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4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知识详解(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269.00 KB
- 文档页数:39
201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修改说明
201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共对21个考点进行修改。
新增“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2个考点。
删除“消费结构”、“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2个考点。
提高了“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观点2个考点的能级要求。
降低了“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3个考点的能级要求。
变动的考点共12个,分别是“货币的本质”;“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和生产经营的影响”;“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储蓄存款、股票、债券、商业保险等投资理财方式”;“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的意义”;“收入分配公平的要求、意义及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政府有无威信的标志”;“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本次考试说明修订依据党的十八大的精神和新教材的变化,同时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和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的考试特点。
针对考试说明的变化,在教与学中,第一,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密切关注新教材的变化。
第二,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决议,能提高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公民有序民主参与,加强群众路线教育等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的内容及其意义的理解。
第三,关注学生现实,关注社会热点,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努力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一、2014年《考试说明》中有关历史学科部分的内容解读与2013年相比,2014年的《考试说明》在“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和“考试范围”这两方面的内容上没有任何变化,只是在“考核目标与要求”这部分内容中更换了一道例题。
将“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中的例10,更换为2013年全国新课标第Ⅰ卷的第41题,这样加上原有的例11和例12中第三问,《考试说明》中几乎用了三道开放性试题来做例题,这说明命题者一直在对开放性试题进行更进一步的完善和丰富,同时也是对这一题型的肯定和重视。
因此完全有理由相信,2014年的高考题中还将会出现这种题型。
二、近几年高考历史学科命题特点1、命题方法上的特点(1).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甚至有意回避教科书。
(2).试题将大量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以考查考生依靠已有知识和素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里突出了历史学科的特征,隐含着“材料第一,论从史出”的命题原则,对考生处理历史材料的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
(3).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历史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选择题的命制特点(1)选择题基本上为材料选择题,在选择题的设计中,将解答的重心转向对历史史实的把握和阐释上,加大了对释读材料和信息提取能力的考查。
(2)串题、排列组合题、反项(否定)选择题等形式被淘汰和淡化;(3)文化常识,再度回归。
连续两年没有在选择题中考查文化常识或者史学常识,2013年再度对此进行了考查。
提醒考生在复习备考中不要忽视相关内容。
3.材料解析题的命制特点(1)注重中外历史的横向比较和中国或世界的古代、近代、现代的纵向比较,淡化古代与近现代、中国与世界的时空界限。
(2)全国卷的材料解析题题量大、信息丰富、思维含量高,答案需要通过对材料的综合、提炼、归纳才能得出。
特别是选修模块的试题,与教材关联少,答案主要出自于对材料信息的归纳和提取。
2014年江苏普通高中会考历史真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 题。
每小题2分,共计60分请将答案填涂到答题纸中的答案表格的对应处。
)1.古代烽火台通信,只有万分危急的时候才点燃烽火以报警。
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竟“烽火戏诸侯”后人在诗中讽刺到:“良夜颐宫奏管簧,无端烽火烛穹苍。
可怜列国奔驰苦,止博褒妃笑一场!”“可怜列国奔驰苦”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直接反映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家天下2.有史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为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
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废分封,置郡县 B.建立法律体系 C.确立三省六部制 D.实行科举制3.假设雅典某年的全国人口约25万人,自由民约为16万 8千人,其中男性成年公民约4万5千人,外邦人约3万人,奴隶约l万人,其中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是约A.16万 8千 B.4万 5千 C.7万5千 D.12万 8千4.罗马在由共和国到帝国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罗马帝国的建立者屋大维的顾问叫苦不迭:“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
因为公民包括了种族和能力上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
”罗马帝国于是通过了一系列司法实践,形成了A.《十二铜表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5.下列图片反映了民主政体下的政治活动,其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最早来源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有(注:图片上的文字为①美国大选期间,美国公民积极投票②英国议会议员就国家事务进行讨论③中国全国人大会议的代表对国家事务举手表决④韩国宪法法院驳回国会通过的总统弹劾案)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右图为近代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形势示意图(局部)。
