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320.50 KB
- 文档页数:9
【人教版】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学设计1新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气候,属于人教版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生活的地球”的第二个知识点。
教材通过介绍气候的类型、分布和影响因素,使学生了解气候的基本知识,认识到气候对人类生活和地理环境的重要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但气候系统的复杂性和影响因素较多,需要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实例,提高分析气候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气候的类型、分布和影响因素,能运用气候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例,分析气候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气候对人类生活和地理环境的重要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气候类型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2.难点:气候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观察实例,分析气候问题的方法。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气候知识。
3.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气候分布图的绘制。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等教学资料。
2.相关气候实例的视频或图片。
3.气候分布图的模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不同地区的气候景观,引导学生关注气候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介绍气候的类型、分布和影响因素,让学生了解气候的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例中的气候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气候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实例,绘制气候分布图,加深对气候类型和分布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探讨气候对人类生活和地理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气候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气候影响因素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章节主要介绍气候的定义、分类、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气候的基本概念,掌握气候的分类和形成原因,认识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天气和气候有一定的了解。
但气候这一概念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气候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气候的定义、分类、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掌握气候的基本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认识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关爱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气候的定义、分类、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
2.难点:气候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生动形象的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列举典型气候案例,分析气候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合作意识。
4.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激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气候知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涵盖气候定义、分类、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的课件。
2.视频素材:准备与气候相关的视频资料,如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3.图片素材:收集各种气候类型的图片,以便在课堂上展示。
4.练习题:准备针对本章内容的练习题,以便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各种气候类型的景象,引导学生关注气候现象。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气候吗?气候有哪些类型?”2.呈现(10分钟)介绍气候的定义、分类、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
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对气候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析典型气候案例,如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等。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气候类型,以及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气候的概念,掌握气候的要素和类型,以及认识到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气候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掌握。
同时,学生可能对气候的类型和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实例的分析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气候的概念,掌握气候的要素和类型,以及认识到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实例的分析,学生能够理解气候的概念,掌握气候的要素和类型,以及认识到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增强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气候的概念,气候的要素和类型,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教学难点:气候的类型和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能够理解气候的概念,掌握气候的要素和类型。
2.实例分析法:通过实例的分析,学生能够认识到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加深对气候的理解,提高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气候的相关资料和实例,以便进行讲解和分析。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课本,对气候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气候。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气候的相关资料,呈现气候的概念、要素和类型。
3.操练(10分钟)教师通过实例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2气候(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阅读图文资料,说出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2.运用地图找出1月0°C等温线的大致位置。
