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七律长征》阅读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2
导语:练习可以帮助同学们巩固课堂知识,拓展课外知识,提高语文水平。
下面是《七律·长征》练习题(五年级上册),欢迎同学们过来练习和参考。
读课文,再完成后面的习题。
七律·长征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1.诗句默写。
2.这首诗共____句,是围绕“______________”来展开叙事抒情的。
3.“万水千山只等闲”具体表现在第____句和第____句上,其中____和____是“千山”的代表,____和____是“万水”的代表。
4.写五岭山脉高低起伏,绵延不绝,诗中用的词是“________”;写乌蒙山高大雄伟,很有气势,诗中用的词是“________”。
可逶迤的五岭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____________,气势磅礴的乌蒙山也只不过是____________。
5.诗的最后一句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________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最后的胜利,从诗中“________”一词中可以看出。
6.选择正确的答案,在括号里打“√”。
《长征》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A.赞扬了红军战士不怕死的精神。
( )B.表扬了红军战士非常乐观的精神。
( )C.赞颂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 )答案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4 红军不怕远征难3.二三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河4.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5.喜悦开颜6.C。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及答案-《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用“/”画出朗读停顿。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边读边思考:全诗是围绕哪一句写的?3、用“——”画出既是夸张又是对比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4、照样子写词语。
万水千山()()()5、第5、6句诗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哪两件大事?6、当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可毛泽东却说:“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为什么?7、从诗歌中找一找,红军战士遇到了哪些“喜”?”更喜“指什么?参考答案: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
4、万水千山千辛万苦万紫千红5、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6、这既是红军现实心情的写照,也是红军对革命征途的展望。
7、红军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
翻过雪山,就迎来了长征的胜利。
《七律_长征》过关练习(含答案)《七律·长征》过关练习(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默写《七律·长征》,并回答问题: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乌蒙磅礴走泥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按原文填空。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
3.诗中的“远征”指__________。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句话告诉我们取得胜利的最后一个难关是______________。
5.全诗赞颂了红军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精神。
二、课内阅读:(一)阅读《七律·长征》,完成1-5题。
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万水千山只等闲等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五岭逶迤腾细浪逶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3)乌蒙磅礴走泥丸。
磅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4)金沙水拍云崖暖云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5)三军过后尽开颜开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指出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3.请写出体现全诗中心思想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写了哪些物象?表达了红军的什么精神?答: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5.结尾两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喜”、“开颜”两词表达了红军将士怎样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境界?答: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二)阅读《七律·长征》,完成1一6题。
五年级上册25课《七律.长征》阅读训练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眼。
1.多音字组词。
迤┌yǐ()蒙┌ménɡ()└yí()└mēnɡ()尽┌jìn()难┌nán()└jǐn()└nàn()2.《长征》这首诗的作者是(),他是伟大的()、()、()。
这首诗写于()年()月。
诗中叙述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的情景,表达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律诗中总有两联诗句运用了对偶的手法,使得句式整齐对称,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两联诗句是()A.首联和颔联B.颔联和颈联C.首联和尾联D.颈联和尾联4.在《七律·长征》上用“/”划分出朗读节奏,并注意朗读重音。
5.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逶迤——磅礴——开颜——6.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诗。
7.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写得极有气势。
在结构上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在内容充分显示了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同时也为全篇定下轻快豪迈的感情基调。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紧承首联的“千山”一词,先具体描写山,形象地概括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无数座崇山峻岭。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
