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现代主义戏剧研究
- 格式:ppt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57
论西方文艺思潮对廿世纪中国戏剧的影响
摘要:戏剧二十世纪上半叶最活跃的文学形式之一。话剧,作为一种西方戏剧形式,从19世纪末开始大量传人中国,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起着主导作用。从最初的“新剧”和“文明戏”对“旧剧”的改良尝试,大大促进了话剧的引进,到“现实主义”戏剧理论的成熟、浪漫主义戏剧创作的展开。两个时期对于西方文艺思想、理论的大量引进与学习,促进了中国戏剧现代性的形成和不断完善。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来浅要探讨西方文艺思潮对中国现代文学,尤其是对现代话剧的影响。
关键词:戏剧;话剧;现实主义
二十世纪的西方现代派文学十分繁荣,名家辈出,流派众多。学着们将这些各不相同的流派都归结为一类——现代派。这个现代派了包括现代文学,也包括后现代文学。现代派的诞生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后半叶象征主义的诞生,之后历经发展,出现了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荒诞派戏剧等流派,也出现了如卡夫卡、萨特、等大批名家名作,这在文艺复兴以后当属头一次集体式爆发,而且前赴后继。中国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和七八十年代先后两次对西方文学经典和其他如哲学经典的大批引进、探讨、研究,对中国文学乃至文人学者们的思想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戏剧也是如此[1]。
曾孝谷、李息霜等1906年在日本东京成立春柳社,旨在“研究
旧戏曲,冀为吾国艺界改良之先导”,并制定《春柳社演艺部》专章;次年2月组织出演法国亚历山大.小仲马的《茶花女》第三幕;1907年6月有欧阳玉倩、陆镜若等加盟的春柳社在东京演出了曾孝谷改编自美国著名作家斯陀夫人的一部现实主义作品:《黑奴吁天录》。这些话剧的上演反应了当时中国留学生对现实主义的渴望与推崇。同时,这是中国戏剧史上的一个历史性转折,是中国戏剧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发展中迈出的重要一步。[2]为话剧的引进进行了一次深入探索。
01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Chapter
《青鸟》创作背景
19世纪末欧洲社会变革
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社会问题的日
益尖锐,人们对幸福和自由的追求成
为时代主题。
象征主义文学运动影响
梅特林克作为象征主义戏剧的代表人
物,其作品具有浓厚的象征主义色彩,
《青鸟》便是其中的代表作。
作者个人经历
梅特林克的童年经历了一些不幸,成年后也一直在寻找生命的意义和真正的幸福,这些经历和思考都影响了他的创作。
梅特林克生平及成就生平
成就
时代背景:象征主义文学运动
起源与发展
特点
影响
02
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Chapter
0102
樵夫小屋的平静生活仙女降临与寻找青
鸟
奇幻之旅回忆国、夜宫、幸
福花园…
青鸟的象征意义
030405
主要情节梳理
0102
樵夫一家仙女贝丽吕娜光神面包、糖、水、
火、猫、…其他角色
030405角色关系图解
典型人物形象分析
蒂蒂尔和米蒂尔
仙女贝丽吕娜
光神
面包、糖等灵魂
03
艺术特色与审美价值Chapter
梦幻般的场景描绘
象征手法的运用
想象力的拓展
03
02
01
梦幻色彩表现
诗意化描写技巧
优美的语言运用抒情表达音乐性的体现
对生命的思考
作品中对死亡和生命的探讨,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对幸福的追求
通过寻找青鸟的过程,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对人性的揭示
通过对各种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引
发读者的深思。
审美追求和内涵
04
主题思想探讨与启示Chapter
寻找幸福真谛
幸福的定义
物质的追求与精神的追求
珍惜当下,感恩生活
1 2 3勇气是追求幸福的前提坚持是实现幸福的关键智慧是获取幸福的保障
勇气、坚持和智慧在追求中的重要性
第八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第22课文学的繁荣
【基础解读】
一、浪漫主义文学
1、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1)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欧洲革命和战争不断,社会动乱不已。
(2)政治中的黑暗,社会的不平等,使人们感到法国大革命后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远不如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好。
(3)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2、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1)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2)在创造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
