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轼的婉约词风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3
苏轼婉约词风新论【摘要】“婉约”一词,最早出现在《文心雕龙》中。
刘勰以“睿旨幽隐,经文婉约,丘明同时,实得微言”评价《春秋》,这里的“婉约”有“幽隐”之意。
与刘勰同时的王筠也用“属辞婉约,缘情绮靡”来评价萧统的作品。
最早将“婉约”概念从诗文批评中借来评词的,则是明人张,他在《诗馀图谱·凡例》中说: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
婉约者欲其词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
苏轼的婉约词不仅数量多,而且很多都是流传至今的脍炙人口的名篇。
【关键词】苏轼;婉约;词风【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苏轼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各个艺术领域都有杰出的成就。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敢于反映现实生活。
他的词,开拓了豪放派的境界,然而从整体上讲,苏轼的婉约词不仅数量多,而且题材广泛,很多都是流传至今的脍炙人口的名篇。
一、情深意重的悼亡词苏轼为人,情至深,意至重,对宇宙人生万物都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他才气过人,内心的感情在他的笔间自然流露,让人深深地感动。
最能体现这方面的是他的《江城子·记梦》,这首词是他纪念亡妻王弗而写。
上片写实,苏轼与亡妻分别十年,一开始便笼罩着十分凄凉伤感的气氛。
十年中,苏轼的人生又经历着几番沉浮。
几度奔波,与妻子的坟墓相隔千里,想在坟前对妻子说说悲凉的心情都不能。
“十年”、“千里”,时间的长久与距离的遥远既深沉了感情,又寄寓了世事沧桑的感慨。
下片写梦境,梦里实现了现实中不能实现的“相逢”。
“小轩窗,正梳妆”是全词一片凄凉黯然氛围中一点难得的亮色,这个场景,或许是妻子生前最为熟悉的,现在生死重逢,回到温馨的从前,都已物是人非,千言万语只化作千行泪水,平常场景的描写更充满感人至深的浓厚情意。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纵使心中有再多的蜜语甜言,此刻也只能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最后一句又从梦中回到现实,现在再也见不到“小轩窗,正梳妆”的亲人了,能看到的只有凄清月色下一座孤坟,“明月夜,短松冈”的意境甚是凄凉。
浅论苏轼对婉约词的创新作者:周盛春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09年第02期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词人,但纵观《东坡乐府》中编存的三百首词,我们发现,严格意义上的豪放之作仅占极少数,东坡词绝大多数仍是明丽清新的婉约词。
当然,他的婉约词已迥然异于传统的艳科词。
这是因为苏轼对传统婉约词进行了大胆革新,从而开创出风貌崭新、别具一格的“婉约苏体”。
那么苏轼对婉约词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本文试从其内容题材上作一简单的分析与探讨。
一、变恻艳为高雅晚唐五代以来,无论是花间词、南唐词还是以晏欧为首的北宋前期词,都沿袭了“花间”传统,以婉约为宗。
这些词多写男女恋情、幽会秘约、离情别绪,词作中也常常表现对于歌伎美色的猎艳心理,所以词情浮艳,充满脂粉气。
对于传统婉约中的“艳科”,苏轼作品中并没有完全排斥男女之情,但是他不追求简单的声色之娱,也不停留在对爱情作表层的抒写,他在表现爱情的同时往往有所兴寄。
这样就淡化了传统婉约词中的那种绮罗香泽之态和脂粉气息,以高雅冲淡和减弱了俗艳,从而提高传统婉约词的审美趣味。
如《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首描写春残时节感伤情调的词,其感伤情调是从失恋者的角度表现出来的。
与“红杏枝头春意闹”不同,首句“花褪残红青杏小”给人的不是盎然欣悦的气象,而是点明春天将尽,隐暗词人悲婉情绪。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描绘出了一幅清丽宁静的江南水乡景色,接下去又写柳絮在春风吹拂下,飘零飞落,遍地蔓生的青草一直绵延到天涯。
此处援引“芳草”和“美人”之思,在失恋者眼中,“天涯何处无芳草”恰如自己的失恋之悲,走遍天涯却无处可消除。
他感伤春光已逝而自己仍奔波劳碌未觅得爱情的归宿。
下片前三句,一再重复“墙里”“墙外”,极度强调高墙的分隔,使行人得不到佳人的理解,只能徘徊于墙外道上。
