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常言语交际中的含糊性语言及其功能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4
言语交际中语用含糊策略的顺应性解读语用含糊策略是指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使用一些模糊的词语或语言表达来达到某种目的,比如使得对方不至于过于尴尬或者是推卸责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比如面对不善言辞的人,我们可能会选择用一些含糊的措辞来回应,以避免冲突或者尴尬。
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含糊策略是一种特殊的交际策略,它的使用对于交际者之间的关系维护以及情境的协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本文将从顺应性的角度出发,对言语交际中语用含糊策略进行解读。
一、语用含糊策略的表现形式语用含糊策略在言语交际中表现出的形式有很多种,比如使用模棱两可的词语、模糊的语气、说话含糊、模棱两可的表述等。
在交际中,当我们面对一些棘手的问题或者是不愿明确表态的情况下,就会选择使用这些含糊的语言策略来应对。
举个例子,当我们拒绝别人的请求时,我们可能会说:“看情况吧”,“我尽量”,“不一定”,“看看有没有时间”等。
这些词语或语气都是模棱两可的,没有明确的表态,从而为我们保留了一定的回旋余地,避免了直接的拒绝,也可以避免引起对方的不快。
另外一个例子,当我们在询问别人某件事情的时候,如果对方不愿意回答或者是拒绝了,我们可能会得到一些含糊的回答,“看情况吧”,“我不确定”,“可能吧”,“等会再说”等等。
这些语言策略的使用可以使得我们在交际中更加圆滑,不至于尴尬或者破坏与对方的关系。
二、含糊策略的交际功能语用含糊策略在交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主要包括了几个方面的功能。
1. 缓和对立关系语用含糊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对立关系,使得交际双方在表达立场的时候更加圆滑。
在言语交际中,有时候我们会碰到一些对立的情况,为了避免冲突,我们可能会使用一些含糊的措辞来缓和对立的关系,比如“可能吧”、“不一定”等词语,这样可以使得双方的关系不会因为观点的不一致而产生矛盾。
2. 保持交际融洽语用含糊策略还可以保持交际双方的融洽,不因为言语中的不确定性而产生隔阂。
语言交际中的语用模糊现象On pragmatic vagueness in language communication语用模糊 (pragmatic ambivalence) 现象是指说话人在特定的语境中使用不确定的或模糊的话语向听话人表达数种言外之力 (ill ocutionary forces) 的现象,以达到让听话人来推测、决定、解释其话语之力的意图。
一、语用模糊策略的产生和运用美国哲学家格莱斯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双方都应该遵守的原则,他称这种原则为会话的合作原则(corporate Principle)。
它具体体现为四条准则: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
在日常会话中,有意违反此四条原则中的一条或几条便有可能产生模糊含义。
下面是违反质量原则产生模糊含义的一例:在一次语言学会议上,一位语言学家在谈及资料提供者时说:“我们已经收到了他们当中的五六份,但今天我想仅对其中的三份进行讨论。
”显然,这位语言学家一定知道有几个人给他提供了资料,所以听话者明白这位语言学家能够遵守质量原则以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
但是他没有这么做,而是采取这种模糊的表达方式向听话者传达了他的意图。
其次,在我们的日常交际中对同一律的违反也会产生语用模糊,而且人们在特定的语境中为了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往往会刻意违反同一律。
一个词语往往有不同的意思,说话者或听话者为了某一交际目的,往往利用语言的这一特征在特定的语境中混淆事物之间的界限,违反同一律以达成特定的交际目的。
例如:妻子:我一见你就来气。
丈夫:我练了一年的气功还没有气感,原来是你把我身上的气都吸到你身上去了啊。
在上面的对话中,丈夫巧妙的混淆了妻子所说的“生气”的“气”和气功中“运气”的“气”,成功的运用语用模糊消了妻子的“气”。
二、语用模糊的积极作用〈一〉制造幽默效果在日常交际中,模糊语言的运用往往会帮助我们制造一种幽默的效果,以使得我们的交谈更加轻松愉快。
谈语文模糊语言在日常交际中的作用作者:陈斌来源:《学知报·教师版》2012年第45期在交际中模糊语言实际形成一种优势,它的使用会给我们带来某些出人意料的效果。
