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教学艺术[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浅谈音乐课堂教学艺术(一)摘要:明确课堂教学艺术含义,把握音乐与教育两大门类的结合点,积极研究和正确体现音乐课堂教学的节奏、语言、板书及组织艺术等,对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实施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会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艺术教育;音乐;教学艺术在社会极为关注教育的今天,艺术教育已经成为当代学校及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艺术教育的表现形式主要是音乐教学课堂及课外艺术活动。
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忽视教学艺术,部分教师不能理解教学艺术的实质,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简单,不能创建音乐课堂情境,更不注重相关教学艺术的体现。
因而,音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收效甚微。
笔者现对音乐课堂教学的教学艺术作简单论述。
课堂教学艺术的含义在音乐教学中,同样一个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来组织教学,教学效果往往是不同的。
一节优秀的音乐课,从设计到进行,无不体现出教师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的实质是教师自身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价值在教学中的体现,是教师将教学规律与独创性相结合,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获得音乐美感的教学过程。
教学艺术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东西,它是建立在教学经验、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等基础之上的一种素质,是教师在实践中长期积累、努力探索、积极创造而形成的宝贵财富。
正确地运用教学艺术,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学目的、过程、质量和学生情绪进行最优化控制。
课堂教学艺术的体现(一)课堂教学的节奏艺术课堂教学节奏是指教学内容、环节、过程与时间的有机编排,它包括教学内容的深与浅、新与旧、难点与重点的合理搭配以及教学过程的动与静、开始与结束、发展与高潮的合理设计。
每一个教学内容和环节所包含的展开与高潮的起伏变化,在整个课堂中形成了一种特有的节奏规律,一般遵循弱→强、强→弱或弱→渐强、强→减弱的变化模式。
通常情况下,课程难点与重点不宜安排在课堂教学的开始,应遵循由浅入深的规律。
有的难点与重点可重叠进行。
根据教学需要,巧妙地设计和运用教学节奏,能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音乐教学论文音乐教学论文3篇第一篇:高校音乐教学法课堂改革途径摘要:音乐是一种灵魂的传递,是一种情感的表达。
音乐的教学所依靠的不仅仅是对理论知识的灌输,而是学生自身对音乐的领悟与见解。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展现在舞台当中并且受到了大众的欢迎,近年来更是达到了一种空前的高度,但是不管是什么艺术,其传承都离不开创新,如果音乐这门艺术的形式永远都是一种模式的话,就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
关键词:音乐演唱;多元化;实践音乐是一门艺术,当今我国各大高校对于音乐这门课程都有着不同方式的教学,随着如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艺术的的鉴赏眼光也越来越独特,所以对于音乐的教学也应当进行相应的改变,虽然在我国各大高校的音乐教学体系当中,对于音乐的教学方式都有着或多或少的改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当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音乐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改革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将学生分为了几个类别,它们分别是流行音乐,美声音乐还有民族音乐三大主科,而在教学的时候则是分班教学模式,这样的方法或许会让学生对于音乐教学中的某一种音乐形式比较擅长,但是这样不利于学生未来长远的发展。
不但对于学生自身天赋的激发产生阻碍,同时也束缚了学生的自主意识。
我们不妨试一试音乐科目类别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就是说在教他们流行音乐的同时还给他们传授美声和民族风的音乐知识,从学生自身音乐风格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音乐教学,让学生在所有的音乐种类中找到一种属于自己的音乐风格,传授学生的不是如何唱的更好而是学会如何唱出自己的风格,这样不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还可以让他们在音乐这条路上可以走的更远。
二、音乐演唱能力的多元化改革现在各高校的音乐教学方式大多都是在学生们学习了基础的音乐知识之后选定自己的学科,然后每天早上的开声和专业课的发声练习锻炼学生的发音方式和肺活量,这种方式的有利之处在于学生日复一日的练习之后会对学生的声带形成一种肌肉记忆,让自己每一次发声就找到当初那种练习之后的声音,基本功也会学得特别的扎实,而且练出来的并不是功力而是功底,这种功底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后都不会忘却的,所以每一个音乐专业的学生功底都非常的深厚,这点毋庸置疑。
音乐教学论文五篇【篇一】[摘要]在高中音乐课堂中,教师要适时的插入钢琴教学,让钢琴点缀音乐课堂,帮助学生练习音准、掌握节奏、培养乐感、激发情感。
钢琴在音乐教学中发挥着良好的辅助作用,它帮助学生提升音乐素养和音乐能力,让高中音乐课堂更加丰富、更具魅力。
[关键词]高中;音乐;钢琴;教学音乐的教学是离不开钢琴的,高中音乐教师要把钢琴和音乐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聆听钢琴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音准,在钢琴教学的配合中把握音乐作品的节奏,感知音乐作品的内涵情感,提升音乐的感知力。
教师带领学生跟随钢琴旋律进行轻声哼唱,用钢琴带动学生的内心情绪,打造音乐课堂的生动性。
一、视唱乐谱时,练习音准学歌首先要学习乐谱,乐谱学习会帮助学生解决旋律和节奏的重难点,防止学生演唱当中的走音和节奏不准现象。
教师要在新授歌曲中巧妙的结合钢琴,让学生跟随钢琴进行视唱乐谱的练习,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提高音准。
结合钢琴让学生精确地唱准乐谱旋律,学会了在听辨中歌唱。
例如,在学唱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时,教师首先让学生进行了视唱乐谱的练习,教师先用模唱教唱的方法,让学生感受音乐旋律,通过教师弹唱学生模唱熟悉歌曲乐谱,然后再进行跟随钢琴模唱的方法继续视唱。
这个环节钢琴成了教唱的老师,学生在钢琴的配合中轻松地找到音准,并通过钢琴的辅助作用完成独立识谱,这种钢琴弹唱进行模唱的练习对于提高学生的视唱能力十分有效,钢琴在视唱环节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学生进一步熟悉了视唱旋律之后,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进行集体的跟随钢琴视唱了,这里的集体视唱仍离不开钢琴,因为在集体当中总会有音准相对差一些的学生,他们的演唱会影响到其他学生,钢琴的弹奏让学生们找到了正确的音高,让他们在听辨中纠正自己的音准,钢琴成了他们歌唱的依据,帮助他们在聆听中提升自己的音准。
