打打闹闹,玩玩具要知道分享…… 结束语:好了,请小朋友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我们一起友好地去外面户外活动吧! 附古诗《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2古诗两首《小池》教学设计

12古诗两首《小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力,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三、教学难点:理解诗中描写的意境,体会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美丽的大自然的录像片断,并配上优美的音乐。) 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如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让我们看到了春风的神力。宋代诗人王令笔下的《送春》:”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又把我们带到了花开花落三月。还有南宋诗人翁卷写的《乡村四月》中的”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等等,让我们走过了春天,又步入了四月初夏时节。 过渡:今天我来学习一首描写初夏时节的诗句《小池》。 2、教师板书课题小池 (二)初读诗,感受意境。 1、有积累过这首诗的吗?背给大家听听。

2、很多同学都熟悉这首诗,其实它描写的就是一处初夏的小池塘(出示课件)。美吗?著名的宋代诗人杨万里当年看到了这个小池塘,在周围的景物映衬下,被深深的吸引、陶醉,于是便挥笔写下了这首千古吟诵的诗句《小池》。 3、教师介绍作者: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最善长写山水诗,一生写诗二万多首,与大诗人陆游,范成大齐名。 4、听录音范读。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听清读诗的停顿与节奏。 5、学生自由试读。你能试着读一读吗? 6、相机认识生字及纠正字音。(惜露蜓。强调lǜ字的读音)师(刚才老师听同学读,有几个字不太准,在这里再强调下。) 7、生再读。请同学们再读一下古诗,注意生字,注意读诗的语气和节奏。 8、指生读。 (三)理解诗,领悟意境: 1、整体提问:作者在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板书:泉眼树阴小荷蜻蜓) 2、理解一、二句古诗。读中悟情。 (1)你知道泉眼是什么吗?(泉水的出口)。泉水是怎么流的呢?(无声、惜细流)“无声”指泉水流得很慢。“惜”指爱惜,谁爱惜谁呢?泉眼爱惜甘甜的泉水,舍不得多流一点儿。 (2)宁静悠美的景色应用什么语气来读呢?(舒缓,爱惜……)找生试读。

大班古诗教案

大班古诗教案:《所见》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熟悉、理解古诗的内容。 2、学习朗诵古诗,初步尝试创编古诗,感受创编的乐趣。 3、尝试用熟悉的旋律来唱古诗,体验朗诵和吟唱的古诗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与古诗内容相符的古诗图片2幅;与图片相结合的古诗内容;伴奏音乐“办家家”;记号笔、纸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 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袁枚的人,有一天他看见了这样一件事情,是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图一,幼儿看图回答)他把所看到的这件事写成了一首有名的古诗,名字叫“所见”,“所见”就是所看到的意思。 (二)、基本部分: 理解古诗内容并朗诵古诗: 1、师: “这个骑在牛背上的孩子,叫什么呀?”(引导幼儿说出放牛的孩子叫牧童),“哦!原来是牧童骑(引导幼儿说黄牛)”,(师边说边出示第一张文字图片) “这个牧童,他嘴巴张得大大的,在唱歌呢!他的歌声传到哪儿了呀?”(引导幼儿观察树林上空)“哟!歌声在密密麻麻的树林上空回荡呢,这就是