图中②③城市被开辟为通商口岸是由于签订了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7.“冀中名将”吕正操曾在1991年前往美国探望老上级张学良,张学良笑道:“(西安事变后)我下野后,你当年在战斗中却获得“当年”是一个‘地老鼠’的外号”。
2014年江苏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说明(必修)32个变动之处增加条目5条、部分增加1条、删除5条、部分删除4条、替换1条、替换及增加1条、修改文字7处、能级变化8条(其中上升3个,下降3个,知道改为了解2个)。
2013年2014年知道 2 0了解130 133理解40 40认识24 24探讨 4 3合计200 2001.增加条目5条历史(Ⅲ)单元:4.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测试内容毛泽东思想测试要求了解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主要论著变动之处恢复条目“了解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主要论著”增加条目能级要求了解历史(Ⅲ)单元:8.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测试内容20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测试要求了解20世纪亚洲的杰出文学家及其代表变动之处增加条目“了解20世纪亚洲的杰出文学家及其代表”增加条目能级要求了解历史(Ⅱ)单元: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测试内容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苏联改革测试要求了解勃列日涅夫改革变动之处增加条目“了解勃列日涅夫改革”增加条目能级要求了解历史(Ⅱ)单元:8.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测试内容世界经济全球化测试要求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变动之处增加条目“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增加条目能级要求了解历史(Ⅰ) 单元:7.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测试内容美国的总统共和制测试要求认识美国国家权力结构中的“制约与平衡”变动之处增加条目“认识美国国家权力结构中的“制约与平衡””增加条目能级要求认识2.部分增加1条历史(Ⅲ)单元: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测试内容汉字与古代中国的艺术测试要求了解汉字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书法艺术变动恢复“和古代中国的书法艺之处术”部分增加能级要求了解3.删除5条历史(Ⅱ)单元: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测试内容民国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测试要求变动之处删除条目“了解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状况”删除条目能级要求历史(Ⅰ) 单元: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内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测试要求变动之处删除条目“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影响”删除条目能级要求历史(Ⅰ) 单元:7.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测试内容民主政治在欧洲大陆的发展测试要求变动之处删除条目“了解德国统一”删除条目能级要求历史(Ⅱ)单元: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测试内容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测试要求变动之处删除条目“了解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删除条目能级要求历史(Ⅱ)单元:8.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测试内容世界经济全球化测试要求变动之处删除条目“探讨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问题”删除条目能级要求4.部分删除4条历史(Ⅱ)单元: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测试内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测试要求了解古代中国水利工程变动之处删除“和农业灌溉工具”部分删除能级要求了解历史(Ⅰ) 单元:7.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测试内容美国的总统共和制测试要求理解美国联邦制变动之处删除“及其国家权力结构”部分删除能级要求理解历史(Ⅲ)单元: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试内容宋明理学测试要求了解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基本主张变动之处删除“及其影响”部分删除能级要求了解历史(Ⅰ) 单元: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内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测试要求了解明朝的内阁变动之处删除条目“废丞相”,文字变动“设”部分删除能级要求了解5.替换1条历史(Ⅰ) 单元: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测试内容太平天国运动测试要求了解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变动之处将“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变为“金田起义”替换能级要求了解6.替换及增加1条历史(Ⅰ) 单元:9.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测试内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测试要求了解德国了解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变动之处删除“朝鲜的分裂”增加“了解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替换及增加能级要求了解7.修改文字7处历史(Ⅲ)单元:4.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测试内容毛泽东思想测试要求了解毛泽东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内容变动之处变动文字:删除“工农武装割据和”“理论方面”,增加“革命时期”文字变化能级要求了解历史(Ⅰ) 单元:6.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测试内容雅典民主政治测试要求认识雅典民主政治的积极影响和局限性变动之处将“对近代西方的影响”改变为“的积极影响和局限性”文字变化能级要求认识历史(Ⅰ) 单元: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测试内容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测试要求了解土地革命变动之处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与建设”改变为“了解土地革命”文字变化能级要求了解历史(Ⅱ)单元: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测试内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测试要求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和灌溉工具变动之处删除“的主要农具”变为“农业的主要耕作和灌溉工具”文字变化能级要求了解历史(Ⅰ) 单元: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内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测试要求了解清朝的军机处变动之处设置文字变化能级要求了解历史(Ⅰ) 单元:2.