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一、任务书……………………………………………………………1

二、小组设计分工具体情况 (6)

三、第一章总体设计构想……………………………………………

7

四、第二章方案设计…………………………………………………8

五、第三章设计计算说明…………………………………………

10

1、传动装置运动参数的计算 (1)

2、轴与轴承部件的设计 (11)

3、零件载荷计算 (11)

4、机架及附件的设计 (12)

六、第四章设计结论与探讨………………………………………13

七、附录………………………………………………………………

14

八、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16)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实践的目的和任务

(一)实践目的

1.《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工业设计专业在完成《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课堂理论学习

后的一项重要的实践性设计环节,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及其它先修课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机械设计训练。通过课程设计实践环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与生产实际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巩固和发展所学到的相关知识。

课程设计任务书

青岛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院系: 自动化工程学院 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 电子(三班) 学生姓名: 刘琳燕 指导教师: 王汉萍庄晓东 下发日期: 年月日

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方向:图像边缘检测 题目:图像边缘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实现 专业课程设计日期:2011.12.9 ~ 2011.12.23 一、题目来源: 教师自选题目 二、设计内容及要求: 总结边缘检测的方法,并利用所查到的边缘检测算子对一幅图像进行边缘检测,显示检测结果;对添加噪声的图像进行边缘检测,比较各边缘检测算子对噪声的敏感性;讨论如何能够消除噪声对边缘检测的影响;较深入研究其它的一种边缘检测算法。 设计中要有自己的设计思想和体会。 三、各阶段时间安排,应完成的工作量: 专业课程设计的时间共2周。 1. 12月9日,布置任务; 2. 12月12日----14日,查阅资料; 3. 12月15日----20日,研究边缘检测算法,编写并调制程序; 4. 12月21日----23日,撰写课程设计论文。

四、参考文献: 1. MATLAB R2007 图像处理技术与应用,王爱玲,叶明生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2. MATLAB 7.0 图形图像处理,王家文,李仰军编著,国防工业出版社 3. MATLAB 图像处理技术与应用,董长虹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 4. 图像处理和分析基础,章毓晋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5. 数字图像处理,冈萨雷斯编著,阮秋奇阮宇智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 指导教师评语: 认真正确完善完善工作态度:较认真理论分析:较为合理方法设计:合理 不认真一般一般 较差较差 思路清晰出勤 论文撰写:思路较清晰其它:工作主动 一般拒绝抄袭 思路混乱 总评成绩: 指导教师: 年月日

桥梁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桥梁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第一章概述 §1 设计的任务及建筑物的性质和用途 设计任务:根据已有建筑物的图样,所受上部结构的荷载、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遵照“中华人民国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TB10002.5—2005”设计某铁路干线上跨越某河流的桥梁之R号桥墩的地基和基础。 建筑物的性质和用途:该桥梁为等跨度32M,上承板梁,桥面系为无渣桥面,并设双侧人行道,桥墩为混凝土实体桥墩,该桥位于直线平坡段上,与河流正交,该地区无流冰及地震,该河道不通航。该桥除了为铁路客货运服务外,亦为附近居民来往的通道。 设计依“中华人民国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TB10002.5—2005”进行设计,活载按铁路标准活载,即“中—活载”。 §2 基本资料 一、建筑物的立面示意图如下: 二、建筑物场地地形图及钻孔布置图如下:

场地地形图及钻孔布置图(单位:m)水平比例尺1:1000 高水位:142.0m施工水位:132.0m 常水位:132.0m 一般冲刷深度:河底以下1.50m局部冲刷深度:河底以下5.50m 三、建筑物地区水文、地质情况 钻孔柱状剖面图:(其中土层顶面标高和土层厚度单位均为m) 第1号钻孔第2号钻孔 土层编号土 的 名 称 图 例 土层 顶面 标高 (m) 土 层 厚 度 (m) 土 层 编 号 土 的 名 称 图 例 土层 顶面 标高 (m) 土 层 厚 度 (m) # 13 粘砂土138.0 1 # 13 粘砂土130.0 1.0 # 4 粘土137.0 2.5 # 4 粘土129.0 2.5 # 11 粘土134.5 # 11 粘土126.5

土层编号土 的 名 称 图 例 土层 顶面 标高 (m) 土 层 厚 度 (m) # 13 粘砂土133.0 1.0 # 4 粘土132.0 2.5 # 11 粘土129.5 四、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表如下: 土的力学性质表 土层编号土的 名称 土粒 比重 G s 孔隙 比 e 饱和 度 S r 液 限 W L 塑 限 W P 摩 擦角 φ 聚 力C (KPa ) 渗透 系数 K # 13 粘砂 土 2.71 0.863 0.96 31.3 25.6 23°15 8.1×10-5 # 4 粘土 2.74 0.936 0.98 40 21 16°36 5.3×10-7 # 11 粘土 2.72 0.626 1.00 41 23 18.5°60 4.3×10-5 五、作用在桥墩上的荷载

