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课《辛亥革命》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81.50 KB
- 文档页数:5
平凉市课堂教学评赛高一历史导学案课题第13课辛亥革命1学时教者周莉授课班级高一(7)授课时间2016年11月15日学习目标1、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中华民国的成立等史实,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2、探究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学会辩证地评价历史问题。
学习重难点重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及意义;评价辛亥革命。
难点: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原因,以及辛亥革命有何局限性。
导学流程点拨反思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探究问题、展示交流、分析图片、课堂讨论等导入新课:一、目标展示:1、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中华民国的成立等史实,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2、探究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学会正确评价历史问题。
二、自主学习结合课本62页-63页,提取辛亥革命爆发的时代背景及条件。
【提示:革命爆发的条件包括:经济、阶级、思想、组织、军事,革命发动需要的有利时机等】三、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人民得享有下列各项之自由权……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二十九条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第四十八条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第十九条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谍叛行为时,可决弹劾——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2)《临时约法》体现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哪些基本原则?(3)第19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是什么意思?(4)据此分析约法的性质?它的颁布矛头指向谁?有何意义? 回顾旧知,引入课题明确任务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完成自学问题通过白板展示材料,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巩固知识,突出重点。
【合作探究二】辛亥革命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面临哪些方面压力?革命党人如何处理?产生了什么结果?提示:压力:清政府、袁世凯、帝国主义、旧官僚等处理:革命党人妥协退让结果: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四、延伸拓展如何评价辛亥革命?(成与败)分析败因成功:(1)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必修一第十三课《辛亥革命》导学案主备人:王花【学习目标】1、能说出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2、能记住中华民国成立的基本史实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意义。
3、会分析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学习重难点】重点:辛亥革命爆发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
难点:同盟会政治纲领、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知识导学】一、辛亥革命的酝酿与准备:1、政治条件:签订后,中国加深,中国人普遍感到腐败无能,应当推翻;2、经济和阶级基础:中国发展,力量不断壮大;3、思想武器:思想的传播;(1)内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等学说;(2)主阵地:和;人物:、和;4、组织基础:等革命团体和的建立;(1)兴中会:①时间:年月②地点:③性质:近代中国统一的革命政党。
(2)中国同盟会:①时间:年月②地点:③政治纲领:、、、。
后来,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将这十六个字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④机关刊物:《民报》⑤性质:近代中国统一的革命政党。
5、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其中最为壮烈的是,武汉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6、有利时机:四川的。
二、爆发:武昌起义1、时间:年月日2、结果:被革命军占领,军政府成立,国号“”。
3、影响: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三、高潮:中华民国成立㈠成立概况:1、时间: 年1月1日;2、临时大总统:孙中山3、都城:4、国旗: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主要内容:①主权在民②③2、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宪法。
3、意义:具有的进步意义。
四、结果: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背景:①清政府:②袁世凯:③帝国主义:④立宪派和旧官僚:⑤孙中山:2、步骤:第一步:袁世凯逼清帝退位。
年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覆灭;第二步:袁通电赞成,孙中山辞职;第三步: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
标志:辛亥革命到此结束。
五、历史功绩: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㈠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
班级:姓名:学号:第13课辛亥革命——近代资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第二次探索一、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二、课标解读:重点:掌握辛亥革命基本史实;了解三民主义基本内容;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难点:【知识点突破】辩证分析三民主义;【能力突破】根据材料组织历史语言,得出结论的能力。
辩证理解教材信息和具体题目之间的差异。
三、基础知识自检1.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时间:2.辛亥革命产生的条件:(时间定位,推条件)①经济基础:②政治基础:③思想基础:3、政治纲领:三民主义(哪部分是核心?)——民族革命 (内涵:反对少数满人专利)——政治革命(内涵:反对君主一人专利)——社会革命(内涵:反对少数富人专利)4、武昌起义的时间:5.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及定都地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主要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平等;国民享有人身、言论、集会等自由;国民有选举和被选举权;确立的政治体制;实行制。
历史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的进步意义。
【知识提升】依据材料总结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材料一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1912年3月5日发表于《时报》的《新陈代谢》材料二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男尊女卑等封建意识形态从此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抨击,民主共和成为中国历史发展不可抗拒的潮流与趋势。
民主共和观念的深入人心是辛亥革命的最宝贵的思想遗产。
从此,谁想在中国实行帝制,谁就会遭到中国人民的唾弃。
材料三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 448马力,1918年为82 750马力,约增加1倍。