“歌声振林樾”。林樾指密密麻麻的树林(边说边出示第二张文字图片)“在这幅画里我们找到了两句诗句,是哪两句呀”?(幼儿学说一遍) 2、老师这里还有一幅画,我们来看看这幅画和刚才的一幅画有什么不一样?(师边说边出示第二幅画)(幼儿看图后回答)师: “呀!牧童为什么不唱歌了,发生了什么事呢,谁知道?”(幼儿自由讲述)师: “好的,那我们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师出示蝉的图片贴在树上)“哦!原来他发现了树上有一只蝉,瞧!这只蝉在树上干什么呀?(它在叫呢)”蝉在鸣叫我们就叫它——鸣蝉,牧童看到了鸣蝉,他会去干什么呀?(去捉蝉)“捉”还可以用“捕”这个好听的词来说。牧童想去捕鸣蝉,所以第三句也出来了“意欲捕鸣蝉”。(师边说边出示第三张文字图片) 这样想着,牧童马上停止了歌声从牛背上下来了,可以用“忽然”这个好听的词来说。“你们看”(出示牧童站立的图片)这个动作表示什么意思呀?(不讲话,闭上了嘴巴)“闭上嘴巴可以概括为两个字“闭口”,闭上嘴巴站在那里就是闭口立,联起来就是“忽然闭口立”。(师边说边出示第四张文字图片)“呀!藏在第二幅画里的两句古诗也被我们找出来了,请小朋友念给我听一听,(幼儿学念一遍) 3、哇!你们真聪明!我们来看看,这首古诗一共有几句话呀?(四句)提问: “四句话的古诗叫什么?(绝句)每一句有几个字呢?”(5个)师小结:“有四句话每一句有五个字的古诗就叫五言绝句”。 4、这首古诗的名字叫什么呀?(幼儿回答后出示文字)诗人袁枚真是个有心人,他呀把自己看到的事写成了一首有名的古诗,我们小朋友也要向他一样做一个有心人,在每天的讲新闻活动中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讲出来,好吗?(好)“想不想听老师来朗诵这首古诗呢?(想)(师边念边摇晃身子,并注意音的节奏)师:

一年级语文 古诗《小池》教学设计

古诗《小池》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古诗,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 教学重点:1、多种方法识字。 2、理解诗句内容。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理解诗的内容。 教学设计 ●一、直接导入,交代目标。 1、直接导入,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交代目标:屏幕出示学习目标,指名读。 (1)认识4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古诗,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二、出示自学提示(一),学生自学。 (一)出示自学提示(一): 1、自由读古诗,画出本课的生字,借助拼音或工具书读正确,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

2、用铅笔画出古诗的节奏,把古诗读正确、通顺。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关注学困生,有学生举手求助,教师马上给予帮助,当然不能干扰其他学生。 ●三、汇报交流,检查自学效果 1、自由发言汇报识字情况,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字。 (1)学生口头汇报,教师相机板书生字。 昔——惜廷——蜓路——露 (2)区别“延——廷”指导书写笔顺,学生书空练习。 (3)对照古诗的节奏划分,检查自己标记节奏情况。 (4)按节奏多种方式朗读古诗(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 (5 )统一“露”的读音“lù”。 ●四、出示自学提示(二),学生自学。 (一)出示自学提示(二): 继续读古诗,利用工具书或者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先理解字词,再解释行意,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句意。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关注学困生。 ●五、汇报交流,适时点拨。 1、学生自由发言汇报,重点理解“ 泉眼、细流”等词,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完整版)新版一年级下册古诗小池教案

古诗《小池》教学设计 甘肃省华亭县民族小学高红娟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正确读记“池、惜”等6个生字,理解“惜、露、树阴、晴、柔”在诗中的意思。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情感目标:初浅理解《小池》的内容,感受诗中美丽的意境。教学重难点: 1、初浅理解诗句的大致意思,加深对词的识记。 2、在多形式诵读古诗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并积累课外诗句。 教学流程: 一、温故知新,导读揭题。 1、复习旧知:孩子们,开学初咱们就走进春天,积累了描绘春天的词汇,欣赏了描写春天的儿歌,聆听了关于春天的故事,更品读了优美的春天的诗——(播放多媒体课件) ①(师说:听着清脆的鸟鸣声,看着零落的花瓣。)你会想起——《春晓》跟着旋律读——(幻灯:古诗《春晓》) ②(杨柳风筝图)看到这样的风景,想到哪首古诗?——《村居》你来读—— 关于美丽的春天,诗人总有写不完的话题,可一转眼春天过去了,迎来的是什么季节?(夏天) 关于它,宋朝诗人杨万里也给咱们带来一首优美的古诗——(看老师

