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六)《虽有嘉肴》
- 格式:docx
- 大小:24.11 KB
- 文档页数:12
《虽有嘉肴》知识点梳理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一、诵读理解1、字音兑(yuè)学(xiào)教学相长jiāo 强qiǎnɡ2、字词虽:即使。
嘉肴:美味的菜。
嘉,好、美。
肴,用鱼、肉做的菜。
旨:味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
是故:所以。
教:把知识或技能传授给人。
困:困惑。
自反:反省自己。
自强:自我勉励。
强:勉励。
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
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命》:《尚书》中的一篇。
兑,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
命,《尚书》中的一种文章体裁,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
学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第一个“学”是教的意思。
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其,表示推测。
之:是代词,复指前置的宾语“此”。
3、译文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二、文学常识1、《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相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礼记》章法谨严,映带生姿,文辞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是"三礼"之一、"五经"之一,"十三经"之一。
《虽有嘉肴》考点详解八年级下册礼记二则之一一、《虽有嘉肴》全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二、《虽有嘉肴》考点:【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肉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甘美。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考点】〔虽有嘉肴〕即使有美味的肉菜。
虽:即使。
嘉:美好。
肴:用鱼、肉做的菜,可译为“菜肴”或“肉菜”。
〔不知其旨〕不知道它的味美。
旨:味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形容词,达到极点。
〔不知其善〕不知道它的好处。
善:名词,好处,优点。
开头两个分句采用类比的方法,先以不吃“嘉肴”就不知道味美来作比,接着就引出再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由此引出下面“教学相长”的中心观点。
【原文】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所以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过别人然后才会知道自己也有理解不透彻、不通的地方。
【考点】〔是故〕连词,连接分句,表示结果,因此,所以。
〔学然后知不足〕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
然后:这样以后。
然:代词,这样。
〔知困〕知道困惑。
困:形容词,困惑。
这一句指出“学”与“教”后才能知道不足,包含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原文】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译文】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有理解不透彻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考点】〔自反〕自我反省。
反:反思,反省。
〔自强〕自我勉励。
强:读作qiǎng,勉励。
这一句进一步指出了实践的重要性。
【原文】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兑命》中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考点】〔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长:读作zhǎng,动词,增长,增加,促进。
【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4-17题。
(13分)甲《<论语>十二章》(节选)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乙:《虽有佳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不亦说乎(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3)然后能自强也(4)学学半15.翻译下列句子(4分)(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16.甲乙两文都谈到了与学习相关的内容,甲文中体现出关于学与思辩证关系的观点是—————————————————————;乙文中所阐述的关于学习的核心思想是———————————————。
(2分)17.(3分)根据甲乙两文相关观点,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你对学习的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4:(4分)(1)通“悦”,愉快;(2)真诚,诚实;(3)勉励;(4)同敩教导15(4分)(1)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当老师了。
(2分)(2)即使有最精妙的道理,(如果)不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2分)16(2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教学相长17(3分,有选文观点1分、结合自己实际1分、语言流畅1分)略【二】阅读古文,完成11-15题(16分)【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六、《虽有嘉肴》及类文训练卷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虽.有嘉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4)其.此之谓乎()2.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知/其旨也B.教/然后知困C.是故学/然后知不足D.然后/能自反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B.《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C.“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其中“至”解释为“达到极点”,“至道”指最好的道理。
D.本文主要阐述了教书对学习的重要作用。
5.填空。
(1)《虽有嘉肴》集中论述了______与______的关系问题,说明了____________的道理。
(2)本文在论述时先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比,继而引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______________”这个结论。
(用原文回答)6.你对“教学相长”是怎么理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阅读一、[2016·永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虽有嘉肴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虽.有嘉肴( )(2)弗食.,不知其旨也(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4)其.此之谓乎( )2.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知/其旨也 B.教/然后知困C.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D.然后/能自反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B.《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C.“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其中“至”解释为“达到极点”,“至道”指最好的道理。
D.本文主要阐述了教书对学习的重要作用。
5.填空。
(1)《虽有嘉肴》集中论述了______与______的关系问题,说明了____________的道理。
(2)本文在论述时先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比,继而引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______________”这个结论。
