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平正义_公安工作的生命线(精)

公平正义_公安工作的生命线(精)

公平正义_公安工作的生命线(精)
公平正义_公安工作的生命线(精)

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这五个方面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而又辩证统一的 , 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完整理论体系。在以这五个方面为基本内容和目标取向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 , 公平正义被定位为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 , 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重要任务、终极目标 , 更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在刚刚结束的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 , 罗干同志强调 , 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 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作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一条主线 , 贯穿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全过程 , 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 不断提高政法队伍的整体素质 (见 2006年 11月 29日《法制日报》。把罗干同志的这一重要指示精神具体到公安机关、落实到公安工作 , 就是要继续深入持久地在广大公安民警中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 , 一以贯之地坚持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武装公安民警头脑 , 指导公安工作实践 , 推动公安事业发展。为此 , 我们必须始终高扬公平正义的旗帜 , 切实把公平正义作为公安工作的生命线。

一、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公平正义理念的丰富内涵

公平正义的朴素含义包括惩恶扬善、是非分明、处事公道、态度公允、利益平衡、多寡相匀等内容。作为法治理念的公平正义 , 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丰富的内涵 , 是指社会成员能够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公平地实现权利和义务 , 并受到法律的保护 , 包括合法合理、平等对待、及时高效、程序公正等内容。与西方国家所谓的公平正义不同的是 ,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追求的公平正义 , 是以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宗旨的公平正义。公平正义作为公安工作的生命线 , 对于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而言 , 只有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公平正义理念的丰富内涵 , 牢固树立并切实践行公平正义的理念 , 才能使宪法规定

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落到实处 , 才能在公安工作中真正维护好人民的利益 , 促进在全社会

实现公平正义、和谐稳定发展。因此 , 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公安工作的永恒主题和神圣职责 , 也是公安民警崇高而伟大的使命。

(一合法合理。合法性要求一切执法、司法行为都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公安民警作为执法者 , 既要

公平正义———公安工作的生命线

□ 王

(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 浙江杭州

310053

要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 , 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

要求、重要任务、终极目标 , 更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公平正义这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非常丰富 , 是指社会成员能够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公平地实现权利和义务 , 并受到法律的保护 , 包括合法合理、平等对待、及时高效、程序公正等内容。切实把公平正义理念体现和落实到公安工作实践中 , 一要坚持秉公执法 ; 二要坚持以事实为根据 , 以法律为准绳 ; 三要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 ; 四要坚持公正与效率并重 ; 五要坚持以公开促公正。

关键词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 公平正义 ; 公安工作 ; 生命线中图分类号 :D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2331(2006 06-0005-04

收稿日期 :2006-12-03

作者简介 :王和 , 中共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党委

书记 , 本刊编委会副主任。

《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Public Security Science Journal ———

Journal of Zhejiang Police College 2006年第 6期

总第 98期

Dec. , 2006

No. 6Ser. No. 98

〇本刊专稿主持人 :蒋国长

5?

遵守实体法 , 又要遵守程序法 ; 既要了解法律条款的字面含义 , 更要准确把握法律的深刻内涵、实质精神和价值取向。公安民警有责任和义务确保严格遵守法律 , 这是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对公安民警的最基本的要求。

合理性是指公安民警在行政执法中必须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 , 所采取的措施、作出的决定必须合乎理性 , 符合案件事实、情节、执法对象本身的情况 , 符合社会公共利益、公平正义的原则和刑事政策的要求 , 以减少随意性 , 增强规范性和确定性 , 防止滥用职权 , 避免有失公正。法律设定自由裁量权也是视执法机关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 , 公安机关既要遵循一般性的要求 , 又应体现个别化的特点 , 按照合理而公正的原则作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 从而更加准确地贯彻法律的意图 , 体现公平正义的理念。自由裁量权是有一定限制和幅度的合理执法权 , 不等于任意裁

量权 , 这一执法权同样也要接受各有关方面的监督。合法合理是公平正义这一社

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前提条件和价值标准 , 判断公安民警的执法行为及其所作出的

决定是否具有合法合理性 , 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公安民警行使的权力是否符合法律赋予该项权力的目的。公安民警必须按照法律设定此项权力的目的行使执法权 , 从公共利益出发 , 全面考量法律规定应当考虑的因素 , 充分尊重并切实保护好公民的合法权利。公安民警的执法权如果被用于法律规定之外的目的 , 这显然是警察权的滥用 , 是与公平正义相违背的。二是公安民警在处理案件过程中

及其所作出的处理结果是否轻重幅度相当。根据合理性原则 , 公安民警

在执法中如适用刑事强制措施、作出行政处罚等方面要充分考虑必要、适度、

比例、相称的要求。三是同样情形是否同样处理。如果两个同样情形的案件不能得到同样处理 , 就会导致当事人失去对公安民警、公安机关甚至法律制度的信任 , 社会公众也会评判公安执法是否显失公正的。对此 , 英国伟大的思想家弗兰西斯

?培根曾经说过 :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是无视法律 , 好比污染了水流 , 而不公正的审判是破坏了法律 , 好比是污染了水源。培根这句话是就司法审判而言的 , 但公安执法何尝不是如此 !

(二平等对待。平等对待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对公平正义这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具体要求 , 是确保在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的有效载体和强力支

撑。公安民警在执法和服务中如果不能平等对待所有对象 , 公平正义便成为一种抽象的空谈。平等对待作为公平正义这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和重要内涵之一 , 要求公安民警在执法和服务中必须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不得抖威风耍特权。法律上的平等对待 , 是排除任何特权的平等对待 , 它反对给予同等司法处遇条件者以不同的司法处遇 , 也要求公安民警在执法和服务中坚持依法平等保护各类主体的合法权益 , 不分地域、不分公私、不分贫富、不分民族出身 , 一律提供平等的法律保障、司法保护和公共服务。二是不得有歧视待遇。与反对特权相对应 , 法律上的平等对待不允许对任何在社会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的主体有歧视待遇。按照公平正义这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原则和要求 , 社会归正人员、未成年人、外来流动人口等弱势群体 , 不但不应当受到社会

和其他人的歧视 , 而且还应当得到社会和其他人的关怀援助。公安执法和服务工作则更应如此。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司法救助制度、对未成年人在刑事诉讼中的特殊规定等 , 都很好地贯彻了这一原则。当然 , 这也应当包括社会低收入阶层在内。

