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小五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二)语文
- 格式:doc
- 大小:16.06 KB
- 文档页数:5
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模板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模板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模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模板1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初步掌握各自特征和内在联系。
帮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2.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师:我们学过哪些基本平面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2.出示一张纸。
师:这是什么图形?如果把这样大小的许多纸重叠在一起,你们看,是什么形状?3.师:在日常生活中,长方体形的物体我们常见到,如保健箱、粉笔盒等等,你们能说出一些来吗?师: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与我们联系很多,在工农业生产中用途很广。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
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二、示范操作,认识面、棱、顶点1.拿出一根萝卜,用刀切一刀,要求学生观察并且动手摸一摸切出的面。
在学生感受的基础上,告诉学生这叫做“面”。
2.将切出的萝卜平面朝下,再垂直切一刀,取出其中的一块,出示给学生看。
师:这块萝卜有几个面?两个面相交的边叫什么呢?3.继续切,把萝卜一面平摆在桌面上,再垂直切一刀,出现了一个新情况,让学生观察后回答,有几个面,有几条棱。
师: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师:刚才我们通过切萝卜的活动认识了物体的面、棱、顶点。
4.教师出示长方体模型,学生取出长方体实物,进行观察,并且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然后回答:一个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三、认识长方体1.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手中的长方体实物,并自学课本,同时在黑板上出示下列自学题: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哪些面的面积相等?为什么?长方体有几条棱?哪些棱的长度相等?长方体有几个顶点?2.讨论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简要板书。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教学设计[全文5篇]第一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教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学习目标:1.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
2、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学习重点: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学习难点: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的物体(或是两个长方体纸盒)、尺子;老师: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框架、透视图、组装的长方体框架,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3分(1)引出立体图形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图形变变变动画”你们想看吗?(想)看!这是一个点.仔细看,点变成了什么?(线或线段)线又变成了什么?(正方形)谁知道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回答正确!接着看,正方形又变成了什么?(长方形)长方形有什么特征?(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再看,长方形又变成了什么?(长方体)对了它叫长方体。
老师厉害吧,会变图形。
你们看(拿出正方体模型),这是什么形状的?(正方体)(2)联系生活实际:那,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师:你说……;你说……;你说……,这么多。
(3)引入课题:我们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继续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
(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如果老师把一个长方体画在黑板上,它应该是这样的(帖透视图)它叫做长方体的透视图。
二、长方体(24分钟)1.发现名称、特征:(3分钟)现在,请你从桌堂里,找出一个长方体。
仔细看一看,你对长方体有哪些认识?自学:师提示:看一看,摸一摸呦。
(巡视时和学生小声说:这叫什么?这?这?数一数,几个面,比较一下他俩—指相对的面。
或听或教他们说说)组内交流:把你的发现和你的小组同学说一说。
2.全班交流:8分谁能代表小组勇敢的站起来说说。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15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1教学目标(一)了解并掌控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理解并掌控体积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间的化和聚。
(三)培育同学仔细审题的习惯,使同学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精确地运用单位间的化聚法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体积单位进率和单位之间的互化。
(二)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的转化。
教学用具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或活动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预备老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元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同学口答后老师板书:长度单位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厘米老师: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同学口答后老师板书:面积单位1米2=100分米21分米2=100厘米2厘米2口答填空,并说明算法和算理:4米=( )分米=( )厘米。
(算法:进率×高级单位的数。
)500厘米=( )分米=( )=米。
(算法:低级单位的数÷进率。
