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苏轼的婉约词特点.
- 格式:doc
- 大小:83.50 KB
- 文档页数:15
苏轼婉约词的特点分析作者:陈子婕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02期摘要:苏轼是宋代著名的词人,他不仅在豪放词的创作上有一定的艺术高度,其婉约词的创作也独具特色,有着鲜明的艺术特点,应用了大量以雅为美、情思曲折深婉的创作手法。
本文主要针对苏轼婉约词的特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苏轼;婉约词;创作特点中国诗词在宋代达到鼎盛时期,其中苏轼就是豪放派的代表,他的很多豪放词至今都家喻户晓,如《水调歌头》等。
除此之外,苏轼的婉约词占据他所有诗词的大部分,并且有很高的成就,丝毫不比豪放词逊色,显示出其鲜明的艺术个性。
下面将对苏轼婉约词所具有的鲜明特点进行分析和概述。
一、婉约中不乏乐观旷达的风格苏轼的婉约词常常用清浅的忧愁表达旷达的心胸,反映这一特点的代表词为《蝶恋花》。
这首词写的是在暮春时节的伤春情怀,但在惋惜之中又夹杂着些许乐观。
如:“花褪残红青杏小”、“枝上柳绵吹又少”描写的是杏花掉落,絮花飞落,春光已尽的景色,本来会让人们触景生情,引发人们的伤感之情。
但悲中见喜,苏轼又描写了一幅飞翔的燕子和充满青山绿水的风景优美的乡村图。
动静结合,在渲染了悲伤的气氛后又带来了较为欢乐的氛围。
从“天涯”、“行人”中可以看出诗人此时正在进行一个孤独又失意的旅途。
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愁绪不断,一句“天涯何处无芳草”就可以看出苏轼的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以开阔的胸襟来面对生活的不易,就能发现美好的事物就在身边。
词的下阕则记述了一男子对“墙里佳人”的单相思,因为与佳人被一墙隔开而使男子心生伤感和烦恼。
而之前的天涯何处无芳草便很好的规劝了这位为情所困的男子,使男子进行自我开解,将悲情的事件又引到了乐观豁达的情调上,同时又体现出苏轼婉约词脱离世俗,健康纯洁而高远。
二、情思曲折深婉的描写手法在苏轼的词中可以看出他常常用深沉的哀愁来表达浓重的情爱。
反映这一特点的代表词为《江城子》。
这是一首用来怀念亡妻的词,表达了对亡妻的深深的思念。
词的开头“十年生死两茫茫”表达了苏轼在这十年中与妻子阴阳两隔的孤寂心境,并有“不思量,自难忘”的直抒胸臆,表现出对亡妻刻骨的思念。
宁波大学答题纸(2011—20 12 学年第一学期)课号:054TSLAGX 课程名称:宋词选读改卷教师:学号:106070076 姓名:黄晓岚得分:浅谈苏轼婉约词婉约词是指自花间词以下,以温庭筠,柳永,李清照,周邦彦等词人为代表的词派,他们的词表情达意一般崇尚含蓄婉转,充分发挥了词"专主情致"的特点。
修辞委婉、表情柔腻的词作。
婉约词在取材方面,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绪,在表现方法上多用含蓄蕴藉方法将情绪予以表达,其风格是绮丽的。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是北宋著名的散文家、书画家、词人、诗人,也是豪放词派的代表。
在苏轼以前的北宋词坛仍是以及婉约词为主流,主要是一些男女相思、闺阁幽怨的艳情之作,直至苏轼才打破了婉约词以艳情为题材的范围,将婉约词推入正宗高雅的文学殿堂。
作为豪放词派的代表人,苏轼却并不只以豪壮见长,其婉约词也写得非常出色。
在苏轼的全部词作中,婉约词流传至今的还有三百余首,约传今作品的87%,占了将近大半,而且有很多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这些次无论在内容上还是艺术上都不亚于唐宋时期其他婉约词。
可以说,苏轼的婉约词无论从数量、质量还是从对后人的影响来说都是巨大的。
一.言情言情是婉约词的传统题材,也是婉约词的主要特点。
它以情动人,道尽人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爱情是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
抒写爱情,反映在封建礼教统治下,人们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遭到迫害、受到挫折时的悲愁与哀怨,也就成为婉约词的重要内容。
它首先表现在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与歌颂。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一首悼亡词。
苏轼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
词本艳科,所谓“诗庄词媚”,体格各不相同。
婉约词作为词的基本风格之一,正好适应了词的女性文学特质。
婉约本用于形容女性的容态。
魏晋后,婉约一词渐移用于文学品赏,其常与“绮靡”对举,与“风流”并提。
可见引用文学鉴赏后,仍有女性化的妩媚、轻柔等审美意味。
宋之所以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词发展的重要时期,源于前唐诗歌令人瞠目结舌的成就,使文人承受相当大的压力,转而向词发展,而当时传统的婉约词风为正统,苏轼开创了豪放词的先河并致力于此。
但到南宋辛弃疾后,豪放派才可与婉约派比肩。
所以在苏轼的个人作品中,婉约与豪放词的出现理所当然。
一、婉约词之于苏轼(一)苏轼对婉约词的认识与态度被认为是豪放派开山鼻祖的苏轼。
他的那些振奋人心,气魄宏大的豪放词,被后人广泛传唱。
然而,仔细翻阅《苏东坡词全篇》一书,便可以发现苏轼的词不乏明丽、妩媚的婉约词。
东坡先生认为:“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
乍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扺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与鲜于子骏书》)可见,柳七郎的词是写给酒筵上的歌女唱的,苏轼的词却是供“东州壮士扺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
(二)后人对于苏轼的婉约词的认识和评价。
张炎称赞道:“东坡词如《水龙吟》咏杨花,咏闻笛,如《过秦楼》、《洞仙歌》、《卜算子》等作,皆清丽舒徐,高山人意。
《哨遍》一曲隐括《归去来辞》更是精妙,周秦诸人所不能到。
”①贺裳曰:“苏子瞻有铜琶铁板之讥,然而《浣溪沙·春闺》曰:‘彩索身轻长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
今十八女郎歌之,岂在‘晓风残月’之下?”②王士祯曰:“‘枝上柳绵’,恐屯田缘情绮靡未必能过,孰谓坡但解作‘大江东去’耶?”③可见苏轼的婉约词已经被人们所关注,在词学发展史上有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苏轼“以诗为词”进行自己的创作,采用锐意创新的写作手法,如运用白描的手法来抒发伉俪之思,营造一种忧伤的畅怀,使情绪有了载体。
谈苏轼婉约词的特点作者:李志宏来源:《北极光》2018年第03期苏轼的婉约词和其他词人所创作的词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具有极强的艺术色彩以及感染力。
宋朝的胡寅曾经在《酒边集序》中对苏轼做出过如下的评价:“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
”通过阅读苏轼的词我们能够感受到磅礴恢弘的气势,也能够感受到乡村风光的幽静美好,不但有壮志凌云的报国志向,也有感叹未来的低沉吟唱。
苏轼用诗作词,敢于冲破传统词句的束缚,将词做出巨大的改变,打破了以往人们对词不好的看法,不断地扩展词的素材,开阔词的意境,提高词的整体质量。
苏轼的词给人一种能够表达任何意义,能够言说一切事件的感觉。
假如说,苏轼豪放词好比是奔腾的大海,震撼人心,那么苏轼的婉约词就好似春风绵绵,悄无声息,吹尽世间繁华。
苏轼婉约词的特点:(一)志向高远、用词典雅俗话说得好,诗言志,词表情。