第13课辛亥革命(导学案)——中国近代民主进程的丰碑【课程标准】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临时约法》的内容和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2)难点: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局限性【学习方法】运用史料研习、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法【概念解读】(1)近代化的含义: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法制化;思想理性化、科学化(2)辛亥革命的概念: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
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把武昌起义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
【学习过程】★预习巩固导入: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前赴后继,在辛亥革命前中国各阶级怎么做的?结果如何?▲地主阶级(统治阶级)——▲农民阶级——▲工人阶级——▲资产阶级——一、风雨欲来——革命准备1、兴中会时间:地点:性质:2、中国同盟会时间:地点:政治纲领:性质:3、一系列起义:黄花岗起义等二、武昌圆梦——武昌起义(时间:1911年)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发动,当夜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1911年10月11日,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
武昌起义后,全国十几个省份宣布独立,清政府统治随之土崩瓦解。
三、铸就民国——中华民国成立1、时间:;2、地点:;3、国旗:;4、采用公历,民国纪年四、民主丰碑——《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时间:2、性质:3、基本内容:4、直接目的:5、历史意义:具有反对的进步意义。
★史料研习、合作探究: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史料1:辛亥革命后,士绅在城市的势力迅速式微。
但在农村,“绅权”依然得以延续,不过,“绅”的构成、职责、权力来源、权力组织等以及官绅关系、军绅关系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也许,农民在辛亥革命中只是失去一条辨子,士绅失去的东西却要多得多。
——《辛亥革命时期的农村与农民研究的新问题》史料2:1915年6月,陈独秀从日本回国到了上海。
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编号:13 使用时间:2014年11月第12周编写:王岳夫审核:陈素秋第13课辛亥革命高一班第组编号姓名小组评价:导学案课堂表现老师评价【课程标准】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学习目标】1.重点了解辛亥革命爆发原因、《临时约法》内容及评价、辛亥革命评价,认识到辛亥革命是近代以来社会矛盾激化和人民抗争探索的必然结果;理解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理解袁世凯篡权和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2.方法:了解近代国情,比较近代中国与欧美各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特点。
【重点难点】重点:爆发原因、《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难点:袁世凯篡权、辛亥革命局限性,使用多种史观评价辛亥革命(1)它吸收西方民主政治精华,通过民主程序由临时参议院制定;(2)它体现了人民主权、自由平等、分权制衡、责任内阁制、议会政党政治等英美民主制度原则;赋予公民人权与自由,实现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由人治到法制、由臣民到公民的转换;(3)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推进民主进程的进步意义。
4. 民国纪年法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编号:13 使用时间:2014年11月第12周编写:王岳夫审核:陈素秋民国纪年法是以公元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为起始的纪年法。
在大陆,随着蒋介石集团败退台湾,中华民国(1912--1949)历法永远停留在民国38年(1949年)。
在台湾,国民党继续使用民国纪年至今,如2011年是中华民国纪年法的100周年。
民国纪年换算——公元纪年减去1911,得出民国多少年。
5.革命史观——或称阶级斗争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主张从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从革命者的立场与视野来研究和品评以往革命斗争史中的事件与人物,是毛泽东对历史唯物主义具体化或中国化的一种理论表达形式。
第13课《辛亥革命》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复习内容:武昌首义、中华民国成立、辛亥革命的意义复习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临时约法》,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复习难点: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原因自主习一、酝酿和爆发1酝酿:1905年,孙中山、黄兴等人成立了________,这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孙中山在同盟会的机关刊物《__________》上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主义,其核心是__________。
2爆发:__________年武昌起义→三镇光复→成立湖北军政府→各省独立二、中华民国的成立高潮:_____年元旦孙中山在__________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的成立。
1912年春,颁布了《______________》,约法规定主权属于国民,确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____________________民主宪法,具有反对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进步意义。
三、辛亥革命的结局1结局:1912年2月______帝退位,清王朝结束。
同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到了袁世凯手里。
2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民主革命3功绩:推翻清王朝,结束______________,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沉重打击了_____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____创造了条件;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较广泛的影响。
4失败表现: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没有完成_____________的任务。
5失败原因:资产阶级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高一历史导学案编写人:温红利第13课《辛亥革命》导学案◆【学习目标】1.课标: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2.重点:辛亥革命的爆发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难点: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
◆【问题导学】1.背景(1)经济:清末“新政”、“________”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2)思想:____、邹容、陈天华等以____、东京为阵地,宣传西方的_____、____学说。
(3)组织:①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________,然后华兴会、光复会等相继建立。
②1905年,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________在东京建立。
(4)军事:中国同盟会发动了________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了革命高潮。
(5)时机:1911年四川________造成湖北防务空虚。
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3.高潮(1)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定都____,以五色旗为国旗。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①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________;国内各民族一律________;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等自由和选举、________权;确立________、立法、________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②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________的民主宪法。
