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外疝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17.00 KB
- 文档页数:6
教案教学目的与要求:熟悉腹外疝的概念;掌握腹股沟区的解剖层次及腹股沟管解剖;了解腹外疝特别是腹股沟疝的特点;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的处理原则;了解无张力疝修补的概念、方法和手术要点;掌握特殊临床类型疝:滑动疝、嵌顿性疝掌握腹股沟疝的检查方法、诊断与鉴别诊断;腹股沟疝的治疗原则和手术方法授课内容(要点)及时间分配:时间分配一.腹外疝的概论:定义、病因、临床类型。
10二.腹股沟疝201.腹股沟区解剖概要,重点是腹股沟区解剖层次、腹股沟管解剖、直疝三角。
2.临床表现和诊断3.鉴别诊断:直疝和斜疝的鉴别4.治疗原则5.腹股沟疝治疗新进展:无张力疝修补术6.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的处理原则三.病例讨论:图解腹股沟疝的临床表现、解剖概要、手术要点10讲课重点和难点:1.特殊临床类型疝:滑疝、嵌顿疝2.腹股沟管解剖、直疝三角3.直疝和斜疝的鉴别4.传统四种修补方法5.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的处理原则:如何正确判断疝内容物的活力6.无张力疝修补授课中加强以下内容的举措:1.如何加强基础与临床的联系:腹外疝病因腹壁强度降低腹股沟疝病人胶原代谢紊乱→羟脯氨酸减少→成纤维细胞增生异常→影响腹壁强度。
吸烟直疝病人促弹性组织离解活性显著增高。
2.采用专业英语词汇:疝 hernia嵌顿性疝 incarerated hernia腹股沟斜疝 indirect inguinal hernia腹股沟直疝 direct inguinal hernia直疝三角 HesselbachFergusonBassiniMcVayShouldice无张力疝修补术 tension free hernioplasty3.启示学生思维方面:腹股沟疝是多发病和常见病。
临床上遇到肠梗阻的病人要检查有无腹股沟疝嵌顿的情况4.指导学生自学方面:股疝、切口疝、脐疝、白线疝的诊断和治疗5.介绍学科进展内容:经腹腔镜疝修补术最新腹股沟疝的分型教具准备:CAI课件,电子文档附件:电子教案.DOC (41472字节) 电子课件.PPT (15984640字节) 备课主要参考书目、文献:外科学(第七版)手术学(普通外科卷)思考题、复习提纲或测试题:测试题:1.滑疝的概念?2.腹股沟管之解剖要点?3.直疝和斜疝的鉴别诊断内容?4.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术中如何正确判断疝内容物的活力?。
教案首页第一次课授课时间 2017.7.7 教案完成时间_2017.7.5__ 体内某个器官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处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即称为疝。
疝最多发生在腹部,腹部疝尤以腹外疝多见。
腹外疝是腹内器官或组织连同壁腹膜并经腹壁的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而形成的包块(疝块)。
病因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是腹外疝发病的两个主要原因。
腹外疝根据其发生部位可以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
其中以腹股沟斜疝的发病率最高,约占全部腹外疝的75%~90%,是最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
(二)腹股沟直疝病人站立时,在腹股沟内侧端、耻骨结节外上方出现一半球形肿块,不伴有疼痛或其他症状;因疝囊颈宽大,平卧后肿块多能自行消失;直疝不进入阴囊,故极少发生嵌顿。
常见于年老体弱者。
典型的腹外疝由疝环、疝囊、疝的内容物和疝外被盖组成。
疝内容物是进入疝囊的腹内脏器或组织,以小肠最为多见,大网膜次1.腹壁强度降低发生腹外疝的局部腹壁均为强度减弱的区域。
造成腹壁强度减弱的原因有先天性结构缺陷和发育异常及后天性腹壁肌功能丧失和缺损。
前者如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穿过腹股沟管、股动静脉穿过股管、脐血管穿过脐环以及腹白线发育不全等,后者包括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外伤、感染、腹壁神经损伤、年老、久病或肥胖所致肌萎缩等。
2.腹内压力增高腹内压力增高既可引起腹壁解剖结构的病理性变化,利于疝的形成,又可直接或促进腹腔内脏器官经腹壁薄弱区或缺损处突出形成疝。
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如前列腺增生症)、腹水、妊娠、举重、婴儿经常啼哭等是引起腹内压力增高的常见因素。
腹外疝根据其发生部位可以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
其中以腹股沟斜疝的发病率最高,约占全部腹外疝的75%~90%,是最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
典型的腹外疝由疝环、疝囊、疝的内容物和疝外被盖组成。
疝内容物是进入疝囊的腹内脏器或组织,以小肠最为多见,大网膜次一、疝的分类及临床表现分类根据疝的可复程度和血供情况等,腹外疝可分以下4种类型:1.易复性疝凡疝内容物很容易回纳入腹腔的,称为易复性疝。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外科学教案首页教师:余峰彬标题:腹外疝学时:理论2学时教学目的:1.描述腹外疝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2.详述腹股沟斜疝、直疝、股疝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和治疗方法。