孤独寂寞的失恋行人,只能慨叹“多情却被无情恼”,从而陷入了更深的失意惆怅之中。
[收稿日期]2007 11 05[作者简介]廖泓泉(1972 )男,内蒙古财经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博士。
2007年11月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Nov .,2007第36卷 第6期Jou r n al of Inn er M ongolia Nor m alU n i versit y (Ph ilosophy &Social Science)Vo.l 36 No .6论苏轼婉约词的新变廖泓泉(内蒙古财经学院中文系,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 )[摘 要] 苏轼的词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而且独特。
其婉约词蕴藉深刻、韵味醇厚、风貌崭新。
这种美学特点的获得,是基于苏轼对传统婉约词的大胆革新。
苏轼对婉约词风的革新,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在美学追求上化俗为雅;二是雅、艳相济,刚柔并举;三是完成了从 类型化 到 个性化 的转变。
[关键词] 苏轼;婉约词;新变[中图分类号]I 207 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7623(2007)S1 0267 03苏轼以其不朽词作,丰富了词的题材,雅化了词的格调,拓宽了词的境界,苏轼词作中既有 大江东去 、 老夫聊发少年狂 的慷慨豪放,又有 一蓑烟雨任平生 的超脱旷达,更有 似花还似非花 、 天涯何处无芳草 那样的婉约柔情,在苏轼词作进入成熟期后,其婉约词作又绝无此前花间、柳永诸人婉约词中过分的香软浓艳之气。
冯煦为朱孝臧所刻 东坡乐府 作序时指出: 东坡之于北宋,稼轩之于南宋,并独树一帜,不域于世,亦与他家绝殊。
世第以豪放目之,非知苏、辛者也。
即以柔婉而言,张炎 词源 认为苏轼某些婉约之词 清丽舒徐,出人意表 甚至为 周(邦彦)、秦(观)诸人所不能到 。
苏轼的这类作品,开创出崭新的婉约词风貌,也为传统的婉约词注入了新的活力。
苏轼对婉约词风的革新,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在美学追求上化俗为雅;二是雅、艳相济;三是从 类型化 到 个性化 的转变。
苏轼作品风格简介及代表作赏析苏轼词风可分三类:一、豪放风格这是苏轼刻意追求的理想风格。
他以充沛、激昂甚至略带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生而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二、旷达风格这是最能代表苏轼思想和性格特点的词风,表达了诗人希望隐居、避开乱世、期待和平的愿望。
三、婉约风格苏轼婉约词的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三、书法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自创新意。
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
自云:“我书造意本无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黄庭坚说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又云:“到黄州后掣笔极有力。
”晚年又挟有海外风涛之势,加之学问、胸襟、识见处处过人,而一生又屡经坎坷,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观其书法即可想象其为人。
人书并尊,在当时其弟兄子侄子由、迈、过,友人王定国、赵令畤均向他学习;其后历史名人如李纲、韩世忠、陆游,以及的吴宽,清代的张之洞,亦均向他学习,可见影响之大。
黄庭坚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
”四、绘画苏轼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即文与可),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
米芾说他“作墨竹,从地一直起至顶。
余问:何不逐节分?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亦善作枯木怪石。
米芾又云:“作枯木枝干,虬曲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
”均可见其作画很有奇想远寄。
其论书画均有卓见,论画影响更为深远。