③意义:具有反对________制度的进步意义。
4.结局(1)结局:________窃取革命果实。
2)原因①袁世凯玩弄两面手法,势力强大。
②列强以______、______、经济封锁为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
③革命营垒中的______和旧官僚向革命党人进攻。
④______被迫妥协退让。
5.功绩(1)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________制度,建立起______,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推翻了“________”,沉重打击了________。
课题:第13课:辛亥革命课程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的意义。
学习要求:1、了解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2、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性质、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
3、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
4、树立爱国精神,革命精神和与时俱进的精神。
学习重点1、武昌起义的爆发与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2、对南京临时政府的措施与临时约法的评价。
3、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一、预习指导(在预习结束后,根据自己对教材的梳理,以知识树的形式呈现本课内容)(一)、辛亥革命的含义广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推翻清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革命运动。
其目的是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狭义:因革命高潮武昌起义发生在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因此把这次革命运动称作辛亥革命。
(二)、辛亥革命的背景材料一: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陷入“亡国灭种”的危机,统治阶级内部的改革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各自的救国主张,并付诸实践。
但无论是统治阶级的洋务运动还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君主立宪改革,都因清政府的顽固不化而均遭失败。
只有进行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中华民族才能得救。
列强瓜分中国的漫画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前后,在外资企业和洋务派创办工业的刺激和影响下,民间出现了一批民族工业。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搜刮巨额赔款,暂时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遂使中国工商业有了初步发展的机会,从1895年至1898年,各省商贾开办的资本在万元以上的企业有70多个,涌现出大批实业家。
阅读教材P62-63内容。
结合上述材料,概括辛亥革命的背景。
(从清政府统治危机(内忧、外患)、经济基础,革命党人的准备(组织上、思想上、军事上)等方面总结)民族危机:列强以华制华、加紧资本输出清政府统治:扶助清王朝的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先后被镇压,进一步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
《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两大矛盾趋于合流。
第十三课辛亥革命(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清朝的“新政”与“预备立宪”;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重要人物;兴中会与同盟会;武昌首义。
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过程;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
2.能力目标:理解:1.辛亥革命发生有着极复杂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驾驭重大历史重大事件的背景。
2.体会南京临时政府作为资产阶级政府的特色。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1.辛亥烈士的鲜血、孙中山愈挫愈奋的精神,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2.体会法为国根,民为邦本。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辛亥革命爆发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
难点:同盟会政治纲领、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三、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资料分析法。
四、辛亥革命概念: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五、过程自主学习一、辛亥革命爆发1、历史条件①②③④⑤2、爆发二、辛亥革命的成果1、成立中华民国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目的、意义三、辛亥革命的结果: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1、原因①②③④⑤2、过程四、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合作探究探究一: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化近代化: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包含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科学化材料1第一章“总纲”,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二章“人民”,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
第三章“参议院”,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四章“临时大总统副总统”,规定:“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第五章“国务员”,规定:“国务员(相当于内阁成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辛亥革命》导学案课题第13课辛亥革命班级授课(完成)时间教师(学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2.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3.体会孙中山等革命者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
过程与方法归纳概括结论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法为国根,民为邦本。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评价辛亥革命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教学方法探究法分析法学生自学反馈教学过程新知导学备注一、武昌起义1.背景(1)物质基础:《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清廷被迫打出“______”和“__________”的幌子,进行改革,客观上促进了__________的发展,为__________________准备了物质基础。
(2)阶级基础:随着__________的勃兴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壮大。
(3)思想基础:章炳麟、邹容等把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__________学说,作为民主革命的思想武器。
中心:______和__________。
(4)组织基础——兴中会:1894年,________在檀香山建立第一个革命团体。
随后,民主革命团体纷纷出现。
识记类(5)政党基础——中国同盟会成立:①时间、地点:______年8月,日本______。
②纲领:“驱除鞑虏,__________,创立民国,________”。