对于音乐学习来说,视唱乐谱是不可省略的一个步骤,而钢琴在视唱环节又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音高,让他们在听辨中提高自己的音准能力,也让他们在跟琴视唱中变得更自信,能够自信满满的歌唱。
浅谈音乐课堂教学音乐课堂教学一直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更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情感表达和团队合作的重要途径。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表达欲望,使之在音乐学习中获得快乐。
音乐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体验和实践。
学习音乐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真正地体验到音乐的魅力,因此教师应该注重让学生亲身参与音乐的创作、演奏和表演。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愉悦和情感表达,从而激发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们一起合唱、合奏,或是利用打击乐器、钢琴等乐器进行演奏,让学生们在参与中学习、在实践中体验,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体验。
音乐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审美水平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欣赏音乐作品、解读乐曲意境等方式,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所蕴含的情感和内涵,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老师还可以让学生接触不同风格和类型的音乐作品,拓宽他们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他们的音乐品味和审美情趣。
音乐课堂教学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和表演能力。
学习音乐除了要求学生对音乐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外,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技能和表演能力。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学生的音乐基础训练和技能训练,提高他们的歌唱、演奏、指挥、编曲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练习音阶、节奏练习、声乐训练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音乐技能,培养他们良好的音乐习惯和技巧,从而使他们在音乐学习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音乐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音乐是一门需要团队合作的艺术,多数音乐作品都需要多位乐手或歌手共同合作演奏或表演。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让他们学会协作、合作,互相配合,共同完成音乐创作和演出任务。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不仅能够体验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倾听、尊重他人,而且还能够在合作中提高自己的音乐表演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浅谈音乐课堂教学音乐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音乐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审美情操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方法,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探索音乐的奥秘,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欣赏能力。
本文将从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展开探讨,希望能够对音乐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一、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性音乐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它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感染力,可以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通过音乐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不同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和情感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美的敏感度和欣赏水平。
音乐课堂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音乐具有舒缓情绪、平复心情、调节身心、增进健康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释放情感、缓解疲劳、增加愉悦感。
通过音乐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轻松愉快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放松心情、调节身心,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音乐课堂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音乐作品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精神内涵。
通过音乐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音乐特点和历史渊源,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音乐课堂教学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审美情操和文化素养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学校音乐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音乐课堂教学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主要包括音乐理论知识、音乐技能训练、音乐鉴赏欣赏等内容。
音乐理论知识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包括音乐基本知识、音乐基本元素、音乐基本理论等方面的内容;音乐技能训练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途径,包括声乐技能、器乐技能、合唱技能等方面的训练;音乐鉴赏欣赏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内容,包括音乐作品的鉴赏、音乐历史的了解、音乐文化的体验等方面的内容。