(三及时高效。及时高效是检验公安机关打击控制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公共秩序能力和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 也是贯彻公平正义这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一个重要原则。公安执法工作包括刑事执法、行政执法和提供公共服务等都必须做到及时高效 , 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公安民警提出的基本要求 , 也是公安民警及时收集、获取、固定、甄别、运用证据 , 防止因时过境迁或人为因素造成证据被转移、受毁损、遭灭失的必要条件。公安民警在处理各种案件时越及时迅速 , 违法犯罪行为与法律责任之间的联系就越紧密 , 法律的严肃性、权威性及其公平正义价值就越能得到彰显、弘扬和实现。为此 , 公安民警的执法活动、执法行为和执法过程就不得稍有懈怠、贻误时机 , 因为公安执法工作能否做到及时高效 , 这不仅是社会公众可以亲身感受得到的东西 , 而且也是社会公众评判公安工作业绩的主要标尺之一。在公安执法和服务工作中切实体现及时高效原则 , 具体有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一要提高时间效率 , 减少工作拖延。迟来的正义等于非正义 , 这是就执法办案的时效性而言的。执法办案必须讲求时效性 , 遵守法定时限的规定 , 提高工作效率 , 不得任意拖延。二要节约执法办案成本 , 讲求诉讼经济。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法律和司法工作者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 然而与一切成果的取得都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成本的付出一样 , 作为国家行为的司法工作包括公安执法办案也是要以一定的物质基础为运转条件的 , 因此 , 公安执法办案也不得不讲求成本。但在

?

当前警力严重不足、国家财政投入有限的情况下 , 在公安资源相对薄弱的条件下 , 节约公安执法办案成本也是更好地促进公安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如何以最低的成本投入、最少的资源消耗取得公安执法办案的最佳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 实现最大程度的社会正义 , 这是各级公安机关特别是领导同志必须认真面对和思

考的一个问题。三要提高制度的科学性 , 尽量减少不合理制度的负面作用。不可否认 , 当前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中还存在不少体制性障碍和制度性缺陷 , 还存在不少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动态社会环境不相适应的方面。对此 , 各级公安机关要以“ 三基” 工程建设为契机 , 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 切实加大现代警务机制建设和勤务制度改革的力度 , 努力寻求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 , 从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上解决如何提高公安工作效率的问题。当然 , 强调公安工作要及时高效是在保证执法办案质量和实现公平公正的前提下进行的 , 当效率与公正发生冲突 , 两者难以兼顾并重时 , 前者应当服从于后者。公安工作的性质也决定了如果为了一味追求效率而不惜牺牲公正 , 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 , 是不可取的。

(四程序公正。正义不仅应当实现 , 而且应当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这就是程序公正的重要价值所在。程序公正不仅是实体公正得以实现的前提和保障 , 而且其本身也具有独立的价值。在现代社会 , 程序法是否完备并得到严格的遵守执行 , 是衡量一个国家法制文明、司法公正、诉讼民主、人权保障程度的重要标志。公安执法办案必须有规范可操作的程序规定 , 并且严格按照程序规定进行 , 以凸显程序公正。就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言 , 程序公正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目的和价值。

一是程序公正首先应当保障实体公正的实现。实体公正是一种结果的公正 , 而任何结果都是经过一定的过程得以实现的。程序的设计配置 , 首先是保证执法、司法机关正确地发现案件的真实情况 , 全面客观地收集证据 , 准确地适用法律 , 正确地处理案件 , 保证实体法的实施和实体公正的实现。

二是程序公正赋予当事人充分的权利并提供权利被侵犯时的救济渠道 , 有效地保障人权。程序公正要求以人为本 , 充分尊重当事人、行政相对人的人格尊严和主体地位 , 保障其应有的知情、参与、陈述、抗辩、申诉、获得法律帮助等各项权利 , 使其感受到客观、公平、充分参与 , 主张和意见得到充分表达 , 增强行政执法决定和刑事司法决定的可接受性。

三是程序公正可以规范执法行为 , 克服执法者的随意性 , 防止权力的滥用。任何权力都有滥用的可能 , 仅仅把正义实现的希望寄托于执法者良好的道德修养是不够的 , 只有借助制度的力量和约束 , 人们才能对执法的结果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预期。程序正义的一个突出功能就是对权力可能被滥用进行限制和制约。二、切实把公平正义理念体现和落实到公安工作实践中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 , 公安机关肩负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公平正义作为公安工作的生命线 , 要求公安民警必须秉公执法 , 严格依法办事 , 坚持公正与效率并重 , 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 , 坚持以公开促公正 , 使公平正义的精神在公安执法实践中得到彰显、弘扬和实现。但在当前公安工作实践中 , 确实也有少数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执法不严格、不公正、不文明、不作为、乱作为甚至执法犯法等问题。对此 , 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这次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精神 , 把深入持久地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与本单位、本部门和每一个公安民警的工作实际、思想实际有机结合起来 , 与正在深入开展的现代警务机制和“ 三基” 工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 切实把公平正义理念体现和落实到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实践中 , 真正做到合法合理、平等对待、及时高效、程序公正 , 努力实现公安执法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一要坚持秉公执法。这是公平正义理念对公安工作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 , 是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 , 肩负着打击敌人、保护人民、惩治犯罪、服务群众、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如果公安执法办案不公 , 执法的天平就会发生倾斜 , 就不可能维护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公安民警要做到秉公执法 , 一要出于公心 , 维护公益。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 公安机关立警为公、执法为民 , 强调的都是一个“ 公” 字。公安民警执法办案要出于公心 , 不得掺杂个人私利 , 必须以人民利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为至高利益 , 以维护公平正义为己任 , 保证法律的正确实施 , 维护法律的尊严。二要摒除邪恶 , 弘扬正气。公安民警作为公平正义的守护

神 , 要有蓬勃向上的朝气、刚直不阿的锐气和惩恶扬善的正气 , 依法惩治各种破坏社会秩序、侵犯公民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 , 做到公道正派 , 伸张正义。三要克服

己欲 , 排除私利。公安民警在执法办案中要做到不为 7?