写课题:小池,“池”——师边写边解字:“也”边有水读作“chí”。) 二、初读感知,趣味识字。 1、出示古诗:观赏《小池》,诗人写下了诗句——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2、孩子们,发现了吗?诗中带点的都是这课要认的字,现在请拿出笔在书中圈出这些字,拼一拼,先读准字音,再把诗歌连起来读一读。 3、读完了吧,考考你,行不行?(抽读生字卡) (1)“惜”——组个词:爱惜、疼惜、怜惜, 怎么记住这个字? (2)(出示:“阳”、“阴”:这两个字不同在哪?)把“日”换成“月”就是——“阴”。 小结:阳光下亮堂堂,月光下阴森森,熟字换部件,一下记两个。 (3)“露”——谁会编个字谜?(路上有雨组成露。) (4)(课件出示六个生字:池、惜、阴、晴、露、柔) 看,这六个生字宝宝要归队了,上下结构的字宝宝是谁? 剩下的都是什么结构? 现在快速认读,有把握吗? 5、记牢生字,现在谁来读读这首诗?(出示不含拼音的古诗)。 6、诗就像歌一样有节奏,(出示划分节奏的古诗)瞧,这会儿划分

大班古诗小池教案

大班古诗《小池》教案 【活动目标】 1、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夏日情景,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朗读并背诵古诗。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小朋友们喜欢夏天吗?那你们喜欢夏天的什么呢?现在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别样的夏天,看你们喜欢老师说的夏天吗。 播放配乐,朗诵描述一段描述夏天的美文。 这是一个初夏的午后,天还不是很热,在一个小池塘里,不时有涓涓细流涌出,竖起耳朵听听有传说中的泉水丁冬声吗?没有,也许是流的实在太细了吧。不远处,柳树随着风轻抚水面,树影倒映在水面上,忽明忽暗,清晰可见。好是这浓密树阴也爱上了晴天午后柔美的风光,放眼望去,几只蜻蜓在露出绿头的荷花投影上嬉戏呢。 这样的夏天美吗?有位诗人叫杨万里,只用了个字写了首诗就把这样美的夏天描述了出来,小朋友想学学吗?出示古诗《小池》范读一遍。 二、学习古诗。

1、讲解古诗大意现在我们来看看这首诗写的和老师刚才说的一样吗? 《小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诗意:泉眼似乎很珍惜泉水,所以水流的很细很慢,树荫照在水中,似乎爱上了这晴天里柔和而美丽的风光。小荷才露出一个小小的尖尖的花苞,就已经有蜻蜓站在了上面。 2、小朋友说说这样的景色美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它。 第一遍,跟读第二遍,跟读。 3、小朋友们读的都非常的好,接下来我有个好注意,这样读太没意思了,我们给他遍上好看的动作读一遍好吗? 4、小朋友们都读的非常好,动作也做的很漂亮呢,我要告诉小朋友,小池还有一首歌呢,接下来我们听一遍,然后我们唱的时候把我们编的动作加上好吗?好的,我们先来听一遍。 5、好玩吗?接下来有更好玩的呢,我们刚才做的动作太简单了,接下来我给小朋友一个任务。把你们按照座位分成四组,每个组的小朋友合作起来给每句诗遍编个动作,老师来指派个小组长负责好不好? 好的,现在老师念那句,表演那句的小朋友就赶紧摆好动作好不好,我们来比一比那组最快。。

《小池》教学设计

12 古诗二首《小池》教案设计 【课程类型】新授加拓展积累 【教材分析】 《小池》是部编版六年制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古诗二首》中的第二首古诗,本单元主要讲的是有关夏天的课文。其主题是“快乐夏天”,内容丰富,既有写夏天美景的,又有写夏天情趣的,还有写夏天的气象知识的。这些课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夏天的美好,感受夏天的情趣。通过学习这些课文,激发学生对夏天的向往。 《小池》一首七言绝句,作者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在这首诗里,诗人通过对“细流”、“树荫”、“水面”、“小荷”、“蜻蜓”等这些景物的描写,形象的勾画出一幅初夏风景画。这样可以让孩子在古诗中初步的感受夏天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对夏天有了自己的认识,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想法。有些学生对古诗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只是流于背诵。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诵读,结合诗句想象画面,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之美、自然之美、心灵之美。但个别学生缺乏自信,学习主动意识不够,表达能力不强,需加强。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课的设计重点是使学生学会古诗并掌握识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情境体验,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使学生回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朗读、听音乐、音频、想象等激发学生的情感,借助音乐、音频、画面等教学手段,带领学生走进诗中,感受诗中儿童的快乐,进而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同时,这首诗语言浅显易懂