第1篇摘要: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本文通过对音乐课堂教研的探讨,分析了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旨在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音乐课堂;教研;教学质量;改进策略一、引言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为了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本文对音乐课堂教研进行探讨,分析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
二、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 教学手段单一目前,部分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法,缺乏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
这种单一的教学手段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影响教学效果。
2. 学生参与度不高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部分学生因缺乏兴趣、自信心等原因,对课堂活动参与度不高,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3. 评价体系不完善音乐课堂评价体系往往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对学生音乐素养、审美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
4. 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部分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足,对音乐理论、教学技巧等方面的掌握不够,影响教学效果。
三、音乐课堂教研改进策略1. 创新教学手段(1)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开展音乐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如合唱、舞蹈、乐器演奏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创设情境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2. 提高学生参与度(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兴趣、特长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设立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完善评价体系(1)多元化评价:将学生的音乐素养、审美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纳入评价体系。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论文5篇第一篇一、悦纳音乐教学,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音乐“悦纳教学”的策略表现在采用“建构式六模块教学法,即:优化情境;自主质疑;指导合作;交流展示;适时引导;悦纳提升。
结合该策略,对于小学音乐教学,笔者自己的学习与实践,提出以下两个观点:(一)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悦纳知识,启迪学生的思维“悦纳教学”追求的是课堂教学的境界,让学生主动、快乐地去学习,自由愉悦地成长,在学习中不断去吸纳,悦纳自我、悦纳他人、悦纳社会。
作家秦文君说“:学习应是带领人走向丰富、体面、明朗、幸福的,那是美丽灿烂的进程。
”课堂体验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是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
学生学习知识是必要的,也是后期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学生不能只学习知识,而是要通过知识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得自身对于外部世界的看法逐步走向成熟。
具体到音乐学习来说,就是要通过音乐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审美价值观,让音乐融入学生的生活,让学生通过学习音乐培养在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热爱生活,启迪思维。
如,二年级《十二生肖歌》,我通过让学生猜谜语,讲、听十二生肖的传说故事,生肖开火车游戏,学唱、表演歌曲等活动初步了解了我国特有的生肖文化,感受民间传统艺术的魅力,引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音乐,体验音乐,进而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和欲望,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二)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悦纳自己和他人并加以悦纳提升音乐本身充满着人文的魅力与价值,而这也是驱使学生学习音乐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
对于音乐教学来说,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满足学生对于人文魅力与价值的渴望,只有满足了学生的这种好奇心,用音乐的魅力感染学生,学生的学习状态才能不断改善,从而更好地学习。
其次,我们的音乐教学满足了学生“好动”的渴望,小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好动是他们的特点,对此,我们不应该压抑,而是应该积极调整,主动适应,通过音乐课程的改进,使得课堂活泼、生动,符合学生好动的特点,从而促使他们更好的学习,更好的吸收知识。
声乐教学法论文(经典)[精选多篇]第一篇:声乐教学法论文(经典)浅析声乐的整体教学法在这一学期,我选修了声乐教学法这一门课程。
在课上,王百灵老师用她渊博的知识和正确的示范给我们系统的讲解如何上好声乐课,收获很多!我将自己在课上所学到的知识,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了这篇“浅析声乐的整体教学法”。
声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培养的过程应该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笔者通过多年的教育经验,提出了整体教学法,这是一种以声音为媒介,整合文化修养、心理素质和歌唱技术等多方面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声乐训练是由歌唱者自身的嗓音生理条件、声乐技巧、心理构成、艺术修养等共同构成的统一整体,这些整体的各个部分之间是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的。
本文提出的声乐整体教学法,就是为了更好地处理声乐教学中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声乐的训练中,将生理、心理和情感共同结合起来的体系教学方法,通过教学,使呼吸、共鸣、发声器官与良好的生理状态以及对音乐准确表达等诸多影响声乐的因素能得到配合和协调,从而让歌唱者达到歌唱的最佳状态。