3.简述脐疝、切口疝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教学重点:腹外疝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斜疝、直疝、股疝、脐疝、切口疝教学难点:斜疝、直疝、股疝的鉴别教学活动:通过教师对幻灯片的精细讲解,让学生理解掌握腹外疝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说出斜疝、直疝、股疝的鉴别。
病案分析让学生能正确鉴别各种病理类型的斜疝、直疝、股疝。
向学生介绍无张力疝修补术以拓宽疝手术的思路。
教具:powerpoint课件、教材作业布置:病案思考(肠梗阻疝引起)。
授课内容:见下页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及时间腹外疝External Abdominal Hernia概述Introduction一.概念(Definition)疝:任何脏器或组织离开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正常或不正常的薄弱点或缺损、孔隙进入另一部位。
脑部:脑疝胸部:膈疝腹部:腹内疝:小网膜孔疝腹外疝(腹壁疝):腹股沟疝(90%):斜疝直疝股疝(5%)切口疝脐疝白线疝等腹内疝:腹腔内脏器进入腹腔内间隙或囊内。
腹外疝(腹壁疝):凡是腹腔内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先天性或后天性缺损、薄弱区、缺损处向体表突出,在局部形成一肿块者称为腹外疝。
如脏器进入原有腹腔内间隙囊内,则称腹内疝,不能为视诊所见,例如小网膜孔疝、膈疝等。
要注意的是,突出物必须在由腹膜壁层所构成的囊袋内,如无此囊袋,则称作内脏突出。
二.腹外疝的病因(Etiology)•(一)腹壁强度降低属于解剖结构原因,是疝发生的基础,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情况。
1.先天性因素:如腹膜鞘状突未闭、腹内斜肌下缘高位、宽大的腹股沟三角、脐环闭锁不全、腹白线缺损等。
2.获得性因素: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外伤、炎症、感染、手术切断腹壁神经、老龄的肌肉退化萎缩以及胶原代谢异常,致坚实的筋膜组织为疏松的结缔组织代替的解剖方面原因等。
腹外疝的护理教案【护理教案】一、课程目标:了解腹外疝的定义、分类、病因及护理要点,了解护理工作中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二、教学重点:1. 腹外疝的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2. 护理工作中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三、教学难点:1. 如何正确识别和处理腹外疝的护理问题;2. 如何在护理工作中维护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腹外疝的相关知识和护理要点,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护理工作中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五、教学内容:1. 腹外疝的定义和分类:腹外疝是指腹腔内脏器官通过腹壁缺损或衰弱处的缺口脱出体表形成包块。
根据疝筐位置和疝囊内容不同,腹外疝可分为腹股沟疝、脐疝、膈疝、腹壁疝等。
2. 腹外疝的病因及护理要点:(1)疝的防治:注意影响腹压的因素,如避免重物提拿,防止便秘、咳嗽,避免剧烈运动等;(2)腹腔内压、腹壁肌肉张力的维持:维持患者四肢屈曲,保持膀胱内导管通畅、腹腔内管路通畅;(3)保持切口干燥、清洁:每日测量包块大小,记录包块外形、大小、质地、皮肤变化等;(4)饮食调理:控制蛋白质、脂肪摄入,多食用高纤维、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等;(5)疼痛缓解:及时给予止痛、镇痛药物等缓解患者疼痛。
3. 护理工作中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1)保障患者安全: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如正确使用医疗设备,遵循操作规范等;(2)保护患者隐私:尊重患者的隐私,不泄露患者隐私信息;(3)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耐心倾听患者诉求,及时满足患者合理需求,并给予必要的精神支持等。
六、思政内容本课程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思政内容,要求学生充分认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倍加珍惜医护工作岗位,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切实做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七、教学反馈对于学生的学习,我们需要及时进行反馈,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和技能。
腹外疝教案[精品文档]标题:腹外疝教案[精品文档]一、教学目标1、理解腹外疝的基本概念、成因和影响。