3、浪漫主义文学家及作品:
(1)法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典型地表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2)英国,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和理想而斗争。
(3)德意志,诗人海涅在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里,对自己国家的分裂和落后、君主专制的腐败和资产阶级的软弱进行了抨击,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二、现实主义文学
1、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2、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它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3、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1)法国,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展现了19世纪上半期法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堪称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
(2)英国,狄更斯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等,通过对社会下层生活的描述,真实反映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状况。
论布莱希特的“叙述剧”
论布莱希特的“叙事剧”构想
一引言
布莱希特无疑是20世纪最富独创性的戏剧理论家和剧作家之一, 布莱希特的“叙事剧”具有深刻的影响,以至于有的西方学者认为,布莱希特的戏剧是整个西方现代主义戏剧的开端。其独创性首先体现于对传统的亚里士多德式戏剧的反叛。亚里士多德认为,戏剧应通过对情节的摹仿引起观众的恐惧和怜悯从而达到基本上决定了西方情感的陶冶与净化。这一理论对西方戏剧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古典戏剧的结构与特征。亚氏戏剧依靠感情共鸣达到净化的目的,这就要求一
方面在情节结构上有扣人心弦的剧情,环绕主人公的命运,围绕一个中心事件,把剧
情按序幕?展开?高潮?下跃?结局的程式加以编排,即亚氏戏剧的情节必须富布莱希特又称亚氏戏剧为戏剧性戏剧。另一方面,亚氏戏剧在舞有戏剧性。为此,
台表演上要求演员体验并表达角色感情,让观众跟着台上的人一起笑一起哭。
亚里士多德强调戏剧是对行动和事件的摹仿,其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布莱希特则反其道而行之,赋予戏剧以叙述性。他称自己的戏剧
为“叙述体戏剧”,强调非亚里士多德式戏剧,这种非亚氏戏剧在情节结构和舞台表演上和亚氏戏剧都是不同的。
事实上,在亚氏戏剧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同时,还有另外一种不容忽略的,并不符
合亚里士多德式戏剧理论的戏剧类型始终存在和发展着,如中世纪的神秘剧、宗教剧、英国伊丽莎白时代的历史剧,到德国18世纪狂飙突进时代的戏剧、19世纪格
拉贝和毕希纳的戏剧以及绝大部分现代戏剧等。这类戏剧不遵循亚氏戏剧所要求的情节的统一和因果顺序,以及场与场之间的紧密结合,而是让情节在时空中自由展开,
⏹孟京辉,1965年出生,生于吉林长春,幼年迁居北京。
⏹1986年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北京化工学院任教。1988年考上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研究生。毕业后任中央实验话剧院导演。
⏹孟京辉是当前中国剧坛最具影响力的著名青年先锋戏剧导演,电影导演。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现为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
⏹自80年代起,他开始致力于先锋戏剧的探索,近十几年来,推出了大量优秀的戏剧作品,如:《秃头歌女》、《等待戈多》、《思凡》、《阳台》、《我爱XXX》、《阿Q同志》、《爱情蚂蚁》、《坏话一条街》、《恋爱的犀牛》、《臭虫》、《第十二夜》等等。
•近几年戏剧导演作品
•《魔山》(2006年)中国至今为止最大的儿童剧。编剧史航,执行邵泽辉。
•《艳遇》(2007年)话剧,北京保利剧院演出。•《爱比死更冷酷》(2008年)话剧,(德国)法斯宾德编剧,北京蜂巢剧场演出。
•《两只狗的生活意见》(2009-2010年)话剧,北京东方先锋剧场、北京蜂巢剧场演出。
•《空中花园谋杀案》(2009年)话剧,音乐剧,北京蜂巢剧场。
•《三个橘子的爱情》(2010年)音乐剧,北京蜂巢剧场演出。
•《柔软》(2010年)话剧,北京保利剧院,作为“悲观主义三部曲”的完结篇,讲述了一个绯闻缠身的女医生和一个性别模糊的年轻人纠结的情感和微妙的两性关系。
•《恋爱的犀牛》是199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的青年女作家廖一梅的第一部戏剧作品。该剧在小剧场上演期间,场场爆满,取得了票房上的成功。
•编剧:廖一梅
•导演:孟京辉
•演出:中央实验话剧院
作业习题
第一讲复习题
一、解释题
1、新文化运动
2、新文体
3、学衡派
二、简答题
1、简述文学革命的内容、成就和历史意义。
2、简述“王敬轩事件”的经过和意义。
3、概述新文学主要社团和期刊的特色。
三、论述题
1.为什么说“五四”文学革命是近代文化变革的结果?
