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炉炉况判断总结

高炉炉况判断总结

高炉炉况判断总结
高炉炉况判断总结

高炉炉况判断总结

常见的炉况判断方法:直接判断法和利用仪器仪表进行判断。

一.直接观测法

1.看出铁

主要看铁中含硅与含硫情况。

◆看火花判断含硅量

①冶炼铸造生铁时:

当[Si]大于2.5%时,铁水流动时没有火花飞溅;

当[Si]为2.5%~l.5%时,铁水流动时出现火花,但数量少,火花呈球状;

当[Si]小于1.5%时,铁水流动时出现的火花较多,跳跃高度降低,呈绒球状火花。

②冶炼炼钢生铁时:

当[Si]为1.0%~0.7%时,铁水流动时火花急剧增多,跳跃高度较低;

当[Si]小于0.7%时,铁水表面分布着密集的针状火花束,非常多而跳得很低,可从铁口一直延伸到铁水罐。

◆看试样断口及凝固状态判断含硅量

看断口

①冶炼铸造铁时:

当[Si]为1.5%~2.5%时,模样断口为灰色,晶粒较细;

当[Si]大于2.5%时,断口表面晶粒变粗,呈黑灰色;

当[Si]大于3.5%时,断口逐渐变为灰色,晶粒又开始变细。

②冶炼炼钢生铁时:

当[Si]小于l.0%时,断口边沿有白边;

当[Si]小于0.5%时,断口呈全白色;

当[Si]为0.5%~l.0%时,为过渡状态,中心灰白,[Si]越低,白边越宽。

看凝固状态

铁水注入模,待冷凝后,可以根据铁模样的表面情况来判断。

当[Si] 小于1.0%时,冷却后中心下凹,生铁含[Si]越低,下凹程度越大;

当[Si]为1.0%~l.5%时,中心略有凹陷;

当[Si]为1.5%~2.0%时,表面较平;

当[si]大于2.0%以后,随着[Si]的升高,模样表面鼓起程度越大。

◆用铁水流动性判断含硅量

①冶炼铸造生铁时:

当[Si]为1.5%~2.0%时,铁水流动性良好,但比炼钢铁黏些;

当[Si]大于2.5%时,铁水变黏,流动性变差,随着[Si]的升高黏度增大。

②冶炼炼钢生铁时:

铁水流动性良好,不粘沟。

◆生铁含[S]的判断

①看铁水凝固速度及状态:

当[S]小于0.04%时,铁水很快凝固;

当[S]在0.04%~0.06%时,稍过一会儿铁水即凝固,生铁含[S]越高,凝固越慢,含[S]越低,凝固越快;

当[S]在0.03%以下时,铁水凝固后表面很光滑;

当[S]在0.05%~0.07%时,铁水凝固后表面出现斑痕,但不多;

当[S]大于0.1%时,表面斑痕增多,[S]越高,表面斑痕越多。

②看铁水表面油皮及样模断口:

当[S]小于0.03%时,铁水流动时表面没有油皮;

当[S]大于0.05%时,表面出油皮;

当[S]大于0.1%时,铁水表面完全被油皮覆盖。

③将铁水注入铁模,并急剧冷却,打开断口观察:

当[S]大于0.08%时,断口呈灰色,边沿呈白色;

当[S]大于0.1%时,断口为白口,冷却后表面粗糙,如铁水注入铁模,缓慢冷却,则边沿呈黑色。

2.看炉渣

◆用炉渣判断炉缸温度

炉热时,渣温充足,光亮夺目。在正常碱度时,炉渣流动性良好,不

易粘沟。上下渣温基本一致。渣中不带铁,上渣口出渣时有大量煤气喷出,渣流

动时,表面有小火焰。冲水渣时,呈大的白色泡沫浮在水面。

炉凉时,渣温逐渐下降,渣的颜色变为暗红,流动性差,易粘沟,渣

口易被凝渣堵塞,打不开;上渣带铁多,渣口易烧坏,喷出的煤气量少,渣面起泡,渣流动时,表面有铁花飞溅。冲水渣时,冲不开,大量黑色硬块沉于渣池。

◆用上下渣判断炉缸工作状态

炉缸工作均匀时,上下渣温基本一致。

当炉缸中心堆积时,上渣热而下渣凉。边沿堆积时,上渣凉而下渣热,有时

渣口打不开。

当炉缸圆周工作不均匀时,各渣口渣温和上、下渣温相差较大。

◆用渣样判断炉缸温度及碱度

用样勺取样,待冷凝后,观察断口状况,可用来判断炉缸温度及炉渣碱度:

①当炉温和碱度高时,渣样断口呈蓝白色,这时炉渣二元碱度为 1. 2~1.3左右。

②若断口呈褐色玻璃状并夹有石头斑点,表明炉温较高,其二元碱度为l.10~1.20 左右。

③如果断口边沿呈褐色玻璃状,中心呈石头状,一般称之为灰心玻璃渣,表明炉温中等,碱度为 1.0~1.1左右。

④如果二元碱度为 1.3以上时,冷却后,表面出现灰色粉状风化物。

④⑤当碱度小于 1.0时,将逐渐失去光泽,变成不透明的暗褐色玻璃状渣,易脆。

⑥低温炉渣,其断面为黑色,并随着渣中FeO增加而加深,一般渣中FeO大于2%渣就变黑了。

⑦严重炉凉时,渣会变得像沥青样。

⑧渣中含MnO多时,渣呈豆绿色。

⑨渣含Mg0较多时,渣呈浅蓝色;MgO再增加时,渣逐渐变成淡黄色石状渣,如MgO大于l0%,炉渣断面为淡黄色石状渣。

⑩在酸性渣围,渣表面由粗糙变为光滑而有光泽时,说明碱度由高到低,渣易拉丝,渣呈酸性;在碱性渣围的炉渣断口呈石头状,表面粗糙。

3.看风口

◆用风口判断炉缸工作状态

①各风口明亮均匀,说明炉缸圆周各点温度均匀。

②各风口焦炭运动活跃均匀,则炉缸圆周各点鼓风动能适当。

◆用风口判断炉缸温度

①炉温下降时,风口亮度也随之变暗,有生降出现,风口同时挂渣。

②在炉缸大凉时,风口挂渣、涌渣、甚至灌渣。

③炉缸冻结时,大部分风口会灌渣。

④如果炉温充足时风口挂渣,说明炉渣碱度可能过高。

⑤炉温不足时,风口周围挂渣。

⑥风口破损时,局部挂渣。

◆用风口判断顺行情况

高炉顺行时各风口明亮但不耀眼,而且均匀活跃。每小时料批数均匀稳定,风口前无生降,不挂渣,风口破损少。

高炉难行时,风口前焦炭运动呆滞。悬料时,风口焦炭运动微弱,严

重时停滞。

当高炉崩料时,如果属于上部崩料,风口没有什么反映。若是下部成渣区崩料很深时,在崩料前,风口表现非常活跃,而崩料后,焦炭运动呆滞。

高炉发生管道行程时,正对管道方向。在管道形成初期风口很活跃,

循环区也很深,但风口不明亮;当管道崩溃后,焦炭运动呆滞,有生料在风口前

堆积。炉凉若发生管道崩溃,则风口灌渣。冶炼铸造生铁时这种现象较少,而冶

炼炼钢生铁时较多。当高炉热行时,风口光亮夺目,焦炭循环区较浅,运动缓慢。

如果发生偏料时,低料面一侧风口发暗,有生料和挂渣。炉凉时则涌渣、灌渣。

◆用风口判断大小套漏水情况

当风口小套烧坏漏水时,风口将挂渣,发暗,并且水管出水不均匀,

夹有气泡,出水温度差升高。

4.看料速和探尺运动状态

看料速主要是比较下料快慢及均匀性,看每小时下料批数和两批料的间隔时间。

探尺运动状态直接表示炉料的运动状态,真实反映下料情况。

炉况正常时,探尺均匀下降,没有停滞和陷落现象;炉温向凉时,每

小时料批数增加;而向热时,料批数减少;难行时,探尺呆滞。

探尺突然下降300 mm以上时,称崩料;如果探尺不动时间较长称为

悬料;如探尺间经常性地相差大于300 mm时,称为偏料(可结合炉缸炉温来判断),偏料属于不正常炉况。如两探尺距离相差很大,若装完一批料后,距离缩

小很多时,一般由管道引起。

在送风量及矿石批重不变的情况下,探尺下降速度间接地表示炉缸温度变化的动向及炉况的顺行情况。

通过炉顶摄像装置观看炉顶料流轨迹和料面形状,中心气流和边沿气流的分

布情况,还能看到管道、塌料、坐料和料面偏斜等炉现象。

二.仪器仪表监测(间接观察法)

1. 仪器仪表监测的种类

监测高炉生产的主要仪器仪表,按测量对象可分为以下几类:

◆压力计类:有热风压力计、炉顶煤气压力计、炉身静压力计、压差

计等。

◆温度计类:有热风温度计、炉顶温度计、炉喉十字温度计、炉墙温

度计、炉基温度计、冷却水温度计和风口温度计、炉喉热成像仪等。

◆流量计类:有风量计、氧量计、冷却水流量计等。

◆炉喉煤气分析、荒煤气分析等。

2.利用CO2曲线判断高炉炉况

◆炉况正常时,在焦炭、矿石粒度不均匀的条件下,有较发展的两道煤气流,即高炉边沿与中心的气流都比中间环圈的气流相对发展,这有利于顺行,同时也有利于煤气能量的利用(如果高炉原燃料质量好,粒度均匀,可以使这两

道煤气流弱一些)。这种情况下形成边沿与中心两点CO2含量低,而最高点在第三点的双峰式曲线。如果边沿与中心两点CO2含量差值不大于2%,这时炉况顺行,整个炉缸工作均匀、活跃,其曲线呈平峰式。