一、声乐整体教学法的意义1.声乐整体教学时声乐教学的重要方法在一般的声乐教学中,我们的教师都比较注重的是学生技能方面的培养,如呼吸、吐字、共鸣等,这种具体方法的研究和对声乐的塑造虽然是声乐训练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同时还需要的是一个整体的教学观念来对教学进行整体的把握,我们对于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所要培养的学生那些方面的能力,要传授的知识,以及所要借助的各种教学资源,都有一个宏观的控制。
这样才能能够居高临下的把握教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能力点,调动每一种教学资源。
为声乐教学目标的全面、深刻理解,为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为教学过程的流畅连贯,打下良好的基础。
2.声乐整体教学有助于学生歌唱水平的提高声乐的整体教学方法,针对的不仅是音乐的发声技巧,还包括歌唱的整体结构、艺术形象、情感表达等方面的把握,通过运用整体教学法,可以提高歌唱者对气息的控制、共鸣的控制、音色的锤炼、字正腔圆的把握以及艺术的表现能力等,同时通过课堂教学的艺术实践,训练和强化学生对歌唱艺术的感知、想象和理解等心理能力,这也使得歌唱者以自己的艺术审美观为尺度,对声音的表现进行选择,通过与作品所提供的情绪交融,才能以最好的状态表现作品。
试论音乐课堂教学艺术音乐教育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音乐的独特形式来实现美育的一种艺术教育。
音乐课堂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
因此,研究音乐课堂教学艺术,让学生在领略音乐作品的艺术内涵中获得审美享受,这是音乐课堂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课题。
每一位音乐老师都应该重视音乐教学的艺术性。
遵循音乐艺术自身的规律,同时以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来指导音乐课堂教学。
一、组织教学的艺术组织教学是维护课堂秩序的一种手段,并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
老师就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采取灵活有趣、富于美感的组织教学形式,诱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愿望,使学生产生相应的积极情感,形成积极参与的课堂气氛。
组织教学艺术首先是体现在良好教学环境的保持。
音乐课堂教学环境主要是指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
从物理环境(指音乐教室的设备、设施和座位设置形式,以及教具形式等)的要求讲,应是尽可能地将音乐教室装饰美化,为学生提供一个优美的音乐学习环境;从心理环境(指音乐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课堂气氛等)的要求讲,应创设和谐、愉快的音乐学习气氛,使教学活动产生相应的积极情感。
组织教学艺术还体现在方法、形式的多种多样:开门见山,将新课题直接了当地告诉学生,可以给学生留下较为鲜明的印象;采取师生自由讨论的方法,巧妙而自然地引出课题,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设置悬念,能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妙趣横生的小故事引入,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种多样的音乐活动的展开,能引导学生成为欣赏者、表演者,使学生自然地充满乐趣地进入音乐世界。
组织教学艺术同样也存在于教学过程的细节之中。
音乐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情感状态,将直接影响学生,使当堂音乐课产生与其相应的气氛。
此外,组织教学艺术还体现在增加教学情趣性、竞技性和表演性,以及教学过程中的起伏现象,“动”“静”结合,这些都是有效组织教学的艺术。
二、音乐教学的艺术音乐教学的艺术,就是要求我们艺术地进行音乐教学,通过音乐艺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音乐课堂:“完整”的艺术摘要:新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了:“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确立了美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中的地位。
课堂教学是音乐教育的主阵地,如何上好音乐课,让艺术的课堂充满艺术的魅力,是我们每一个音乐教师不懈的追求。
本文以“完整”的作品、“完整”的教学过程为入口,谈谈自己对音乐教学活动设计的理解。
关键词:完整完美教学设计一、“还”给学生一个“完整”的音乐作品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复习、新授、练习、巩固、小结”五个环节“一个也不能少”,在教学研究中,我们也常把一堂课是否完整作为评课的重要指标。
随着新课标的贯彻深入,音乐课堂上,各种音乐活动丰富多彩,花样繁多,早已打破了早先的陈旧模式。
教学之所以被称为一种艺术,是基于教学方法技能上的追求,赋予教学技能方法以艺术的美,能令学生快乐、喜悦、迷醉。
作为一个音乐教师,如何设计音乐教学活动才更为有效,除了通常的形象直观、情绪感染、情境表演、模糊教学、小组探究等方法外,还不能忽视重要的一点——保持音乐作品的完整性。
如一年级上第五单元的《秋天》是一首简单的歌曲,两个乐句,每个乐句的前半部分都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其后半句的节奏及旋律走向。
所以一开始我把活动设计的重点放在帮助学生明确后半句节奏,分清旋律走向上。
设计了用“荡秋千”来模拟“××× | ×××”的节奏;用滑滑梯来感受“42 17 | 1 - |”的旋律走向。
从拍节奏到按节奏念形象的句子,再到唱“荡过来,荡过去”“一下滑到底”,活动多多。
想来学生再唱歌曲时这里应该不会有什么困难了,可最终学生真正运用这些句子来唱歌时,却如同什么铺垫也没作过一样,还是不能连贯地唱出,而且因前面的活动时间过长过碎消磨了学习的热情。
问题出在哪里呢?不论是“秋千”还是“滑梯”,目的都是为了解决难点,但实际上都只是给了学生几个片断的音而已。
在这些活动完成时(开始演唱歌曲的时候),《秋天》这首歌,哪怕是伴奏音乐,学生都没有听全过,这些被拆零散的音符对学生来说并没有什么意义,他们不明白老师前面的活动的目的是什么,这些环节也自然不能起到解决难点的作用。
音乐教学论文(5篇)音乐教学论文(5篇)音乐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目前我国许多高师院校的声乐教学课主要实行小班上课的形式,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教育只是简洁的进行学习和演唱民族声乐作品,忽视了传统音乐文化教育背景,没有真正地理解传统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所以,在今后的声乐教学改革中,高师院校应依据传统音乐文化教育教学的特点,进行制定合理的声乐教学方式。
高师院校可以在原有的授课模式上加入集体课堂和社会实践课堂等教学模式,通过集体课堂让同学在把握声乐理论学问的基础上,加入传统音乐文化的教育,在课堂上还可以组织同学之间进行传统音乐文化沟通,争论传统民族声乐历史及赏析传统声乐作品等内容,力争培育同学声乐技能的综合运用,提升传统音乐文化素养。
社会实践课可以让同学走出校门,进入社会,来了解我国社会背景下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需求。
通过社会实践,同学能够更真实地接触到最原生态的传统音乐作品艺,拓展了同学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熟悉,激发了同学学习声乐的爱好,让同学真正地意识到学习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性。
二、师资学问结构的改善声乐教学是主要是运用声乐技术方法让声音去演唱实践的教学模式,声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老师不仅要传授声乐技能,还要结合自己多年积累的阅历来指导同学进行学习,所以老师教学文化素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同学学习的效果。
