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治疗

  • 格式:pdf
  • 大小:137.67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or
beni即pamxymal mitiⅢal
Clin North
Am.1996,29(2):323-331..
[3】Sehratzenstaller B,Wagner—Manslau c,Alexiau C,et
lufion
a1.HiglI—m
positkmalver-
three—dimemional
万方数据
这与本实验统计相似。基于半规管空间位置不同,采 用不同手法复位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行PRM治疗时,在每个步骤停留足够长时间以及 多次复位治疗,其目的是为了使绝大部分耳石顺利返 回椭圆囊。而强调在复位后尽量保持头部直立,避免
万方数据
!逝压医堂!!螋生!旦筮塑鲞筮!期.£!迪!塑丛鲤!i竖。垒竖:!!塑,!!!:塑:丛生!
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是机 体自身的免疫系统破坏肝细胞导致的一种肝脏慢性炎 症性疾病。一般认为,AIH的环境因素有病毒、毒素及 药物等,由药物触发自身免疫反应而引起的肝细胞损 伤:即为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肝炎(drug—induced
autoimmune
1临床资料
・49・
抬头、低头或弯腰等动作,健侧半卧位睡眠,是为了防 止耳石再次返回到半规管。 Lemper手法复位治疗时,治疗过程中最重要的一 步是翻滚次数一定要够,治疗过程中仅仅翻转180。绝 对不够,一定要达到270。。且复位后尽量保持健侧卧 位一段时间,患耳在上,使耳石充分回到椭圆囊。 治疗次数:Epley认为治疗应该重复进行,直到眼 球震颤消失或没有症状及眼球震颤无明显改善为止。 Smouha认为反复治疗很有必要,而且有一部分患者的 治疗效果是适应的结果而非颗粒回到椭圆囊。但有 不少研究仅用1次治疗也得到很好的结果"J。在本组 病例中,其中有3例患者复位3次后明显好转,3例患 者复位2次后明显好转,考虑部分患者半规管中有多 个颗粒,或者第1次颗粒未回到椭圆囊,故1次复位不 成功的,需要再次或多次复位。 手法复位治疗无效的原因:有作者认为耳石在移 动过程中,可粘附在膜半规管上,粘附处出现狭窄导致 耳石不能返回椭圆囊,或解剖变异等原因使耳石不能 顺利返回椭圆囊。另外非耳石因素如半规管瘘、半规
参考文献 [1]Pm∞KS,Agrawal
m._,xy.a [2]
pitional
SK,AⅡ∞J.Diagnosis and
marmgement of
benign
vertigo(BPPV)[J].CMAJ.2(103,169(7):681.
repositionJng
EpIey JM.Palldde vertigo[J].Otolaryngol
1.1
一般资料:5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4—60岁,
平均41岁,病程1个月一5年。全部患者发病前均有 用药史。从开始服药到出现症状的时间为6 d一7个 月,排除了病毒、乙醇性和遗传代谢性肝病及普通的药 物性肝损伤,诊断均根据美国肝病学会2002年发表的 AIH临床指南列举的诊断条件做出诊断…。本组病例 中因腹泻服用奥硝唑6 d后诱发AIH 1例,肌肉注射 甲肝疫苗15 d后发病1例,慢性乙型肝炎肌肉注射干 扰素2个月后发病1例,因结核性腹膜炎口服吡嗪酰 胺片和利福平4个月后发病1例,口服他汀类药物7 个月后发病1例。 1.2临床表现:乏力、纳差4例,黄疸3例,腹胀、腹痛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种在体位改 变时以短暂眩晕发作为主要表现的前庭半规管疾病, 约占周围性眩晕的17%~20%…,虽然它归属于耳鼻 喉科的疾病,但患者常常因眩晕到神经科就诊,神经科 医师的及时诊断和有效的手法复位治疗,可迅速减轻 患者的痛苦。 1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①后、前半规管BPPV:有因头位改变 而诱发的短暂性眩晕发作史,通常在起卧床时发作。 潜伏期3~5 s。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30 s,眼球震颤呈 垂直旋转性。垂直成分向眼球上极,扭转成分向地为 后半规管BPPV;垂直成为分向眼球下极,扭转成分向 地为前半规管BPPV。有疲劳性;Dix—HMlpike试验
・48・
蝤座匡堂!!鲤生§旦筮21鲞筮!甥£!堕型丛型i!i塑,叁骂:!!!塑:!垡:垫,自垒!
