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27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教学设计(公开课资料)-创意教学
- 格式:doc
- 大小:10.71 KB
- 文档页数:9
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服务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死亡的道理。
3.了解诗歌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4.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1.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2.懂得为人民服务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死亡的道理。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毛主席曾这样评价鲁迅先生:“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这是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
“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是他最后的遗言。
然而,人们真的会忘记他吗?事隔十三年,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一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这首诗歌。
要求:(1)注意读音;(2)注意节奏。
2.指七名学生分节读,教师随机点拨:“当牛马、石头、不朽、摔垮、抬举”等字音。
3.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注意朗诵的节奏和爱憎的情感。
4.同桌互读,要求学生对同桌的朗读进行简单的评价。
5.指名读,师生评价。
三、自主感悟,诵读悟情。
1.同学们,自由读第一节,你能读出疑问?(1)自由读第一节。
(2)质疑和预设:为什么有的人活着像死了,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为什么“有的人”反复出现?……相机理解“死”与“活”。
(3)引导学生带着疑问来读书。
哪种人虽生犹死,哪种人虽死犹生?请同学们读二、五节。
2.学习二、五节。
出示: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27*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了解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2.了解诗歌中的对比手法,并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多角度、多层次地朗读,在读中悟诗情,悟诗意,悟写法。
3.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4.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美的情操,明白为人民服务的人在人民心中“永生”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重点读懂诗歌内容,了解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难点了解诗歌中的对比手法,并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了解背景1.同学们,上课前老师带给大家一句名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你们知道这是谁写的吗?(鲁迅)2.对于鲁迅,你对他都有哪些了解呢?3.同学们,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有83年了。
83年的时间,岁月的风尘并没有把这个名字掩埋在历史深处,相反,他的名字随着时间的流逝更加光彩夺目。
鲁迅先生身上有什么独特的魅力让他得到了这么多人这么持久的爱戴呢?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中同学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这节课,我们再走进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在1949年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挥笔写下的经典诗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4.介绍写作背景。
课件出示:1949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
当时,全国各地人民第一次公开隆重地开展了各种纪念活动,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人民的纪念活动,瞻仰了鲁迅故居,“对着这遗迹,回忆鲁迅的一生,”心里感慨万分,便于11月1日写了这首诗。
此诗自发表以来,一直受到读者喜爱,广为流传。
指名读背景介绍。
二、初识文本,指导朗读(一)看视频,听课文录音,谈体会。
1.看视频,听朗读录音。
课件出示:听完录音,思考:你觉得朗读得怎么样?你从朗读中听出了什么?2.学生小组内交流听后感受。
(二)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
1.教师强调:诗歌重朗读,要读出节奏、重音、语气、语调、情感等。
27*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
明白自己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新课师:同学们,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一些了解。
鲁迅走了,但他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很多,有怀念,更有深深的思考。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纪念鲁迅的文章,著名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写的经典诗篇《有的人》。
(板书课题,齐读)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 自读诗歌。
要求: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
2. 再读诗歌,将诗歌读流畅。
3 .教师指导学生划分朗读节奏(课件出示),指导读好停顿和重音。
(教师示范第1小节,指名读第2小节,自由读第3到7小节。
)4.自由朗读。
三、对比品读,理解内容,体会情感1. 默读诗歌,思考: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明确:对比的写法。
第2、3、4小节对比的是有的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第5、6、7小节对比的是有的人的不同结果。
这两部分内容之间又是一一对照的,写出了两种人的不同结局。
2.(课件出示插图和文字)小组对比朗读,交流探讨:(1)“有的人”指的是哪两种人?这两种人本质的不同是什么?(虽生犹死,虽死犹生)(2)对这两种人,你认为作者的态度一样吗?你对这两类人的态度呢?(学生自由说一说)小结:是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人民更爱戴、敬仰、怀念……损害人民利益的人,人民更痛恨、鄙视、憎恶……3.这首诗歌颂了鲁迅先生的可贵精神。