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测试内容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测试要求了解两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史实变动之处文字变动: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变为“两次鸦片战争”文字变化能级要求了解历史(Ⅱ)单元:5.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测试内容两次工业革命测试要求了解两次工业革命中生产组织形式的创新变动之处由“19世纪晚期垄断组织的产生”变为“两次工业革命中生产组织形式的创新”文字变化能级要求了解8.能级变化8条(知道改为了解2个)历史(Ⅱ)单元: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测试内容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及经济政策测试要求了解主要的商业城市和商帮变动之处由“知道”变为“了解”能级变化能级要求了解历史(Ⅱ)单元: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测试内容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测试要求了解中国近代前期的一些代表性报刊变动由知道变为了解之处能级变化能级要求了解9.能级变化8条(上升3个)历史(Ⅰ) 单元: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测试内容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测试要求理解国共合作下的国民革命运动变动之处了解变为理解能级上升能级要求理解历史(Ⅰ) 单元:7.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测试内容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测试要求理解《权利法案》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变动之处了解变为理解能级上升能级要求理解历史(Ⅱ)单元: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测试内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及经济体制改革测试要求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变动之处由了解变为理解能级上升能级要求理解10.能级变化8条(下降3个)历史(Ⅰ) 单元: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测试内容太平天国运动测试要求了解《天朝田亩制度》理解《资政新篇》变动之处《天朝田亩制度》由理解变为了解能级下降能级要求了解历史(Ⅱ)单元: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测试内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及经济体制改革测试要求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变动之处由理解变为了解能级下降能级要求了解历史(Ⅱ)单元:8.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测试内容以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测试要求了解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变动之处由理解变为了解能级下降能级要求了解。
201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历史绝密★启用前201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历史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祖德流芳思木本,宗功浩大想水源。
”尊祖敬宗是宗法制的重要内容,其对今天的影响表现在A.规范宗教仪式B.传承中华传统C.禁锢人们思想D.阻碍社会进步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农业方面的成就突出。
其主要表现是A.铁犁牛耕的出现B.高转筒车的发明C.耦犁技术的普及D.曲辕犁的推广3.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里均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里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
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
这反映了汉朝A.开创了郡县制B.铁官代行地方政务C.实行冶铁官营D.铁器成为官方专用4.《新唐书》载(太宗)谓房玄龄曰:“……工商杂流,假使技出等夷(等夷意指同行),正当厚给以财,不可假以官,与贤者比肩立、同坐食也。
”这反映唐太宗的主张是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严禁工商业者的技术发明C.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D.遏制商人对高利润的追求5.宋元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文化需求不断扩大。
下列文学作品中因应这一时期文化需求而出现的是A B C D 6.“他们竭力思索、探究前朝悲剧性的结局,将明朝皇帝的失败归咎于他们的专制统治和作为专制统治意识形态支柱的新儒家程朱学派……将这群学者冠名为‘启蒙哲人’是完全合理的。
”下列学者中可以被冠名为“启蒙哲人”的是A.朱熹B.程颐C.王阳明D.黄宗羲7.清代科考规定,在殿试答卷时,文内遇有“皇帝”等定,须直接换一行顶格书写。
这在本质上反映出A.八股之风愈演愈盛B.君主专制影响深刻C.科考规范愈加严格D.君王名号不再避讳8.钱穆先生在他的讲演中提出了一些对太平天国的看法:“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
201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历史一、单项选择题:1.“祖德流芳思木本,宗功浩大想水源。
”尊祖敬宗是宗法制的重要内容,其对今天的影响表现在A.规范宗教仪式B.传承中华传统C.禁锢人们思想D.阻碍社会进步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农业方面的成就突出。
其主要表现是A.铁犁牛耕的出现B.高转筒车的发明C.耦犁技术的普及D.曲辕犁的推广3.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里均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里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
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
这反映了汉朝A.开创了郡县制B.铁官代行地方政务C.实行冶铁官营D.铁器成为官方专用4.《新唐书》载(太宗)谓房玄龄曰:“……工商杂流,假使技出等夷(等夷意指同行),正当厚给以财,不可假以官,与贤者比肩立、同坐食也。
”这反映唐太宗的主张是A.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B.严禁工商业者的技术发明C.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D.遏制商人对高利润的追求5.宋元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文化需求不断扩大。
