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2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单元是初中最为完整的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单元,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既能联系到碳单质,又学习到了碳酸和碳酸钙等化合物知识,同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所以本课题内容是本单元内容的核心和纽带。
本节教材总体来说难度不大,许多知识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对二氧化碳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利用学到的化学知识理解和解释相关的化学问题,提高科学素养水平。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认识二氧化碳,知道其重要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3)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设计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经过亲自动手实验,学生懂得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用紫色石蕊试纸来进行实验探究,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3)通过二氧化碳的用途和对生活环境的影响,学生感受化学就在他们身边,增强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三)教学重点、难点1.二氧化碳的性质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二、教法分析由于初三学生的思维方式正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移,他们习惯于依靠感性来认识事物,因此本节课以引导探究为主,多媒体为辅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体现学科特点,发挥实验的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探索精神,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知和探索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学法指导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自己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精选6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表达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通过实验,体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体会到合作与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与检验。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和石灰水反应的原理。
教学工具仪器:试管、烧杯、集气瓶、导管、塑料瓶、两瓶分别装有稀醋酸和水的喷雾瓶、白铁皮架(有两个阶梯)等药品:石灰石、盐酸、澄清的石灰水、一瓶雪碧、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展示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请两位学生互相配合,在3min内制好三瓶二氧化碳。
引导学生适时地评价他们的操作。
师:下面我们就用刚制好的二氧化碳做一组实验,通过实验你能得到哪些结论?师:请一位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1.展示一瓶二氧化碳,让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
2.向一盛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内加入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3.向盛有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
师:从以上3个实验,我们发现了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二、推进新课二氧化碳的性质师:1.物理性质(1)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的大(同温同压下)。
(3)能溶于水。
师:二氧化碳也有三态变化,在加压、降温的条件下可以变成液体,继续加压、降温,就可以变成固体。
现在我们一起观看固体二氧化碳。
师: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制二氧化碳固体。
请几位同学小心将固体收集到饮料瓶中,观察它的状态及变化。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说课稿【2 】尊重的列位评委,列位先生,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就从教材剖析,教法剖析,学法指点,教授教养进程,板书设计及教授教养反思这六个方面来阐述这节课的内容.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感化本节课位于第六单元,在此之前,我们已经进修了空气.氧气.水.化学方程式等 ,这些都为本节课的进修起到了铺垫的感化;之后我们还要进修金属.溶液以及酸.碱.盐等,可见本节课在全部教材系统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感化;同时本节课也是由理论改变为现实的桥梁,并在解决生涯现实问题中也起着异常重要的感化.(二)教授教养目的基于对教材懂得,课标的请求及学生特色,制订以下目的:常识与技巧:使学生控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用处,并存眷温室效应.进程与办法:经由过程教师的试验演示和学生的着手试验,造就学生的不雅察.着手.剖析试验才能.情绪立场与价值不雅:让学生明白“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进步他们解决问题的兴致和才能,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三)教授教养重点.难点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处.难点:学生经由过程探讨试验,归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主如果二氧化碳与水.与氢氧化钙的反响.二.说教法联合本节课的内容,我重要采用这五种办法来关心冲破本节课的教授教养重难点1.试验探讨法2.问题评论辩论法3.讲授法4.多媒体关心法三.说学法在教与学的双边运动中,学生无疑是主角,教师就是在进修进程中教给学生精确的进修办法,是以我在教授教养中采用探讨进修法.自立进修法.小组合作进修法.1. 探讨进修法:学生经由过程试验来探讨二氧化碳化学性质及对其试验现象的精确描写, 造就学生的不雅察才能.说话表达才能和分解剖析才能.2. 自立进修法:指点学生以现实生涯的经验和对教材的浏览,从中归纳出二氧化碳的用处,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自立地获取常识.3. 小组合作进修法:应用学生分组试验和小组评论辩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换中成长,在合作中获得新知.四.说教授教养程序以上是我的教授教养理念,而教授教养进程中最重要的是从学生的现实情形动身,将教授教养理念融入到教授教养进程中.所以在教授教养程序上,我把本节课分为以下五个环节,分离为导入新课(2分钟)新课教授教养(27分钟)课后小结(5分钟)达标检测(8分钟)课后探讨(3分钟)第一环节引入新课正所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致,让学生的留意力高度分散,从而形成优越的教室氛围,我引用了意大利“屠狗窦”这则具有神秘色彩的故事来导入新课,并创设问题情境,意大利“屠狗窦”为什么人进去安然无恙,小狗进去就再也出不来了呢?第二个环节新课教授教养起首,我展现一瓶事先收集好的二氧化碳气体,让学生分离从色彩,状况,气息等方面进行进修.然后经由过程试验向有两只燃着的高矮不同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气体;懂得二氧化碳的密度,思虑二氧化碳是否支撑燃烧.试验二:二氧化碳的消融性试验.因为这个试验相比较较简略,所以我将请一名着手才能比较薄弱的学生上台试验,并实时赐与确定和勉励,使其树立自负.同时让学生思虑,为什么我们日常平凡打开汽水或者啤酒瓶盖时,常会有大量气体产生,这种气体是什么?又表现其什么性质呢?从而加深学生对二氧化碳消融性的懂得.总结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进一步探讨试验一中蜡烛熄灭,这解释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撑燃烧,让学生思虑该性质属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照样化学性质?从而得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不燃烧也不支撑燃烧.这时刻再引诱学生回想课前有关意大利“屠狗窦”的故事,让学生经由过程联合所学的常识来解开小狗逝世亡的谜团.