那么它的存在到底具有哪些方面的作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别论述。
(一)礼貌、得体中国人向来讲究“礼尚往来”、“以和为贵”,避免话语交际中针锋相对的情况。
交际是一门学问,它的一切的背景都要建立在礼貌的基础之上。
我们都知道,礼貌是交际中首先要遵循的一个原则,在交际中我们要尊重对方,在选择言辞时避免选用一些给对方的心理带来强烈刺激的措辞。
在话语交谈中一般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话语投机,另一种就是话不投机。
在话语投机的情况下我们一般会极力夸赞对方的想法,表达自己的认同。
由于有共同语言,像“极其”、“很”、“非常”、“棒极了”,一类的词出现的概率就会比较高。
那么在话不投机或不同意对方观点的情况下,我们的言语只需要给予对方适量的信息就可以了,让对方从你的言谈之中能够揣摩出你的意图,即便表述的是相冲突的观点,也是不失礼貌的。
这样就顾及了对方的颜面,给对方一个台阶下,给人留足了面子。
这里就需要我们在表达时尽量用一些模糊的言辞,这是因为模糊语言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正好为给人造成最小的伤害提供了方便和可能,如果不得已表达自己的见解时,我们可以在程度最小的一组词语中选取一个,使表达的方式趋于平和,也使听者从言语中感到客气和对他的尊重,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好感。
”(二)表达含蓄有人说含蓄是审美的最高境界,无论是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含蓄的表达手法都是随处可见的。
不仅文学作品需要美感,交际中也需要一种完美的表达方式,这样才能使人感到话中有话,韵味无穷。
《红楼梦》里的人物在对话时用了大量的模糊语言。
秦可卿病危之际,贾蓉与大夫之间有这样一段对白:贾蓉看了,说:“高明的很。
还要请教先生,这病与性命终究有妨无妨?”先生笑答到:“大爷是最高明的人,人病到这个地位,非一朝一夕的症候了,吃了这药也要看医缘了。
语义模糊产生的现象及其益处探析语义模糊是一种普遍存在于自然语言中的现象,它指的是一些词语或短语在使用中具有多重含义或不确定的含义。
与此相关的概念包括歧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等。
在日常生活和语言交流中,语义模糊是普遍存在的,它产生了诸如幽默、反讽、双关语等玩味词语,丰富了人们的交流方式和文化生活。
本文将从语言交流和语言表达角度出发,探讨语义模糊产生的现象和其带来的益处。
一、语义模糊的产生原因语义模糊的产生主要源于人类使用语言的方式。
由于语言的使用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每个人所处的环境和经历都不同,因此同一种语言的使用者很难完全理解对方的意思。
即便是相同的词汇和语句,也可能因为不同的背景、文化和经验,被不同的人理解为不同的含义。
例如,"苹果"这个词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被理解为指水果中的一种。
然而,在不同的语境中,苹果有时也可以被理解为指电脑公司或品牌,这时就需要根据上下文和背景进行推断和理解了。
因此,语义模糊的发生往往是由于语言本身的不确定性和使用者之间的差异导致的。
二、语义模糊的益处虽然语义模糊可能会给理解和交流带来一定的困难,但是它也带来了许多益处。
1. 优化思考方式由于语言的多义性,语义模糊可以激发人们更多的思考和想象力。
当我们遇到模糊的词语时,需要仔细思考上下文和背景,理清其含义。
这个过程有助于我们发展更加灵活和丰富的思考方式,增强我们的逻辑推理和想象能力。
2. 促进创意和幽默语义模糊还常常被广泛运用在文学、诗歌、戏剧、电影等艺术领域,创作出各种具有幽默感和趣味性的作品。
这些作品往往使用多义词、双关语等手法产生语义模糊,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引起读者或观众的共鸣和喜爱。
例如,大名鼎鼎的英国小说《傲慢与偏见》中,女主角伊丽莎白·班纳特一开始对达西先生产生了误解,并以为他是一个傲慢的人。
这种模糊的理解让故事产生了许多的曲折和情感波折,激发了人们对于人际关系及感情生活的关注和思考,并成为了小说的精彩之处。
19海外文摘1 引言言语交际是实现人与人之间有效沟通的必要行为,同时人们也热情关注着言语交际中信息传递的效率、精神文明的言语表露、高尚情操的言语体现等等。
语用含糊一直是言语交际研究的重要方面,它是从语言的使用和理解的角度谈语言的不确定性,从而才能更好地去意会这种语言的潜在的寓意。
具体来说,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在日常言语交际中,交际双方为了达到其元语用意识下的特殊交际目的,把本来可以用语言清楚表达的意思,有意地利用不明确的语言进行表达。