如重视神似,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
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存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与《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等。
论苏轼婉约词的新变论苏轼婉约词的新变一、前言苏轼,宋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也是宋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主要表现了宋代生活的繁荣和悲惨,以及他对当时社会的感慨和思考。
其中,他的“婉约词”是他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我们所熟悉的宋代文学的一部分,其特点是用抒情、豪迈的语言表达出积极向上的思想。
苏轼的婉约词在宋代诗歌中独树一帜,这也是他出名的原因之一,至今仍然广受好评。
本文将重点介绍苏轼婉约词的新变,主要内容包括苏轼婉约词起源及其特点、苏轼婉约词新变的原因及其影响。
二、苏轼婉约词起源及其特点苏轼婉约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歌创作。
他的诗歌风格多样,但是他的婉约词却是他最重要的一部分,其特点是用抒情、豪迈的语言表达出积极向上的思想。
苏轼的婉约词有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其中有淡雅的抒情、智慧的言语、婉约的理解和深刻的思考。
这些词语把苏轼的清新抒情和他对当时社会的感慨和思考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文字风格。
三、苏轼婉约词新变的原因及其影响苏轼婉约词新变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苏轼的创新性思维,他以全新的视角把宋代文学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结合起来,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文学类型和文学风格。
其次是宋代社会文化的变革,宋代社会文化的发展促使苏轼进一步深入地剖析宋代社会的矛盾,以及宋代人们如何看待这些矛盾,从而激发了苏轼的创新思维,最终形成了苏轼婉约词的新变。
苏轼婉约词新变的影响是巨大的。
首先,它为宋代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催生了一大批新的诗歌作品,推动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其次,它也为当时的文人增添了新的激情,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最后,它也为宋代文学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这些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至今仍然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四、结语苏轼婉约词是宋代文学的一部分,其特点是用抒情、豪迈的语言表达出积极向上的思想。
苏轼婉约词的新变是由于苏轼的创新思维和宋代社会文化的变革,它为宋代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当时的文人增添了新的激情,并且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至今仍然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试论轼词中的“豪放”与“婉约”容提要:轼是北宋文坛的领袖,也是宋词豪放派的创始人,是公认的豪放派的代表。
这是在我们以前学过的教材中经常提到的。
虽然他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但是他的词中温婉含情的婉约词作的数量并不少于慷慨激昂的豪放词作的数量。
本文主要从轼豪放词与婉约词题材突破方面,通过对轼的几首代表性的词的分析,展现出轼词风的多样,从而使人们可以更清楚的认识了解轼。
关键词:豪放;婉约;题材一、轼生平简介轼(公元1037-1101年),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眉山(今属)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宋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后轼登上仕途,因反对王安石推行新法,自熙宁四年至元丰初期先后被派往、密州、、等地任地方官。