3.在地图上指出我国主要温度带,并说出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和原因。
难点:气温差异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小组谈论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图片——追赶花期的养蜂人,我国每年油菜花开放时间的差异较大,图片展示了一年中养蜂人追随花期的移动路线,让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判断花期南北差异的原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课讲授:一、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1. 气温分布特点活动1:学法指导教会学生读图的步骤与方法活动2:引导学生阅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判断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通过观察图例、读数值、看延伸、算差值等,总结我国冬季的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活动3: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找出0°等温线的位置。
请同学们在课本上找出并加粗0°等温线,教师强调与秦岭淮河一线基本一致,帮助学生记忆。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冬季南北差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谈感受,教师展示漠河与海南冬季景观的差异。
合作探究1: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教师给出图文信息提示,我国1月份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和我们的冬季风示意图,由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议一议:冬季“避寒”好去处让同学们结合教师给出的图片信息,找出冬季“避冬”好出去,学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活动4:引导学生阅读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判断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通过观察图例、读数值、看延伸、算差值等,总结我国夏季的气温分布特点:全国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
探究2:青藏高原夏季气温偏低的原因教师给出图文信息提示,我国7月份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和山地气温垂直变化示意图,由学生讨论,得出结论: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高,平均气温低。
议一议:夏季“避暑”好去处让同学们结合教师给出的图片信息,找出夏季“避暑”好出去,让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气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 气候》这一节主要讲解气候的定义、类型、影响因素以及气候变化等知识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气候的基本概念,掌握气候的分类和影响因素,认识到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天气和地理环境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分析天气、地理现象的能力。
但对于气候的概念、分类、影响因素以及气候变化等内容,还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气候的定义、类型、影响因素,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其对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气候的定义和类型。
2.气候影响因素的分析。
3.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其对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地区为例,分析气候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引导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气候影响因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含有图片、视频、动画等素材的课件。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案例。
3.分组讨论材料:为学生提供关于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影响的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如热带雨林、沙漠、寒带等,引导学生思考气候的定义和类型。
2.呈现(10分钟)介绍气候的定义、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第1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气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我国气温与降水的分布规律知道我国的主要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分布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阅读气温和降水图,总结地理规律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培养学生正确的唯物主义观念【学习重难点】重点: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难点: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读教材第31—32页,回答下列问题:读2、13图,找出下列城市的气温:海口广州武汉郑州沈阳哈尔滨漠河请计算一下海口和漠河的气温相差度。
这说明我国冬季的气温分布规律是南北温差很大。
一月0摄氏度等温线通过的地方是秦岭—淮河一线。
读2、14图,找出下列城市的气温:海口广州武汉郑州沈阳哈尔滨漠河请计算一下海口和漠河的气温相差度。
这说明我国夏季的气温分布规律是全国普遍高温。
在2.17图中找出我国温度带的名称。
哈尔滨位于哪个温度带:我国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青藏高原区。
哈尔滨位于中温带。
读2、18图,找出下列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00毫米等降水量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00毫米等降水量线200毫米等降水量线请在图中描出这些降水量线。
通过这些等降水量线,你发现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根据生活经验,你觉得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规律是夏秋多,冬春少。
读图2.20中国南北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差异,总结我国南北方雨季长短差异: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也大。
在2.22图中找出我国干湿地区的名称。
哈尔滨位于哪个干湿地区:我国划分了湿润、半湿润、干旱、半干旱四类干湿地区。
哈尔滨位于半湿润地区。
二、合作探究性学习造成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有哪些?冬季阳光直射南半球,我国地处北半球,冬季太阳光斜射北半球。
但因阳光射向北方比南方倾斜的厉害一些,地面上单位面积所获得的太阳热量比南方少,即北方比南方的光照强度要小。
【人教版】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学设计2新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及气候形成的原因。
教材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气候知识来分析生活中的气候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气候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气候类型的分布和形成原因的理解还较为肤浅,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以巩固。