桩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1

长沙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系(部) 土木系 专业(班级) 09级:建筑3班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欧名贤、林涛、 起止日期2012年6月4-2012年6月8日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资料 1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1 工程概况: xx 学院委托xx 建设集团在滨江路兴建教学大楼,其中6号楼高20层 采用框剪结构,建有地下室一层。其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祥见如下报告,确定了相关工程地质参数,在此基础上按规范进行工程地质条件详细评估,再进行基础设计。 1.2 勘察工作概况 通地对场地的踏勘,确定了孔位,并制定本次的施工纲要,完成如下工作量: (1)施工钻孔135个,累计进尺2791.90m ; (2)采取土样47件,其中原状土样31件,扰动土样16件,由xx 市建筑设计院土工实验室测定; (3)原位测试孔24个,计原位测试130次(标准贯入,重型п); (4)对135个钻孔进行了简易地下水测定,并在ZK6号孔采取一个全孔水样,由XX 地勘局赣西北中心实验室进行水质简易分析; (5)协助XX 防震减灾工程研究所做了4个钻孔的土层剪切波速测试,累计孔深度达100米; (6)对施工钻孔进行了平面位置及空口标高测定,以建设方提供的规划布置图为依据。 1.3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3.1 场地地形、地貌特征 场地位于长江南岸,xx 市滨江大道南侧,庾亮北路西侧,场地内地形高差不大于,小于4.5m ,属长江中下游冲积二级阶地。场地东侧靠近庾亮北路原为与长江接通的水沟,即原四码头所在地,南侧,西侧地形均较低,现已填平。南东侧有S 人防工程,从ZK58号深孔资料、临近的22层高的其士大酒店岩土工程勘查及区域地质资料知:该场地无全新活动断裂、地裂缝,覆盖厚度50-70米,基岩为第三系泥岩。除人防工程及其影响因素外,无其它不良地质现象。 1.3.2 场地内各岩土层的分布及物理力学性质 通过钻探揭露知,场地内共有十四层岩土层,分别为(1)填土(3ml Q )、(2)粉质粘土(4al Q )、(3)粉质粘土(3al Q )、(4)圆砾(3al Q )、(5)粘土(2al Q )、(6)细砂(1al Q )、(7)圆砾(1al Q )、(8)粘土(1al Q )、(9)砾砂(1al Q )、(10)粉粘土(1al Q )、(11)粉质粘土(1al Q )、(12)强风化泥岩(E )、(13)中风化泥岩(E )、(14)微风化泥岩(E ),现自上而下分别叙述如下:

自动化综合课程设计任务书详解

自动化专业综合课程设计 自动化系 2016年12月级: 指导教师: 学 期: 自动化131 洪露 2016 - 2017 - 1

2. 一、课程设计目的 自动化综合设计是学生必修的实践环节之一, 应使学生较系统的完成自动化系统设 计,从选题、方案论证、设计与实现、系统测试、总结报告等基本过程,加深对自动控 原理、过程控制、运动控制、测试技术与自动化仪表等相关课程理论知识的分析理解。 通过实践引导学生把原理分析与工程设计结合, 掌握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和一 般规则, 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基础。 1、培养独立完成一个课题或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查阅资料文献手册的能力 3、熟悉元器件类型,掌握合理选取元件的规则 4、锻炼撰写论文和设计报告的能力 5、培养科学的工作作风和严谨务实的态度 二、设计内容 本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自主选题、理论设计、调试与仿真、 等。 自主选题。每个题目学生不超过 3 人,鼓励学生单独完成。 理论设计包括方案选择、系统设计等。通过调试与仿真,进一 到课程设计要求,使其更接近于实际产品。 撰写设计总结报告, 把理论设计内容, 调试过程进行全面总结。 小组成员既要分工, 又要协作, 同一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探讨、 协商,可以互相借鉴或参考别人的设计方 法和经验, 但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设计报告, 要有完整的设计资料, 独立撰写设计报 告,设计报告雷同率超过 50%的课程设计考核按不及格处理。 最后,通过答辩过程展现课程设计所做的工作。 三、设计组织方式 课程设计过程采用相对集中方式,以分组为单位集中到实验室进行。配备计算机、 相关软件及电子元器件等器材设备。 实验室提供常见元器件及设备, 其他所需器件应提 前通知实验室采购或自行购买。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实训教学课堂化,严格考勤制度,在课程设计期间累计旷课达 到 10 学时,取消考核资格。需要外出查找资料,购买电子元件时,必须向指导老师请 假,经同意后方可外出。 电机对象参数测量; 电流环、转速环 PI 参数设计; 以运算放大器为核心器件设计并实现电流比较器及 PI 运算硬件电路。 双闭环直流电机调速转速环数字 PID 调节器 电机对象参数测量; 电流环、转速环 PI 参数设计; 以 A/D 转换器和单片机为核心器件设计并实现转速信号采集和数字 PI 运 为毕业设计打下坚固的 撰写设计报告并答辩 步完善设计,使之达 四、 设计题目 1. 双闭环直流电机调速系统电流环模拟 PI 调节器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及例题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开题日期: 2014年 5月 26 日完成日期: 2014年 6 月 1 日 一、设计目的 通过本次设计,让学生初步掌握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设计步骤、方法及具体的计算过程,并逐步培养从事基础工程浅基础的设计能力。 二、设计内容 (一)设计题目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二)设计内容 1、确定基础埋深; 2、按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基础底面尺寸; 3、验算地基变形; 4、基础结构设计:拟定基础剖面尺寸,进行内力分析、强度验算和配筋设计,并满足构造设计要求; 5、绘制基础施工图,包括基础平面图、立面图及配筋图。 三、设计资料