◆当CO2曲线各点CO2值普遍下降时,或边沿一、二、三点显著下降,表明

炉直接还原度增加,或边沿气流发展,预示炉温向凉。同时,混合煤气中CO2值也下降。煤气曲线由正常变为边沿气流发展,预示在负荷不变的条件下炉温趋势向凉,煤气利用程度降低。当边沿一、二、三点普遍上升,中心也上升时,则

表示在负荷不变的条件下,煤气利用程度改善,间接还原增加,预示炉温向热。

同时,混合煤气中CO2值也将升高。

◆利用CO和CO2含量的比例能反映高炉冶炼过程中的还原度和煤气能量利用

状况。一般在焦炭负荷不变的情况下CO/CO2值升高,说明煤气能量利用变差,预示高炉向凉;CO/CO2值降低,则说明煤气能量利用改善,预示炉子热行。

3.利用热风压力、煤气压力、压差判断炉况

◆热风压力可反映出炉煤气压力与炉料相适应的情况,并能准确及时地说明炉况的稳定程度,是判断炉况最重要的仪表之一。热风压力与炉料粉末的多少、焦炭强度、风量、炉温、喷吹燃料量以及炉缸渣铁量等因素有关。

◆炉顶煤气压力代表煤气在上升过程中克服料柱阻力而到达炉顶时

的煤气压力。常压高炉炉况正常时,煤气压力稳定。若炉顶压力经常出现向上或向下的波动,表示煤气流分布不稳或发生管道和崩料。悬料时,由于炉不易接受风量,产生的煤气量少,炉顶煤气压力明显降低。

◆热风压力与炉顶压力的差值近似于煤气在料柱中的压头损失,称为压差。热风压力计更多地反映出高炉下部料柱透气性的变化,在炉顶煤气压力变化不大时,也表示整个料柱透气性的变化;而炉顶煤气压力计能更多地反映高炉上部料柱透气性的变化。当炉温向热时,由于炉煤气体积膨胀,风压缓慢上升,

压差也随之升高,炉顶煤气压力则很少变化,高压炉顶操作时更是如此。当炉温向凉时,由于煤气体积缩小而风压下降,压差也降低,炉顶压力变化不大或稍有升高(常压炉顶操作)。煤气流失常时,下料不顺,热风压力剧烈波动。

高炉顺行时,热风压力相对稳定,炉顶压力也相应稳定,因此,压差

只在一个小围波动。

高炉难行时,由于料柱透气性相对变差,使热风压力升高,而炉顶压力降低,因此压差升高;高压炉顶操作时虽然炉顶煤气压力不变,因热风压力的升高,压差也是增加的。

高炉崩料前热风压力下降,崩料后转为上升,这是由于崩料前高炉料柱产生

明显的管道,而崩料后料柱压缩,透气性变坏。

高炉悬料时,料柱透气性恶化,热风压力升高,压差也随之升高。

4.利用冷风流量计判断炉况

在正常操作中,增加风量,热风压力随之上升。

在判断炉况时,必须把风量与风压结合起来考虑。当料柱透气性恶化时,风压升高,风量相应自动减少;当料柱透气性改善时,风压降低,而风量自

动增加。炉热时,风压升高而风量降低;炉温向凉时,则相反。

5.利用炉顶、炉喉、炉身温度判断炉况

◆利用炉顶温度判断炉况。炉顶温度系指煤气离开炉喉料面时的温

度,它可以用来判断煤气热能利用程度;也用来判断炉煤气的分布。

正常炉况时,煤气利用好,各点温差不大于50℃(对某些高炉而言),而且相互交叉。

炉缸中心堆积时,各点温差大于50℃(对某些高炉而言,下同),甚至有时达l00℃左右,曲线分散,而且各点温度水平普遍升高。

◆利用十字测温判断炉况。

◆利用炉身温度判断炉况。

6.利用光谱分析、铁水红外测温技术测定铁水温度

三、炉况综合判断

炉况综合判断并非把所观察到的各种现象机械地综合在一起,而是要分析各

种炉况的主要特征。每种失常炉况,都有一个或几个现象是主要的,例如判断是否悬料,决定性质的反映是探尺停滞,其他如风压升高,风量降低,透气性指数

下降等都是判断的补充条件。炉热、严重炉冷也有风压升高,风量降低,透气性

指数下降的现象。而决定悬料是否在上部时,除探尺停滞还要观察上部压差是否

升高。决定边缘煤气轻重的主要是炉喉煤气CO2曲线和炉顶十字测温,判断炉墙结厚的主要是热流强度和水温差。

冷却壁穿管修复技术在高炉维护中的应用高炉受灌浆质量、冶炼强度、边缘气流及热洗炉等的影响,高炉的冷却壁容易破损,冷却壁的维护是个难题。特别是当高炉冷却水系统采用软水密闭循环时,检修更加困难,如果冷却壁任何一根水管破损,则与之相连的冷却水管都得控水或断水,给生产带来很大隐患。

一般的处理方法为:隔断软水改用长期通工业水冷却的处理,但工业水冷却后的破损冷却壁会冷却强度不足,与之相邻的两块冷却壁的水温差、热流强度以及热负荷等参数随之增大,严重影响到相邻冷却壁的寿命。

新提出的方法是:将漏水的冷却壁进出水管断开,并以管道和阀门连接其下层出水管和上层进水管;同时,选择外径尺寸和长度适宜的特制金属软管,将其穿入漏管,进出两端安设阀门并联接在上下层连接管上,与原密闭软水系统重新连接进行冷却。

新法的重点是穿管和灌浆。穿管:休风后割断漏水的进出水管,往管穿入特制的波纹管并重新焊好连接后,用专用设备向波纹管与水管间空隙灌入高导热的

碳质灌浆料,波纹管代替原水管通入热水。灌浆:穿管修复的冷却壁位于料面以下,焊好连接弯管后可直接压力灌浆;在料面之上,需要1喷涂造衬后进行非压力灌浆,从下端打浆管压入浆料至上部排气孔见浆即可。2待生产一段时间至喷涂层完全硬化后再进行压力灌浆,此时可保护喷涂层不被破坏。

该穿管修复技术在国柳钢6号高炉应用实践,修复的冷却壁水管未出现渗水现象,且冷却壁的热流强度相当稳定,实现了破损水管的再生,处理时间短、节

约资金,具有推广的价值。(我的钢铁)

高炉冷却壁的破坏原因及控制

随着高炉的冶炼强度的不断提高,高炉的冷却壁频繁破坏,影响生产,分析认为高炉冷却壁破坏原因主要有:

1)、冷却壁结构不合理。冷却壁属于大断面尺寸铸件,铸造时外凝固冷却

不一致,存在较大的残余应力。冷却壁的表面和中心的热延伸率不同,冷热差过大,会产生裂纹。

2)、冷却壁材质问题。浇铸球墨铸铁冷却壁,球化不彻底时,连续的石墨

存在,成为高炉煤气进入金属部的通道,导致氧化反应。造成冷却壁损坏。

3)、高炉钢壳焊接质量差。炉皮与螺栓垫板及冷却壁水管建的焊缝,存在

裂纹、气泡等获变形开裂,会引起煤气串动,是冷却壁损坏。

4)、冷却强度不够。冷却水管表面积与冷却壁表面积之比过小,达不到高

炉的冷却要求,会造成冷却壁破损。

5)、进水温度高。进水温度决定炉墙渣皮厚度及能否快速形成保护性渣皮,会影响冷却壁。

6)、高炉冶炼。由于冶炼强度及富氧燃烧,对冷却壁的要求提高;高炉冶

炼的强化需要边缘气流,而边缘气流过度发展,容易引起渣皮过薄,导致冷却壁局部过热;炉况顺行度差时,容易造成渣皮不稳且脱落;炉温度波动大,温度超

过800℃,冷却壁材质容易氧化和塑性形变,应稳定炉况;热洗炉时,可以洗去

炉墙的结厚和防止边缘气流不稳定,当回造成炉冷却壁热负荷过高,烧损炉体;

风口套和装料制度不当时,不能将燃烧区推向炉缸中心,只是高炉边缘过度发展,冷却壁温度升高,侵蚀冷却壁,造成冷却壁早损。

国韶钢对1-2#、4-5#高炉冷却壁出现裂纹用气刨开后填焊,在烧损冷却壁

部位增设铜冷却棒,更换炉壳、灌浆造衬等操作,维护了高炉的安全生产,并把

高炉冶炼因素作为主要原因,用于日常高炉冷

】】】】====

高炉炼铁的精料技术

高炉炼铁是以精料为基础的,精料技术水平对高炉生产经济指标的影响率在70%,具体技术包括:

1高:指入炉矿含铁品位高,这是精料技术的核心。

入炉矿含量品位每提高1%,炼铁燃料比下降 1.5%,生铁产量提高 2.5%,吨铁渣量减少30kg/t,允许多喷吹15kg/t煤粉。高品位对炼铁相当重要,精选矿

石应是炼铁厂的重点工作之一。

高的容还包括原燃料转鼓强度要搞,烧结矿的碱度要高。

2熟:指烧结矿和球团矿的总称。

高炉炼铁的熟料比应大于80%。否则,要影响高炉生产指标。

3稳:指高炉炼铁原燃料供应的数量和质量要稳定。

高炉入炉矿品位每波动1%,会使焦比变化 2.5%-4.6%,产量波动3.9%-9.7%;碱度每波动0.1,会影响焦比 1.2%-2.0%,产量波动 2.0%-4.0%。生产不稳定是