2、掌握腹外疝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3、增强学生对腹外疝的认知,提高临床诊疗能力。
二、教学内容1、腹外疝的基本概念和类型2、腹外疝的病因和发病机制3、腹外疝的病理生理变化4、腹外疝的诊断方法5、腹外疝的治疗原则和手术方法6、腹外疝的护理与预防三、教学重点难点1、腹外疝的诊断方法是教学重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
2、腹外疝的手术方法和护理与预防是教学难点,需要教师详细讲解。
四、教学方法1、采用案例导入法,引入腹外疝的典型病例,激发学生兴趣。
2、采用讲授法,使学生了解腹外疝的基本概念和病因。
3、采用演示法,通过模型和手术视频,让学生了解手术方法。
4、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自主探究,深入了解腹外疝的诊断方法和护理预防。
五、教学步骤1、教师导入案例,激发学生兴趣。
2、教师讲解腹外疝的基本概念和病因,让学生了解基本知识。
3、教师演示模型和手术视频,让学生对手术方法有初步了解。
4、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自主探究腹外疝的诊断方法和护理预防。
5、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及时给出反馈和指导。
6、教师对教学重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记忆。
六、课后作业1、完成教学PPT上的相关练习题。
2、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加深对腹外疝治疗和护理的了解。
七、教学反思1、通过学生的反馈,评估学生对腹外疝的理解程度。
2、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3、反思教学步骤的设计,是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八、教学评估1、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腹外疝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2、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
3、通过学生的临床实践,评估学生对腹外疝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九、教学计划调整1、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
2、根据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根据临床实践情况,不断优化手术方法和护理方案。
**市**区人民医院健康教育处方腹外疝腹外疝主要与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增高有关,如外伤、感染、年老、肥胖所致的肌萎缩、慢性咳嗽、长期便秘、搬运重物、婴儿啼哭等。
一、术前指导1. 协助完善各项辅助检查。
禁烟、酒。
2.消除引起腹内压升高的因素如用力咳嗽、排便等,避免提重物。
疝块较大者减少活动,避免形成嵌顿。
3.做好与手术、麻醉及患者配合所需的准备。
如手术区皮肤的清洁与准备、术前禁食禁饮、床上排尿、排便训练、控制血压等。
4.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女性患者避开月经期,更换宽松衣裤,取下义齿、首饰等物品,遵医嘱执行术前用药。
二、术后指导1.正确连接各管路,妥善固定,保持通畅,预防感染,防止逆流。
2.注意切口渗血渗液和引流液的情况。
3.做好饮食指导。
术后六小时遵医嘱进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半流质、软食。
避免胀气、油腻、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行肠切除、肠吻合术后应禁食,待肠功能恢复后方可进食。
4.病情稳定后鼓励患者床上活动,如床上翻身、抬臀、屈曲伸展下肢等,以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及促进胃肠动。
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患者术后次日即可下床活动。
年老体弱、复发性、绞窄性疝可适当延迟下床活动时间。
5.注意保暖,避免上呼吸道感染,保持病室安静、床单位清洁干燥,观察受压部位皮肤情况,定时更换体位,预防压疮。
6.做好安全管理。
预防跌倒、坠床发生。
三、出院指导1.自我监测:注意腹股沟区域或外阴部有隆起的肿块及切口渗血渗液等情况应及时就诊。
2.饮食指导:饮食规律,多饮水、多吃蔬菜等粗纤维食物,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暴饮暴食,饭后忌剧烈活动。
3.活动与休息:患者出院后逐渐增加活动量,3个月内应避免体力劳动或提举重物。
祝您健康!地址:**市**区**路文卫巷38号邮编:334100电话:- 转9012。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腹外疝的定义、分类、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临床思维。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病人、尊重生命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1. 腹外疝的定义、分类和病因。