人情所困 , 不为金钱所惑 , 不为美色所虏 , 不为权势所屈 , 坚决杜绝关系案、

人情案、金钱案。四要态度公允 , 不偏不倚。公安民警不仅要具备区分善恶、维护正义的能力 , 还要以公允的态度、公正的立场处理相关警务 , 提供公共服务 , 给人以看得见的正义。

(二要坚持以事实为根据 , 以法律为准绳。这是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公安执法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公安民警在执法办案中贯彻落实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 需要从两个方面着眼 :一要严把证据关。公安民警要切实增强公仆意识、法治意识、证据意识 , 坚持执法公正、一心为民 , 正确处理好涉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 在执法办案中严格遵守程序规定 ,

客观全面地收集、审查证据。需要强调的是 , 在办理刑事案件中 , 公安民警要坚持基本事实清楚、基本证据确凿的原则 , 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 不纠缠于细枝末节 , 以及时有力地打击和惩治各种刑事犯罪。二要严把法律关。法律是公安机关行使职权的依据 , 也是作出判断的准则。公安民警要努力提高法律素养和执法水平 , 熟悉并精通有关法律法规 , 严格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 , 严格把好法律适用关。只有

严把法律关 , 才能使有罪的人受到追诉、无辜的人不受冤枉 , 才能真正实现公平正义。

(三要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执法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 , 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相结合 , 既重视实体公正 , 又保证程

序公正 , 是公安工作中应当着重把握的要求。目前 , 在一些公安民警中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 重实体轻程序” 、“ 程序虚无主义” 、“ 程序繁琐主义”的观念和做法。这样做的结果 , 不仅达不到实体公正 , 而且还损害了法律的权威和公安机关的形象 , 甚至导致冤假错案的发生。因此 , 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必须切实增强程序意识 , 严格遵循法定程序 , 有效保障执法公正。

为维护程序公正的严肃性 , 必须加强对违反程序规定的行为的监督、纠正、责任追究力度。其中包括对程序违法规定相应的程序性后果 , 如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等。为发挥制度对规范执法的作用 , 必须着力推进现代警务机制建设和勤务制度改革 , 建立规范执法的长效机制。要以深入持久地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为契机 , 根据中央政法委的统一部署 , 用三年左右的时间 , 大力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 , 进一步规范行为标准 , 严密办案流程 , 落实工作责任 , 健全监督机制 , 从而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执法工作制度体系。

(四要坚持公正与效率并重。公正与效率都是法治社会所追求的重要价值 , 二者是相互依赖、相互 , 公正是评价法律效率的基本尺度。公安机关在执法中应努力追求公平与效率的最佳结合 , 而不应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

正确处理公正和效率的关系 , 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求公安机关严格执行法律规定的办案时限。要进一步深化对超期羁押危害性的认识 , 继续巩固近年来清理、纠正和防止超期羁押的成果 , 并着力于健全完善纠防超期羁押的长效机制建设。

同时 , 在法律规定的时限内 , 根据基本事实清楚、基本证据确凿的原则 , 能够及时审结的要尽早审结 , 防止一切不必要的拖延。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 , 同时也是社会矛盾凸显、刑事案件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时期 , 公安工作任务艰巨繁重 , 公安机关执法的对象、办理的案件、办案的环境复杂多样 , 如何在执法办案中更好地贯彻及时高效的要求 , 这是一个需要认真探索研究的课题。从制度着眼 , 繁简分流 , 分类处理 , 这也不失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即在坚持把严重刑事犯罪作为打击重点的同时 , 对于事实情节清楚、罪责轻微的刑事案件 , 在确保准确的前提下 , 要简化办案程序 , 提高办案效率。

坚持公正和效率并重 , 还要求各级公安机关特别是领导同志正确处理好办案数量和质量的关系 , 在坚持质量第一、质量为本思想的前提下 , 不断提高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 , 努力做到多办案办好案 , 实现公安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五要坚持以公开促公正。公安机关应当认真落实和严格执行执法公开的规

定 , 继续坚持以公开促公正 , 不断探索研究公安工作公开的形式、载体、内容 , 把应当公开、可以公开的法律法规、程序规定、办案办事流程、重大活动、危险警情等 , 通过便捷的、最容易为社会公众所知晓的方式和途径公之于众 , 努力建设“ 透明公安” , 推行“ 阳光作业” 。要健全完善预警机制和新闻发言人制度 , 坚持公安局长接访日、警营开放日和警民恳谈会等有效做法 , 扩大公开办理案件的范围和种类 , 认真落实权利义务告知制度 , 接受人民群众和诉讼参与人的监督。

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是一项综合工程 , 需要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 , 坚持依法、及时、合理解决的原则 , 采用教育、协商、调解、司法等方法 , 最重要的是要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法治进程 , 逐步建立并从法律上保障公平的机制、公平的规则、公平的环境、公平的条件和公平的发展机会。公平正义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 , 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为了在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 , 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必须始终高扬公平正义的旗帜。

(责任编辑 :蒋国长

?

法官如何践行公平正义法治理念

法官如何践行公平正义法治理念 公平正义,是人类有史以来的共同追求和向往,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和主要目标,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只有树立公平正义的观念,才能使宪法规定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落到实处,才能真正维护人民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目标,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同时,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也是政法机关的神圣职责。 人民法院干警肩负着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任。我们身为一名人民法院的法官,如何践行公平正义这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呢?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要做到秉公执法、执法如山。秉公执法是公平正义理念对法院干警提出的最基本要求,如执法不公,公平正义就无从谈起。要做到秉公执法,一方面要出于公心,维护公益。另一方面,要克服私欲,处以公正。无私才能无畏,我们干警要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政为民的法治理念,在办理各类案件中要坚决排除各种人际关系的干扰,杜绝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严禁吃、拿、卡、要,不给钱不办案,给了钱乱办案,真正做到秉公执法办案,执法如山,以公正执法彰显公平正义。 二、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一是严把证

据关。牢固树立证据意识,客观全面的审查证据。法院在办理刑事、民商事案件中都要坚持基本事实清楚,基本证据确凿,坚持实事求是,不纠缠细末枝节,在审判环节上既不能搞“有罪推定”,也不能简单搬用“疑罪从无”,要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上下功夫。二是要严把法律关。办严格把好法律关,才能真正实现公平正义。 三、要规范执法行为,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实体公正是程序公正的价值追求,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重要保障。我们法院干警在办案程中,一定要做到实体合法和程序合法,坚决纠正重实体轻程序的片面执法观,既要办案结果的正确性,也要讲办案过程的合法性,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 四、要坚持公正与效率并重。公正与效率是法治社会所追求的重要价值,二者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统一体。效率是实现公正的重要条件,公正是评价法律效率的基本尺度。人民法官在办理各类案件中应努力追求效率与公正的最佳结合。不能以执法公正为借口,任意拖延办案时限,久立不审、久审不判、久判不执、久执未果等等,严重超审限。我们可以说“迟来的公正就是不公正,慢作为就是不作为”。同时,也不能以提高效率为借口,刑讯逼供、违法取证、违法审判,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总之,公正与效率务须并重不可偏废,最大限度的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在机统