1、地形 拟建建筑场地平整 2、工程地质资料 自上而下依次为: ①号土层填土:厚约0.5 m,含部分建筑垃圾; ②号土层粉质黏土:厚1.2 m,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130 kpa; ③号土层黏土:厚1.5 m,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180 kpa; ④号土层,细砂,层厚2.7 m,中密,承载力特征值f ak=240 kpa; ⑤号土层,强风化砂质泥岩,厚度未揭露,承载力特征值f ak=300 kpa。 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如表1所示。

地基 岩土 物理 力学 参数表 4、水文资料为 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地下水位于地表下1.5 m。 5、上部结构资料 上部结构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柱网布置见图1,图中仅画出了1-6列柱子,其余7-10列柱子和4-1列柱子对称。 图1 柱网平面图 6、上部结构作用: 柱底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和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分别见表2和见表3。 表2 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

1—桩基础设计任务书

桩基础设计 一、设计任务 某厂房桩基础设计 二、设计资料 该厂房上部结构荷载设计值为轴力N=7460KN,弯矩M=840KN?M,柱截面尺寸为600mm×800mm。建筑场地位于城郊,土层分布情况及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如表1所示。地下水位离地表0.5m,从各测点的静力触探结果看场地土具有不均匀性,东部区域的P S平均值要高于西部,局部地区有明浜,埋深将近2m。 1、地基各土层的分布及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表1; 表1 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 2、桩侧及桩端极限摩阻力标准值,见表2: 表2 桩侧、桩端极限摩阻力的标准值 注:由于桩尖进入持力层深度较浅,考虑到持力层有一定起伏,表中第⑥层土仅计桩端阻力。

三、设计内容 1.桩基持力层、桩型、承台埋深选择; 2.确定单桩承载力; 3.桩身结构设计和计算; 4.确定桩数和承台尺寸; 5.承台设计计算; 6.绘制单桩及承台配筋图。 四、设计要求 要求完成全部的设计内容,完成设计计算报告书一份,报告插图及设计图纸应手工绘制完成。 五、参考资料 (1)《高层建筑基础设计》,陈国兴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高层建筑基础分析与设计》,宰金珉、宰金璋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3)《地基基础设计手册》,沈杰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4)《桩基工程手册》,桩基工程手册编委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5)《简明建筑基础计算与设计手册》,张季容、朱向荣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6)《桩基础设计指南》,林天健、熊厚金、王利群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7)《高层建筑设计与施工》,何广乾、陈祥福、徐至钧主编,科学出版社,1994. (8)《桩基础设计与计算》,刘金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一、任务书 (1) 二、小组设计分工具体情况 (6) 三、第一章总体设计构想 (7) 四、第二章技术方案设计 (8) 五、第三章设计计算说明 (10) 1、传动装置运动参数的计算 (10) 2、轴与轴承部件的设计 (11) 3、零件载荷计算 (11) 4、机架及附件的设计 (12)

六、第四章设计结论与探讨 (13) 七、附录 (14) 八、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16)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实践的目的和任务 (一)实践目的 1.《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工业设计专业在完成《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课堂理论学习 后的一项重要的实践性设计环节,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及其它先修课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机械设计训练。通过课程设计实践环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与生产实际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巩固和发展所学到的相关知识。 2.学习和掌握通用机械零件、机械传动装置或简单机械的一般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工程设 计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行机械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如计算、绘图、运用设计资料(包括手册、规范和规范 等)以及经验估算、考虑技术决策、机械CAD 技术等机械设计方面的基本技能进行一次训练,以提高这些技能的水平,并为后续专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4.结合工业设计专业特点,将结构设计与造型设计知识相结合,通过实践,使学生了解产 品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技术方案,将学生培养成能够在设计中有工程自觉意识的工业设计师。