四、研读品悟,升华情感1. 师:诗歌的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齐读),但诗中却没有提到鲁迅的名字。
诗人忘了吗?(学生自由说一说)2. 教师引导学生感悟鲁迅精神:这首诗仅仅只是在赞扬鲁迅先生一个人吗?在我们的记忆中,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和鲁迅先生一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
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这首诗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诗歌通过两种人的对照,对“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倾注了无限深情,表达了崇高的敬意;而对高踞人民头上的人,则进行了无情地揭露,表明了满腔的愤懑。
诗歌的独特之处在于表现了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
学生在学习了前面几篇课文的基础上,对鲁迅先生的感人事迹和精神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加上我之前让学生查阅、搜集关于鲁迅的资料,所以对于理解本诗赞颂像鲁迅这样无产阶级革命者的甘为人民和革命献身的伟大精神并不难。
只是本班学生朗读的基础不是很好,在诵读中体味诗歌感情上存在一定难度。
1.教学本课,注意结合学过的课文以及相关的阅读链接,加深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和体会。
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相关诗句,联系上下文揣摩其中的含义。
3.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教师在朗读指导中可以考虑采取多种对比朗读的形式,既能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内蕴,提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对比的表达手法。
4.在理解整首诗诗意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写了哪两类不同的人,他们的境遇又有什么不同,从而明白要像鲁迅先生一样,做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
【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服务的人将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采取多种对比朗读形式感悟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的哲理意义: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
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难点体会诗歌的哲理意: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
教师:鲁迅像。
名人对鲁迅的评价。
鲁迅的诗歌《死》中的片断。
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及相关阅读链接,预习新课。
1课时一、复习导入1.出示课件:鲁迅的像。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及其对中国文学的贡献;•理解并分析课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的意义和内涵;•培养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敬仰和学习的兴趣;•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学习策略。
2. 教学内容•课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3. 教学过程a.导入(15分钟) - 引导学生回忆鲁迅先生的名字和他对中国文学的贡献; - 制作一份包含鲁迅先生重要作品的展板,并向学生介绍。
b.学习课文(30分钟)- 学生阅读课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教师解读重要词汇和句子,并与学生一同理解课文的意义; - 分组讨论,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重要观点和思想,并在小组内进行分享。
c.拓展阅读(20分钟) - 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或相关文章,了解更多关于鲁迅的信息; - 学生可以在读后感或作文中表达对鲁迅先生的敬仰和感悟。
d.总结与评价(15分钟) - 教师与学生一同总结课文的核心观点,并与学生一同评价鲁迅先生的贡献; - 学生可以就课文的内容和鲁迅先生的思想进行讨论,形成自己的见解。
4. 教学资源和评价•鲁迅先生相关的展板和图片;•课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其他鲁迅先生的作品或相关文章;•学生的读后感或作文。
二、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尝试了一些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使用展板和相关图片,我设计了一个简短的导入环节,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导他们回忆起鲁迅先生的名字和他对中国文学的贡献。
这个环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对鲁迅先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提供了词汇和句子的解读,并与学生一同理解课文的意义。
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学生能够深入思考课文的观点和思想,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观点。
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在拓展阅读环节中,我为学生提供了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或相关文章。
人教版部编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初步感受诗的魅力,并感悟本诗包含的深刻哲理,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悟本诗包含的深刻哲理,懂得“生”与“死”在本诗中的特殊含义。
教学难点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介绍鲁迅,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1】鲁迅画像,引入:大家认识他吗?他是谁?谁能用两句话来描述一下这个老人?2.你对鲁迅了解多少?谈一谈。
(在学生述说的基础上老师进行补充,并出示相关简介)3.导入:同学们,鲁迅先生自1936年10月19日离开我们已经很多年了,这么多年的时间,岁月的风尘并没有把这个名字掩埋在历史深处,相反,他的名字就像沙里的珍珠,随着时间风沙的流逝而更加光彩夺目。