老师作为现代声乐教学的领跑者,首先要加强传统音乐文化学习,不断调整传统音乐文化学习理念,完善民族音乐文化学问结构,合理地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到高师声乐教学中,保证同学更好地学习传统音乐文化,加强对传统音乐文化学习的乐观自主性,丰富自身的音乐文化素养。
三、结语音乐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一)同学的音乐底子差,学习力量不强。
音乐观赏课相比于传统的以音乐理论学问为主的教育方法不同,没有同学与老师的亲热互动是难以实现教学有效性的,但是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同学的音乐基础薄弱,音乐底子差,观赏力量很难培育。
学校生在平常很少涉及音乐学问的摄入,基本等于从零开头的学习,认为音乐课程是最简单学的,许多同学将音乐二字与流行歌曲完全等同,几乎没有任何声乐、乐器等方面的学问,听音乐只为了消遣,凡是时尚的、动感的、吸引人的就反复听,凡是古典的、高雅的就认为是过时的、枯燥的,从内心深处拒绝观赏,这些造成了音乐观赏课的逆境。
音乐教学法论文(经典范文6篇)1. 音乐教学法对学生创造力的影响本文探讨了音乐教学法对学生创造力的影响。
通过研究不同的音乐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发现音乐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帮助他们表达情感,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艺术才能。
2. 视听互动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本文探讨了视听互动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研究音乐教学中的视听元素和互动方式,发现视听互动能够增强学生的音乐理解和表达能力,提供更丰富的研究体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音乐教学法在提高学生研究动机方面的研究本文研究了音乐教学法在提高学生研究动机方面的作用。
通过调查和实验,发现音乐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他们对音乐研究的动机,从而提升研究效果和成绩。
4. 探索音乐教学法在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本文探索了音乐教学法在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研究音乐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发现音乐教学法在跨学科教学中起到了促进学科融合和综合素养培养的作用,丰富了学生的研究体验和知识结构。
5. 探讨音乐教学法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本文探讨了音乐教学法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
通过研究音乐在特殊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发现音乐教学法可以帮助特殊学生提高社交能力、专注力和情绪管理,促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
6. 音乐教学法与学生情绪管理的关系研究本文研究了音乐教学法与学生情绪管理的关系。
通过观察和调查,发现音乐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放松身心,调节情绪,提高情绪管理能力,进而促进研究效果和学生的心理健康。
以上是六篇经典的音乐教学法论文范文,涵盖了音乐教学法在不同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这些论文可以为同学们提供参考和借鉴,深入探讨音乐教学法对学生的影响和教育效果。
试论音乐教育专业课堂教学艺术【摘要】音乐是艺术里一门重要的课程。
根据现今的生活艺术的提升,音乐在各种场合都得到了最大的运用,作为一种陶冶情操的方法。
针对现在的音乐教育趋势,需要在教学方式上进行适当的改变,提高音乐教学质量,让课堂进入艺术的殿堂。
【关键词】音乐教育教学艺术一、传统教学和艺术教学的区别在音乐教育模式上有传统模式的存在,可以表现为言传身教的这种,这是教学中存在的一种缺陷。
在现今的教学当中,应该提供足够的空间来探究音乐给感官、触觉带来的另一种体会。
从课堂教学艺术这个角度出发,这样的一个模式能够培养现代人的艺术气息,充分挖掘人潜在的魅力尚未被发现的价值,有利于从古老的思维模式中走出来,成为新生代的艺术的宠儿。
在这两种教学方式上,前者无法充分挖掘出潜在的特性,造成禁锢感从而给音乐艺术带来些许的不便;艺术教学的方式符合培养社会上所需要的音乐复合型人才,以新思想、新概论、新理念同现在的音乐教育专业为切入点,营造出一个全新的艺术课堂,建造一个完全适合音乐学子所需要的空间来掌握这门艺术。
如果说把这样的艺术教学称之为一门艺术,那么这便是在传统模式上的一种突破,变得更有价值、更有实在的意义。
当然突破性的教育是离不开教师的,教学上的艺术是一种模式,如果教师无法融入也只能停留在传统上。
所以说在这样的一层关系下,只有教师先融入教学,才能通过教学改变学生,使艺术教学普及化,体现出艺术教学的最大价值。
二、课堂教学艺术的认知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带有创造性的教学,也可称之为艺术教学。
“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这是对教师的最高评价,讲的是在教学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方法,能够凭借着自身拥有的知识进行解惑。
现在的要求而言就是教师需具备新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关注,可以算作简单的艺术教学。
在音乐上实施课堂教学艺术要做到以下这些:(一)本土音乐的认知本土音乐有着独特的民族音乐文化特质也是音乐文化上的自然传承。
它渗透着民族的文化个性,存着自身形成的内在规律和深层原因并产生了固定的音乐文化结构,它可以反映出不同人类生存方式的精神情况。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音乐教学论文(通用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摘要】小学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审美情操、提高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
新时期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十分必要。
从创新音乐教学方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五点建议和认识。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研究;思考音乐作为素质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在教学中的地位与日俱增,获得广大家长和教师的青睐,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教学内容。
笔者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更应紧跟时代的步伐,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探索新时期音乐教学的方法,用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受到音乐的熏陶,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心理享受。
一、让学生表达内心对音乐的感受学生只有理解音乐课堂的教学目的,感受到音乐课堂所传递的魅力。