)老师:我们复习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进率,和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之间转换的方法,今日我们学习常用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单位之间的转化。
板书课题: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学习新课1.认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出示电脑动画图(或抽拉投影片)。
出示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提问:体积是多少?(1分米3。
)给一条棱涂色,提问:棱长多少厘米?(10厘米。
)1厘米3为单位,一个一个涂,涂满一排,提问:体积是多少?一排一排涂,涂满十排(一层),提问:体积是多少?一层一层涂,涂满十层(即全部涂上)。
提问:体积是多少?(10×10×10=1000(厘米3)。
)老师:由此可知1分米3等于多少厘米3?同学口答后老师板书:1分米3=1000厘米3老师:假如把刚才的图理解为棱长1米,即体积为1米3,它的体积是多少分米3?再请同学看一遍电脑动画图后,同学口答老师板书:1米3=1000分米3。
老师:能说一说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吗?(1000。
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篇一」活动目的:1、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
活动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硬纸片,正方形和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和长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一样大活动过程:1、复习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5、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
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活动目标1、通过尝试,操作学具,让幼儿杆子将7分成两份,有6种分法,并作记录。
2、通过讨论、分析,理解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如一个不风增加1,另一个部分就要减少1。
活动准备塑料小鸭学具人手42只。
活动过程一、复习6的组成玩“碰球游戏”,出现数咔,师问:这数是几?答“6”。
师:今天玩碰游戏,教师与小朋友的数合起来是6。
(例如),师:我的1球碰几球?答:你的1球碰5球)教师问,小朋友可集体回答,也可小组回答,也可个别回答。
二、集体尝试活动出现小狗、小兔家的图象。
师:今天小狗请几只小鸭到它们家做客?(幼儿答:7只)小兔也请小鸭去做客,怎么办呢?(幼儿答)请小朋友在桌上拿7只小鸭,分成两份,一部分到小狗家,一部分到小兔家,(小朋友操作)要求小朋友分的数与别人不一样。
(第一次尝试)教师请幼儿回答,你是怎么分的,幼儿回答,教师操作小鸭到小狗,小文档仅供参考文档仅供参考兔家,并列出分合式(),幼儿回答一种,教师列出一种,功写出6个分合式。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6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的写作思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篇一一、操作引疑:师:土豆块是不是长方体?同学们,你们已预习过课本,现在把你们手中的土豆块切成一个长方体。
想一想:①切一刀,摸一摸,有什么感觉?生1:平的,叫做“面”。
师:②再切一刀呢?生2: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师:③再切一刀呢?生3:出现三个面,三条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师:再把土豆切成一个长方体,比一比谁切得较像。
二、研究长方体究竟有什么特征:学习小组合作研究:出示的研究题1-----3题,并把研究的数据填入表格中。
研究题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各有多少?每个面分别是什么形状?集体交流:师:你是怎样数“面”、“棱”的?哪种数法比较好?生:面:前后、左右、上下(2+2+2或2×3)棱:有三组不同方向“棱”(4+4+4或4×3)师:观察本组同学的长方体土豆块,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有特殊情况吗?生:我们小组土豆块,有两个相对面是正方形。
较后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体验有序思考的优点。
研究题2:你觉得长方体的棱和面还有什么特征?用尺子量一量,看看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并填入表格中。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交流,共同探究。
师:请每个小组把研究结果汇报,或有什么问题要质疑?生1:我们小组发现相对的两个面形状一样,面积相等。
生2:请问你们小组是怎样知道?生3:我们小组是动手量相邻两条边知道的。
生4:我们小组是动手算出它的面积知道的。
生5:我们小组是动手剪开比一比知道的。
师:每个小组都能想出好办法,如果老师想做这个(实物演示)长方体框架共需要多少长的铁丝?大家有什么方法来解决吗?生6:只要量出一个顶点引出三条不同的方向棱的长度。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1.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2.2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模型、长方体形状的纸盒、长方体框架长方体形状的物品、小棒和小球等学具、用学具做的长方体纸盒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出示几张图片,了解身边的物体,引入长方体的学习。
1、师:画面上是什么图形?(长方形)现在请你们认真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演示由6个长方形围成一个长方体的过程)2、师:同学们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是不是由6个任意的长方形都能像这样围成一个长方体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继续研究和长方体有关的一些知识。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3、师:周围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从主题图中找一找。
(电脑抽象出长方体的图)师:你带来了哪些长方体形状的物品?二、新知探究(一)整体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的物品,用手摸一摸。
师介绍长方体上平平的部分叫作长方体的面。
2、师边指边说: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部分叫做长方体的棱。
请你找出长方体的棱。
3、指导学生观察: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叫作长方体的顶点。
用手摸摸看。
4、师: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边说师边用课件分别演示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1、独立观察、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特征。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现在请你拿出长方体的物品,仔细观察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把你们的发现填在数学书中的表格里。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案优秀13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物认识长、正方体,通过学生的观察、对比、小组讨论,了解长、正方体的特点。