③领导:__________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
④机关刊物:《______》。
⑤性质:中国同盟会是近代________统一的__________________。
(6)政治基础:①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__________,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
②革命党人深入湖北新军,做宣传组织工作,参加革命团体的新军达五六千人。
______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
(7)保路运动:①原因: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__________”,强行收回粤汉、川汉铁路,引起保路风潮。
②过程:四川组织________________起义,清政府急调______新军入川镇压。
第13课辛亥革命导案【习目标】1.掌握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主要经过、结果及影响。
2.掌握北洋军阀政权建立的主要过程及其统治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3.掌握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教训和失败原因。
【重点难点】(1)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2)难点:用近代史观,正确评价三民主义、辛亥革命。
【法指导】①运用图表法,比较分析辛亥革命与戊戌变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培养比较、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②通过运用文明史观、现代史观,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分析,培养运用历史史观,全面正确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能力。
③通过辛亥革命爆发原因的分析,形成分析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发生、发展原因的一般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提高历史能力的目的。
【知识链接】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主要准备和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1.历史背景:(1)外部因素:《辛丑条约》签订以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由于政治、经济侵略的加剧和深入,造成中国主权大量丧失和社会的贫困落后,民族工业的发展也受到很大打击,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2)社会基础:清政府为了挽救统治,1901年进行“新政”,但并没有使清政府,反而激发了阶级矛盾。
(3)物质基础: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虽然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迫,但仍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这成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的物质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成长。
(4)群众基础: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斗争风起云涌。
各地抗捐抗税斗争、农民武装起义此起彼伏,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资产阶级发起的收回利权运动,迅速在各地开展起,先后收回了一些被帝国主义侵占的铁路和矿山的权利。
这些斗争使人民群众感到反侵略的迫切性,并加深了对清政府卖国政策的憎恨。
2.主要准备:(1)组织准备:1894年后,先后成立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日知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
第13课《辛亥革命》导学案高一历史备课组编制人:审阅人:学习目标: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学习内容:一、酝酿:自主阅读完成(阅读第62-页---63页第三段)(1)《辛丑条约》签订后,迫于形势清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2)资产阶级宣传革命思想的条件、思想武器、中心、代表人物?(3)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建立的时间、地点、纲领?重要团体还有哪些?(4)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地点、政治纲领?机关刊物?性质?(5)同盟会成立的重要活动?作用?二、爆发:(1)解释武昌起义?小组互动探讨归纳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活动及其作用。
三、中华民国成立自主阅读完成(阅读第64一和二自然段)(1)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总统、首都、国旗、纪元?(2)《临时约法》颁布的时间和内容?性质?小组互动探讨结合《临时约法》的内容分析其所体现出的民主精神?三、辛亥革命的结局自主阅读完成清王朝覆灭的时间?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篡夺的时间和标志?小组互动探讨为什么袁世凯能篡夺革命果实?有人说“武昌城头那20 多门大炮轰下只是一根大辫子。
”真是这样吗?课堂探讨结合本课所学知识你认为辛亥革命是成功还失败?谈谈你的理由?本课小结百年历史,三次巨变,三大伟人。
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实现了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奠基石,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激励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而更加勇敢的奋斗……——江泽民学习延伸1、在中国近代史上,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A、湖北军政府的成立B、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C、清帝退位D、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统2、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
”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指()A、辛亥革命的爆发B、清朝统治者被推翻C、中华民国的成立D、《临时约法》的颁布3、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正确、全面的是()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性质的临时律法②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③防止临时大总统专权是本法应有之意④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4、2006年10月9号,“湖北省暨武汉市纪念辛亥革命95周年大会”在辛亥革命首义之地武汉举行。
第13课辛亥革命【课程标准】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一、革命的酝酿——背景和条件1、社会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大势所趋。
2、物质基础:20世纪初,有了较迅速的发展;清政府推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在客观上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3、阶级基础:队伍进一步壮大。
4、思想基础:的传播。
5、组织基础: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6、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7、革命条件:成为革命的摇篮。
8、有利时机:使武汉兵力空虚。
四川保路同志军起义,直接推动了武昌起义的爆发。
二、革命的爆发——武昌起义三、革命的高潮——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间:总统:国旗:国都:性质:结合材料(见PPT)思考:(1)第一章的主权归属有何特点?与中国古代社会人们的认识有何不同?(2)第二章中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哪些观念?(3)第三、四、五、六章中的权力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想一想: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阵营承受着哪些压力?四、革命的结局——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成果◆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宣布退位诏书,清朝覆灭。