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因政见不和,被谏官定等人以讪谤新法罪逮捕入狱,即“乌台诗案”,侥幸获释后被贬充团练副史。
哲宗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司马光执政,尽废新法,他又激烈反对,特别是反对废除免役法。
之后由于统治集团部的倾轧,他又被一贬再贬,最后远放到(今属)。
直至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宋徽宗即位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七月卒于。
轼一生在宦海中浮浮沉沉,心中种种忧愤,都成为其创作的源泉。
二、从轼词的题材分析其词风轼最早的词作,按王文诰《诗总案》载,为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所作《浪淘沙》,词句尚为“绮陌香尘”、“槛群芳”之类,可说是尚在学步欧晏(欧阳修、晏殊)。
翌年所作的《行香子·过七里滩》,上下片之结句“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均令人有目不暇给之感,已可混入欧晏词集了。
但仍未见轼之人格、性格、词格。
后年所作的《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堂庑渐大、登临渐高,使用了大字眼、大角度,使用了议论的句式。
已可见轼豪放洒脱词风的苗头。
①真正实现豪放词风创制的,是轼随后的知密州时期。
苏轼词作风格特点苏轼词作风格特点引言:苏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小编整理了苏轼词风风格,欢迎大家阅读!苏轼词风风格苏轼词风大约可分三类:1、豪放风格。
这是苏轼刻意追求的理想风格。
他以充沛、激昂甚至略带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2、旷达风格。
这是最能代表苏轼思想和性格特点的词风,表达了诗人希望隐居、避开乱世、期待和平的愿望。
3、婉约风格。
苏轼婉约词的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1079年7月,苏轼在湖州任上,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次年元月,被流放至黄州。
诗案之前,自1071年任杭州通判以来,苏轼历任密州知州、徐州太守和湖州太守,政绩卓著。
其诗词作品在整体风格上是大漠长天挥洒自如,内容上则多指向仕宦人生以抒政治豪情。
而诗案之后,虽然有一段时间官至翰林学士,但其作品中却少有致君尧舜的豪放超逸,相反却越来越转向大自然、转向人生体悟。
至于晚年谪居惠州儋州,其淡泊旷达的心境就更加显露出来,一承黄州时期作品的风格,收敛平生心,我运物自闲,以达豁然恬淡之境。
以乌台诗案为界,苏轼的诗词作品在创作上有继承也有明显的差异。
在贯穿始终的“归去”情结背后,我们看到诗人的笔触由少年般的无端喟叹,渐渐转向中年的无奈和老年的旷达——渐老渐熟,乃造平淡。
首先,在题材上,前期的作品主要反映了苏轼的“具体的政治忧患”,而后期作品则将侧重点放在了“宽广的人生忧患”,嫉恶如仇,遇有邪恶,则“如蝇在台,吐之乃已”。
其行云流水之作引发了乌台诗案。
黄州贬谪生活,使他“讽刺的苛酷,笔锋的尖锐,以及紧张与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现的,则是一种光辉温暖、亲切宽和的识谐.醇甜而成熟,透彻而深入。
”其次,在文化上,前期尚儒而后期尚道尚佛。
前期,他有儒家所提倡的社会责任,他深切关注百姓疾苦;后期,尤其是两次遭贬之后,他则更加崇尚道家文化并回归到佛教中来,企图在宗教上得到解脱。
诗词鉴赏苏轼的豪放与婉约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也是宋代文坛的领袖之一。
他的诗词作品以豪放和婉约两种风格而闻名,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充分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苏轼的豪放与婉约之美。
一、苏轼的豪放苏轼的豪放风格表现在他的豪放情怀和自由奔放的写作风格中。
在《赤壁赋》中,苏轼以雄辩慷慨的笔触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和激荡人心的历史场景,展现出他的豪情壮志。
他经常运用雄浑激越的辞藻和瑰丽而奔放的叙述手法,使人感受到他内心深处所蕴含的壮志豪情。
苏轼的豪放还表现在他对人生的坦荡看法和不拘一格的个性上。
