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轼的婉约词风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3
论苏轼的婉约词风
【摘要】一曲“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倾倒了多少英雄豪杰!也使苏轼赢得了豪迈、雄放的千古美名。他那奔放不羁、意气横逸、气魄宏大的豪放词,被人们代代吟咏传唱,击节叹赏。苏轼也被人们尊为词坛豪放派的开山之祖。但仔细翻阅《东坡乐府》,发现在现存苏轼三百四十多首词中,其豪放词不足他全部词作的十分之一,而较多的却是明丽、妩媚的婉约词。
【关键词】苏轼婉约词风
东坡词历来是词学研究的一大热点,当人们再度走近这位豪放派一代宗师的词学世界驻足审视时,仍然有新的发现,并且随着学术视野的拓展,这类发现恐怕没有终结的—天。苏轼作为豪放词派的开山鼻祖,其刚健豪迈的词风常常掩盖了他对婉约词的独到贡献。其实这位极富才华和创造力的北宋成就最大的词人,其词作内容和形式的千姿百态,不仅开创了豪放词派,而且还多方面地对婉约词风的发展与创新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一、开婉约词歌咏友情的先河
查礼说:“情有文不能达,诗不能道者,而独于长短句中可以委婉形容之。”词为倚声之体,借助声情以曲达文情,确乎有其方便和优长之处。晚唐五代和北宋初期的婉约词中,大凡送别念远、赠答怀旧之词,多写男女柔情,很少涉及朋友之情。苏轼当然也“未能免俗”,但可贵的是苏轼能走出闺怨坊曲的窄路,更多地用词来抒发亲人师友之间的感情,常借助于婉约词长于抒情、手法细腻的特点,将自己充沛深挚的肺腑之情融入词中,开婉约词歌咏友情的先河。
苏轼一生广交朋友,奖掖后进,为人心胸阔达,待人真诚朴实,因而朋友遍天下。但宦海浮沉,官场常有不测。他与朋友常因升迁、贬滴而辗转江~湖。所以他十分珍视朋友间的欢聚与重逢。一旦与朋友分别,怅惘之情油然而生:“一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秦川去。”“可恨相逢能几日,不知重会是何年?”其惜别之情感人至深,可见苏轼对友情的珍重。分手后,他更一往情深,每当想念朋友时,总认为朋友一定也在思念自己:“凭杖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甚至在送走朋友后,夜不成寐时,还设想朋友因思念自己而“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如果没有朋友间的深切了解和真诚友谊,怎能写出如此动人的词章?
二、抛却艳情词的俗套,歌唱至爱情深的伉俪真情。
自晚唐温庭筠以后,文人填词多为应歌而作,意在侑酒佐欢,加之时尚狎妓之风,故其中不乏充斥一些淫词艳调。就其内容而言,大体可分两类:一类是多用代言体写女性的相思恋情,有着较浓的脂粉气;一类是写士大夫文人与风尘女子之间的婚外恋,虽然并不排除其中某些真诚相爱的成分(如柳永的部分歌妓词),但从严格意义上说,这两类作品都应称之为艳情词。而苏轼对爱情的歌唱却非如此,人们总喜欢标举他的《江城子》词。诚然,这首悼亡词着重展现了词
人与死别十年的亡妻在梦中重逢的一幕,可谓缠绵悱侧,感人至深。然而歌咏真挚爱情的词作在东坡词中并非“孤篇横绝”,因为此外还有《减字木兰花·得书》、《蝶恋花·离别》、《南歌子》等姊妹篇。苏轼的这类爱情词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在内容上取自个人与配偶的爱情生活,是从自身的感情经历和体验出发来加以抒写的。《江城子》专写与前妻王弗的死别之情,词人幽梦还乡,与生死睽隔十年的亡妻久别重逢,显然是极深挚的伉俪之情所凝成的一种超现实的愿望,词人的“幽梦”,是与他在多年宦游中“尘满面,鬓如霜”的境遇以及“无处话凄凉”的孤独感相表里的。上片记梦前,因现实中无法与妻相见,只得求诸梦幻。下片着重写梦中相见,词人终于在梦中回到故乡,与爱妻相见。待到下文写梦醒,便更添其悲!从梦境中又拉回到现实,梦醒后的悲哀,是真正意义上的悲哀。此恨绵绵无绝期,那年复一年令词人肝肠寸断的地方,就是凄凉月色笼罩下的山冈。读来让人既感情真意笃,又体会到词人的人生悲慨。其余三首是写与后妻王闰之之间的爱情“插曲”,亦情意切切。《减字木兰花·得书》作于熙宁七年正月,其时身为杭州通判的苏轼奉命到常州、润洲—带赈济饥民,这年正月一日过丹阳,此词即作于第二天。题目中所谓“书”,即指夫人王闰之从杭州寄来的家信。作品着重写出接信前后的情绪反应,表现了由家书唤起的深沉而执着的情爱。《蝶恋花·离别》作于同年三月,始于上年十一月的赈灾工作尚未告竣,词人仍行役在外,于是产生了佳节思念家人的深刻感情,写下了这首动人心魄的忆别之作。《南歌子》则作于元丰三年五月。此前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死里逃生,随后被贬黄州,二月来到贬所;夫人王闰之由苏辙护送,五月底来黄团聚。此番生离几近死别,前后达七个月之久。这才形成了这首浸透了生活的酸辛,以久别重逢为主旨的词作。苏轼爱情词的存在,对于东坡词“短于情”的谬说是致命的一击。这类词作显然已从内容上冲破了前人艳情词的俗套,而赋予了婉约词以新的风采。
三、情真意切,格调高雅。
对于词的性质,苏轼有着独特的认识,他在《祭张子野文》中说:“微词婉转,盖诗之裔。”“诗之裔”即诗之接续,基于苏轼对词的性质的看法,他要求词所反映的题材要扩大,跳出依红偎翠“艳科”,排除来自词的无益的感伤、低俗性,要求词像诗那样反映现实,状物抒情,做到“有为而作”。我们可以看到苏词最为显著的个性特征就是“真”,于平常吟咏之中兴寄个人主观情感,如此方能以情感人。做到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缘自于苏轼耿直的个性。刘拐说:“才有庸俊,气有刚柔。”人的才华有庸杰之分,气质有刚柔之别。这里的“气”当与“文以气为主”的“气”联系起来,也就是说,人的气质与其作品风格无疑是密切相关的。“文如其人”可按发展的观点演绎出“词如其人”的命题,则词品必如人品,就是在面对相同范畴的题材时,不同气质的词作者,必然表现出不同的处理方式,进而显示出迥然的气度。
苏轼的婉约词确有超越前人,开启后人之处。可以这样说,即使没有使他赢得巨大声名的豪放词,单就他的婉约词,苏轼也可能能高高地站在北宋词坛的高峰上。
参考文献:
【1】陈迩冬.苏东坡诗词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刘乃昌.苏轼文学论集[M].济南:齐鲁书社,2004.
【3】傅明伟,张燕钧.中华千古名篇选读[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4】曹础基.中国古代文学(第三册)[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