表情,是婉约词派诗歌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婉约词的主要特点。
苏轼婉约词的用诗作词,丰富了言情词的主要内容,包含了兄弟情谊、山水之情、夫妻之情、好友之情等多种情感。
下面笔者就夫妻之情进行简要的概括。
苏轼婉约词作品中关于男女的作品不在少数,其中也不乏艳情的内容,可是却与传统的情词有所区别。
例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就是婉约词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夫妻之情在古人的眼中十分的重要,庄重而且神圣不可侵犯。
用流行的小调来表达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是苏轼的重要创新,与此同时也表明了苏轼已经冲破了诗尊词卑的文体等级观念。
这一词可谓是千古绝唱。
诗中有这样的表述“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词人结合自己十年以来的从政生涯中的不幸发出忧伤的感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对故去妻子难以忘怀的真挚情感以及深深地想念。
苏轼婉约词的特点及与传统婉约词的不同作者:谭欢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7年第06期内容摘要:苏轼,宋代最有创造性精神的词人,不论是诗、文还是词,他都有别具一格的创作,然而我们眼中的苏轼似乎总被贴着“豪放派词人”的标签,其实在他一生创作的所有词作中,婉约词是占绝大多数的,这些婉约词,与早期内容、题材相对狭窄单调的传统词相比,同样值得我们进一步欣赏研究,本文即在苏轼婉约词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例子介绍分析苏轼的婉约词及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苏轼婉约词传统词艺术风格人们总习惯性地称苏轼为豪放派词人的代表,然而豪放词在他一生所作的三百多首词中其实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苏词中相当多的一部分,与当时其他的词人一样,都是婉约词作,宋朝文坛一直把创作婉约词作为主流,人们也逐渐形成了婉约为正的创作观念,而豪放词则是词在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后所出现的一种新的产物,在这个方面,婉约词和豪放词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因此,许多以写豪放词闻名的大家,如苏轼、辛弃疾,也会有大量的婉约词作。
苏轼的婉约词由于受到其自身的性格特点、生活经历以及整个社会背景的影响,呈现出许多与传统词不同的“另一面”,有着极为鲜明的个人色彩,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一.“苏式婉约”的清新明丽,突破了传统词作中的低俗趣味画堂春(寄子由)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净鉴新磨,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
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济南何在暮云多,归去奈愁何。
这首词是苏轼写给兄弟苏辙的,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于同一年,此时苏轼在密州,苏辙在济南,词的上片怀念了从前兄弟俩一起在柳湖泛舟的美好情景,随风而起的柳絮、金黄的麦子、明净透彻的柳湖、还有声声飘荡在耳边的采菱歌,下片则是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对兄弟的思念之情,虽然这是一首羁旅思乡诗,但在苏轼笔下呈现出来的并不是凄苦孤寂之感,相反地,他通过对环境景物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清新明丽的氛围,将自己的思念之情蒙上了一层积极乐观带有希望的色彩,整首词给人的感觉也变了。
浅论苏轼婉约词的艺术风格在词史上,苏轼向来被认为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
他的词横放杰出,清旷雄奇,“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陆游《跋东坡七夕词后》)。
但这位豪放派词的开派人,并不只以豪壮见长,其婉约词写得非常出色。
在苏轼的全部词作中,婉约词流传至今的有三百余首,约占传今作品的87%,占了将近大半,而且有很多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这些词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艺术上,都不亚于唐宋时期其他婉约词。
被张炎称为“清丽舒徐,高出人表”为“周(邦彦)、秦(观)诸人所不能到”(《词源》卷下)。
南宋王灼在《碧鸡漫志》中也说:东坡先生以文章余事作诗,溢面作词曲,高处出神入天,平处尚临镜笑春。
历代词话评论家都有肯定苏轼词婉约风格的一面并评价甚高。
一、题材广泛情真意挚“诗庄词媚”,“词为艳科”,这是婉约词人对婉约词的基本看法。
他们认为作为词就是为了“娱宾遣兴”,“作佐清欢”。
正因为如此,唐未及宋文人作词的动机,大多是应歌而作,只是“绮宴公子,绣幌佳人”作“清艳之词”,“助娇之态”。
它是不大需要作者真情实感,多写歌妓情感,以闺怨离愁为主。
苏轼以前的婉约词,内容主要是剪红刻翠的“艳科”和旖旎温柔的“情话”,题材范围十分狭窄。
苏轼把诗文革新运动引入词坛,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文人词旧有的格调,赋予词以新的灵魂、新的生命。
苏轼对婉约词题材的创新表现在两个方面:1、沿用传统题材,赋予新的思想“词为艳科”,“言情”是晚唐以来婉约词的传统题材,苏轼也写男女之情,但他主要表现青年男女之间纯洁真挚的爱情,写得清新、活泼;他还抒写还至死不渝的相思之情,也写得情真意挚,感人至深。
如《南乡子·双荔枝》:天与化工知,赐得衣裳总是绯。
每向华堂深深见,怜伊,两个心肠一片儿。
自小便相随,绮席筵不暂离。
共恨人人分拆破,东西,怎得成双似旧时?这首词描绘了“自小便相随”那种青梅竹马式的纯洁爱情。
全词犹如一泓清澈泉水,清新直率。
令人欣喜。
又如写景,暗写情,寄情于景,以对照法点明离别之久。
浅论苏轼婉约词的风格内容提要:苏轼的词既有大量豪放派的杰出篇章,也有不少蕴涵着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的婉约派的佳作。
他的婉约词的特点是用清浅的忧愁表达旷达的心胸,用深沉的哀愁表达浓重的情爱,用绰约的隐愁表达鲜明的个性。
苏轼对传统的婉约词进行了继承与发展,让婉约之风得以高扬。
对苏轼词的婉约词风前人已有论述,但是有过于片面化,本文主要从婉约词的传统题材(言情)﹑婉约词的重要内容(咏物)﹑婉约词的基本特征(意境之美)三个方面,通过对苏轼的几首代表性的婉约词的分析,从而展现出苏轼词风的婉约凄美的一面,从而使人们可以更清楚的认识苏轼。
关键词:苏轼词风婉约典雅审美意境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1037——1101)四川眉山人,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
其性格率真、孤傲、豁达、超脱,有理想,有抱负,有政治见解。
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中进士,神宗熙宁年间,因于主张新法的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和,被贬为杭州通判,因而被外放到杭州、密州(今山东诸城县)、徐州、湖州等地作地方官。
苏轼婉约词的创作就是从此时开始的。