他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自嘲地形容自己的性格。
他不受世俗规则束缚,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感,这种坦率直接的性格特点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二、苏轼的婉约苏轼的婉约之美主要体现在他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委婉细致的写作风格中。
在他的诗词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他深情地表达了对亲人、朋友和故土的眷恋,同时也在悲欢离合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无常和深情。
苏轼的婉约还体现在他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精心描绘上。
他能以朴实的言辞揭示出自然界中微妙的变化和神秘的力量,如《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句,以简洁的文字表达出对月亮和人生的深思。
三、豪放与婉约的结合苏轼的诗词作品中也有一些既有豪放的气势,又有婉约的柔情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豪放与婉约的特点完美结合。
例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他在这首词中既豪放地描绘了战争的场面,又婉约地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使整首词既有慷慨激昂的气势,又有温柔细腻的情感。
在苏轼的豪放与婉约之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由的追求和对真理的追求。
他的作品既展现了豪情激荡的壮丽景象,又体现了内敛婉约的情感体验,这种综合的艺术风格使他的作品独具一格,赋予了读者丰富的审美享受。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婉约词风1. 引言1.1 概述苏轼,北宋时期一位才华出众的文学家,他的诗词作品以婉约清丽脱俗而闻名于世。
其中,《水调歌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古代词中的瑰宝。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苏轼《水调歌头》中所体现的婉约词风,并探讨其在古典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分析:首先,我们将介绍苏轼和婉约词风的背景知识,帮助读者对相关内容有更全面的了解;接着,我们将详细剖析《水调歌头》具有温柔细腻的笔触、纤巧婉转的表达方式以及对情感和人生的独特见解等婉约词风特点;然后,我们将通过具体分析《水调歌头》中描写自然景色与人物形象、表达对时代和社会境况、抒发对爱情和人性理解等方面来展现其中蕴含的婉约之美;最后,在结论部分概括苏轼《水调歌头》中的婉约词风特点,分析其在古典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并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和价值。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深入探讨苏轼《水调歌头》中所体现的婉约词风,通过对其温柔细腻的笔触、纤巧婉转的表达方式以及对情感和人生的独特见解等方面进行分析,展示其在描写自然景色与人物形象、表达对时代和社会境况、抒发对爱情和人性理解等方面的婉约之美。
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将更好地理解苏轼在古典文学史上的贡献,并从中获得对当代诗歌创作及审美追求的启示。
2. 背景介绍:2.1 苏轼简介: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
他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杰出人物之一,被誉为“文房四宝”之首。
苏轼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展现出卓越的才华和艺术天赋。
他不仅擅长诗词创作,还善于书法,并且在文学批评、历史评论等方面也有独到见解。
苏轼一生经历了多次官场变故,曾被贬谪多次,但无论身处何地,他都保持着对文学和艺术的追求和热爱。
2.2 婉约词风概述:婉约词风是中国古代文人创作诗词时常使用的一种风格。
婉约词风追求温柔、细腻、柔美、含蓄的表达方式,表现出缠绵唱和、委婉含蓄的艺术效果。