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诗的尾联,是全诗的高潮,“喜”包含了越过岷山,就最后脱离了长征途中最艰苦的雪山草地,开始了新局面的欣喜,也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思。
8.毛泽东的这首诗洋溢着强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无不体现这种精神,“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在他们的眼里,弯曲绵延的五岭像小河里的鳞波细浪,在他们的脚下,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像滚动的泥丸。
七律·长征阅读答案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首联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气势,给全诗定下了雄浑悲伤的基调。
B. 颔联概写红军翻山越岭,“逶迤”形容绵延不断,“腾”字写出奔腾之势。
C. 全诗首尾照应,在结构上十分完美,开篇定基调,结尾显出对美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D. 尾联是全诗的高潮,“更喜”二字,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精神。
15. 本诗巧妙地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找出两种作简要赏析。
【答案】14. A 15. (1)比喻,将逶迤的五岭比喻成“细浪”,将磅礴的乌蒙山比喻成“泥丸”,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红军将士藐视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2)对比,“远征难”与“只等闲”对比,“云崖暖”与“铁索寒”对比,突出了红军将士坚定的革命信念。
【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
A项,“雄浑悲伤的基调”理解错误,应该是轻松豪迈的基调。
故选A。
【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
此类试题答题时先指出具体的表现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和情感。
回答本题可从描写手法:衬托、对比、白描;修辞手法等角度分析。
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逶迤的五岭比喻成“细浪”,将磅礴的乌蒙山比喻成“泥丸”,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红军将士藐视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如“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几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远征难”与“只等闲”对比,“云崖暖”与“铁索寒”对比,突出了红军将士坚定的革命信念。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5 七律·长征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一、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②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③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④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1)文中的“花”指的是()A. 大自然的话语、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的星星B. 诸元素之女C. 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D. 以上三项都是(2)①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
(3)③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修辞手法,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
(4)下列表述正确的选项是()A.片段讲述了花的成长与芬芳,以及花的凋谢。
B.这里写出了花是人类纯洁和神圣感情的寄托。
C.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比作星星,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即绿茵中花朵点点,就像星星从苍穹坠落。
D.以上三项都是【答案】(1)D(2)比喻;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即花开花谢,就像大自然在说话、沉默(3)比喻;排比;把花儿“冬、春、夏、秋”的生长状态描写得十分生动,强调了花儿是四季不可或缺的代表性元素(4)略【解析】【分析】(1)、(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2)把“花”比作“星星”形象生动,是比喻。
(3)把“花”比作“诸元素之女”形象生动,是比喻。
连用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是排比。
故答案为:(1)D(2)比喻;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即花开花谢,就像大自然在说话、沉默.(3)比喻;排比;把花儿“冬、春、夏、秋”的生长状态描写得十分生动,强调了花儿是四季不可或缺的代表性元素。
(4)D【点评】(1)、(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翻译: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只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脚下滚动的泥丸;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三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白雪皑皑的岷山,红军们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首联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
首联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它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浪漫主义风格,成为全篇的纲领。
“不怕”两字,回答响亮,下笔千钧,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顶天立地。
“等闲”两字则将困难轻轻一瞥,加深了对“不怕”的表述,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
“万水千山”以静写动,以艰难险阻为主体,展现了一幅浓缩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览图。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却只是小小的“细浪”“泥丸”。
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战士无所畏惧、乐观豪迈的革命精神。
颔联承接“千山”。
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夸张手法极言山势雄险,用的是“扬”的手法,而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用的是“抑”的手法,这抑扬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
“腾”与“走”的拟人化动态描写,使静止的山有了生气,大山与红军都灵动起来。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颈联承接“万水”。
