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综合治疗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5
重症心脏瓣膜病43例的外科治疗分析[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心脏辨膜病患者的外科治疗效果。
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3月~2009年4月收治的86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观察组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3年存活率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出现3例死亡病例,1例并发症,3年存活37例;对照组治疗期间死亡27例,3年存活7例,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3年存活率均具有较大差异,(均p0.05)。
1.2 方法对照组43例患者按照临床保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保守治疗基础上进行外科手术治疗,43例患者均在中度或深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心肌保护由主动脉根部或冠状动脉口灌注高钾停搏液加局部冰盐水降温。
二尖瓣置换(mvr)12例,主动脉瓣(mir)置换7例,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mvr+tvp)16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三尖瓣成形(bvr+tvp)7例,二尖瓣置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vr+cabg)1例。
患者均使用机械瓣膜,手术标准按照临床操作规范进行,体外循环时间85~280 min,平均118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52~280 min,平均82 min;心脏自动复跳59例,电击复跳19例。
复温开始超滤,根据患者的血容量、胶体渗透压、红细胞压积,选择超滤的速度和滤出的量,停机后选择改良超滤[2]。
本组患者的滤液为1500~5000 ml,平均2500 ml。
完成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回访,了解患者在治疗期间、治疗后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1.3 观察项目本研究主要针对外科治疗时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研究主要针对手术治疗期间患者的并发症及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并在完成治疗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了解,采用回访的方式了解患者的存活情况,并针对存活患者进行存活率计算,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
1.4 统计学处理研究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数据使用spss18.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王志伟;姬尚义;沈宗林;计乐群;谭敏;陈长春;陈伟新【期刊名称】《中国循环杂志》【年(卷),期】2004(19)5【摘要】目的:总结175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结果,探讨提高早期生存率的措施.方法:自1993年9月至2002年9月,对175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瓣膜替换术.其中单纯二尖瓣病变78例,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病变88例,其它心脏病变9例.45例进行三尖瓣成形,16例进行左心房折叠术.39例部分或全部保留二尖瓣装置.结果:175例中早期死亡9例,死亡率5%.术后并发低心排血量19例,心室颤动7例.随访137例,平均随访5年,死亡5例.结论: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注重改善术前心功能,掌握手术时机.重视围术期处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总页数】3页(P373-375)【作者】王志伟;姬尚义;沈宗林;计乐群;谭敏;陈长春;陈伟新【作者单位】518001,广东省,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外科;518001,广东省,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外科;518001,广东省,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外科;518001,广东省,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外科;518001,广东省,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外科;518001,广东省,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外科;518001,广东省,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相关文献】1.重症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106例临床护理 [J], 邱笑丽;于红静;顾玉琴2.72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临床分析 [J], 李廷武3.重症心脏瓣膜病43例的外科治疗分析 [J], 张悟麟4.合并巨大左室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外科治疗 [J], 王佳祥;徐成阳;冯德广;谢周良;程兆云;5.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J], 王嵩; 颜大亮; 谢于峰; 申江峰; 袁茂昆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症心脏瓣膜疾病的外科治疗戴春雷;邵冲;谢永明;臧蔚【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学》【年(卷),期】2011(012)005【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疾病瓣膜置换术的治疗.