后被新党中部分人罗织文字狱,兴起“乌台诗案”,下狱史狱,经救援出狱,贬为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团练副使。
旧党执政后,被招还,任翰林学士、礼部尚书。
但又与旧党意见分歧,遭排挤出任杭州、颖州等地地方官。
当变了质的新党再度上台,苏轼又被贬到惠州(今广东惠州)、儋州(今海南岛儋县)等地,徽宗即位时遇赦北还,死于常州。
苏轼,其婉约词具有很高的成就。
他作婉约词有其感情基础、历史原因、才力因素.其词塑造了亡妻、舞妓、少女等形象,借词抒发其政治情怀;铺叙、比兴等是其常用表现手法,结构方式灵活多样;其语言极为洗炼、凝重,常选用一些凄冷哀婉之词,点化作者心境.总之,其婉约词塑造形象的成功、抒发感情的真切、表现手法的纯熟、运用语言的巧妙,使其不仅是一位卓越的豪放词人,而且是一位杰出的婉约词人。
苏轼现存词作中,婉约词数量远远多于豪放词,这些委婉含蓄之作,无论是抒发亲人,恋人间的深厚情谊,还是表现士大夫之流的闲情逸致,无论是对田园风格的尽情讴歌,还是对寄情之物的着力咏叹,都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滋润着词人特有的审美意趣。
苏轼词作风格特点苏轼词作风格特点引言:苏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小编整理了苏轼词风风格,欢迎大家阅读!苏轼词风风格苏轼词风大约可分三类:1、豪放风格。
这是苏轼刻意追求的理想风格。
他以充沛、激昂甚至略带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2、旷达风格。
这是最能代表苏轼思想和性格特点的词风,表达了诗人希望隐居、避开乱世、期待和平的愿望。
3、婉约风格。
苏轼婉约词的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1079年7月,苏轼在湖州任上,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次年元月,被流放至黄州。
诗案之前,自1071年任杭州通判以来,苏轼历任密州知州、徐州太守和湖州太守,政绩卓著。
其诗词作品在整体风格上是大漠长天挥洒自如,内容上则多指向仕宦人生以抒政治豪情。
而诗案之后,虽然有一段时间官至翰林学士,但其作品中却少有致君尧舜的豪放超逸,相反却越来越转向大自然、转向人生体悟。
至于晚年谪居惠州儋州,其淡泊旷达的心境就更加显露出来,一承黄州时期作品的风格,收敛平生心,我运物自闲,以达豁然恬淡之境。
以乌台诗案为界,苏轼的诗词作品在创作上有继承也有明显的差异。
在贯穿始终的“归去”情结背后,我们看到诗人的笔触由少年般的无端喟叹,渐渐转向中年的无奈和老年的旷达——渐老渐熟,乃造平淡。
首先,在题材上,前期的作品主要反映了苏轼的“具体的政治忧患”,而后期作品则将侧重点放在了“宽广的人生忧患”,嫉恶如仇,遇有邪恶,则“如蝇在台,吐之乃已”。
其行云流水之作引发了乌台诗案。
黄州贬谪生活,使他“讽刺的苛酷,笔锋的尖锐,以及紧张与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现的,则是一种光辉温暖、亲切宽和的识谐.醇甜而成熟,透彻而深入。
”其次,在文化上,前期尚儒而后期尚道尚佛。
前期,他有儒家所提倡的社会责任,他深切关注百姓疾苦;后期,尤其是两次遭贬之后,他则更加崇尚道家文化并回归到佛教中来,企图在宗教上得到解脱。
苏轼婉约词的特点在现存的苏轼词中,仍然以委婉言情、风格优美的作品占据大多数。
这类作品流传至今的还有三百余首,约占传今作品的87%。
婉约言情的词作是当时词坛创作的主流,苏轼也在这个范围内进行创作、然后有所突破的。
出于词人旷达之个性,同时也是受“诗化”词作的影响,苏轼的“婉约”词与他人之作也有明显的不同,同样显示出其鲜明的艺术个性。
第一,这类词洗脱了“脂粉气”,从“倚红偎翠”的秾艳中走出,变得明丽净洁。
《洞仙歌》说: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
人未寝,敧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度河汉。
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婉约词气质的改变及词品的提高,就不仅仅用来写歌儿舞女,还可以用来表达对妻子的挚情。
夫妻之情在古人眼中是人伦的一项重要内涵,庄重而神圣。
用流行小调来抒发对妻子的情感,是苏轼的一大创举,这同时说明苏轼已经破除了“诗尊词卑”的文体等级差别观念。
婉约词气质的改变及词品的提高,还使苏轼的咏物词看来另有寄托。
《水龙吟》咏杨花,写得仪态万方、柔情无限,词云:第二,这类词不再多做缠绵悱恻的抒情,语气变得爽快利落,且时时做旷达之想。
北宋婉约言情词,往往沉湎于一己的痛苦,越陷越深,难以自拔。
晏几道和秦观被称作“古之伤心人”,就在这方面表现得格外突出。
苏轼生性豪迈,在现实生活中倔强刚直,没有什么磨难能击倒他。
他写相思别离的婉约词,因此也与他人的一味沉沦不同。
《蝶恋花》说: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正像木斋先生所说的,苏轼的词是立体的,多样的。
通过阅读木斋老师关于苏轼的文章以及苏轼的词作,我了解到,在豪放的代言之后,苏轼的词作也不乏温婉含情之作,或悼念亡灵,或感怀青春,或有感于旅途。
因为苏轼就是一个性情中人,丰富的情感世界使他的一些作品充满了明丽、妩媚的婉约风格。
苏轼婉约词浅析提纲一苏轼词虽以豪放名世,却以婉约居多。
二形成苏轼婉约词风的社会原因。
三苏轼拓宽了婉约词的题材。
(一)言情词(二)怀古词(三)咏物词四苏轼提高了婉约词的境界——兼与柳永、秦观之婉约词比较。
(一)从格调上看,柳词格调较低;苏词品味告绝;秦词介于二者之间。
(二)从风格上看,柳词俗;苏词旷;秦词婉。
(三)从艺术手法上看,柳永“以赋为词”;苏轼“以诗为词”;秦观“以词为词”。
(四)从情景关系上看,柳词多秋景,善于景物铺叙,借景言情;苏词多“明月景”所抒多为旷达情;秦词景情皆凄凉,一切景语皆情语。
(五)综上所比,苏词如大家闺秀,秦词如小家碧玉,柳词则“粗服乱头”。
五结语:苏轼的婉约词不论在题材上,意境上,还是艺术手法上都大有创新,不愧为词史上的一座丰碑。
一苏轼词虽以豪放名世,却以婉约居多在一般的文学史教材中,苏轼都是以豪放派的开山之祖出现的。
的确,苏轼的“三百多首《东坡乐府》一向被公认为词坛上的一座高峰。
在词的创作上,他是一个新的流派的开创者;再词的发展史上,他更是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揭幕人。
”(沈祖棻《宋词赏析》)“从绝对数量上讲,苏祠还是以婉约之作为最多,这对于一个风格多样的大作家本不足怪,更何况苏轼是生活在婉约为宗的时代。
”(赵仁珪《论宋六家词》)王水照先生也说:“他所写的传统的爱情题材的创作,仍以婉约见长。
他吸取了婉约派词人抒情的真挚和细腻,又显示出深沉、醇厚的自家面目。
”(《苏轼》)吴世昌先生说的更是直截了当:“苏轼的所谓豪放词,如‘大江东去’、之类,在他全部词作中至多只有十来首,仅为全集的百分之三。
旖旎风光的词占绝大多数。
”“东坡有哪些‘豪放词’于是翻开每一本文学史或词论,照例举出了‘大江东去’、‘老夫聊发少年狂’、‘明月几时有’等几首……”“《东坡乐府》三百四十多首词中,专写女性美的(即所谓‘绮罗香泽’)不下五十多首,而集中最多的是送别朋友,应酬官场的近百首小令,几乎每一手都要称赞歌女舞伎(“佳人”),所以在东坡全部词作中,不洗‘绮罗香泽’之词超过一半以上。
苏轼诗词的风格特点简析_苏轼的诗词代表作有哪些苏轼是北宋文坛革新的杰出领袖,也是宋代乃至中国历史上一个全能的文学天才。
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那么苏轼诗词的风格特点是怎样的?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苏轼诗词的风格特点,希望对你有用!苏轼诗词的风格特点一、气势恢弘、激情磅礴的豪放风格苏轼开创了豪放词风,是豪放词的代表,他能够借助瑰丽恢宏的意象来抒发慷慨豪情,将充沛激昂或悲壮苍凉的激情融入词中,并开拓了词的写作范围。
(一)气势磅礴、场景宏阔雄壮气势恢弘。
苏词的豪放词有气势豪迈飞动、场景宏阔雄壮的特点。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是一首著名的豪放词,磅礴的气势、壮美的场景、雄浑的境界,正是豪放词风的体现。