下列文学作品中因应这一时期文化需求而出现的是6.“他们竭力思索、探究前朝悲剧性的结局,将明朝皇帝的失败归咎于他们的专制统治和作为专制统治意识形态支柱的新儒家程朱学派。
……将这群学者冠名为‘启蒙哲人’是完全合理的。
”下列学者中可以被冠名为“启蒙哲人”的是A.朱熹B.程颐C.王阳明D.黄宗羲7.清代科考规定,在殿试答卷时,文内遇有“皇帝”等字,须直接换一行顶格书写。
这在本质上反映出A.八股之风愈演愈盛B.君主专制影响深刻C.科考规范愈加严格D.君主名号不再避讳8.钱穆先生在他的讲演中提出了一些对太平天国的砍伐:“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
”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A.定都天京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C.发动金田起义D.提出《资政新篇》9.美国历史学家丹涅特曾提出:“对于列强来说,以保持一个它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懦弱政府,自是最为有利。
历史学科《考试说明》解读与预测一、《考试说明》解读 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历史《考试说明》和2013年对比,仍以保持稳定为主,在内容、要求乃至所提供的题型示例上基本无明显变化。
考试大纲的内容没有变化给我们的启示是:2014年高考历史将会以稳定为基调,命题依旧强调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二、2014年高考预测(一)试卷总体特点延续对新史观的渗透。
选择题取消纯素养题,多为复式考查(题干及选项均为新情境)。
非选择题中必做题第40题为长视野、小切口、深分析题;第41题是全视野、大主题、深分析,答案开放,注重探究的题型;选修1、4的题目均为课标考纲外内容,突出能力。
(二)选择题特点 1.对学科素养(如史学理论素养)的考查由单纯考查转变为综合考查,与学科知识融为一体。
2.以考查学科基础知识和重大社会热点问题间的联系为突出特点,全部为复式考查,隐性考查重大历史问题在现实中的反映,且基本采用复式考查形式。
3.直接引用史料考查已不占主流,材料以间接引用并加以整理为主,题干更精炼,信息更丰富。
4.图表题数量一般不超过两道。
(三)非选择题特点 1.必做题两道。
第40题的主观题将以中国政治文明的考查为主,体现时代性。
第41题开放性、创新性力度可能加大,考查对历史观点、事件或现象的描述、评论能力,体现和融入对学科素养的考查。
2.选做题考查形式以“一材两问”为主。
在素材选择上,预计2014年会从选修1中国史、选修2中国史、选修3一、二战、选修4中国史切入考查。
3.基本都是文字材料。
(四)试题预测1.以能力测试为主导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例1】(14届新课标二模全国文综,26)1.《诗·周南·关雎序》:“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从中可知()A.中国古代民主思想浓厚 B.诗歌拥有政治教化功能 C.古代允许用诗歌讽喻君主 D.诗歌是劝谏的主要形式【答案】B 【说明】本题以对《诗经》的评述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获取信息的能力,进而认识诗歌在社会教化方面的意义。
201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说明历史科一、命题指导思想2014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科(江苏卷)的命题将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为指导,以考试说明为依据,实现对学科主干知识、学科能力和思想素养相统一的考核目标,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查内容的选择,以课程标准的模块“学习要点”为依据,结合教学实际和学术标准,实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考查内容的呈现,不拘泥于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具体表述,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努力实现考试目标,使考试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以及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并在命题方式上体现出以稳为主、稳中有变、稳中出新的原则。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本省的实际情况确定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描述和阐释事物·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
4.论证和探讨问题·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二)考试范围考试范围涉及《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必修和选修内容。
2012级学考复习资料历史·20142014年2月1必修一政治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完全解读】1.理解:分封制⑴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⑵内容:周王把王畿以外地区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
⑶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⑷受封诸侯的权力和义务:权力: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在封地进一步分封(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义务:服从周天子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⑸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2.理解:宗法制⑴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宗法制。
⑵实质: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⑶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
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
⑷与分封制关系:互为表里⑸作用:宗法制保证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运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⑴内容:①权力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嬴政自称“始皇帝”);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及中央和地方主要官员任免等大权,由皇帝总揽。
特点是皇权至高无上;帝位终身制;皇位世袭制。
②中央设三公九卿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军务;丞相之下设诸卿,分掌国家各项具体事务;中央主要官职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③地方设郡县制:秦始皇采纳了李斯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为若干县。