论苏轼的婉约词[石占德]内容摘要:文学史上婉约词的词作传统对苏轼的影响使其创作了大量的婉约词,但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对婉约词进行了重大的突破与革新,树立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也因此确立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苏轼婉约词:一苏轼写婉约词有其历史必然性。
我用以下四个观点为论据来证明:首先,纵观词的发展,从词的产生到北宋中期,基本上仍是婉约词一统天下。
其次,从词本身来看,词最初并不是专供观览的案头文学,而是配合新兴乐曲演唱的歌词,所以词又有曲、曲子、曲子词之称。
其三,从苏轼的经历和思想来看,他也有写作婉约词的情感基础。
其四,就豪放和婉约两种风格来说,它们并不是水火不容相互排斥的。
二苏轼对婉约词的革新。
(一)开拓了婉约词的题材、内容。
1、描写农村题材的词。
用[浣溪沙]《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为论据。
2、悼亡词。
用《江城子》《西江月》两首词的内容、意境、构思分析,毛泽东的悼亡词与苏轼悼亡词比较为依据。
3 、咏物词中的柔美情怀,苏轼的咏物词使婉约词的气质和词品得到了提升。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为论据。
4、苏轼词诉说了真挚的亲朋情感。
以《沁园春》苏轼赴密州任旅途中寄子由的分析为据。
5 、苏轼词展现了清新秀丽的水色山光。
《虞美人》“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为论据。
6、苏轼闺阁词中的少女情怀7、苏轼婉约词中的思乡情怀。
例如:[醉落魄]离京口作(二)苏轼婉约词追求“以雅为美”。
1、他的词婉约词洗脱了“脂粉气”,变得明丽净洁。
以[洞仙歌]为例“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说明。
2 、用语文雅也是苏轼婉约词刻意追求的。
对[永遇乐]《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这首词的分析为论据。
(三)苏轼的“婉约词”与他人之作也有明显的不同,同样显示出其鲜明的个性。
第一:同样是写“婉约词”他突破了糜烂生活的低俗气味,词中流露出一种清新明丽之情。
第二:他的婉约词不再多做缠绵悱恻的抒情,语气变的爽快利落,且时时做旷达之想。
064《名家名作》·研究[摘 要]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在诗词歌赋各个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其中苏轼的诗词展示出来的独特魅力,受到各大学者的不断探究。
苏轼的词主要分为豪放词、婉约词,各种不同的风格展示出苏轼不同的心境。
为了能够了解苏轼的诗词魅力,将对苏轼的豪放词和婉约词的特征进行深入思考。
[关 键 词] 苏轼;豪放词;婉约词;特征对苏轼豪放词和婉约词特征的若干思考盛睿航苏轼在诗词方面的造诣非常深厚,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重的色彩,他的一生所创作出来的诗词三百多首,并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学价值。
苏轼的诗词如今不仅出现在课本中,而且受到各大学者的探究,从苏轼的诗词中能够了解到苏轼的豪情壮志,以及从爽快的语句中能够了解到苏轼内心细腻的情感。
基于此,本文将从苏轼不同的诗词风格特征中进行探索,丰富大家对苏轼诗词的认知。
一、苏轼豪放词特征苏轼的诗词被大多数人定为豪放派,其主要是因为苏轼众多的诗词都气势恢宏、旷达洒脱、自由奔放,并且这种恢宏刚健、豪迈磅礴的诗词受到大家的喜欢,读者能在研读中体会到苏轼内心旷达和豪放不羁的心境。
(一)具有脱俗而旷达的特征苏轼的诗词具有脱俗而旷达的特征,这种“旷达”显示出他的内心情感,他通过山水、风俗、自然事物、人生哲理等展现着对人生态度、自我情怀的旷达。
例如,《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中“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一句中,展示出苏轼对人生的感慨,并且不会因光阴的飞逝而觉得人生再无可能,这是一种对时间的豁达,不拘泥于年龄,觉得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都不晚。
一些学者觉得苏轼的诗是旷达中带着真实,这样的评价是贴切的,这也是苏轼的诗词受到广大读者喜爱的原因之一。
