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早期戏剧的现代主义探索之洪深
- 格式:ppt
- 大小:1.68 MB
- 文档页数:27
《申报》回溯: 20世纪20年代洪深银幕创作史略作者:严芳来源:《电影评介》2020年第03期洪深作为西洋留学专攻戏剧的第一人,不仅在戏剧的编、导、表等理论的构建与艺术实践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并且“对于中国电影来说,洪深是意义的阐释者与实践的先行者”[1]。
洪深于1924年创作出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电影剧本《申屠氏》,1925年进入明星公司编导自己的第一部电影作品《冯大少爷》,至20年代末宣布离开电影界,共创作了《爱情与黄金》《早生贵子》《四月里底蔷薇处处开》《卫女士的职业》等11部作品。
洪深在这一时期的电影作品中集合了编、导、演于一身,完全地、自由地注入了自己的“作者”情致,在“人間性”的审美追求中,始终保持与时代的互动,体现出现实主义的深度。
《申报》作为中国创办的最早的报纸之一,也是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中期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一直对电影的动态和中国电影的发展十分关注,1932年,《申报》还设立了副刊《电影专刊》,专门刊载电影的相关资讯。
洪深在20世纪20年代投身电影界后,《申报》便对洪深编导的作品多有报道,通过梳理《申报》当时所登载的有关洪深电影的广告、影评、采访、随记等,可以对洪深的电影创作概况进行挂一漏万的勘察。
一、剧影联动:与国运紧密相连的教化观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正处于列强环伺、军阀混战的国难之中,作为一名公派留学的现代知识分子,洪深意识到一个现代国家的建立不仅在于现代政治制度的确立和经济实业的振兴,更首要之事应在于民智的开启与现代国民性的构建。
洪深作为西学专攻戏剧的第一人,1922年从美国归国,抱着“愿做一个易卜生”的愿景回到上海,他将自己的国族情感首先寄希望于戏剧对国民的教育启智功能之上,以自编自导自演的戏剧作品《赵阎王》亮相文艺界。
《申报》1923年2月4日的报纸上刊登了一则题为《戏剧改进社开演白话新剧赵阎王》的广告:“鼓吹裁兵之社会新剧(赵阎王)系戏剧家洪深君所新编。
试析洪深作品《赵阎王》的表现主义摘要:作为我国话剧的伟大奠基人之一,洪深为推动中西方戏剧实现接轨,在对中国戏剧进行演绎的时候更为大胆地尝试表现主义手法,一时未被大众所接受理解,可是其成功实现艺术整合,努力创造出将写意和写实结合在一起并用的中国式话剧。
从我国话剧理论建设的角度出发来看,洪深针对戏剧的特征、变现手段、内容以及结构、与小说间的差别进行系统性地探索与研究,在结合我国初期戏剧运动的基础上,及时地完成经验总结,独树一帜,其在我国戏剧理论及实践领域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至今无人可匹敌。
关键词:洪深戏剧《赵阎王》表现主义1.前言在我国的新文化运动时期,为达到彻底地实现对封建思想以及封建旧文学的反对,我国进步作家开始艰巨而又积极的新文学探索历程。
洪深作为中国戏剧电影领域的先驱人物,其为我国的新文学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美国著名的戏剧学家贝克是洪深就读于哈佛大学时的导师,其另一位弟子奥尼尔的表现主义巨作《琼斯皇》让洪深深受影响,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在一九二二年的春天,洪深回到祖国,在该年冬季时候完成戏剧《赵阎王》的创作,这是他的第一部对于我国戏剧有着深远影响的表现主义戏剧。
2.简述表现主义在十九世纪末期,产生了表现主义戏剧,其在二十世纪初期逐渐鼎盛,逐步发展成为西方现代戏剧的重要流派。
现代人对心灵深处的积极探索促进着表现主义的兴起,成为时代发展潮流的象征。
表现主义戏剧的理论根据及其推动力能够追溯至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和直觉主义(柏格森)。