这节课,我们再走进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在1949年参加完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以后,挥笔写下的经典诗篇《有的人》(板书)【课件2:课题】二、引导朗读,初悟诗情过渡:现在先让我们把这首诗读一读吧。
1.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读音,把每一个句子读顺畅。
2.指名读,提示学生诗中“呵”的读法。
3.出示画好节奏的诗句【课件3】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教师范读,进行引导:诗歌本身有一定的节奏,像音乐一样。
读诗和读普通的文章是不一样的,它更讲究朗读时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如何把诗读出节奏呢?我们可以把要突出来的字标上着重号,把要停顿的地方画上斜竖线,然后再进行朗读。
4. 引导读出感情:读诗除了要读出节奏,还要读出感情。
本诗写了两类人,是哪两类?(板书:“虽死犹生”和“虽生犹死”)对这两类人,作者表达的感情都是怎样的呢?(前者是歌颂,后者是批判)(板书:歌颂批判)那么,读的时候,我们也要把这两种感情读出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课前谈话——聊聊我所认识的鲁迅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下午,我们一起来读一篇和鲁迅有关的课文。
大家预习过吗?这篇课文的题目叫什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师:对,我们要学习臧克家的《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大家先来看一下鲁迅的这张照片。
(出示鲁迅照片)你心目中的鲁迅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生:他是一个有民族精神的作家。
师:他是一个作家。
(板书:作家)生:他生于1905年,在2004年去世,活了99岁。
师:活了99岁呀,这个鲁迅我不太认识。
(其他学生:是臧克家。
)哦,这是臧克家呀。
鲁迅先生活了多少岁啊?(其他学生:55岁。
)对,55岁。
生:鲁迅先生还是一个革命家,是中国革命的先锋。
师:作家、革命家。
(板书:革命家)还有吗?生:我知道他为什么当一个作家,因为他认为当作家可以用语言让中国人觉醒,推翻旧制度。
师:你知道他为什么要当作家,是为了推翻旧制度。
还有吗?生:他在作家群里享有很高的地位,他逝世后很多作家都发文来纪念他。
师:我们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作家、革命家。
今天我们就借助臧克家的这首诗进一步认识鲁迅先生。
(板书:鲁迅)师:为了让大家能把课上好,刘老师下午还带来了一本书。
这本书是我编写的《小学生鲁迅读本》。
如果你今天课堂上的发言让我们所有的老师和同学对鲁迅有了新的认识,那么刘老师这本签名的书就送给你,好不好?想要的举手。
(生踊跃举手)书只有一本,希望同学们一会儿踊跃发言。
二、教学铺垫——聊聊臧克家纪念鲁迅的背景师:臧克家写了《有的人》这首诗纪念鲁迅,有谁能把臧克家写这首诗的背景给我们介绍一下?生:臧克家写这首诗是为了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
师:还有吗?继续补充。
生:新中国成立时的1949年是鲁迅逝世13周年,臧克家写了这首诗。
师:好,掌声。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参考教材解读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
这首诗是1949年11月1日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因此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
但是这首诗不只是单纯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作者曾说:“对于这样一位巨人作全面的歌颂,那是很难下笔的。
我只是概括地从他生前为人民奋斗牺牲而不想到个人,在他死后人民热烈纪念他这两点上来表现他的伟大。
”“为了加强、突出主题的意义,丰富这篇短诗的内容,通篇用了对比的表现方法,题目不写做纪念鲁迅而叫做‘有的人’。
”整首诗歌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节是第一部分;第二、三、四节是第二部分;第五、六、七节是第三部分。
第一部分作者开门见山,以两种对立阶级的人为代表,紧紧抓住参加鲁迅纪念活动感触最深的两点,即鲁迅生为人民鞠躬尽瘁,死后人民怀念他,从对鲁迅虽死犹存的感受入手,提出了对生与死的不同的观点。
第二部分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中,热情赞颂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
第三部分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第一部分是全诗的总纲,第二、第三部分就第一部分提出的感触最深的两点分别进行解说和深入挖掘,形成了赞颂鲁迅鞠躬尽瘁为人民的伟大精神的情感主线。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前一句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只是躯壳活着,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后一句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甘愿做人民牛马的人,这种人虽生命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
这是全诗提纲挈领的小节,抓住它品读全文,就会事半功倍。
②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一个“骑”字,深刻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的形象,凶暴的本质;“呵,我多伟大!”刻画了反动统治者的外强中干、自我吹嘘的丑态,对反动派进行了有力的讽刺;对于鲁迅先生,则用“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俯下身子”把鲁迅精神表达得多么充分,刻画了鲁迅崇高而感人的形象!③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精选】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7课
《有的人纪念鲁迅先生有感》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一、多音字
给:gěi(给力)jǐ(给予)
场:chǎng(场地)cháng(一场雪)
当:dāng (当时)dàng (上当)
着:zhe(看着)zhuó(着迷)zháo(着重)
二、近义词
伟大——崇高俯下——低下
不朽——永恒情愿——甘愿
摔垮——摔坏永远——永久
抬举——器重
三、反义词
伟大——渺小情愿——被迫
永远——暂时抬举——贬低
四、理解词语
伟大:品格崇高;才识卓越。
不朽:永不磨灭(多用于抽象事物)。
情愿:心里愿意。
尸首:人的尸体。
下场:人的结局(多指不好的)。
抬举:看重某人而加以称赞或提拔。
五、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
诗中不只是单纯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通过和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
2.既然是纪念鲁迅的文章,为什么不写出鲁迅的名字?而是以有的人代替呢?
