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 格式:pptx
- 大小:1019.56 KB
- 文档页数:36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一、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的相互关系生产、交换、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
人们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构成社会再生产的总过程。
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包含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的生产关系,就是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是一个由多重关系组成的系统。
就系统的组成要素看,既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相互关系,又包括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中的关系。
(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包括:(1)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着消费的对象,如吃、穿、住、用等消费品。
同时,生产也决定着消费的方式。
(2)消费也决定着生产。
一方面,只有通过消费,才能使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
另一方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又创造出现实的生产。
(二)生产与交换的关系包括:1、某种意义上,交换决定生产:产品生产出来后需要进行产品交换或商品交换。
(生产的实现要靠交换完成)--市场调节换完成)--市场调节2、生产决定交换。
其作用表现在:(1)生产的性质决定交换的性质;(2)生产发展的程度决定交换的发展程度。
交换对生产也具有反作用。
随着交换的发展,市场的扩大,从而对用来交换的产品需求的增长,生产也会随之发展。
(三)生产与分配的关系分配处于生产与消费之间,但分配也并不独立于生产之外。
1、在产品分配上,生产决定分配:分配的对象是生、在产品分配上,生产决定分配:分配的对象是生产的产品,没有产品就没有分配;从分配方式上看,分配也由生产决定。
(以何种方式参与生产,就以何方式参与利润分配:出资者---分红,劳动者---工何方式参与利润分配:出资者---分红,劳动者---工资)。
2、资源分配(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的分) 资源分配(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的分) 配决定着生产。
资源配置先于生产进行3、分配对生产也有反作用,分配不仅仅是被动的生产成果的分配。
一、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以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实际能力,由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三个实体性要素构成。
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
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和产品分配方式三项内容。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表现在: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则促进生产力发展;反之则阻碍生产力发展。
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是生产力,其社会形式是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是两者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统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生产方式及其矛盾运动。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内容方面,是活泼易变的。
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形式方面,是相对稳定的。
因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始终存在着从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矛盾运动,如此循环往复,推动着生产方式从低级向高级的不断发展。
二、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即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即所有制形式、交换形式、分配形式)的总和。
主要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分配关系三个方面。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
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政治上层建筑:是指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建起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建立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
思想上层建筑:是指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美学、宗教、文化传媒等等。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1)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具体表现在:①经济基础的需要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②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由于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因而它必然在上层建筑领域也占统治地位,并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第四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的相互关系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关系一. 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的相互关系(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二)生产与交换的关系(三)生产与分配的关系(四)其他关系(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一般而言,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但如果从社会再生产过程来说,生产和消费既是起点又是终点生产是消费,消费也是生产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消费——生产消费消费品的消费是劳动力的再生产此时,生产与消费同一(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生产和消费的相互决定关系生产决定消费是生产,“生产出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方式和消费的动力”(M a r x)消费决定生产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同时消费又创造出现实的生产:只有通过消费才能使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会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二)生产与交换的关系生产决定交换生产的性质决定交换的性质:商品;非商品生产的发展程度决定交换的发展程度:生产→分工→交换交换决定和反作用于生产要素交换-生产-产品交换-再生产(市场调节对生产的决定作用)随着交换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需求会增长,生产随之发展(交换对生产的反作用)(三)生产与分配的关系分配是对生产结果(产品)的分配;分配的对象和方式,均由生产决定生产要素的分配,决定生产的结构和效率生产资料的分配Pm:归谁所有劳动力的分配A:劳动的部门配置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配置Pm: A:效率(四)其他关系社会生产成果在不同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或在社会各个阶级之间的分配决定着消费力积累与消费之间的分配决定着消费力市场交换中实现的价值量决定着企业可供收入分配的量二、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过程中的关系(一)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二)人们在交换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三)人们在分配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一)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雇主-雇员之间的关系资本家占有:资本家支配工人劳动者共同占有:劳动者之间的互助合作关系与生产的基本方式有关社会化大生产:管理者→直接生产者小生产:eg. 夫妻店(二)人们在交换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包括:直接生产过程内部的交换车间、班组、工序等之间产品单向流动,包含在直接生产过程中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交换商品交换关系(三)人们在分配过程中的相互关系生产资料分配中的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生产结果分配中的关系主要涉及分配原则、分配形式、分配份额等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基础,它决定了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基本关系和地位;同时又通过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各个环节来实现自己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意义产权和产权制度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意义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并支配着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决定着产品的分配和交换关系在一个社会中,可以有多种所有制存在,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决定该社会的性质历史上,所有者就是占有者、支配者和使用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占有、支配、使用取得了相对独立的意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内部结构所有:归属占有:有条件的归属,不能任意处置支配:经营管理使用:直接生产活动四种关系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Pm所有制关系体系所有制——经济用语所有权——法律用语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表现形式所有制的性质和内容决定所有权的性质和内容二、产权和产权制度(一)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中的产权规定所有权表现为在一定经济关系中的个体或团体对生产条件的排他的占有或归属关系财产权利关系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产权对财产主体(财产人格化主体)有实现利益的要求(二)现代西方产权理论中的产权规定产权是指财产归属上的排他性权利出发点----私有产权产权明晰与交易产权结构(权能结构)出资者产权和法人财产权的分离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制度的典型特征出资者产权:包括财产的所有权和收益权法人财产权:包括对财产的占有、支配、使用、处分、转让等方面的权利生产方式Mode of production生产方式是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
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三者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这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是生产力,其社会形式是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是两者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统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二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为生产方式。
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内容,生产关系是形式。
在人类历史上,大致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这5种生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