郡的最高行政长官是郡守,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并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高考研究2014-02-21 1626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语文科一、命题指导思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以及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江苏卷)命题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注重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贴近现实生活,富有时代气息,着力引导考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从而有利于实施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有利于推进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二、考试能力要求高考语文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
201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必修)考点调整近日,《201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历史说明》已经出台,为了及时了解考试信息,尽早调整备考策略,现将较之2013年《考试说明》的一些变动整理如下,以期能对2014年学业水平测试的积极备考提供一些帮助。
历史(I)历史(Ⅱ)历史(Ⅲ)对照去年的考试说明,从考查内容上看,今年的考点略有增删,并对一些考点的测试能级做了细微的调整,调整后的考点大多有利于知识模块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且强调对知识点理解的考查。
回顾以往几年的学业水平测试,我们总结了以下几个存在的问题:1、重视程度不够。
高一年级时,对于学业水平测试并未予以足够的重视,仅靠高二年级时的考前复习,使得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复习的时间也不够充分2、忽视了一批成绩中上等的学生。
学校往往重点关注了在及格线上下徘徊的学生,而忽视了一批成绩在85分左右的学生,如能加大对这批学生的辅导力度,得A率将得以大幅度提高。
3、“两语一数”过多的作业量,占据了学生大量的复习时间。
在迎考期间,面对“两语一数”大负荷的作业量,使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业水平测试的复习中去,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针对上述情况,我们高二历史备课组老师制定了详备的复习计划:1、认真研读《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切实把握好教材,以教材为根本。
2、加强教学研究,注重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团队的优势。
3、重点关注“边缘生”,在确保全体通过的前提下,让更多原本得B的学生争取得A。
4、讲练结合,以练带讲,通过考前系统的模拟练习,逐渐进入状态。
5、要加强对各模块专题知识的有序梳理,重视对历史现象发展线索和演变过程的相关知识的整理和掌握。
更要注重对历史的理解,掌握概念,理清线索,归纳阶段性特点,建立起以通史为主线,兼顾专题纵横交错的知识体系。
6、仔细研读教科书,关注隐性知识,关注社会热点,抓住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
希望通过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能在2014年历史学业水平测试的考试中更上一个台阶,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201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思想政治绝密★启用前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
(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2013年11月9日至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
会议审议通过A.《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B.《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C.《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D.《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解析】本题考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有关知识。
B中的决定是2008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C中的决定是2003年10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D中的决定是2009年9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的。
【答案】A2.2013年12月2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开启了我国探月工程的新征程,首次实现A.绕月飞行 B.太空行走 C.深空探测D.月球软着陆【解析】本题考查嫦娥三号探测器探月的有关知识。
A中的绕月飞行是2007年11月5日嫦娥一号进行的;B中的太空行走是2008年9月27日翟志刚执行神舟七号任务时进行的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C中的深空探测是2007年10月24日中国的嫦娥一号发射升空,开始了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活动;D中的嫦娥三号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嫦娥工程第二阶段的登月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和月球车。
它携带中国的第一艘月球车,并实现中国首次月面软着陆。
【答案】D3.2013年9月29日,我国力争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货币兑换自由、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
该自由贸易试验区位于A.深圳B.上海 C.天津 D.厦门【解析】本题考查上海自贸区成立的有关知识。
2014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讲义必修三◆了解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1.道家:(1)老子:春秋晚期,道家学派创始人。
重要主张哲学方面——①“道”是万物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②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
③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运动,矛盾对立的事物具有向相反方面转化的规律。
(朴素辩证法思想)政治方面——①“无为而治”②“小国寡民”。
(2)庄子: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
重要主张:①发展老子的学说,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
②认为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2.儒家:(1)孔子:春秋晚期人,我国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尊称“至圣”。
主要观点:①核心思想——“仁”,即“爱人”(爱有差等)。