本文不仅写鲁迅,而且写了像鲁迅一样的人。
3.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鲁迅是一个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
六、课文主题
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
诗中不只是单纯地写对鲁迅的怀念,还通过和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并且热情歌颂了以鲁迅先生为代表的那些人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源自网络。
《有的人》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及特点《有的人》一课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的最后一篇课文。
本组课文集中了关于鲁迅先生4篇文章,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鲁迅先生的感人事迹,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
《有的人》是诗人藏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作,诗人参观了北京的鲁迅故居。
看了鲁迅先生生前工作过的地方,联想到鲁迅一生不懈的奋斗,诗人感慨地说:“人民的爱憎是分明的,对于为革命作出杰出贡献的人,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由此他写下了这一首哲理诗。
这首诗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哲理,诗中提炼了几个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形象,在对比中深化主题,从而抒发纪念鲁迅先生的感受,颂扬鲁迅先生“俯手甘为孺子牛”的革命精神。
嘲讽和鞭挞了反动统治者的丑恶行径,同时向我们提出了人生价值的重大课题。
在学习时,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搏,加深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诗歌“要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要通过诵读“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根据以上的理念和本组课文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弄懂诗歌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在理解诗歌的意思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诵读;(3)了解诗歌所运用的对比手法。
其中,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1)理解诗歌内容及感情;(2)有感情地诵读。
3.学情分析学生尽管是第一次接触鲁迅,但在有了前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基础上,他们对鲁迅先生的感人事迹和精神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加上我之前让学生上网去搜集关于鲁迅的资料,他们应该不难理解本诗赞颂像鲁迅这样无产阶级革命者的甘为人民和革命献身的伟大精神。
只是本班学生朗读的基础不是很好,在诵读中体味诗歌感情上也许存在一定难度。
二、说教法本篇课文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诗人在诗歌中的爱憎分明,感情强烈,应该让学生在阅读和诵读中加以体会,为此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1.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前一种人”和“后一种人”的表现及结局不同,理解这两种人分别是什么样的人,进而赞颂哪些人,贬斥哪些人。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精品教学设计(两篇)【教学目标】1.能借助本单元的课文和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重点】1.能借助本单元的课文和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一)——【教学思路说明】教学设计一侧重于通过朗读、比较发现两种人的区别,在朗读中感受鲁迅的形象。
按照“自读知大意——品读悟区别——朗读赞精神”的思路进行教学。
在对比朗读中发现诗节之间各有关联的写作特色,再通过打破诗节顺序的朗读理解两种人的区别。
同时,结合本单元其他课文并补充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鲁迅形象。
【教学过程】一、自读知大意导入:鲁迅逝世9周年时,他的侄女周晔写下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鲁迅逝世13周年,著名诗人减克家写了一首诗。
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齐读课题。
2.学生自读诗歌。
3.检查朗读,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
4.同桌合作,分工读诗,说说分工的理由。
5.同桌朗读,交流理由,教师相机点拨“有的人”指的是两种人。
一种是压迫人民,作威作福的人。
一种是像鲁迅那样为人民着想,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人。
【设计意图:在自读中掌握诗歌大意。
借助同桌分工读诗,使学生感悟“有的人”其实指的是两种完全不样的人。
】二、品读悟区别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说说自己还有什么发现。
从每节诗歌描写的内容、所要表达的爱憎情感等角度去引发学生思考。
2.交流反馈。
预设1:每一节都写到两种人,每一节都是两种人的对比。
预设2:诗中小节之间的内容是相对应的:第二节和第五节,第三节和第六节,第四节和第七节。
3.对比朗读对应的两节,感受两种人的区别。
(1)学习第二节和第五节。
①引导学生用两种形式朗读。
竖着读(读完第二节再读第五节)。
横着读(读完一类人再读另一类)。
第二节第五节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的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人民把他摔垮;有的人给人民作牛马的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人民永远记住他!②学生说说两种人的区别。
27*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文本分析:这首诗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
