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意象理论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91.00 KB
- 文档页数:3
小学美术教学中意象思维的运用探讨摘要:开展小学美术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也能够显著增强学生的美术素养。
而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美术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可以发现,多数教师更为关注具象美术教育,而较为忽视意象思维教育,这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
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意象思维的重要意义,并详细探究小学美术教学中意象思维的具体运用,由此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意象思维;写生;艺术思维;美术欣赏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进行意象思维的有效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这对于学生的一生来说,也具有着极大的影响。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处于逐渐形成的过程中,因此,培养意象思维非常关键。
与此同时,培养意象思维,可以将美术课堂作为载体,不断促使美术教育朝着丰富性、动态性和全面性的方向发展,从而促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美学趣味和审美体验。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意象思维的重要意义对于意象来说,其既存在于人的思维之中,也存在于人的感觉之中。
在艺术创作中,需要以艺术思维作为支撑[1]。
创作者将自己的思想融入创作之中,并体现自身的价值观,以独特的理解,将客观事物进行转化,从而形成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
“意”和“象”之间既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的阶段,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此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为教师,需要认知到美术教育的实质,在开展基础教学的同时,需要将更多的目光放在培养学生的意象思维方面,由此为学生的创造性提供助力,打破原有的思维习惯,进行创新学习,获得更多的美感体验。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意象思维的具体运用(一)意象美术欣赏课教学作为一种视觉艺术,美术能够将人类情感进行表达。
进行美术欣赏,学生能够获得精神愉悦,也能够建立一个正确的审美观,从而有效辨别美。
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材中,含有大量的美术欣赏作品,其中有古今中外的油画,也有古今中外的素描画,还有古今中外的壁画等。
小学美术教学中意象思维的运用研究摘要: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意象思维指的就是创作主体将某种内心情感和思想从物象转化成心象,进而创造出艺象的思维活动。
在意象思维培养过程中,带领学生亲身体验和展开联想是十分关键的教学内容。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来落实美育教育的重要价值。
对此本文针对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意象思维涵义进行分析,并提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意象思维;创新思维;浸润与体验意象艺术是介于抽象艺术和具象艺术中的一种综合艺术类型,其兼具了两种艺术的优点。
通过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培养小学生的意象思维,能够为他们后续学习抽象艺术奠定良好基础。
同时,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也获得了全新的发展给予,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由学生绘画技巧培养开始向艺术思维传授方向转变。
一、小学美术教学意象思维的内在涵义(一)是儿童与生俱来的思维从艺术创作角度来看,小学生具有先天的思维优势,他们能够用感性的情感和态度去看待世界,在他们眼中万物都是有感情的,他们可以将纯真的情感灌输在世界万物当中。
同时,小学生内心也充满了强烈的情绪,这些情绪表达了他们内心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情感。
这种思维方式就是一种意象思维,是小学生与生俱来的。
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去关注学生的意象思维,实际上就是要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落实美术教学。
(二)是主客融合的情感思维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意象思维是一种十分高的思维境界,它不是将物象和自身进行区分,从外界视角进行审视。
而是在情感的支配下将心灵和思想融入在万物当中,通过情感和行为动作等方式,掌握物象当中的内在奥秘,进而实现物我合一,创作出更能够突出主客关系的艺术形象[1]。
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关注意象思维需要从情感角度入手,将情感主体和客体联系在一起,从而确保表现和造型能够实现有机统一。
(三)是个性洋溢的创新思维任何一项创造工作都需要创造者与其创作对象联系在一起,这也就是所谓的创造型思维。
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象辨析策略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环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意象辨析是一项重要的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并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本文将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象辨析策略,并分析其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中的作用。
一、意象的概念与作用意象是文学作品中通过文字描写所呈现出来的形象,是作者用文字勾勒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觉形象。
意象能够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力,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和辨析意象,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意象辨析,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抓住作者的意图和情感,培养细腻的感知力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二、意象辨析策略的教学方法1. 感官联想法: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根据文本中的描写,联想到相应的感官形象。
比如,教师可以问学生:“作者用‘花香扑鼻’这个描写,你能想象出花的香味吗?你觉得这个香味是什么样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意象,并形成自己的感性认识。