此外,学生对于气候现象的实践运用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2.了解气候形成的原因,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气候现象。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2.气候形成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气候形成的原因。
3.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例,用于讲解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2.准备气候形成原因的案例,用于分析。
3.划分小组,准备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世界各地的气候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气候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主要特征。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析给出的实例,理解气候形成的原因。
4.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巩固学生对气候类型和形成原因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气候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气候类型和形成原因的记忆。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知识点进行板书,方便学生复习。
第二节气候(2课时)第1课时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东西干湿差异显著教学目标1.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培养阅读、分析有关等值线分布图的能力。
2.了解我国各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主要分布地区和划分标准,认识其对我国的生产生活的影响。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重难点读图分析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多媒体展示)下面让我们听听来自全国五个不同地方小朋友的描述,你能猜出他们各自是如何描述的吗?试着帮他们连线。
教师:要想知道自己连得对不对,我们需要掌握哪些方面的知识呢?学生:他们家乡的气候类型、特点……教师:大家回答得很对。
教师:展示《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请在图中找出五个小朋友家乡的气候类型。
学生:来自吐鲁番的小朋友,她的家乡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漠河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海口的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五道梁的气候类型是高原山地气候;而南京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二、自主研读初步感知同学们自主预习教材30~41页内容,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三、小组合作深化探究活动一:教师:不同的气候类型有着不同的气候特征,我们如何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呢?下面请阅读漠河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结合前面我们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从漠河的气温曲线图中,读出当地的最高、最低气温,描述气温的特点。
2.从漠河的降水柱状图中,读出当地最多、最少的降水量月份,描述该地全年降水的特点。
3.综合气温和降水图,说出漠河的气候特点。
4.参考对漠河气候特点的表述,归纳其他三地的气候特点。
5.根据漠河和海口两地气候特点的差异,说一说他们各自发展旅游活动的优势。
学生:1.冬季寒冷且漫长,夏季温暖且短促。
2.降水集中于夏季,夏多冬少。
3.漠河气候特点: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夏季短促,温暖湿润。
4.海口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吐鲁番气候特点: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稀少;五道梁气候特点:高寒气候,全年低温,降水较少;南京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5.漠河气候寒冷,可以利用这样的优势发展滑雪大赛、冰雕艺术展等冬季旅游项目;海口气候炎热,水分充足,适合开发越冬旅游、海上乐园等项目。
教师:各种气候类型有着各自的特征,各不相同,变化各异。
在一种气候类型区域中,他们的气候特点是不是就一样呢?试以漠河和北京为例说明。
学生:不是全都一样。
两者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但是北京的气温要比漠河高,年降水量比漠河的多。
教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
同一气候类型的内部,气候特征也有一定的差异。
所以我国气候有着复杂多样的特征。
阅读教材38页图2.25横断山区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示意图。
教师:你能根据植被说出不同高度所属的热量带吗?学生:从山脚到山顶,是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逐渐过渡的。
教师:气候在山区呈现明显的垂直变化,让我国的气候更加复杂多样了。
因此,地形是影响气候的因素之一。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季风气候显著阅读教材38页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
教师:我国的气候类型中,东部地区为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区,由北向南分布着哪些季风气候?学生: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教师:所以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类型齐全。
小结: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知,我国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是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来自全国五位小朋友对自己家乡的表述,现在大家应该有正确答案了吧!教师:有人把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称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季风是如何影响我国的气候的呢?下面请阅读教材40页2.28中国的冬季风和夏季风示意图。
阅读教材41页图2.29阿拉伯半岛与长江以南地区位置与景观比较,阿拉伯半岛和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纬度相近,但景观差异很大,想想这是什么原因?季风对我国气温的影响又如何呢?阅读41页活动2,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这种特征的优势在哪呢?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师:同学们,通过刚才读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得出气候特点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影响气候的两个方面是什么?学生:气温和降水。
教师:联系上两节课所讲的内容,全班分三组,分析来自漠河和海口、北京和吐鲁番、五道梁和其他四位小朋友家乡气候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每组成员之间互相讨论,最后由各组代表回答。
学生1:来自漠河和海口的小朋友家乡气候不同是由于我国气候南北气温差异大,其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
学生2:北京和吐鲁番的降水量差异很大,主要是由于离海洋的远近,夏季风的影响造成的,所以其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