可以这样说,表现主义顺应着现代人在精神困境中积极实现对深层灵魂的发掘,其关键点在于透过表现去寻找事物的内在本质,其更为重视在模写人物言行方面进行突破,将内部深藏的灵魂深入体现出来,在针对人类精神困境进行揭示的基础上,努力探索精神依托,实现对人性深层永恒的原始品质的积极追求。
为达到这一目的,表现主义戏剧通过对各类型戏剧形式的合理使用来实现人潜意识的戏剧化,运用戏剧形象将人物难以名状的精神困境以及心理状态充分表现出来,其同时借用梦境以及具象化、幻想等等多种主观象征手法表现方式,再配之以深刻的内心独白与舞台美术效果,将观众的心灵深深震撼。
论洪深左翼电影剧作中的家国情怀与诗意现实主义作者:李亚欧孟宏来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01期收稿日期:20220615作者简介:李亚(1993),男,河南永城人,武汉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生,主要从事中外电影史研究;欧孟宏(1976),男,湖南南县人,武汉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外电影史及电影理论研究。
*基金项目:2019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早期欧洲电影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研究(1923-1949)”(19YJA760045)摘要:洪深左翼时期的电影剧作实现了由家庭伦理向国家民族情怀的转变,其表述方式采用了诗意现实主义,文本上呈现出一幅山河破碎、家庭兴衰、人事沧桑的变幻图景,隐含着对新时代主体力量的呼喊与期待。
由洪深左翼电影剧作中的诗意现实主义可以自然延伸到左翼电影中的现实主义问题。
而中国左翼电影中的现实主义不但与同时期好莱坞电影以及欧洲电影中的现实主义存在着巨大差异,而且它与左翼电影剧作中的现实主义亦非同一所指。
即便同为左翼剧作家,其剧作中的现实主义风格也存在较大差异。
由此出发,我们可以进一步对1930年代中国左翼电影中的现实主义问题加以检视。
关键词:洪深;左翼电影剧作;家国情怀;诗意现实主义;民族主义中图分类号: I235.1; J909.8文献标识码: AOI: 10.3963/j.issn.16716477.2024.01.014自1924年创作电影剧本《申屠氏》(未摄制成片)伊始至左翼电影兴起之前,洪深先后编剧或导演了《冯大少爷》(洪深编导,明星公司1925年),《早生贵子》(郑正秋编剧,洪深导演,明星公司1925年),《王昭君和番》(未摄制成片,1926年),《爱情与黄金》(洪深编剧并与张石川共同导演,明星公司1926年),《四月里底蔷薇处处开》(洪深导演,张石川编剧,明星公司1926年),《空谷兰续集》(未摄制成片,1927年),《卫女士的职业》(洪深编剧并与张石川共同导演,明星公司1927年),《少奶奶的扇子》(洪深编剧并与张石川共同导演,明星公司1928年),《一脚踢出去》(洪深编剧并与张石川共同导演,明星公司1928年),《爸爸爱妈妈》(洪深编剧,程步高导演,明星公司1929年),《歌女红牡丹》(洪深编剧,张石川导演,明星公司1931年),《如此天堂》(洪深编剧,张石川、程步高导演,明星公司1931年)①,《旧时京华》(洪深编剧,张石川导演,明星公司1932年)②。
双月刊2021年第2期(总第71期)Bimonthly NO.2, 2021 Sum NO.71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从《泼妇》到《少奶奶的扇子》—洪深在上海戏剧协社的调适◎刘子凌(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内容提要:洪深在上海戏剧协社执导的《少奶奶的扇子》,向为中国现代戏剧史视为现实主义的经典演出。
本 文从原始文献出发,梳理这一事件前后的种种纷扰,将其置入当时复杂的文化和舆论环境中加以审视。
《泼妇》的失败暴露了上海戏剧协社所需面对的各方关切,而正是经由对这些关切的回应,洪深调适个人的戏剧立场,走出了困境,也将《少奶奶的扇子》演出推向成功。
《少奶奶的扇子》事件,透视出中国现代戏剧活动的复杂生态。
关键词:洪深、上海戏剧协社、《泼妇》、《少奶奶的扇子》洪深对上海戏剧协社贡献巨大。