(二)实践任务 1.完成课程设计题目的技术方案分析与设计; 2.完成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及主要零部件的设计计算; 3.完成装配图、零件图设计; 4.完成技术方案设计效果图。 5.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二、课程设计题目与要求 (一)设计题目 选择通用机械的传动装置或简单机械。设计题目仅给出要求机器实现的功能,由学生自定传动技术方案设计,学生亦可自选设计题目,但自选题目的难度与工作量应和课程设计要求相适应。 (二)设计要求 1.总体要求 (1)根据机器的使用要求,通过功能分析,制定或分析传动设计技术方案。 (2)根据机器的工作状况分析和零件载荷计算,合理地选择零件材料,正确计算零件工作能力和确定零件主要参数和尺寸。 (3)综合考虑制造工艺、安装与调试、使用与维护、经济和安全等问题,对机器和零部件进行结构设计。 (4)图面符合制图规范规范,尺寸标注正确,技术要求完整合理;说明书计算准确、内容完整、层次清楚、格式规范。 2.具体要求 (1)装配图一张,可采用计算机绘图、图纸大小可根据需要决定; (2)零件工作图若干张(传动零件、机架等,具体由指导教师指定),可采用计算机绘图、图纸大小可根据需要决定; (3)技术方案设计效果图一张,可采用计算机绘图; (4)课程设计报告书一份(要求使用A4 纸)。课程设计报告书是最重要的技术文档之一,参与课程设计的学生必须按规定格式整理编写一份《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报告书》。报告书应当包括: a)设计总体技术方案设计;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任务书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课程设计任务书 适用专业: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三年制)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化(三年制) 电气工程系 2008年4月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 目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和应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设计、整定计算、资料整理查询和电气绘图等使用方法。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各门专业课程整体观的综合能力,通过较为完整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增强工作适应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本课程主要设计35KV (110KV )线路、变压器、发电机继电保护的原理、配置及整定计算,给今后继电保护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设计题目: (一)双侧电源的35KV 线路继电保护的配置及整定计算。 1、 原始资料: 某双侧电源的35KV 线路网络接线如下: 已知:(1)、电厂为3台36000KW 、电压等级为6、3KV 的有自动电压调节器的汽轮发电 机,功率因数cos =0.8,X d ”=0.125, X 2 =0.15, 升压站为2台容量各为10MVA 的变压器 U d =7.5%,各线路的长度XL —1为20KM ;XL —2为50KM ;XL —3为25KM ;XL —4为14KM ;XL —5为40KMA 发 电机 系统 (2)、电厂最大运行方式为3台发电机、2台变压器运行方式,最小运行方式为2台发电机、2台变压器运行方式;XL —1线路最大负荷功率为10MW ,XL —4线路最大负荷功率为6MW 。(3)、各可靠系数设为:K I rel =1.2,K II rel =1.1,K III rel =1.2,XL —1线路自起动系数K Ms =1.1,XL —4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浅基础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浅基 础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专业班级建筑工程技术1002班学号 姓名肖庆 日期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专业班级建筑工程技术1002班 学号 姓名肖庆 日期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武汉一中学宿舍楼基础 设计 班级建工10级 学生肖庆 指导教师杨泰华、王瑞芳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二O12年五月 一.设计题目:武汉一中学宿舍楼基础设计 二.建设地点:武汉市 三.设计原始资料: 1.地质、水文资料:

根据工程地质勘测报告,拟建场地地势较为平坦,该场地地表以下土层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地下水位距地表最低为-1.8m ,对建筑物基础无影响。 2.气象资料: 全年主导风向为偏南风,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冬季主导风向为北偏西风;常年降雨量为1283.7mm 左右,基本风压为m 2。 3.底层室内主要地坪标高为士,相当于绝对标高6.564m 。 四.上部结构资料 上部结构为框架结构,采用粉煤灰轻渣空心砌块,3/8m kN =γ,底层填充墙高为3.4m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柱截面尺寸为400mm*500mm;传至底层柱下端的荷载分别为: 传到边柱A 、D 轴线的荷载为:(1)k F =(1234+3n )kN ,m kN n M k .)250(+=,剪力k H =(30+2n)kN 。(其中,k k H M ,沿柱截面长边方向作用;n 为学生学号最后两位数); 传到 中柱B 、C 轴线的荷载为:轴力k F =(1643+2n)kN ,m kN n M k .)360(+= 所有柱剪力作用在基础顶面;基础梁截面尺寸取为250mm*400mm 。 五、设计内容及要求 A.柱下独立基础 对于边柱,采用柱下独立基础。设计参照教材例2-2及例2-3. B.双柱联合基础 对于间距小的中柱,可采用双柱联合基础。 轴线 C.轴线3及J 相交的柱;轴线K 及2相交的柱荷载同边柱A 、D 轴线的柱; 轴线1及C 相交的柱和轴线2及B 相交的柱采用双柱联合基础。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ZDL2.

计算内容计算结果 一、设计题目:设计胶带传输机的传动装置 二、设计要求: 胶带传输机连续单向运转,载荷平稳,空载启动,输送 带速度允许误差±5%。使用期限为8年,工作环境清洁,小 批量生产,两班制工作。输送带工作拉力F=2000N,滚筒 (ZDL-7)直径D=300mm,输送带速度V=2m/s。L=400m, 环境温度25°C。 三、设计简图: 1.设计任务书 1.1设计题目:计胶带传输机的传动装置 1.2工作条件:传动如上图,电机通过皮带传动带动单级齿轮减速器,经连轴器驱动滚筒回转,载荷平稳,输送带速度允许误差±5%。使用期限为8年,工作环境清洁,小批量生产,两班制工作。F=2000N D=300mm V=2m/s L=400m