事先提醒石蕊是一种色素碰到酸会变红色.接下来是教师演示试验三,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2)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响,之后提出问题:是什么物资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的呢?引诱学生做出猜想和假设,猜想:(1)二氧化碳使石蕊变红.(2)水使石蕊变红(3)二氧化碳和水反响后的产物使石蕊变红学生四人一组交换评论辩论,并设计试验计划:取三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湿润的小花,(1)一朵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2)一朵喷蒸馏水;(3)一朵喷蒸馏水后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由两位同窗合作完成验证试验,学生交换评论辩论,得出结论,并总结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响的道理,经由过程不雅察这个具有魔术色彩的试验,让学生感触感染化学世界的美好变化,从而进步学生进修化学的兴致.最后再经由过程加热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变红后的小花这个试验,让学生控制碳酸不稳固这个常识点.最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3)C02与Ca(OH)2的反响,为了进步学生的主不雅能动性,更好地表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授教养理念,我将经由过程学生演示这个有味的“水变牛奶”试验,指点学生不雅察现象,剖析并归纳出其反响道理.这里我将会给学生强调这个试验是磨练CO2的常用办法,要肄业生懂得并切记这个常识点.浏览教材第119——121页,使学生懂得二氧化碳对生涯和情形的影响,归纳二氧化碳的用处;并向学生介绍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一种重要气体,同时介绍温室效应的伤害以及防治办法.第三个环节课后小结进修完本节课的内容之后,实时进行课后小结,有利于学心理清思绪,巩固所学常识,于是进入第三个环节,课后小结.我采用引诱的方法,让学生本身总结出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加深学生对常识的控制程度.第四个环节达标检测为了检测学生对本节课常识的控制程度,我设定了不同层次的习题进行验收,于是进入第四个环节,达标检测.力争达到“优生吃饱,中等生吃好,差生吃了”第五个环节课后探讨学完本节课后,经由过程对“温室效应”的懂得,要肄业生制造“破坏情形”的宣扬小卡片,呼吁大家破坏地球,破坏情形,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学乃至用.五.板书设计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不燃烧也不支撑燃烧(2)与水反响:CO2+H2O=H2CO3碳酸的不稳固性:H2CO3=CO2+H2O(3)与Ca(OH)2的反响:CO2+Ca(OH)2=CaCO3↓+H2三.CO2的重要用处:光合感化,灭火,化工产品的原料,气体肥料,制干冰等.四.CO2的污染:温室效应以上是我的板书设计,是在教师指引下学生归纳总结出来的提纲式板书,重点凸起,简略清楚明了,有利于学生控制常识点和温习.六.教授教养反思新课程倡导以“自动参与,乐于探讨,交换与合作”为重要特点的进修方法,是以在本节课的教授教养中,我重要指点学生应用这种方法进行进修,让学生不但要“学会”,还要“会学”,“乐学”.教室中我将重要采用以“教师引诱,学生合作”的试验探讨模式,旨在造就学生的试验操作才能,学会从试验现象发掘事物的本质.应用多种教授教养办法来加深学生对常识的控制程度,恰当地拓展学生的常识面,关心学生明白“化学源于生涯,又应用于生涯.”。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说课稿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说课稿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增多直接影响到了当今社会关注的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而且本节课也为学生将来学习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和第十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做了铺垫。
所以这节课就显得比较重要。
在教材本身丰富的实验探究基础上,我添加进去几个利用干冰来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通过这些实验探究引导学生总结出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2)通过合作交流,得出二氧化碳的用途。
2、能力目标(1)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及安全教育;(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学情分析学习本节课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关于二氧化碳的知识,具备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
所以在本节课上,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指导学生积极动手实验,再结合教师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三、教法分析(一)教学方法三法:情境引入法、实验探究法、问题讨论法四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探究,形成新知→归纳总结,反思交流→练习巩固,应用提高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利用了干冰升华这一性质,做了一个“神奇”的实验:干冰吹肥皂泡(二)合作探究,形成新知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探究相结合,引导学生总结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时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
本单元是学生在学习了元素和原子结构知识后,第一次系统学习一种具体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
《二氧化碳》的知识体系既能够联系到碳单质,又学习到了碳酸和碳酸钙等化合物知识,为今后学习《酸、碱、盐》起到铺垫作用,同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这为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起到了铺垫作用,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过量的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危及全球,然而,二氧化碳却又有广泛、重要的用途,它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作灭火剂,可制造化肥,在工农业生产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本节课的学习又为第七单元内容的展开打下了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联系二氧化碳的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让学生了解性质决定用途的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技能技巧;2.过程和方法: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分析实验的基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问题探究、实验探究来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化学反应原理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对氧气性质有所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得到发展,这对学习二氧化碳有帮助。
但是学生对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反应的生成物不易理解;学生的观察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全面;表达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现象的解释可能会辞不达意;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不足。
但是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强烈的好奇心,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第六单元课题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
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说教材(一)、地位和作用第六单元前两课题研究了碳的单质及二氧化碳的制取,从本节开始学习碳的氧化物。