国各高炉生产遇到的最大问题,其不稳定主要原因是原燃料的成分波动大。

在炼铁厂为追究利益,降低库存矿时,会不时出现断某一种矿种的现象。这就会造成烧结和高炉被迫要变料,促成了高炉生产的不稳定。

4均:指炼铁原燃料的粒度要均匀。5-15mm粒级的比例占总量的比例要小于30%。

5小:指炼铁原燃料的粒度要偏小。小高炉所用的原燃料粒度要比大高炉的

要小。烧结矿一般粒度在5-50m,焦炭粒度在25-75mm,球团矿为8-16mm。

6少:指炼铁原燃料中含有害杂质的数量要少。

如K2O+Na2O含量要小于 3.0%,含铅要小于0.15%。含S、P、Zn、As、F等要少。

7净:要筛除小于5mm粒级的粉末,总含量要小于5%。

8好:指铁矿石的冶金性能要好。软熔点要高,软熔区间安窄,还原性好,

低温还原粉化率要低等。

特大型高炉如何实现高风温

高炉炼铁使用高风温是当今世界炼铁技术发展的方向。高风温是强化高炉冶炼、降低焦比、增加产量的有效措施。提高100℃风温,可以节约焦炭15kg/t~20kg/t,同时增产3%~5%,并且可为高炉的大喷煤比操作创造条件。在全球炼

焦煤资源日益紧的今天,最大限度地提高喷煤比是现代化大高炉能够与非高炉炼

铁工艺抗衡的关键。

近年来,我国高炉风温水平不断提高,但要真正实现年平均1250℃以上的高风温尚有差距。目前,我国热风炉结构形式向多样化发展,燃式、外燃式和顶燃

式多种结构形式的高风温热风炉并存发展。同时,通过技术引进,我国热风炉技术装备水平已显著提高。结合国钢厂实际,自主开发新型高风温热风炉技术,完全高效利用低热值高炉煤气实现1300 ℃以上高风温仍然是炼铁工作者重点研

究的课题。

顶燃式热风炉发展前景看好

要实现1300℃以上高风温,必须采用高温、高效、长寿的热风炉综合技术,

满足高风温的送风体系要求,且高炉具有接受高风温的冶炼条件。实现高风温不但需要设计理念的更新,而且要有科学理论的分析计算、仿真模拟、实验室冷态实验、热态模拟实验、现场测试等科学的研究方法,以理论指导设计。

除首钢京唐钢铁公司5500m3特大型高炉采用BSK顶燃式热风炉外,现有的5000m3以上高炉均采用外燃式热风炉。目前,4000m3以下高炉的热风炉结构形式主要有3种:燃式(改进型)、顶燃式、外燃式。《高炉炼铁生产技术手册》中指出:“顶燃式热风炉是高炉热风炉的发展方向。”

顶燃式热风炉与外燃式、燃式相比,其主要优势有:炉无蓄热死角,在相同

炉容量时,蓄热面积可增加25%~30%;炉结构对称,流场分布均匀,消除了因

结构导致的格子砖蓄热不均现象;采用稳定对称的结构,炉型简单,结构强度好,受力均匀;燃烧器布置在热风炉顶部,减少了热损失,有利于提高拱顶温度;热

风炉布置紧凑,占地小,节约钢材和耐火材料。

顶燃式热风炉虽然优势明显,但也有若干难题需要解决,如需要性能良好的

高效燃烧器,要求在拱顶的有限空间完全燃烧,同时生成均匀的流场,无偏流存在;拱顶要经受强烈的温度波动,对耐火材料的性能和砌筑方式都有严格要求;

受热风炉膨胀的影响,管系受力和膨胀位移较复杂,对管系设计和受力计算要求高。

首钢京唐钢铁公司5500m3特大型高炉在顶燃式热风炉技术和“卡鲁金式”顶燃式热风炉技

术的基础上,综合两种技术的优势,进一步优化改进,以理论为依据,并辅以流场模型分析和冷态、热态模型实验,设计开发了BSK新型顶燃式热风炉技术,将顶燃式热风炉技术首次应用在

5000m3级特大型高炉上。

配套技术设备为高风温打好基础

首钢京唐钢铁公司5500m3大高炉配置4座BSK新型顶燃式热风炉,采用交错并联的送风制度,燃料为100%高炉煤气,设计最高风温1310℃,最高拱顶温度1450℃,高温区采用硅砖。新型顶燃热风炉采用了以下装备技术,保证了高风温的实现。

长寿型两级双预热技术:目前,钢铁企业缺乏高热值煤气,而高炉煤气又随

燃料比的降低而日趋贫化。根据首钢的实践经验和目前国外的使用业绩,5500m3高炉采用了2级空气预热形式和煤气1级预热方式,不仅为使用100%高炉煤气获得1300℃高风温创造了条件,而且使烟气余热获得充分的利用。利用烟气余

热,采用热管换热器先将助燃空气、高炉煤气预热到200℃;再采用2座小型热风炉作为助燃空气预热炉,将助燃空气预热到450℃~600℃;在单一高炉煤气

的情况下也能获得1300 ℃高风温。助燃空气高温预热工艺在首钢率先获得成

功,并且得到推广应用。该工艺最大的特点是高温预热系统工作可靠,可以与热风炉本体寿命同步,实现了低热值高炉煤气的高效利用。

热风炉燃烧器:顶燃式热风炉的燃烧器就像人的心脏,对热风炉的寿命和使

用效果有着重要意义。特大型顶燃式热风炉要求配备好的燃烧器,能够使空气和煤气在进入蓄热室前充分混合燃烧,并形成均匀有序的高温烟气流场,均匀而充分地加热整个蓄热室,提高蓄热室的使用效率。

该5500m3大高炉的BSK新型顶燃式热风炉燃烧器是瓷燃烧器,完全适应助燃空气预热至600℃的高温工况。该燃烧器采用扩散式燃烧方式,空煤气流量的适

应围广,混合充分均匀,在进入格子砖之前已燃烧完全,有效避免局部高温区,

从而减少NOx等污染物的排放。燃烧生成的高温烟气流场均匀有序,炉流场分布符合设计要求。

目前,对燃烧器性能的研究主要有三种方法,包括实物测量法、模型实验法

和数值模拟计算法。实物测量法就是对热风炉燃烧器进行冷态测试和热态实测。

该5500m3超大型高炉配置了BSK新型顶燃式热风炉。为进一步研究燃烧器工作特性、充分掌握热风炉流场分布状况,该设备利用CFD技术对燃烧器冷态工况进行模拟计算,先后计算了空气喷口单独工作时的冷态流场和煤气喷口单独工作

时的冷态流场,并都得到了收敛的结果。计算表明,空、煤气喷口速度分布比较

均匀,都形成了均匀的旋流流场,为燃烧形成均匀的温度场创造了条件。

首钢京唐钢铁公司1号5500m3高炉于2009年5月21日送风投产。经过近一

年的生产实践,高炉生产稳定顺行,各项生产技术指标不断提升,2010年3月7日高炉最高日产量达到14229t,月平均利用系数达到 2.3t/(m3·d),燃料比480 kg/t,焦比270 kg/t,煤比170 kg/t,风温1300℃,达到了国际5000m3级高炉生产的领先水平。

高炉炉况判断总结

高炉炉况判断总结 常见的炉况判断方法:直接判断法和利用仪器仪表进行判断。 一.直接观测法 1.看出铁 主要看铁中含硅与含硫情况。 ◆看火花判断含硅量 ①冶炼铸造生铁时: 当[Si]大于2.5%时,铁水流动时没有火花飞溅; 当[Si]为2.5%~l.5%时,铁水流动时出现火花,但数量少,火花呈球状; 当[Si]小于1.5%时,铁水流动时出现的火花较多,跳跃高度降低,呈绒球状火花。 ②冶炼炼钢生铁时: 当[Si]为1.0%~0.7%时,铁水流动时火花急剧增多,跳跃高度较低; 当[Si]小于0.7%时,铁水表面分布着密集的针状火花束,非常多而跳得很低,可从铁口一直延伸到铁水罐。 ◆看试样断口及凝固状态判断含硅量 看断口 ①冶炼铸造铁时: 当[Si]为1.5%~2.5%时,模样断口为灰色,晶粒较细; 当[Si]大于2.5%时,断口表面晶粒变粗,呈黑灰色; 当[Si]大于3.5%时,断口逐渐变为灰色,晶粒又开始变细。

②冶炼炼钢生铁时: 当[Si]小于l.0%时,断口边沿有白边; 当[Si]小于0.5%时,断口呈全白色; 当[Si]为0.5%~l.0%时,为过渡状态,中心灰白,[Si]越低,白边越宽。 看凝固状态 铁水注入模,待冷凝后,可以根据铁模样的表面情况来判断。 当[Si] 小于1.0%时,冷却后中心下凹,生铁含[Si]越低,下凹程度越大; 当[Si]为1.0%~l.5%时,中心略有凹陷; 当[Si]为1.5%~2.0%时,表面较平; 当[si]大于2.0%以后,随着[Si]的升高,模样表面鼓起程度越大。 ◆用铁水流动性判断含硅量 ①冶炼铸造生铁时: 当[Si]为1.5%~2.0%时,铁水流动性良好,但比炼钢铁黏些; 当[Si]大于2.5%时,铁水变黏,流动性变差,随着[Si]的升高黏度增大。 ②冶炼炼钢生铁时: 铁水流动性良好,不粘沟。 ◆生铁含[S]的判断 ①看铁水凝固速度及状态: 当[S]小于0.04%时,铁水很快凝固; 当[S]在0.04%~0.06%时,稍过一会儿铁水即凝固,生铁含[S]越高,凝固越慢,含[S]越低,凝固越快;

特殊炉况时操作步骤(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2889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特殊炉况时操作步骤(正 式版)