1.3技术数据:输送带工作拉力F =2000N ,滚筒(ZDL-7)直径D =300mm ,输送带速度V =2m/s 。L=400m 。 2.传动装置总体设计 2.1电动机的选择 2.1.1选择电动机系列 根据工作要求及工作条件应选用三相异步电动机,封闭自扇冷式结构,电压380伏,Y 系列电动机。 2.1.2选择电动机的功率 (1)卷筒所需有效功率 kw FV p w 41000 0.220001000=?== (2)传动总效率 根据P 5确定各部分的效率: 弹性联轴器效率 η1=0.99 一对滚动轴承效率 η2=0.99 闭式齿轮的传动效率 η3=0.97(暂定8级) 开式滚子链传动效率 η4=0.92 一对滑动轴承的效 η5=0.97 传动滚筒的效率 η6=0.96 P W =4kw η=0.8063 P r =4.96kw kw P 5.50=

PLC课程设计任务书(5.17版)

《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实训任务书 适用班级:电气自动化10-1、10-2 时间:2012.5.21—2012.6.1

项目(一) 一、设计课题: 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 二、设计目的: 1、进一步巩固电器与PLC控制的基本知识; 2、掌握PLC程序的设计及调试方法; 3、学会查阅有关专业资料及设计手册。 三、设计任务及要求: 1、根据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要求,确定控制方案; 2、以顺序控制设计法为主设计顺序功能图和梯形图,并进行模拟调试; 3、正确计算选用电器(含PLC),列电器一览表; 4、编写设计说明书(方案的确定、设计环节的考虑及必要说明等)及设备的使用说明; 5、绘制有关图纸:(用A4纸) ①控制面板元器件布置图 ②控制面板安装接线图 四、控制要求: 1、信号灯的动作受方式选择开关总体控制,当选择连续工作方式时,信号灯系统周而复始地循环动作;当选择单周期工作方式时,信号灯系统中止循环,并能停留在初始状态;按停止按钮,所有信号灯都熄灭。 表1 信号灯白天控制具体要求 2、信号灯白天控制的具体要求如表所示:按下启动按钮后,信号灯按表1所示时间顺序运行,顺序功能图选用并行结构。 3、用计数器实现绿灯闪亮,周期为1.5S(通1S、断0.5S); 4、东西绿灯和南北绿灯不能同时亮,否则立刻报警;

5、系统具有断电保持功能,即停电后保持停电前的状态,恢复供电后能在此状态下继续工作; 6、系统具有暂停功能,第一次按暂停按钮系统暂停,系统保持当前状态,第二次按暂停按钮系统在原状态下继续工作; 7、系统具有夜间模式,在停止状态下,按下夜间运行按钮后,南北黄灯和东西黄灯持续闪烁(闪烁规律为亮0.4 秒,暗0.6 秒),而夜间东西南北方向红、绿灯均灭。 注意:夜间模式与白天模式要能正常相互切换。 硬件要求: 系统输入用实训台上基本指令编程练习模块上的按钮和开关,输出用220V 灯泡模拟调试; 五、成绩评定(40%) 项目一成绩=硬件安装(25%)+答辩成绩(50%)+设计说明书成绩(25%) 其中设计说明书内容包含: 1、I/O分配表(10分) 2、I/O连线图(10分) 3、顺序功能图(20分) 4、梯形图(20分) 5、指令表(5分) 6、设计说明书(20分)(方案的确定、设计环节的考虑及必要说明等)及设备的使用说明等; 7、电器一览表(5分) 8、控制面板元器件布置图(5分) 9、控制面板安装接线图(5分)

桩基础设计计算书样本

桩基础设计计算书

桩基础设计计算书 1、研究地质勘察报告 1.1地形 拟建建筑场地地势平坦,局部堆有建筑垃圾。 1.2、工程地质条件 自上而下土层一次如下: ① 号土层:素填土,层厚约为 1.5m ,稍湿,松散,承载力特征值 a ak KP f 95= ② 号土层:淤泥质土,层厚 5.5m ,流塑,承载力特征值 a ak KP f 65= ③ 号土层:粉砂,层厚 3.2m ,稍密,承载力特征值a ak KP f 110= ④ 号土层:粉质粘土,层厚 5.8m ,湿,可塑,承载力特征值 a ak KP f 165= ⑤ 号土层:粉砂层,钻孔未穿透,中密-密实,承载力特征值 a ak KP f 280= 1.3、 岩土设计参数 岩土设计参数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地基承载力岩土物理力学参数

表2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q和极限端阻力标准值pk q单位KPa sk 1.4水文地质条件 ⑴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⑵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4.5m。 1.5 场地条件 建筑物所处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内无可液化沙土、粉土。 1.6 上部结构资料 拟建建筑物为六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长30m,宽9.6m。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柱截面尺寸均为 400mm 400mm,横向承重,柱网布置如图所示。

2.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承台埋深 根据地质勘查资料,确定第⑤层粉砂层为桩端持力层。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桩截面为方桩,400mm×400mm桩长为15.7m。桩顶嵌入承台70mm,桩端进持力层1.2m承台埋深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114 班 指导教师陈云 学生姓名刘悠 2012年12月31日

目录 一、设计任务 (1) 二、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 (1) 1.电动机的选择 (1) 2.传动装置总传动比的计算和各级传动比的分配 (2) 3.各轴的转速、功率和转矩 (2) 三、传动零件设计计算 (3) 1.皮带轮传动的设计计算(外传动) (3) 2.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内传动) (4) 四、轴的设计计算 (6) 1.输入轴(齿轮轴)及轴上零件的设计计算 (6) 2.输出轴及其上零件的设计计算 (9) 3.平键的校核 (11) 4.轴承的校核 (12) 五、箱体主要结构和尺寸 (13) 学习心得 (15) 参考文献 (18)

