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音乐四年级上册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31.50 KB
- 文档页数:26
苏教版小学音乐新版四年级上册全册音乐全册教案第一单元:认识音乐第一课:音乐的来源和分类- 目标:通过研究认识音乐的来源和分类,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 方法:- 引入:- 向学生介绍音乐的概念,并和学生一起谈谈他们对音乐的理解。
- 呈现:- 让学生观看一些关于不同类型音乐的视频,包括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并讨论每种音乐的特点。
- 练:- 听音乐: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学生听并尝试区分它们。
- 分类游戏:提供一些音乐样本,让学生根据音乐特点进行分类。
- 总结:- 回顾本课研究的内容,强调音乐的多样性和分类的重要性。
第二课:音乐的表现形式- 目标:通过研究音乐的表现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 方法:- 引入:- 回顾上节课所学的音乐分类,提问学生对不同类型音乐的印象。
- 呈现:- 向学生介绍音乐的表现形式,包括歌曲、器乐、舞蹈等,并播放相关的音乐示例。
- 练:- 音乐唱跳:教学生一首简单的歌曲,并结合动作指导学生唱跳。
- 音乐画画:播放一些音乐,让学生用画画的方式表达他们对音乐的感受。
- 总结:- 学生分享他们的音乐表达作品,讨论不同的表现形式对音乐的影响。
第二单元:节奏与节拍第三课:认识节奏与节拍- 目标:通过研究认识节奏与节拍,培养学生对音乐中的节奏感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 方法:- 引入:- 向学生提问节奏与节拍的概念,了解学生对这两个词的理解。
- 呈现:- 向学生解释节奏与节拍的含义,并播放一些含有明显节奏的音乐。
- 练:- 节奏打拍:教学生进行打拍练,让他们感受不同节奏的差异。
- 节奏编排:让学生自己编排一段简单的节奏,并进行表演。
- 总结:- 讨论学生在练中遇到的问题和收获,总结节奏与节拍的重要性。
第四课:掌握节拍- 目标:通过研究掌握节拍,培养学生对音乐中的节拍感的控制能力。
- 方法:- 引入:-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询问学生对节拍的认识和练情况。
- 呈现:- 向学生介绍如何掌握节拍,包括通过拍手、拍腿等形式进行节拍练。
唱:太阳出来喜洋洋亲爱的回声-苏少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唱出《太阳出来喜洋洋》这首歌曲。
2.了解歌曲中的基本情感表达。
3.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的基本节奏、歌词的正确理解和情感表达。
2.教学难点:通过声音的传达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通过简单的身体活动,帮助学生放松身体,提高听力反应能力。
2. 歌曲学习(20分钟)1.老师放一遍歌曲,让学生先听一遍,感受歌曲的整体感觉和旋律。
2.老师教唱第一段歌词,让学生跟随唱。
3.老师教唱第二段歌词,让学生跟随唱。
4.老师教唱第三段歌词,让学生跟随唱。
5.老师让学生站起来跟着节奏跳舞,加深对歌曲旋律的理解。
3. 喜弱强练习(15分钟)1.老师放一段随机的旋律,让学生根据旋律弹奏钢琴或者打拍子。
2.老师教学“喜、弱、强”三种情感表达,让学生根据歌曲情感唱出对应的旋律。
4. 情感表达(10分钟)1.老师结合生活中的常见情感,教学歌曲中情感表达的基本手法。
2.老师引导学生模仿歌曲中的情感表达,使学生彻底理解歌曲中的情感表达。
5. 总结(5分钟)1.老师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
2.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执行小结。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对音乐方面的认识还比较单一,只注重音乐旋律,对情感表达和演唱方面理解不足。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加强学生对音乐情感的理解和把握。
同时,我认为老师的语言表达和教学方式也对学生学习音乐产生很大影响,教学中应该注重语言表达的规范和适当的语音语调的讲解。
新版苏教版小学4四年级上册音乐(全册)
优秀教案
一、课程背景
本教案适用于新版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课程。
该教材以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为目标,通过一系列的音乐活动和研究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音乐,提升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2. 研究和理解不同风格和类型的音乐;
3. 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和表演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本教案涵盖了全册的音乐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主题:
1. 音乐的基本要素:音高、音长、节奏等;
2. 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的比较;
3. 各种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方法;
4. 音乐欣赏和评价;
5. 小组合作演奏等。
四、教学方法
1.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音乐视频、音频等多媒体素材,让学生
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音乐;
2. 互动式教学: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
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3. 实践体验教学法: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音乐演奏和表演活动,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评价:根据学生的参与度、表现和合作情况进行评价;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音乐作品创意和表现力;
3. 测验和考试评价:通过测验和考试来检验学生对音乐知识的
掌握程度。
六、教学时长和安排
本教案以单元为单位,每个单元的教学时长为1-2课时,具体
的教学安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以上是新版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的优秀教案,希望能够
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开展音乐教学,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现能力。
第一课《花儿与少年》教学目标:1、欣赏《花儿与少年》的不同版本,及其它青海民歌2、学生在欣赏、伴奏等音乐活动中,接触具有民间特色的代表性音乐作品,扩大音乐文化视野。
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师:今天老师首先给大家带来一段歌曲大串联,大家听一听里面有几首歌曲?如果有熟悉的呆会能不能学唱两句或者说说个歌曲给你的感觉。
播放视频学生回答师:你听的真仔细,能不能学唱两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出歌曲的风格迥异总结加导入:其实老师刚刚播放的都是我们全国各地风格各异的民歌,那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青海的民歌《花儿与少年》,请同学们听听歌曲的演唱形式和歌曲的情绪。
播放视频《花儿与少年》(男女二重唱){ 视频为最后一段}1、请学生先说演唱形式2、再说情绪(快乐,活泼)(二)、介绍“花儿”过渡语师:快乐的歌曲在青海的草原和山间被那边纯朴的人们传唱,他们表达感情的方式也非常的纯朴:就是用自己喜爱的歌曲,很多情歌就是这么来的,其实这首《花儿与少年》就是一首情歌,那么花儿代表什么你们知道吗?(学生可能回答:美丽的姑娘)师笑着说:对了,花儿就是指如花似玉的姑娘,其实花儿不光是指姑娘,由于青海地域广阔,所以流传着许多风格的民歌,“花儿”也是民歌的一种,青海的花儿一般是在山里和田间歌唱的。
(边出示幻灯“花儿”介绍边说)(三)、欣赏器乐版《花儿与少年》(新筝独奏)师:经典传统的民歌也常被人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演绎,下面让我们共同欣赏器乐版的《花儿与少年》,你听听是什么乐器演奏的,乐曲的情绪是如何来变化的?完整听赏乐曲,学生回答演奏形式(古筝)1、师:真棒,你听出了是筝的演奏,其他同学听出了吗?(表扬全体)它确实是筝,在这里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新型的乐器,它叫新筝,是在古筝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幻灯出示新郑古筝对比照片,及新筝的简单介绍)师接着说:你看,它有两排琴码,所以旋律音更丰富,音色也更饱满,如果说古筝是美丽的黑白照片,那么新筝就是色彩丰富的彩色照片。
2024年秋季苏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提高他们的演唱技巧和节奏感。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合唱和合奏活动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鼓励他们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
教学内容:1. 歌曲学唱:选择一些优秀的国内外儿童歌曲,教授学生正确的唱歌姿势和发声方法。
通过不同形式的演唱练习,提高学生的音准和表达能力。
2. 节奏感培养:通过一些简单的节奏练习,培养学生的听觉和节奏感,提高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
3. 合唱和合奏:组织学生合唱一些简单的合唱曲目,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合奏活动,通过乐器合奏提高他们的乐感和表演能力。
4. 创作表演: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进行音乐创作。