2. 对比分析法:教师可以选择一段文本,让学生分析其中的意象,并将其与其他类似的意象进行对比。
通过对比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意象的特点和作用。
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夜空中的明月”和“白天的太阳”,让学生体会到不同意象所带来的不同感受和情绪。
3. 创设情境法: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文本中所描绘的意象。
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的花坛中,让他们亲自感受花的香味和花朵的美丽。
通过亲身体验,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意象,并将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三、意象辨析策略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1.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意象辨析,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抓住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他们可以通过意象的描绘,感受到文本中的情感变化,进而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意象是文学作品的灵魂,能够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力。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写作意象培养写作意象是指作者运用多种手法创造出的形象,通过这些形象的描绘和表达,读者可以更加直观、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意象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象。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引导的方式,给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写作作品。
通过分析这些作品中的写作意象,学生可以了解到如何使用生动的描写和有趣的比喻来丰富自己的作文。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欣赏一篇描写春天的作文,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自然中的景物,尝试用形象的语言来描绘春天的气息和景色。
这样的练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让他们在写作中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其次,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培养写作意象的游戏和活动。
比如,在学习描写动物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一场“找不同”的游戏,让学生通过观察两张不同的动物图片,寻找其中的细微差别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这样的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对动物的情感和想象力。
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情景模拟的练习,比如让他们想象自己成为一只小鸟,用第一人称的视角去描写鸟儿的飞行场景和感受。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写作意象的作用,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修辞技巧。
除了示范和游戏,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和艺术品,用以启发学生的写作意象。
比如,在教学《西游记》时,教师可以选择一段精彩的描写来读给学生听,让学生通过听觉的感受去想象场景和人物的形象。
通过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写作意象,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和艺术形式,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最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来培养写作意象。
比如,组织一次郊游活动,让学生亲自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然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写自己所看到的景色和感受。
课 程·课题研究2021.03(下)江苏省泰州市实验小学 钱 琪意象在小学高年级古诗词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摘 要意象是小学高年级古诗教学欣赏意境的重要切口。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髓,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抽象思维也在逐步发展,诗歌教学从解读意象入手符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征。
在教学中可以借助“象”想象“意”,解读“象”理解“意”,比较“象”深化“意”,重视意象应成为古诗词教学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古诗词 意象传统文化是国家精神寄托之根本,小学时期更是素质培养的最佳时期,学校应该重视教材的质量提升,让孩子从小接触更多优秀的传统诗词文化。
目前,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使用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部编本教材,这套教材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就是传统文化篇目的增加。
小学语文课本中共收录了古诗文124篇。
除了数量上的增多,体裁也更加多样,包括古风、民歌、律诗、绝句、词曲等。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讲话中引用诗词典故,名篇经典,意旨深远,引人入胜,形成了独具个性的“习语”风格。
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节目的热播,都说明“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
我们应该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一直以来,我们的古诗词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再加上背诵的要求,使得学生学习的兴趣缺缺。
教师教学的模式一般是固定的四个步骤:理解诗题,了解诗人,感悟诗意,欣赏意境。
其中欣赏意境这一环节在教学中很难处理,讲浅了,达不到效果,讲深了,学生又很难理解,而且多以老师作为主体主讲,学生听:记笔记的方式,很难让学生参与其中,并深度理解。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很多老师忽略了诗歌中的意象。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髓,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从意象入手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下面就以李清照的《醉花阴》教学片段为例具体来看一看。