◆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向南京临时参议院辞去临时大总统。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胜利成果落入袁世凯手中。
五.辛亥革命失败表现:直接: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根本: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未变。
原因:客观:主观:根本:五、革命的历史意义1、性质、地位: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
2、影响:①政治:政体变化。
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
②建立起。
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③经济:推动了中国的发展④思想:深入人心。
⑤沉重地打击了的侵略势力。
⑥对近代亚洲各国也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
3、辛亥革命的局限和教训局限:直接: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根本:。
【课标要求】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2.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一、呼唤共和——辛亥革命之由材料1设问:材料1表明辛亥革命发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材料2 设问:材料2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做了思想上的什么准备材料3设问:(1)材料3为辛亥革命发生做了组织上的什么准备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是什么三民主义的内容是什么有何关系吾幸夫吾同胞之得与今世界列强遇也;吾幸夫吾同胞之得闻文明之政体、文明之革命也;吾幸夫吾同胞之得卢梭《民约论》、孟德斯鸠《万法精理》、弥勒约翰《自由之理》、《法国革命史》、美国《独立檄文》等书译而读之也。
是非吾同胞之大幸也夫!是非吾同胞之大幸也夫!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
——邹容《革命军》内容:关系:材料4设问:材料4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做了军事上的什么准备材料5设问:材料5表明什么事件为辛亥革命的发生提供了机遇归纳:辛亥革命之由1.时代背景:加剧,_______________激化;2.思想准备:资产阶级的传播;3.组织准备:革命的建立;(1)1894年11月在檀香山成立________________(2)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______________,其革命纲领是____________________4.军事准备: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5.有利条件: _为革命提供了机会。
二、走向共和——辛亥革命之路(一)武昌首义(1)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立政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都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三大成果1.成立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概况表时间国都国旗临时大总统纪年2.清宣统帝溥仪退位(1)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体现的思想、原则和性质第一章“总纲”:“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二章“人民”:“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等等。
必修一13 辛亥革命 导学案【学习目标】概述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的主要经过;分析辛亥革命的性质、结果和影响;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及其进步意义。
【学习重难点】1.重点:辛亥革命的爆发原因、《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2.难点:辛亥革命的背景【概念解析】辛亥革命:指发生于1911年(农历辛亥年)的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从武昌起义到推翻清王朝的一系列革命事件的总称。
【学习任务】一、武昌起义(时间: 开始)1.背景:(1)民族危机:中国和列强之间。
(2)统治危机: 腐败无能,国人要推翻它。
(3)阶级基础: 阶级壮大。
(4)思想基础:革命思想传播(哪三个代表人物?)(5)组织基础:①________年,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年,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____________政党纲领:机关刊物:2.两大起义: (1)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27日(2)武昌起义:1911.10.10二、中华民国成立(时间: )①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定都 ,国旗 。
②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性质及意义:③ 临时大总统变化:由 到 。
④ 清帝退位时间: 。
中华民国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中国民主革命的丰碑1.辛亥革命的结局如何?2.辛亥革命性质是什么?3.评价辛亥革命意义、局限性。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完成。
(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价,评价时候要有结论而且有史实支撑。
)【知识巩固】1.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 B. 同盟会C.国民党D.共产党2.在中国近代最先发动反清革命致力建立民主国家的政党是A.兴中会B. 同盟会C.国民党D.共产党3.在近代中国某政治组织的成员证中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等字样。
据此判断这一政治组织是 A.兴中会 B.同盟会 C.国民党 D.共产党4.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吴玉章曾经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
第13课辛亥革命【学习模块】(-)武昌起义武昌起义爆发的原因(1)经济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阶级基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队伍不断扩大,他们大力宣传。
(3)组织基础:1894年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1905年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4)军事准备:革命党人在新军中做宣传组织工作。
(5)有利条件:四川运动兴起。
起义:年—月—日,武昌城内新军革命党人起义,占领武昌。
(-)中华民国成立注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性质以及其意义。
()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 ,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
意义:具有的进步意义。
认识辛亥革命的性质和意义。
(1)性质:________________(2)功绩:政治:推翻清王朝,结束了制度,建立起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经济:推翻“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发展创造了条件思想: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D、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当堂检测】1.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因为它()A、有明确的纲领、公认的领袖和全国性的组织B、成立时间早C、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崭新阶段D、实现了所有革命团体的联合2.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体现这一目标的主要规定是()A、主权属于国民全体B、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C、实行总统制D、实行责任制内阁3.材料:材料一“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第13课辛亥革命》导学案第2课时学案编号:009姓名:班级:【学习目标】1.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包括前期准备、时间、任务、事件等)2. 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学法指导:阅读教材,依据导学案梳理基础知识,并掌握记忆重点内容。