2、在操作中认识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物认识长、正方体,了解长(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平面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这两种平面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我们以前学过的这些图形都是平面图形,今天我们要认识两种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二、探究新知(一)新课引入:指着各种形体的教具提问,哪些物体的形体是长方体?请学生把长方体挑出来。
在日常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学生举例。
我们为什么把这些形状称做长方体呢?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认识长方体。
1.教师拿出火柴盒的模型,说明面、棱和顶点。
2.学生拿学具小组讨论,并出示小组讨论提纲,同时讨论后填写操作实验报告。
面棱顶点长方体数量形状大小数量长度数量位置(1)探究完成实验报告。
(2)汇报讨论结果。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4.引导学生指出自己手中学具的长、宽、高,改变学具的位置,在指出长、宽、高。
向学生说明长、宽、高根据长方体所摆的位置不同而改变。
5.练习:要求根据特征判断下面图形是不是长方体?并说出长方体立体图形的长、宽、高是多少厘米。
(教具)(三)认识正方体1.学生找出正方体实物来独立观察,观察后按提提纲独立回答问题,独立填写实验操作报告。
独立观察提纲:(1)数一数,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有什么特点?(2)摸一摸,正方体有多少条棱?它们的长度相等吗?(3)找一找,正方体有几个顶点?独立填写实验操作报告:面棱顶点正方体数量形状大小数量长度数量位置 1.班集体讨论,订正学生独立完成的实验报告,并完成教师板书,注意启发学生自己总结正方体的特征2.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何异同?相同点: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认得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5篇认得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二)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二)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教学用具教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可打开)、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
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
(二)学习新课1.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老师出示长方体教具,用手摸一下前面(面对学生的面),说明这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这个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再用手摸一下左边的面,说它也是长方体的一个面,它的大小是它的面积。
老师:长方体有几个面?学生:6个面。
老师用手按前、后,上、下,左、右的次序摸一遍,说明这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请学生拿着自身准备的长方体盒子也摸一摸,同时两人一组相互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再请同学拿着正方体盒子,两人一组边摸边说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老师:(拿着长方体盒子)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能一眼全看到吗?想一想有什么方法能一眼全看到?学生讨论。
(把六个面打开放在一个平面上。
)老师演示:把长方体盒子、正方体盒子打开,剪去接头粘接处,贴在黑板上。
也请每位同学把自身准备的长、正方体盒子的表面打开铺在课桌上。
老师:请再说一说什么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
(学生口答。
)老师板书: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请同学拿着自身的长方体(用打开图折上)。
老师:请量出它的长、宽和高,说一说哪些面大小相等?指出相邻的三个面各用哪两条棱作为长和宽?学生四人一组边操作边讨论后归纳:上下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宽作为长和宽的;前后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高作为长和宽的;左右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高和宽作为长和宽的。
老师:对长方体实物,我们已经会找它每个面对应的长和宽了,在平面图上会不会找呢?请同学用自身的打开图练习找各面的长宽。
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通用9篇)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2.能运用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用具:教具:1立方厘米的立方体24块,1立方分米的立方体1块。
学具:1立方厘米的立方体20块。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提问:什么是体积?2.请每位同学拿出4个1立方厘米的立方体,把它们拼在一起,摆成一排。
教师提问:拼成了一个什么形体?(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4立方厘米)你是怎样知道的?(因为这个长方体由4个1厘米3的正方体拼成)如果再拼上一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呢?(5立方厘米)谈话引入: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今天我们来学习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二、学习新课(一)长方体的体积【演示动画长方体体积1】1.拼摆长方体:请同学们四人为一组,用12个小正方体来拼摆长方体,并分别记下摆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教师提问:这些长方体有什么共同点?(体积相等)不同点?(数据不同)为什么形状不同而体积相等呢?(因为它们都含有同样多的体积单位 12个1立方厘米)教师引导:请观察自己摆出的长方体长、宽、高的数,除了表示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度外,还表示什么?师生共同归纳:表示长的数,如4,除了表示4厘米长外,还表示出一排摆了4个1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同样的道理,表示宽的数还表示摆了几排,表示高的数还表示有几层。
