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用地总量与强度双控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最新)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5
建设用地总量与强度双控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全会精神,根据中央、省的土地管理方针政策,结合我县实际,突出特色、把握重点、分步实施、稳妥推进,在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措施,逐步减少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控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强度等方面探索,不断提高国土资源保障能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二、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建设用地总量与强度双控改革,使建设用地总量得到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之内,努力实现新增建设用地规模逐步减少。
土地利用强度、结构、布局不断优化,土地存量挖潜和综合整治取得明显进展,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土地批后供应率、实际利用率明显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更加完善,机制更加健全。
三、主要措施
(一)严格用地规模管控,优化建设用地格局
1.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控作用。
加强相关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衔接,相关规划的建设用地规模不得超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修编完善《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使xx县城乡规划、旅游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2.优化建设用地布局,统筹安排各类各行业用地。
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为契机,在用地指标规划布局上,合理安排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集聚、村落分布、生态涵养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基础产业用地。
通过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促进生产、生活、生态用地合理布局。
结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促进农民住宅向集镇、中心村集中,促进城乡用地布局优化。
3.调整建设用地比例结构,促进城乡用地结构调整。
保障水利、交通、能源等重点基础设施用地,优先安排社会民生、扶贫开发、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国家扶持的健康和养老服务业、文化产业、旅游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用地。
与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相适应,优化农村建设用地结构,保障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必需的建设用地,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
(二)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严格项目用地标准
1.提高空间利用效率。
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开发,推进建设用地多功能立体开发和复合利用,提高空间利用效率。
2.提高土地利用强度。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交通枢纽等公共空间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模式和供地方式,提高土地利用强度。
3.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
规范有序推进城镇更新和用地再开发,结合城市棚户区改造,推进“旧城镇”改造;鼓励“旧工厂”改造和产业升级;充分尊重权利人意愿,鼓励采取自主开发、联合开发、
收购开发等模式,分类推动“城中村”改造。
4.强化用地内涵挖潜。
提高存量建设用地在土地供应总量中的比重;制定批而未征、征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有效利用措施,按照“保重点、保开工”的原则配置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实行新增建设用地审批与供地率、盘活存量挂钩。
5.严格用地控制标准。
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土地审批、土地供应、供后监管、竣工验收等环节,严格执行各类建设用地标准,建设项目的用地规模和功能分区,不得突破行业标准控制。
工业项目用地严格按照《关于发布和实施〈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通知》和《xx省产业园区工业地价优惠办法》规定的用地标准、投资强度和优惠政策供地;工业项目所需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不得超过工业项目总用地面积的7%,严禁在工业项目用地范围内建造成套住宅、专家楼、宾馆、招待所和培训中心等非生产性配套设施。
(三)加强建设用地全程监管及执法督察
1.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
按照全面清理、动态监管的原则,对城镇建设用地进行全覆盖的核查。
因企业原因造成土地闲置一年以上两年以下的,由县财政部门按土地出让或划拨价款的20%收取土地闲置费;闲置两年以上的,由县国土部门报请县人民政府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
因县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的原因造成动工开发延期的,采取延长动工开发期限、调整土地用途和规划条件、政府安排临时使用、协议有偿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置换土地等方式予以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