苏轼一生中遇到很多事情,虽然不顺的事情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苏轼并没有因此而消极一生,而是保持一种坦然的心态去面对种种事情,虽然仕途不顺利被一贬再贬,但是他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内心的抱负,他以一种坦荡的胸怀,去接受种种的不平之事,并且在这之中自我解脱以诗明志。
苏轼词的艺术特点——苏轼婉约词艺术特点摘要:苏轼在词作方面的发展将以诗入词为核心,逐步开创宋词词风既柳永后的又一变。
在此篇文章中我将主要针对婉约词中“以诗入词”核心特点,阐述其具有鲜明的个性的多样化风格、打破了音律的束缚的表情达意、多样化的题材以及丰富的语言表现形式等艺术特色。
关键词:艺术特色,婉约词,以诗入词,风格,音律,语言表达丰富苏轼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各个艺术领域都有杰出的成就。
他的词,开拓了词的境界,其风格豪放、婉约兼而有之。
从前期初窥词令的游赏山水的短调小令,作《南歌子》、《行香子》及《临江仙》等。
到中期渐入词境的附有种种不同的小标题的成熟词作,如《江城子》的“密州出猎”,《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与《烷溪沙》( 照日深红暖见鱼) 之“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词等。
最终独创词风,开旷达之个性词风,自然地用小词抒写襟抱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念奴娇》(大江东去),《满庭芳》(归去来兮)等等[1]。
苏轼背誉为“开豪放词之始创”,而豪放派词代表人物也必有苏轼其人。
然当读过一些文章后,我发现,苏轼更多的是独具一格的婉约词,并且其婉约词与豪放词在艺术特色上有许多相似之处,故而我将针对苏轼的婉约词,分析其艺术特色。
并加入一两首典型豪放词作为完善。
[1]叶嘉莹. "论苏轼词." 中国社会科学 3 (1985): 015.一、概念婉约词:词的一种流派,这一类词修辞婉转、表现细腻。
在取材上,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情;在表现手法上,多用含蓄蕴藉的方法表现情绪。
代表词人有柳永、李清照等[2]苏轼的婉约词:婉约词风是有别于传统的婉约词风的。
他变“以俗为美”为“以雅为美” ,淡化、内化了以艳为美的婉约词风 ,他以诗为词 ,使词由类型化到个性化 ,给传统婉约词注入了活力和生气。
本文试就苏轼对婉约词风由俗而雅 ,对以艳为美的婉约词风的淡化、内化及词的个性化等方面谈一些浅见。
论苏轼的婉约词风
【摘要】一曲“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倾倒了多少英雄豪杰!也使苏轼赢得了豪迈、雄放的千古美名。
他那奔放不羁、意气横逸、气魄宏大的豪放词,被人们代代吟咏传唱,击节叹赏。
苏轼也被人们尊为词坛豪放派的开山之祖。
但仔细翻阅《东坡乐府》,发现在现存苏轼三百四十多首词中,其豪放词不足他全部词作的十分之一,而较多的却是明丽、妩媚的婉约词。
【关键词】苏轼婉约词风
东坡词历来是词学研究的一大热点,当人们再度走近这位豪放派一代宗师的词学世界驻足审视时,仍然有新的发现,并且随着学术视野的拓展,这类发现恐怕没有终结的—天。
苏轼作为豪放词派的开山鼻祖,其刚健豪迈的词风常常掩盖了他对婉约词的独到贡献。
其实这位极富才华和创造力的北宋成就最大的词人,其词作内容和形式的千姿百态,不仅开创了豪放词派,而且还多方面地对婉约词风的发展与创新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一、开婉约词歌咏友情的先河
查礼说:“情有文不能达,诗不能道者,而独于长短句中可以委婉形容之。
”词为倚声之体,借助声情以曲达文情,确乎有其方便和优长之处。
晚唐五代和北宋初期的婉约词中,大凡送别念远、赠答怀旧之词,多写男女柔情,很少涉及朋友之情。
苏轼当然也“未能免俗”,但可贵的是苏轼能走出闺怨坊曲的窄路,更多地用词来抒发亲人师友之间的感情,常借助于婉约词长于抒情、手法细腻的特点,将自己充沛深挚的肺腑之情融入词中,开婉约词歌咏友情的先河。
苏轼一生广交朋友,奖掖后进,为人心胸阔达,待人真诚朴实,因而朋友遍天下。
但宦海浮沉,官场常有不测。
他与朋友常因升迁、贬滴而辗转江~湖。
所以他十分珍视朋友间的欢聚与重逢。
一旦与朋友分别,怅惘之情油然而生:“一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秦川去。
”“可恨相逢能几日,不知重会是何年?”其惜别之情感人至深,可见苏轼对友情的珍重。
分手后,他更一往情深,每当想念朋友时,总认为朋友一定也在思念自己:“凭杖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
”甚至在送走朋友后,夜不成寐时,还设想朋友因思念自己而“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如果没有朋友间的深切了解和真诚友谊,怎能写出如此动人的词章?