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
作者以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课内阅读理解试题答案及解析10篇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_____________________。
逶迤:_____________________。
磅礴:_____________________。
云崖: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等闲:寻常,平常。
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于1935年10月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写于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
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也笼罩着全诗。
“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视自然之敌若梯米,玩社会之敌于股掌的统帅风度。
“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
首联是全诗的总领,以下三联则紧扣首联展开。
从首联开始,全诗就展开了两条思维线,构造了两个时空域,一个是客观的、现实的:“远征难”,有“万水千山”之多之险;一个是主观的、心理的:“不怕”“只等闲”。
这样就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反衬,熔铸了全诗浩大的物理空间和壮阔的心理空间,奠定了全诗雄浑博大的基调。
颔联、颈联四句分别从山和水两方面写红军对困难的战胜,它是承上文“千山”和“万水”而来。
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_____________________。
逶迤:_____________________。
磅礴:_____________________。
云崖: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等闲:寻常,平常。
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于1935年10月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写于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
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也笼罩着全诗。
“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视自然之敌若梯米,玩社会之敌于股掌的统帅风度。
“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
首联是全诗的总领,以下三联则紧扣首联展开。
从首联开始,全诗就展开了两条思维线,构造了两个时空域,一个是客观的、现实的:“远征难”,有“万水千山”之多之险;一个是主观的、心理的:“不怕”“只等闲”。
这样就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反衬,熔铸了全诗浩大的物理空间和壮阔的心理空间,奠定了全诗雄浑博大的基调。
颔联、颈联四句分别从山和水两方面写红军对困难的战胜,它是承上文“千山”和“万水”而来。
类文阅读-5 七律·长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解释词语。
天翻地覆:2.诗句中的“霸王”指的是。
3.这首诗的前四句着重于,后四句主要是,颈联是全诗的。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形容变化巨大。
2.项羽3.叙事议论主旨和灵魂4.诗人热情歌颂了人民解放军飞渡长江天堑,解放南京,改造黑暗旧社会的光辉史实。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 “沁园春”是,“长沙”是。
2.用“”画出诗句中“看”到的景色。
3.解释诗句。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4.这首词主要写了什么?【参考答案】1.词牌名标题2.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3.可曾记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4.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上阕从岳麓山、湘江、天空、水底选取实景,远近结合,动静映照,用文字描绘了一幅湘江秋景图;下阕通过对战友和战斗生活的回忆和追述,以及不惧怕当时的大军阀敢于反抗,表现了在革命运动中也可以激流勇进,完成革命,主宰中华大地。
2021年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5课阅读理解训练专项题一、阅读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资料: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中,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
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1.《七律·长征》中,地名在诗中的正确排序是()。
A.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河、岷山B.金沙江、乌蒙、五岭、大渡河、岷山C.五岭、金沙江、岷山、乌蒙、大渡河D.五岭、岷山、金沙江、大渡河、乌蒙2.对“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一句,理解最准确的是()。
A.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不但山势高大,而且道路弯曲,是摆在红军战士面前的困难。
B.通过想象和夸张,把群山分别比作细浪和泥丸,凸显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难的高大形象。
C.走过逶迤的五岭,跨过大海的波涛,走过满是泥丸的乌蒙山,战士们走过的路很长。
D.从五岭到乌蒙,一路上跋山涉水,在细浪与泥丸中前行,战士们走过的路非常艰难。
3.说一说“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阅读资料,把再读这首诗的感受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课外阅读。
丰碑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
七律长征的阅读答案篇一:五上语文《七律长征》作业本答案25 七律·长征1 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1)红军不怕远征难( nán nàn ),万水千山只等闲(xié xi án)。
(2)更喜岷( mínɡmín )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 jìnɡ jìn )开颜。
2 比一比,再组词。
征(征服)度(温度)崖(悬崖)证(证明)渡(渡河)涯(天涯)3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万水千山”在诗中是指一万条河、一千座山。
(×)(2)“等闲”就是平平常常的意思。
(√)(3)“五岭逶迤腾细浪”一句的意思是五岭山脉间翻腾着细小的浪花。
(×)(4)读“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时语气要低沉一些。
(√)4 品读课文,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毛泽东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全诗是围绕哪一句诗来写的?用“”在文中画出来。
(2)诗中写到了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有五岭山脉、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河、岷山。