其所执导的《少 奶奶的扇子》的演出,被认为“在创建新的排演制度 上做出了示范性的努力”,而且“提出与建立了一整套 新的戏剧美学原则与表演体系和模式”,1从而“开辟 了中国现代戏剧表导演艺术的新天地”。
2《少奶奶的扇子》何以如此成功?所谓的“中国现 代戏剧表导演艺术”是怎样在这次演出中落地的?只谈洪深在美国求学时所受的戏剧专业训练,并不能回 答这样的问题。
因为就在《少奶奶的扇子》演出一年 多之前,同一个洪深,以《赵阎王》的演出在上海戏 剧界亮相,结果却失败了。
3这就使得他的成功变得 耐人寻味。
本文通过梳理洪深这一时期在上海戏剧协 社的活动以及这一事件前后的种种纷扰,从“中国现 代戏剧表导演艺术”中读出更多的历史信息。
洪深由汪仲贤和欧阳予倩介绍加人上海戏剧协社,时在1923年7月。
两个月以后,戏剧协社筹备第 三次公演,4公演的剧目,最初选定欧阳予倩的《泼妇》和汪仲贤的《好儿子》,后来《好儿子》被改换成《终 身大事》。
洪深受邀担任这次公演的排演主任。
5本文 的考察,即从这次公演开始。
一个新社员被委以如此重任,其中定有缘故。
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历程1、新兴话剧的萌芽--文明戏(1899一1918)中国戏剧概念的产生是学习西方戏剧理论的结果。
中国近代学者王国维较早地使用了戏剧概念,并与戏曲区分开来。
严格地说,中国戏剧发端于话剧。
中国新兴话剧萌芽于戊戌变法(一八九八年)至辛亥革命(一九一一年)年间。
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下,伴随着传统戏曲的改良和文明戏的崛起中国戏剧迈出了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的第一步。
在当时盛行日本的新派剧影响下,一部分爱好文艺的留学生于一九○六年底,在东京成立了春柳社。
这是一个以戏剧为上的综合性艺术团体。
春柳社的发起人为李叔同和曾孝谷。
欧阳予倩、陆镜若也相继加入,并成为该社的主要领导者。
不久,演出了法国小仲马的《茶花女》第三幕。
接着在一九○七年六月初,经过扩充后的春柳社,又在东京本乡座戏院演出了根据林纾、魏易的同名翻译小说由曾孝谷改编的大型剧本《黑奴吁天录》。
这是第一出由中国人创作演出的话剧,也标志着文明戏的正式开端。
一九○七年秋,上海出现了由著名的新剧活动家王钟声领导的春阳社,以及第—所新剧教育机构—通鉴学校。
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将文明戏推向了高潮时期。
这种新生的话剧形式以其迅速反映现实的特长,有力地配合了现实斗争。
在文明戏高潮时期,众多的剧团中,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是任天知创办并领导的进化团。
一九一四年以后辛亥革命随着其果实被哀世凯之流窃取而归于失败,文明新戏也从鼎盛走向衰落。
对后期文明戏的转变起直接影响作用的是郑正秋组织的新民社。
2、现代戏剧观念的确立与新兴话剧的发展(1918-1929)胡适的《终身大事》发表于一九一九年三月《新青年》第六卷第三期,同南开学校新剧团的《新村正》一起,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话剧剧本。
它们已经脱离了话剧的早期形式—文明戏。
一九二一年三月,第一个“爱美的”戏剧团体在上海成立,五月,它创办了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专门性的戏剧杂志—《戏剧》。
最初的成员除发起人和主持者汪仲贤外,尚有沈雁冰、郑振铎、陈大悲、欧阳予倩、熊佛西、徐半梅等,共十三人。
《少奶奶的扇子》与中国话剧的诞生作者:王晓伟来源:《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8年第04期摘要:“五四”前后,随着新文学革命先驱对传统旧剧的批判和新剧的提倡,戏剧革新的努力和探索不断推动着中国现代戏剧的孕育。
洪深在总结前期《华伦夫人之职业》和《赵阎王》演出失败的教训后,选择王尔德的戏剧《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改译为戏剧《少奶奶的扇子》,并将现代戏剧的导演和组织方式运用到后者的排演中,在中国戏剧舞台取得了巨大成功。