论述社会公平正义的必要性及社会建设的意义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在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 请解读:(1)请论述党和政府解决民生问题,注重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必要性。 (2)请论述党和政府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意义。 必要性: 1.改善民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重要表现。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重视改善民生,正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 2.改善民生,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 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教育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是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在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尤为突出。改善民生,有利于解决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3.改善民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理想的需要。 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现阶段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只有保障和改善民生。才能够使经济更加发展、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才能够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共同理想。 4.改善民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利益,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有利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重视改善民生,体现了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改善民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社会的主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激发人民的劳动热情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6.改善民生。是推动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条件,体现社会公平正义。 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维护了社会公平,能够促使社会合作取得成功,有利于社会合作的不断延续;能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能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减少或避免社会冲突,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社会的公平需要正义的制度来支持和保障。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必须遵守的规则和程序就组成了正义制度。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的规则与程序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而是为所有社成员的利益制定的。每个人都能从制度规则的正常运行中受益,也都受正义制度规则的约束。 有了正义和正义的制度,即使是处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也可以得到基本的生存保障;即使是处于社会最不利地位的群体,也能够得到社会的关爱,而不会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如果没有正义制度规则的支持,就难以实现社会公平。 我们应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不侵害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见到不公平的现象,我们要主持公道,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1)废止农业税;不收取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完善和改革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考点40.理解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重要性,增强公平意识和正义(精)

考点40.理解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重要性,增强公平意识和正义感(b 一、维护社会公平,增强公平意识 1、公平的含义: 公平是在比较重产生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的付出和所得,与他人的付出和所得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就产生了公平或不公平的感觉。所以说,公平是得到自己应该得到的,也可以说,公平是分担自己该做的。 一般来说,人们心目中的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不偏袒某个人,即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的利益。公平体现着对自由的追求,对权利的尊重,对自身力量的肯定。 2、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 (1)原因: 公平是我们社会生活追求的一个重要主题,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个体,面对不同的问题,对公平有着不同的理解。公平体现着对自由的追求,对权利的尊重,对自身力量的肯定。 公平是维系良好合作的重要前提。一个良好的社会,应该能够使人们稳定持久地进行合作,而只有公平才能实现这一点。 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有了公平,才能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的长治久安。 公平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才有保障;有了公平,我们才能通过诚实劳动,得到自己应得的东西,满足自己的合理期望,从而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这样,整个社会才能人人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共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不公平的危害: 对个人:在社会合作交往中,如果收到不公平的对待,产生不公平的感觉,就会感到冤枉、气愤,甚至产生报复行为; 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降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恶化彼此关系,合作难以为继; 对经济社会发展: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甚至由此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社会长治久安。) 3、理智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 公平总是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任何社会都会存在不公平现象。无论我们怎么努力,都不可能达到绝对公平,但,我们要为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作出不懈努力。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公平正义的守护》 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公平正义的守护》教案【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教材第八课维护公平正义中的第二课时公平正义的价值,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习了公平正义的含义,而本框更是对上节课的延伸,引导学生认识维护公平正义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明白维护社会公平,离不开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制度保障,追求正义不开个人的努力,守护正义更需要司法的守护。从而实现课标中对学生不歧视他人,富有正义感的要求。 【学情分析】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公平正义有了大致的了解,对公平正义有了初步的理解和判断,但对公平的重要性等问题缺乏理性的思考,不利于学生树立公平、正义的意识,再加上社会阅历、个人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因素的制约,当遭遇不公平、不正义的时不能正确、客观的处理,因此进行公平、正义的教育非常有必要。 【课程标准】本节课对应的课程标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在集体中成长”,具体的课程内容标准是“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

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富有正义感。”。 知识目标 1.知道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离不开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需要我们在生活中追求公平,捍卫公平。 2.知道个人维护公平的具体做法和制度保障公平的一些做法。 3.知道个人守护正义的具体做法和司法机关维护正义的做法。 能力目标 1.面对利益冲突,学会担当,能够以公平之心待人处事,提高个人处理冲突问题能力。 2.做有正义感的人,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 3.提高对司法机关公正司法的认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公平、正义观念,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2.自觉守护公平正义,面对不公平、非正义行为敢于斗争。 重点 1.个人守护公平、正义的具体做法。