用积极的心态和学习的动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音乐学习之中,才能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主观意愿,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
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之中善于发挥学生的主观作用,鼓励学生对音乐发表意见,讲自己身边学习音乐的事故,让每一位学生在音乐之中都能找到闪光点。
要鼓励他们对音乐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和理解,使他们学习音乐但不局限于思维的束缚,学习技巧但不局限于音乐的技法,能够在音乐中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用音乐提升意志品格,领略音乐作品的情感世界,在创新之中提升情感、丰富知识、活跃思维。
二、让学生把握音乐作品的情感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语言,是作者抒发情感的重要载体。
每一个优秀的音乐作品都蕴含着音乐家的情感在其中,这种情感体现在音乐的歌词、旋律、节奏等,刻印了作品创作的时代特色。
因此,教师在教会学生音乐歌曲的同时,还要让学生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作者的经历等等,深入挖掘作者的创作意图,感受作者的创作环境,把握音乐的感知力和感染力,诠释音乐的内在含义。
音乐课堂教学艺术古沟中学李杰在社会极为关注教育的今天,艺术教育已经成为当代学校及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艺术教育的表现形式主要是音乐教学课堂及课外艺术活动。
在音乐教学中,从设计到进行,无不体现出教师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的实质是教师自身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价值在教学中的体现,是教师将教学规律与独创性相结合,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获得音乐美感的教学过程。
教学艺术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东西,它是建立在教学经验、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等基础之上的一种素质,是教师在实践中长期积累、努力探索、积极创造而形成的宝贵财富。
正确地运用教学艺术,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学目的、过程、质量和学生情绪进行最优化控制。
那么,课堂教学艺术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教学节奏艺术课堂教学节奏是指教学内容、环节、过程与时间的有机编排,它包括教学内容的深与浅、新与旧、难点与重点的合理搭配以及教学过程的动与静、开始与结束、发展与高潮的合理设计。
每一个教学内容和环节所包含的展开与高潮的起伏变化,在整个课堂中形成了一种特有的节奏规律,一般遵循弱→强、强→弱或弱→渐强、强→减弱的变化模式。
通常情况下,课程难点与重点不宜安排在课堂教学的开始,应遵循由浅入深的规律。
有的难点与重点可重叠进行。
根据教学需要,巧妙地设计和运用教学节奏,能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第二:教师语言艺术教师的语言在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它影响着整个教学效果。
对此具体要求如下:适度的强调、语气和语言节奏语调是指语言的高低、强弱;语气是指语言的轻重缓急;语言节奏是指语调、语气及语速的变换规律。
教学语言应该富有美感,语韵和谐,语气抑扬顿挫、跌宕起伏,使学生从中受到语言美的熏陶。
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调要高低适度,一般以让后排的学生能听清为宜。
语调过高,会增加学生的紧张情绪,易感疲劳;语调过低,易使学生昏昏欲睡、兴味索然。
语气要轻重适当,缓急协调,要与所表达的内容相一致,且根据年龄、课型的不同而相应变化。
谈音乐课中的课堂教学艺术第一篇:谈音乐课中的课堂教学艺术谈音乐课中的课堂教学艺术论文摘要: 音乐教育是一种综合的教育,它要求教育者必须具备好的课堂艺术,本文是我在几年中的音乐教育中所体会、观察而得出的一些个人观点。
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共鸣,也希望能对音乐教育事业出一份绵力。
关键词: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素养在几年的音乐教育实践中,我深切地体会到“情”在音乐课堂中的作用。
是“情”牵动着无数颗童心。
“情”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创作意境是对作品最好的理解。
因此音乐课上根据音乐创设相应的情境,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一定的认识,才能感受到音乐作品抽象的美感,接受美的教育,提高审美情趣。
因此,首先应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的情感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才能使学生真切的融入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之中。
而人类情感的交流,首先便是通过语言的交流。
课堂语言是知识,心理和情感互相交织、互相促进的一种交流。
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形式也是多样话的,它是音乐艺术的造型基础与创造核心。
尤其是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爱听老师清晰明快的语言,从中获得快乐;爱听老师亲切温和的话语,从中得到温馨,留下回味;爱看老师优美、和谐,有动感的肢体语言,从中得到启发。
语言的这种优越性是任何教学媒体不能取代的,而语言的美更能突出音乐学科的美。
因此,课堂教学语言对于创设情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良好的课堂文学素养是创设情境的前提。
1、课堂文学语言的准确性是创设情境的关键。
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发挥音乐语言的特点。
在语言发音上,切忌夹带家乡方言,要有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标准的普通话和优质的音乐会给学生带来听觉的美感享受,它会想磁石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把学生导入自己所创设的意境之中。
可谓水道渠成。
音乐课的语言应该准确的表达音乐作品的创作意图。
音乐作品作为一种抽象的艺术,学生对其的理解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教师应用准确并有分寸的文学语言,创设和音乐作品的内涵一致的情境,让学生在正确的思想引导下有充分的想象空间。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艺术[摘要]音乐是一门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
音乐教学应当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优化师生双边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动条件,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热情,让学生切身体验音乐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互动中感受美、培养美。