具体而言,语用含糊就是由于信息不确定性现象的出现。
因此“言语交际中语用含糊的研究当然包括那些看似是词汇,实际上是话语的“模糊限制语”,以及其他以为只是“语义模糊”而实际上是语用含糊的对象”(何自然&冉永平,2006:97)。
当交际双方在尽其努力达到其内心的特殊交际目的时,会不自觉地采用约略含糊的语言表达形式,而这种语言形式在日常语言交际中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2 语用含糊的释义“语言的模糊性是语言的一种客观存在,它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吴亚欣,2002(01)),其在日常言语交际中普遍存在。
对于语用含糊,学术界的语言学者们对如何定义语用含糊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定义都基本涉及说话人的特殊交际意图以及语言使用者对语言进行巧妙运用的能力。
交际者会根据特定的语境因素,选择适当的语言形式以表达其隐藏的交际目的,这同时也是一种交际策略。
而语用含糊就是指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在其不同意识的驱动下把原本可以清楚表达的意思故意使用含糊性语言表达出来的一种特殊的语言使用现象和交际策略。
在一定的语境下或上下文中,说话人往往为了达到自己某种特殊的交际目的,转而使用含蓄的语言以表达出某种言外之意。
说话人跟受话人之间因此会产生交际差异,这种现象的出现的就是语用含糊。
根据会话分析的分类,交际主要分为原意或刻意言谈,随意言谈和寓意言谈。
人们在言语交际中,除了很少的一部分言谈是刻意要求去按原意要求去理解,日常的对话都是比较随意的。
言语交际中语用含糊策略的顺应性解读【摘要】含糊策略在言语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模糊和含糊的表达方式,可以减少交际中的紧张和冲突,促进沟通的顺利进行。
本文从含糊策略的定义与分类入手,探讨了言语交际中常见的含糊策略,并对其顺应性进行了解读。
通过实例分析和探讨影响因素,揭示了语用含糊策略在交际中的灵活运用和实际影响。
结论部分总结了含糊策略在言语交际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可能的发展。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提高人们的交际能力和改善人际关系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言语交际、语用含糊策略、顺应性解读、实例分析、影响因素、作用、研究展望、含糊策略、含糊性、语用学、交际策略1. 引言1.1 研究背景言语交际中语用含糊策略的顺应性解读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需求的研究课题。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经常会遇到使用含糊语言来进行交流的情况,比如遇到难以表达的问题、或者是为了避免冲突或引起尴尬而选择使用模糊的措辞。
而对于这种含糊策略的运用,传统意义上常常被视为一种语言不准确或不负责任的表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多元化,含糊策略在言语交际中的应用也逐渐受到了重视。
过去的研究多集中在对含糊策略的定义和分类上,但往往忽略了其在实际交际中的运用和作用。
有必要对含糊策略在言语交际中的具体运用进行深入探讨,以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心理和社会机制。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信息爆炸使得人们更需要通过含糊策略来降低交流的风险和成本,因此研究言语交际中的含糊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语用含糊策略的顺应性解读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1.2 研究意义含糊策略在言语交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人们在日常交流中常用的一种语言策略。
对含糊策略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还可以帮助我们提高交际能力。
研究含糊策略的顺应性解读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分析言语交际中含糊策略的运用,可以揭示人们在交际过程中的意图和目的。