《少奶奶的扇子》的成功演出也标志着中国具有了完整的现代戏剧的艺术形态,宣告了话剧的正式诞生,是中国现代戏剧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
关键词:《少奶奶的扇子》;中国现代戏剧;洪深中图分类号:I0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558(2018)04-0108-06中国戏剧有着悠久而辉煌的的历史,鲜明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传统、文化属性和审美取向。
而话剧却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在19世纪末以来的时代变革潮流中,在外来影响的直接作用下孕育、诞生、发展和成熟的。
从清末民初的戏剧改良到文明戏的发展,再到《新青年》戏剧革新的倡导,中国现代戏剧不断在失败中摸索与酝酿。
直到上海戏剧协社排演的《少奶奶的扇子》的演出成功,从舞台实践上鼓舞了爱美剧的热潮并直接导致了中国现代话剧的诞生。
可以说,从1920年《华伦夫人之职业》的演出失败,到1924年《少奶奶的扇子》的演出成功,新兴话剧经过艰难的探索,终于立足于中国舞台[1]。
一、洪深《赵阎王》的失败与反思《华伦夫人之职业》公演失败后,汪优游在《戏剧》杂志上发表的一系列革新戏剧的主张引起了在美国哈佛大学学习戏剧的洪深的关注,洪深通过书信与汪优游探讨在中国发展新剧的问题。
1921年,在和汪优游的书信中,洪深已经关注到了观众心理与《华伦夫人的职业》演出失败的关系,因此想从汪优游那里了解更多关于“观众的心理和关于国内戏剧界的一切情形”。
汪优游的回复中也明确指出了当时中国民众欣赏水平对发展新剧的严重制约:“中国的戏剧已经堕落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我们集了三五同志要想挽救于万一,无奈力量太弱,虽曾试演几种较高的剧本,因为观众的程度太低,屡遭失败……”[2]。
中国现代文学-形考任务4(预备知识:学完第二十五章后;权重:20%)--01977国开(新疆)-参考资料请认真阅读一下说明然后下载:题库有可能会换,不保证全部都有!请仔细核对是不是您需要的题目再下载!!!!本文档的说明:如果题目顺序和你的试卷不一样,按CTRL+F在题库中逐一搜索每一道题的答案,预祝您取得好成绩百!第1题《毁灭》是利用传统技艺的真正长诗,以古雅著称,被看作新文学的《离骚》和《七发》。
它的作者是()A. 朱自清B. 冯至C. 朱湘D. 沈玄庐参考答案是:朱自清第2题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一篇著名的游记散文。
另一篇“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也同样有名,它的作者是()A. 丰子恺B. 何其芳C. 俞平伯D. 叶圣陶参考答案是:俞平伯第3题孤岛时期的“南明史剧”《碧血花》《海国英雄》和《杨娥传》是40年代历史剧创作高潮的前奏。
这些作品的作者是()A. 阿英B. 阳翰生C. 陈白尘D. 夏衍参考答案是:阿英第4题《憩园》的写作缘于抗战期间巴金两次回到老家成都所得印象,也可以看作是()的续篇。
A. 《人间三部曲》B. 《激流三部曲》C. 《抗战三部曲》D. 《爱情三部曲》参考答案是:《激流三部曲》第5题1926年3月,戴望舒与施鲨存创办的第一个刊物是()A. 《无轨列车》B. 《新文艺》C. 《樱络》D. 《现代》参考答案是:《樱络》第6题最早举起中国新感觉派旗帜的是台湾作家()A. 穆时英B. 钱杏邨C. 刘呐鸥D. 施蛰存参考答案是:刘呐鸥第7题1933年萧红萧军自费出版了他们的小说散文合集()A. 《麦场》B. 《生死场》C. 《看风筝》D. 《跋涉》参考答案是:《跋涉》第8题1936年底,艾青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诗集()A. 《旷野》B. 《吹号者》C. 《大堰河》D. 《北方》参考答案是:《大堰河》第9题冯至的第一部诗集是1927年春出版的()A. 《十四行集》B. 《北游及其他》C. 《十年诗抄》D. 《昨日之歌》参考答案是:《昨日之歌》第10题20世纪50年代,河北、北京、天津的一批青年作家刘绍棠、从维熙、房树民、韩映山、再淮舟等,受孙犁的影响,形成了一个新的文学流派()A. 荷花淀派B. 晋察冀派C. 山药蛋派D. 山茶花派参考答案是:荷花淀派第11题在郁达夫的影响下,形成了一个抒情小说的创作潮流,其主要作家有()等。