3.【演示动画长方体体积2】第一组:请同学们摆出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说出它的体积。
一排摆出4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一共摆了三排摆两层第二组:同上要求摆出长3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
一排摆出3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一共摆了3排摆2层第三组:想象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说出体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5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节中,还介绍了容积的概念。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能够辨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系统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材内容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结合学生所熟悉的事物进行安排,让学生学以致用,同时,教材内容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教材内容的呈现体现了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学习掌握知识的特点,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概念和计算公式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学段初步认识了立体图形,有一定的认识基础。
同时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为学习立体图形作好了准备。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很大提高,为学习新的知识锻炼了能力方面的基础。
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
由平面图形扩展到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掌握知识的内涵,转化为自身的能力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长、宽、高。
3、能比较区别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探究空间结构:小五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教案二小五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教案二一、教学内容在小学数学中,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常见的几何体,它们的结构和特点是我们理解空间结构的基础。
在本次教学中,我们将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并探究它们的空间结构。
二、教学目标1、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结构和属性;2、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各种应用;3、培养学生对于几何体的认识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结构和特点;难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三视图并进行相互转换。
四、教学准备黑板、彩笔、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
五、教学步骤1、导入(1)教师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来示范,让学生感受一下它们的特点。
(2)让学生根据模型回答下面的问题: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长方体有几个棱?正方体有几个棱?长方体有几个顶点?正方体有几个顶点?2、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1)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结构和属性,这里以长方体为例:长方体有三对相对平行的面,每对相对平行的面都相等,所以长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矩形。
长方体有四对相邻的矩形,这些矩形构成了长方体的侧面。
长方体有12条边,每条边都是相邻两个矩形的边。
长方体有8个顶点,每个顶点都是相邻三个矩形的交点。
(2)让学生自己完成正方体的讲解。
3、绘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三视图(1)说明三视图的概念和作用。
(2)通过画图的方式来教授如何绘制三视图。
先从正方体开始,教师示范如何绘制正方体的三视图,然后让学生自己完成。
(3)在学生熟悉绘制正方体的三视图之后,再讲解如何绘制长方体的三视图。
同样,先由教师示范,再让学生自己尝试绘制。
4、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应用(1)通过图片和实物来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各种应用,如建筑、箱子、货车等。
(2)让学生一起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应用,从而感受到数学对生活的实际用处。
5、巩固练习(1)以填空题的形式来进行小练习,测试学生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理解水平。
小学生也能轻松掌握:小五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教案二!一、教案概述本教案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小学生深入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并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对体积单位的理解,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数学活动和个人思考来进一步探究和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1.课前活动本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课题的探索欲望。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相关视频或图片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并搜集相关的知识和信息。
2.导入通过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回顾、巩固课前所学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回忆一下前面学习的课题,要求他们重点掌握一些概念和特点。
3.展示该环节是本教案的重点,通过展示,让学生们真正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并掌握体积单位的相关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PPT等展示工具,让学生们深入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和体积计算公式,并通过具体的示例来帮助学生们掌握相关知识。