浅析模糊语言在日常交际中的实用价值【摘要】模糊语言非常普遍,它必然的存在于人们的交际过程中,并且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正确的认识,辩证的研究模糊语言在我们日常交际中的现象以及它所创造出的实用价值,对我们研究修辞学具有重要意义,以此同时也为模糊修辞学的发展开拓了一片新天地。
【关键词】模糊语言,修辞,日常交际,实用功能【Abstract】The fuzzy language is extremely common, its inevitable existence in people's human relations process, and is playing the extremely vital role.Therefore,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the dialectical research fuzzy language the practical value which as well as it creates in our daily human relations phenomenon, studies the rhetoric to us to have the vital significance, has also developed a stretch of new world take this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fuzzy rhetoric development.【Keywords】Vague language, rhetoric, daily communication and practical function目录一:使语言表达更具灵活性和自由度 (1)二:使语言表达更确切,提高准确性 (2)三:使语言表达简洁,提高效率 (3)总结 (4)参考文献 (5)语言的模糊性是普遍存在的,模糊语言如今已引起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并且已逐渐成为语言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浅谈模糊语言的交际功能[摘要]:很多语言学家及语言使用者对于模糊语言的好坏存在着争议,文章从模糊语言的正面意义简要介绍了模糊语言学与模糊语言的六大交际功能。
[关键词]:模糊;交际;礼貌语言的模糊性是自然语言本身的一种本质属性。
模糊语言理论是运用模糊集合理论来分析和研究自然语言和言语中的模糊现象而形成的一种语言学理论。
模糊语言在日常交际中、在书面用语中都广为使用。
对模糊语言的交际功能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一、模糊语言学模糊语言学,作为将模糊集合论运用于语言研究的这门新兴学科,正越来越受到语言研究者的关注。
L.A. Zadeh是提出模糊集合论的第一人。
自从1965年美国控制论专家L.A. Zadeh提出模糊理论以来, 国内外学者从哲学、心理学、语义学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
从70年代开始,模糊理论也引起了国外的语言学家在语言学领域的广泛关注。
施奈尔(Channell 2000)是第一个从语言教学的角度出发来研究模糊中的语言性的。
二、模糊语言的交际功能模糊语言在不同的领域和不同体裁的文章中都广泛运用,它主要具备六大基本功能。
1. 使言语客观模糊语言给人的印象往往是使话语模糊,因此很多语言学研究者认为在交流中应该尽力避免它的出现。
然而,很多情况下,模糊语言恰恰显示出话语的客观性。
如,在一个有很多人的屋子中,说话者不能马上准确说出屋里的人数,因此,在句子“There are about fifty persons in the room”中,模糊限制词about的使用间接的告诉听众说话者对于人数是不确定的,可能会多于或少于50人。
这样,说话者话语的客观性就很好的体现了出来。
2. 使对话顺利进行语言学家H.P.Grice认为交际双方都遵守着某些合作的原则,以求实现交际目的,并提出了“合作原则”,它包括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四大准则。
如,A:What time did they go to work? B: Sometime this morning.在上面的对话中,B 不知道A所问的上班的具体时间,但又不想以“I don’t know” 来结束对话,因此使用了模糊限制词sometime。
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策略的分析言语交际是人类沟通的基本形式,它决定着传递的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语用模糊策略对提升沟通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语用模糊策略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旨在提高沟通质量。