特殊炉况时操作步骤(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突然停电或各风机突然停止的处理方法 (1)立即快速撤离该风机附近全部人员!并远 程快速关闭煤气总管快切阀,佩戴氧气呼吸器或防毒 面罩用煤气便携式检测仪检测各煤气区的情况。 (2)立即快速切断煤气总管蝶阀、煤气总管调 节阀。 (3)关闭助燃风机总阀,冷却风管总阀,主废 气阀门和全部其它风机。 (4)开启窑顶烟囱阀门,直排烟气。 (5)关闭中心烧嘴阀门(助燃风阀门和煤气阀 门)。

(6)关闭所有侧向烧嘴对夹蝶阀(煤气支管蝶阀和助燃风支管蝶阀)。 (7)开启氮气(蒸汽)吹扫阀门进行长时间吹扫,开启煤气围管放散阀。 (8)对中心烧嘴煤气管道适量吹扫氮气(蒸汽)。 说明:以上处理,最好尽快同步进行,且助燃风机、冷却风机、窑顶和窑底均会有较多的煤气泄漏,不得在这些区域附近停留,应按煤气安全操作规程执行,这种风险平常由自动燃烧连锁系统解决,一但失效,危险很大,应时常严加注意,保证自动燃烧连锁系统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2、如遇到停炉时间过长且焙烧带温度均降到500℃以下时,重新恢复生产方法: 点火时不要直接通煤气,而应在烧嘴上方对应的

高炉炉况的判断和失常炉况处理概要

高炉炉况的判断和失常炉况处理 要保持高炉优质、高产、低耗、长寿,首先就是维持高炉炉况的稳定顺行。从操作方面来看,维持高炉炉况的稳定顺行主要是协调好各种操作制度的关系,做好日常调剂。正确判断各种操作制度是否合理,并准确地进行调剂,掌握综合判断高炉行程的方法与调剂规律,显得尤为重要。观察炉况的内容主要就是判断高炉炉况变化的方向与变化的幅度。这两者相比,首先要掌握变化的方向,使调剂不发生方向性的差错。其次,要掌握各种参数波动的幅度。只有正确掌握高炉炉况变化的方向和各种资料,调剂才能恰如其分。 常见的炉况判断方法有直接判断法和利用仪器仪表进行判断。 一.直接观测法 高炉炉况的直接判断包括看出铁、看渣、看风口、看料速和探尺运动状态等,这是判断炉况的主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对监测仪表不足的小型高炉更为重要。虽然直接判断法缺乏全面性,并且在时间上有一定的滞后性,但由于其具有直观和可靠的特点,因此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观察方法,也是高炉工长必须掌握的技能。 (一)看出铁 主要看铁中含硅与含硫情况,它的变化能反映炉缸热制度、造渣制度、送风制度、装料制度的变化情况。判断生铁含硅高低,主要以铁水流动过程中火花大小、多少,以及试样冷却后的断口颜色为依据。 铁水含硅低时,在出铁过程中,火花矮而多;铁水流动性好,不粘铁沟,铁样断口为白色。随着铁水含硅量的提高,火花逐渐变大、变少,当含硅量超过3.0%时就没有火花了,同时铁水流动性也越来越差,粘铁沟现象越来越严重,铁样断口逐渐由白变灰,结晶颗粒加粗。 看火花估计含硅量要综合看出铁的全过程。既要看主沟火花的多少,又要看小坑出口及其它地方的火花情况,同时还要注意铁水的流速对火花的影响,一般流速快时火花多,这要与硅过低的情况区分开来。目前大型高炉铁沟都加沟盖,很难通过看火花来判断含硅量,这时可以通过看铁样断口来判断炉温。 看生铁含硫情况是以铁水表面“油皮”多少和凝固过程中表面裂纹的变化及铁样断口来观察。铁水表面“油皮”多,凝固时表面颤动,裂纹大,形成凸起状,并有一层黑皮,铁样断口为白色,呈放射状针形结晶,铁样质脆易断时生铁含硫高。随着生铁“油皮”减少,凝固时裂纹变小,形状下凹,铁质坚硬,断口白色减少则生铁含硫降低。高硅高硫时铁样断口虽然是灰色的,但布满白色星点。生铁含硅含硫量直接反映了炉缸热制度与造渣制度是否合理。 高炉炉温充足时,生铁中[Si]升高而[S]降低。炉凉时,生铁中[Si]降低而[S]升高;当炉缸温度发生变化时,生铁中[S]的波动幅度比[Si]大。在炉渣成分基本不变的条件下,生铁含[Si]量增加,炉缸温度也相应增加。因此,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可以用生铁含[Si]量来判断炉缸温度,生铁中含[S]量的变动成为判断炉缸温度变化趋势的标志。

月份高炉炉况分析

月份高炉炉况分析

————————————————————————————————作者:————————————————————————————————日期:

2014年7月2#高炉炉况分析 7月份2#高炉整体顺行,月平均压差水平在129kpa,与上月相比升高3kpa。月初受上月堵3个风口后炉缸工作状态变化使得使炉况稳定性变差、下雨料湿等因素的影响,综合燃料比水平偏高。后随着捅开1#风口、料制的及时调整、炉料水分渐干等变化,燃料比逐渐下行稳定在510-513kg 水平。下旬受烧结矿质量变化、因炉缸局部温度上涨较快重新堵上3个风口后炉缸工作状态变化、下雨料湿等因素的影响,燃料比相对又有所升高,压量关系有渐紧的趋势。本月炉缸温度变化从下图看出,月初捅开1#风口后其临近区域(8A、7J、8J)在堵着2#风口的前提下温度仍呈上行趋势,24日重堵1#风口送风后,该区域有下行趋势,但受月末理铁升高影响,温度又有所抬头。16#风口区域(8E、8D、7D)内温度前期相对稳定,月底呈上行趋势。13#风口附近温度临近下旬上涨较快,24日加堵13#风口后,该区域内(8F)呈下行趋势。炉底中心碳砖温度前期随着捅开1#风口整体呈上行趋势直至稳定,但24日加堵风口以后略有下行趋势。全月主要技术指标完成情况,本月煤比完成145.33kg/tfe,小焦比27.83kg/tfe,大焦比356.64kg/tfe,燃料比529.80kg/tfe(亏摊后)。 一、主要技术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实产铁量合格率内控率利用系 数 焦比小焦比煤比 综合 焦比 单位t % % t/m3d kg/t kg/t kg/t kg/t 2BF 当月110125.355 100.00 84.49 2.000 356.64 27.83 145.33 495.17 累计783640.698 100.00 84.26 2.104 352.45 31.55 146.26 494.70 指标名称风量风温热压顶压顶温铁水温 度 入炉矿 品位 富氧率

失常炉况分析总结

罕王集团专家组处理乌钢炼铁1#高炉 失常炉况分析总结 2009年9月份,乌钢炼铁1#高炉由于受炉料结构调整及外部环境的影响,同时因高炉操作人员经验不足,导致炉况失常,形成恶性循环,并且持续长达近1个月,对全线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给公司带来巨大损失。根据袁董事长建议,公司于9月26日邀请罕王集团赖厂长、周厂长、陈炉长对1#高炉进行诊断及处理,经过5天的调剂,炉况基本转为正常。为了吸取教训,总结此次失常炉况产生的原因和处理经验,为今后生产提供宝贵经验,特撰此文: 一、失常炉况的原因及过程 由于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公司对产能进行适当收缩,对3号高炉 进行封炉,1号高炉单炉生产。由于外购球团面临较大压力,因此公司决定对高炉炉料结构进行调整,通过降低烧结矿碱度,提高烧结矿配加量,降低球团使用量。炼铁1#高炉从8月29日起开始使用低碱度烧结矿(碱度:1.3?1.4 ),由于碱度的变化,同时配加了较多的含铁杂料,烧结矿成矿率大幅度下降,而且大粒级的烧结矿也占有较大比例,因此对高炉生产造成了不良影响。同时由于高炉调剂不及时,对炉况判断不准,使高炉炉况恶化,采取多种手段均无法挽回失常炉况。公司于9月2日被迫将烧结矿碱度又调整到1.5?1.6,一直到9 月26日早6: 50分罕王集团专家组投洗炉料为止,1#高炉全月处于不顺行状态,高炉接受风量的能力较差,下料不顺,长期处于慢风状态,调整炉况周期较长,有些处理过程长达半个月以上,并多次反复,造

成高炉悬料、崩料,被迫采取减风坐料等措施,炉况严重恶化,最后发展为炉墙结厚及炉缸堆积的恶性炉况,导致产量下降,同时由于煤气不足,并影响到整个公司生产秩序。 炉外方面的重大影响为:9月1日铁水包溜包事故,休风4小时;9月4日铁水包漏铁事故,休风11.5小时。使炉况本已不顺的高炉雪上加霜。 二、失常炉况在生产过程中的表现 1)平均风温900 C,平均风压210KPa风温利用率较低,风压低于正常操作水平,达不到强化冶炼的效果; 2)高炉煤气分布较乱,并形成管道,没有达到理想的煤气流发展,影响煤气的利用率,造成焦比升高; 3)慢风率高,加风条件不足,炉温偏低,尤其是渣铁物理热不足,进一步加剧炉缸堆积和炉墙结厚; 4)操作上失误,亏料线时间过长,出现连续崩料,控制不好,堵塞煤气的通道,影响高炉顺行; 5)炉墙粘结,炉腰、炉身下部出现水温差。局部炉墙温度与8 月5日相比,温度下降100C左右,明显已有结厚; 6)批重减轻,由16t逐步缩小至10t ; 7)顺行程度差。主要是崩、塌料、管道行程频繁、悬料不断。 9月3日开始,高炉开始不稳,崩料不断,当天悬料10次、崩料9次, 4日、5日崩料5次;之后炉况趋于稳定,到9月20日炉况又开始恶化,连续5天每天崩料5次以上;