师:李清照的词《醉花阴》相传还有一个故事(PPT出示)。
小学美术教学中意象思维的运用摘要:小学美术的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绘画技巧和能力,更是有效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
最为重要的是学生能够通过美术教学促进全面发展,但根据大数据显示,大部分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只是关注于美术教学,对于意象思维的培养少之又少,本文则是关于小学美术教学中意象思维的运用分析。
关键词:小学美术;美术教学;意象思维引言:关于意象思维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不断地帮助学生更全面、动态、丰富的了解美术作品,且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激发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教学方法单一众所周知,美术课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是繁多的,这也是培养小学生在认知颜色和培养审美搭色在启蒙阶段。
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上一节美术课需要准备好那么多的工具,负担是很大的。
因此,我们常常在美术课上看到,教师在黑板上画本节课内容,学生们在下面临摹,经常只是用铅笔临摹,无其他色彩而言。
而教师也只是根据学生在绘画本上所呈现的图画进行评分。
2、教学观点落后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校园也在不断的推广,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运用于课堂之中。
尤其是小学美术作为最能帮助学生提高审美与全面发展的学科,但在小学阶段,学校的教育者们认为,只要开设小学美术课就行,关于课堂好坏都是无所谓的,也没有统一的评判标准,因此,在美术课堂中,教学质量由教师与学校的重视程度而定。
3、缺乏接触自然对于小学生而言,每次进行美术课程教学时,学生们还是很激动好学的,尽管他们的美术功底不一。
在美术教学中,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一些善于观察现实生活的学生,对于绘画的速度远超于不善于观察生活的学生。
前者学生虽然画的快,但不是很精致,而且学生们接触自然的时间少,在审美与颜色的灵敏度不高。
通过以上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所呈现的问题,足以证明,现阶段小学美术教学质量不高,因此,本文提出关于意象思维在小学美术的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诗歌意象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其辞章之美和意象之丰富使得其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认知能力的限制,他们往往很难正确理解和运用诗歌意象。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诗歌意象。
一、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情感共鸣想要正确理解和运用诗歌意象,首先,学生需要对诗歌产生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唱诵动听的诗歌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感受身边的事物,激发他们与诗歌产生情感共鸣的能力。
这样,学生能够主动地投入到诗歌的理解和运用之中。
二、引导学生进行情景联想和形象化思维诗歌中的意象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而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诗歌意象时,应该进行情景联想和形象化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展示一幅美丽的景色或者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景联想能力。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引导,让他们能够在脑海中勾勒出诗歌中所描绘的情境,进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诗歌意象。
三、注重学生的感知与表达能力的培养正确理解和运用诗歌意象除了需要学生的理解思维能力外,还需要他们的感知与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感受自然的美和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表达,例如,让他们通过绘画、写作、朗诵等方式,将自己对诗歌意象的理解和感受进行表达。
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和感悟诗歌中的意象。
四、组织学生进行诗歌鉴赏和创作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诗歌鉴赏和创作,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诗歌意象的能力。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诗歌作品,与学生一起进行鉴赏。
在鉴赏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并与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
此外,还可以设计一些诗歌创作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诗歌的创作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诗歌意象。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诗歌意象需要教师采取多种策略和方法。
小学美术教学中意象思维的运用摘要:艺术作品不仅体现了其本身所具有的美,还从一定角度体现了艺术家的情感寄托,是实物美和感情美的结合。
文章以小学美术教学为背景,探索了意象思维在美术课堂上的具体运用,希望对提升学生的意象思维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意象思维一、背景艺术能够陶冶情操,提高人的欣赏能力,而艺术最为直接的体现方式就是美术,美术课是小学生必学的科目之一。
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让学生能够更多地了解美、体验美,美术课堂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
艺术分为抽象和具体两种,而意象艺术居于两者之间,兼具两者的共同特点,对于小学生来说,必须先具体后抽象。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如何在提高学生绘画技巧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就成为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二、培养学生意象思维的意义(一)意象思维的概念“意象”这个词语的释义可以解释为两个部分,“意”,即人们的所知、所想,准备做一件事情的想法、目的等,“象”则是指人们在意的基础上,大脑里所体现出的具体的实物。
简单来说,“意象”就是指人们大脑中的所思和所感结合在一起。
这种意象会伴随人们的一生,会对人的审感知等能力形成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在艺术领域体现得更为明显。
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会将自己的思想感情、所思所想以艺术的形式体现出来,让自己的想法能够在艺术中有所体现,这就是对意象思维最好的诠释。