一、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策略的作用1、让话语更加地道模糊策略是一种地道的表达方式,在言语交际中通常使用模糊策略和不清楚的表达。
这样可以减少说话者对对方的压力,让对话更加地道,更有效率。
2、增强沟通的有效性在言语交际中,说话者往往避免使用清晰直接的表达,而是使用模糊策略和不确定的语言来表达他们的观点。
这样可以避免发生误会,提高沟通的有效性。
3、提高表达灵活性在言语交际过程中,模糊策略起着将话语错综复杂地连接在一起的作用。
说话者可以根据需要采用模糊策略,从而提高表达灵活性,更好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
二、在言语交际中使用语用模糊策略的注意事项在使用语用模糊策略时,沟通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词汇的搭配在使用模糊策略时,要避免语言的不雅化和脱离实际的表达,搭配要讲究自然地道。
2、学会运用肯定与否定使用模糊策略时,要学会运用肯定与否定的话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以便更好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3、学会运用“不”字在使用模糊策略时,要学会运用“不”字,即“不是”,“不能”等,以便更好地引导双方的沟通。
4、学会调整表达距离使用模糊策略时,要学会调整表达距离,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想要传达的内容,以便更好地沟通。
三、结论语用模糊策略在言语交际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使对话更加地道,增强沟通的有效性,提高表达的灵活性等作用,但是使用模糊策略时,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若能从技巧上学会运用模糊策略,就可以在言语交际过程中更好地提高沟通质量。
言语交际中语用含糊的顺应性分析含糊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一定程度上表现了说话人在言语交际中选择语言、作出顺应的元语用意识。
这种现象产生于具体的交际活动之中,又顺应语境和语言结构的发展而继续进行,影响着交际的效果。
顺应论认为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基于语言内部和外部的原因,在不同的意识程度下不断作出语言选择的过程。
本文拟以该理论为视角,通过研究语用含糊的成因、机制、具体表现形式及其功能,探讨其对于人们日常会话和语用学研究的意义。
标签:语用含糊言语交际顺应论一、引言在言语交际活动中,无论说话者是否有意为之,语用含糊(pragmatic vagueness)现象都是十分普遍的。
何自然认为,“语用含糊”应当从语言的使用和理解角度去分析才有意义,主要是指语言的不确定性;俞东明将这一概念定义为说话人在特定语境中使用不确定、模糊的或间接的话语向听话人同时表达数种言外之力的这类现象。
Verschueren认为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基于语言内部和外部的原因,在不同的意识程度下不断作出语言选择的过程。
这种顺应主要体现在说话人受自身元语用意识的支配,根据语境对语言结构作出选择的动态交际过程。
语言的选择可以发生在语言结构的任何层面,包括语言形式和语用功效的选择,二者相互作用。
“语用含糊”可以理解为说话者顺应会话环境所作出的一种策略选择,但也不排除由于说话人自身生理及认知上的原因违反关联准则而造成的“语用失误”;因为刻意和随意只是交际中元语用意识作用程度的区别,而不是明显的类别。
本文即以顺应论的基本观点为视角,对不同意识程度的“语用含糊”现象进行分析,探究动态言语交际活动中“语用含糊”的成因、机制、具体的表现层面及其功能作用。
二、顺应理论顺应论的基本观点即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选择语言的过程。
语言的使用者之所以能够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作出恰当的选择,是因为语言具有变异性(variability)、商讨性(negotiability)和顺应性(adaptability)。
交际中的模糊语言运用
交际是一种连接人们之间的沟通方式,为了确保交流能够顺利进行,多元语言表达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模糊语言在交际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把具有不同观点的双方联系起来,它可以帮助人们表达模糊不清的想法,也可以让人们有效地传达话语的深层含义。