在碳的氧化物中最熟悉的就是二氧化碳,所以教材首先安排学习二氧化碳的有关知识,由此来带动其他碳的化合物知识的学习。
本节教材的特点是难度不大,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较多,学生比较熟悉也较感兴趣,所以只要抓好时机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一定能抓好课堂效率。
因此制定如下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了解并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并关注温室效应。
3.能将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过程与方法:1.在思考、交流、合作中,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2.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综合、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3.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
(三)、重点、难点1、根据教材内容和特点我把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以及培养学生归纳、观察和分析能力定为重点。
2、把如何理解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以及准确动手完成实验是本节的难点。
二、说教法前面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学生已形成了一定的学习规律,因此我设计如下教法:1.实验法:本着为学生服务的心态,以自我探究、自我发现、自我提高为线索,指导学生实现会看、会猜、会想、会做、会说、会写,在实验中体验化学的再发现过程,学习科学家发现真理的途径和方法,历练自己的智慧。
2.谈话法和讨论法结合。
谈话法可以拉近和学生的关系,使其思路开阔,思维的火花就会闪现,而讨论法则可以让学生间展开交流,使问题明朗化。
1.多媒体助学法与情境教学法相结合。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看事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同时可以节省时间。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说课稿神奇的二氧化碳说课稿一、教材简析《二氧化碳》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中的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第3课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本节课的性质和用途。
通过与学生已有知识联系,不断完善和发展学生的主要复习CO2认知结构。
通过对“温室效应”的了解,培养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真正做到“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了解,并根据新课标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初三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并记住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并能用化学方程式熟练表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分析其用途。
2.能解释验证二氧化碳的方法的原理,并学会操作;3.能初步通过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并尝试分析具体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训练学生观察实验和描述现象能力;2.通过探究活动过程,即观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理解和运用,体验化学方法的科学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创设问题的情景,丰富学生的科学体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的动机。
重点:通过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难点: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的实验分析;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三、学情分析本课时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一些关于二氧化碳的知识的了解,所以学习起来不会很难。
又由于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尤其对化学实验充满浓厚的兴趣,但是学生对实验的动手和分析能力弱,还没具备自主的实验探究能力,所以我采用组成小组进行实验探究来形成教学手段,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你们知道“他”是谁吗?2.我们回顾一下上次课中二氧化碳的制取过程。
其实,对于二氧化碳我们并不陌生,它出现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3..下面播报一则新闻《德国:二氧化碳泄漏街道云雾缭绕》。
通过以上新闻结合你的经验,分小组讨论,把你知道的二氧化碳的性质分类写在学案第一部分。
说课稿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时主要介绍二氧化碳。
本单元是初中最为完整地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单元。
从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来看,二氧化碳既联系到已学过的碳的单质,又联系到了碳酸,碳酸钙等重要的含碳化合物,同时为一氧化碳的学习奠定基础。
所以本课题内容为本单元的核心和纽带。
(二)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了解,课标的要求及学生特点,制定以下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用途。
过程与方法:通过老师演示和学生动手,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分析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明确“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验,比较并归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四)说教法: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我主要采用这五种方法来帮助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1,实验探究法2,问题讨论法3,讲解法4,比较归纳法(五)说学法:由于二氧化碳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就有所,教材中关于二氧化碳的基础知识,学生大都能通过自觉来掌握。
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是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难于观察到和想到的,因此我是利用创设情景,设置问题,组织学生实验探究的方法来突破此难点的。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本环节我会利用生活情景,采用师生谈话的方法进行导入用意大利屠狗洞的故事,当人走进去没有什么异常感觉,但当牵一条狗进去,狗很快就会因窒息死亡。
从而提出问题,狗为什么会死?意图: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2.探究新知:对于知识的讲授我会引导学生利用实验方法进行探究。
首先我会做一个演示实验,将二氧化碳缓慢倒入放有阶梯蜡烛的烧杯中,让学生观察现象并探讨原因:其次,将一个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倒入少量水并让学生观察现象;将塑料瓶中的水倒入试管中一部分,滴入石蕊试液,通过观察现象猜想原因。
初中化学说课稿6篇初中化学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二氧化碳的性质》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课程中安排了丰富的实验,通过实验探究推导出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二氧化碳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学习本节课,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同时,它又是中考中常设计的内容,因此,在初中化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表达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是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分析实验的基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拉进化学与生活的距离。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化学反应原理二、说学情本课时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一些关于二氧化碳的知识的了解,所以学习起来不会很难。