不能解决的问题用红笔勾画,作出记录,便于上课答疑解惑。
【学习重点】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建立及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学习难点】理解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自主学习案】【基础知识】一、背景——清末民主革命风潮1.社会根源(1)外患:运动失败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
(2)内忧:清政府试图通过来挽救统治危机。
2.组织基础(1)1894年,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2)1905年,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思想基础(1)三民主义:“,,,平均地权。
”(2)革命派与改良派展开,传播了革命思想。
4.军事基础发动了等多次武装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5.清朝的预备立宪:证明是一个骗局,把清王朝推向空前孤立的境地。
二、经过——武昌起义1.概况(1)时间:年10月10日。
(2)领导人:熊秉坤、金兆龙。
(3)结果:成立,政体为“五族共和”,国号为。
2.影响: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使其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三、结果——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1.中华民国成立(1)成立:年1月1日于南京成立。
(2)颁布宪法:《》。
①组织原则:和三权分立。
②意义: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2.帝制终结(1)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清王朝的统治宣布结束。
(2)1912年3月,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失败。
3.历史意义(1)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
(2)推翻了,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使观念深入人心。
【问题的探究】1.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是什么?【课堂探究案】〖探究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第1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十三课《辛亥革命》导学案编写人:审核人:高一历史备课组时间:2016-11-18 班级:_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_组名: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能记住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
2.能说出主要过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会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教训和失败原因。
【重点难点】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难点:用近代化史学观,正确评价三民主义、辛亥革命。
【学习方法】①运用图表法,比较分析辛亥革命与戊戌变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培养比较、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②通过辛亥革命爆发原因的分析,形成分析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发生、发展原因的一般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提高历史学科能力的目的。
【问题导学】1.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主要经过、结果。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目的、性质及其评价。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基础梳理】一、酝酿——辛亥革命的背景1.条件:(1)经济基础: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而被迫实行“”和“”,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阶级基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的队伍迅速壮大。
(3)思想基础:思想的传播。
(4)组织基础: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创立——和。
(5)军事准备:①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发动了广州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了全国革命进入高潮。
②革命党人深入,宣传组织,使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
2.时机:四川(导火线)二、爆发——武昌起义1.经过:①,武昌起义爆发,12日武汉三镇全部光复。
历史上称之为“辛亥革命”。
②成立:黎元洪为都督,改皇帝纪元,国号为“”。
③各省独立:到11月下旬,全国有十几个省区脱离清廷宣布独立。
2.危机:①各省投机革命,革命阵营内部潜伏着危机;②列强寻找新的代理人——。
三、高潮——中华民国的成立和《临时约法》的颁布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1月1日,________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①目的: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巩固共和政体。
②内容:主权属于________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享有自由和权利;采用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_____________制。
③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____________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____________制度的进步意义。
四、失败: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原因:①清廷任命头子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主持军政。
②以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为手段,替袁世凯撑腰。
③革命营垒中的和旧官僚,乘机攻击革命党人。
孙中山被迫妥协。
2.过程:①1912年2月12日,__________宣布退位诏书,清朝覆灭。
②2月13日,孙中山向南京临时参议院提出_________。
③3月,_________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了革命果实,辛亥革命失败。
3.辛亥革命的失败:(两个没有)没有彻底完成的民主革命任务,中国社会没有彻底改变。
五、功绩1.性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
2.结束了两千多年的________________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观念深入人心。
3.推翻了“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____________在华的侵略势力,为______________ 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4.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成为亚洲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