模糊语言的运用有不同的原因。
首先,模糊语言有助于在交际中表达复杂的情感。
情感是主观的,它们不能被归类并且往往是主观的,而模糊语言正是为了表达复杂的情感而存在的。
模糊语言可以让人们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其次,模糊语言有助于减少潜在的误解。
语言是抽象的,它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思想,而模糊语言可以帮助人们在最少的言语上获得最多的信息。
这可以帮助人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的了解对方的思想,使交流变得更加有效率。
第三,模糊语言可以在交际中引入多元性。
交际中的发言者可以使用模糊语言来表示对某件事情不同的观点,这有助于改善对话气氛,减少争论,提高和谐。
模糊语言也有一些负面影响。
在模糊语言的使用中,一方可能会使用模糊的语言来掩盖自己的看法,从而使另一方无法就某件事情达成一致,最终导致双方的误解。
此外,模糊语言可能导致话语不清,从而导致人们对对话内容的理解有所出入。
模糊语言在交际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模糊语言只是用来掩饰自己的观点时,将会导致交流失败,因此,使用模糊语言要慎重,避免误解的出现。
在交际过程中,人们要善于使用模糊语言,以帮助人们有效地传达自己的想法,从而促使交际更加有效率。
只有当双方
都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明白彼此的思想时,交流才能顺利进行,两人之间才能达成一致。
浅议语言中的模糊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细心琢磨一下我们的语言,就会发现其实包含了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内容。
比如这个句子:“天上飞过一群鸟儿”。
读完这个句子我们并不清楚这群鸟儿具体是燕子还是麻雀还是其他品种的鸟类。
比如,“鸡不吃了。
”这里是鸡不吃食了,还是(人)不想吃鸡肉了的意思呢?再比如说,“胖的同学加跑一圈。
”这里也没有说清楚要多少斤的同学才算是胖。
这些不清晰的地方,有些并不会引起误解,比如第一个例子。
因为鸟儿是所有鸟类的统称,读者往往不需要太具体的信息就能理解。
有些却会引起误解,比如“鸡不吃了”,因为这是一个歧义句,读者需要依靠语境或者前后文来推断到底是指哪一个意思。
而第三个例子就有些特殊。
这句话只能有一种理解,并没有产生什么歧义,然而却让听话的人摸不着头脑,不知怎么执行。
原因就是这个句子里使用了模糊的字眼“胖”。
要回答怎样才算“胖”,有的人提出可以用标准体重公式来衡量,以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若是大于30,则为肥胖。
但是这个公式并没有考虑脂肪比,人种差异等等因素,假如是个大骨架的人,算出的结果又不准确了。
所以本质上,这个句子里模糊含义的产生,和测量体格的方法精确与否没有关系,而是和“胖”这个字眼本身概念的不清晰有关。
《老子》中说到:“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意思就是说长短难易这种相对的概念,都是相对而生的。
假如没有瘦子,就不会有胖子这个概念,概念的相对性是造成歧义的原因之一。
其次,对于不存在相对性的概念,例如名词,由于我们认识世界的能力存在局限,也不可能给出绝对正确的定义。
根据Rosch 在1978年提出的原型理论的假设,人类对客观世界中物体和现象的认识,是依据相似性对其进行分门别类,然后形成概念,最后变成自己认知的一个过程。
Liu Xiao-Ming 在1985年指出,许多客观事物和现象是普遍联系和持续运动的,但是我们只能通过相对静态的分类来观察和研究,事物的动态和人们认识的静态之间的矛盾导致了语言中模糊的产生。
浅析日常言语交际中的含糊性语言及其功能作者:罗巧
来源:《海外文摘·学术》2018年第07期
摘要: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语言运用恰当适宜,交际就会顺利进行,所以言语交际中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语用含(pragmatics vagueness)现象,使语言充满不确定性,但是却有着特殊的语境效果。
本文基于语用含糊,对具体语料进行细致研究,从而揭示语用含糊是一种特殊而有效的交际策略。
关键词:语用含糊;语用功能;交际策略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8)07-0000-00
1引言
言语交际是实现人与人之间有效沟通的必要行为,同时人们也热情关注着言语交际中信息传递的效率、精神文明的言语表露、高尚情操的言语体现等等。