(3)圈出画横线句子中的一对反义词,说说它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暖”表现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寒”表现了红军战士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
“暖”和“寒”相对照,突出了红军战士克敌制胜、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表达了诗人对红军的敬佩之情。
篇二:第九册七律长征试题及答案25 七律·长征轻松起步1 我会用一字组多词。
)()()())()()())()()()2 我能快速识别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没有错字的,在括号里打“√”,有错别字的在错别字下用“”画出,并改正)(1)欣赏观赏赏月品赏( )(2)时候气候以候候鸟( )(3)版图黑版出版版本( )(4)积累积聚积极积攒( )3 对号入座(同音字填空)。
(1)xiàn 贡( ) 呈( )( )入界( )(2)jìng 究( )( )赛清( ) 洁( )(3)yōu ( )秀 ( )久( )愁清( )4 我会用恰当的词句描述。
六年级上课文知识点详解七律•长征(一)开卷有益1.课文简介《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2.课文主旨本诗生动地描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险历程,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知人论世毛泽东(1893年~1976年),字润之,笔名子任。
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曾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三)手不释卷七律①·长征②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③,万水千山只等闲④。
五岭⑤逶迤⑥腾细浪⑦,乌蒙⑧磅礴走泥丸⑨。
金沙⑩水拍云崖暖○11,大渡桥○12横铁索○13寒○14。
更喜岷山○15千里雪,三军○16过后尽开颜○17。
(1)词句注释①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②长征: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③难:艰难险阻。
④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
⑤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⑥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类文阅读-5 七律·长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解释词语。
天翻地覆:2.诗句中的“霸王”指的是。
3.这首诗的前四句着重于,后四句主要是,颈联是全诗的。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形容变化巨大。
2.项羽3.叙事议论主旨和灵魂4.诗人热情歌颂了人民解放军飞渡长江天堑,解放南京,改造黑暗旧社会的光辉史实。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X k B 1 . c o m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 “沁园春”是,“长沙”是。
2.用“”画出诗句中“看”到的景色。
3.解释诗句。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4.这首词主要写了什么?【参考答案】1.词牌名标题2.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3.可曾记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4.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上阕从岳麓山、湘江、天空、水底选取实景,远近结合,动静映照,用文字描绘了一幅湘江秋景图;下阕通过对战友和战斗生活的回忆和追述,以及不惧怕当时的大军阀敢于反抗,表现了在革命运动中也可以激流勇进,完成革命,主宰中华大地。
七律长征阅读理解
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好好聊聊《七律·长征》这首诗的阅读理解呀!
你想想,红军战士们面临着那么艰难的处境,前有堵截,后有追兵,那可真是像在悬崖边走钢丝啊!“五岭逶迤腾细浪”,那绵延不绝的五岭山脉,在红军眼里就像是小小的波浪,这是何等的气魄!就好像你遇到了一个超级大的困难,别人都觉得没法解决,可你却觉得小菜一碟。
“乌蒙磅礴走泥丸”,那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啊,也被红军轻松地当成了脚下的泥丸。
这不就跟你平时觉得很难跨越的障碍,在关键时刻你突然发现也不过如此是一样的嘛!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水拍打着悬崖峭壁,那场景该有多震撼啊!大渡桥横在那里,铁索冰冷,可红军战士们毫不畏惧。
这就像你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遇到了湍急的河流和险峻的桥梁,但你会退缩吗?当然不会!
更别提那“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红军战士们翻越茫茫雪山后那开心的样子,真让人感动啊!这不就是我们在努力过后取得成功时的那种喜悦嘛!
《七律·长征》这首诗啊,真的太了不起了!它就像一个超级英雄的故事,记录了红军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和顽强拼搏。
每次读到它,我都感觉自己的血液都沸腾起来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不就是这些英雄们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换来的吗?我们怎么能不好好珍惜呢?所以啊,大家一定要好好去读一读这首诗,去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去汲取其中的力量,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强和勇敢!。
25.《七律*长征》阅读练习
姓名:
1.默写诗歌。
2、这首诗中,把()、()分别比作()、()。
3、按要求完成:
尽开颜:(联系诗意解释词语)4、“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你怎么理解这句诗的意思?
5. 诗中体现全诗中心思想的句子是
6. 这首诗写了哪些物象?表达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7. 结尾两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喜”开颜两词表达了红军将士怎样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境界?
8.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修辞练习题:
•1、一阵春风过后,小草跳起了欢乐的舞蹈,有时舒展双臂,有时弯腰触地,有时左右摇摆,真像小孩子一样。
()
•2、井冈山的毛竹多,有的修长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
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山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不久,
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3、窗户里灯光闪耀,扬科觉得旅店里的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唱歌,都在演奏。
()•4、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
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