(二)培养学生意象思维的作用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学习能力高,而且在整个小学阶段,也是小孩子大脑活跃、想象力最为丰富的时段,在这一时段培养学生的意象思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所有的客观事物都可以成像,也可以成为艺术家手下的作品,但是如何在客观物体的基础上进行勾勒,使得原物体更加生动、贴近原型,就要充分发挥作者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生只有不断地体验新的事物,不断地训练,才能够提高自身的艺术水平,而这也是意象思维在学生绘画中的具体意义所在。
三、意象思维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一)进行意象美术欣赏课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美术课堂主要是以画画为主,老师主要是规定好主题,学生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绘画,但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不够的。
儿童本位的小学语文文化意象教学思考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儿童的文化意识和文化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文化意象的引导和教学是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儿童本位的小学语文文化意象教学思考,旨在通过关注儿童的心理需求、兴趣爱好和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对文化意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语文修养。
在语文文化意象教学中,应以儿童为中心,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
儿童是天性喜欢玩耍和探索的,他们对于新鲜事物和奇妙的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趣味性和游戏性的教学方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形式来引导学生感受文化意象。
可以通过游戏和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古代文化的风俗习惯,激发他们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喜爱。
在语文文化意象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生活经验。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生活经验,他们对于不同的文化意象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灵活选择文化意象的内容和形式。
对于喜欢音乐的学生,可以通过音乐欣赏和演唱等形式来感受古代文化的音乐特点;对于喜欢美术的学生,可以通过绘画和制作手工等形式来表现古代文化的艺术风格。
通过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学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文化意象,从而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在语文文化意象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力。
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文化意象的具体内容,更要培养他们用批判的眼光去审视文化意象的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对文化意象的解读和分析,思考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和信仰,拓展自己的思维和视野。
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创造性的活动来表现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可以组织学生创作古代文化相关的作品,如古诗演唱、古代服饰设计等,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理解文化意象,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儿童本位的小学语文文化意象教学思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化意象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它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还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如何有效地进行文化意象教学,如何让学生在接受文化知识的同时获得愉悦和乐趣,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儿童本位的教学理念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儿童本位的文化意象教学,以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为出发点,注重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知文化,感悟文化,乐在其中。
本文将围绕儿童本位的小学语文文化意象教学进行深入探讨,探讨如何在教学中贯彻儿童本位理念,拓展文化意象教学的新领域。
一、儿童本位理念与文化意象教学儿童本位教学理念是指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为依据进行教学。
在文化意象教学中,儿童本位理念主张从儿童的实际需求出发,根据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兴趣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主动、自觉地接受和理解文化意象。
具体来说,儿童本位的文化意象教学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 注重儿童的认知特点。
儿童在认知上有着自己的特点,他们对事物的认知主要是以感性经验为基础,喜欢通过直观的方式获取知识。
在文化意象教学中,应该注重挖掘和利用学生的感性认知,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和图画,生动地展现文化意象的内容,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2. 关注儿童的兴趣爱好。
儿童的兴趣爱好是他们学习的最大动力。
在文化意象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故事演讲、文化艺术活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接受和感知文化。
3. 创设愉悦的教学环境。
儿童本位的教学应该注重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个性,鼓励学生进行自由交流和互动,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感知文化,感悟文化,乐在其中。
1. 创设情景教学法。
文化意象的内容广泛丰富,包括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诗词歌赋等。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景教学法,将文化意象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在情境中感知文化。