洪深名词解释
摘要:
一、洪深简介
二、洪深的主要作品
三、洪深的电影理论贡献
四、洪深在中国电影史上的地位
五、总结
正文:
洪深(1894年1月22日-1955年8月29日),原名洪寿昌,字深甫,江苏吴县人(今苏州市吴江区),中国著名导演、编剧、演员、电影理论家。
他是我国电影事业的先驱者之一,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洪深的主要作品涵盖了戏剧、电影和文学等多个领域。
在戏剧方面,他创作了《少奶奶的扇子》、《五奎桥》等著名作品;在电影方面,他执导了《劫后桃花》、《脂粉市场》等经典影片;在文学方面,他发表了多篇论述电影艺术的论文,为我国电影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洪深在电影理论方面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他提倡现实主义电影,强调电影应该反映现实生活,为社会服务;其次,他主张电影应该具有民族特色,发挥本土文化优势;最后,他关注电影艺术的审美价值,提倡电影与戏剧、文学等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
在我国电影史上,洪深具有重要地位。
他不仅是我国电影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而且是电影现实主义流派的领军人物。
他的电影作品和理论观念,对后世
中国电影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洪深作为中国电影事业的先驱者和电影理论家,他的贡献和精神财富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洪深早期导演艺术追求作为中国出洋学戏剧“破天荒的第一人”的洪深,1923年加入戏剧协社之前就已经拥有丰富的戏剧实践经验。
1912年到1916年他在北京清华学校就读时,就非常热心于演剧活动,经常粉墨登场。
洪深曾经改译、演出了《侠盗罗宾汉》,把校园的丛林当作剧场,借用实景,演员穿梭于树木、土丘和草地之间,营造真实自然的戏剧场景,效果甚佳。
后来又创作了《卖梨人》、《贫民惨剧》等反映贫民生活的剧本。
1916年赴美留学,本着实业救国的理想,入俄亥俄州立大学学习烧瓷工程,业余时间刻苦攻读戏剧等艺术类书籍,并先后创作了英文话剧《为之有室》、《回去》。
同年,凭借这两个剧本考入哈佛大学贝克教授主持的戏剧训练班,学习戏剧编撰。
“五四”运动爆发后,创作了抗议帝国主义的三幕英文剧《虹》,在留美学生中间广泛流传并上演。
1920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到纽约参加职业演剧。
1921年,为救赈华北水灾,与张彭春合作写了《木兰从军》英文剧,并担任导演和重要角色,在纽约和华盛顿义演。
这些实践经验让洪深对于舞台演出的方方面面都十分了解,为后来在上海戏剧协社的活动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也让他在导演艺术的追求上很早就呈现出鲜明的特点。
洪深早期导演艺术上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坚定不移地推行话剧导演中心制,追求舞台呈现的整体化效果。
洪深进入戏剧协社之初,剧社还带有明显的文明戏痕迹,排练时拖拖拉拉、松松垮垮,演出时常凭演员即兴发挥,由此产生的错陋可想而知,演出效果不佳。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洪深意识到只有实行导演中心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于是,洪深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在戏剧协社内部实行了一些得力措施,以促进话剧舞台艺术更加专业和纯粹。
首先,在戏剧剧社内部,树立导演的权威地位。