语用含糊一直是言语交际研究的重要方面,它是从语言的使用和理解的角度谈语言的不确定性,从而才能更好地去意会这种语言的潜在的寓意。
具体来说,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在日常言语交际中,交际双方为了达到其元语用意识下的特殊交际目的,把本来可以用语言清楚表达的意思,有意的利用不明确的语言进行表达。
具体而言,语用含糊就是由于信息不确定性现象的出现。
因此“言语交际中语用含糊的研究当然包括那些看似是词汇,实际上是话语的“模糊限制语”,以及其他以为只是“语义模糊”而实际上是语用含糊的对象”(何自然&冉永平,2006:97)。
当交际双方在尽其努力达到其内心的特殊交际目的时,会不自觉地采用约略含糊的语言表达形式,而这种语言形式在日常语言交际中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2语用含糊的释义
“语言的模糊性是语言的一种客观存在,它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吴亚欣,2002(01)),其日常言语交际中普遍存在。
对于语用含糊,学术界的语言学者们对如何定义语用含糊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定义都基本涉及说话人的特殊交际意图和以及语言使用者对语言进行巧妙运用的能力。
交际者会根据特定的语境因素,选择适当的语言形式以表达其隐藏的交际目的,这同时也是一种交际策略。
而语用含糊就是指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在其不同意识的驱动下把原本可以清楚表达的意思故意使用含糊性语言表达出来的一种特殊的语言使用现象和交际策略。
在一定的语境下或上下文中,说话人往往为了达到自己某种特殊的交际目的,转而使用含蓄的语言以表达出某种言外之力。
说话人跟受话人之间因此会产生交际差异,这种现象的出现的就是语用含糊。
根据会话分析的分类,交际主要分为原意或刻意言谈,随意言谈和寓意言谈。
人们在言语交际中,除了很少的一部分言谈是刻意要求去按原意要求去理解,日常的对话都是比较随意的。
当然,交际中语用含糊现象的产生同说话人所使用的策略和受话人所具备的
信息解码能力也是息息相关的。
当然,如果在交际过程中,受话人的解码能力由于说话人使用语用含糊这种特殊的交际策略而受到阻碍,那这种语用含糊会随着对话的进行而不断持续下去。
语用含糊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存在普遍性,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语用分析,深入探讨其特殊的语用功能。
3含糊性语言的语用功能
一般而言,言语交际中双方应表达清楚准确,避免含混和模棱两可,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使用含糊性语言是首选的交际策略,因为它特殊的交际功能。
交际者由于含糊性语言的使用,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交际需求,达到其交际的预期效果。
如果没有含糊的词语和表达,人们的交际将会受到很大的制约,交际就不会十分顺利。
在我们的言语交际中,由于语用含糊具有普遍性,所以它的出现看起来很合理,但它的出现并不是交际者随心所欲的结果。
而作为一种有效的交际策略,它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是语言使用者对语言的一种潜在性操纵和控制。
对于Fairclough来说:“所谓对语言的控制,就是指交际双方在通过比较迂回曲折的语言来表达出自己的元语用意识,其目的是想隐藏自己的潜在意图并以此在一定程度上来控制他人或者整个交际的言语行为的。
”(Fairclough,1998:537)。
3.1 增强交际活动的灵活幽默性
在日常言语交际中,由于受话题、语言环境、交际者的认知差异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交际者为了避免话语的绝对性,其经常运用含糊性语言来间接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
当然为了给双方留下一个缓冲的余地,交际活动应根据时间、地点、人物的需要进行变动和调整。
增强其灵活性指的是含糊性语言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提供给说话人对话语的多种解释和不同表达方式。
由于言语交际是在受话者听与说话人的说中进行,交谈双方的发展趋势很灵活,或者说交际情景在不断变化,话语发出者需要随机应变,灵活调动言语表达手段。
欲使话语有尽可能多的解释时,尽量使用含糊性话语,但也要注意一定要在灵活性的前提下准确实施自己的语言行为,才能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
