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课文2-我多想去看看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4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我多想去看看》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我多想去看看》教案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我多想去看看》教案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我多想去看看》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首都北京、天安门能升旗仪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首都的情感。
2、认识13个生字。
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
认识2个偏旁“心、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会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体会“多想看看”的情感。
课前准备1、师生共同收集有关北京、天安门和升旗仪式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3、生字卡片(学生)。
4、《我爱北京天安门》的歌曲。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质疑揭示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多想去看看”,你们读一读。
小朋友们你最想看什么呢?(生交流)2、教师补充课题:加上“我”字,再读一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我”指谁?他想去看什么?)3、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小朋友们提出的问题。
二、自学认读生字。
1、要解决小朋友们提出的问题,让我们先来读读课文中是怎么说的,请同学们自己借助汉语拼音读读这篇课文。
2、两人一组学习生字,把字音读正确。
3、开火车读生字。
带着拼音读4、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5、生字词你们都认识了吗?老师来考考你们。
三、练习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1、生字、词你们都认识了,下面请小朋友把生字带入文中再练习读一读,注意把字音读正确。
2、四人一组读一读课文,数一数全文有几句话,用数字标出来。
3、小朋友再读一读课文,数一数全文有几句话,用数字标出来。
4、用手势表示课文有几句话。
5、学生评议,教师指导:“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一句的停顿,练习读通顺。
四、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多想看看”的情感,练习朗读。
《我多想去看看》原文课文及精品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学生能够认识并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汇。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模仿、创作等方式,提高写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课文中描绘的美好景色和作者的向往之情。
学生能够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原文课文《我多想去看看》是一篇描绘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向往之情的短文。
课文通过描绘草原、天山、雪山等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美景的渴望和热爱之情。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难点:学生能够认识并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汇。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或者提出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入课文主题。
3.2 朗读与理解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课文中的意思。
3.3 词汇学习教师可以挑选一些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汇,进行解释和讲解。
教师可以通过例句或者游戏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新词汇。
第四章: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朗读课文给家长听,并尝试解释课文中的意思。
让学生回家后,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美景,写一篇小短文,表达自己对美景的向往之情。
第五章: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朗读、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通过学生的写作作品,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朗读与模仿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模仿作者的情感表达。
学生通过模仿,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6.2 情景创设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为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课文中描述的场景之中。
学生通过情景创设,更直观地感受课文描绘的美好景色。
第七章:课堂活动7.1 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就课文中的某个场景或者意境进行讨论。
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课文原文
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课文原文
2 我多想去看看
妈妈告诉我,沿着弯弯的小路,就会走出天山。
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我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爸爸告诉我,沿着宽宽的公路,就会走出北京。
遥远的新疆,有美丽的天山,雪山上盛开着洁白的雪莲。
我对爸爸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王宝柱,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我多想去看看课文原文及赏析
《我多想去看看》是王宝柱写作的一首诗歌。
本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抒发了少年儿童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课文原文
妈妈告诉我,
沿着弯弯的小路,
就会走出天山。
遥远的北京城,
有一座雄伟的天安门,
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我对妈妈说,
我多想去看看,
我多想去看看。
爸爸告诉我,
沿着宽宽的公路,
就会走出北京。
遥远的新疆,
有美丽的天山,
雪山上盛开着洁白的雪莲。
我对爸爸说,
我多想去看看,
我多想去看看。
赏析
《我多想去看看》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新疆的孩子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北京的孩子想去遥远的新疆看天山的雪莲,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了解外面世界的美好心愿。
全文有两个自然段,分别借两个孩子之口讲述。
第1自然段是身处新疆的“我”从妈妈口中了解了北京,渴望去看看北京。
第2自然段是身处北京的“我”从爸爸口中了解了新疆,产生了去看看新疆的
愿望。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分别对应文中的两个自然段。
我国幅员辽阔,作者选取了“北京”和“新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旨在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我多想去看看》原文课文及精品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我多想去看看》是一篇描绘我国美丽风光和丰富文化的课文,通过讲述一个小女孩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向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1.2 课程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祖国美景的热爱。