手法复位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临床观察
孙绍武 (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许昌461000)
【摘要】 目的探讨手法复住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0例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行手法复位治疗。结果经i次手法复位治疗后.32例症状消失,首次治疗成功率为80%,其中病程在1周内的19例 患者有16例症状消失。3例经2次、2例经3次、l例经4次治疗后症状消失,总治疗成功率为95%,2例无效。随访至 今。结论手法复位治疗良性位置・】生眩晕安全有效。 【关键词】 眩晕;位置性;半规管;手法复位
hepatitis,DAIH)。米诺环素、干扰素、他汀
类药物、比嗪酰胺、利福平、奥硝唑、甲肝疫苗、丙硫氧 嘧啶、氯美辛和英夫利昔单抗等均能诱发具有遗传易 感性患者的肝细胞损伤。AIH在我国少见,药物的诱 发作用也一直未受到重视,临床报道较少。为提高对 其认识,总结经验,现将2005年至2008年我院收治的 5例患者资料丘舌报告如下。
10例(8.2%),前半规管BPPV 2例(1.6%)。
疗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每个步骤结束后应
停留足够长的时间.一般应维持至眼球震颤消失或旋 转感消失后再保持l rain。②对仍有眩晕者应多次复 位,争取在每一步骤均无眩晕出现,手法复位后嘱患者 在2 d内尽量保持相对的直立头位,避免抬头、低头和
(本文编辑:靳云凤)
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肝炎5例临床分析
郭希菊 (云南省保山市人民医院,保山678000)
【摘要】 目的探讨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肝炎(DAIH)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确诊为
DAI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院DAIH患者均为女性,通常在用药后6 d一24个月发病。临床表现以肝脏损害为主, 并有高球蛋白血症及自身抗体阳性,多伴其他自身免疫・|生疾病。以糖皮质激素加用保肝降酶药联合治疗的方案可取得 良好效果。结论DAIH为少见疾病.应用糖皮质激素加保肝降酶药联合治疗可改善预后。 【关键词】 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肝炎;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管骨折引起的BPPV也对手法复位治疗无效口】。所以 半规管耳石症只是BPPV的一个主要病因,而不是惟 一的病因。 总之,通过本组病例观察我们认为,手法复位治疗 良性位置性眩晕技术是临床上确切有效的方法,不同 类型的良性位置性眩晕可选用不同的复位方法。该技 术是一项成熟的门诊技术,门诊操作安全可靠,无明显 禁忌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BPPV
阳性。②水平管规管型BPPV:具有短暂性、变位性、
潜伏期、无疲劳性及伴有特征性眼球震颤等特点;眼球 震颤方向为水平性(向下或向上),眼球震颤40—
60
s,一般不超过2
rain,Dix—HMI
pike试验阴性,而
平卧侧头试验阳性,有明显的恶心、呕吐症状。通常在 平卧翻身时诱发。 1.2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6月至2008年8月我院 神经科考虑为BPPV的患者40例,其中男12例,女28 例;年龄38—81岁,平均57.6岁。所有患者都具备 BPPV的临床特点,并排除了发病前有感染史的前庭 神经元炎、后循环供血不足、短暂脑缺血发作等。 1.3治疗方法:前、后半规管性BPPV患者均给予改 良的颗粒复位手法(PRM)治疗。水平半规管性BPPV 患者予以Lemper手法复位治疗。在上述手法复位治
in patients with
magnetic atypical
reson∞ce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imaging of the vestibular
lab蛐nth
and
intractable
beni91a
690[J].ORL J Otorhinolaryngol Relat Spee,2001,63(3):165. (收稿日期,'2009一06—16)
弯腰等动作,或做这些动作时尽量缓慢进行;睡眠时取 健侧半卧位。③严重颈椎病或严重心脏病患者应 慎重。 2结果 因后半规管病变引起的BPPV 38例,占95%;水 平半规管病变引起的BPPV 2例,占5%。前半规管 病变引起的BPPV 2例,占5%。后半规管病变引起 BPPV的38例患者中,手法复位有32例成功,其中有 3例患者复位3次后明显好转,3例患者复位2次后明 显好转,仅l例失败;水平半规管、前半规管病变引起 BPPV的各1例患者手法复位均未成功。 3讨论 BPPV是一种常见的前庭功能障碍疾病,对其发 病机制尚未完全阐述清楚。而最为广泛接受的假说 Epley提出的半规管耳石症(canalithiasis),认为从椭圆 囊中脱落的耳石沉积到后半规管引起BPPV"o。用半 规管耳石症可以很好地解释BPPV的五大临床症状, 即眩晕发作、眩晕具有潜伏期、短暂性、互换性和疲劳 性。手法复位治疗即是根据此假说创立的,设想按照 一定的顺序改变头位,使半规管中的耳石沿着重力的 方向不断移动,最终返回椭圆囊,从而减轻甚至完全解 除临床症状。BPPV以后半规管受累多见,前半规管 和外半规管受累少见,可能是直立位或悬头位时后半 规管处于最低的位置,使结石更容易进入造成,偶有1 个以上半规管受累的病例。Korres统计了122例患 者,其中后半规管BPPV 110例(90.2%),水平半规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