4.活动在本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数学游戏等方式,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入掌握所学知识。
例如:小组合作:教师可以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们自行组合建立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在建立完成后进行测量和计算。
数学游戏:教师可以设计数学游戏,要求学生们在游戏中选出符合条件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如:“选出一个体积不小于10的正方体”等。
5.总结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总结,巩固所学知识,并为学生的下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概括所学知识,帮助学生们掌握知识点,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三、教学亮点1.直观易懂的设计教案内容设计丰富多样,内容详尽,形式新颖,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深入了解体积等数学概念。
2.注重学生参与教案设计注重学生参与,从小组合作到数学活动,这些经过细致设计的环节,让学生在合作互助中进一步地巩固所学知识,加深体验式学习的体验。
3.体现有用性教案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实用的数学知识,这份教案突出实用性的特点,在课堂上学生们能够真正地学以致用。
2019年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认识和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2、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4、培养学生有序观察、自主探究的能力。
重、难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体纸盒教学过程:一、认识立体图形和长方体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物体的形状。
你能说一说国旗、手帕、红领巾各是什么形状的吗?小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都是平面图形。
师:请同学们看老师办公桌上的这些物体,注意观察他们的形状。
他们的形状和平面图形一样吗?指出:像办公桌上这些物体的形状画出来都是立体图形。
其中粉笔盒、书的形状是长方体。
你还能说一些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吗?出示课本27页的图,让学生观察。
小结:这些物体的大小不同,样子也不完全一样,可他们都是长方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呢?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长方体。
(板书课题)二、探究长方体特征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让学生认真观察、摸一摸、看一看,看看学生发现了些什么?师:(拿长方体纸盒,边摸边说明)长方体上这种平平的面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的面。
(指长方体的棱)这个地方叫长方体的棱,观察一下,长方体的棱是几个面相交的地方?(两个面)两个面相交的地方叫做长方体的棱。
(指长方体的顶点)这个地方叫长方体的顶点。
请摸一摸长方体的顶点,观察一下,长方体的顶点是几条棱相交的地方?(3条棱)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
2、研究长方体的特征(1)观察、讨论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那么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呢?它和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有什么关系?请大家认真观察长方体,看看你们有什么发现?然后填一填课本28页的表格。
(2)汇报、交流师:谁来把你的观察结果说给大家听?学生汇报观察结果(3)总结特征长方体有6个面、12棱、8个顶点。
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1、出示课本第29页教学例题2让学生认真观察制作的长方体框架,提问学生有什么发现?回答问题:(1)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2)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2、揭示长、宽、高的概念(1)请同学们在长方体的纸盒上找出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在学生找出后,教师告诉学生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小五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二)一、教学目的1.通过学生的自主发现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会辨认长方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精心组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体现数学充满着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二、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建立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
四、教具准备教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等;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
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
五、教学过程1.分类、操作、引出新知(1)教师出示一幅图:你能将它们根据一定标准分类吗?(2)师生共同概括:像粉笔盒等长方体和正方体,和排球、土豆等都占据一定空间把它们称为立体图形。
请同学们说说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板书:长方体的认识)长方体我们从哪些方面来认识呢?(3)拿出一块橡皮,横切一刀,露出一个面,让学生触摸,并说说感觉,教师明确这部分叫面。
再切一刀,再让学生触摸两面相交的线,说出感觉,明确这在立体图形中叫做棱。
什么叫棱?将橡皮的一个面扣放在桌面上,与两个面垂直再切一刀,触摸三条棱相交的点,说出感受,明确它叫顶点。
什么叫顶点?(4)找实物指出它的长、宽、高。
今天,我们就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来学习长方体的认识。
2.实践操作,探究新知(1)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那么长方体的特征是什么?请同学们自己数一数、量一量、比——比后,完成表格。
(提示:放手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和学习用具独立探究、自主发现面、棱、顶点的知识。
)(2)教师巡回指导,指导要点如下:①数面、棱、顶点时,如何数比较科学。
②采用多种学习方法。
(提示:如测量、计算、比较及用身体某个部分去接触面、棱、顶点等。
)③独立填写“我的发现”一表。