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绝句》

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绝句》 1.激发幼儿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在给诗配画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内容,学会整首吟诵。 3.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理解动词“鸣”、“上”、“含”、“泊”的含义。 1.师幼自由交流认识的飞禽引入课题。 2.教师利用课件引导幼儿简单了解黄鹂和白鹭:黄鹂:羽毛的颜色非常好 看,经常站在树枝上展示它动听的歌喉。白鹭:是一种水鸟,会用嘴捉鱼,当它们成群的飞上天空的时候,经常是排成一行。 3.师幼一起或请个别幼儿朗诵这首关于黄鹂和白鹭的古诗《绝句》。 1.前两句采用幼儿给诗配画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内容。 老师朗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请幼儿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画出这两句的意思,并请幼儿解释其含义。 2.后两句采用看大挂图的形式,理解其诗句的内容。 “窗含西岭千秋雪”。西岭:是一个地方的名字;千秋雪:一年又一年, 几千年都化不了的雪;窗含:从窗户里向外望去,这些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幼儿用手势当作“小窗户”,看

一看西岭的千秋雪是不是含在你的“小窗户”里了。 “门泊东吴万里船”。东吴:是一个地方的名字,离这里有几万里路, 这些船有将要驶向东吴的,也有从东吴来的,都停在这里;停也叫停泊,或者直接叫一个字“泊”;门外停着将要驶向几万里外东吴的船和从万里东吴驶来的船。 3.老师示范朗诵并演示操作活动教具,请幼儿完整欣赏古诗。 4.教师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动词。 鸣:鸟的叫声;上:飞上;含:向外望去,西岭的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泊:停泊、停靠。 5.知识拓展:古诗是描写人物的还是描写景色的?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 从哪里知道的?作者是谁?他为什么要写这首古诗? 幼儿自由朗诵学过的古诗。 大班语言教案:神奇的小火车

《古诗二首:池上、小池》优秀教案(含反思)

12古诗二首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池上》一诗描写了一个小娃“偷采白莲”的有趣情境,非常接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的心理,充满了童真、童趣。《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喜爱之情。本课的设计重点是使学生学会古诗并掌握识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情境体验,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使学生回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朗读、想象等激发学生的情感,借助音乐、画面等教学手段,带领学生走进诗中,感受诗中儿童的快乐,进而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教师) 2.古筝曲《春江花月夜》。(教师) 3.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学生) 4.搜集整理以前读、背过的古诗。(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师引言:同学们,夏天到了,你们高兴吗?说说为什么。(学生交流)是啊,老师也非常喜欢夏天,去年夏天,老师还出去游览了一番,拍了不少照片呢!今天,老师把照片给你们带来了,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分享快乐吗?请大声说出你们看到的美景吧!(课件展示令人赏心悦目的荷塘美景: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亭亭玉立的荷花娇媚动人,鲜嫩的莲蓬清香诱人。) 2.师激趣: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们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学生交流)看到这么美的池塘、莲花,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第12课《古诗二首》。 3.识记并书写生字“首”。 (1)指生当小老师领读,注意强调“首”是翘舌音。 (2)结合字理图讲解“首”的本义并组词。 (3)结合本课讲解“首”的引申义并组词。 (4)指导学生书写。 ①指导学生观察“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学生尝试交流书写注意点。 ③教师归纳:点、撇位于竖中线两侧,首横长且直,横画上下对正。 4.揭题:诗人白居易也来到了池边,看见了荷花池上发生的一个关于小娃的有趣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写了一首诗。板书诗题。相机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5.简介作者白居易。 (1)学生介绍诗人。 (2)教师补充。 白居易字乐天,是唐代著名诗人,有“诗魔”之称,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20课诗配画 教案