2. 腹外疝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教学难点:1. 腹外疝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 腹外疝的治疗原则。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多媒体设备。
2. 相关病例资料。
3. 教学模型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什么是腹外疝?请举例说明。
2. 引导学生思考腹外疝的病因和分类。
二、讲授新课1. 腹外疝的定义、分类和病因- 定义:腹外疝是指腹腔内脏器或组织通过腹壁缺损突出至体表形成的肿块。
- 分类:根据发生的部位可分为腹股沟疝、脐疝、切口疝等。
- 病因:腹壁强度降低、腹内压力增高、腹壁缺损、解剖结构异常等。
2. 腹外疝的临床表现- 腹部肿块:肿块多在站立、咳嗽、用力时出现,平卧后消失。
- 疼痛:部分患者伴有局部疼痛,尤其在站立、咳嗽时加剧。
- 感染:若发生嵌顿或绞窄,可出现急性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3. 腹外疝的诊断方法- 视诊:观察肿块形态、大小、部位等。
- 触诊:了解肿块质地、活动度、有无压痛等。
- 压腹试验:观察肿块是否随腹压增加而增大。
- 影像学检查:B超、CT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4. 腹外疝的治疗原则- 非手术治疗:适用于无症状、轻微症状的腹外疝患者。
- 手术治疗:适用于嵌顿性、绞窄性腹外疝及症状明显的患者。
三、案例分析1. 教师提供病例资料,引导学生分析病例,提出诊断和治疗意见。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病例特点,提出治疗方案。
四、课堂小结1. 总结腹外疝的定义、分类、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
2. 强调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腹外疝的最新研究进展。
2. 结合实际病例,分析腹外疝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腹外疝的概念、病因、分类、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2. 技能目标:掌握腹外疝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术前准备、手术操作及术后护理。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腹外疝的概念、病因、分类。
2. 腹外疝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3. 腹外疝的手术治疗方法。
教学难点:1. 腹外疝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 腹外疝手术操作的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消化系统的相关知识,引入腹外疝的概念。
2.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腹外疝的病因和分类。
二、讲授新课1. 腹外疝的概念、病因、分类- 腹外疝是指腹内脏器通过腹壁的缺陷突出至体表所形成的包块。
- 病因:腹壁强度降低、腹内压力增高。
- 分类:腹股沟疝、股疝、脐疝等。
2. 腹外疝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腹壁肿块、疼痛、坠胀感等。
- 诊断方法: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B超、CT等)。
3. 腹外疝的手术治疗方法- 术前准备:完善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做好心理护理;调整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 手术操作: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腹股沟疝修补术、股疝修补术等。
- 术后护理:观察生命体征,保持切口干燥、清洁;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预防并发症。
三、课堂讨论1. 讨论腹外疝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 讨论腹外疝手术操作的注意事项。
四、总结1. 总结腹外疝的概念、病因、分类、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2. 总结腹外疝的手术治疗方法。
五、课后作业1.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腹外疝的流行病学特点。
2. 分析一例腹外疝患者的病例,讨论其诊断与治疗方案。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授、讨论、总结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腹外疝的相关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腹外疝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这部分内容的讲解。