高炉炉况管理规定(第三版)

高炉炉况管理规定 1.目的 因料制宜,实施精细化、数据化炉况管理,实现高炉长期“均衡、稳定、高效”的生产理念。 2.适用范围 龙钢公司炼铁高炉生产工序。 3.定义 炉况管理内容包括炉况分级管理、原燃料质量管理、高炉操作管理、炉型管理、数据化管理、高炉休/复风管理、预案管理。 正常炉况:全风作业、压量稳定、下料顺畅、渣铁热量充沛、流动性好、生铁质量良好,对冶炼条件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休减风后容易恢复到正常水平。 失常炉况:采用日常调整炉况失效,不能在短期内恢复正常的炉况,通常可分煤气流失常和热制度失常两大类。 4.职责 4.1总工程师办公室(以下简称“总工办”) 4.1.1负责入炉原燃料内控标准的制、修定。 4.1.2负责入炉原燃料质量监控和相关事宜的协调。 4.1.3负责炉料结构调整的审批。 4.1.4负责配料方案的审批。 4.1.5负责高炉炉况重点参数的检查、纠偏。 4.2炉料优化办公室(以下简称“炉料优化办”) 4.2.1负责配料方案的制定。 4.2.2负责炉料结构的制定。 4.2.3负责入炉原燃料达到内控标准要求及配料要求。 4.3炼铁厂 4.3.1负责高炉操作方针的制定、执行。 4.3.2负责入炉原燃料质量的跟踪。 4.3.3负责炉料配比的执行。 4.3.4负责高炉操作预案的制定、执行。 4.3.5负责高炉休、复风方案的制定、执行。 4.3.6负责炉况信息的传递工作。 4.3.7负责日常炉况的操作管理工作。

4.3.8负责按要求召开炉况分析会,并严格落实所定操作要求。 4.4生产部 负责生产信息及重大工艺信息的传递工作。 4.5质量保证部 4.5.1负责按检验计划对入炉原燃料检验分析。 4.5.2负责按检验计划要求及时上传检验数据、并将不达标数据进行通报。 5.管理程序 5.1炉况管理 5.1.1炉况管理分为公司级、分厂级、车间级三级管理。 5.1.3三级炉况管理职责界定 a.公司级 a)当原燃料质量(炉料结构)出现较大幅度波动(需调整),可能引起各炉炉况波动时。总工办确认后报公司主管副总批准,炼铁厂启动高炉原、燃料理化指标变化预案;同时总工办组织相关部门/单位人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使原燃料质量限期达到内控标准要求,原燃料质量达至内控标准要求二日后,预案解除,高炉在二日内操作参数调整控制到正常水平(核心为产量、炉温、风温、喷煤、焦比、炉料结构达到计划控制要求)。 b)当外部条件或内部炉况等原因需调整风口配置时。炼铁厂提出调整计划(方案和分厂炉况组组长组织的,成员参加的,主管厂长审批的专题会分析材料),经总工办审核,报公司主管副总批准后,炼铁厂利用修风或检修机会执行,总工办负责监督。 c)正常生产中需调整炉况:布料矩阵需增减环带或调整角度,或矿石批重1BF、2BF需大于27吨,3BF、4BF需大于48吨时。由炼铁厂提出(方案和分厂炉况组组长组织的,成员参加的,主管厂长审批的专题会分析材

直观判断炉况方法之一

直观判断炉况方法之一:看风口 一、看风口: 在风口区焦炭进行燃烧,这里是高炉内温度最高区域。因此,通过观察焦炭在风口前运动状态及明亮程度,可以判断沿炉缸圆周各点工作情况,温度及顺行情况等。经常观察风口可以为我们提供较早的情况,并使我们能够做出较为及时的调剂。以确保高炉稳定顺行。 1、从风口判断炉缸沿圆周工作情况: 炉缸工作的要点是均匀、活跃,这是高炉顺行的一个主要标志。各风口亮度均匀,说明炉缸圆周各点温度均匀。各风口焦炭运动活跃程度均匀,说明炉缸沿圆周各点鼓风量、鼓风动能一致。只有这样,才能说明沿炉缸圆周各点工作正常。如果偏离这个水平,则说明炉况失常。 2、从风口判断炉缸沿半径方向的工作状况: 高炉炉缸工作均匀、活跃,不单是指沿炉缸圆周各点,且炉缸中心也要活跃。另外,由于高炉顺行时,必须要有边缘与中心适当发展的两股气流(如炉缸中心不活跃,则标志着中心气流发展的不充分,而中心气流发展的程度,又以风口前焦炭的运动状态为标志)。 在一般情况下,中型高炉焦炭在风口前的运动状况是呈物质循环状态,而在炉缸中心不活跃的情况下,高炉内的焦炭在风口区虽然仍呈循环状态,但吹得不深,当中心气流过分发展时,各风口都比正常炉况吹得深,焦炭循环区扩大。所以,高炉工作者能从风口焦炭运动状态来判断炉缸中的气流的发展程度。要达到均匀、活跃,必须保证各风口进风量一致。一旦风口灌渣,一定要及时处理。在观察风口时,要注意热风主管进风方向所造成的各风口进风量的不同,炉墙侵蚀程度不同,也会造成进风量的不一致。对于上述情况,在观察风口时切须估计在内。 3、从风口判断炉缸温度: 高炉炉况正常,炉温充沛时,风口明亮,无生料,不挂渣。当炉温下行时,风口亮度也随之下降,有生料指风口前看到黑块,风口同时挂渣。在炉缸大凉时,风口挂渣、涌渣甚至灌渣。炉缸冻结时,则大部分风口会灌渣。在这里应该注意,炉温充沛时风口一般不挂渣,如发生挂渣则说明炉渣碱度过高。炉温不足时,则风口周围挂渣,风口破损时,局部挂渣,在观察风口时以上几种情况应区别开来。 4、从风口判断顺行情况: 高炉顺行时,各风口明亮但不耀眼,各风口工作均匀、活跃。每小时下料批数均匀、稳定,其差值不会大于是2批/时,风口无生料,不挂渣,风口破损少。 高炉难行时,风口前焦炭运动呆滞。例如:悬料时,风口前焦炭运动微弱,严重时停滞。当高炉崩料时,如果属于上部崩料,风口并没有什么反应。若是下部成渣区,崩料很深时,在崩料前,风口表现非常活跃,而崩料后焦炭运动呆滞。高炉发生管道时,正对管道方向,在管道形成期很活跃,循环区也很深,但风口不明亮。在管道崩溃后焦炭运动呆滞,有生料在风口前堆积。炉凉期若发生管道则风口可能会灌渣。一般在冶炼铸造生铁时,此类现象较少,而冶炼炼钢生铁时较多。当高炉热行时,风口光亮夺目,焦炭循环区较浅,运动缓慢。

高炉炉况失常及处理

第二节高炉炉况失常及处理 三、失常炉况的标志及处理 1. 失常炉况的概念 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的炉况波动,调节得不及时、不准确和不到位,造成炉况失常,甚至导致事故产生。采用一般常规调节方法,很难使炉况恢复,必须采用一些特殊手段,才能逐渐恢复正常生产。 2.炉况失常原因 ◆基本操作制度不相适应。 ◆原燃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大的波动。 ◆分析与判断的失误,导致调整方向的错误。 ◆意外事故。包括设备事故与有关环节的误操作两个方面。 3.失常炉况的种类 低料线、悬料、炉墙结厚、炉缸堆积、炉冷、炉缸冻结、高炉结瘤等。 4.低料线 高炉用料不能及时加入到炉内,致使高炉实际料线比正常料线低0.5m或更低时,即称低料线。 ◆低料线的原因: ①上料设备及炉顶装料设备发生故障。 ②原燃料无法正常供应。 ③崩料、坐料后的深料线。 ◆低料线的危害: ①破坏炉料的分布,恶化了炉料的透气性,导致炉况不顺。 ②炉料分布被破坏,引起煤气流分布失常,煤气的热能和化学能利用变差,导致炉凉。 ③低料线过深,矿石得不到正常预热,势必降低焦炭负荷,使焦比升高。

④炉缸热量受到影响,极易发生炉冷,风口灌渣等现象,严重时会造成炉缸冻结。 ⑤炉顶温度升高,超过正常规定,烧坏炉顶设备。 ⑥损坏高炉炉衬,剧烈的气流波动会引起炉墙结厚,甚至结瘤现象发生。 ⑦低料线时,必然采取赶料线措施,使供料系统负担加重,操作紧张。 ◆低料线的处理: ①由于上料设备系统故障不能拉料,引起顶温高,开炉顶喷水或炉顶蒸汽控制顶温,必要时减风。 ②不能上料时间较长,要果断停风。造成的深料线(大于4 m),可在炉喉通蒸汽情况下在送风前加料到4m以上。 ③由于冶炼原因造成低料线时,要酌情减风,防止炉凉和炉况不顺。 ④低料线1 h以内应减轻综合负荷5%~l0%。若低料线l h以上和料线超过3 m在减风同时,应补加净焦或减轻焦炭负荷,以补偿低料线所造成的热量损失。 ⑤当装矿石系统或装焦炭系统发生故障时,为减少低料线,在处理故障的同时,可灵活地先上焦炭或矿石,但不宜加入过多。一般而言集中加焦不能大于4批;集中加矿不能大于2批,而后再补回大部分矿石或焦炭。当低料线因素消除后应尽快把料线补上。 ⑥赶料线期间一般不控制加料,并且采取疏导边沿煤气的装料制度。当料线赶到3 m 以上后、逐步回风。当料线赶到2.5 m以上后,根据压量关系情况可适当控制加料,以防悬料。 ⑦低料线期间加的炉料到达软熔带位置时,要注意炉温的稳定和炉况的顺行。 ⑧当低料线不可避免时,一定要果断减风,减风的幅度要取得尽量降低低料线的效果,必要时甚至停风。 5.悬料 炉料停止下降,延续超过正常装入两批料的时间,即为悬料;经过3次以上坐料未下,称顽固悬料。 ◆悬料的原因: 悬料主要原因是炉料透气性与煤气流运动不相适应。