又由于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尤其对化学实验充满浓厚的兴趣,但是学生对实验的动手和分析能力弱,还没具备自主的实验探究能力,所以我采用组成小组进行实验探究来形成教学手段,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说教法好学教育:(一)教学方法(1)情境引入法: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意识。
(2)实验探究法:本节课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分析实验现象,探究二氧化碳性质。
(3)问题讨论法:在教学中恰当的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和假设,通过讨论完成探究实验。
四、说学法为了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进行学习:1、指导学生利用生活素材和实验探究,提炼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2、指导学生利用分析、对比的思维方式,使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发生联系。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我说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部分。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二氧化碳的性质》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第一课时,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的基础上,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进一步探究和学习;另一方面,又为学习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酸碱盐等知识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2、教学目标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已有的基础,结合教材和课标,本人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2)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能用化学方程式熟练表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3)能初步通过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并尝试分析具体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训练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过程,体验化学方法的科学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创设情景,丰富学生科学体验,激发探究兴趣和学习动机。
(2)学生实验使他们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的兴趣。
(3)通过二氧化碳的用途和对生活的影响,使学生感受化学就在他们身边。
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探究二、说教法好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学习,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可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因此选择好的教法,是我们教师所追求的,本节课的基本教学方法以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讨论归纳为主。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实验研究—引导分析—学生讨论—引导归纳—应用于实际三、说学法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
教会学生如何学,是我们教师的职责,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
本节课应充分地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他们自己去观察、讨论、比较、分析、表达、交流、反思等,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说课稿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这里就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二氧化碳的教学和大家一起交流我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与学法指导、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程序、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展示和说明。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CO2是化合物中氧化物的典型代表,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关系密切,此前学生已学了氧气及碳单质的知识,CO2的学习使学生对物质的认识由单质深入到化合物,对今后继续学习其他化合物知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以学生身边最熟悉的CO2作为学习素材,通过丰富、生动的感性知识,使学生既能学习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初步认识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又能从中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以及初三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确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为:知识与技能: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过程与方法:通过对CO2性质的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初步学会归纳、概括、对比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及合作、交流和讨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对探究的结果进行总结归纳,落实知识,学会应用。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原理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与学法指导学情分析: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强烈的探索欲望,感受到了化学实验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二氧化碳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是一本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的教材,本单元为第六单元,课题3,议题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这两种气体的特点、来源、用途与环境影响等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关于二氧化碳的介绍,重点教学目标是了解二氧化碳的特点、来源、用途和环境影响,并能够正确使用有关的专业术语。
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加深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与重视。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二氧化碳的特点和来源。
•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和环境影响。
•能够正确运用有关二氧化碳的专业术语。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深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心。
•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环境和珍惜资源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特点和来源。
•二氧化碳的用途和环境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运用有关二氧化碳的专业术语。