新课标苏教版美术小学五年级第十册教案第二十课时:诗配画 第二十课时:诗配画 教学内容: 掌握给古诗配画的基本步骤、方法和技巧,学习创作。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文学语言与绘画之间的联系。 2、用单幅水墨画或者彩墨的方法给古诗配画,让学生在初步掌握传统造型方法的同时体会诗的意境。 3、通过对范本的解读与欣赏,培养学生为古诗配画的绘画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及艺术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诗配画这种艺术形式,并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审美情感。了解诗配画的特点,激发美感。 教学难点:如何用学过的技法去表现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课件、绘画工具。学生准备各种绘画的工具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吗? 2、老师今天给大家猜两个与众不同的谜语,谜面是两幅画,大家看,请说出符合画面意思的诗名。(出示咏鹅和游园不值) 3、同学们真聪明,中国的古诗精彩绝伦,每一首古诗都是一幅漂亮的画,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配画》。 (板书课题) 二、新授 1、中国的古诗短小精悍,简洁抒情,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胸怀志向及他们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它犹如一杯醇香的老酒,只有耐心品读、背诵,才能品出其中的甘醇。老师这里有一首特别喜欢的诗。(出示《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谁来美美地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老师教大家一个读好它的方法,一边读一边在自己的脑海里放电影,想想尼仿佛看到了什么? (老师和同学一起有感情地朗诵) 3、谁来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那些景物? 逐句分析: 泉眼无声惜细流——泉水悄无声息,像是珍惜细细的水流。 树荫照水爱晴柔——阳光透过树荫在水面上留下斑驳的光芒,闪闪烁烁。 小荷才露尖尖角——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 早有蜻蜓立上头——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 这两句诗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这里面最吸引人的是什么? (小荷,蜻蜓)有静有动 4、找得很好,说说你看到的荷花与蜻蜓是什么样子的? 荷花——半开的欲说还羞,全开的雍容典雅,花骨朵含苞欲放,粉的似霞,白的如雪。 蜻蜓——轻盈的身姿,嫩绿的颜色 好花还需绿叶配呢,说说荷叶的样子——近处的,远处的,颜色怎样。

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 活动目标

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让幼儿学会这首古诗,感受诗中的意境。 2、培养幼儿对古诗文的兴趣。活动准备:图片,磁带,字卡。活动过程: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幅图,请小朋友看一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2、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们有没有诗兴大发呢,请小朋友自己来编一编。你们编得真好,从前李白老爷爷也到过这个地方,还写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听听好吗?提问: 你听到了什么?(幼儿说一句,师出示卡片)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懂呢?师解释难解词。 3、跟着卡片,大家练习朗诵一下 4、游戏老师想考考小朋友,师念一句,请你们找出相应的卡片。 5、老师这儿还有一段很好听的音乐,我们跟着音乐来念这首诗,也可以跟着它一起唱,好吗?附:古诗《望天门山》大班古诗:悯农设计意图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幼儿不知道粮食是从哪里来的,更有一些幼儿不爱惜粮食,用餐时饭粒经常掉得满地都是,为了让幼儿知道:每天吃得饭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懂得粮食来之不易,要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使幼儿萌发热爱农民的情感。 活动目标:1、在会朗诵基础上,理解诗的大意和诗中所表达的情感。2、理解诗中“辛苦”一词,并能说一句话,发展幼儿词汇的运用能力。3、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萌发幼儿热爱农民的情感。活动准备: 挂图42号、古诗、小米粒的头饰若干。活动方法: 直观教学法、提问讲解法、游戏法。 活动难点:1、理解诗的大意和所表达的情感。2、学会运用辛苦一词。 活动过程一、幼儿念儿歌《大馒头,哪里来》,引出主题。1、大馒头是从哪里来的?

2、农民伯伯种出来容易吗 大馒头,哪里来? 大大馒头哪里来?白白面粉做出来。 白白面粉哪里来?黄黄小麦磨出来。 黄黄小麦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 农民伯伯劳动忙,大家都要爱惜粮。 二、出示挂图,朗诵古诗,解释诗意。 1、指导幼儿朗诵韵律节奏及重读音(日、午、土、餐、粒粒、辛苦)。 2、当太阳最热的时候,有一位农民伯伯还在田里锄草,他的汗一滴滴掉到土里。唉,谁知道我们碗里的饭,都是农民伯伯一粒粒辛苦劳动出来的。 3、“锄禾日当午”:“锄”指锄草的动作,“禾”指庄稼,“日当午”指到了中午太阳当头照。中午太阳当头照的时候,农民在地里松土、锄草。“汗滴禾下土”:农民的汗水一滴滴都滴在禾苗下面的土里,形容农民劳动很辛苦。“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盘”指碗,“餐”指粮食,“皆”都的意思。谁知道碗里的饭,一粒粒都是 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 4、学习词汇“辛苦”,来说一句话。例如:爸爸工作很辛苦。(出示图片)妈妈干家务辛苦等。 5.爸爸、妈妈、农民伯伯这么辛苦,我们应该怎么做呀?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三、游戏:(捡米粒),教育幼儿日常中要爱惜粮食。