高炉炉况失常原因及处理

高炉炉况失常原因及处理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各个行业都在快速的运行中,其中有关钢铁高炉的运 行也在不断的发展中,但是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高炉炉况问题很多,基于此, 本文对高炉失常的原因及处理进行了剖析,为优化处理失常炉况提供了相关建议,总结炉况失常的经验教训,避免炉况失常的再发生。以便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炉况失常;原因;处理;分析 1 前言 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炼铁总厂5#高炉有效容积1260m3,设有两个出铁场, 20个风口;于2014年4月7日高炉炉况失常,经过30多小时的处理高炉炉况得以恢复,高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炉况失常前后对比. 2 高炉炉况失常的原因 2.1 炉缸工作基础偏差 高炉炉缸的工作状态直接影响到高炉炉况的稳定顺行,高炉炉况失常与高炉 炉缸状态偏差有直接的关系,高炉炉况失常前高炉有塌料及滑尺现象,主要与高 炉低强冶炼、风速偏低有关系,高炉综合冶炼强度维持在0.95t/m3d—1.15 t/m3d,风速维持在200m/s—220m/s,高炉炉渣碱度控制在0.95倍—1.05倍,高炉主要 操作参数炉况失前后对比. 高炉虽然采取了缩少风口直径、低碱度自循环洗炉及不定期用洗炉剂洗炉等 措施,但炉缸工作状态仍然偏差,需要适当提高高炉冶炼强度,提高高炉鼓风动能,保持风口回旋区活跃。 2.2 铁口工作状态较差 高炉炉前工作状态将直接影响到高炉炉内的操作,高炉炉况失常前铁口工作 状态较差,具体体现在铁口难开,有断铁口现象,铁量差偏大,主要与高炉炉缸 工作状态偏差及炮泥质量变差有关系;此次高炉炉况失常与高炉渣铁未出净有直 接关系,正常每次铁出铁量为190t—220t,炉况失常前连续三次铁出铁量分别为89.6t、83.8t、80.8t,高炉炉缸渣铁未及时排放,导致后续高炉渣壳脱落,高炉炉 况出现塌料滑尺,进而影响到高炉煤气流失常,高炉出现向凉趋势;需要强化高 炉铁口的维护,保证高炉及时顺畅出净渣铁。 2.3 高炉操作迎调滞后 高炉出现失常征兆后高炉操作者没有果断采取有效的迎调措施抑制高炉炉况 的恶化,高炉操作者现场一次减风不到位、补充热量不充足、炉前组织没有及时 出净渣铁,使高炉炉况出现难行悬料,风口前有涌渣、生降现象,炉缸工作状态 向凉趋势;高炉操作者在处理异常炉况时,必须掌控减风控强及加焦补热的时机,在对炉况走势进行综合判断分析的基础上掌握必须快、准、狠的原则,快就是把 握时机应快速,准就是炉况趋势判断准确无误,狠就是采取的措施必须一次到位。 2.4 高炉集中补热欠缺 高炉炉况失常后的处理高炉集中加焦补热欠缺,炉况失常前期加焦总计8t, 没有降负荷操作;风口有生降后,加焦24t,负荷由4.83t/t降至4.69t/t;而后凉 渣凉铁不能及时排除,铁水物理热降至1325℃,分别集中加焦6批、10批,负 荷由4.69t/t降至4.26t/t;高炉炉况向凉时必须采取一次集中补热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改善高炉炉况工作状态,另一方面可以改善高炉煤气流的正常分布,高炉操 作者应根据量化的煤气利用率及现场实际状态,确定过剩的补热量,本着宁多勿少、宁热勿凉的原则,防止处理失常炉况出现反复,增加处理炉况的难度,延长

特殊炉况时操作步骤

特殊炉况时操作步骤 1、突然停电或各风机突然停止的处理方法 (1)立即快速撤离该风机附近全部人员!并远程快速关闭煤气总管快切阀,佩戴氧气呼吸器或防毒面罩用煤气便携式检测仪检测各煤气区的情况。 (2)立即快速切断煤气总管蝶阀、煤气总管调节阀。 (3)关闭助燃风机总阀,冷却风管总阀,主废气阀门和全部其它风机。 (4)开启窑顶烟囱阀门,直排烟气。 (5)关闭中心烧嘴阀门(助燃风阀门和煤气阀门)。 (6)关闭所有侧向烧嘴对夹蝶阀(煤气支管蝶阀和助燃风支管蝶阀)。 (7)开启氮气(蒸汽)吹扫阀门进行长时间吹扫,开启煤气围管放散阀。 (8)对中心烧嘴煤气管道适量吹扫氮气(蒸汽)。 说明:以上处理,最好尽快同步进行,且助燃风机、冷却风机、窑顶和窑底均会有较多的煤气泄漏,不得在这些区域附近停留,应按煤气安全操作规程执行,这种风险平常由自动燃烧连锁系统解决,一但失效,危险很大,应时常严加注意,保证自动燃烧连锁系统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2、如遇到停炉时间过长且焙烧带温度均降到500℃以下时,重新恢复生产方法: 点火时不要直接通煤气,而应在烧嘴上方对应的窥视孔中加入1kg以上废机油,再将浇上柴油的棉纱从上排烧嘴窥视孔塞进炉内,而后用点火枪将其点着后再少量启动煤气。 3、短期停炉后重新恢复生产的操作步骤: (1)先确认炉内温度,焙烧带温度有多个大于500℃且多个看火孔可见红料,关闭主废气阀门、主引风机和布袋除尘器,开启炉顶烟囱阀门直排。 (2)打开冷却风机,阀门开度5%~10%左右,只让少量底风送入炉内。 (3)向煤气围管内引煤气:首先确认所有烧嘴阀门全部关闭,打开围管放散阀,向煤气围管通氮气(蒸汽)各吹扫10分钟后同时向中心烧嘴煤气管道通氮气(蒸汽)继续吹扫5分钟;再次确认煤气管道上盲板阀前的蝶阀处于关闭状态,煤气电磁快速切断阀为开启状态;判断好风向,佩戴防毒面具开启煤

高炉车间高炉炉况的调剂与失常的处理

高炉车间高炉炉况的调剂与失常的处理 高炉生产是一个复杂的冶炼过程,受很多内外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是经常变化的,因此高炉工作者应努力做到“分析好上班,操作好本班,照顾到下班”。依据正确的观察、分析、判断、采取及时果断的调节措施,纠正由于种种原因所破坏的冶炼平衡,以保持炉况稳定顺行,一般情况下,影响炉况波动的主要因素有: 1、原燃料物理、化学性质波动。(包括烧结、球团粉末量、原燃料) 2、气候条件变化(即气温、温度、下雨、下雪等) 3、设备状况影响(包括热风炉及装料设备故障,冷却设备漏水,喷煤设备故障,铁口失常,检测设备失灵等)。 4、操作因素。 6.1正常炉况的标志: 6.1.1炉缸工作全面均匀活跃,炉温充沛,煤气流分布合理稳定,下料均匀。具体表现为“风口明亮”,炉缸周围工作均匀,风口前无大块生料,不挂渣、涌渣,焦炭活跃,风口破损少。 6.1.2渣铁物理热充足,流动性好,渣碱度正常,渣沟不结厚壳,渣中带铁少。 6.1.3下料均匀,两个料尺图像及记录曲线都没有陷落、停滞、

时快时慢现象。记录曲线呈规则的锯齿状,两探尺要求同时达到料线,料线差最多不超过0.5m。 6.1.4炉温在规定范围内波动。 6.1.5风量、风压和透气性曲线,波动范围小,无明显锯齿状,风压和风量相适应,风量和料速相适应。 6.1.6炉喉煤气圆周均匀,炉喉十字测温曲线与炉顶摄像仪成像一致。 6.1.7炉顶煤气温度曲线呈一定温度范围波动的一条宽带,各点互相交织,组成的温度带有规则的波动。 6.1.8炉喉、炉身温度变化不大,在规定范围内炉身静压正常,无剧烈波动,在图形上呈一条平稳的波动不大的曲线。 6.1.9上、下部压差相对稳定在正常范围内。 6.1.10、炉体冷却水温差在规定范围内波动且相对稳定。 6.2正常炉况时操作: 6.2.1为了达到稳定、高产、优质、低耗和高炉长寿,正常的操作制度应保持正常的煤气分布和充足的炉缸温度,以达到最有利的高炉冶炼正常进行的热制度。 6.2.2稳定冶炼强度,稳定炉温,稳定炉渣碱度,加强炉况分析。 6.2.3三班要统一,搞好标准化作业,做到勤观察、勤分析,准确地综合判断炉况,坚持早动、少动、小幅度调剂的原则,保证炉况稳定顺行。