一、设计任务 1.题目:设计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中的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图1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简图 已知:输送带工作拉力F =850N ,输送带工作速度V=2.7m /s ,(输送带速度允许误差为±5%),滚筒直径D =300mm ,滚筒效率η筒 =0.99,三班制工作,连续单 向运转,载荷平稳,传动工作年限为10年。 2.设计任务: ① 设计说明书1份。 ② 减速器装配图1张(A1)。 ③ 零件工作图1张(传动零件、轴或箱体,A4)。 ④ 设计总结。 二、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 1.电动机的选择 (1) 选择电动机的类型 因为装置的载荷平稳,单向连续长期工作,因此可选用Y 型闭式笼型三项异步电动机,电压为380V 。该电机工作可靠,维护容易,价格低廉,、配调速装置,可提高起动性能。 (2) 确定电动机的功率 1) 根据带式运输机工作类型,选取工作机效率为W 0.96 η=,则工作机所需 功率W W Fv 850 2.7P 2.391100010000.96 η?= = =?kw ;

自动化c语言课程设计任务书教师评价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大学论文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C语言程序设计 课题名称教师评价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 专业自动化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湖南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名称C语言程序设计 课题教师评价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 专业班级自动化1602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审批 任务书下达日期2016 年12 月19 日 任务完成日期2016年12 月30 日

一、设计内容与设计要求 1.设计内容: 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 涉及的知识点: ①掌握并熟练运用C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与各种表达式,程序的流程控制语句; ②掌握函数的定义,函数的返回值,函数的调用,函数的形式参数和实际参数 之间的关系;掌握变量的作用域与生存期,了解函数的作用域。 ③掌握并熟练运用C语言的图形处理功能和库函数的应用。 ④掌握数组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一维数组、二维数组的应用、掌握字符数组 与字符串的关系以及字符串的简单处理。 ⑤掌握结构的概念,结构类型的定义,结构变量的定义和初始化,结构成员的 表示,结构的赋值含义,结构与指针、函数的关系。 ⑥掌握基本的文件操作。 题目5:教师评价系统 输入教师评价信息,提供新增、修改和显示等功能。 成绩单如下: 教师编号:long 4bytes 教师姓名:char 20bytes 教师评分:int 4bytes 总分:int 2bytes 名次:float 4bytes 等级:char 8bytes 系统功能模块如下: (1) 建立教师评价数据库; (2) 菜单实现以下功能: ①计算每个教师的总成绩;

②按总成绩排定教师名次; ③给教师评定等级(85以上优秀,60~84合格,60以下不合格) ④新增一个教师信息进行评价 ⑤按教师编号查询教师评价信息; 2.设计要求: 1)要求每个学生必须独立思考,认真并按时完成本课程设计所包含的所有内容; 2)要求学生必须按照课程设计报告的完整格式说明设计内容,设计任务分析过程和算法, 给出程序流程图和全部源程序; 3)设计报告的完整格式应包括以下部分的内容: ①设计总体思路; ②总体模块框图; ③各个程序模块说明; ④程序流程图; ⑤程序清单; ⑥课程设计总结与体会(不少于400字)。 4)上机时要求必到,设计完成,必须演示程序,答辩并提交设计报告。 5)总评成绩由三部分组成:报告占20%,平时占20%,课程设计题目各占30%。 二、进度安排 附: 课程设计报告装订顺序:封面、任务书、目录、正文、评分、附件(A4大小的图纸及程序清单)。 正文的格式:一级标题用3号黑体,二级标题用四号宋体加粗,正文用小四号宋体;行距为22。 正文的内容:一、课题的主要功能;二、课题的功能模块的划分(要求画出模块图);三、主要功能的实现(至少要有一个主要模块的流程图);四、程序调试;五、总结;六、附件(所有程序的原代码,要求对程序写出必要的注释)。正文总字数要求在5000字以上(不含程序原代码)。

最新岩土09092班桩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以及指导书汇总

2011年岩土09092班桩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以及指导书

岩土工程专业《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任务书 熊智彪 城市建设学院岩土工程系 2011年12月

一、设计目的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是在学习《土力学》、《钢筋混凝土》和《基础工程》的基础上,应用所学的知识独立完成基础工程的设计任务。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基础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对桩基础设计内容和过程有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熟悉桩基础的设计规范、规程、手册和工具书。 二、设计题目:某综合楼桩基础设计 三、设计资料 1、工程概况 某综合楼,框架结构,柱下拟采用桩基础。柱尺寸400X400,柱网平面布置见图1。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上部结构传至柱底的荷载效应见表1、表2,表中弯矩、水平力的作用方向均为横向。 对于任意一位学生,荷载效应的取值为表内值加学号的后两位乘以10。如某同学学号后两位是21,则该同学在计算①轴交B轴处的柱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的取值为:轴向力=1765+21×10=1975 kN,相应的计算弯矩和水平荷载以及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值。 表1 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