《小池》优秀教案

教案示例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课件下载[https://www.doczj.com/doc/fe15656658.html,]增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4.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会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美丽的大自然的录像片断,并配上优美的音乐。) 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板书:2) 2.介绍作者:这首诗是宋朝的杨万里写的。 二、指导看图,初读课文 1.出示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塘、泉眼、树阴、几片生机盎然的荷叶、几只小小的错蜒)(板书:泉眼、细流、树阴、小荷、蜻蜓) 2.诗人是怎么描写这么美的的呢?大家自己去读读诗吧。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帮忙。 3.学生自由读诗。 4.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字:惜、洗、柔。并指名读全诗,老师正音。 5.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体会诗意 1.指导一、二句。 (1)指名读诗的一二句。

(2)看课件。老师配乐说:一道细流缓课件下载[https://www.doczj.com/doc/fe15656658.html,]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忽明忽暗,清晰可见。 (3)这么宁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声音要轻柔、甜美、速度稍慢) (4)学生自由练读。 (5)指名读。 (6)男女比赛读。 2.指导朗读三、四句。 (1)看课件。老师配乐说: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就立在它上头了。) (2)哪位同学知道,这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池塘?为什么?(初夏。夏季才有荷叶和蜻蜓,而荷叶才刚刚露出尖尖角,说明这是刚到夏天的时候) (3)多么细小而有趣的大自然的片断,竟然被细心的诗人观察到了。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此时你会怎样来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 (4)指名反复读。读出欣喜的语气。 (5)全班朗读。 3、有感情的朗读整首古诗。 四、老师范读,想像诗境 1老师配乐范读,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像一幅图。 2指名说想像到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挥,可以和诗中的一样,也可以联想更多的东西) 五、背诵古诗,总结全诗 1.全班比赛背。 2.你喜欢这首古诗吗?为什么?(板书:宁静、美丽) 3.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部课件下载[https://www.doczj.com/doc/fe15656658.html,]分,大自然中还有更多美丽的景色呢。这些美景正等待着小朋友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当然,大自然更期待你们去爱护万物,保护环境。这样,美景才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多。

大班古诗教案《一去二三里》

大班古诗教案《一去二三里》.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理解诗歌的意境,体验数 字诗的趣味。 2、用拍手、敲击节拍的方法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增进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热爱,提高与同伴协调一致为故事打节 奏的自我控制能力。 【活动准备】 1、一到十的汉字卡片。 2、《一去二三里》ppt课件。 3、古诗联唱伴(大考吧幼儿教育 )奏音乐。 4、积木两块。 【活动过程】 一、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愿望。 教师出示一到十的汉字卡片,引导幼儿认读。 师:你们认识这些字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古时候啊有一个诗人很伟大,他把这十个数字啊写到了一首古诗 中,老师把这首古诗读给你们听,请你们找一找这十个数藏到了哪 里。这首古诗的题目就叫做《一去二三里》。 二、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古诗。 师:你听到诗歌中都有哪些数字?猜猜这样的诗又叫什么诗?(强调 这样的诗又叫数字诗) 师:老师再来读一遍这首古诗,请你找一找,除了有数字,你还 听到诗歌中说了什么呢?(幼儿自由讲述)我们一起来看图说一说吧!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仔细看一看,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呢?