硅铁炉况的分析和维护

1 前言 在硅铁生产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着炉况的波动,较大的炉况波动会造成冶炼操作困难,指标恶化。对炉况的变化需准确及时地作出判断,以尽快找住引起炉况变化的原因和正确指定出处理炉况的有效措施,改善硅铁冶炼经济技术指标。 2 硅铁冶炼存在的基本反应 硅铁电炉冶炼时从上到下可分为预热带、烧结区即坩埚壳、坩埚区和电弧区,个区域的温度和基本反应及产物大致如下: 2.1 预热带(SiO歧化反应区)温度约500~1300℃,厚度约200~400mm,炉心处由于沉料快而厚,锥体边脚由于沉料慢而薄。其主要反应是: 2Si=SiO2+Si …………………………① △G0=-630113+290.56T t开≤1895℃ SiO(g)+2C(s)=SiC(S)+CO(g)………………② △G0=-5875-4.02T 3SiO(g)+CO(g)=SiC(S)+ 2SiO2(s)……….③ △G0=-1260227+581.13T t开≤1896℃ Si(l)+C(s)=SiC(s)…………………………④ △ G0=-100600+34.9T t开≤2609℃ 主要产物是SiC、Si、SiO2、、SiO 较多地被多孔的焦炭吸附并形成SiC,不与焦炭接触的SiO发生歧化反应后所得的Si也有部分在操作和炉料运行中与焦炭接触按④生成SiC,因此在该区对SiC的生成更有利。但由于①、②、③反应都是气体物质接触固体炉料时发生,因此所得产物量是有限的。 2.2 烧结区即坩埚壳(SiC形成区)温度约1300-1750℃,厚度随炉况而变化(应在400mm以上),其主要反应是: 1/2SiO2(L)+3/2C(s)=1/2SiC(S)+CO(g)………………………⑤ △ G0=67035-43.89T t开=1254℃ 3SiO(g)+CO(s)=SiC(S)+2SiO2(L)………………………………⑥ △G0=-332.75+0.1529T t开≤1903℃ Fe(l)+ SiC(S)= FeSi(l)+ C(s) ………………………………⑦ △ G0=9900-9.14T t开=810℃ 6SiO2(L)+12C(s)+Fe(l)=FeSi(l)+5Si(l)+12 CO(g) ……………⑧△ G0=9900-9.14T t开=810℃ 2SiO(g)= SiO2(L)+ Si(l) ……………………………………① SiO(g)+2C(s)= SiC(S)+CO(g)……………………………………② Si(L) + Fe(l)= FeSi(l) ………………………………………⑧ △ G0=-28500-0.64T

八钢 高炉炉况失常原因及处理

八钢高炉炉况失常原因及处理 张文庆 (宝钢集团八钢公司炼铁分公司) 摘要:对宝钢集团八钢公司新区有效容积高炉炉况失常原因进行分析,通过总结炉况异常采取处理措施,要求高炉作业必须执行好技术规程,提前采取措施预防事故发生。 关键词: 大型高炉;炉顶煤气流;负荷 八钢公司新区高炉有效容积,于年月日点火投产。经过近两年生产实践,在高炉操作上取得较大进步。年月高炉出现异常炉况,高炉不接受风量期间,炉身中上部有结厚现象,高炉崩悬频繁,高炉炉况完全失常,此次事故经过天处理,高炉才逐渐恢复正常,期间高炉指标及产量较差。为此,对高炉炉况失常进行分析。 高炉失常过程 年月日高炉计划检修小时,月日中班点加入休风料,因当时高炉矿焦负荷较轻,因而休风料矿焦负荷选择较低。至年月日:顺利开风,比计划提前小时。休风前气流不理想,边缘气流强,开风后在复风料反应期间,气流分布较好,但复风轻负荷料反应完后,中心气流逐渐减弱。 具体操作:复风后恢复正常:,:风量逐步加到,值在,之后值维持在(正常炉况<)。说明休风料逐步在反应后,高炉料柱透气性逐渐变差。月日中班高炉出现两次崩料,一次悬料,且风量逐渐萎缩到,炉身静压波动大且频繁,造成加风困难。日夜班出现连续性崩滑料,风量维持在。 白班:调整至,期间炉况有所好转,风量加到。日:恢复至,到当日中班炉况出现异常,出现连续崩悬料并伴有管道,高炉越来越不接受风量,风量一直萎缩,于是逐步退至,全焦冶炼恢复炉况。风量有所恢复。日日高炉一直退负荷操作维持,从退至全焦,炉身静压波动频繁剧烈,高炉越来越不接受风量,炉况趋于恶化,至日高炉风量维持在,日中班高炉连续悬料,不下料,高炉坐料操作后,铁水温度严重不足,观察高炉风口至风口发红,炉缸温度严重不足,同时风口漏水灌渣,中班悬料后坐料造成个风口灌渣,炉缸有趋凉现象,高炉炉况完全失常。炉况处理本次炉况处理恢复正常分为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一般炉况处理阶段,从月日日计划休风,高炉检修完开风后,高炉压差偏高,炉身静压波动大,气流分布紊乱,高炉风量只能维持在(正常风量)同时每班有悬料,管道和大量小崩料,月日退负荷,月日退负荷,白班炉况正常,风量维持在,但值较高在以上,中班炉况突然恶化,:悬料后高炉不接受风量,风量萎缩期间连续悬料,第一阶段处理炉况失败,炉况恶化。 第二阶段按炉况异常严重处理,日中班退负荷(低于正常全焦负荷),同时停煤、停氧,到日白班风量恢复到,煤气流分布渐正常,负荷恢复,崩料、悬料减少,炉况趋于好转。到日中班炉况又严重恶化,出现反复连续悬料,依靠坐料走料。 第三阶段处理,按炉身中上部结厚处理,退负荷,高炉风量萎缩至,到日中班持续悬料,处理过程中、、、、、、风口来渣并灌死,同时、风口漏水严重,坐料后连续低料线加料,料线恢复至就悬料,渣铁物理热严重不足,风口近半发红,炉缸有趋凉现象,日夜班补焦共计批,白班:预计净焦过高炉软融带后休风更换风口,复风后退负荷同时配加锰矿洗炉,提至,洗炉期间逐渐恢复风量,至日高炉恢复风量至,炉况逐渐恢复正常。 炉况失常原因分析 对高炉炉体温度变化、炉体冷却壁温度变化、热负荷的情况以及气流变化特点进行分析,认为本炉况异常的主要原因是煤气流长期分布不合理,气流一字测温呈现锅底状,边缘温度

炉况处理

正常炉况 炉况正常时,三相电流平衡,电极稳定,透气好,不刺火炉料能均匀下沉,渣铁温度正常,合金和炉渣的成分稳定,并能顺利的从炉内放出,全封闭炉的炉膛压力稳定,炉顶温度在873K—1073K之间,炉气量和炉气成分变化不大,在原料干燥的情况下料管内部不产生爆鸣。 炉况不正常的特征 还原剂用量不足时,电极下插深,电流波动,负荷送不足,电极消耗快,炉口火焰发暗,合金含硅、碳 量底,铁硬,表皮泡多,渣中Cr2O3含量增高,炉渣粘 度增加。 还原剂过剩时,电极下插浅,电流波动,刺火,喷渣,电极消耗慢,炉底温度低,出铁口不易打开,炉 渣不易排出,合金含碳、硅升高,渣中Cr2O3含量降低。 硅石过多时,电极下插深,火焰发暗,渣的流动性好,渣中SiO2含量升高,凝固的渣子发黑,炉墙侵 蚀严重,合金中含碳量升高,合金过热度小,不易从炉 内排出。 硅石过少时,电极下插浅,炉口温度高,电极周围有粘稠的渣子,易翻渣,炉渣粘度大,不易从炉内放

出,由于炉温过高,铁水温度高,含碳量下降,渣铁数量均少。 硅石和焦炭量都足时,炉渣中SiO2含量低,很粘稠,含有许多未被还原的铬矿和小金属粒,不易从炉内流出,合金中硅和碳的含量均有降低 硅石和焦炭量都过剩时,炉渣易熔,从出铁口排出一些挂渣的焦炭,合金中硅和碳量都高,电极下插不稳。 焦炭量不足、硅石过剩时,炉渣温度低,易熔而粘稠,含有大量的SiO2、Cr2O3、FeO,合金中硅含量下降,碳含量上升,电极下插深,消耗增加。 焦炭过剩、硅石量不足时,电极上抬,出现刺火,焦炭自坩埚里喷出,炉渣熔点高,渣的温度也高,渣中Cr2O3含量低,炉渣粘稠,不易从炉内放出。

高炉炉况的直接判断

高炉炉况的直接判断 在这里对这一节的内容中出现的现象作一下解释,以便于以后的复习 一、看风口 1、判断炉缸的工作状态 各个风口明亮、均匀、活跃—高炉顺行的重要标志,没有一些风口较亮、而另一些风口较暗的现象 2、判断炉缸的温度 炉温充足时,风口明亮,无生降、不挂渣 炉温下降时,风口的亮度渐渐地变暗,进而出现生降、风口挂渣 炉缸大凉时,风口挂渣、涌渣、甚至灌渣 炉缸冻结时,风口灌渣 3、判断顺行的情况 (1)顺行时,各风口明亮,但不耀眼,均匀活跃,风口前无生降、不挂渣、风口破损少,下料均匀 (2)难行时: 1)如悬料时,焦炭运动微弱,严重时,运动停止 2)如崩料时,上部崩料从风口看不出反映 3)下部崩料时,崩料前风口活跃,崩料后,焦炭运动呆滞 4)产生管道时,管道方向,开始风口循环区较深,但风口不明亮,管道崩溃后,焦炭运动呆滞,有生料在风口前堆积 5)发生偏料时 低料面一侧风口较暗,有生料和挂渣 4、判断小套漏水情况 风口漏水时,风口出现挂渣、风口发暗,并且出现水管出水不均,出水中有气泡,水温差升高 二、看出渣 1、用炉渣判断炉缸的温度 炉缸温度指炉缸内铁水与渣的温度水平 看炉渣的碱度、渣温、渣的流动性这三个方面 并且利用高炉冶炼的热惯性,即二次出渣之间或一次出渣的前后渣的渣温变化来判断炉温的变化方向 (1)炉温充足、碱度正常时,炉渣的流动性好,不粘沟,渣中不带铁,渣流动性好,表面有小火焰,冲水渣时,呈大的白色泡沫浮在水面 (2)炉凉时,渣的颜色变为暗红色,流动性差,易粘沟,渣口易被堵塞,上渣带铁多,渣口易烧坏,喷出煤气量少,渣面起泡,渣面有铁花飞溅,冲水渣时,冲不开,有大量的黑色硬块沉于渣池