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小型音乐表演,培养他们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心。
教学步骤:第一课:了解音乐1. 通过观看音乐欣赏视频,引导学生认识音乐的基本概念。
2. 聆听不同风格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表达力和情感。
3. 分享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喜好,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音乐情感。
第二课:唱歌姿势与发声方法1. 教授正确的唱歌姿势,包括站姿、坐姿和手部动作。
2. 分别介绍口腔、呼吸、发音的相关知识,教授正确的发声方法。
3. 选择一首适合年级的儿歌,进行示范演唱,并由学生跟唱。
第三课:歌曲学唱1. 选择一首流行的儿歌,给学生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跟随唱歌。
2. 教授歌曲的歌词,进行逐句教唱,并示范正确的发音和表达方式。
3. 制作歌曲学唱练习录音带,供学生回家巩固练习。
第四课:节奏感培养1.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一些简单的节奏器材,如手拍、节拍器等。
2. 将不同的节奏模式打在黑板上,并由学生模仿跟随。
3. 制作简单的节奏练习CD,供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
第五课:合唱和合奏1. 分配学生合唱团队,教授合唱曲目,并进行逐句教唱。
听:云雀天鹅-苏少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会听辨《云雀》和《天鹅》两首歌曲;2.将歌曲的节奏读出来;3.掌握歌曲的歌词及歌曲的情感表达;4.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及认识音乐的重要性。
二、教学前准备1.教材《苏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2.教学用CD或MP3;3.教案。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歌曲嘹亮的乐曲响起,与学生们的课堂欢声笑语构成了一幅和谐的音乐画卷。
教师播放《云雀》,让学生进行听辨并跟唱,引起学生们极强的学习兴趣,创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
第二步:歌曲识谱老师现场演奏《云雀》的主旋律,然后指导学生们识谱,让学生一起唱一唱,熟悉歌曲的节奏和音乐结构。
第三步:歌词教学老师与学生一起合唱《云雀》歌曲,带领学生们一字一句地学唱歌曲的歌词,了解歌曲歌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并且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带来的美妙。
第四步:学唱《天鹅》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们听50秒钟的《天鹅》音乐,在听曲结束后,引导学生指出歌曲中的节奏和主旋律。
然后,再次播放《天鹅》,让学生们一起跟唱,共同感受歌曲带来的美妙与情感。
第五步:歌曲比较将《云雀》和《天鹅》进行比较,让学生们能够在比较中加深对两首歌曲风格的认识,了解不同音乐造成的不同情感。
第六步:巩固和评价提醒学生们多听音乐,尤其是学习音乐的时候要认真听,同时老师也要加强节奏、音乐鉴别等基本能力的培养。
引导学生们可以在家庭中学唱、听音乐、播放歌曲,更好地了解音乐学习的重要性。
四、教学小结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们对于音乐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识别能力、鉴别能力、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掌握了两首歌曲的歌词、节奏,能够在听辨上做到有一定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1.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但是课堂上还是有一些学生不能很好地跟唱。
2.记谱能力和基本乐理知识还有欠缺,需要加强教学。
需要逐渐提高知识和技能的难度。
3.教学内容需要与学生生活、行为习惯紧密结合,这样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023年最新苏教版音乐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简介本教案是针对2023年最新苏教版音乐四年级上册全册编写的教学指导。
该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和安排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1. 了解音乐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音乐基础知识- 音符和节拍的认识- 乐器的分类和功能- 声音的高低、快慢、强弱的区分第二单元:音乐欣赏- 听音乐时的注意事项- 不同音乐曲风的欣赏和分析第三单元:歌曲学唱- 歌曲的节奏和韵律感- 朗读和演唱技巧的培养第四单元:创作和表演- 创作简单的音乐节奏- 学会简单的舞蹈动作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通过播放音频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音乐。