方法 35例患者均在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全身麻醉、中低温体外循环下经胸骨正中切口行心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时间53~177 min,平均(93.4±34.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37~119 min,平均(72.5±22.3)min.结果 35例患者中22例心脏自动复跳,11例行电击除颤复跳,均治愈出院,治愈率为94.29%.死亡2例(1例为低心排综合征,1例为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为5.71%.33例患者出院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48个月,结果心功能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恢复至Ⅱ级11例,Ⅲ级16例,IV级5例;晚期死亡1例(颅内出血).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病变特别是联合瓣膜病变者,术前心功能均较差,应重视围术期处理,主动脉瓣环过小,可采用扩大瓣环方法,在置换二尖瓣时,保留二尖瓣下结构.合并中、重度或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应行Devega环缩术.【总页数】3页(P33-34,36)【作者】戴春雷;邵冲;谢永明;臧蔚【作者单位】苏州大学医学部研究生院2010级;苏州市立医院本部胸心外科,江苏,苏州,215002;苏州大学医学部研究生院2010级;苏州大学医学部研究生院2010级;苏州大学医学部研究生院2010级【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4.2【相关文献】1.重症心脏瓣膜疾病的外科治疗2.重症心脏瓣膜疾病外科治疗102例3.重症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30例临床护理4.合并巨大左室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外科治疗5.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脏瓣膜病的最佳治疗方法
心脏瓣膜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它会影响心脏瓣膜的功能,导致心脏无法
正常泵血。
这种疾病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因此寻找最佳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心脏瓣膜病的最佳治疗方法,希望能为患者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
首先,对于一些轻度的心脏瓣膜病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控制病情。
例如,利尿剂可以帮助减轻心脏负担,降低水肿的发生;抗凝药可以预防血栓的形成,减少栓塞的风险;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帮助维持心脏的正常节律。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另外,对于一些中度和重度的心脏瓣膜病患者,手术治疗是最佳的选择。
手术
治疗可以修复或者替换受损的心脏瓣膜,恢复心脏的正常功能。
目前,心脏瓣膜手术已经非常成熟,手术风险也大大降低,因此患者可以放心接受手术治疗。
此外,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介入性手术治疗方法也逐渐成熟,例如经皮瓣膜置换术,可以大大减少手术创伤和恢复时间。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之外,心脏瓣膜病患者还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帮
助控制病情。
例如,保持适当的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避免过度劳累等,都可以帮助减轻心脏负担,改善病情。
总的来说,心脏瓣膜病的最佳治疗方法是综合治疗。
患者应该根据自己的病情
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同时,患者还应该定期复诊,进行必要的检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希望本文能为心脏瓣膜病患者提供一些帮助,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重症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贺贵宝;程端;陶凉;阿哈提
【期刊名称】《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年(卷),期】2013(011)001
【摘要】目的总结重症瓣膜病的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163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早期死亡8例,死亡率4.9%;发生并发症27例,并发症发生率16.6%.术后随访心胸比(C.T)、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D)、左房收缩末期前后径(LAS)均较前缩小,心功能较前明显改善.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心肌保护、保留二尖瓣装置、彻底纠正三尖瓣反流及严密的术后监护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总页数】3页(P24-26)
【作者】贺贵宝;程端;陶凉;阿哈提
【作者单位】830011 乌鲁木齐市,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新疆心脑血管病医院心脏外科;830011 乌鲁木齐市,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新疆心脑血管病医院心脏外科;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脏外科;830011 乌鲁木齐市,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新疆心脑血管病医院心脏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4.2
