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课文2-我多想去看看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4
《我多想去看看》原文课文及精品教案
第一章:课文简介
一、课文内容概述
《我多想去看看》是一篇描绘作者对美丽祖国的向往和渴望的诗歌。诗中通过描绘草原、天山、雪山等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 学会欣赏和描绘自然景观。
四、教学方法
1. 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第二章:词语解析
一、词语注释
1. 想去:渴望去某个地方。
2. 草原:广阔的草地带。
3. 天山:中国的一条著名山脉。
4. 雪山:被积雪覆盖的山峰。
二、词语解析
1. 想去:表达了对某个地方的强烈渴望。
2. 草原:象征着辽阔的大地,给人以自由和舒适的感觉。
3. 天山:代表着高远和神秘,引发了人们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4. 雪山:象征着纯洁和美丽,让人心生敬畏之情。
三、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含义。
2. 学会运用词语描绘自然景观。
四、教学方法
1. 讲解法:解释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 练习法:让学生运用词语描绘自然景观。
第三章:句子解析
一、句子注释
1. "我多想去看看,那遥远的地方":表达了对远方美景的渴望。
2. "草原广阔,天山高远":描绘了草原和天山的特点。
二、句子解析
1. "我多想去看看,那遥远的地方":通过重复使用"去看看",强调了作者对远方的向往。
2. "草原广阔,天山高远":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草原和天山的特点。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 2 《我多想去看看》教
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2.能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大致了解故事情节。
3.能够模仿表演课文中的角色对话。
4.能够在故事中找到描写冬季的词语,感受冬天的特点。
5.能够用自己的话语描述自己对冬天的喜爱。
二、教学重点
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2.能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大致了解故事情节。
三、教学难点
1.能够模仿表演课文中的角色对话。
2.能够自由表达对冬天的喜爱之情。
四、教学准备
1.课文《我多想去看看》。
2.课文教学课件。
3.表演服装和道具。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图片、声音等多种方式带入冬天的氛围,让学生联想到冬天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然后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学习课文(15分钟)
1.首先,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我多想去看看》,重点讲解生字词和生
词解释。
2.分角色表演课文中的对话,让学生亲自感受故事情节。
3.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探讨故事中的感情变化。
3. 感悟冬季(15分钟)
1.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冬季的词语,讨论冬季的特点。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对冬季的喜爱之情,可以画出冬季的
场景,写下自己的感受。
4. 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重点。
六、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我多想去看看》;
2.描写自己对冬季的喜爱之情,可以用文字、图片等形式表达。
七、课堂延伸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冬季相关的游戏或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继续学习。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们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感受冬季的魅力!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下载与阅读!
我多想去看看课文我多想去看看原文
导读: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我多想去看看课文_我多想去看看原文,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我多想去看看课文_我多想去看看原文
精编我多想去看看课文原文,分享给大家.
-------------------------
妈妈告诉我,
沿着弯弯的小路,
就能走出大山。
遥远的北京城,
有一座天安门,
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我对妈妈说,
我多想去看看,
我多想看看。
----------------
我多想去看看课文_我多想去看看原文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我多想去看看课文_我多想去看看原文,43-我多想去看看,希望对你有帮助!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预习】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2课《我多想去看看》图文讲解
我会写:
会huì(大会)(开会)(不会)(工会)
走zǒu(走火)(走开)(走动)(出走)
北běi(北边)(北方)(北斗)(东北)
京jīng(北京)(京华)(上京)
门mén(开门)(门口)(门牙)(大门)
广guǎng(广大)(广义)(广告)(广东)
我会认:
想xiǎng(想念)告gào(告诉)
诉sù(诉说)路lù(马路)
安ān(安全)非fēi(非常)
常cháng(经常)壮zhuàng(壮丽)
观guān(观看)
易错的字
走:先写“土”,再写下面的部分,注意第二笔的竖与第四笔的竖不连写。北:第四笔是“”,不要写成“一”。
广:上面有“丶”,不要写成“厂”。
近义词:
非常--十分雄伟--壮观洁白--雪白
反义词:
遥远--附近美丽--丑陋洁白--漆黑
字词积累
弯弯的小路宽宽的公路
遥远的新疆美丽的天山
洁白的雪莲雄伟的天安门
壮观的升旗仪式
理解词语:
遥远:很远。
告诉:说给人,使人知道。
仪式:举行典礼的程序、形式。
非常:十分;极。
壮观:景象雄伟。
广场:面积广阔的场地,特指城市中的广阔场地。
句子解析:
1、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这是妈妈告诉“我”的话,说明在北京城的天安门广场上,升旗仪式很壮观。妈妈的话,激起了“我”要去北京城看看的强烈的愿望。
2、遥远的新疆,有美丽的天山,雪山上盛开着洁白的雪莲。
这是爸爸告诉“我”的话,说明新疆很遥远,那里有美丽的天山和洁白的雪莲。爸爸的话,激起了“我”要去新疆看看的强烈的愿望。