2. 合作研究: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歌曲学唱和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 观摩研究:邀请专业音乐人士或学生表演,激发学生的表演兴趣和创作动力。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生的积极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以及音乐技能的掌握情况。
2. 个人发展评价:关注学生在音乐方面的个人发展和兴趣培养情况。
3. 合作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和团队活动中的表现和贡献。
教学资源- 音乐教材:苏教版音乐四年级上册。
-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 演示教具:乐器模型、音符卡片等。
- 视听资料:音乐欣赏的音频、视频材料。
教学安排请参考教材中的教学进度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安排。
结束语本教案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个有效的教学指导,帮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表演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苏教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教案标题:苏教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 能够辨别不同的音高、音长和音色;3. 培养音乐欣赏和表达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音乐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 音高、音长和音色的辨别;3. 音乐欣赏和表达。
教学准备:1. 教材:苏教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材;2. CD或音乐播放设备;3. 乐器:如钢琴、小提琴等(可选);4. 图片或PPT等多媒体教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音乐播放设备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2. 向学生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音乐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二、讲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术语(10分钟)1. 向学生简单解释音乐的定义和作用;2. 介绍音乐的基本要素:音高、音长和音色;3. 利用图片或PPT等多媒体教具展示不同音高、音长和音色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辨别。
三、辨别音高、音长和音色(15分钟)1. 利用CD或音乐播放设备播放不同音高、音长和音色的音乐片段;2. 引导学生辨别和描述所听到的音乐片段的特点,如高低、长短和声音的质地等;3. 学生可以通过手拍、口哨等方式模仿所听到的音乐片段。
四、音乐欣赏和表达(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一首经典的音乐作品,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2. 利用音乐播放设备播放该音乐作品的片段,让学生聆听;3. 引导学生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想象,可以通过绘画、写作或口头表达等形式。
五、合作学习(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2. 小组内成员共同欣赏所选音乐作品,并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3.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选择和讨论结果。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音乐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困惑,解答他们的问题;3. 预告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多听多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培养音乐鉴赏能力;2. 组织音乐小合唱或乐队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3.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并进行展示。