【相关文献】
1.重症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30例临床护理 [J], 石娥;汪露;刘希利
2.200例重症瓣膜病的外科治疗及生命质量分析 [J], 李少珂;王海彦;边涛;朱方涛;左龙
3.高龄重症心瓣膜病的外科治疗与围手术期处理效果分析 [J], 曾先文;刘静魁;景其强;李金萍;罗华凤
4.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J], 王嵩; 颜大亮; 谢于峰; 申江峰; 袁茂昆
5.重症瓣膜病患者外科治疗经验 [J], 陈巍;孙文婷;田海;张东旸;傅毕成;蒋树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综合治疗目的为提高重症瓣膜病患者外科综合治疗的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总结及探讨其围手术期处理的特点。
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3年12月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02例重症瓣膜病患者资料,总结分析手术期情况。
结果52例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术后住院期间死5例,死亡率为4.9%,其余患者顺利,心功能术后恢复至Ⅰ~Ⅱ级85例,Ⅲ级10例,Ⅳ级2例。
结论经过充分和完善的术前准备、心功能调整和围手术期加强营养支持,正确地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加强术中细节处理,能有效提高重症心脏瓣膜病的手术疗效。
标签: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目前我国的心脏瓣膜病主要以风湿性心脏病为主,由于对疾病认识和重视不足,就诊时心脏的病理生理和心脏结构改变已发展到相当严重的阶段,常常已经出现心脏病恶液质,以及由此引发的多脏器功能不全以及全身代谢障碍和紊乱。
即使采取了积极和合理的围手术期治疗和处理,但术后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仍很高。
临床上将其称之为重症心脏瓣膜病。
国内外文献报道其手术死亡率高并且远期疗效较差[1-4]。
我院从2007年1月~2013年12月为102例重症瓣膜病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手术效果疗效较好,现就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45例,女57例,36~72岁,身高146~175 cm,体质量32~85 kg,病程10~46年。
其中单纯二尖瓣病变47例,单纯主动脉瓣病变21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联合病变34例,其中伴有中、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和肺动脉高压67例,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后13例,合并左房血栓59例,感染性心内膜炎10例,合并心源性恶液质者65例,冠心病12例,其他心脏畸形5例,糖尿病16例,术前有脑血管意外病变9例,半侧肢体瘫痪6例。
术前心功能Ⅱ~Ⅲ级78例,Ⅳ24例。
胸片检查心胸比率>0.8者63例。
心电图示有房颤心律82例。
B超提示肝淤血、伴有腹水25例。
肝肾功能不全者45例,高胆红素者31例,血小板减少及凝血机制障碍16例,贫血26例。
术前心脏彩超提示左室射血分数(EF)值0.35~0.66,其中左室舒张末径(LVEDD)>70mm 者65例,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55mm者62例,左房内径(LAESD )>55mm 56例。
1.2方法术前静脉应用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米力農、硝普钠等血管活性药物和营养心肌药物使用,合并心脏恶液质者应用胃肠内外营养,积极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
加强利尿、补钾,待水肿基本消退,心、肝、肾功能有一定改善后行手术治疗。
手术均为全身麻醉,常规采用胸部正中切口,中低温体外循环(25℃~30℃),中度血液稀释(Hct20%~25%),主动脉根部灌注冷血停搏液,心包腔置冰水或冰泥降低心脏局部温度;每30min左右重复灌半量。
二尖瓣病变者经右房-房间隔探查,有主动脉瓣病变者经冠状动脉开口直接灌注,需要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时结合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均采用间断带垫片褥式缝合。
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多采用心包软环条垫片环缩成形,所有患者均常规安置心外膜临时起搏导线。
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2例,左房血栓清除62例,Bentall手术2例,同期房颤外科射频消融术15例,二尖瓣置换47例,二尖瓣+主动脉瓣膜置换34例,主动脉瓣置换21例,三尖瓣成形59例,三尖瓣病变严重,成形失败,行生物瓣膜置换2例,合并房缺修补5例。
术后呼吸机辅助12~265h,静脉应用肾上腺素、硝普钠、硝酸甘油、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米力农等血管活性药物5~13d,应用连续性动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RRT)6例,低心排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8例,应用ECHO膜辅助2例。
术后24h后常规应用静脉高营养,待肠鸣音恢复后尽早进食,需要呼吸机辅助者,术后第2d经十二指肠胃管鼻饲高能营养素。
气管插管1w以上仍不能拔停机管,脱机困难者行经皮气管切开。
2结果术后住院期间死5例,死亡率为4.9%,术后心脏功能恢复至Ⅰ~Ⅱ级85例,Ⅲ级10例,Ⅳ级2例。
术后并发症28例,占总数的27.5%。
其中术后低心排11例,应用IABP 8例,应用ECHO膜辅助2例,恶性心律失常1例,呼吸功能不全5例,气管切开2例,肝功能不全4例,肾功能不全6例,应用连续性CRRT治疗6例,消化道出血1例,急性脑梗死1例。
术后住院期间5例,死亡率为4.9%,死亡原因为低心排3例、恶性心律失常引起的心脏骤停1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
其余患者恢复顺利。
3讨论重症心脏瓣膜病的诊断标准目前尚不统一,国内外学者根据各自的经验提出诊断标准,从不同角度反映了重症的实质和程度,对临床都有重要指导意义。