公平正义的作用

用公平正义消解“弱势心态”●“弱势心态”的存在与蔓延,对我们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警示,更是一个启示。它反映了社会转型期的心灵脆弱与困境,也隐藏着心灵强大与和谐的必由之路:在公平正义阳光照耀下,用规则与制度创造公平发展的空间、共建共享的平台,一个人人肯努力、人人有机会、人人有希望的社会,将会大踏步地走出“弱势心态”的阴影。 “你是弱势群体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一系列社会调查中,无论是扛着编织袋进城的农民工、拿着简历在职场奔走的大学生,还是月收入上万的白领、令人羡慕的公务员,纷纷给自己贴上“弱势”的标签。这种反应,与其说是弱势群体在扩大,不如说是“弱势心态”正在蔓延。 有人说,心理危机是社会高速发展的必然产物。在社会结构剧烈变化、社会利益猛烈分化的时代,出现了马克思所说的“茅舍样小房子旁边忽然耸立一座宫殿”等贫富、收入的反差,人们的心灵世界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焦虑、紧张、不安等情绪和心态也由之而生。 调整这种心态,一方面需要社会成员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这种变革中的“阵痛”、转型中的“落差”,以主动的自我调节,培育理性的视角;另一方面也要追寻普遍弥散在各个阶层的“弱势心态”的心理根源。 要看到人们最为痛切的,不仅是自身素质和技能的“无能为力”,更是在欠公平、不公正环境下的“回天乏力”。勤勤恳恳的合同工有些接受的是比正式工少得多的工资,没有背景的大学毕业生在“萝卜招聘”中黯然出局,兢兢业业的公务员眼看别人“又跑又送”突破了“天花板”……对于这样的“非竞争型弱势化”,有学者这样比喻,好比在跑步比赛起跑的时候,就排斥了一部分人,不许他们参加比赛,或者让他们后跑。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觉得自己渺小和“弱势”,很多时候是因为面对那些自认无法对其加以控制的事件,使得无力感、不安全感、不稳定感等五味杂陈的“弱势心态”被成倍放大。 “弱势心态”之下,有人破罐子破摔,由暴跳而至暴戾,导致伤害儿童等极端性事件;有人堤内损失堤外补,吃了三聚氰胺的亏就要在天价医疗上找补回来,“上不去”的痛苦就要在“贪起来”的疯狂中舒缓;有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在平凡中变得平庸,在失望中陷入绝望。如果说“稳定预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那么“弱势心态”就是在侵蚀我们社会的共识,消磨未来的希望,构筑现实的壁垒,可能把社会引入人人皆输的“囚徒困境”。 其实,公平永远都是一个相对概念,追求绝对公平的“无差别”境界,既不现实也不可能。倘若沿着这种思路想问题,即使是在工作和事业上都很强势的人们依然会感到诸多的不满足、不惬意、不高兴,怨天尤人,抱怨指责。这并非全是客观现实的毛病,也缘于不能正确看待差异而产生的畸形心理。这就是为什么中央要将培育健康心态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并置于当今社会管理创新的刚性要求之下。 不管从哪个层面说,“弱势心态”的存在与蔓延,对我们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警示,更是一个启示。它反映了社会转型期的心灵脆弱与困境,也隐藏着心灵强大与和谐的必由之路,那就是:在公平正义阳光照耀下,让人们的权利都得到保证,让人们的奋斗都获得价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需要个体在自立自强中扬起心灵风帆,更需要社会管理者用规则与制度创造公平发展的空间、共建共享的平台,一个人人肯努力、人人有机会、人人有希望的社会,将会大踏步地走出“弱势心态”的阴影 新闻背景: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希望青年人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保持个性、彰显本色。在现实生活中,如何保持和发展个性?关于个性发展,又存在哪些困难和疑惑?

社会公平正义含义

社会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强调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这使我们对制度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深化,对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将产生深远影响。 编辑本段 如何正确理解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现在早已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词了。但到底什么是公平正义,却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人们对公平正义的理解,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 就拿人们关心的收入分配领域的公平正义问题来说,人们对收入差距的看法就不尽相同。有人认为,市场经济讲竞争,人的能力有强有弱,承担的风险有大有小,付出的努力有多有少,收入存在差距是必然的,也是公正的;也有人说,有差距是正常的,但要看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还有人说,收入存在一定的差距是正常的,但超过一定限度就难说公正了。那么,到底应该如何理解公平正义呢? 所谓公平正义,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公正,一般来说,反映的是人们从道义上、愿望上追求利益关系特别是分配关系合理性的价值理念和价值标准。但凡有人群且有利益分配的地方,就必然会产生公平正义的问题。但要准确把握公平正义的内涵,必须用历史的、具体的、相对的眼光来分析。 首先,公平正义是历史的。公平正义是一个发展着的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认识是不同的,没有恒定不变的公平正义的标尺。今天我们认为“不公正”的现象,历史上可能就曾以“公正”的面貌出现过;今天我们认为“公平”的事情,随着历史的发展就有可能逐渐演变成“不公平”。马克思曾指出:“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公平观认为奴隶制度是公平的;1789年资产阶级的公平观则要求废除被宣布为不公平的封建制度……关于永恒公平的观点不仅因时因地而变,甚至也因人而异。”因此,我们应该把公平正义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中来讨论。

运用六 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运用六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一、交叉知识链接: 公平正义承担责任竞争合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社会,全面小康共同富裕。 二、考点链接 1、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公平合作意识(运用) 2、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合作与竞争,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 品质。(理解) 3、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能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理解) 4、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理解) 三、时政热点链接: 1.维护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构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主要涉及观念,制度,实 践3个层面。 2.2014年9月4日,国家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这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改革从考试科目,高校招生录取机制上都作出了重大调整,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全国语文数学外语一张试卷统考,同时探索多元招生机制, 3.2015年我国将实行更加公平的养老金并轨政策。 4.2014年7月30日,中国政府网刊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 意见》。值此,力度、决心、涉及面可谓前所未有的户籍制度改革拉开序幕,由此,我国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即将退出历史舞台。《意见》明确了这次户籍制度改革的一个大目标,就是要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让在城镇就业居住的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暂时没有落户的,能够逐步享受当地的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方面,享受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 其他相关热点:民有就医,不让贫困代代相传,扶贫,教育公平改革,给急救生命让道,关爱流浪失学儿童等。 四、课本知识链接: 1.什么是公平(对“公平”的理解) (1)公平是我们社会生活追求的一个重要主题,公平体现着人们对自由的追求,对权利的尊重,对自身力量的肯定。 (2)一般来说,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不偏袒某个人,及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承担他应该分担的责任、得到他相应的利益。(含义) ③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个体,面对不同的问题,对公平有着不同的理解。公平是维系良好合作的重要前提,公平是社会的稳定器。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是社会公平的重要表现。 ④公平是在比较中产生的。 ⑤公平总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任何社会都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公平总是相对的。 2、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原因) (1)公平的重要性 ①公平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是维系良好合作的重要前提,公平是社会的稳定器。

社会公平的意义

社会公平的意义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激发和调动人民的积极性,推动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和 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①能促使社会合作取得成功,有利于社会合作的不断延续; ②能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③能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减少或避免社会冲突,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胡锦涛“社会公平观”的深刻内涵和深远意义 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9月16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深化交流合作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致辞。胡锦涛强调,亚太区域合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应该携起手来,充分运用亚太经合组织这一合作平台,深化合作,拓展合作,不断朝着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目标迈进,不断造福亚太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据9月17日《人民日报》报道) 在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深化交流合作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致辞中,我们看到这样的一段话:“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不断消除人民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方面的障碍;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笔者相信,这是一段令许多人欢欣鼓舞的话语,这是一段让我们对未来充满着期待与希望的话语。 胡锦涛主席强调“坚持公平正义”的深层含义值得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深思,更值得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以实际行动践行。解读这段话,我们与公平正义及民生走得更近,与人民群众走得更近。“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不断消除人民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方面的障碍”,这