(用原文回答)6.你对“教学相长”是怎么理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阅读一、[2016·永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人教版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教案一. 教材分析《虽有嘉肴》是人教版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通过品尝嘉肴,引发了对学习的重要性的思考。
课文以嘉肴为喻,说明了学习需要不断积累,才能达到一定的境界。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的观点,以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对于课文的理解不再局限于表面的文字,而是能够深入到作者的思想。
但同时,学生对于一些文言文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可能还不够理解,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释。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解文章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教学难点:领悟作者的观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解文章观点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观点。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独立思考和理解文章观点。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准备课文《虽有嘉肴》的文本,以便学生阅读。
2.多媒体教学设备: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以便进行教学演示和分享。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课文《虽有嘉肴》的文本,让学生自由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回答,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观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观点对自己的学习有什么启示,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6.小结(5分钟)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虽有嘉肴》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虽有嘉肴》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议论文,通过对比手法,阐述了“教学相长”的观点。
课文首先运用了设喻对比的手法,从人们日常的饮食经验出发,引出“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的结论,然后进一步设喻,从“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结论出发,水到渠成地引出“教学相长”的观点。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议论文的文体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可能会对一些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感到困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言文,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技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会从文章的结构、论证方法等方面分析议论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教学相长”的观点,认识到学习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论证方法,理解“教学相长”的观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课文翻译、课堂练习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虽有嘉肴》。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的大意。
3.合作学习: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重点实词或虚词,分析其在课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案例分析:分析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教学相长”的观点。
虽有佳肴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记》曰:"蛾子时术之"。
其此之谓乎!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
《宵雅》肄三,官其始也。
入学鼓箧,孙其业也。
夏楚二物,收其威也。
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
时观而勿、语存其心也。
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
此七者,教之大伦也。
《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
其此之谓乎!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
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
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
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译文尽管有味美可口的菜肴,不吃是不会知道它的美味的;尽管有高深完善的道理,不学习也不会了解它的好处。
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
知道自己学业的不足,才能反过来严格要求自己;感到困惑然后才能不倦的钻研。
[古诗文阅读]《虽有嘉肴》阅读练习及答
案
[古诗文阅读]《虽有嘉肴》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 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12分)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
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4分)
(1)虽有佳肴(2)不知其旨也
(3)学学半(4)不知其善也
12、下列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不知其旨也
B、虽有嘉肴
C、教然后知困
D、教然后知困
1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14、学完本课后,对你的学习生活有哪些启发呢?
请结合自身实际具体谈一谈。
(2分)
答案:
11、(1)即使(2)甘美(3)教(4)好处 12、
B
13、略 14、略。
2019年春学期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六《虽有嘉肴》及类文阅读专练附答案解析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虽.有嘉肴( ) (2)弗食.,不知其旨也(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 (4)其.此之谓乎( )2.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知/其旨也 B.教/然后知困C.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D.然后/能自反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B.《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C.“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其中“至”解释为“达到极点”,“至道”指最好的道理。
D.本文主要阐述了教书对学习的重要作用。
5.填空。
(1)《虽有嘉肴》集中论述了______与______的关系问题,说明了____________的道理。
(2)本文在论述时先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比,继而引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______________”这个结论。