腹外疝教案引言:腹外疝是一种常见的腹壁疾病,它发生在腹腔内脏穿过腹壁缺损或薄弱处进入腹壁的情况。
腹外疝的临床表现可能是隐匿的,也可以是明显的突出物。
腹外疝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可能引发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本教案将介绍腹外疝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内容,以帮助医务工作者更好地了解腹外疝的相关知识。
一、腹外疝的定义腹外疝指的是腹腔内脏器官通过腹壁缺陷或薄弱处脱出形成的疝囊,并在腹壁下形成可触及和可见的突出物。
二、腹外疝的病因1. 先天性:包括腹壁发育不良、腹直肌无力等。
2. 后天性:包括腹壁外伤、手术切口未愈合等因素。
三、腹外疝的临床表现1. 可能无症状:有时腹外疝可以无症状地存在很长时间。
2. 腹壁突出物:可以是梨形、饼形或球形,可随体位的改变而移动。
3. 不适感或疼痛:当腹外疝受到压力或咳嗽等因素刺激时,病人可能感到不适或疼痛。
4. 呕吐和消化不良:较大的腹外疝可能压迫胃和肠道,导致呕吐和消化不良等症状。
四、腹外疝的诊断1. 体格检查:包括触诊、听诊等方法,检查腹壁突出物的大小、形状、可触性等。
2.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CT等可以帮助确定腹外疝的位置、大小、内容物等。
五、腹外疝的治疗1. 保守治疗:适用于小型、无症状和老年病人,包括腹带、支托器等辅助措施。
2. 手术治疗:适用于症状明显、引起并发症或无法通过保守治疗改善的病人,包括修复腹壁缺陷、强化腹壁等措施。
六、预防和护理1. 加强锻炼:保持适当的体重,强化腹直肌的力量,防止腹壁肌肉松弛。
2. 避免过度劳累:减少腹壁受压和应力,避免提重物和剧烈运动。
结论:腹外疝是一种常见的腹壁疾病,它的临床表现多样,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
对于小型、无症状的腹外疝,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来缓解症状;而对于症状明显、引起并发症的病人,手术治疗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预防和护理同样重要,加强腹肌的锻炼,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预防腹外疝的发生。
总之,深入了解腹外疝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知识,可帮助医务工作者更好地进行腹外疝的诊断和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西医外科学》教学大纲:腹外疝
第一节概述
【目的要求】
(一)了解腹外疝的病因、疝的组成
(二)熟悉腹外疝的临床类型
【教学内容】
(一)腹股沟区的解剖
(二)病因
(三)疝的解剖
(四)手术治疗原则及并发症
第二节腹股沟斜疝
【目的要求】
(一)熟悉本病的解剖、发病机理
(二)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
(一)腹股沟管的解剖
(二)发病机制
1.先天性因素
2.后天性因素
(三)临床表现和诊断
(四)鉴别诊断本病应与睾丸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隐睾、急性肠梗阻等鉴别
(五)治疗
1.非手术疗法
2.手术疗法疝囊高位结扎术、疝修补术、疝成形术
第三节腹股沟直疝
【目的要求】
(一)熟悉腹股沟三角的解剖、发病机理
(二)掌握腹股沟直疝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
【教学内容】
(一)局部解剖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治疗主要手术治疗原则是修补、加强腹股沟三角
第四节股疝
【目的要求】
(一)熟悉股管的解剖、发病机理
(二)掌握股疝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教学内容】
(一)股管解剖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鉴别诊断
(五)治疗:早期手术治疗、分两种途径1.腹股沟上修补术
2.腹股沟下修补术。
教案首页
第一次课授课时间 2017.7.7 教案完成时间_2017.7.5__ 体内某个器官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处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即称
为疝。
疝最多发生在腹部,腹部疝尤以腹外疝多见。
腹外疝是腹内器官或组织连同壁腹膜并经腹壁的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而形成的包块(疝块)。
病因
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是腹外疝发病的两个主要原因。
腹外疝根据其发生部位可以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
其中以腹股沟斜疝的发病率最高,约占全部腹外疝的75%~90%,是最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
(二)腹股沟直疝
病人站立时,在腹股沟内侧端、耻骨结节外上方出现一半球形肿块,不伴有疼痛或其他症状;因疝囊颈宽大,平卧后肿块多能自行消失;直疝不进入阴囊,故极少发生嵌顿。
常见于年老体弱者。
典型的腹外疝由疝环、疝囊、疝的内容物和疝外被盖组成。
疝内容物是进入疝囊的腹内脏器或组织,以小肠最为多见,大网膜次