(2)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向往美好事物的情感。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美丽景色和丰富文化。
第二章:课文解析2.1 课文概述《我多想去看看》一文通过描绘草原、天山、沙漠、雪莲等景色,展现了我国大自然的壮美和多样性。
课文还提到了我国的历史文化,如长城、故宫等,让学生在感受美景的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国家。
2.2 课文逐段解析(1)第一段:引入主题,表达小女孩对美丽景色的向往。
(2)第二段:描述草原的美丽和辽阔。
(3)第三段:描绘天山的雄伟和神秘。
(4)第四段:展示沙漠的奇特和壮观。
(5)第五段:描述雪莲的纯洁和美丽。
(6)第六段:提到长城和故宫,表达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敬意。
2.3 生字词讲解(1)草原、天山、沙漠、雪莲等词语的含义。
(2)理解词语在文中的作用和意义。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策略3.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析生字词。
(2)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的美景。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2 教学策略(1)激发兴趣:通过引入生动的故事和图片,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循序渐进:从生字词学习到课文解析,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情感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向往美好事物。
第四章:课堂活动设计4.1 课前活动(1)播放课件:展示我国美丽风光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歌曲欣赏:让学生欣赏《我和我的祖国》等歌曲,培养爱国情怀。
4.2 课后活动(1)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抄写生字词,加强记忆。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下《课文2:我多想去看看》教案一、教材内容简介《我多想去看看》是人教版部编语文一下的一篇课文,通过描述主人公对远方景物的向往和梦想,展现了孩子们活泼好奇的内心世界。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要词语和句子。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所传达的思想情感。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创作。
三、教学重点1.观察和理解课文内容。
2.能够准确理解和使用关键词汇。
3.听懂课文,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
四、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夸张手法。
2.运用所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梦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课文主题,引发学生兴趣。
2. 学习课文•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分析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3. 拓展阅读•让学生阅读类似主题的其他文章或故事,展开讨论。
4. 情感沟通•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梦想和向往,促进情感交流。
5. 创作活动•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撰写一篇小短文或绘制插图。
6. 总结•总结学习内容,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和相关活动的展开,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美好,同时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创造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我多想去看看》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课 题
2、我多想去看看 共2课时
备课日期 2.10 上课日期
教材
分析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
感情。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
国的思想感情。
学情
分析
学生自学可以
学会的知识
识记生字,朗读课文。
自学的重点 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
教师重点讲解内容 掌握生字的读写,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
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 型 授新 授课方法 练习与讲解
教具准备 课件
教与学的设计 我的修改
第一课时 (一)揭题 (出示天安门图片) 师:小朋友,认识吗?(指名读、齐读词语:天安门) 北京在哪儿?(指名读,齐读词:北京)北京是什么地方?(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去首都北京亲眼看看天安门呢? 有一个农村的孩子,他家住在大山里,他也和大家一样,非常想去北京亲眼看看天安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1课——我多想去看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生自由初读课文 师:请小朋友们朗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遇到你认为比较难读的字或容易读错的字做个记号。 (三)学生互相提醒容易读错的字 如:升、能,注意是后鼻音;告诉的“诉”地轻声等等。 (四)检查字音和认字情况 1、开火车拼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3、师生共同评议,纠正字音。
(五)指名分句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后评议
(六)同桌一起读课文,理清主要讲什么
1、师:(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在“我”家的门前,我和妈妈
正说着话呢!妈妈告诉我什么?我对妈妈说了什么?请同桌两个
同学一起来读课文,找到妈妈告诉了我什么和我对妈妈说了什么,
同桌两个同学对读。
2、指名一对同学对读,学生评议。
(七)指导朗读、背诵
1、师:妈妈告诉了我什么?(出示第一句:妈妈告诉我,
沿着弯弯的小路,
就能走出大山。
指导学生朗读第一句要读得慢一些,舒缓一些。“告诉”、“弯
弯”的小路,“走出大山”注意连起来读,不要读得一字一顿。)
2、师:妈妈还告诉我什么?(出示第二句:遥远的北京城,
有一座天安门,
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师:沿着弯弯的小路,走出大山后,还要坐上好几天的火车
才能到达北京。可见这个孩子的家离北京远吗?很远很远就是“遥
远”。
(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师:天安门广场上有一根高高的旗杆,每天都要举行升旗仪
式,你们想不想看看天安门的升旗仪式?(播放天安门广场升旗
仪式录像片)
看了以后,觉得广场上升旗仪式怎么样?
学生从雄伟的场面中领悟“壮观”的意思。
3、学生朗读第一、二句。
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师再次提醒语速舒缓,体现出“我”
沉浸在遐想之中。)
(八)交流收集的图片或照片
1、师:老师请同学课前收集北京风光的照片,去过北京的同
学把自己在北京照的照片带来,都带来了吗?好,请小朋友四人
为一小组交流以下问题:
说说自己带的这张图片是北京的什么地方?去过北京的同学
介绍介绍自己这张照片是在哪里照的?
2、学生小组交流。
3、指名全班交流,用投影片看几名学生的图片、照片,说一
说这是北京什么地方?
(九)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的情感
师:是的,这个农村的孩子也跟我们一样非常想去北京看看。
(第三句:我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谁能读读这句话,要把自己非常想去北京看看得情感读出
来?
指名读,自由读,齐读。
第二课时
(一)指导朗读、背诵诗歌
1、(看书上插图)教师引背。
2、学生同座位互背。
3、全班同学齐背。
(二)指导写字
1、学生看书,自己说一说“广”字怎么记?自由记住“广”
在田字格的位置。
2、学生在书上练习书写。
3,学生再看书,说一说“升”字怎么记?演示“升”和“开”
的比较,自由记忆“升”在田字格的位置。
4、学生练习书写。
(三)扩展练习。
出示北京的风景图片,当地的风景图片。
说话训练:我多想( )。
(四)练习
1、想一想,连一连。
告 走 北 升 城 广
路 京 旗 门 场 诉
2、比一比,组词。
听()走()北()开()
诉()足()比()升()
作
业
布
置
1、回家收集关于北京的资料。2
2、把你心目中天安门和五星红旗的样子画下来。
3、抄写生字词,做练习题。
板
书
设
计
2、我多想去看看
听()走()北()开()
诉()足()比()升()
课
后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