词的上片写景,描写赤壁的景色,前三句,仿佛是描述远景,长江水浩浩荡荡,滔天波浪如大浪淘沙,送走了一代风流人物;次三句,描写近景,目光投向赤壁古战场;上片最后两句,是上片景物描写的总结。
下片怀古,词人抓住周瑜年轻有为的主要特征,塑造了他雄姿英发的英雄形象,并由此联想到自己华发早生,功业无成,不免产生人生如梦之感。
总体来看,这首词从江水的东流,感受到时光的逝去,进而把江山与人物合写,使“江山如画”与“风流人物”都得到形象的表现,写得雄浑豪放,气象恢弘,堪称历代咏史怀古诗词之绝唱,亦开后世豪放一派之先河,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
这类词还如《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握诠》(落日绣帘卷)等。
(二)直抒胸臆,自由豪放豪情奔放。
苏轼的词注重抒情言志,直抒胸臆,自由豪放。
如:《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论苏轼的婉约词王艳芳内容摘要:苏轼一直因为他的豪放词而为人熟知,但是他的婉约词也占了更大的一部分,而且也有很高的成就。
本文从苏轼婉约词的成因、内容题材和艺术创新等方面来对苏轼的婉约词进行讨论,并论述苏轼婉约词的贡献。
关键词:苏轼;婉约词;艺术创新;贡献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文在中国文学史上都有杰出的成就。
一般我们都把他和辛弃疾并称“苏辛”,他们被看成是豪放派词的主要代表人物。
有学者引用北宋胡寅的一段话来形容苏轼对词体革新的特殊贡献:“眉山苏轼,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
”①苏轼确是豪放词的创立者,但是他的婉约词也有极高的成就。
苏轼作诗在前,他流传下来的诗远较词多,有2700多首诗,他的词只有300多首。
但是苏轼对词的发展有极大贡献,他创立了豪放词,革新了婉约词。
他以诗为词,扩大了诗的题材,以词的形式记游咏物,怀古伤今,歌颂祖国的壮丽山川,抒发个人的豪情与伤感,他打破了“诗言志,词言情”的传统。
虽然一般都把苏轼当成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但是在现存的三百多首苏词中,绝大数仍属婉约词。
因此在苏词研究中,他的婉约词是不可忽视的。
词自从产生以后, 特别是到了文人士大夫的手里, 一直以婉约为正宗, 多抒发个人的内心感受, 尤侧重儿女风情。
豪放派词人中,不管是苏轼还是辛弃疾都有不少婉约词问世,甚至在一首词中都会体现出刚柔相济的一面。
苏轼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其实是位能豪能婉、亦刚亦柔的词人,我们不能忽视苏轼的婉约词。
本文将分别对苏轼婉约词的成因、苏轼婉约词的内容和艺术特点以及苏轼婉约词的贡献展开探讨。
一、苏轼婉约词的成因苏轼成为豪放词的代表人物,这是由他的时代、生活经历、生存环境、思想性格、文化素养等各种因素造就的。
毫无疑问,尽管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其婉约词的成因,也与这些因素有着密切关系。
我们可以将苏轼婉约词的词风的成因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从词的发展来看,婉约词一直被奉为正宗,苏东坡不可能摆脱其影响。
三、语言特色上苏轼提出了“以诗为词“地理论,不仅使词地内容扩大丰富,表现了广阔地生活天地,而且诗、词、辞赋、散文、书信、语录等文种体裁地语言特点三、语言特色上苏轼提出了“以诗为词“地理论,不仅使词地内容扩大丰富,表现了广阔地生活天地,而且诗、词、辞赋、散文、书信、语录等文种体裁地语言特点也融入词中.“以诗为词”体现了苏轼勇于开拓创新地精神,突破了词受音乐束缚地传统模式.所以说苏轼词地语言表现为很强地灵活性与多样性.具体来说,首先苏轼婉约词地语言极为洗练、凝重.苏轼婉约词多选用一些凄凉哀婉地词语,如《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中地“缺、幽、孤、惊、恨、寂寞、冷”这些词地选用,已为整篇词作地感情定下了基调,真挚细腻地点化出了作者凄凉孤寂地心境.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地“茫茫、孤坟、凄凉、泪、断肠.”把作者对亡妻地那种思念用这些悲凉地字眼表现得至真至切.词人与亡妻不仅生死隔绝十年,而且又相隔千里之遥,因而无法对话,诉说郁积心头地悲伤.极写死别后词人与亡妻天各一方,孤独寂寞,悲伤凄凉.“凄凉”写出相思怀念地深切;“孤坟”隔绝遥远,流露出词人地悲愤.《贺新郎》(乳燕飞华屋)中地“悄、凉、孤、清,”“悄”写美人幽居地环境,烘托她地幽独.“孤”写美人乘凉后地睡态.《南乡子》(回首乱山横)中地“晚风、清、初寒、残灯、荧荧”,等等.总之,仕途坎坷失意,致使苏轼善于选择孤苦凄清地文字,书写内心地寂寞失落.苏轼地婉约词中,动词地运用也颇为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如《洞仙歌》(冰肌玉骨)中“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一个“偷”字,说明时光在人不知不觉时已悄然流逝,带有无限哀怨之情.《蝶恋花》(花褪残红)中“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一个“绕”字勾画出燕子绕舍而飞、绿水绕舍而流、行人绕舍而走地境界,甚为逼真、美丽;《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中“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一“抛”,似无情,一“傍”却有思.《江城子》(天涯流落思无穷)中“欲寄相似千点泪,流不利,楚江东.”一个“寄”字,道出了词人虽远离徐州,却深切怀念地深情.苏轼婉约词中地虚词运用得也很恰切.如《沁园春》(情若连环)中地“也不须惊怪,沈郎易瘦;也不须惊怪,潘鬓先愁.连用两个虚词“也”领起,铺排叙说出相思地程度,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地“不思量,自难忘``````纵使相逢应不识``````”连用三个虚词,笔势摇曳跌宕,愈见感情真挚.《江城子》(天涯流落思无穷)中地“既相逢,却匆匆,一“既”一“却”对邂逅相逢地喜悦,对骤然分别地痛惜,得而复失地哀怨````` ``这些虚词地运用,对词作者抒发情感,起到了独特地辅助作用.评论词作地语言,也不该忽视词中地价句.有一些词人地词作,仅仅有一两句非常生动形象地句子,就增强了词地价值.苏轼地婉约词中这样地句子很多.如“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水边朱户,尽卷黄昏雨”,“凤楼何处,芳草迷归路”,“彩索身轻常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概上所述,苏轼婉约词地风格可以用“幽、洁、真、切”四个字来概括.所谓“幽”是因为苏轼婉约词中环境幽俏冷静、结构回环幽致、感情深挚幽婉,所谓“洁”是因为其作品所塑造地形象高洁贞静,寓于词中地感情纯洁淳厚;所谓“真”是由于苏轼婉约词抒发地都是真性情,毫无矫情,所谓“切”是指苏轼寓于词中地感情至深至浓.在语言上李清照在她地《词论》中提出“词别是一家”,这也很针对苏轼地“以诗为词”,她主张词应分五言、六律、清浊、轻重、铺叙、典雅,一句话词要严守“协音律”,应提高“气格”“主情致”“尚故实”地笔法,基于此点,李清照地在词在语言上明白如话而又流转如珠,富于声韵美.她以寻常语度入音律,精炼、准确、富有表现力.往往寥寥几笔,就能极概括、准确、贴切地壮难壮之景,达难达之情.譬如我们前面提到地《如梦令》词,仅仅用“绿肥红瘦”四个最普通地字,就能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晚春时节经过一夜风雨吹打后叶茂花少地景物图,并深深地表达出少女惜春伤势地微妙情感.李清照语言艺术地成熟,还表现在她地锤炼而不见痕迹.