诗歌通过两种人的对照,对“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倾注了无限深情,表达了崇高的敬意;而对高踞在人民头上的人,则无情地揭露,表明了满腔的愤懑。
诗歌的独特之处在于表现了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
教学本课时,教师应注意结合学过的课文,使学生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上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和体会。
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还可在理解整首诗诗意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写了哪两类不同的人,他们的境遇又有什么不同,从中感受到要像鲁迅先生一样,做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
这首诗意蕴深厚,但教学时注意不要把本首诗的主题过分拔高,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让他们在加深对鲁迅的了解的同时真切感悟到做人的真谛。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一心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理解课题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诗句。
课时安排:1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揭示新课。
导语:同学们,通过对本单元前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更多的了解。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鲁迅先生“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
“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身的生活”是他最后的遗言。
然而,人们真的会忘记他吗?事隔13年,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一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27《有的人——纪念XX迅有感》优质课教学设计27《有的人——纪念XX迅有感》优质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学问与能力: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了解创作背景。
2.了解臧克家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过程与方法:运用对比的朗读形式感悟课文内容。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养成鲜亮的爱憎感情,懂得为RM的人将得到永生,与RM为敌的人必定灭亡的道理。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领会对XX迅先生的崇敬、怀念之情。
体会XX迅先生的宏大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对比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通过对前几篇课文的学习,你对XX迅有哪些了解?2.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时25分,一位ZG文化革命的主将,宏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XX迅,在不幸病逝。
“赶快收殓、埋掉、拉倒、遗忘我,管自己的生活。
〞这是他最终的遗言。
然而人们真的会遗忘他吗?时值XX迅逝世十三周年,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这首短诗。
出示课题“有的人——纪念XX迅有感〞。
设计意图:学生回忆,引入对新课的学习。
二、诵读全诗,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2:划分诗歌朗读节奏。
学生自由读诗,留意读流畅。
2.指导学生读出节奏。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一遍遍的诵读来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以及诗歌所蕴含的情感。
3.出示课件3:诗歌段落大意。
第1节写出两种人的生和死,是全诗的总纲。
第2、3、4节写出两种人对RM的不同看法,他们之间是并列的。
第5、6、7节与上面三节对应,写出了两种人的不同结局。
4.再读诗歌。
调整顺序让学生分两组对比读,并想想从中读出了什么。
出示课件4:朗读要求。
①将每节诗的前两句连起来读。
②将每节诗的后两句连起来读。
③分男女声读,分别交替朗读每节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自悟,发觉诗歌本身的内容和写作特点。
三、研读感悟,升华情感。
1.出示课件5:阅读链接。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小学教育】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27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公开课资料)-创意教学设计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3.结合诗歌及本单元的课文和搜集的资料,说说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重点难点】
重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真切感悟做人的真谛。
2.结合诗歌及本单元的课文和搜集的资料,说说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真切感悟做人的真谛。
2.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
1.有关鲁迅生平的纪录片。
2.《有的人》诗歌朗诵音频。
3.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回顾导入。
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时25分,一位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在上海不幸病逝。
全国人
民无比悲痛。
但是国民党反动派派出了许多的特务、军阀、走狗极力
阻止人民给鲁迅先生举行追悼会,他们阻止得了吗?我们一起来回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看看当时的情景吧。
2.背景介绍。
鲁迅逝世13周年,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才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