有房子。哦,这些房子里可能都住着人家呢,这儿有四五家人家,仔细看这些房子上还有什么啊?对,是烟囱,做饭了,烟囱里就会飘出白烟。想一想,诗歌中是怎么说的啊?不记得没关系,老师再来读一读这首诗歌,请你找一找,哪一句写的是这些有烟囱的小房子,(烟村四五家)这些房子错落有致,可真漂亮! 这幅图上还有什么啊?远处好像也有房子呢!这些房子它的屋顶是尖尖的呢,这样的房子叫亭子,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诗歌中是怎么说的呢?(亭台——六七——座)对啊,亭子我们说是一座一座的。这些亭子可真古朴美丽! 对啊,这边还有大树呢,这些大树枝繁叶茂。大树底下遍地盛开着美丽的花朵。诗歌中是怎么说这些美丽的小花的?(八九十枝花)好,现在请你来做一朵花儿,美美地开着。 图上还有两个小朋友,你觉得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看到小山村的美丽风景啊,可能决定去逛一逛,瞧一瞧。这么美的风景他们一走就走了多远?诗中是怎么说的?(一去二三里)。是的呀,天气真好,我出门走走、逛逛,不知不觉啊就走了二三里路,看到不远处的小村庄里,有四、五户人家已经冒起了炊烟。我走着走着,又看到路边有六、七座古朴美丽的亭子,嗯?什么东西可真香啊!原来是路边开着许多美丽的小花呢! 师:这幅图画真美啊!《一去二三里》这首古诗说的就是图上的意思,诗人用短短的四句话说出了这么多的意思,可真了不起。现在我们来试着朗诵这首古诗吧!(孩子朗诵古诗一遍,强调题目要念,题目和古诗第一句一样) 教师提要求:我们朗诵古诗的时候要慢一些、这首诗写出了这么美丽的景色,那你看到美丽的景色心情是怎么样的啊?那我们就用愉快的心情来朗诵这首古诗。(孩子朗诵古诗第二遍)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池》教案

古诗《小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古诗《小池》 【教学年级】:一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杨万里,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是我国古代写诗最多的作家之一。他的诗通俗清新,流畅自然。这首七言绝句《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初夏荷花池的美景图,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由衷的热爱。【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的背诵全诗。 2、过程与方法:师生合作,朗读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进行美的教育,培养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难点】:根据诗意,体会意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几张美丽的大自然图片) 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杨万里的《小池》。让他带着我们一起去看看他笔下的小池吧。(板书:2小池) 2.介绍作者:杨万里,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是我国古代写诗最多的作家之一。他的诗通俗清新,流畅自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诗人是怎么描写这么美的小池的呢?大家自己去读读诗吧。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帮忙。 2.学生自由读诗。

三、指导朗读,体会诗意 1.学习一、二句。 (1)指名读诗的一二句。 (2)让学生找出不理解的词语,重点指导(出示课件): (泉眼:泉水的出口;惜:爱惜;细流:细小的流水;照水:倒映在水面;晴柔:晴天柔和的风光。)(板书:泉眼——惜树阴——爱 ) (3)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指导理解诗意:细细的泉水从泉眼里悄然无声地流出来,好像泉眼很爱惜它们,舍不得让它们多流一点。一片树荫映照在水面上,好像非常喜爱这晴天里的柔和而美丽的风光。 (4)(出示课件)老师配乐说: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忽明忽暗,清晰可见。 (5)这么宁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声音要轻柔、甜美、速度稍慢)(6)学生自由练读。 (7)男女比赛读。 2.学习三、四句。 (1)找出关键词语,指导理解:(尖尖角:指刚出生的,紧裹着嫩小荷叶尖端。)(板书:小荷——露蜻蜓——立) (2)(出示课件),老师配乐说: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就立在它上头了。 (3)哪位同学知道,这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池塘?为什么? (初夏。夏季才有荷叶和蜻蜓,而荷叶才刚刚露出尖尖角,说明这是刚到夏天的时候。) (4)多么细小而有趣的大自然的片断,竟然被细心的诗人观察到了。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此时你会怎样来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 (5)指名反复读。读出欣喜的语气。 (6)全班朗读。 3、有感情的朗读整首古诗。 四、老师范读,想像诗境 1.老师配乐范读,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像一幅小池图。 2.指名说想像到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挥,可以和诗中的一样,也可以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