政法工作者演讲稿:我心目中的忠诚、为民、公正、廉洁

政法工作者演讲稿:我心目中的忠诚、为民、 公正、廉洁 小时候我心中的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是这样的:忠诚,父母之间要相互信,对待家庭要负责任;为民,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和妹妹,为了让我们生活的更好;公正,每次我和妹妹打架了,不能因为我是姐姐就只骂我一个人,妹妹也有错,不能总是偏着妹妹;廉洁,父母教育我们的不能随便接受别人的东西,尤其是陌生人给的东西。 后来,随着学历的增长,我对这四个词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忠诚,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对上级、对朋友等诚心诚意、尽心尽力,没有二心;为民,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一切为人民群众的利益着想;公正,公平正直,没有偏私;廉洁,做人要有清清白白的行为,光明磊落的态度,就像像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但这所有的认识,在我考入绥阳县人民法院、在我穿上制服、在我看到头顶庄严的国徽的那一刻,悄然发生了变化。现在在法院工作了两年的我,对忠诚、为民、公正、廉洁这四个词有了新的认识。 “安得广厦千万家,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杜甫作为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老百姓的困难生活的同情。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的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

忧患意识。这是杜甫的“忠诚”和“为民”。那么生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迅猛发展、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的今天的我们,作为一名政法工作者,忠诚、为民对我们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忠诚”就是忠于党、忠于国家、终于人民、终于法律,这是政法干警的政治本色,“为民”就是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切实做到执法为民,这是政法干警的工作宗旨。我们选择了政法这个职业,就选择了忠诚和无悔。我们的工作是平凡的,也许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没有公安干警与罪犯生死搏斗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我们有恪尽职守、乐于奉献、执法为民的精神和情怀,我么青春无悔、生命无悔。因为我们的奉献与忠诚融进了政法事业中,融进了人民安定和谐的幸福中,融进了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中。作为人民法院工作者的我们,也有着杜甫那样“安得天平恒久存,大庇天下冤者俱欢颜”的美好愿望。“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就是我们的忠诚和为民,我们愿用青春和热血为广大人民铸就一座永不倾斜的天平,让公平与正义永存。 如今,市场经济浪潮风起云涌,各种利益和诱惑不断交织,人们的思想意识更趋多元化,来自各种渠道的挑战、考验、诱惑让人目不暇接,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现实背景下,我们开展了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这将会让代表着国家审判机关的我们在公正、廉洁的道路上走的更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公平正义的价值》

第八课维护公平正义 第1课时公平正义的价值 1教学分析 知识目标知道公平正义的含义和意义 能力目标提高对社会稳定、个人发展需要公平的理解能力,对公平与不公平现象的独立判断能力,以及与别人公平合作的能力;提高正确对待正义、非正义行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责任意识,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平感、正义感,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公平和正义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7年已经过半,全国多个省市已经上调了今年的最低工资标准。中新经纬客户端统计发现,截至7月15日,上海、天津、江苏、山东等11个省市及深圳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其中,北京在今年9月调整到位。数据显示,地方政府上调最低工资的步伐有所放慢,涨幅已经出现回落。 思考:全国多个省市为什么要上调今年的最低工资标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 教师总结:我国最低工资制度实施以来,其受益面不断扩大。实行最低工资制度,对于保障职工的劳动权益和合法利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利于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维护社会稳定。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认识公平 活动一:小故事 (阅读教材第101页的第一个“探究与分享”) 1.思考:(1)假如你是这位父亲,你会怎样分配这四锭黄金?(2)结合“分黄金”的故事,谈谈你对公平的看法。 提示:(1)平分。(或大儿子精明,二儿子有孝心,一人一锭,三儿子生计困难自然理应多分,这也符合中华传统。)(2)公平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公平就是每个人都能在良好的合作中得到应得的利益;公平要帮助和扶持弱势群体。 活动二:探究“公平”内涵 (阅读教材第101页的第二个“探究与分享”)

政法工作思路

政法工作报告 一、2010年政法综治工作情况 一年来,我市政法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省、**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党政领导综治责任书要求,落实重点整治工作目标,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做好灾后维稳、校园安全、基层基础建设等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为**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法制保障。 一是维稳责任更加落实,保持了社会大局安定稳定。始终把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将“平安**”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考评,建立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联动”的责任体系。市委、市政府定期研究信访稳定问题、周二接访、市领导下基层接访、疑难信访问题救助等制度得到有效落实,诉求渠道进一步畅通,全市信访总量***件次,大量的矛盾纠纷在本市内得到解决,*****等一批疑难信访问题得到有效化解。 二是社会治安面防控有力,提升了住地群众安全感。政法部门始终保持严打整治高压态势,集中整治群众反映的社会治安等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一年来,公安部门共受理治安案件****起,查处***起,查处违法人员**人;全市共立刑事案件***起,破获各类刑事案件***起,立八大类案件**起,破***

起;逮捕犯罪嫌疑人***人,移送起诉***人,抓获网上逃犯***人;破获各类侵财案件***起,抓获犯罪嫌疑人**人,摧毁盗窃犯罪团伙**个,追回被盗汽车**辆,盗摩托车**辆和一批的赃物;成功打掉*个的恶势力团伙。同时,我们还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了安全管理和治安防范专项整治“百日行动”,加强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排查,完善校园安保硬件建设,加强校园安保力量配备,健全校安机制。 三是维稳安保成效明显,确保了重大活动圆满举办。贯彻中央省**市部署,认真完成上级下达的安保稳控任务,上海世博、广州亚运期间我市未发生任何到活动现******、***等系列大型活动安保工作及中央首长视察等10批次各级警卫安保任务,特别是圆满完成了第****博览会的安保任务,确保了期间近600家参展企业、8000多参展嘉宾、客商的安全,为我市承办全国性大型会展活动积累了经验,展示了**作为全省窗口城市的良好形象。 四是开展了重点整治,进一步优化了发展环境。对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引发的治安问题,组织开展了5次大规模的专项整治行动。针对违章搭建问题,组织了行政执法局、公安局干警和相关单位人员500余人,责令*处违章建筑停业,对两处违法建筑进行强制拆除。 五是开展新一轮平安建设,基层基础更加夯实。落实《关于深化“平安**”建设的实施意见》,深入开展平安县(市、区)、平安乡镇、平安村居等创建活动。加强基层综治力量建设,规范乡(镇)、街道综治服务中心建设,健全月例会制度;出台《在职村主干职业化管理的实施意见》,强化村主干对综治维稳责任要求,加强综治协管员和平