面棱长顶点(学生在学习时,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多种学习方法,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汇报:师生共同归纳。
(除了各部分的数量外,还要引导学生认识。
小五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二)_五年级数学教案小五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二)(下载:)颤抖的羽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略读课文,通过略读了解大意。
2、理清文章的脉络,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
过程和方法:1 结合课文,联系实际体会“自悟、自省”的重要性。
2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理解“颤抖的羽毛”的深刻含义,懂得做错了事要学会自悟、自省。
【教学重点】1、结合课文,联系实际体会“自悟、自省”的重要性。
2、理解“颤抖的羽毛”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颤抖的羽毛”的深刻含义,懂得做错了事要学会自悟、自省。
预习提纲:1 认真阅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认读并理解。
2 标出疑难问题待上课解决3搜集有关作家金波的资料,阅读有关作品。
特别推荐:金波散文集《和树谈心》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与预设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师:孩子与动物着着天然的情愫,一群淘气的孩子捅马蜂窝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颤抖的羽毛》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我们一起看一看金波带给我们他儿时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 学生自读扫除文字障碍,画出读不好,难理解的字词。
2 小组交流。
互相解决疑难问题“惴惴不安”、“瑟瑟”、“一窝蜂”等词可以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同学间互助等方法自主解决。
3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词语;朗读:兴起勉强翎毛擒住蓄水拽住惴惴不安瑟瑟颤抖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师生交流:一起梳理课文内容,理清课文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
引导学生从“起因、经过、结果来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相机板书:美好愿望、捉鸡拔翎、捞鸡上岸、真诚弥补)「课文讲了“我”为了制作一只漂亮的毽子(起因),就和同学一起捉我家的大公鸡,拔公鸡的翎毛,把大公鸡逼进水池,几经折腾,大公鸡差点死了(经过),后来“我”自悟到了错误,于是“我”加倍呵护大公鸡,公鸡逐渐恢复了对我的信任(结果)。
小五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二)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学生的自主发现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会辨认长方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精心组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体现数学充满着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二、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
建立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
四、教具准备
教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等;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
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
五、教学过程
1.分类、操作、引出新知
(1)教师出示一幅图:你能将它们根据一定标准分类吗?
(2)师生共同概括:像粉笔盒等长方体和正方体,
和排球、土豆等都占据一定空间把它们称为立体图形。
请同学们说说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我们从哪些方面来认识呢?
(3)拿出一块橡皮,横切一刀,露出一个面,让学生触摸,并说说感觉,教师明确这部分叫面。
再切一刀,再让学生触摸两面相交的线,说出感觉,明确这在立体图形中叫做棱。
什么叫棱?
将橡皮的一个面扣放在桌面上,与两个面垂直再切一刀,触摸三条棱相交的点,说出感受,明确它叫顶点。
什么叫顶点?
(4)找实物指出它的长、宽、高。
今天,我们就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来学习长方体的认识。
2.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那么长方体的特征是什么?请同学们自己数一数、量一量、比——比后,完成表格。
(提示:放手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和学习用具独立探究、自主发现面、棱、顶点的知识。
)
(2)教师巡回指导,指导要点如下:
①数面、棱、顶点时,如何数比较科学。
②采用多种学习方法。
(提示:如测量、计算、比较及用身体某个部分去接触面、棱、顶点等。
)
③独立填写“我的发现”一表。
面
棱长
顶点
(学生在学习时,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多种学习方法,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
汇报:师生共同归纳。
(除了各部分的数量外,还要引导学生认识。
)
a.按棱的长度可分为3组,每组内4条棱平等且长度相等;
b.相交于一个顶点的棱有3条,长度不一定相等;
c.相交于一个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分别叫长方体的长、宽、高;
d.长方体的形状、大小是由长方体的长、宽、高决定的;
e.面的特殊情况。
完成做一做,反馈订正。
小结。
五、课堂练习 @基础练习
拿一个火柴盒量一量,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然后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计算棱长总和。
综合练习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 )
(2)长方体的三条棱长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 )
(3)有六个面、十二条棱、八个顶点的形体一定是长方形。
( )
(4)长方形纸是长方形不是长方体。
( )
(5)有6个面,且6个面都是长方形,它一定是长方体。
( )
实践与应用
(1)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96厘米,已知长是8厘米,高是7厘米,宽是多少厘米?
(2)用一根168厘米的铁丝,焊接成一个长方体教具,长20厘米,宽12厘米,它的高是多少厘米?
(3)用一根长100厘米的铁丝,做成一个长
·9厘米,宽6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后,还剩多少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