学生3:五道梁位于青藏高原上,地势海拔高,形成了独特的高原山地气候,我们认为其主要因素是地形。
教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对,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是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四、知识梳理释疑解惑板书设计一我国气候的特征影响影响二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气温、降水→气候五、当堂检测提高升华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教师讲解答案。
六、课后作业测评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第2课时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目标1.理解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培养阅读、分析有关等值线分布图的能力。
2.了解我国干湿地区的主要分布地区和划分标准,认识其对我国的生产生活的影响。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重难点读图分析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从而体会我国气候类型的多样。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展示图片,这是吐鲁番的荫房,将葡萄挂在里面,可以自然风干。
枣阳也产葡萄,我们的葡萄挂起来,能风干吗?这说明吐鲁番哪方面的自然环境与枣阳差异很大?再展示两个地方的民居。
教师:你能看出这两地的民居有哪些差异吗?反映了什么问题?学生观察、回答。
民居差异的背后是降水的差异,那么,如何知道我国降水地区分布的特点呢?我们可以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
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
二、自主研读初步感知同学们自主预习教材30~41页内容,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三、小组合作深化探究内容一降水的地区分布(一)认识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教师讲述:如同气温一样,我们可以用等降水量线来表示降水的空间分布。
不同的降水范围着上一定的颜色,每一种颜色都代表特定的降水范围,这样可以更清楚地看到降水分布特点。
下面我们用教材34页2.18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来研究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读图,回答下面问题:1.我国降水空间分布均匀吗?找出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区是哪,并指出其降水量。
2.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什么?3.找出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想一想,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与1月份哪条等温线接近?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我国降水空间分布很不均匀。
东南沿海超过1600毫米,西北内陆部分地区不足50毫米。
总体上,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其中,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与1月份0℃等温线接近,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在图上找出我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区:台湾的火烧寮和新疆的吐鲁番。
新疆的吐鲁番是我国降水最少的地方,所以才有“荫房”,葡萄可以自然风干。
(二)探究我国降水分布特点的成因(承转)为什么我国降水会有这样的分布规律呢?想一想,影响降水的因素有哪些?东南沿海和西北内陆降水不同之处是什么?学生回答。
(承转)尽管我国降水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但有个别地区并不符合这个规律。
你能在图中指出在降水普遍较少的西北地区,有哪些多雨区吗?教师举例:乌鲁木齐以西的多雨区。
想一想,这里是什么地形区?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天山是地势高峻的山脉,能抬升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形成地形雨,造成该地比周围降水多。
你还能找出其他类似的多雨区吗?学生找出其他多雨区,并说明这里所处的地形区。
方法归纳:一般来说,呈点状分布的多雨区,是地形影响的结果。
方法运用:运用欧洲地形图和欧洲降水量图,找出受地形影响的例子。
(承转)降水对民居有什么影响呢?刚才我们已经看过了甘肃某县和浙江绍兴的传统民居,我们再欣赏例子,播放课件。
学生活动:看课件中图片风雨桥和窑洞,感悟降水对民居的影响。
内容二降水的时间变化(承转)除了降水的空间分布外,降水的时间分配也对生产和生活有很大影响。
那么,如何表现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呢?学生回答。
教师:下面我们以广州、武汉、北京和哈尔滨为例,分析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首先,在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上定位,找出这四个城市。
一般来说,一个月的降水超过100毫米,可以认为是雨季。
读教材35页2.20中国南北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差异图,完成下面的思考题:1.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的雨季分别是哪几个月?2.根据这四座城市的位置,归纳南北方雨季开始、结束的早晚和雨季长短。
3.尽管这几座城市的雨季开始和结束时间不同,但有共同的规律,看看四地降水集中在什么季节?学生读图完成这些问题。
教师小结。
思考:降水的这种分配规律,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
(承转)我国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集中在夏季。
那么,不同的年份,降水差异大不大呢?不同的年份降水的差异,我们称为降水的年际变化。
阅读教材35页,以北京为例,读2.21北京年降水量极值图,说说北京降水的年际变化特点。
思考:降水年际变化大,对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降水年际变化大,容易导致旱涝灾害,少雨年份容易导致旱灾,多雨的年份极有可能导致涝灾。
内容三干湿地区(一)干湿地区的分布教师讲述:一个地区的干湿状况,取决于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湿润;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气候干燥。
根据年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我国可以分为哪四类干湿地区?这四类干湿地区分布有什么特点?学生活动:阅读教材36页2.22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完成下面问题1.四类干湿地区总体演变方向是什么?主要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2.对比降水量与干湿地区图,指出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半干旱区与干旱区之间的分界线,分别相当于几百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据此归纳各干湿区大致的降水范围。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四类干湿区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变得干旱,可见,影响干湿地区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
(承转)东北的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属于哪类干湿地区?长白山除少数地区外,降水量低于800毫米,为什么这里会成为湿润地区?教师提示:干湿地区的分布除了受降水影响外,还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受纬度位置和地形的影响,这里的气温如何?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