表2 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

图1 柱网平面布置 2、工程与水文地质条件 建筑场地平整,地层及物理力学参数见表3。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内砂土不会发生液化现象。拟建场区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3.5m ,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表3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 土层 编号 土的名称 厚度(m ) 孔隙 比e 液性指 数 I L 标准 贯入锤击数N 天然容重γ(kN/m 3) 压缩模量 Es (MPa )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 (KPa) 素填 土 1.5 - - - 18.0 5.0 50 淤泥质土 3.3 1.04 1.08 - 17.0 3.8 60 粉砂 6.6 0.81 - 14 19.0 7.5 180 粉质黏土 4.2 0.79 0.74 - 18.5 9.2 230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 1.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及其它先修课程理论与生产实际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机械 设计问题的能力。 2. 学习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 3. 进行机械设计的基本技能训练:如计算、绘图查阅资料和手册,运用标准和规范等。 二、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1.能从机器功能要求出发,分析设计方案,合理地选择电动机、传动机构和零件。 2.能按机器的工作状况分析和计算作用在零件上的载荷,合理选择零件材料,正确计算零件工作能力和确定零件主要参数及尺寸。 3.能考虑制造工艺、安装与调整、使用与维护、经济性和安全性等问题,对零件进行结构设计。 4.绘图表达设计结果,图样符合国家制图标准,尺寸及公差标注完整、正确,技术要求 合理、全面。 三、课程设计内容 课程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分析传动装置的总体方案;选择电动机;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传动零件、轴、轴承、联轴器等的设计计算和选择;装配图和零件图设计;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课程设计中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减速器装配图1张(手绘A1图纸); 2.减速器零件图3张(A3图纸,电子图纸); 3.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

四、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原始资料 1、装置运动简图 1 —电动机 2 — V带传动 3 —减速器 4 —联轴器 5 —滚筒 6 —输送带 2、工作条件 设计某一带式运输机用二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运输机二班制连续工作,单向运转,载荷平稳,室内工作,有粉尘。减速器小批量生产,使用期限10年,运输带速度允差±5%3、设计原始数据 表1 组号对应的题号 注:将所选题目的题号着彩色 设计原始数据及对应的题号参见附表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目的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同学们能够全面、深刻地掌握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流程。根据在数据库原理课程中所学到的数据库理论知识,结合某个具体的实际需求,为开发出一个较为实用的应用系统提供数据库支持。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 1、明确课设任务,复习与查阅相关资料。 2、可以根据老师给出的设计题目,在两周时间内完成其中某一个题目的从用户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到上机编程、调试和应用等全过程的数据库系统设计。如果学生自拟题目,需经指导教师同意。 3、每位学生必须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不能抄袭,设计完成后,将所完成的工作交由老师检查;要求写出一份详细的设计报告。 4、按要求完成课设内容,课设报告要求文字和图工整、思路清楚、正确。 5、应用系统对数据库的使用,写出相应的T-SQL语句及数据库执行结果。 三、数据库课程设计报告主要内容 1、系统需求分析 (1)信息要求:指用户需要从数据库中获得信息的内容与性质。数据库中需要存储那些数据。 (2)处理要求:用户需要完成什么处理功能,对处理的响应时间有什么要求(给出功能模块图)。 (3)安全性和完整性要求。 2、概念结构设计 (1)逐一设计分E-R图,合并分E-R图,生成基本E-R图。 (2)若在合并中存在属性冲突、命名冲突以及结构冲突,给出解决方法,若存在不必要的冗余,则消除并给出设计方法。 (3)基本E-R图中要求标明主码、外码、联系类型。 3、逻辑结构设计 (1)给出由E-R得到的关系模型:并注明转换过程中应用的规则; (2)数据模型的优化; (3)分析这些模式对于应用环境是否合适,确定是否要对某些模式进行合并或分解; (4)用户模式设计; (5)在数据库中一般使用英文名字,在用户视图中则一般使用符合用户一贯的中文命名法; (6)对不同级别的用户定义不同的视图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4、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 以表格的形式列出各张表,包括字段名称、中文含义、数据类型、长度、完整性约束、索引定义、字段说明; 5、数据库实施 (1)使用T-SQL语句实现数据库表; (2)使用T-SQL语句创建必要索引; (3)使用T-SQL语句实现必要的数据库视图; (4)用T-SQL语句实现必要的存储过程及触发器。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浅基础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浅基 础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专业班级建筑工程技术1002班学号 姓名肖庆 日期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专业班级建筑工程技术1002班 学号 姓名肖庆 日期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武汉一中学宿舍楼基础 设计 班级建工10级 学生肖庆 指导教师杨泰华、王瑞芳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二O12年五月 一.设计题目:武汉一中学宿舍楼基础设计 二.建设地点:武汉市 三.设计原始资料: 1.地质、水文资料:

根据工程地质勘测报告,拟建场地地势较为平坦,该场地地表以下土层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地下水位距地表最低为-1.8m ,对建筑物基础无影响。 2.气象资料: 全年主导风向为偏南风,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冬季主导风向为北偏西风;常年降雨量为1283.7mm 左右,基本风压为m 2。 3.底层室内主要地坪标高为士,相当于绝对标高6.564m 。 四.上部结构资料 上部结构为框架结构,采用粉煤灰轻渣空心砌块,3/8m kN =γ,底层填充墙高为3.4m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柱截面尺寸为400mm*500mm;传至底层柱下端的荷载分别为: 传到边柱A 、D 轴线的荷载为:(1)k F =(1234+3n )kN ,m kN n M k .)250(+=,剪力k H =(30+2n)kN 。(其中,k k H M ,沿柱截面长边方向作用;n 为学生学号最后两位数); 传到 中柱B 、C 轴线的荷载为:轴力k F =(1643+2n)kN ,m kN n M k .)360(+= 所有柱剪力作用在基础顶面;基础梁截面尺寸取为250mm*400mm 。 五、设计内容及要求 A.柱下独立基础 对于边柱,采用柱下独立基础。设计参照教材例2-2及例2-3. B.双柱联合基础 对于间距小的中柱,可采用双柱联合基础。 轴线 C.轴线3及J 相交的柱;轴线K 及2相交的柱荷载同边柱A 、D 轴线的柱; 轴线1及C 相交的柱和轴线2及B 相交的柱采用双柱联合基础。

(完整版)桩基础设计计算书

目录 1设计任务 (2) 1.1设计资料 (2) 1.2设计要求 (3) 2 桩基持力层,桩型,桩长的确定 (3) 3 单桩承载力确定 (3) 3.1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 (3) 4 桩数布置及承台设计 (4) 5 复合桩基荷载验算 (6) 6 桩身和承台设计 (9) 7 沉降计算 (14) 8 构造要求及施工要求 (20) 8.1预制桩的施工 (20) 8.2混凝土预制桩的接桩 (21) 8.3凝土预制桩的沉桩 (22) 8.4预制桩沉桩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23) 8.5结论与建议 (25) 9 参考文献 (25)

一、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资料 1、某地方建筑场地土层按其成因土的特征和力学性质的不同自上而下划分为5层,物理力学指标见下表。勘查期间测得地下水混合水位深为2.1m,本场地下水无腐蚀性。建筑安全等级为2级,已知上部框架结构由柱子传来的荷载。承台底面埋深:D =2.1m。

(二)、设计要求: 1、桩基持力层、桩型、承台埋深选择 2、确定单桩承载力 3、桩数布置及承台设计 4、群桩承载力验算 5、桩身结构设计和计算 6、承台设计计算 7、群桩沉降计算 8、绘制桩承台施工图 二、桩基持力层,桩型,桩长的确定 根据设计任务书所提供的资料,分析表明,在柱下荷载作用下,天然地基基础难以满足设计要求,故考虑选用桩基础。由地基勘查资料,确定选用第四土层黄褐色粉质粘土为桩端持力层。 根据工程请况承台埋深 2.1m,预选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断面尺寸为450㎜×450㎜。桩长21.1m。 三、单桩承载力确定 (一)、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 1、根据地质条件选择持力层,确定桩的断面尺寸和长度。 根据地质条件以第四层黄褐色粉土夹粉质粘土为持力层, 采用截面为450×450mm的预置钢筋混凝土方桩,桩尖进入持力层 1.0m;镶入承台0.1m,桩长21.1 m。承台底部埋深 2.1 m。 2、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Quk可根据经验公式估算: Quk= Qsk+ Qpk=μ∑qsikli+qpkAp Q——单桩极限摩阻力标准值(kN) sk Q——单桩极限端阻力标准值(kN) pk u——桩的横断面周长(m) A——桩的横断面底面积(2m) p L——桩周各层土的厚度(m) i q——桩周第i层土的单位极限摩阻力标准值(a kP)sik q——桩底土的单位极限端阻力标准值(a kP) pk 桩周长:μ=450×4=1800mm=1.8m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一、任务书 (1) 二、小组设计分工具体情况 (6) 三、第一章总体设计构想 (7) 四、第二章方案设计 (8) 五、第三章设计计算说明 (10)

1、传动装置运动参数的计算 (10) 2、轴与轴承部件的设计 (11) 3、零件载荷计算 (11) 4、机架及附件的设计 (12) 六、第四章设计结论与探讨 (13) 七、附录 (14) 八、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16)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实践的目的和任务 (一)实践目的 1.<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工业设计专业在完成<机械设计基 础课程>课堂理论学习后的一项重要的实践性设计环节,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及其它先修课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机械设计训练。经过课程设计实践环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与生产实际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巩固和发展所学到的相关知识。 2.学习和掌握通用机械零件、机械传动装置或简单机械的一般设 计方法,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行机械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如计算、绘图、运用设计资料 (包括手册、标准和规范等)以及经验估算、考虑技术决策、机械CAD 技术等机械设计方面的基本技能进行一次训练,以提高这些技能的水平,并为后续专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4.结合工业设计专业特点,将结构设计与造型设计知识相结合,经 过实践,使学生了解产品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将学生培养成能够在设计中有工程自觉意识的工业设计师。 (二)实践任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