公平正义为何如此重要

公平正义为何如此重要? 走在大街上,中国人的脸呈现最多的表情是茫然无助,社会笼罩着一股怨气。这边正在宣传法治大国,那边连菜刀都要实名制,每个人都在故作繁华的景象之下惴惴不安。 从心理学上说,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是否健康,根本上并不是个人的事,而是取决于他所处的社会结构。健康的社会能促进人的如下能力:爱他的同胞,创造性的工作,发展他的理性与客观性,获得自我感,自我感的基础是对自己的创造性力量的体验。不健康的社会则造成人们互相之间的憎恨与不信任,将人变成供他人利用与剥削的工具,剥夺他的自我感,直至他屈从于他人,或者变成一个机器人。因此,精神健康状况是由社会的客观条件决定的,社会既能促进人健康发展,也可促使其畸形发展。 从社会学上说,无论是造成社会不稳定的任何因素,还是各种社会矛盾的起源乃至形成,无论是每一桩个案,还是社会普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其实都与“公平正义”密切相关,有历史原因形成的社会不公,比如某些分配制度,城乡户籍制度等;也有制度设置本身造成的不公,比如养老金双轨制,亦有制度本身规范但在实践中被执行走样造成人为不公,有普遍意义的不公,有涉及个案的不公,但无论哪种行为导致的不公,都让公正正义产生倾斜,进而导致个体和社会矛盾的形成,成为容易导致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在遇到适宜环境时,小矛盾会迅速发展成大问题,个体矛盾会迅速转化为“群体事件”。 所谓公平正义,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所作的定义至今很有影响:他把公平正义分为:分配的公平正义和校正的公平正义。(1)分配的公平正义——涉及财富、荣誉、权利等有价值的东西,在这个领域,对不同的人给予不同的对待,对相同的人给予相同的对待,即公平正义。(2)校正的公平正义——涉及到被侵害的财富,荣誉和权利的补偿。在这个领域,不管谁是伤害者,谁是受害者,伤害者要补偿受害者,受伤害者从伤害者那里得到补偿,就是公平正义。 在台湾,“正义”被翻译成“道”。所以,正义,不管名字叫什么,叫“道”或者叫“上帝”或者叫“涅槃”,或者叫“理性”或者叫“智慧”之类,都不改变它的性质,那就是正义是一种永恒的规则,这种规则客观存在,但不是凭机械的逻辑推理能达到,当然更不能靠暴力或者权力达到。 社会公平正义有什么好处?罗尔斯说,公正是利益的协调和平衡,是通过博弈形成一种均衡。在两个权利个体之间的对抗中,围观者会自动按照自己的身份、地位和利益进行分化、站队。在利益主体多元化的今天,利益表达,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已经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所以,无论是个体矛盾还是社会矛盾,公平正义都是消除矛盾和保障稳定之本,社会需要公平正义,当公民个人或某一群体在遭到社会不公平时,会寻找各种途径来解决,政府行政部门依法行政也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解决矛盾的有效方式,当政府部门出现推诿或失范,法律就成了伸张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底线,如果法律再出现某些司法不公,这种矛盾就可能长期积压沉淀,但这种积压沉淀越久不但不会自动消除,反而会在某种适宜环境下发生剧烈释放,要么成为刑事案件,要么转化为“群体事件”,这样的释放形式我们已经屡见不鲜。 再次,经济与技术的发展也需要公平正义作为基本的框架,背弃人本道路的发展之最终结局,不仅毁败弱者和受损者,也将影响强者和受益者的一时、一代之所得。也就是说,在没有正义光辉普照下的“发展”过程中,社会文明存量不是增长而是递减。 因此,政府需要提供公平正义的环境,也只有在公平正义的“土壤”上才能收获茂盛的“庄稼”。政府维护公平正义,社会有公平正义的价值判断,就是让人们存有对国家对未来的永恒希望, 政府要实现公平正义,就要通过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来稳定社会秩序。立法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公平正义。“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

最新公平正义:社会和谐的重要尺度

公平正义:社会和谐的重要尺度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人类社会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一个理想。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公平正义是衡量社会是否和谐的一个重要尺度,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公平正义,从本质上说属于社会、道德范畴,它是衡量社会制度、系统、重要活动是否合理的一个重要尺度。无论什么时候、什么社会条件下,社会不公往往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则是引导人们不断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公平正义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有经济、政治的,也有文化、社会的;涉及整个社会生活,也涉及每个社会成员。从社会学角度看,公平指的是社会成员之间在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消费水平等方面比较接近,没有悬殊差距;正义则意味着权利的平等、分配的合理、机会的均等和司法的公正等。然而,公平正义总是历史的、相对的,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的制约。只有在消灭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人民成为国家主人的社会主义社会,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才具有了前提与基础。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一个和谐的社会必然是公平正义的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程度越高,社会和谐的实现程度也就会越高。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因素,而社会不公现象是引起不和谐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是因为,社会和谐体现为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

正确处理,人们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需求得到较好满足,人的全面发展得到有效保障。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正因为如此,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放到了突出位置予以强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只有从收入分配、利益调节、社会保障、公民权利保障等环节入手,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逐步解决地区之间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建立起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保证社会成员都能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和社会生活,都能依靠法律和制度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才能充分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制度则是其根本保证。从一定意义上说,制度的生命力系于公平正义,制度的最大效用在于保障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而且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特别是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既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注重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和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使各项制度设计更好地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真正得到广大社会成员的广泛认可和支持。同时,坚持按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保障社会正常有序运转,不断推进社会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的价值

公平正义的价值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公平和正义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7年已经过,全国多个省市已经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中新经纬客户端统计发现, 截至 7月 15日,上海、天津、江苏、山东等 11个省市及深圳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其中, 北京在今年 9月调整到位。数据显示, 地方政府上调最低工资的步伐有所放慢, 涨幅已经出现回落。 思考:全国多个省市为什么要上调今年的最低工资标准?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 ) 教师总结:我国最低工资制度实施以来,其受益面不断扩大。实行最低工资制度,对于保障职工的劳动权益和合法利益, 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有利于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维护社会稳定。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认识公平 活动一:小故事 (阅读教材第 101页的第一个“探究与分享”) 1.思考:(1)假如你是这位父亲,你会怎样分配这四锭黄金? (2)结合“分黄金”的故事,谈谈你对公平的看法。 提示:(1)平分。 (或大儿子精明,二儿子有孝心,一人一锭,三儿子生 计困难自然理应多分,这也符合中华传统。 )(2)公平通常指人们基 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 公平就是每个人都能在良好的合作中得到应得的利益; 公平要帮助 和扶持弱势群体。 活动二:探究“公平”内涵 (阅读教材第 101页的第二个“探究与分享”) 2.问题:依据你对公平的理解,请对上图中的行为和政策进行评价。 提示:违反了交通规则接受处罚是公平的, 找朋友摆平就违背了公平 原则, 也是违法行为。国家的“两免一补”政策让我们孩子都能上 学是国家保障公平的措施。 3.教师讲述:公平有着丰富的内涵,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等。权利公平,要求每个人依法平等参与社会活动;规则公平,要求