实现“仁”要人与人之间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待人要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政治方面—— A.“克已复礼”,恢复周礼。
→体现了孔子思想的落后性。
B.“为政以德”,以德治民。
(统治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包含了民本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这是进步的。
③教育方面——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扩大了教育的范围,打破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整理文化典籍:编订《诗》、《书》、《礼》、《易》、《乐》、《春秋》,统称“六经”。
④人性论:主张“性相近”▲注意:《论语》为其言论集,系其弟子所为,非孔子所编。
(2)孟子:战国时期儒家代表,有“亚圣”之称。
主要观点:①政治思想:将孔子“仁”,发展成“仁政”思想。
(思想核心)②民本思想:“民贵君轻”。
③伦理观:主张“性本善”,统治者要用仁政来回复、扩充人的善性。
(3)荀子:战国末期儒家代表人物,他吸收各家思想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内容。
主要观点:①政治: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王道”,以德服人。
(思想核心)②民本思想:提出“君舟民水”论断,强调人民力量的巨大。
③伦理观:提出“性恶论”,强调用礼乐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2014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新考纲全面解读一了解先秦时期的王朝变迁。
夏:前2070商:前1600周:前1046:(西周和东周:春秋和战国)二、理解分封制(新增)、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和影响。
1.分封制:西周周武王将子弟、功臣及前朝旧贵族分封于各地,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
2.分封的对象:周王室成员、功臣和先朝旧贵族3. 分封的内容:土地和人口。
4.诸侯的权利:世袭统治权。
5.诸侯的义务: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拱卫王室。
6.分封制的影响:(1)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2) 扩大了周的统治疆域(3)但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1.特点: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2.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
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3作用: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稳定统治秩序;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是维系分封的重要手段巩固西周的统治三、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神权与王权结合,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这些是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
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一了解秦的统一:(公元前221,秦朝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二了解“始皇帝”的来历和秦朝的中央官制。
中央: 皇帝制度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制度地方: 郡县制.始皇帝的由来:秦始皇自以为功德超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使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
2.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三公的职责:丞相:协助皇帝助理万机;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系统。
影响:相互牵制,保证皇权的独尊.三、理解郡县制的建立和作用1.特点: 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中央垂直管理地方2影响: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014年某某省某某市普通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必修)新人教版2.梅尧臣《水轮咏》:“孤轮运寒水,无乃农者营。
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
利才畎浍间,功欲霖雨并。
不学假混沌,亡机抱瓮罂。
”诗中所咏“水轮”应是A.高转筒车 B.水排 C.翻车 D.风车3.吕思勉《中国大历史》:“宋朝的政治,防弊太甚。
……合户部、度支、盐铁,为一个机关,谓之三司,逐渐形成了三司理财的局面。
……当时的人说:财已匮而枢密还是添兵;民已困而三司还是敛财。
”对材料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中书门下成为了最高行政机构 B.加强专制引发了新的社会问题C.制度创新强化了封建中央集权 D.过分集权降低了政府行政效率4.2014年是农历甲午年,所属生肖是马。
根据汉字演变发展的脉络,下列“马”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①早期甲骨文②隶书③小篆④楷书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③② D.①②④③5.清朝康熙年间,烧制出大量造型丰富和具有装饰图案的瓷器。
这一时期的瓷器上不仅有以文字作为纹饰装饰内容,而且在瓷器的纹饰中绘有欧洲的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
下列关于这一时期瓷器烧制的表述中最恰当的是A.开启了中国瓷器远销海外的步伐B.反映了中国各民族间联系的加强C.顺应了国内外市场多样化的需要 D.体现了当时兼容并蓄的对外政策6.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孤秦陋宋”论、唐甄的“凡为帝王者皆贼”论,充分说明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
对此“活跃”理解正确的是A.代表了早期资产阶级的要求 B.反映了思想家挑战正统的主XC.宣告了宋明理学地位的丧失 D.出现了与儒学对立的新式思想7.下图是中国近现代几种主要经济形式的发展走势示意图。
影响其中3(曲线)所代表的经济形式迎来发展最高峰(图中字母a处)的原因表述正确的是A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C .官僚资本控制经济命脉迅速膨胀D .某某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8.右图展示的“三寸金莲”跟我国古代妇女裹缠足的陋习有关。
江苏省2014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知识详解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政治制度——考点一:了解先秦时期的王朝变迁[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是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后,商灭夏。
2、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都镐京,史称西周。
3、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