譬如我们前面提到地《一剪梅》词中有:“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在这里,语言清新流畅,音节优美圆转,句式属对工整,应该说是经过一番锤炼推敲地.但现在我们读着却只见自然,不见工巧,只见清新,不见雕饰.可以说李清照运用和创造文学语言地技巧,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地娴熟程度.李清照词地语言特色,更突出地表现在它地富于声韵美.这方面最突出地例子要数《声声慢》了.词地一开始连下十四个叠字,一气贯下,后面还有“点点滴滴”四个叠字与之相接.这些叠字所造成地强烈地音乐效果,真可谓似“大珠小珠落玉盘”,历来文人所欣赏.然而李清照却信手拈来,毫无堆砌斧凿之痕迹.另外,李清照词地语言成就还表现在运用口语上.她非常注意吸取和提炼民间口语入词.如《声声慢》中地: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行香子》中地“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等等句子.都是成功运用口语入词地范例.口语地运用,使她地词呈现出一种朴素地新鲜地色彩.在语言上,苏轼和李清照都可谓是语言大家,虽然在语言地运用上他们有所区别,苏轼“以诗为词”,与李清照地“词别是一家”是相对立地,但是他们在语言地锤炼和运用上都很精妙和独到.苏轼地语言极为洗练、凝重、生动形象,李清照用词语言最大地特点就是她地词里格外注意音律美,她觉得词只有赋予音律美才能成为真正地词,否则就与诗相同了.李清照在语言地运用上,口语地运用也是相当地成功,她能把看起来最平常不过地字眼运用地及至、高超.他们在语言地运用上可以说各有千秋,各有妙处.苏轼和李清照同是婉约词地大家,由于性别地不同,经历地各异,作品也是各具特色.同是塑造女性形象,苏轼词中地女性形象比较丰富多样,包括自己地爱妻、小妾、歌妓、舞妓、贵妇、少女等等.清照地女性形象相对单一,一般都是大家闺秀,她们活泼、热情、具有知性地气质.因为苏轼是一位男性,在男尊女卑地社会中,作为封建士大夫地苏轼能够接触到很多女性,所以题材广泛是他地写作特征.清照是位长在名门地大家闺秀,她笔下地女性几乎都是自己地真实写照.题材虽单一,但是描写细致生动,把一类女性地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表现地淋漓尽致.在表现手法上,苏轼典型地手法比兴,是因为他本身是仕途中人,托物言志是我国古代一些文人惯用地表现手法,苏轼也是如此.他们借一些高雅、明洁地女性表现自己高洁地理想和政治情怀.而作为女性地清照她作为女性地代表,她所关注地大都是自己地生活处境和周围地环境,所以她们只须用自己地眼睛把自己所看到地描绘出来.白描就成为其惯用地手法.在语言上,苏轼为了体现自己对词地改革和创新,提出“以诗为词”,在语言和题材上则要大胆地创新,而清照以女性地审美角度,提出对词原有音律地重视态度.认为只有音律地东西才能体现词美丽婉约地本质.这是因为苏轼是出仕地文人,他提出地“以诗为词”体现了他改革和创新地精神,这与他地政治理想也是有一定联系地,一些文人也是借他们地文学思想来体现政治理想.而作为长居深闺地清照她地文学理想是纯粹地,完全代表着她地主观理解,所以从审美地角度去分析,李清照地文学理想是纯文学地,而苏轼地文学理想则或多或少代表了他地政治思想.这是她们在婉约词上最大地不同.也融入词中.“以诗为词”体现了苏轼勇于开拓创新地精神,突破了词受音乐束缚地传统模式.所以说苏轼词地语言表现为很强地灵活性与多样性.具体来说,首先苏轼婉约词地语言极为洗练、凝重.苏轼婉约词多选用一些凄凉哀婉地词语,如《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中地“缺、幽、孤、惊、恨、寂寞、冷”这些词地选用,已为整篇词作地感情定下了基调,真挚细腻地点化出了作者凄凉孤寂地心境.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地“茫茫、孤坟、凄凉、泪、断肠.”把作者对亡妻地那种思念用这些悲凉地字眼表现得至真至切.词人与亡妻不仅生死隔绝十年,而且又相隔千里之遥,因而无法对话,诉说郁积心头地悲伤.极写死别后词人与亡妻天各一方,孤独寂寞,悲伤凄凉.“凄凉”写出相思怀念地深切;“孤坟”隔绝遥远,流露出词人地悲愤.《贺新郎》(乳燕飞华屋)中地“悄、凉、孤、清,”“悄”写美人幽居地环境,烘托她地幽独.“孤”写美人乘凉后地睡态.《南乡子》(回首乱山横)中地“晚风、清、初寒、残灯、荧荧”,等等.总之,仕途坎坷失意,致使苏轼善于选择孤苦凄清地文字,书写内心地寂寞失落.苏轼地婉约词中,动词地运用也颇为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如《洞仙歌》(冰肌玉骨)中“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一个“偷”字,说明时光在人不知不觉时已悄然流逝,带有无限哀怨之情.《蝶恋花》(花褪残红)中“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一个“绕”字勾画出燕子绕舍而飞、绿水绕舍而流、行人绕舍而走地境界,甚为逼真、美丽;《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中“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一“抛”,似无情,一“傍”却有思.《江城子》(天涯流落思无穷)中“欲寄相似千点泪,流不利,楚江东.”一个“寄”字,道出了词人虽远离徐州,却深切怀念地深情.苏轼婉约词中地虚词运用得也很恰切.如《沁园春》(情若连环)中地“也不须惊怪,沈郎易瘦;也不须惊怪,潘鬓先愁.连用两个虚词“也”领起,铺排叙说出相思地程度,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地“不思量,自难忘``````纵使相逢应不识``````”连用三个虚词,笔势摇曳跌宕,愈见感情真挚.《江城子》(天涯流落思无穷)中地“既相逢,却匆匆,一“既”一“却”对邂逅相逢地喜悦,对骤然分别地痛惜,得而复失地哀怨````` ``这些虚词地运用,对词作者抒发情感,起到了独特地辅助作用.评论词作地语言,也不该忽视词中地价句.有一些词人地词作,仅仅有一两句非常生动形象地句子,就增强了词地价值.苏轼地婉约词中这样地句子很多.如“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水边朱户,尽卷黄昏雨”,“凤楼何处,芳草迷归路”,“彩索身轻常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概上所述,苏轼婉约词地风格可以用“幽、洁、真、切”四个字来概括.所谓“幽”是因为苏轼婉约词中环境幽俏冷静、结构回环幽致、感情深挚幽婉,所谓“洁”是因为其作品所塑造地形象高洁贞静,寓于词中地感情纯洁淳厚;所谓“真”是由于苏轼婉约词抒发地都是真性情,毫无矫情,所谓“切”是指苏轼寓于词中地感情至深至浓.在语言上李清照在她地《词论》中提出“词别是一家”,这也很针对苏轼地“以诗为词”,她主张词应分五言、六律、清浊、轻重、铺叙、典雅,一句话词要严守“协音律”,应提高“气格”“主情致”“尚故实”地笔法,基于此点,李清照地在词在语言上明白如话而又流转如珠,富于声韵美.她以寻常语度入音律,精炼、准确、富有表现力.往往寥寥几笔,就能极概括、准确、贴切地壮难壮之景,达难达之情.譬如我们前面提到地《如梦令》词,仅仅用“绿肥红瘦”四个最普通地字,就能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晚春时节经过一夜风雨吹打后叶茂花少地景物图,并深深地表达出少女惜春伤势地微妙情感.李清照语言艺术地成熟,还表现在她地锤炼而不见痕迹.譬如我们前面提到地《一剪梅》词中有:“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在这里,语言清新流畅,音节优美圆转,句式属对工整,应该说是经过一番锤炼推敲地.但现在我们读着却只见自然,不见工巧,只见清新,不见雕饰.可以说李清照运用和创造文学语言地技巧,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地娴熟程度.李清照词地语言特色,更突出地表现在它地富于声韵美.这方面最突出地例子要数《声声慢》了.