正义的重要性

“正义”的重要性 何谓“正义”?在汉语解释中,对“正义”的基本注释是“公正的、正当的道理”或“公道的、有利于人民的、有利于社会的”。总的来说,“正义”指的就是“公平”、“公正”、有利于广大群众及社会整体利益。“正义”是重要的,其重要性我打算从几个领域中作出论述。 市场经济领域中的“正义”在我看来就是所谓的“公平”、“和谐”。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的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一直把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作为重要方针,也就是说,将代表“效率”的“快”置于代表“公平”、代表“正义”的“好”之前,这导致的后果就是我国经济在快速增长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值得高度重视的矛盾和问题。例如造成贫富差距快速扩大、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环境污染愈发严重等不和谐、不公平、不正义的事情。这些矛盾和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得到解决,经济的快速增长将难以为继。这就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中,不仅应在“快”字上做文章,更应在“好”字上下功夫,更应注重可持续发展,避免片面追求“效率”。因此“正义”必须在我国经济的运行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比如不断提高经济增长态势的稳定性、经济增长结构的协调性以及经济增长效益的和谐性等,只有这样才真的能保护广大民众的权益和更为久远的利益。 此外,再从政治领域理解“正义”。相对于经济领域的“正义”,我认为政治领域中讲求“正义”显得更为迫切。目前我国政府部门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有权力集中缺乏制约、运转不灵效率低下、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我国官场的日益黑暗并受到诸多声讨。此时,要想深入行政体制改革,真正改变政府部门的不良现状,做到为人民服务,就必须重视“正义”的作用。坚持“正义”,对政府权力进行有效监督,防止其职能的滥用;坚持“正义”,从人民利益出发,精简部门机构,做到办公透明化,切实提高行政效率;坚持“正义”,严格公务员准入制度,提高行政人员的道德素质,避免裙带关系、弄虚作假的存在等。如今,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公共治理的水平,己经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本人则认为,指导改革的根本方针就是以群众和社会整体利益为本,坚守本心,从“正义”出发,只有这样才能加强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可接受性,有利于保障行政相对人的权益,并形成现代行政管理体制。 除了上述之外,我觉得“正义”还可置于其他领域——如文化、法律等来证明它的重要性。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时时刻刻坚持正义、维护正义,让正义成为每个人心中永远盛开的鲜花!

社会公平正义含义

社会公平正义含义 社会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强调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这使我们对制度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深化,对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将产生深远影响。编辑本段如何正确理解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现在早已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词了。但到底什么是公平正义,却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人们对公平正义的理解,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就拿人们关心的收入分配领域的公平正义问题来说,人们对收入差距的看法就不尽相同。有人认为,市场经济讲竞争,人的能力有强有弱,承担的风险有大有小,付出的努力有多有少,收入存在差距是必然的,也是公正的;也有人说,有差距是正常的,但要看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还有人说,收入存在一定的差距是正常的,但超过一定限度就难说公正了。那么,到底应该如何理解公平正义呢?所谓公平正义,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公正,一般来说,反映的是人们从道义上、愿望上追求利益关系特别是分配关系合理性的价值理念和价值标准。但凡有人群且有利益分配的地方,就必然会产生公平正义的问题。但要准确把握公平正义的内涵,必须用历史的、具体的、相对的眼光来分析。首先,公平正义是历史的。公平正义是一个发展着的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认识是不同的,没有恒定不变的公平正义的标尺。今天我们认为“不公正”的现象,历史上可能就曾以“公正”的面貌出现过;今天我们认为“公平”的事情,随着历史的发展就有可能逐渐演变成“不公平”。马克思曾指出:“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公平观认为奴隶制度是公平的;1789年资产阶级的公平观则要求废除被宣布为不公平的封建制度……关于永恒公平的观点不仅因时因地而变,甚至也因人而异。”因此,我们应该把公平正义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中来讨论。其次,公平正义又是具体的。公平正义在不同领域,内涵也不尽相同。比如在经济领域讲公平正义,主要是指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所体现的平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机会均等、公平竞争。而在社会领域的公平正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体现在保障包括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在内的所有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需求,因而不能把经济领域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公平原则简单拿过来。因此,我们必须把公平正义置于具体的领域,针对具体问题和具体人群进行具体的分析,而不能不加分析、不加区别地简单套用。再次,公平正义还是相对的。公平正义的实现受具体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制约,那种绝对完美的公正是从来没有的,只会存在于观念和幻想之中,公正本身就包含着差异和差别。从横向来说,尽管我们的思想理论、政策法规明确了公平的具体含义、原则和评价尺度,但面对的现实世界却是千差万别的。我们所处的经济文化环境不同、社会条件不同、个人禀赋和家庭状况不同,所以并不是都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纯粹的起点平等是做不到的,也是不存在的,竞争的最后结果也就不可能完全公平,在实际中只能求得大致公平、相对公平。从纵向来说,公平的实现也不是瞬息之间一蹴而就的,是要受到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制约的,是一个发展的历史过程。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程度如何,公平问题解决和实现的程度也就如何,这不取决于人们的意志和善良意愿。总之,当我们用历史的、具体的和相对的眼光,来审视公平正义时,就不会被某些表象所迷惑,就不会“刻舟求剑”,把被历史抛弃的公平观念再拾起来;就不会“以矩画圆”,混用不同领域的公平标准;就不会“揠苗助长”,提出不切实际的公平要求。 编辑本段如何理解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要靠制度保证? 什么是制度?一般来说,制度是社会成员共同遵守、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行为准则。就一个社会来说,制度是多领域、多层次的复杂体系,既有反映社会属性的基本制度,又有包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