2.怎样认识白话文运动与思想革命的关系?
3.如何评价“林纾现象”?
第二讲复习题
一、解释题
1、人的文学
2、小诗
3、爱美剧
二、简述题
1、简述新诗的成熟与探索过程。
2、简析文学革命时期的小说作家群特点。
3、为什么说“美文”的出现是现代散文发展的自觉?
4、简析20年代话剧建设的三种戏剧思潮。
5、简析《终身大事》的艺术特征。
三、论述题
1、怎样估价世界文学对中国新文学的影响?
2、简论初期白话诗人的历史贡献及其局限。
3、如何评价文学革命时期胡适、陈独秀、李大钊和周作人的文学主张?
第三讲复习题
一、解释题
1、精神胜利法
2、拿来主义
二、简答题
1、简析《狂人日记》中“狂人”作为早期启蒙者的思想特点。
2、简析《故事新编》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3、简析鲁迅杂文的文体特征。
4、简析《秋夜》的象征意义。
5、《朝花夕拾》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三、论述题
1、试论《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地位与贡献。
2、阿Q性格的特征及其典型意义。
3、试论《野草》艺术创新。
4、评析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成就。
第四讲复习题
一、解释题
1、冰心体
2、问题小说
二、简答题
1、简述潘先生的性格特征及人物意义。
2、简析冰心“爱的哲学”的内容。
3、简析《荷塘月色》的意蕴。
三、论述题
1、冰心与叶圣陶创作风格的比较。
第八章 19世纪文学(三)
19世纪后期的文学呈多元化:30年代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主潮)、自然主义文学、巴黎公社文学。
非理性的具有现代特征的形式主义文学
第一节概述
一、19世纪后期文学的基本特征
1.三种基本思想并存。
①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它明确提出必须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
②传统的人道主义思想。
③叔本华、尼采、柏格森的非理性学说,对世界感到失望和无所适从,只好退回内心强调“意志”。
2.开始“退回内心”。(19世纪后期欧洲文学开始出现“向内转”的趋势)。
3.越来越重视文学技巧。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注重心理分析与内心独白;形式主义文学则注重象征和隐喻,讲究交感和对应。
二、多元文学的发展概况
自然主义、巴黎公社文学、唯美主义文学、象征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一)现实主义文学
19世纪后期文学的主导潮流,不再局限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而是扩展到封建专制的国家;对罪恶的根源的追问;对人类心灵关注加强。
(1)法国
莫泊桑
1、世界文坛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之一。中短篇小说300余篇、长篇小说6部;
中短篇小说是莫泊桑的最高成就,所表现的生活可以拼贴成法国社会风俗画。福楼拜的学生,受福楼拜影响。
2、代表作《羊脂球》(成名作、具有爱国主义思想。)
最富现实意义长篇小说:《漂亮朋友》
3、特点
(1)普法战争称为主要题材。(2)展现小职员的生活与精神世界。
(3)以诺曼底农村生活为背景(4)展现人的神秘精神状态
4、艺术成就
(1)文字简洁,结构严密
(2)用平淡的口吻叙述故事
(3)语言朴实无华
都德:《柏林之围》《最后一课》
911艺术学基础之戏剧考研高分笔记
●概述
1.戏剧的定义
●从广义上讲戏剧包括话剧,中国戏曲,歌剧,舞剧等,从狭义上讲,戏剧主要
是指话剧。戏剧艺术是一种可以分为二度创作的艺术,包括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是作为舞台演出基础的戏剧文学,二是演员创造舞台形象的表演艺术。戏剧
家洪深定名为“话剧”与依靠唱,念,做,打手段,注重对生活进行程式化表现
的中国戏曲相区别
2.戏剧的功能
●审美功能,娱乐功能,教育功能,交流功能
3.戏剧与其他艺术的关系
●戏剧的特性(戏剧的构成要素)
1.动作本质论
●没有动作就没有戏剧
●动作的分类
●叙事与长度及动作的丰富性
2.戏剧冲突
●戏剧不是对于生活的机械照搬,而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加工,因而冲突更加密集
和明显。而冲突使主人公的命运发生逆转,由此对观演双方都产生强烈的情感
冲突
3.戏剧情景
●是对戏剧中矛盾的人物关系及其作用的一种概括性的描述,需要借助外来时间
的推动或者催化
●戏剧的审美特征
1.剧场性
●物理时空的直观性
●是指由舞台和观众共同构成的观演空间,这个空间从物理上讲是有限的,但
戏剧表现的天地却可以涵盖整个宇宙洪荒,是一种经过舞台时空浓缩了的象
征性的世界
●心理时空的无限性
●由于戏剧演出的时间不能超过观众的心理和生理的承受能力,因此戏剧要在
有限的物理时空中展现无限的人生
●观演关系需要戏剧性的维持
2.假定性