1.腹壁强度降低发生腹外疝的局部腹壁均为强度减弱的区域。
造成腹壁强度减弱的原因有先天性结构缺陷和发育异常及后天性腹壁肌功能丧失和缺损。
前者如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穿过腹股沟管、股动静脉穿过股管、脐血管穿过脐环以及腹白线发育不全等,后者包括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外伤、感染、腹壁神经损伤、年老、久病或肥胖所致肌萎缩等。
2.腹内压力增高腹内压力增高既可引起腹壁解剖结构的病理性变化,利于疝的形成,又可直接或促进腹腔内脏器官经腹壁薄弱区或缺损处突出形成疝。
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如前列腺增生症)、腹水、妊娠、举重、婴儿经常啼哭等是引起腹内压力增高的常见因素。
腹外疝根据其发生部位可以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
其中以腹股沟斜疝的发病率最高,约占全部腹外疝的75%~90%,是最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
典型的腹外疝由疝环、疝囊、疝的内容物和疝外被盖组成。
疝内容物是进入疝囊的腹内脏器或组织,以小肠最为多见,大网膜次
一、疝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分类
根据疝的可复程度和血供情况等,腹外疝可分以下4种类型:
1.易复性疝凡疝内容物很容易回纳入腹腔的,称为易复性疝。
2.难复性疝疝内容物不能或不能完全回纳入腹腔内,称难复性疝。
3.嵌顿性疝疝环较小而腹内压突然增高时,疝内容物可强行扩张疝囊颈而进入疝囊,随后因疝囊颈的弹性收缩,将内容物卡住,使其不能回纳,称为嵌顿性疝。
4.绞窄性疝嵌顿若未能及时解除,肠管及其系膜受压程度不断加重,可使动脉血流减少,最后导致全阻断,即为绞窄性疝。
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实际只是一个病理过程的两个阶段,临床很难截然区分。
临床表现
(一)腹股沟斜疝
1.易复性斜疝除腹股沟区有肿块和偶有胀痛外,并无其他症状。
常在站立、行走、咳嗽或用力时出现肿块,肿块多呈带蒂柄的梨形,可降至阴囊或大阴唇。
如病人平卧休息用手将肿块推送向腹腔回纳而消失。
2.难复性斜疝除胀痛稍重外,主要特点是疝块不能完全回纳。
滑动性斜疝多见于右侧腹股沟区,除了疝块不能完全回纳外,尚有“消化不良”和便秘等症状。
3.嵌顿性疝多发生于斜疝,其主要原因是强体力劳动或用力排便等腹内压骤增。
表现为疝块突然增大,伴有明显疼痛,平卧或用手推送不能使之回纳。
肿块紧张发硬,且有明显触痛,还可伴有腹部绞痛、恶心、呕吐、腹胀、停止排便排气等机械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
若为大网膜,局部疼痛常较轻微。
疝一旦嵌顿,自行回纳的机会较少。
多数病人的症状逐步加重,若不及时处理,终将发展成绞窄性疝。
4.绞窄性疝临床症状多较严重,因疝内容物发生感染,侵及周围组织,会引起疝块局部软组织的急性炎症和腹膜炎的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脓毒症。
但在肠袢坏死穿孔时,可因疝内压力骤降而使疼痛暂时有所缓解,因此疼痛减轻但肿块仍存在者,不可当作是病情好转。
表格鉴别:
易复性疝内容物很容易回纳入腹腔的疝病人平卧休息用手将肿块推送向腹腔回纳而消失
难复性疝内容物反复突出,疝块不能完全回纳,但并不引起严重症状。
内容
物大多是大网膜
疝块不能完全回纳
滑动疝(干扰项)属于难复性疝;盲肠、乙状结肠或膀胱随之下移而成为疝囊的一部分,常发生于右侧,左:右=1:6
续表
嵌顿性平卧或用手推送不能使之回纳+明显疼痛+疝块突然增大;终将发展成绞窄性疝
绞窄性肠管嵌顿不及时解决→动脉血流↓→完全阻断临床表现严重,伴感染,严重可发生脓毒血症
锦囊妙记——不容易嵌顿的疝:直疝,切口疝,脐疝(直切脐橙)
二、临床表现——斜疝与直疝的区别
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直疝
发病年龄儿童与青壮年多见多见老年人
突发途径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入阴囊由直疝三角突出,不进阴囊
疝块外形椭圆形或梨形,有蒂半球形,基底较宽
回纳疝块后压住内环疝块不再突出疝块仍可突出
四、治疗原则——非手术治疗
腹股沟疝一般均应及早施行手术治疗,但因婴幼儿腹肌可随生长逐渐强壮,疝有自行消失的可能,故半岁以下婴幼儿可暂不手术。
可用棉线束带或绷带压住腹股沟管深环,防止疝块突出,并给发育中的腹肌以加强腹壁的机会。
疝囊高位结扎术婴幼儿、绞窄性斜疝肠坏死感染严重不宜疝修补术者
疝修补术目前常用,以网片材料进行修补
五、护理问题
1.知识缺乏:缺乏预防腹内压升高的相关知识
2.疼痛:与疝块突出、嵌顿或绞窄及术后切口张力大有关
3.体液不足:与嵌顿疝或绞窄性疝引起的机械性肠梗阻有关
4.潜在并发症:术后阴囊水肿、切口感染
六、护理措施
1.提供病人预防腹内压增高的相关知识
2.减轻或有效缓解疼痛
术后:平卧3日,髋关节微屈,以松弛腹股沟切口的张力
3.维持体液平衡
若发生嵌顿或绞窄,应予禁食、胃肠减压、输液、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同时备血,做好紧急手术准备。
行肠切除吻合术者术后禁食期间,应继续给予补液和支持治疗。
4.
七、健康教育
1.活动:出院后逐渐增加活动量,3个月内应避免重体力劳动或提举重物。
2.避免腹内压升高的因素需注意保暖,防止受凉而引起咳嗽;指导病人在咳嗽时用手掌按压切口部位,以免缝线撕脱。
保持排便通畅,给予便秘者通便药物,嘱病人避免用力排便。
3.复诊和随诊定期门诊复查,若疝复发,应及早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