近年,随着手术技术的完善以及先进医疗仪器的临床应用,重症心脏瓣膜病的诊断标准更加苛刻。
我们参考相关国内外文献[1-5] ,并且依据自己的经验由以下之一可可视为重症心脏瓣膜病:①全心增大,心胸比≥0.7;②心源性恶液质;③左心室增大,舒张末期内径(EDD)≥70mm;④小左室EDD ≤40 m m 或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EDVI)≤60 mL/m2;⑤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者;⑥二次瓣膜置换术或者大于2个以上瓣膜置换术;⑦合并心内膜炎者;⑧急诊瓣膜置换术;⑨合并冠脉病变及其他畸形;⑩年龄≥50岁和(或)合并偏瘫。
重症瓣膜病的特点是机体严重的病理生理病理改变,患者处于全身多器官严重失代偿状态,这类患者抵抗手术打击风险能力下降,外科手术和体外循环的应激创伤造成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高[6]。
3.1手术时机的选择常规完善术前检查和准备,对于年龄>50岁、有冠心病高危因素的重症心脏瓣膜患者,常规行冠脉CT造影筛查,有冠脉狭窄时行冠脉造影。
术前应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米力农等强心,同时应用硝普钠或硝酸甘油改善前后负荷,适当给予白蛋白、悬浮红细胞等胶体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加强利尿,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减轻水肿及心肺负荷,能有效改善心功能及全身状态。
研究表明,瓣膜病术前的营养改善和支持能够明显减少术后的呼吸衰竭和手术死亡率[6],因此,尽可能改善术前营养状况,只要心功能允许,营养及全身情况改善越好,手术的成功率越高,术后合并并发症越少。
心功能Ⅳ级的患者尽可能调整到Ⅱ~Ⅲ级水平,一般心功能调整最好好转一级以上。
肝大、肝功能不全合并有胸、腹腔积液的患者,低蛋白血症,胆红素及转氨酶等升高,经过调整改善心功能及营养支持后,肝脾脏明显缩小,胸、腹水明显减轻,肝功能基本接近正常后手术。
肾功能尽可能获得改善,必要时术前间断的血液透析。
对于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应当在适当控制感染,改善心功能后尽早手术,一味追求改善心功能可能使患者失去手术时机。
3.2术中处理重症心脏瓣膜病由于病程长,心脏结构和功能损害均较重,所以这类患者的心肌保护及保护心功能尤为重要,心脏停跳搏液每25~30min复灌一次,同时术中要有良好的左心引流,避免左心引流不畅而致左心室功能损伤。
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因手术时间长,术中应间断多次灌注,采取左右冠直接灌注、冠状静脉窦逆灌、桥灌相结合。
对于左心室与瓣环不小,瓣叶腱索、乳头肌改变无明显的挛缩与钙化融合不严重者,可保留全瓣或后瓣的二尖瓣置换术,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对维持左室功能、防止左室破裂有利。
但对于小瓣钙化严重、瓣下结构严重挛缩、瓣环及左心室小的患者,术中应根据二尖瓣整体装置的病理改变,决定是否保留,不能单纯追求保留其瓣下结构而保留[7]。
本组共行置换二尖瓣83例,其中保留二尖瓣全部瓣下结构22例,部分保留二尖瓣后瓣35例,患者术后心功能恢复顺利良好,没有发生左心室破裂。
主动脉瓣狭窄者多出现瓣环狭小,瓣膜组织钙化。
瓣周钙化灶可直接损伤人工瓣膜,也会引起与周围组织对合愈合不良而致瓣周漏,所以要完全清除钙化组织。
主动脉瓣置换应尽量完整切除病变瓣叶组织,选择型号与体表面积相匹配的瓣膜[7-9],有利于术后左室结构的重构。
若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时应注意瓣膜之间型号大小互相匹配,以避免术后对左、右心功能的恢复造成不良影响。
对三尖瓣有中至重度返流者行三尖瓣成形术,避免术后右心功能不全,致患者长期不能恢复[9]。
本组,三尖瓣成形59例,三尖瓣病變严重,成形失败,行生物瓣膜置换2例,三尖瓣的处理在重症心脏瓣膜病的综合治疗中也很重要。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手术目标是彻底清除感染源和恢复瓣膜功能[10],本组有1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10例均应用机械瓣膜,术后均无感染性心内膜炎复发。
另外术中应注意常规留置临时起搏导线,尤其是同期行改良外科射频消融手术术后常规应用胺碘酮静脉滴注维持。
对于停机困难的患者,不宜强行停机,在继续辅助的同时,调整血管活性药物,同时可以利用术中食道超声,了解瓣膜及心脏功能情况,及时处理有无严重瓣周漏及关闭不全,有5例患者,经过食道超声检查后,及时处理,顺利停机。
若仍然都无法停机,可以利用IABP及ECHO膜辅助,我们有2例患者停机困难,采用ECHO膜辅助后能顺利停机拔管。
对于凝血功能差的患者,调整肝功能,术前术中使用凝血因子、血浆,同时细致的止血,是我们没有因为出血而引起二次开胸止血的保证,这类患者的二次开胸止血,可能是致命性的打击。
3.3术后监护处理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的患者,术后严密的监护治疗更为关键。
我们总结以下要点:①保证足够的血容量,处理好容量、外周阻力、心肌收缩力的辩证关系,适当延长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米力农、肾上腺素、硝酸甘油、硝普钠等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时间,以增强心肌收缩力和心排血量,减轻心脏负荷,降低肺动脉高压。
对于大剂量缩血管药物使用后,仍然难以维持血压循环的严重低心排患者可应用IABP辅助循环,本组患者8例使用IABP辅助,有3例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可能与应用辅助的时机过晚有关,出现低心排趋势时早期应用,效果更佳,若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治疗上已经非常困难。
②加强呼吸道管理,改善患者氧合。
这类患者长期肺高压,肺淤血,心脏瓣膜术后,短期内,全身血流处于调整适应阶段,积极改善氧合,有利于改善患者心肺功能,利用恢复,必要时,适当延长呼吸机辅助呼吸,能减少心脏做功,注意呼吸道护理,能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加强翻身,震荡排痰,利于肺功能改善和减少肺部感染,对于难以脱离呼吸机的患者,早期气管切开[11],我们3例呼吸衰竭患者早期经皮气管切开,早期经口进食,均顺利恢复。
③维持电解质平衡,重视全身多器官功能保护。
对于重症瓣膜病术后的患者,电解质平衡尤为重要,血钾要维持在较高水平,4.5-5.0mmol/L,同时每天要补充镁,保持心肌细胞膜稳定性,我们有1例患者因为低钾血症,导致心律失常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