高炉炉况判断及炉况异常的处理

高炉炉况判断及炉况异常的处理 高炉炉况判断 目的要求: 1.掌握炉况判断方法,熟悉通过看铁水、看炉渣、看风口等方法直接观察高炉冶炼情况; 2.了解通过仪器仪表反映出来的数据间接判断炉况。 重、难点: 1.直接观察法。 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实际范例进行课堂讨论。 讲授重点内容提要 第一节高炉炉况判断 常见的炉况判断方法:直接判断法和利用仪器仪表进行判断。 一.直接观测法 1.看出铁 主要看铁中含硅与含硫情况。 ◆看火花判断含硅量 ①冶炼铸造生铁时: 当[Si]大于2.5%时,铁水流动时没有火花飞溅; 当[Si]为2.5%~l.5%时,铁水流动时出现火花,但数量少,火花呈球状; 当[Si]小于1.5%时,铁水流动时出现的火花较多,跳跃高度降低,呈绒球状火花。 ②冶炼炼钢生铁时: 当[Si]为1.0%~0.7%时,铁水流动时火花急剧增多,跳跃高度较低; 当[Si]小于0.7%时,铁水表面分布着密集的针状火花束,非常多而跳得很低,可从铁口一直延伸到铁水罐。 ◆看试样断口及凝固状态判断含硅量 看断口 ①冶炼铸造铁时: 当[Si]为1.5%~2.5%时,模样断口为灰色,晶粒较细; 当[Si]大于2.5%时,断口表面晶粒变粗,呈黑灰色; 当[Si]大于3.5%时,断口逐渐变为灰色,晶粒又开始变细。

②冶炼炼钢生铁时: 当[Si]小于l.0%时,断口边沿有白边; 当[Si]小于0.5%时,断口呈全白色; 当[Si]为0.5%~l.0%时,为过渡状态,中心灰白,[Si]越低,白边越宽。 看凝固状态 铁水注入模内,待冷凝后,可以根据铁模样的表面情况来判断。 当[Si] 小于1.0%时,冷却后中心下凹,生铁含[Si]越低,下凹程度越大; 当[Si]为1.0%~l.5%时,中心略有凹陷; 当[Si]为1.5%~2.0%时,表面较平; 当[si]大于2.0%以后,随着[Si]的升高,模样表面鼓起程度越大。 ◆用铁水流动性判断含硅量 ①冶炼铸造生铁时: 当[Si]为1.5%~2.0%时,铁水流动性良好,但比炼钢铁黏些; 当[Si]大于2.5%时,铁水变黏,流动性变差,随着[Si]的升高黏度增大。 ②冶炼炼钢生铁时: 铁水流动性良好,不粘沟。 ◆生铁含[S]的判断 ①看铁水凝固速度及状态: 当[S]小于0.04%时,铁水很快凝固; 当[S]在0.04%~0.06%时,稍过一会儿铁水即凝固,生铁含[S]越高,凝固越慢,含[S]越低,凝固越快; 当[S]在0.03%以下时,铁水凝固后表面很光滑; 当[S]在0.05%~0.07%时,铁水凝固后表面出现斑痕,但不多; 当[S]大于0.1%时,表面斑痕增多,[S]越高,表面斑痕越多。 ②看铁水表面油皮及样模断口: 当[S]小于0.03%时,铁水流动时表面没有油皮; 当[S]大于0.05%时,表面出油皮; 当[S]大于0.1%时,铁水表面完全被油皮覆盖。 ③将铁水注入铁模,并急剧冷却,打开断口观察: 当[S]大于0.08%时,断口呈灰色,边沿呈白色; 当[S]大于0.1%时,断口为白口,冷却后表面粗糙,如铁水注入铁模,缓慢冷却,则边沿呈黑色。 2.看炉渣 ◆用炉渣判断炉缸温度

高炉炉况判断

高炉炉况判断 常见的炉况判断方法:直接判断法和利用仪器仪表进行判断。 一.直接观测法 1.看出铁 主要看铁中含硅与含硫情况。 ◆看火花判断含硅量 ①冶炼铸造生铁时: 当[Si]大于2.5%时,铁水流动时没有火花飞溅; 当[Si]为2.5%~l.5%时,铁水流动时出现火花,但数量少,火花呈球状; 当[Si]小于1.5%时,铁水流动时出现的火花较多,跳跃高度降低,呈绒球状火花。 ②冶炼炼钢生铁时: 当[Si]为1.0%~0.7%时,铁水流动时火花急剧增多,跳跃高度较低; 当[Si]小于0.7%时,铁水表面分布着密集的针状火花束,非常多而跳得很低,可从铁口一直延 伸到铁水罐。 ◆看试样断口及凝固状态判断含硅量 看断口 ①冶炼铸造铁时: 当[Si]为1.5%~2.5%时,模样断口为灰色,晶粒较细; 当[Si]大于2.5%时,断口表面晶粒变粗,呈黑灰色; 当[Si]大于3.5%时,断口逐渐变为灰色,晶粒又开始变细。 ②冶炼炼钢生铁时: 当[Si]小于l.0%时,断口边沿有白边; 当[Si]小于0.5%时,断口呈全白色; 当[Si]为0.5%~l.0%时,为过渡状态,中心灰白,[Si]越低,白边越宽。

看凝固状态 铁水注入模内,待冷凝后,可以根据铁模样的表面情况来判断。 当[Si] 小于1.0%时,冷却后中心下凹,生铁含[Si]越低,下凹程度越大; 当[Si]为1.0%~l.5%时,中心略有凹陷; 当[Si]为1.5%~2.0%时,表面较平; 当[si]大于2.0%以后,随着[Si]的升高,模样表面鼓起程度越大。 ◆用铁水流动性判断含硅量 ①冶炼铸造生铁时: 当[Si]为1.5%~2.0%时,铁水流动性良好,但比炼钢铁黏些; 当[Si]大于2.5%时,铁水变黏,流动性变差,随着[Si]的升高黏度增大。 ②冶炼炼钢生铁时: 铁水流动性良好,不粘沟。 ◆生铁含[S]的判断 ①看铁水凝固速度及状态: 当[S]小于0.04%时,铁水很快凝固; 当[S]在0.04%~0.06%时,稍过一会儿铁水即凝固,生铁含[S]越高,凝固越慢,含[S]越低,凝 固越快; 当[S]在0.03%以下时,铁水凝固后表面很光滑; 当[S]在0.05%~0.07%时,铁水凝固后表面出现斑痕,但不多; 当[S]大于0.1%时,表面斑痕增多,[S]越高,表面斑痕越多。 ②看铁水表面油皮及样模断口: 当[S]小于0.03%时,铁水流动时表面没有油皮; 当[S]大于0.05%时,表面出油皮; 当[S]大于0.1%时,铁水表面完全被油皮覆盖。

判断炉况的基本方法

Ⅰ判断炉况的基本方法 观察,判断炉况有两种方法,通过风口、渣铁肉眼直接观察和利用计算机指示间接判断。两种观察结果必须综合分析,才能做出及时而准确的判断。 <一>直接观察法是操作人员通过观察风口和渣铁状况判断炉温,炉况的方法。 1、看出铁:出铁时看铁水亮度、火花多少、粗细、油皮多少、凝固速度及断面状况等来判断炉温高低和生铁含硫量。 A、铁水亮度:铁水含硅高,光度耀眼,流动性较差。炉温适当时,铁水响亮,流动性好。炉温低时铁水暗红,流动性变差。含锰高于1.5%时,铁水表面出现蓝色火苗。 B、火花状况:炉温低时,火花小而密集,跳跃较低。炉温高时,火花稀少,跳跃较高,含硅高于2.0%时,铁水表面看不到火花,铁水中有小火球。 C、油皮状况:硫含量高于0.06%铁水面上开始出现“油皮”,硫越高“油皮”越厚。 D、凝固速度:凝固时,高硫铁水表面多纹,,凝固时间长,冷凝表面粗糙,有鱼眼状小坑,边有毛刺。高硅低硫后表面有石墨析出,铁水凝固较快。 E、断口状况:高硅铁水断口呈灰色,晶粒细小,随着含硅量降低,断口渐由灰色变为白色,而且很脆,易折断。 2、看出渣 A、渣的亮度:炉温高,炉渣白亮耀眼,冒白烟;炉温低时,颜色暗红,流动困难; B、渣的流动性:渣热时,流动性好,渣沟表面很少结壳;渣凉时,流动性差,甚至放不出来; C、断口:炉渣碱度高,断口粗糙,呈石头状;碱度低时,断口明亮,呈玻璃状; D、断口颜色:炉温低渣中FeO含量升高,使渣呈棕黑色,如FeO2%, 渣全变黑色;炉温升高,渣断口依次变为株玻璃、褐玻璃,白石头,蓝白石头。含MnO 的炉渣变绿豆色。 E、均匀程度:观察上下渣、不同渣口、放渣前后渣温和碱度变化;看前后期渣温变化可判断炉子凉热趋势。 3、看风口 风口是唯一可观察炉内冶炼情况的地方,而且可预示炉况变化趋势 A、风口亮度:炉温高,风口明亮,炉温低,风口暗红,有生降,挂渣,大凉时,风口涌渣,如没有及时制止,炉缸会冻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