●观演之间的相互默契
●戏剧的剧场性使得演出和观众之间存在一种假定的约定,有两层含义,一:
假定观众不在场,二:假定舞台并非舞台,而是具体情境所暗示的任何时间
和地点。
●化局限为优势
●假定性使得戏剧家和观众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力,将舞台的方寸
西方文论导读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选修的专业平台课。
(二)教学目的
通过对西方文学理论经典的研读,使学生掌握当代西方文论的理论体系;了解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与演变规律;为从不同文学理论角度解读文学作品打下前期基础;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内容分绪论与分论两部分。
绪论重点介绍三方面的内容:1、西方文论的历史发展状况、当代阶段西方文论的两大主潮与当代西方文论发展变化的背景因素等三个问题;2、学习当代西方文论需注意的事项和基本方法;3、需要阅读的基本书目。
分论旨在对从象征主义以来的当代西方文论的各个流派做出较为全面的梳理与讲解,以便使学生形成对当代西方文论大致完整的认识。
(四)教学时数
(五)教学方式
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课后自学为辅,重点研读当代西方各文论流派的代表性论著,以讲促读,讲解、讨论并重。阅读篇目由教师提前布置,学生以分组方式阅读。
(六)考试目的与考试要求
考试目的:
1、检查学生对当代西方文论的理解与掌握情况;
2、检测学生与当代西方文论展开批判性对话的能力。
考试要求:
1、以能力考查为重点,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
2、每学期学生的综合考评成绩评定中,平时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0%。
(七)选用教材
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二、本文
第一讲绪论
教学要点:
西方文论的历史发展、学习西方文论的意义。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1、西方文论的历史分期、当代西方文论的两大主潮与两次转向;
2、学习西方文论的意义。
参考书目
参考教材
1.聂珍钊主编:《外国文学史》(1-4卷),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2版。
2.李赋宁主编:《欧洲文学史》,商务印书馆,1999年11月版。
3.蒋承勇主编:《世界文学史纲》,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
4.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5.徐葆耕:《西方文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董衡巽主编:《美国文学简史》,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
7.杨仁静:《20世纪美国文学史》,青岛出版社,1999年。
8.安德鲁·桑德斯著:《牛津简明英国文学史》,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9.郑克鲁编著:《法国文学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0.余匡复:《德国文学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1.聂珍钊主编:《20世纪西方文学》,华中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2.陈惇、孙景尧:《比较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13.王向远:《比较文学学科新论》,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
研究著作
1.范明生:《柏拉图哲学述评》,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
2.陈中梅:《柏拉图诗学和艺术思想研究》,商务印书馆,1999年。
3.张秀章,解灵芝选编:《柏拉图对话录》,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
4.宋洁人:《亚里士多德与古希腊早期自然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5.汪子嵩:《亚里士多德·理性·自由》,河北大学出版社,2003年。
6.托比诺:《但丁传》,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
7.张书立:《塞万提斯:1547—1616》,辽宁人民出版社,198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