[关键词]教学艺术中学生《音乐课程标准》已颁布实施多年,我们音乐组老师们在边学习边教学探索,如何让音乐课堂更充满民主、和谐,给予学生更多展示的平台,这是我们教师永恒追求的目标。
十年教学践,谈音乐课堂教学四点体会。
一、以培养“兴趣”引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调动学生思维,探求知识,创造内在动力。
实践表明,培养学生兴趣不仅对学生当前的学习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且也会影响他们成长立志的方向。
情感是音乐的共性,学生的情感是靠教师激发调动的,音乐教学只有达到理想的情感效应,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探索的欲望。
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之前,必须认真钻研,深刻领会音乐作品,准确把握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并根据自己的知识、见解和阅历、把握作品的情感脉络,利用小故事、谜语、童话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引起自己情感上的共鸣,然后把情感寓于音乐教学之中,用真实诚挚、形象风趣的语言来描述,吸引住每一位学生,使学生也获得情感上的共鸣,激起学习兴趣。
提高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
二、以创设“民主”进入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使学生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发表意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热爱、信任、尊重每一个学生,巧妙运用激励语言、动作、神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激发创新的热情。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使学生在和谐的双向交流中激发创造思维的火花。
热情激励学生的创新行为,教师在启发学生创造性的进行艺术表现中,不要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
对学生有独特的感受和创造性的见解,教师应给予热情的鼓励和表扬。
即使错了,也不能泼冷水。
教师应充分地肯定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
中国传媒艺术大学毕业论文浅谈音乐课堂教学学院名称学院名称专业名称专业名称学生学号学生学号学生姓名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教授姓名助理指导老师老师姓名202X年X月美丽音乐精彩课堂【内容提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它作为一个时代的思想精华,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术语。
在方兴未艾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中,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思维模式。
生成教学逐渐成为一种课堂形态和教学模式,而课堂“意外”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的生成良机。
课堂教学是人的教学,人是活泼的、开放的、差异的,师生的一个闪念、一个举动、一个误会、一个忘形,都可能会增加教学中的非预期因素,这些“即兴创造”的随机事件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教学进程。
教师敏锐的抓住生成的问题,突破原先教案的束缚,引导学生讨论、探索,学生的智慧就会得到尽情展现,课堂才会充满鲜活与灵动,透射出生命的活力。
只要我们秉持生成理念,课堂上的一次次“意外”就可转变成教学中的一次次精彩。
【关键词】意外精彩音乐音乐课堂教学中,常会有突发出现的不和谐“音符”,学生会对老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品头论足”,打乱老师原本的教学流程。
这时,就要看老师的临场发挥了,如果教师采用的处理方法、手段得当,非但不会影响正常教学,反而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往常一样,初二(1)班的同学们走进了音乐教室。
这是周三上午最后一节课,教学内容是《非洲歌舞音乐》。
为了使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非洲歌舞,我播放了一段非洲的舞蹈视频。
正当同学们看得聚精会神时,教室后面传来一阵嬉笑声,转头一看,原来是班上两个最调皮的学生朱宇杰和胡景阳在模仿非洲的舞蹈动作,滑稽的动作惹得周围的同学哈哈大笑。
我强压住怒火,向他们走去,课堂的气氛一下子沉重起来,那两个男生紧张地低下了头,好象等待着“暴风雨”的降临。
我心里一阵窃喜,看来学生还是怕老师的,看我怎么收拾你们。
当我走到他们前面时,我突然改变了主意,笑咪咪的说:“想不到我们班还有两个‘舞林高手’啊?”其他同学听了哈哈大笑起来,气氛轻松了不少。
小学音乐论文-小学音乐教学艺术通用版一、主动参与促进思维发展低年级学生特别是一年级学生,形象记忆大于抽象记忆。
课堂上教师一味地用音乐术语进行讲解,学生只会越听越枯燥,注意力难集中,学习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一反老套的讲与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学习。
我在教学歌曲节奏的快慢时,运用了学生比较喜欢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如:XX、XXX、XXXXX。
这几种节奏型快慢不一,我用肢体语言“走走、跑跑走、跳跳跳跳走”等动作进行形象教学,从而达到体会节奏变化的目的。
二、激发兴趣进行情感体验音乐教育只有在真、善、美统一,知、情、意统一的人格塑造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才会实现其真正的价值。
如:在教学歌曲时,我除了简单讲解词义、概括主题外,把重点放在歌词意境及旋律的感受上,通过意境的描述和打击乐的应用,诱导学生进入歌曲的情感之中,使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
在教唱一些民族民间传唱的儿童歌曲时,如:《吉祥三宝》、《乌兰巴托的爸爸》、《七个母音》、《岩石》、《梦中的额吉》、等曲目,这些歌曲音乐形象鲜明,内容活泼健康,既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又有较强的思想教育因素。
曲式简单,音调质朴、优雅,比较符合儿童的兴趣和认知心理。
以《吉祥三宝》一曲来论,全曲只有|350X-|55555532|350XXXXX|11111165|320XXXXX|22232165|5---|4---|3---‖这样一个简单的曲调,反复的弹唱,充满了童趣;更有意思的是这首歌曲的歌词:小女儿问:“爸爸,太阳月亮和星星是什么?”爸爸回答“:吉祥三宝”。
小女儿问“:妈妈,绿叶花朵和果实是什么?”妈妈回答“:吉祥三宝”。
小女儿问“:爸爸妈妈和我是什么?”爸爸“:吉祥三宝”。
通过简单、精巧的词句将这首歌的意境诠释得非常到位。
唱起来也朗朗上口。
加之教学过程中图片、多媒体以及录音磁带的综合利用,配之以相应的打乐器伴奏,一首首简单的歌曲教学过程所唤起的美好的音乐情感世界,不仅使孩子们对之流连忘返,而且相关的乐理知识和讲解也在孩子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中变得相对顺利、简单可行。
浅谈音乐课堂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是教育最基本的途径之一,而作为人类所特有的一种艺术教育——音乐教学是通过教师独特的个体劳动来实践的。
本文从教师、学生与教学三个角度分析了音乐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音乐教育教学艺术
一、体现个性化教学风格是音乐课堂教学的灵魂