念鲁迅先生。
诗人臧克家参加了纪念活动,百感交集,心中充满了对
鲁迅的思念和崇敬就情不自禁地写下了《有的人》这首短诗。
出示课题——《有的人》。
二、诵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诗,注意把字音读正确,诗句读流畅。
2.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倾听,练习朗读。
指七名学生分节读,教师随机点拨。
3.默读并思考:这首诗在内容和写法上你发现了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内容上的对比,2—5,3—6,4——7;“有的人”反复出现。
)
引导学生结合诗句回答。
三、自主感悟,诵读悟情。
1.自由读第一节,质疑探究。
①自由读第一节。
②质疑:预设:为什么有的人活着像死了,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
相机理解“死”与“活”
③引导学生带者疑问来读书。
哪种人虽生犹死,哪种人虽死犹生?请同学们读2、5节。
2.学习2、5节:
①指名读,评议:他读出了什么感觉?或你听到他读出了什么味道?(对敌人的恨,对人民的爱)
②探讨:为什么“恨”?怎么样的人会“骑在人民的头上”?骑在人民头上后的表情怎样?
③读一读:读出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反动派的傲慢神态。
④指导读好“摔垮”读出把敌人打垮后痛快淋漓的感觉。
师生合作读。
师: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生: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
师: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生: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3.自主学习3、6节,4、7节
①自由选择一组,想想用什么方法朗读表达出你的理解。
②各人自由练习。
③男女生分别领读,带读。
学生汇报读。
评议,生评,师评。
4.诗歌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却不用“鲁迅赞”或“纪念鲁迅”为
题,
而是以“有的人”进行反复咏叹。
这首诗的前四节一连用了八个“有的人”,请把“有的人”替换为某一种人或某一类人。
总结出“流芳千古”和“遗臭万年”并板书
预设:被人民憎恶的人,被人民爱戴的人
残酷剥削人民的人,为人民服务的人
妄想流芳千古的人,一心默默奉献的人
愚弄人民的人,造福人民的人
损害人民利益的人,维护人民利益的人
反动统治者,共产党人
压迫人民的暴君,廉洁奉公的公仆
自私的人,无私的人
一心追求名利的人,一心只知奉献的人。
四、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1.这诗表达了臧克家对鲁迅深深的怀念,我们带着对这伟人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来读读老师变序后的诗。
(师生合作读)鲁迅死了(师)他还活着。
(生)鲁迅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师)给人民作牛马的,(生)人民永远记住他!(生)鲁迅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师)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生)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生)鲁迅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师)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生)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生)
探讨:“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你知道都有谁呢?指名说(岳飞、雷锋、周恩来,王二小、……
2.结合这首诗和我们前面学习的课文,以及课下搜集的资料中对鲁迅的了解,说说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3.还有像鲁迅一样的人很多,你想歌颂谁,就把他的名字套进去读一读。
自由练,指名读。
4.教师引读:面对自私自利,残酷剥削压迫人民的人我们痛恨、愤怒的说————生读: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因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所以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教师引读:当我们面对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我们
尊敬他、歌颂他——生读: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因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五、课堂总结。
本课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于1949年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一首哲理诗,全诗共七节,语言朴素,感情深沉,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
诗歌运用对比手法,列举了完全对立的两种人,热情歌颂了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无情鞭挞了反动统治者。
【板书设计】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虽活着虽死了
却死了却活着
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甘愿作野草,等着火烧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春风吹到处是野草
骑在人民头上俯首甘为牛马
人民把他摔垮人民永远记住他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围绕这首诗的特点展开,以读为主,通过自由读、男女生读、合作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从对比中读出感情,体会
诗歌的内涵,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从中体会作者对鲁迅的赞颂,再次感受鲁迅的伟大。
过程中我觉得自己的情感引导得比较到位,学生读得慷慨激昂,情感教育的目标达到了。
但是在具体的朗读中,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个别字音、重读、停顿的指导不够,致使有的学生知道要表达的感情,但读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