二、抛却艳情词的俗套,歌唱至爱情深的伉俪真情。
自晚唐温庭筠以后,文人填词多为应歌而作,意在侑酒佐欢,加之时尚狎妓之风,故其中不乏充斥一些淫词艳调。
就其内容而言,大体可分两类:一类是多用代言体写女性的相思恋情,有着较浓的脂粉气;一类是写士大夫文人与风尘女子之间的婚外恋,虽然并不排除其中某些真诚相爱的成分(如柳永的部分歌妓词),但从严格意义上说,这两类作品都应称之为艳情词。
而苏轼对爱情的歌唱却非如此,人们总喜欢标举他的《江城子》词。
诚然,这首悼亡词着重展现了词
人与死别十年的亡妻在梦中重逢的一幕,可谓缠绵悱侧,感人至深。
然而歌咏真挚爱情的词作在东坡词中并非“孤篇横绝”,因为此外还有《减字木兰花·得书》、《蝶恋花·离别》、《南歌子》等姊妹篇。
苏轼的这类爱情词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在内容上取自个人与配偶的爱情生活,是从自身的感情经历和体验出发来加以抒写的。
《江城子》专写与前妻王弗的死别之情,词人幽梦还乡,与生死睽隔十年的亡妻久别重逢,显然是极深挚的伉俪之情所凝成的一种超现实的愿望,词人的“幽梦”,是与他在多年宦游中“尘满面,鬓如霜”的境遇以及“无处话凄凉”的孤独感相表里的。
上片记梦前,因现实中无法与妻相见,只得求诸梦幻。
下片着重写梦中相见,词人终于在梦中回到故乡,与爱妻相见。
待到下文写梦醒,便更添其悲!从梦境中又拉回到现实,梦醒后的悲哀,是真正意义上的悲哀。
此恨绵绵无绝期,那年复一年令词人肝肠寸断的地方,就是凄凉月色笼罩下的山冈。
读来让人既感情真意笃,又体会到词人的人生悲慨。
其余三首是写与后妻王闰之之间的爱情“插曲”,亦情意切切。
《减字木兰花·得书》作于熙宁七年正月,其时身为杭州通判的苏轼奉命到常州、润洲—带赈济饥民,这年正月一日过丹阳,此词即作于第二天。
题目中所谓“书”,即指夫人王闰之从杭州寄来的家信。
作品着重写出接信前后的情绪反应,表现了由家书唤起的深沉而执着的情爱。
《蝶恋花·离别》作于同年三月,始于上年十一月的赈灾工作尚未告竣,词人仍行役在外,于是产生了佳节思念家人的深刻感情,写下了这首动人心魄的忆别之作。
《南歌子》则作于元丰三年五月。
此前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死里逃生,随后被贬黄州,二月来到贬所;夫人王闰之由苏辙护送,五月底来黄团聚。
此番生离几近死别,前后达七个月之久。
这才形成了这首浸透了生活的酸辛,以久别重逢为主旨的词作。
苏轼爱情词的存在,对于东坡词“短于情”的谬说是致命的一击。
这类词作显然已从内容上冲破了前人艳情词的俗套,而赋予了婉约词以新的风采。
三、情真意切,格调高雅。
对于词的性质,苏轼有着独特的认识,他在《祭张子野文》中说:“微词婉转,盖诗之裔。
”“诗之裔”即诗之接续,基于苏轼对词的性质的看法,他要求词所反映的题材要扩大,跳出依红偎翠“艳科”,排除来自词的无益的感伤、低俗性,要求词像诗那样反映现实,状物抒情,做到“有为而作”。
我们可以看到苏词最为显著的个性特征就是“真”,于平常吟咏之中兴寄个人主观情感,如此方能以情感人。
做到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缘自于苏轼耿直的个性。
刘拐说:“才有庸俊,气有刚柔。
”人的才华有庸杰之分,气质有刚柔之别。
这里的“气”当与“文以气为主”的“气”联系起来,也就是说,人的气质与其作品风格无疑是密切相关的。
“文如其人”可按发展的观点演绎出“词如其人”的命题,则词品必如人品,就是在面对相同范畴的题材时,不同气质的词作者,必然表现出不同的处理方式,进而显示出迥然的气度。
苏轼的婉约词确有超越前人,开启后人之处。
可以这样说,即使没有使他赢得巨大声名的豪放词,单就他的婉约词,苏轼也可能能高高地站在北宋词坛的高峰上。
参考文献:
【1】陈迩冬.苏东坡诗词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刘乃昌.苏轼文学论集[M].济南:齐鲁书社,2004.
【3】傅明伟,张燕钧.中华千古名篇选读[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4】曹础基.中国古代文学(第三册)[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