5.结论:辛亥革命的失败之处在于没有完成反帝反封任务,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思考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一材料一民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
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子、女子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这些社会生活的表征。
实际反映的是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材料二 1912一l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一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l.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 448马力,1918年为82 750马力。
约增加l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材料三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侵犯了就要杀头。
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时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个神圣,固然未必就要杀头,但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
——林伯渠《荏苒三十年》材料四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党命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
知县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阿Q正传》(1)请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辛亥革命的进步作用。
(2)据材料四,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是什么?造成局限性的原因是什么?探究二材料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
法院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材料三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谍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可决弹劾之。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原则?材料二中的权力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2)材料三中,“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是什么意思?该材料能体现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目的是什么?【拓展延伸】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异同比较项目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同点①历史背景:都发生在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清政府极端腐败,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②目的:都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③领导阶级及其特点: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都既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又有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软弱妥协。
④最终结果及其原因:都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根本原因都在于资产阶级本身的局限性和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⑤其失败都与袁世凯有关不同点领导者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运动方式主张改良后者主张用革命手段,推翻封建政权目标主张实行君主立宪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政治主张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保留皇帝。
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帝制,实行民主共和。
手段及性质依靠皇帝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辛亥革命采取自下而上的武装斗争,是比较完整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作用在思想上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并且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也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
结果半途夭折,完全失败,变法法令被废除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取得了很大成功。
【当堂检测】1.辛亥革命是一场为救亡图存而进行的革命运动,其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武汉地区革命人士的组织宣传发动B.清政府“新政”和“立宪”骗局及镇压保路运动激化了矛盾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限制和阻碍D.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大增强2.《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
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面临着两种形势的史实是()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3.除革命党、谘议局、普通民众之外,清廷军队,甚至是袁世凯的北洋部队,也有暗中支持共和的举动。
1911年12月10日,清朝驻荷兰国代办章申在给内阁的电报中说:“和(荷)报称……美法愿共和(支持中国建立共和国)”。
这表明( )A.中国全体国民都反对清朝君主专制制度B.西方列强放弃清朝政府转而支持孙中山C.清驻外大臣和袁世凯都赞成民主共和制D.民主共和制已成为当时中国的大势所趋4.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
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
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5.据载:“辛亥革命后,有人翻译一本书名叫《平民政治》,但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
”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共和观念风行 B.帝制基础尽除C.传统文化皆废 D.民权高度发达6.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其成就远逊于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但有一点是胜于英国的。
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铲除了封建帝制 B.开辟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C.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临时约法》 D.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小结反思】答案提示:【合作探究】探究一(1)材料一辛亥革命促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材料二辛亥革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材料三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局限性: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强大;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探究二(1)主权在民;三权分立(2)实行责任内阁制,限制袁世凯专制独裁。
【当堂检测】CDD 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