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它具有教学活动所遵循的指导思想、方法原则和教育目标等“规则”。
而这些“规则”又基于教师个人元素并通过、个体劳动施加于受教育者的。
由此,音乐教学因教师个体的多元性呈现出千姿百态的风格。
音乐教学风格的培养既要着眼于言语表达、音容笑貌、神情举止的锤炼,更要着眼于与音乐专业特点相关联的范唱、指挥、伴奏等知识和技能的艺术表现。
比如,范唱,凭借教师天生丽质,利用美妙的歌喉,在那声情并茂的“下水”演示中感染学生,这对帮助感受歌曲艺术形象,理解歌曲内容、情感和风格常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伴奏,作为歌唱活动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不但有助于学生对演唱速度和音乐表现及音准的掌握,也有效地提高歌唱教学效果。
个性化语言,在启发诱导艺术体验中同样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充分调动感官神经,增强情感体验。
比如在《大海呀,故乡》导课时,笔者发挥女性教师特有的温柔和自己的艺术特长,利用肢体和有声语言,边模仿海鸥飞翔的动作边娓娓道来:“漫步沙滩,聆听海鸥鸣声之美妙,感受海风肆意的抚摩,声声海浪此起彼伏。
同学们,让我们插上音乐的翅膀,像海鸥一样到大海上遨游一番吧!”随之,学生们便在美妙的旋律中“飞翔”起来,进而深切地感受到大海少女般的温柔恬美、壮小伙似的雄壮豪迈。
教学风格一旦形成,便相对的稳定和持久。
音乐教师要善于反思教学实践,动态审阅教学风格,努力形成高尚、健康的教学风格。
二、激发丰富的情感体验是音乐课堂教学的核心
“音乐就是情感艺术,没有情感就没有音乐”(斯特拉文斯基)。
因此,能引起人们心灵深处强烈的思想感情的奇妙音乐,其学习过程就是一种情感过程——审美体验,其教育自然不能忽视了情感的培养和体验。
马克思说过“对于不辩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可见,作为音响艺术,音乐教学必先诉诸听觉。
鲍罗丁的《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歌曲旋律优美、动听,笔者以“听”为主线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课前导入,播放俄罗斯歌曲《伏尔加船夫曲》以激起学生对新课背景——俄罗斯音乐的回忆和感性认识;借助画面和说词让学生走进宽阔的“中亚细亚草原”,在聆听新歌的审美体验中熟悉旋律;最后,在用熟悉的旋律来哼唱歌词中感受音乐意境。
这样,让学生在审美体验中走进音乐,在聆听音乐、感知音乐中学习音乐,获取审美体验。
作为情感体验的载体——音乐,其教学亦可诉诸联想与想象。
钟子期借对高山和流水的联想以达到对俞伯牙演奏歌曲的理解,这就是在对生活的联想中拓展对音乐的想象、领会乐曲意境和产生情感
共鸣。
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笔者先让学生反复聆听,再借助想像和联想再现春江花月夜的奇丽景色和作者所赋予的深沉感怀。
学生通过情境再现,自然而然地感悟到曼妙音符背后深远的意境了。
情境是“情感渗透”的前提和基础,它可以让学生在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完成情感渗透,获取情感体验。
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笔者精心制作一个春花浪漫、彩蝶欢飞的动漫课件,衬之以凄美快意的音乐背景,然后通过动情的讲述,让学生在梁山伯与祝英台感人的爱情故事中慢慢导入曼妙多姿的歌曲情境。
欣赏“抗婚”,学生闭上眼睛“倾听”祝英台在万恶的封建礼教牢笼中苦苦挣扎的情形,与祝英台(小提琴琴声)一起冲撞、与封建势力(大提琴琴声)作勇敢搏斗,直到英台投坟、梁祝化蝶……至此,学生不由地透出一口气,并跟着音乐一起哼唱“爱情主题”。
此情此景,认识并感受音乐所蕴含的真善美便水到渠成了。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表现在启迪、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
因此,音乐教学要注重情感教育,注重实施人文关怀,以丰富人的情感与美感体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精心设计教学模式是音乐课堂教学的关键
音乐教学绝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几首歌曲,而是交给他们一把打开艺术宝库的钥匙,使其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为此,精心设计一堂课,创新45分钟教学模式,是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必然的课
题。
尽可能让学生说出来。
传统意义上的音乐课,似乎只是师唱生模。
其实不然。
音乐作为一个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情感体验的学科,应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见解和感受,并勇于表述自己的体验。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极为注重语言的运用及能力的培养。
当学生通过反复听唱,对歌曲旋律有了比较熟悉的掌握之后,鼓励学生多叙述自己听后的感受。
学生的描述虽然五花八门,甚至啼笑皆非,但至少可以在“说”中加深对作品意境的领会。
情感体验没有标准答案,更不需要标准答案。
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见解,要鼓励引导。
一个学生能说、会说、敢说、善说,足以说明他对音乐作品的思考与创造。
想办法让学生动起来。
这是由初中阶段学生特有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所决定的。
许多教师喜欢控制课堂节奏,不敢给学生太多的主动,生怕乱了课堂而无法收拾。
这恰恰违背了新课程标准“应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音乐实践”“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
譬如,为歌曲《新疆之春》伴奏,一些教师总是习惯于把铃鼓等乐器先交给学生,然后再按角色分配机械地去做。
其实完全可以让学生运用各种手段,抑或是凭借手、脚、头、嘴,甚至书本、桌、椅、筷等,自己去敲一敲、玩一玩、听一听,使其充分施展、发挥个人的想象力。
当然,游戏不乏是激发创造思维、培养学生创新、实现师生互动的好办法。
让学生“动”起来关键要把握好“度”,此时教师的导向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把音乐课上成一堂研究课。
这是素质教育一个全新的命题,它可以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有效提高欣赏音乐的态度、习惯、审美创新能力,并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比如,在研究学习《唱脸谱》中,笔者根据学生的个性、能力、知识储备分成三个组,分别到图书馆、网站和社会上去选择、汇总、利用信息,形成一份完整、充实的总结学习报告。
报告包括了中国戏曲、京剧艺术、脸谱图案和色画、古典历史人物等这些详尽的内容。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在经验积累、知识获取、技能形成、人格养成、团结合作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不足。
音乐是美的艺术,作为美的传播者——音乐教师的神圣使命在于引领学生倘佯在美妙的音乐殿堂中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并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高尚的人格。
这正如音乐家奥尔夫所说的“在音乐的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才是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