课文分析
《我多想去看看》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新疆的孩子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北京的孩子想去遥远的新疆看天山的雪莲,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了解外面世界的美好心愿。
《我多想去看看》原文课文及精品教案
第一章:课程简介
1.1 课程背景
《我多想去看看》是一篇描绘我国美丽风光和丰富文化的课文,通过讲述一个小女孩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向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1.2 课程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祖国美景的热爱。
(2)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向往美好事物的情感。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美丽景色和丰富文化。
第二章:课文解析
2.1 课文概述
《我多想去看看》一文通过描绘草原、天山、沙漠、雪莲等景色,展现了我国大自然的壮美和多样性。课文还提到了我国的历史文化,如长城、故宫等,让学生在感受美景的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国家。
2.2 课文逐段解析
(1)第一段:引入主题,表达小女孩对美丽景色的向往。
(2)第二段:描述草原的美丽和辽阔。
(3)第三段:描绘天山的雄伟和神秘。
(4)第四段:展示沙漠的奇特和壮观。
(5)第五段:描述雪莲的纯洁和美丽。
(6)第六段:提到长城和故宫,表达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敬意。
2.3 生字词讲解
(1)草原、天山、沙漠、雪莲等词语的含义。
(2)理解词语在文中的作用和意义。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策略
3.1 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析生字词。
(2)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的美景。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2 教学策略
(1)激发兴趣:通过引入生动的故事和图片,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2)循序渐进:从生字词学习到课文解析,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3)情感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向往美好事物。
一、教案基本信息
《我多想去看看》原文课文及精品教案
课时安排:2课时
年级:一年级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课文中描绘的美丽景色和作者的情感。
2. 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感。
教学内容:
1. 课文朗读与理解
2. 生字词学习
3. 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4. 情感教育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课堂导入(5分钟)
a.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相关生字词。
b. 提问:你们对大自然的美景有什么向往?
2. 课文朗读与理解(15分钟)
a.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
b. 解释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c. 讨论:课文中的美景有哪些?作者为什么多想去看看的地方?
3. 生字词学习(10分钟)
a. 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朗读、记忆。
b.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记忆生字词的方法。
c. 练习书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4. 语言表达能力训练(10分钟)
a.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子描述图片内容。
b.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描述图片的方法。
c. 学生自选一幅图片,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描述。
5. 课堂小结(5分钟)
b.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
1. 课堂导入(5分钟)
a. 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
b. 提问:你们对大自然的美景有什么新的认识?
2. 课文朗读与理解(15分钟)
a.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
b. 解释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c. 讨论:课文中的美景有哪些?作者为什么多想去看看的地方?
2我多想去看看
教学目标
1.认识“想、告”等13个生字;会写“多、会”等7个字。
2.能正确朗读课文,积累短语,读好带有感叹号的句子。
3.通过朗读和交流,体会“我”想去看看外面世界的强烈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积累偏正结构的短语。
教学难点
积累偏正结构的短语,读好带有感叹号的句子。
教学策略
认写字词
1.识字。教学时需要注意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结合。初读课文时,重在解决读音,把字音读正确;阅读活动过程重在生字读音的巩固及字义的理解。“想、京、城、广、常、壮”6个字都是后鼻音,“安、观、宽”都是前鼻音,要注意区别。
字形以整体识记为主,如,“就、非、常、壮”,在阅读活动中与生字多次见面,达到识记的目的。
字义教学应抓住重点、难点,在具体语境中进行理解,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
2.写字。本课要写7个字,以上下结构和独体字为主,在字形的把握上难度不大。“会”和“走”里面都有“撇”和“捺”组成的“人”字,但是长短不同、角度不同,可以让学生在比较中书写。“走、北”的书写笔顺比较容易错,要重点指导。
朗读指导
1.课文中“弯弯的小路、遥远的北京城、雄伟的天安门”等偏正短语较多,而带有偏正短语的长句子也是学生的朗读难点。可以采取分层指导读:
(1)读好词语。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同桌互读等方式,将词语读正确,做到连词读,不破词。
(2)读好短语。通过范读、学生跟读等方式,指导将助词“的”读得又轻又短。另外,偏正短语中的修饰词赋予事物具体的形象,可通过师生对读的方式,渗透偏正短语的作用,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