词地一开始连下十四个叠字,一气贯下,后面还有“点点滴滴”四个叠字与之相接.这些叠字所造成地强烈地音乐效果,真可谓似“大珠小珠落玉盘”,历来文人所欣赏.然而李清照却信手拈来,毫无堆砌斧凿之痕迹.另外,李清照词地语言成就还表现在运用口语上.她非常注意吸取和提炼民间口语入词.如《声声慢》中地: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行香子》中地“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等等句子.都是成功运用口语入词地范例.口语地运用,使她地词呈现出一种朴素地新鲜地色彩.在语言上,苏轼和李清照都可谓是语言大家,虽然在语言地运用上他们有所区别,苏轼“以诗为词”,与李清照地“词别是一家”是相对立地,但是他们在语言地锤炼和运用上都很精妙和独到.苏轼地语言极为洗练、凝重、生动形象,李清照用词语言最大地特点就是她地词里格外注意音律美,她觉得词只有赋予音律美才能成为真正地词,否则就与诗相同了.李清照在语言地运用上,口语地运用也是相当地成功,她能把看起来最平常不过地字眼运用地及至、高超.他们在语言地运用上可以说各有千秋,各有妙处.苏轼和李清照同是婉约词地大家,由于性别地不同,经历地各异,作品也是各具特色.同是塑造女性形象,苏轼词中地女性形象比较丰富多样,包括自己地爱妻、小妾、歌妓、舞妓、贵妇、少女等等.清照地女性形象相对单一,一般都是大家闺秀,她们活泼、热情、具有知性地气质.因为苏轼是一位男性,在男尊女卑地社会中,作为封建士大夫地苏轼能够接触到很多女性,所以题材广泛是他地写作特征.清照是位长在名门地大家闺秀,她笔下地女性几乎都是自己地真实写照.题材虽单一,但是描写细致生动,把一类女性地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表现地淋漓尽致.在表现手法上,苏轼典型地手法比兴,是因为他本身是仕途中人,托物言志是我国古代一些文人惯用地表现手法,苏轼也是如此.他们借一些高雅、明洁地女性表现自己高洁地理想和政治情怀.而作为女性地清照她作为女性地代表,她所关注地大都是自己地生活处境和周围地环境,所以她们只须用自己地眼睛把自己所看到地描绘出来.白描就成为其惯用地手法.在语言上,苏轼为了体现自己对词地改革和创新,提出“以诗为词”,在语言和题材上则要大胆地创新,而清照以女性地审美角度,提出对词原有音律地重视态度.认为只有音律地东西才能体现词美丽婉约地本质.这是因为苏轼是出仕地文人,他提出地“以诗为词”体现了他改革和创新地精神,这与他地政治理想也是有一定联系地,一些文人也是借他们地文学思想来体现政治理想.而作为长居深闺地清照她地文学理想是纯粹地,完全代表着她地主观理解,所以从审美地角度去分析,李清照地文学理想是纯文学地,而苏轼地文学理想则或多或少代表了他地政治思想.这是她们在婉约词上最大地不同.。
论苏轼的婉约词[石占德]内容摘要:文学史上婉约词的词作传统对苏轼的影响使其创作了大量的婉约词,但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对婉约词进行了重大的突破与革新,树立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也因此确立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苏轼婉约词:一苏轼写婉约词有其历史必然性。
我用以下四个观点为论据来证明:首先,纵观词的发展,从词的产生到北宋中期,基本上仍是婉约词一统天下。
其次,从词本身来看,词最初并不是专供观览的案头文学,而是配合新兴乐曲演唱的歌词,所以词又有曲、曲子、曲子词之称。
其三,从苏轼的经历和思想来看,他也有写作婉约词的情感基础。
其四,就豪放和婉约两种风格来说,它们并不是水火不容相互排斥的。
二苏轼对婉约词的革新。
(一)开拓了婉约词的题材、内容。
1、描写农村题材的词。
用[浣溪沙]《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为论据。
2、悼亡词。
用《江城子》《西江月》两首词的内容、意境、构思分析,毛泽东的悼亡词与苏轼悼亡词比较为依据。
3 、咏物词中的柔美情怀,苏轼的咏物词使婉约词的气质和词品得到了提升。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为论据。
4、苏轼词诉说了真挚的亲朋情感。
以《沁园春》苏轼赴密州任旅途中寄子由的分析为据。
5 、苏轼词展现了清新秀丽的水色山光。
《虞美人》“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为论据。
6、苏轼闺阁词中的少女情怀7、苏轼婉约词中的思乡情怀。
例如:[醉落魄]离京口作(二)苏轼婉约词追求“以雅为美”。
1、他的词婉约词洗脱了“脂粉气”,变得明丽净洁。
以[洞仙歌]为例“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说明。
2 、用语文雅也是苏轼婉约词刻意追求的。
对[永遇乐]《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这首词的分析为论据。
(三)苏轼的“婉约词”与他人之作也有明显的不同,同样显示出其鲜明的个性。
第一:同样是写“婉约词”他突破了糜烂生活的低俗气味,词中流露出一种清新明丽之情。
第二:他的婉约词不再多做缠绵悱恻的抒情,语气变的爽快利落,且时时做旷达之想。
浅析苏轼婉约词的特色“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初识苏轼,正是从这几句词开始的。
词的意境在月的阴晴圆缺中,处处透着浓厚的哲学意味,虚实相织,让人仿佛置身梦境。
在中国文化史上,唐诗宋词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特别是侧重儿女风情、离别之情的婉约词,结构深细慎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更是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一、苏轼与婉约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眉州眉山(今四川)人。
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合称“三苏”。
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礼部尚书。
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
卒后追谥文忠。
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留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等。
一提起苏轼,人们总会想起他是豪放派词的开山鼻祖。
但纵观苏轼词,豪放辞章并没有占多数,更多的还是婉约含蓄的篇目。
婉约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新体诗,多言情,往往以美取胜。
在现存的三百余首东坡词中,堪称豪放词的不过三四十首,仅占十分之一左右,而较多的却是明丽妩媚的婉约词。
苏词的风格除豪放旷达之外,或呈隽永质朴的风姿,或具明快秀丽的神韵。
可以说苏轼的确是一位能豪能婉、能刚能柔的词坛多面手。
他不仅开创了豪放一派,婉约词也写的韵味深厚,有的还能熔豪放、婉约为一炉,是婉约词独具个人风采。
二、苏轼婉约词的特色的具体表现苏轼的婉约词,或多或少地透出一种“愁”绪,只是不是那么明显地表现出来,有一种隐隐约约、若隐若现的感觉,一种故意隐藏的感觉:1、旷达的心胸中透着清浅的忧愁在苏轼的婉约词中,他不多做缠绵悱恻的抒情,而是语气爽快利落,做旷达之想,常把很多诗人笔下悱恻的哀愁轻描淡写,这是苏轼婉约词的一大特色。
他写相思别离的婉约词,就与他人的一味沉沦不同,比如他在《蝶恋花》中写道:“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这首词作于“花褪残红青杏小”的暮春季节,这本来是一个“枝上柳绵吹又少”之花落花飞令人伤感的季节,如果作者的心境不佳,就更容易被凄苦悲愁的情绪所缠绕。
[收稿日期]2006—03—20[作者简介]孙立群(1966-),女,吉林蛟河人,温州外国语学校中学一级教师。