洪深认为上海戏剧协社是“中国第一个讲组织、讲纪律、讲方法”的戏剧团体,所以他入社之初就有意向在这里确立导演的中心地位,按照计划建立欧美式的现代戏剧导演制度。
入社第一天,谷剑尘便提议将自己排演主任(即导演)的职位让给洪深,大家一致同意,洪深当即毫不谦让地表示接受。
绪论:一、现代性——历史的使然基于历史要求的戏剧思潮和戏剧观念的根本转变,或者说戏剧之启蒙理性与现代意识的强化,是中国戏剧脱离古典时期,进入现代时期的基本标志。
1、中国戏剧向现代化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戏剧价值观念的变化。
第二:戏剧精神内涵的变化。
第三:舞台任务形象体系的变化。
第四:戏剧艺术生态构成上的变化。
二、中国现代戏剧的崛起变革先是在旧戏营垒的内部进行,这就是从戊戌维新到辛亥革命前后的戏剧改良运动。
首先:杂剧和传奇这种古老的戏剧文学体裁,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其实:当时在舞台上处于“霸主”地位的京剧,也惊醒了改革的尝试。
三、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历程从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到四十年代,便是现代戏剧发展、成熟和繁荣的时期。
二十年代的话剧,在艺术上较文明新戏时期已有长足的发展。
首先:剧本文学的创作打开了新局面。
其次:对戏剧演出的完整性和艺术性具有重要意义的导演艺术,对中国话剧艺术的进一步发展与成熟,是有促进作用的。
三十年代的中国话剧在曲折发展中达到成熟的时期。
左翼戏剧运动成为戏剧运动的主力。
首先表现为政治上对战斗性的追求明显加强。
艺术发展上呈现相当复杂的局面。
主题大于形象,思想和艺术处于不平衡状态。
四十年代是中国人名在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中经受血与火的考验的伟大时代,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高扬的伟大时代,也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
第一:在三十年代已经成熟的基础上,向丰富性、多样性方面开拓了新路。
第二:在戏剧艺术的探索上,对五四以来只强调向西方学习而忽视中国戏剧传统的偏向进行了拨正,戏剧的民族化问题受到普遍重视。
二十年代戏剧以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主题。
三十年代以阶级斗争、社会解放的主题。
四十年代民族解放的总主题,得到深入的表现。
四、中国现代戏剧的历史特征1、反帝反封的土壤诞生,左倾。
2、中国现代戏剧史,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戏剧变革、发展的历史。
3、虽然无暇顾及艺术,但并不轻视艺术。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形考任务1参考答案(题目已按字母A~Z排序)一、单项选择题1. 1934年、1935年分别创办《人间世》、《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的作家是(林语堂)。
2. 1919年初,北京大学傅斯年、罗家伦等学生创立了(新潮社)。
3. 1921年,《小说月报》从鸳鸯蝴蝶派的重镇变成新文学的重要刊物,其主编是(沈雁冰)。
4. 1921年诗集《女神》出版,宣告了新诗的最终形成。
《女神》的作者是(郭沫若)。
5. 1923年,丁西林因独幕剧《一只马蜂》而一举成名,而他早期话剧的代表作则是创作于1925年的(《压迫》)。
6. 1929年11月,率先提出无产阶级戏剧口号的是沈端先、郑伯奇等人发起成立的(上海戏剧协社)。
7. 1933年从法国回车后,一边教书一边创作,同时以“刘西渭”为笔名在文学批评界有较大影响的戏剧家是(李健吾)。
8. 30年代的抒情散文,在形式上精雕细琢、匠心独运,一种追求唯美的散文风格蔚然成风,其重要的代表作家是(何其芳)。
9. 标志着夏衍的话剧创作成熟的代表作是(《上海屋檐下》)。
10. 曹禺在大学期间创作的《雷雨》1934年7月在《文学季刊》一卷三期发表,是由一位著名作家和编辑推荐的。