儿童本位的小学语文文化意象教学思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而儿童本位的教学方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
儿童本位的语文教学强调以儿童的生活经验和情感感受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去感知、理解和表达文化意象。
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探讨儿童本位的小学语文文化意象教学的重要性和如何实施。
儿童本位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答案,学生被动接受。
而儿童本位的教学则是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积极参与。
在文化意象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感受人物情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儿童本位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文化意象。
文化意象是指人们对于文化的主观理解和感悟,是文化的内在精神内核。
通过儿童本位的教学,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感受去感知文化意象,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会其中的内涵。
在教学《古文观止》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自己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引导学生去感悟其中的人生哲理和文化价值。
儿童本位的教学方法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而儿童本位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在文化意象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启发性的问题,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例如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感受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实施儿童本位的小学语文文化意象教学,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
教师需要通过教材和文献的学习,深入理解文化意象的内涵和特点,从而能够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感受力,可以通过一些活动和游戏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思考,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小学古诗词意象辨析及教学实施路径探析小学古诗词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通过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古诗词中常含有许多意象,对小学生来说,理解和辨析这些意象是一项较为困难的任务。
本文将围绕小学古诗词中的意象进行辨析,并探讨教学实施路径,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词。
一、小学古诗词中的意象辨析1. 对意象的理解意象是指通过具体的事物形象来表现抽象的思想感情。
在古诗词中,意象往往通过对自然界、人物、动植物等的描绘来实现,这些具体的事物形象则代表着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理解和辨析古诗词中的意象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
2. 常见的意象及其辨析(1)自然意象在古诗词中,自然意象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意象,包括对山水、花草、天空等自然景物的描绘。
《水调歌头》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就是通过对明月和青天的描绘来表现诗人对人生、时光流逝的感慨之情。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感受自然界的景物来理解古诗词中的自然意象,从而增进他们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人物意象1. 注重情感体验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情感体验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中的意象。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让他们观察自然界的景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从而理解古诗词中的自然意象;也可以通过讲故事、展示图片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中的人物意象和动植物意象。
通过情感体验,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古诗词中的意象,增进他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感。
2. 引导学生进行比喻和联想3. 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中的意象。
可以通过诗歌朗诵、故事演绎、手工制作等形式来进行教学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古诗词中的意象,增进他们对古诗词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4.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他们理解古诗词中的意象。
小学生写作中如何运用合适的意象和象征在小学生写作中,合适地运用意象和象征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技巧。
通过恰当运用意象和象征,可以丰富作文的内涵,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如何在写作中运用合适的意象和象征。
一、意象与象征的概念及作用意象指的是通过感官的形象化表达,使读者能够通过阅读作品而产生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等感觉。
它能够使作品更加具体、生动,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品所描绘的场景或事物。
例如,在描写夏天的文章中,可以运用“蝉鸣如雷,炎炎烈日下鸟语花香”等意象,让读者感受到夏天的炎热和生机。
象征是指用某种事物或形象来代表或象征另一种意义、概念或思想。
通过将某个具体的事物与抽象的概念进行联系,使得作品具有更深层次的含义。
例如,用“飞鸟”来象征自由,用“雨后彩虹”来象征希望等。
意象和象征在作文中的作用是丰富作品的内涵,使作品更生动、形象,增强读者对作品的感受和共鸣。
二、如何运用合适的意象和象征1. 按主题选取意象和象征在写作过程中,要根据文题或主题来选择合适的意象和象征。
如写一篇描写秋天的作文,可以运用秋叶、丰收的果实等意象,通过它们来表达秋天的美丽和丰收的喜悦。
2. 使用恰当的比喻和拟人等手法比喻是一种通过类比来进行形象化的修辞手法。
小学生在写作中可通过恰当的比喻来运用意象和象征。