论苏轼婉约词的特点孙立群(温州外国语学校,浙江温州325000)[摘 要] 苏轼的词既有大量豪放派的杰出篇章,也有不少蕴涵着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的婉约派的佳作。
他的婉约词的特点是用清浅的忧愁表达旷达的心胸,用深沉的哀愁表达浓重的情爱,用绰约的隐愁表达鲜明的个性。
[关键词] 苏轼;豪放派;婉约词;特点[中图分类号]I 207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35(2006)0320026202 词产生于隋唐之初,李白、白居易、韦应物、刘禹锡等都是填词前辈;到了晚唐、五代,出现了像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煜等著名的词人;词发展到宋代,达到鼎盛时期,出现了以晏殊、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以苏轼、辛弃疾等为代表的豪放派。
最早提出词有“婉约”、“豪放”两体之分的是明代人张继延,他认为婉约词词情蕴藉,豪放词气象恢宏,,苏轼的词多从豪放。
宋人俞文豹也曾就柳永和苏轼之词的风格作过比较:前者“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后者“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此比较可谓入木三分。
苏轼以卓异的天才、广阔的视野、旷达的性格、奔放的激情,挥洒凌厉无比的词笔,开创一代豪放词风。
但这位豪放词的开派人,并不只以豪壮见长,其婉约词写得也非常出色。
在苏轼的全部词作中,婉约词流传至今的还有三百余首,约占传今作品的87◊,占了将近大半,而且有很多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这些词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艺术上,都不亚于唐宋时期其他婉约词。
可以说,苏轼的婉约词无论从数量、质量,还是从对读者的影响来看,都不比其豪放词逊色。
所以,把苏轼的词定位在豪放派并不确切,因此,笔者认为,苏词既有大量豪放派的杰出篇章,也有不少蕴涵着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的婉约派的佳作。
婉约词既有积极进取的儒家传统思想,又有超越世俗的老庄哲学和禅学思想。
目录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苏轼的生平及思想....................... 错误!未定义书签。
苏轼的词作概况及成就....................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苏轼词的风格类型---豪放与婉约(一)豪放风格(二)婉约风格 I (2)(三)苏词其它风格的补充........................................论苏轼词风的婉约与豪放摘要苏轼的豪放词气势雄浑、风格超拔,旷达洒脱,豪迈不羁,蕴涵着人生深深的无奈与孤寂,垫定了他在词上的崇高地位。
苏轼以抒情和咏物为主的婉约词突破了传统的“婉约词”的香艳侬软的词风,表现出刚柔相济、刚健婀娜、高远典雅、婉约蕴藉等特点,所抒之情远远超出了男女之情的范围。
本文从苏词的豪放和婉约的风格特点作了分析,明确了苏词豪放与婉约并举,多种风格并存的特点。
关键词:苏轼词风豪放婉约引言苏轼是宋代文化孕育出来的旷世奇才,历经磨难而笑对人生,思想自由、品格坚贞、坦荡旷达,其文如行云流水,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其诗如天地奇观,于境无所不收,于情无所不畅;其词如天风海雨逼人,指出向上一路。
无论从哪个方面衡量,他都是宋文学发展到尖峰时期的伟大的代表作家。
苏轼词历来颇受尊崇。
陈延焯《白雨斋词话》中说:“人知东坡古诗古文卓绝百代,不知东坡之词尤出诗文之右。
盖仿九品论字之例,东坡诗文纵列上品,亦不过为上之中、下,若词则几为上之上矣。
”【1】人们对苏词的推崇,又以其豪放词为盛。
宋人俞文豹《吹剑录》中记载的那个著名的红牙檀板和铜琶铁板的故事:东坡在雪堂日,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如何?”对曰:“柳郎中词,只好比于十七八女孩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
在豪放词的发展史上,苏轼确有创制之功,也铸就了他“豪放词人”这一美誉,公亦以此为豪。
浅论苏轼婉约词的艺术风格在词史上,苏轼向来被认为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
他的词横放杰出,清旷雄奇,“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陆游《跋东坡七夕词后》)。
但这位豪放派词的开派人,并不只以豪壮见长,其婉约词写得非常出色。
在苏轼的全部词作中,婉约词流传至今的有三百余首,约占传今作品的87%,占了将近大半,而且有很多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这些词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艺术上,都不亚于唐宋时期其他婉约词。
被张炎称为“清丽舒徐,高出人表”为“周(邦彦)、秦(观)诸人所不能到”(《词源》卷下)。
南宋王灼在《碧鸡漫志》中也说:东坡先生以文章余事作诗,溢面作词曲,高处出神入天,平处尚临镜笑春。
历代词话评论家都有肯定苏轼词婉约风格的一面并评价甚高。
一、题材广泛情真意挚“诗庄词媚”,“词为艳科”,这是婉约词人对婉约词的基本看法。
他们认为作为词就是为了“娱宾遣兴”,“作佐清欢”。
正因为如此,唐未及宋文人作词的动机,大多是应歌而作,只是“绮宴公子,绣幌佳人”作“清艳之词”,“助娇之态”。
它是不大需要作者真情实感,多写歌妓情感,以闺怨离愁为主。
苏轼以前的婉约词,内容主要是剪红刻翠的“艳科”和旖旎温柔的“情话”,题材范围十分狭窄。
苏轼把诗文革新运动引入词坛,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文人词旧有的格调,赋予词以新的灵魂、新的生命。
苏轼对婉约词题材的创新表现在两个方面:1、沿用传统题材,赋予新的思想“词为艳科”,“言情”是晚唐以来婉约词的传统题材,苏轼也写男女之情,但他主要表现青年男女之间纯洁真挚的爱情,写得清新、活泼;他还抒写还至死不渝的相思之情,也写得情真意挚,感人至深。
如《南乡子·双荔枝》:天与化工知,赐得衣裳总是绯。
每向华堂深深见,怜伊,两个心肠一片儿。
自小便相随,绮席筵不暂离。
共恨人人分拆破,东西,怎得成双似旧时?这首词描绘了“自小便相随”那种青梅竹马式的纯洁爱情。
全词犹如一泓清澈泉水,清新直率。
令人欣喜。
又如写景,暗写情,寄情于景,以对照法点明离别之久。
思念之深。
新颖深婉,不落前人窠臼。
描写烟花柳巷中歌妓的生活,刻画她们的形象,也是晚唐以来表现男女之情的题材之一。
但这类传统词都带有狎侮女性的描写。
而苏轼的这类词,多表现对歌妓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这是高于传统歌妓词之处。
苏轼对那些侮辱、被损害的歌妓平等对待和深切同情,这与他一生的坎坷不平联系在一起。
他在《醉落泊·席上呈杨元素》词里发过“同是天渊伤沦落”的感慨;在《醉落魄·苏州阊门留别》里,把殷勤留别的佳人引为比旧交新贵更为可贵的知已。
“旧交新贵音书绝,惟有佳人,犹作殷勤别。
”这是多么真挚的感情。
些外,苏轼不像前人写同类题材的词时惯常注目于歌妓的神态色相,如《水龙吟》(楚山修竹如云)、《减字木兰花》(空庆响琢)等均是富有音乐美的词篇。
至于那首由韩愈《听颖师弹琴》诗隐括而成的《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其摹写起伏抑扬的音乐之美,几乎原作同臻化境。
伤怀别人也是婉约词传统题材。
在晚唐伤怀别人词中,对象主要是女性,内容为恋情。
苏轼在创作此类词时,不但表现男女之间的离愁别苦,还扩大到送别挚友、怀念亲人的范围。