这位作家和编辑是(巴金)。
11. 代表着田汉的创作风格从浪漫主义逐步转向现实主义,也标志着作家创作进入后期的作品是创作于1929年的(《名优之死》)。
12. 短论《美文》阐明了文艺性散文的文类品格,是新文学初期散文理论的重要标志,其作者是(周作人)。
13. 发表于1917年1月《新青年》的《文学改良刍议》,其作者是(胡适)。
14. 郭沫若历史剧的代表作是(《屈原》)。
15. 何其芳早期散文创作的代表是散文集(《画梦录》)。
16. 洪深在20年代创作的代表作是(《赵阎王》)。
17. 《教我如何不想她》流传甚广,并首次使用“她”字,经赵元任谱曲后,成为传唱至今的流行歌曲,这首诗的作者是(刘半农)。
精心整理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现代部分)1.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于北京成立。
代表人物:周作人、郑振铎、茅盾(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叶圣陶)、朱自清、冰心、庐隐、俞平伯、老舍、丰子恺等。
《小说月报》为代用会刊,还编印了《文学旬刊》及《诗》、《戏剧》月刊等刊物。
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信仰:“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
”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
以倡导“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为其主要倾向;文学研究会倡导和创作的反映各种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问题剧”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盛极一时;文学研究会注重2.创造社1921年6命。
创造社命文学。
3.1923文、凌叔华等。
4.湖畔诗社1922年3月,成立于杭州,是文学革命后涌现的具有浪漫抒情倾向的新诗团体,主要成员为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四人。
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等出版合集《湖畔》,同年还出版了汪静之的个人诗集《蕙的风》。
文学史上称这四位诗人为“湖畔诗人”。
该诗社以写作爱情诗闻名。
被朱自清评为“真正专心致志作情诗”的诗歌团体。
内容:爱情诗与自然景物诗都带有历史青春期的特色,清新、美丽。
形式:自由诗、浪漫主义手法;天真、开朗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
5.鸳鸯蝴蝶派指的是清末民初专写才子佳人题材的文学派别。
又名礼拜六派(因鸳鸯蝴蝶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而得名),始于20世纪初,1912—1917年为其繁盛期,直至1949年才基本消失。
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
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小说新报》、《小说大观》等。
文学主张是把小说作为“游戏”和“消遣”的工具。
这一类文学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总体特征是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媚俗。
代表作品有:徐枕亚《玉梨魂》、李涵秋《广陵潮》、包天笑《上海春秋》等。
其主流为言情小说,有坏的支流如黑幕小说等。
中外电影史外国电影序❖一、电影的诞生❖1829年,比利时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托提出了“视觉滞留”的原理。
❖1824年,法国物理学家尼赛富尔·涅普斯拍出一幅静物照片,此后照相术迅速发展。