例如,在描述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时,可以写道:“湖水如明镜般平静,宛如一位沉睡的仙女”。
拟人则是将人的活动和行为赋予非人的事物,使之具有人的形象和特征。
例如,描写一朵花时可以写道:“花儿伸展着娇嫩的叶片,向阳光微笑”。
3.注意掌握适量和适度在运用意象和象征时,小学生要注意适量和适度,不要过度使用。
过度使用意象和象征可能导致作文过于繁琐或让读者感到困惑。
合适的意象和象征应能够增强文章的艺术性和感染力,而非炫技或增加写作的难度。
三、通过意象和象征提升作文的质量1.提升作文的感染力意象和象征能够让读者更深入地感受到作品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
巧用意象发掘小学语文之美作者:邢卫国来源:《江西教育C》2018年第02期意是心意,象是物象。
所谓的意象,就是客观事物与主观心意相交融而形成的具体形象,其中蕴含着某种情感和艺术特质。
简单说,意象是寓“意”之“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结合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意象是作者寄托情感的载体,更是学生抵近文本灵魂的途径。
在教学实践中,巧用意象,能有效发掘语文之美,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巧用意象解读文本——情景交融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接受的过程,本质上是文本意象生成的过程。
通过文本意象,学生能从中获得审美愉悦和艺术体味。
但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往往对纲领性的内容灌输得多,意象性的细节关注较少,这就造成对文本解读得不深入、不透彻,甚至是断章取义、一知半解。
假如我们把课文比作奔腾的江河,那么教师就是掌舵的艄公,学生就是勇敢的水手,文本中所呈现的意象就是舟船。
有了舟船的承载,我们才有可能乘风破浪,真正认识和体会文本。
例如,在执教《黄河的主人》时,笔者没有直奔主题,让学生去领略艄公的坚强,没有通过惊涛骇浪去定位谁是“黄河的主人”。
我觉得这种先入为主的方式,没有给学生探索和深入解读文本的空间,很容易造成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利于文本解读,这样的教学方法与新课标倡导的“发展学生思维和文本探究能力”是背道而驰的。
为了激发和引导学生的探究意识,我选择了文本中一个小小的细节——羊皮筏子。
这个清晰而又生动的意象,当作打开这篇课文的一把钥匙。
通过羊皮筏子这个意象的引渡,给了学生一条线索,引领他们一步步深入到文章内核,开始了自主探索之旅,从而深切体会和领略文本的精神和精髓。
这充分说明,巧妙地运用意象,甚至一个小小的细节,都可以给学生找到探索的方向,引领他们进入浩瀚的文本海洋,欣赏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
二、巧用意象感悟主题——言近旨远一篇诗文的主旨,往往隐藏在纷繁或单纯的意象背后,要想从字里行间准确找到诗文的要义真知,需要从这些纷繁或单纯的意象深入,慢慢进行整合和提炼。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意象分析一、引言古诗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古诗教学中,意象分析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元素,通过对意象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本文将就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意象分析进行探讨,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二、意象分析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作用1.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涵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元素,是诗人情感和思想的载体。
通过对意象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古诗中的意象往往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通过对这些意象的分析,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品位。
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对古诗中的意象进行分析,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学流派和表现手法,从而拓宽他们的文学视野,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三、小学古诗教学中意象分析的方法1.引导学生感受意象的形态美古诗中的意象往往具有独特的形态美,如《春晓》中的“花落知多少”,《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等。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和描述意象的形态美,让他们感受到诗歌的美感。
2.引导学生体会意象的意境美意境是诗歌的灵魂,意象是构成意境的基本元素。
通过对意象的组合和搭配,诗人创造出了独特的意境。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意象之间的联系和对比,让他们感受到诗歌的意境美。
3.引导学生理解意象的象征意义在古诗中,有些意象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如“柳”象征离别,“月亮”常常寄托相思之情等。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意象的象征意义,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情感和主题。
四、小学古诗教学中意象分析的实践案例以《静夜思》为例,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思乡之作。
其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诗句中的意象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情感内涵。
意象的调用与操作对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意义意象的物理模拟性之所以值得我们的教师充分重视,是因为意象可以成为帮助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一种特殊工具。
意象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它的特殊性首先在于它的经济性。
意象的经济性,不但表现为前面说过的蕴涵众多命题的那一面,而且还指这样的意思,即几乎人人都天生的具有生成意象的能力,比如做梦就是意象的一种生成,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人睡眠都做梦,且一夜好几回。
于是意象能力就是每个儿童无需购买、无需初始装备,却随身携带的工具。
教师在教学中,只需唤起学生的意象,则无论是在教室、还是在野外,抑或是遥隔漫长的时间、远离了曾经亲历的现场,都能显示出生动地“心画”,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方便。
教师要唤起学生的意象,做法并不难,说一句诸如“让我们想象一下”、“大家闭上眼睛看一看”之类的话,学生就能浮现出生动的意象,而如果哪位教师有更好的语言描述技能、善于作比喻、打比方,那就能够更好的指挥学生去生成和操作意象了。
意象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方便,那是全面的。
体育课上学生要学习运动技能。
体育教师如果能把自己准确、流畅的示范转换成学生的完整意象,就等于向学生的头脑里输入了特定的一套生式;如果教师还能教会学生自觉地全套或分解的复演这组意象就可以使学生自学式的使真实动作的产生式系统趋向于自动化。