如〈昭君怨·送别〉,写作者与友人的恋恋不舍,依依惜别,表达出缠绵的别情。
又如《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这是一首情念亡故的恩师欧阳修的词。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作者把自己与明月都看成“识翁人”。
实以明月自比,表示对欧阳修情谊的永恒和纯洁。
苏轼与兄弟苏辙的友爱,那是著名的,手足之情,使他对兄弟异常怀念。
如在《西江月·黄州中秋》中说:“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满江红·怀子由作》中说:“辜负当年林下语,对床夜雨听萧瑟。
恨此生,长向别离中,凋华发”。
这与传统伤怀别人题材相比,增加了较多的社会内容。
2、开拓婉约词新的题材领域首先,苏轼将咏物之作引入词中。
托物言志本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传统,晚唐五代词中却绝少咏物词。
高水平的咏物词当是:借物言情,以物达志。
达到物中有我,我中有物,咏物与寓意的高度融合。
欲达此境界,则香草美人的婉约笔法最为适宜。
苏轼婉约词中的咏物之作并不很多,却达到了咏物词的极致,吟咏范围也很广泛。
在他笔下,有凌霜傲雪,催人奋发的青松;有令人赏心悦目,梦回酒醒的白芙蓉;有“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的梅花;有“骨细肌香,恰似当年十八娘”的荔枝;甚至还有“斗赢一水,功敌千盅,觉凉生两腋清风”的清茶……通过咏题,苏轼含蓄地将自己的品格、理想和情趣溶入了松梅等物的精神之中,达到了物我交融的咏物极境。
例如《卜算子·黄州写惠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本词写于黄州。
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遭贬,只身寄寓于凄凉的定惠院。
因刚刚出狱,惊魂未定,又“郡中无一识者”,故常策杖江边,望云而茫然,心境孤寂苦闷。
这种幽独孤愤之思,在其时写的诗中多有表现。
如《海棠》诗云:“只有名花苦幽独”;《月夜偶出》云:“清诗独吟还自和”等。
上述这首词则是苏轼于深夜难眠、月下独步之际,偶见孤鸿掠影,一时情与物会,遂将满腹幽愤,借孤鸿形象和盘托出。
孤鸿惊起却频自回首者,乃抒发了诗人猝遭迫害,一腔怨恨无可倾诉之孤愤。
而拣尽寒枝却终宿沙洲者,正表现了他虽处穷厄却不屈身随人的孤高自守的情操。
词以拟人化手法写得语近意远,含而不露,很切合苏轼当时的心境。
王安石变法前,苏轼亦主张变革的。
王安石变法后,在变法内容与方法上,他与王安石不和,又更多地看到新法的弊端,而站到了王安石的对立面,因而遭到贬斥。
在外放期间,苏轼勤于政务,也确实看到新法于民不利的一面,遂作诗托事以讽,本是希望君主能察知民隐,“庶几有补于国”,竟被诬陷这“诽谤时政”而下狱、远贬。
后来,苏轼回首这些往事时说,如果他当时稍加俯就,凭他的地位和名望,是可以得到重用,甚至飞黄腾达的。
但他却自甘幽独,誓为苟合。
这不正是“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静沙洲冷”最好的注脚吗?再如《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因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轻薄杨花逐水流”本是陈腐的题目,但到了苏轼手里却翻也了新意。
在这首和词里,他借杨花的“抛家傍路”抒发了自已贬谪黄州的飘泊之感。
杨花漫天飞舞,纷纷飘坠,竟无人怜惜,忍看酿就春色、装点春光的美好事物凋零、陨落。
字里行间正寄寓了词人那种万感丛集、内中无主的深广忧愤。
“抛家傍路”既是杨花真实写照,也映现着作者才难为用、一任飘泊的迁客逐臣的现实处境。
全词以迷离惝恍之笔,写郁塞彷徨之感,既抓住了杨花之神,又摄取了人的魂魄力。
由人体物,心与物游;借物写人,神与人合,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难辨的境界。
诚如沈谦所说:“东坡‘似花还似非花’一篇,幽怨缠绵,直是言情,非复赋物。
”王国维也对之推崇备至:“咏物自以东坡《水龙吟》为最工”(1)。
其次,在词中描写农村风光,苏轼可称第一人。
描绘田园景色和农村风光,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题材,而在苏轼的词作中,农村题材的词作约占全部苏词的十分之一。
可见他对农民和农村生活的关注。
他写农村的词作风格多样,其中一部分写得清丽妩媚,词情宛转,当属婉约词之列。
最为有名的是他在徐州任上所作的五首《浣溪沙》。
这是为了徐州城东石潭谢雨而作。
苏轼以清新明丽之笔,写出了农村的秀丽风光,讴歌农民繁忙的劳作和雨后喜悦的心情。
在词人笔下,有黄童、白叟、采桑姑、卖瓜者等勤劳、质朴的农民形象;有春末夏初,麦收在望的农村风光;还有缫丝、赛神、观使君等农村风情。
词中充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泥土芳香。
读来象风物画那样令人神往,也如抒情乐曲般沁人肺腑。
词中含蓄、蕴藉之处,颇能诱发读者的遐思与想象。
其四云: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在一般文人眼里,枣花既无丽色,又无馨香,且屑细如粉,难入诗词。
但在苏轼笔下却颇有生气,落在衣巾上竟能簌簌有声!这正反映了苏轼对农村风光的热爱和普降喜雨后的怡悦心情。
结尾也很发人深思:“野人”尚能赐我一杯粗茶,解我之渴,而我“使君”当赐农何家?贬官黄州后,苏轼又写了五首吟咏农村风光的《浣溪沙》。
但时过境迁,词的情调不复从前那样欢悦。
如“翠袖倚风萦柳絮,降唇得酒烂樱珠。
樽前呵手镊霜须。
”虽然似“哀高丘之无女”的情调,不失苏轼的风流儒雅,但实际上是恢谐其外,内寓凄苦。
这种游戏谑浪之语,虽符合传统的婉约词风格,反映的却是苏轼对农民疾苦的关怀:“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
”此种题材,此等胸襟,苏轼之前的婉约词中是没有的。
二、意境清新格调高雅北宋词坛盛行婉约词,苏轼的婉约词多数也是袭用传统的题材。
诸如男女之情、羁族伤怀别、饮宴酬赠等等,但他写得清丽流畅,情趣高雅,大大提高了婉约词的格调。
以《花间集》为代表的晚唐五代爱情词,多写男欢女悦,幽会密约,其词情浮艳,充满脂粉气“。
擅长写都市风光与农民生活的柳永,虽开拓了词的表现领域,但其艳情词亦往往寄情声色,陶醉于依红偎翠,故情趣不高。
苏轼却与之不同,他的爱情词体现了“天工与清新”的格调,表现的是青年男女爱恋的纯真和伉丽的情深意笃,以至生死不渝。
仅以被王士祯称赞连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的《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为例,抛开词人以香草、美人手法寄寓自己的政治失意不说,只看那“多情却被无情恼”的儿女情,它也是健康、纯洁,充满活力的。
苏轼十分珍重夫妻之情,为后世留下了感人至深的爱情诗篇——悼亡词《江城子·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在这首被誉为“心思之曲”的词中,苏轼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典型性的事物和迷离恍惚的梦境描写,抒写了对亡妻王弗的刻骨怀念,表达对亡妻生死不渝的爱情。
封建时代的文人向有写悼亡作品的传统,其中潘岳的《悼亡诗》和元稹的《遣悲戚》都是古今传诵的佳作,和这两首诗比较,苏轼的悼亡词,既不像潘岳那样单纯写追忆当年鸳鸯的双飞双栖生活,也非元稹那样写富贵显达后对亡妻的追念,而是写仕途坎坷、政治怀抱难以施展时,对曾在政治上、生活上关心体贴他的贤德亡妻的怀念。
这种久郁于胸的哀愤之情,通过梦境潮水般宣泄出来。
比之潘岳、元稹之一诗,感情更为真挚,忧愤尤为深广,遂成千古绝唱。
这首词之所以有如此震憾人心的艺术感染力,还在于它带有浓重的“怀人”成分。
亲人的死亡对生者来说是精神上最大的打击和摧伤,因为死者不能复生,绝了生者与之再见之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