——考点二:理解分封制、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和影响1、西周分封制(西周地方政治制度):(1)形成与加强:①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实行分封制;②周武王弟周公旦,继续推行和扩大。
(2)目的: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3)基本内容:①分封对象:将王畿之外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诸侯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和再分封的权力;有较大独立性,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③诸侯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④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四个等级。
(4)主要特点:等级森严。
(5)影响:积极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的格局;它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消极性:受封诸侯在领地内有很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势力的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注意:当时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于秦朝。
)2、西周宗法制:(1)含义:按照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制度(实质)(2)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维护统治。
(3)特点(内容):①嫡长子继承制(最主要特点):周王称“天子”,世代以嫡长子相承,为大宗;余子分封为诸侯,为小宗;诸侯的地位,也由其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分封为卿大夫;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类似的关系。
②大小宗(宗法等级)关系:大宗可以命令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其余相对。
宗法等级森严。
(政治上,上下级关系;血缘上,兄弟关系。
)③血缘亲疏关系同政治等级关系相结合。
(家、国结合)(4)影响:①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②对后来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内涵体现在今天的日常生活和观念中。
(如尊宗敬祖、认祖归宗、寻根问祖等,修家谱、重视血缘亲情等)★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两者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表现。
——考点三: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神权与王权结合,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宗法制),是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
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宗法制,构成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考点四:了解秦朝的统一1、历史条件:①统一符合历史发展趋势;②战国时期诸侯国进行改革与变法,力图通过兼并战争统一天下;③人民渴望国家统一;④商鞅变法后实力强大,奠定秦统一的基础;⑤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2、时间:公元前221年实现统一,定都咸阳。
3、顺序: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4、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的长期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考点五:了解“始皇帝”的来历和秦朝的中央官制1、“始皇帝”:(1)来源:秦王嬴政将三皇五帝合称为“皇帝”,自称始皇帝,创立了皇帝制度。
(2)皇帝权力: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任免中央和地方主要官员等;调动军队。
(3)皇帝制度特点:①皇权独尊:皇权不可僭越。
(如“朕”“制”“诏”“玉玺”等词)②皇位世袭:皇权不可转移。
③皇权至上: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
2、秦朝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1)“三公”职能:①丞相: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行政权,君权和相权的矛盾产生。
)②太尉:主管军事(虚职),负责全国军务。
③御史大夫:副丞相,负责监察百官、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等。
④丞相下设诸卿,分掌国家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2)“三公”作用:①三公相互牵制、配合,从而集权于皇帝。
(“三公”制的实质)。
②军政大事决策,先由三公九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考点六:理解郡县制的建立和作用1、建立过程: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郡县;秦朝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2、概况:①郡: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郡的最高行政长官为郡守。
郡守上承中央命令,下督所属各县,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
②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县的长官是县令或县长。
3、特点:①实行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②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4、影响:①加强了中央集权。
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各地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
②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③削弱地方割据势力,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考点七:了解汉朝的郡国并行制(地方政治制度)汉初在地方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分封诸侯王国,郡县制、封国制并行,一度威胁中央集权。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考点八:理解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央政治制度)1、概况。
三省: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