如:A和B是同学,据传B找了一个男朋友,A:“哟,这束花真漂亮,谁送的呀?”B:“一个人送的!”当然语言的博大精深之处在于它的弦外之音,及用来表示某种暗示含义。
使受话人根据特定的语境需要及其信息产生联想,获得并不只是言语字面上的信息,这样的语言运用很好地避免了由于言语的过于直接而带来的尴尬。
从语用学角度看,“一个人送的”,这样的话语在具体的语境下是没有提供任何有用信息的,这样的话属于诡辩。
但是这句话话中有话,含而不露,该话语采用一种闪烁其词的方式,增强了语言的另一种韵味。
虽然受话者回答了说话者的问题,但是其调皮风趣的口吻,双方在幽默轻松的氛围中结束对话,其恰到好处的含糊性语言收到了较好的语用效果。
由于含糊性语言的适当使用,说话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作出符合自己需要的解释。
这种恰当使用的语用含糊不仅缓解了说话双方的尴尬,也使说话人达到了自己隐藏秘密的交际目的,这也是交际活动灵活性的具体体现。
赵艳萍指出:“虽然说话人的含糊语言表面上传达着隐晦的信息,实际上其在无形中吸引了说话人的注意力,使其对信息的解码过程充满趣味性。
”(赵艳萍,2011)
3.2 提高话语的适切礼貌性
在日常交际活动中,在表达内容确定(适宜)的前提下,善于交际的交际者能够在适当的情况下说出适当的话,以取得最大的交际效果。
话语的适切性是人们使用语言的一个衡量标准,它和语法标准又有所区别。
前者是一个度的问题,而后者只有对错之分。
话语在表达同一个思想和同一个意思的时候有多种语言表达方式,在特殊情况下,其中一种可能比其他几种更适合语境一点,而含糊性语言的恰当使用对于提高话语的适切性有重要作用。
如:A和B是同学,A向B借钱,B:“你要借多少?”A:“多少都行。
”中西方是存在文化差异的,但是人们都希望在别人面前有面子,这是一种很自然的心理需求。
对于Brown与Levinson来说,在日常言语交际中的大多数言语行为,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威胁面子的。
当然适当的采用礼貌性交际策略会适当地减少在交际过程中给交际者面子所带来的威胁。
当然使用含糊性语言正是在有些言语行为可能会威胁到交际者面子的情况下所采用的调控策略,这样能在最大程度上给对方留面子。
根据Brown&Levinson的面子理论,“请求”一种容易伤及交际者面子的言语行为,当言语行为威胁对方面子时,说话人运用什么策略去维护,这时就显示出含糊性语言的作用。
上述例子中B并没有直接拒绝A的请求,而是转而问B:“你要借多少?”而是把话语主动权交给了A。
而B说:“多少都行”,含糊性语言的使用,非常注重言辞的间接性,在例子中,交际双面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委婉”,很好地避免了对彼此面子的损伤。
语言的恰当使用,不仅有效地维护了双方的面子,而且这样的选择含糊语更容易被对方所接受,同时也增强了话语的礼貌程度。
语言的使用过程是交际者根据不同的具体语境而不断对语言作出选择的过程。
这里所说的语言选择和语言操纵二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其原因正是语言的使用者对语言进行操纵,才能灵活的作出适当的选择。
语言在交际中的作用是为了传达信息,但有时必须考虑语言的适宜性和得体性。
使用含糊性语言,在言语交际中可以营造一种融洽的交际气氛。
4结语
语用含糊是说话人有意识地用不明确的语言来表达明确的信息。
含糊性语言的使用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委婉含蓄,是一种特殊的礼貌策略。
而语用含糊也有着特殊的语用功能,交际者如在言语行为中适当地使用语用含糊,交际双方的友好关系将得到很好的维护,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说话人的机智和幽默。
因此,语用含糊的恰当使用,非但不会影响信息交流的准确性,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们的交际能力及其信息传播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
[2] 吴亚欣.语用含糊的元语用分析[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2,(01):65-72.
[3] 赵艳萍.婉言拒绝的语用含糊现象及其功能[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1,13(01):61-63.
[4] Fairclough, N. Manipulation [A] . In Jacob. L. Mey (ed.) Concise Encyclopedia of Pragmatics [C]. Oxford: Elsevier, 1998.537-538.
作者简介:罗巧(1994—),女,汉族,四川邛崃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