•如何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环境影响,并引导他们思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1.热身:通过观察环境中不同物质的存在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气体与环境的关系。
2.导入:呈现二氧化碳的分子结构图,并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物质吗?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引发学生的兴趣。
3.探究:通过课堂实验和案例分析,让学生观察和记录二氧化碳的特点、来源和用途,并引导学生思考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4.拓展:通过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二氧化碳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并让学生探索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方法。
5.归纳:总结本课时的重点内容,并梳理相关知识点。
6.小结: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确保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
2023年《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说课稿《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学科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二氧化碳的试验室制法后探讨典型的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材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以“视察与思索”、“活动与探究”为主线,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动性,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试验知道二氧化碳的性质,了解人类探讨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试验法。
二氧化碳的一些化学性质(CO2+H2O==H2CO3——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Ca(OH)2+CO2==CaCO3↓+H2O——碱与酸性氧化物反应)又为学习《酸、碱、盐》起到铺垫作用。
二氧化碳不能供应呼吸,但它对维持整个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过量的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危及全球,然而,二氧化碳却又有广泛、重要的用途,它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作灭火剂,可制造化肥,在工农业生产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二氧化碳的性质是全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2、教学目标分析⑴学问目标:通过试验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联系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⑵实力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对试验现象的视察和分析及试验探究,培育学生擅长视察思索,勇于发觉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和培育学生语言表达实力,归纳总结学问实力。
⑶德育和情感目标:通过对二氧化碳性质的学习,培育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科学认知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爱好,体会勤于思索、严谨求实和勇于实践对于人们相识物质的意义。
3、教学重点:从二氧化碳的'探究试验相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对探究的结果进行总结,落实学问,学会应用。
4、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化学反应原理及科学探究实力的培育。
二、说教法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基础的学科。
它通过老师演示试验或组织学生亲自试验操作,能把书本学问由抽象变成详细,变无形为有形,使学生易于获得多方面学问,巩固学习成果,培育学生的各种实力。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说课稿
天祝县祁连中学姬辉山
一、教材内容及地位
《二氧化碳的性质》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中的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本节课主要介绍CO2的性质。
通过与学生已有知识联系,不断完善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
课程中还安排了丰富的实验,通过实验探究推导出CO2的性质以及CO2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学习本节课,不仅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真正做到“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
2、让学生体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过程。
3、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原理的探究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已对氧气性质有所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得到发展,并且在前一节课已经学习过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所以本节课的难度不会很高。
(2)由于初三学生刚接触化学不久,对化学尤其是化学实验充满兴趣,再加上这个班的学生思维比较敏捷、活跃,但正因为接触化学的时间不长,所以实验的动手和分析能力较弱,还没具备自主的实验探究能力,所以我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合作”的实验探究模式,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过程
1、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形成较好的课堂气氛,我引用了意大利“死狗洞”这则具有神秘色彩的新闻来导入新课,并创设问题情境,意大利“死狗洞”为什么人进去没事,小狗进去就再也出不来了呢?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入第二个环节,新课教学。
2、让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并填写p117页的表格,从而让学生对CO2的物理性质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然后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证明CO2的密度比空气大,让他们动脑去思考、探究。
接着以纸筒天平比较空气和CO2的密度及CO2倒蜡烛实验,让学生真正认识CO2的密度比空气大这一性质。
3、以同样的方式让学生探究并进行CO2能溶于水的性质。
4、让学生根据出示探究方案并依据课本实验进行探究CO2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并生成酸的事实。
教师并加以多个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这一性质。
5、以同样的方式让学生认识CO2的检验。
6、课后小结和练习
五、课后反思
新课程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指导学生使用这种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不但要“学会”,还要“会学”、“乐学”,当仁不让的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课堂中我将主要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合作”的实验探究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学会从实验现象挖掘事物的本质。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适当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明确“化学,来自于生活,又回归到生活中。
”
但是由于本课时的内容安排较紧凑,实验较多,部分后进生思维可能会跟不上,所以我将通过课后辅导来加强这些同学对知识的消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