音乐教师如果能唤起学生的意象,那么就使学生欣赏作品时会觉得更亲切、更带劲;歌唱或演奏时浮现出贴切的意象,可以使得表演更有感情更流畅。
美术课本来就在操作着视觉形象,可是如果学生只是看着示范的画一笔笔的图和描,那只是在利用知觉识别,它可以保证画得像样,却难以保证画得“精、气、神”。
如果美术教师能使学生在对示范画的知觉识别基础上形成意象操纵之,那么由于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形成的意象是有微妙差异的,因此学生基于自己的意象而画出的画,就会有个性、有特色、,有的即使走形了,也可以使“形散神不散”,洋溢着“气韵”,而这正是中华传统的绘画理论中列为第一重要的。
探究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意象引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意象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它能够为作品增添生动活泼的细节和形象。
意象在绘画出文字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
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意象进行探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这一修辞手法。
一、意象的定义和特点意象是指通过具体而形象的语言描写,使人们能够感受到事物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体验,进而提升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常见的意象有视觉意象、听觉意象、嗅觉意象、味觉意象以及触觉意象等。
意象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首先,它可以丰富学生的读写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作品。
其次,意象提供了一个创造性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最后,意象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鉴赏水平的有效工具,让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能够更深入地领悟到作家的用意。
二、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意象教学方法1. 给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为学生选择一些富含意象的文学作品,如唐诗宋词、经典童话等,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材料,亲身感受和理解作品中的意象。
2. 引导学生发现意象: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发现和感知作品中蕴含的意象。
例如,在阅读诗歌时,可以问学生诗中用到了哪些形象描写,学生能否通过阅读找到与这些描写相关的感官体验。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发现意象的能力。
3. 鼓励学生绘画和创作: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意象,老师可以组织一些绘画和创作活动。
例如,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或自选文学作品中的意象进行绘画,或者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自己创作意象丰富的诗歌、故事等文学作品。
通过实践和创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意象。
三、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意象实践案例1. 视觉意象: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描写、绘画等方式,增强学生对视觉意象的感知能力。
例如,通过观察一幅画作,让学生描述画中的细节,描绘画面的色彩、形状、纹理等。
意象小学教案一、教案背景介绍意象小学教案是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特点而设计的一套教学计划。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不完善,难以理解抽象概念和抽象语言。
因此,开发出一套以意象为主题的教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学习内容,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本篇教案将介绍意象小学教案的设计原则、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二、教案设计原则1. 以直观形象为主导:在设计教案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以直观形象为主导,如图表、图片、实物等,以便学生更直接地理解和接受。
2. 强调互动与实践:通过互动和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实际操作增强记忆和理解。
3. 渐进式教学: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确保学生能够渐渐掌握内容,并实现有效的学习效果。
4. 大脑学习原则:根据大脑的学习原理,结合意象教学法,提供有趣、生动、激发情感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意象思维: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从事物的形象中获取信息和理解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意象思维能力。
2. 开发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使其能够熟练观察和描述事物的特征,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3. 提高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利用意象思维,加深对学习内容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将以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语文和科学为主要内容,通过教案设计、实践活动和评估综合展开。
五、教学方法1. 观察与描述:通过观察事物的特征,引导学生描述事物的形象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2. 绘画与手工制作: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提高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3. 想象与模拟:通过想象和模拟活动,让学生通过意象思维将抽象的概念和问题转化为具体的形象,提高学生的意象思维能力。
4. 游戏与竞赛:通过游戏和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浅析意象理论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程岚
来源:《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年第14期
摘要: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小学教学的教学方法需要不断改进,在什么样的理论支撑下,我们的教学方法达到良好的效果呢?当然,不同学科的教学有着自己的独特的学科教学方法,本文详细介绍了意象理论的含义与意象教学模式的构建,以及该理论在语文、英语、音乐、美术中的具体应用和起到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意象意象理论小学教学