六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2、特点:①三省互相牵制,互相监督②分散(分割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3、影响:①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互相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皇权的独尊;②是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代王朝基本沿用。
★注意:三省六部制度和美国的三权分立形式上有相似之处,但本质截然不同,前者是封建君主专制,后者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考点九:了解宋朝分割宰相权力的举措1、举措:宋初,设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权力。
后增设“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2、结果:削弱了宰相的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强化了君主专制。
——考点十:理解元朝的行省制度(地方行政制度)1、概况:①大都及其周围地区(河北、山东、山西),归中书省直辖”。
②在地方上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
行省下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管理。
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③设宣政院管理西藏和全国宗教事务。
2、作用影响:①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②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地方省制的开端。
——考点十一:理解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1、察举制:汉代实施,由地方向中央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
标准是孝廉(品行)。
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推行,标准是门第、出身,由世家大族担任中正官评定等级。
→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真正有才学、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
3、科举制:①概况: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标准是才学。
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宋元完善,明清八股取士。
②意义: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世家大族的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科举取仕,把选拔权和任命权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该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从汉到元,通过分割、限制地方权力,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通过削弱相权,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考点十二:了解明朝的内阁1、设置原因:明太祖废丞相后,政务繁多,力不从心。
2、内阁制的确立与演变:①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助理政务,但仍然亲自主持大事;②明成祖时,殿阁大学士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制度正式形成。
③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
大学士有了票拟权,内阁首辅更是权压众臣。
(明神宗时期的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
)3、评价:内阁不是法定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性质);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实质)——考点十三:了解清朝的军机处1、设置: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设置军机处。
2、特点职能: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军机大臣的职能是跪受笔录、秉承皇帝旨意办事,传达诏令;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3、影响: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而且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也得到巩固和发展。
——考点十四:认识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积极性:①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与发展,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②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2、局限性(主导地位)①政治:君主专制推向顶峰,难免决策失误;导致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助长官场因循守旧之风,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
②经济:阻碍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③思想:压制民主思想的产生,阻碍科技进步。
总之,妨碍中国社会进步,使中国社会发展大大落后于西方。
★总结: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脉络和特点:1、概念:(1)含义:包含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部分。
前者指皇权至上,专制独裁;后者指地方无权,必须无条件服从中央。
(2)基础:①经济:封建自然经济②思想:(最初)法家思想,(后来)儒家思想。
(3)发展历程:战国,萌芽→秦朝,开创→汉、唐、元发展和完善→明清,顶峰。
(4)两大矛盾:①君权与相权的矛盾;②中央与地方的矛盾2、中央集权制度演变脉络:(1)中央政治制度:秦朝三公制→唐朝三省六部制→元朝中书省→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
(2)地方行政制度: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汉朝郡国并行制→元朝行省制。
3、演变特点(趋势):(1)君权逐渐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消失。
(2)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必修一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考点一: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古希腊文明以海洋为依托,工商业发展,为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城邦制度:公元前8-前6世纪,特点,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城邦的狭小,使公民能更直接参与城邦的政治,更积极追求民主权利。
——考点二:了解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1、梭伦改革:(1)时间:公元前6世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