音乐小书夹-苏少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能够唱出苏州园林《苏州夜曲》中所表达的意境•学会用儿歌《小毛驴》来模仿与创作简单旋律•能够听出节奏中的重拍与弱拍,并用简单的乐器模拟•掌握旋律与节奏的基本概念,能够用乐谱或数字谱写出简单的曲子2. 教学内容2.1 苏州园林《苏州夜曲》1.课前启动:放映苏州园林的图片,让学生们关注苏州园林中的景观以及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2.教师引导:播放《苏州夜曲》的乐曲,让学生们无图像的情况下听歌,从而产生对于这首音乐的印象与联想。
3.学生合唱:分组唱出歌曲的第一段,并讨论歌中表达的情感。
4.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声音表现出夜晚的幽静、清凉和悠闲的感觉。
5.小组合唱:指导学生们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完成第二段的演唱,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6.个人演唱:请几个学生单独表演整首曲子,根据表演的情况进行评价。
2.2 儿歌《小毛驴》的旋律创作1.课前启动:播放儿歌《小毛驴》的原始歌曲,让学生们了解歌曲的基本要素。
2.学生合唱:指导学生们分组合唱儿歌,并观察歌中的节奏与旋律。
3.教师讲解:向学生普及和讲解旋律的基本概念,以便于他们理解音乐的构成。
4.学生合作:组织学生们先以“la、la、la”的方式,利用自己的发音调子编配出旋律,再逐渐演变成简单的拇指琴调子。
5.个人表现:引导学生们各自把自己的旋律编写下来并听取同学的创作,产生交流。
2.3 节奏的模拟与创作1.教师情境引导:设计生命海洋的场景,在其中设置不同的障碍物,在生命海洋中创造出多种有节奏、阻力不同的游戏来,让学生们学习到节奏中的重拍和弱拍。
2.音乐节奏课在:让学生们通过模拟生命海洋的节奏,用简单的乐器如手拍器等模拟出节奏的复杂与神奇。
3.教师引导:告诉学生们什么是节拍、怎样数拍以及怎样找出重拍和弱拍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4.学生小合唱:让学生小组合唱,用节拍的方式引出学生们对于冒险的兴趣,同时提高他们合作的意识。
第一单元《蓝天白云》教学内容:听:“蓝天白云”“朝景”“放风筝”唱:“我爱我的家乡”“美丽的黄昏”“捉泥鳅”动:“露一手”教学时间:4课时第一课时《常规课》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涨,教学效果良好。
教学内容一、常规歌训练1、学唱“上课歌”,集体创编动作2、用音乐告诉学生,起立、坐下等基本常规二、节奏训练三、卡农训练1、音阶练习(用手位帮助);2、单和弦练习;3、轮唱练习。
第二课时《我爱我的家乡》教学目标:一、学唱《我爱我的家乡》歌曲,让学生在层层深入的音乐实践中自然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并结合美术、舞蹈、表演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欣赏《蓝天白云》,感受小鸟在蓝天自由自在的飞翔。
三、创设情境,设计简单而实用的歌曲图谱,使学生浅显易懂的理解和学习歌曲,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重点:把自己家乡的美好景物编成歌词;难点:唱好连音线,用美妙的歌声赞美祖国。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律动:《蓝天白云》请你们跟我这样做。
2、问:你听到的是一段怎样的音乐?(学生回答)这音乐给我们感受到小鸟在蓝天自由自在的飞翔3、复听音乐。
引:让我们带着不同的感受再次聆听音乐吧!二、主动探究,学唱歌曲。
1、在这美妙的音乐中,我们看到了什么?(出示家乡的画面),我们用什么形式来表达家乡的美丽呢?歌声!2、老师范唱。
3、师生接龙哼唱。
4、学生独立哼唱。
鼓励学生采用自己的方式,如吹口哨或用“lu”、“la”哼唱、视唱等。
5、给旋律取名字,引:这么动听的旋律,我们取个名字——“我爱我的家乡”。
?6、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歌词,学唱歌曲。
7、采用接唱方式学唱歌曲。
8、引导学生用优美、活泼的情绪及自然的声音演唱。
9、分组讨论:可采用哪几种形式来演唱?。
①、加上人声:朗诵词,学生的欢呼声等。
②、加上乐器:模仿同学们上学的脚步声、读书声、课间玩耍声等。
四年级音乐教案施教日期:年月日四年级音乐教案施教日期:年月日四年级音乐教案施教日期:年月日四年级音乐教案施教日期:年月日四年级音乐教案施教日期:年月日3、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①新疆地区,热情奔放、豪爽开朗、能歌善舞。
②手鼓。
4、教师小结:我们刚才听到的是一首由民族乐器古筝和新疆特有的打击乐器手鼓共同演绎的乐曲《伊犁河畔》。
描绘出今日伊犁河畔人们在美丽的天山脚下,载歌载舞欢庆丰收的场景。
每当提起新疆,这片占我国总面积六分之一的七彩土地,就自然让人联想到香甜的瓜果、婀娜的舞姿、华丽的服饰、还有美妙的音乐和独特的乐器。
5、介绍部分新疆乐器。
6、展示手鼓,教师示范击奏,学生模仿节奏。
三、歌曲教学《丰收之歌》1、聆听教师演唱,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绪,思考歌曲段落特点。
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3、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轻声唱谱,注意A段的重复乐句。