(用原文回答)6.你对“教学相长”是怎么理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阅读一、[2016·永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一、《虽有嘉肴》参考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得地方。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
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所以“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二、知识点1、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这篇短文主要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即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同意。
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2、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以“嘉肴”、“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做好了一桌美味的菜肴,如果只是看着,不亲自去品尝,永远不知道滋味如何;同样,有再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永远不知道它的好处。
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3、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课后练习四)(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
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
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
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4、通假字《兑.命》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5、古今异义A、虽.有至道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B、不能知其旨.也古义:甘美。
今义:意义。
C、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
今义:困难。
D、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
今义:增长。
6、词类活用A、不知其旨.也名词作形容词,甘美。
B、不知其善.也形容词作名词,好,好处。
《虽有嘉肴》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2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赏析辨识选择题】【课外阅读训练】三、理解性默写:①、《虽有佳肴》中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以“佳肴”类比“至道”,说明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的句子是: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教学相长指教和学相互促进。
出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四、选择题: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解析】A代词,它;动词,去往。
B知道;同“智”。
C即使;即使。
D表转折;表并列。
3.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A. 不知.其旨也人不知.而不愠B. 虽有至道.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 然后能自反.也其反.激之力D. 其此之谓.乎太守自谓.也【解析】A都是“知道,了解”。
B道理;道路。
C反思;反向。
D说;命名。
4.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A. 虽.有嘉肴故余虽.愚B. 不知其.善也欲穷其.林C.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公问其故.D.然.后能自强也满目萧然.【解析】A都是连词,译为“虽然”。
B代词,代指“它,至道”;后者是指示代词,译为“那”。
C前者译为“所以”;后者译为“原因,缘故”。
D前者是代词,译为“这样”;后者用作形容词词尾,译为“……的样子”。
5.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A. 作者用对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
B. 作者通过列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C. 文中“教学相长”是指一个人学习成长的过程:一方面,“学然后知不足”,而后“自反”;另一方面,“教然后知困”,而后“自强”。
《虽有佳肴》知识梳理重点字词:《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旨]味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困]困惑。
[自反]自我反思。
[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兑(yuè)命》]即《说(yuè)命》,《尚书》中的一篇。
[学(xiào)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前一个“学”同“敩(xiào)”,教导。
重点句子: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译文: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译文: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
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3.教学相长也。
译文:教和学是互相推动、相互促进的。
4.教和学是互相推动、相互促进的。
译文: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课内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教然后知困.( )(3)非问无以广.识( )(4)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 )2.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不知其旨.也B.虽有.嘉肴C.然后能自强.也D.教然后知困.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4.学完《虽有嘉肴》后,对你的学习生活有哪些启发呢?请结合自身实际具体谈一谈。
【答案】1.美好的,美味的困惑增长有时2.B3.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
4.示例: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教育别人,同时也增长自己的知识。
我们不能一成不变,要处处为师,正如《论语》中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我们要以人为镜,改正自己的缺点,并在学习后发现自己的不足,加以改正。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六)《虽有嘉肴》6 虽有嘉肴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虽有嘉肴( )(2)弗食,不知其旨也(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4)其此之谓乎( )2.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知/其旨也 B.教/然后知困C.是故学/然后知不足D.然后/能自反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B.《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C.“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其中“至”解释为“达到极点”,“至道”指最好的道理。
D.本文主要阐述了教书对学习的重要作用。
5.填空。
(1)《虽有嘉肴》集中论述了______与______的关系问题,说明了____________的道理。
(2)本文在论述时先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比,继而引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______________”这个结论。