❖1878年,英国摄影师爱德华·穆布里奇拍出表现物体连续运动的一组照片。
❖❖1882年,法国人马莱研制出“摄影枪”,此后他又发明了“软片式连续摄影机”。
❖1894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在他的机械师协助下制作出了“电影视镜”。
❖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用他们发明的“活动电影机”首次售票公映了他们的电影。
这一天被公认为电影的诞生日。
❖二、电影艺术的形成与发展❖继卢米埃尔之后,法国人乔治·梅里爱把魔术表演剧院改造成摄影棚,进行魔术电影实验。
❖1903年,美国导演埃德温·鲍特拍摄了《火车大劫案》,由此,电影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叙事体。
❖1915年,美国导演大卫·格里菲斯拍摄了《一个国家的诞生》,标志着电影艺术的初步形成。
❖1927年10月6日公映的美国电影《爵士歌手》是有声电影开端的标志。
❖1935年美国电影《浮华世家》是第一部用彩色胶片拍摄的彩色电影。
❖20世纪70年代以后,高科技开始影响和改变着电影的面貌。
第一章法国电影❖第一节法国的印象派和先锋派电影❖一、印象派电影❖代表作:路易·德吕克、谢尔曼·杜拉克《西班牙的节日》、阿倍尔·冈斯《车轮》、让·爱浦斯坦《忠诚的心》❖印象派电影的特点:不注重影片的外在故事情节,而善于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着重创造气氛,用环境衬托人物的心理和命运;追求造型美,追求新奇的视觉形象和新颖的拍摄角度。
❖二、先锋派电影❖先锋派电影的特点:❖1、在反对商业电影的口号下,力图否定电影的大众化性质,使电影成为只能供少数人观赏的、无功利目的的艺术品。
❖2、借用现代派文艺的各种主张和手法。
❖先锋派电影的理论主张:❖1、反对叙事,主张非情节化、非戏剧化,要求以抽象的图形、唯美的形式、孤立的形象和空洞的抒情作为影片的全部内容。
谁明确话剧一词话剧的名称是中国现代戏剧理论家洪深在1929年发表的《从中国的“新戏”说到“话剧”》中正式提出的。
在洪深提出话剧名称之前,流行于中国戏剧舞台上的戏剧,除了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戏曲之外,还有20世纪初借鉴西洋戏剧创生出来的中国“新戏”。
而“新戏”的出现,不仅直接引发了中国戏剧的新、旧之争,而且“新戏”自身名称的莫衷一是,都是当时中国戏剧理论和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
洪深在文章中考察了20世纪初中国“新戏”的开创、发展历程,以及“新戏”名称上出现的“文明戏”“爱美剧”的流变,明确地主张用“话剧”来指称中国的“新戏”,并就“话剧”的具体特征做了两点重要的说明:第一,话剧表达故事的方法,主要是对话。
话剧就是用片段的、剧中人物的谈话组成的戏剧。
“凡预备登场的话剧,其事实情节,人物个性,空气情调,意义问题等一切,统需间接的借剧中人述台上的对话,传达出来。
话剧的生命,就是对话。
写剧就是将剧中人说的话,客观的记录下来”;第二,表演话剧的方法,也是通过剧中人的对话来完成的。
在话剧表演中,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切程式化动作,都是不能使用的。
演员在舞台上说话的时候,也不能像中国戏曲中的人自报姓名或自叙历史,而必须是对其他的演员说话,即使是演员一个人在台上独白的时候,也好像是对着一位想象的人说话,或者就是与自己对白,不能像中国传统戏曲那些,可以对着台下的观众说话。
另外,话剧的布景和道具必须是写实的,即便是有时可以采用印象或象征的方法,“但愈是用了这种‘远人的’背景,愈须在表演的时候,注意对话及描写性格,使人生意味,格外浓厚,观众在目眩五色中,仍能认识全剧所表现的是人生的”。
在洪深看来,中国的“新戏”“文明戏”“爱美剧”在表达故事和演出方式上,已经逐步弃用了中国传统戏曲的歌舞化、程式化的方法,而采用西洋式的以对话为主的戏剧形式,它们“都应当老实地称作话剧的”。
故从名称上讲,“话剧”是对20世纪中国“新戏”的正式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