一、引言
本世纪初,我国进行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教育观念在逐步发生变化,但真正的彻底的变革在于教学,这也是课程改革中最重要最艰难的环节。
我们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学就是把一切知识传给一切人的艺术”。
不同学科的教学有自己特有的学科教学方法,但缺乏通用的教学方法,又在什么理论样的理论下,我们的教学方法可以创新并达到良好的效果呢?本文在这个问题下,介绍意象理论,以及该理论在语文、英语、音乐、美术中的具体应用和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意象理论教学模式构建
(一)意象理论的含义
意象指人们在感知体验外界事物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抽象表征,但这种表征不是丰富的形象,而是删除具体细节的有组织的结构,是客体或事件在大脑里的一种抽象类比物。
[1]意象在本质上具有二重性,既具有鲜明性、形象性、朦胧性的特征,也包含了真实性、逻辑性、规律性特征,是外在形式与内在本质的对立统一,是客观事物和主观情感的统一,是审美和科学的有机交融。
意象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是借鉴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而提出来的。
(二)意象教学模式的构建
赵伶俐提出的视点结构教学是意象教学的典型方式,这是一种以中外教学理论为基础,对各级各类课堂教学行为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通用的教学模式①。
研究表明视点结构教学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5]意象教学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科中提取明确清晰的基本概念作为基本意象,以概念意象的关键特征作为意象活动与生成的逻辑线索来组织教学,通过抽象、精致、强化、扩展和升华五个阶段对意象进行编码、存储、转换和组织,从而使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得到发展,形成相应的知识框架和思维方式的教学。
具体的建构程序有:确定教
学目标、教学的导入-建立统觉意象、教学的深入-精致意象、强化意象、教学的延伸-扩展意象、教学的升华-升华意象、教学效果的检测-检测与反馈。
意象教学模式如下:
三、意象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小学阶段,小学是一个人学习的基础,而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心理素质和状态变化性较大,作为小学教育的工作者,应正确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意象理论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增强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意象理论与语文诗歌教学
意象对话理论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想在古典诗词方面。
诗歌是诗人思想与情感的凝聚,意象简单说来即有意之象,是从物象、具象到诗歌艺术升华凝结。
“意象对话法”是我们开启诗歌教学的金钥匙,它可以从诗歌的特征入手,研究探讨各种对话的展现过程,从而构建我们的语文教学对话模式。
具体来说,“意象对话法”是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让学生在意象所寄寓的情感状态下,借助意象与诗歌进行对话,从而把握好诗歌意象的真实内涵,体会到作者写这首诗的情感。
(二)意象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
英语作为我们的第二语言,意象理论能为我们在学习不同于母语的语言在知识编码方式上有特殊的优势。
[6]当今的小学英语教材充分体现语言的交际性,强调在情境中学习和运用。
所以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深度挖掘教材,通过语言点之间关系来建立一些知识网络,将意象理论应用到我们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去。
教师可以帮组学生在大脑中构建一个围绕基本意象图式网络和围绕中心义项的语义网络,再结合例句。
意象可以为纷繁复杂的量词使用现象提供认知基础,兰盖克认为意象是说话人在心智上以不同方式构建所思考场景的能力,意象是语义的基础,语言表达是意象的体现。
(三)意象理论与音乐教学
音乐同其他学科一样,要遵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主线,小学音乐课的教学方法需要不断创新。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小,生活经验有限,因此在教学中将意象理论应用到音乐课上。
音乐意象不能直观的观察,而是通过抽象而特殊的“意象”抒发和表达情感,即把客观对象的认识和体验转化为主观感受,音乐艺术是最纯粹的意象艺术,一切音乐实践活动离不开音乐意象这样的认知与思维方式。
在中国传统音乐理论和艺术理论中,提出了“意象“这个概念,音乐意象存在于音乐欣赏、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中,从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说,是音乐活动加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信息加工现象与过程,再现生活中的具体的形象来帮助加强他们的印象,从而使学生高效而愉悦的进行学习音乐实践。
(四)意象理论与美术教学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它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有人认为中国未来的美术是“意象综合建构”,即在具象、抽象、意象的对应互补中建构一种新的系统的意象艺术。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要求:美术课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但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写实的能力要求比较高,脱离小学生的实际,不符合他们的心理年龄,从而让学生根本无法形成现代审美的观念。
四、结语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保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经常激发他们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
教与学是一把双刃剑,师与生都是课改的主体。
只有充分调动这两方面的积极性,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作为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形式,探索一种通用的教学方法,希望将意象理论应用到适合运用的学科教学中,使其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赵伶俐.视点结构教学技术原理[M].上海:百家出版社.2002:33.
[2]缑瑞隆.意象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J].郑州大学学报,2002,(4).
[3]魏源.意象疗法原理及在心理咨询中的实际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5,(32).
注解
①赵伶俐,视点结构教学技术原理[M] .上海:百家出版社.20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