(用原文回答)6.你对“教学相长”是怎么理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阅读一、[2016·永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乙]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不知其旨也(旨意) B.然后能自强也(勉励)C.蒙辞以军中多务(言辞) D.但当涉猎(但是)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B.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D.蒙乃/始就学。
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实践出真知,经常学习才能发现自己知识的缺乏。
B.教育指导他人,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别人身上,不利于自己的发展。
C.孙权希望吕蒙专心学习,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D.吕蒙经常与鲁肃交流,增长了许多才能。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学学半”,其此之谓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从甲、乙两文中分别找出一个成语。
甲文:____________乙文:____________二、[2017·孝感]阅读下列两个文段,完成题目。
[甲]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乙] 孔子学琴孔子学鼓琴①师襄子,十日不进②。
师襄子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③也。
”有间④,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志⑤也。
”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⑥也。
”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颀然而长,眼如望洋,如王四国⑦,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⑧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 ①鼓琴:弹琴。
②进:进展,此指换新曲。
下文“益”同此。
③数:拍节之数,指弹奏技巧。
④有间:过了一段时间。
⑤志:乐曲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⑥得其为人:知道作曲者是什么样的人。
⑦如王四国:好像统治四方的王者。
⑧辟席:离开座位站起来,表示敬意。
6.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此之谓乎丘未得其为人也B.弗学,不知其善也孔子学鼓琴师襄子C.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寒暑易节,始一反焉D.学而不思则罔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弗食,不知其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是关于学习的,甲文谈了“教学相长”的观点,乙文讲述了孔子拜师学琴的故事。
B.《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戴圣编纂的。
C.乙文中孔子学琴经历了熟悉曲子、掌握技法、领会志向(主旨)、融入曲子(理解作者)的过程。
D.乙文孔子一直不换新内容,是因为他认为《文王操》是最容易学的曲子。
9.孔子学琴的故事印证了“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请结合乙文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外阅读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善学者善学者,师逸①而功倍②,又从而庸③之。
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善问者,如攻④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⑤,及其久也,相说⑥以解;不善问者反此。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⑦,然后尽其声⑧。
不善答问者反此。
此皆进学之道也。
(选自《礼记·学记》) [注] ①逸:安闲,这里指费力小。
②功:效果。
③庸:功劳。
④攻:治,指加工处理木材。
⑤节目:“节”是指树的枝干交接处,“目”是指纹理不顺处,泛指节疤。
⑥说:同“脱”,脱落。
⑦从容:同“舂容”,即撞钟。
⑧尽其声:使它的声音响完。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善学者( )(2)又从而怨之( )(3)及其久也( )(4)叩之以小者则小鸣(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师逸而功倍又从而怨之B.然后尽其声不知其善也C.叩之以大者则大鸣我知之濠上也D.不善问者反此南冥者,天池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皆进学之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作者把“应答”比作敲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读完全文后,你觉得什么是“进学之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物各有短长甘戊①使于齐,渡大河。
船人②曰:“河水间③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
物各有短长,谨愿敦厚④,可事主不施用兵⑤;骐骥、⑥,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⑦;干将⑧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
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⑨,子亦不如戊矣。
”(选自刘向《说苑》) [注] ①甘戊:秦武王时丞相。
②船人:船夫。
③间:间隔。
④谨愿敦厚:谨慎老实,诚恳厚道。
⑤不施用兵:不能够用他们带兵打仗。
施,使用。
⑥骐骥、:都是良马名。
⑦小狸:小野猫。
⑧干将:古代宝剑名。
⑨千乘之君,万乘之主:小国、大国的君王。
6.下列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甘戊使于齐(到) B.不然,汝不知也(这样)C.物各有短长(短小) D.说千乘之君(游说)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匠以治木,不如斤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船夫对甘戊出使齐国的能力很佩服,但对甘戊连一条河都过不去很瞧不起。
B.甘戊指出任何事物都有其长处与短处,只有扬长避短,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C.甘戊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万事万物的长处与短处在一定条件下会互相转化的道理。
D.甘戊认为自己的才能是善于游说君王,而船夫擅长在河里游来游去。
参考译文与答案详析课内精读1.(1)即使(2)吃(3)所以(4)表示推测,可译为“大概”2.[解析] C “是故”是“所以”的意思,为连词,后面应该停顿。
所以正确的划分为“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3.(1)即使有美味可口的饭菜,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
(2)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4.D5.(1)教学教学相长(2)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教学相长6.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我们通过学习,然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在与同学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和同学交流,帮同学解决问题,可以知道自己哪些地方理解得不透彻。
在教学中,“教学相长”是现代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
在这种师生关系中,老师不仅仅是讲授者,本身也是获益者,学生在被教的同时,反过来也会教老师,老师和学生在“课堂生态系统”中共同展现着自身的价值,在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比较阅读1.[解析] B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注意文言实词的基本义、比喻义和特殊用法。
A项,味美;C项,推脱,推辞;D项,只,只是。
2.[解析] D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
解答时要注意理解句子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