遇到困难或学生唱不准确的地方,重点练习,加以纠正。
4、第二遍在钢琴伴奏下用“啦”模唱歌曲旋律。
5、欣赏胡松华的演唱。
这首新疆民歌由民族歌唱家胡松华填词编曲并演唱,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
合唱教学可从轮唱开始,逐步过渡到多声部合唱。
唱歌教学要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①冬不拉②艾捷克③热瓦普④都它尔⑤手鼓这是一首活泼、优美、生动的新疆民歌,整首歌曲洋溢着欢乐的舞蹈节奏,表达了勤劳、智慧的新疆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喜获丰收的欢乐之情。
全曲由三个乐段组成,开头和结尾两个乐段比较相似,是歌曲的主题旋律,可以表示为:A+B+A下面我们就欣赏胡松华的演唱,6、总结歌曲的新疆韵味。
①选择切分节奏附点节奏:切分节奏:三连音节奏:②介绍装饰音记号。
上波音:倚音:总结作用:使旋律显得俏皮生动。
7、会唱后,体会A段和B段的情感,合理设计情绪和音色,完整地表现歌曲。
动:露一手(铃儿响叮当)-苏少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能正确演唱《铃儿响叮当》歌曲。
•能够掌握基本的节奏感和旋律感。
•能够理解音乐节拍的概念,并进行简单的节拍演奏。
•能够进行团队合作,共同完成活动。
2. 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教学内容时间安排温习《铃儿响叮当》歌曲10分钟进行音乐游戏,提高节奏感15分钟学习游戏《猫和老鼠》10分钟进行节拍演奏,巩固学习成果20分钟进行团队合作活动20分钟3. 教学过程3.1 温习《铃儿响叮当》歌曲首先请学生唱一遍《铃儿响叮当》歌曲,并进行讨论,让学生回忆一下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
3.2 进行音乐游戏,提高节奏感为了提高学生的节奏感,我们可以进行一些音乐游戏,例如:打节拍板、拍手等。
在这个环节我们可以引领学生一起演唱,尝试不同方式和节奏,以提升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3.3 学习游戏《猫和老鼠》接下来,我们要学习一个有趣的游戏:《猫和老鼠》。
在这个游戏中,老鼠在场上跑动,而猫在场外进行指挥,学生们必须跟着指挥进行不同的动作。
在这个游戏中,学生不仅能够锻炼音乐感觉,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协作能力。
3.4 进行节拍演奏,巩固学习成果在这个环节,我们将会进一步介绍节拍的概念,并教授学生如何进行节拍演奏,巩固他们的音乐学习成果。
3.5 进行团队合作活动最后,我们将进行团队合作活动。
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们会被分成小组,完成一项简单的音乐演出任务。
这项任务将要求学生们合作,互相支持,并向全班展示他们所学习的知识和技术。
4. 总结通过这次课程,我们希望学生们能够学习到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术,并且能够理解音乐的节奏感和旋律感。
通过这些学习,学生们能够进一步开拓他们的音乐潜能,并且体验到音乐带给人们的快乐和愉悦。
注:本教案参考苏州市教育局音乐教学通用教案。
《水乡歌儿多》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水乡歌儿多》教学目标:1、能用声断气连的演唱方法唱出《水乡歌儿多》欢快优美的音乐情趣。
2、能认真聆听笛子曲《桑园春》,听赏出《桑园春》速度、情绪的变化,以及江南丝竹合奏的特点,准确地参与辨认“江南丝竹”演奏的各种民族乐器,对“江南丝竹”这一常见器乐表演形式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对江南水乡的热爱之情。
2、能用声断气连的演唱方法唱出《水乡歌儿多》欢快、优美的音乐情趣。
3、知道江南丝竹合奏的含义。
教学难点:1.通过准确地演唱歌曲中的节奏、装饰音、休止符等,有感情的表现歌曲情绪。
2.师试着教唱第17小节开始的第二声部旋律及歌词。
注意音准的训练,让学生能正确地找到声音的位置。
师弹琴教唱,学生分组分声部合唱。
设计思路:本课以歌曲《水乡歌儿多》及民笛子曲《桑园春》为主要教学内容,教学中,从江南水乡的音乐风光图片导入,让学生了解赞美江南水乡的歌曲和民间音乐,从而激发他们了解江南水乡音乐文化的热情,主动参与音乐表现活动。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脑、钢琴、部分打击乐器、教学过程:一、情景定向,导入学习1、学生随着《水乡歌儿多》伴奏音乐,与教师一起律动进教室。
2、播放江南水乡图片,学生听笛子曲《桑园春》片段,老师跟音乐吹奏笛子曲。
3、提问:片中的画面你感受到了什么?生:小桥.流水.人家4、师:我们看到了江南风景的美丽,仿佛感受到清新的空气,来到了秀气的水乡,诗人就曾这样赞美江南美景: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如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设计意图】创设生动形象的情景,渲染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江南水乡独特的韵味。
二、感受体验,自主学习1、师: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首水乡儿童歌曲《水乡歌儿多》。
2、感受歌曲:初听:有水就有船,我们坐进了船里。
我们坐在船上也会有什么样的感觉?生:起伏,摇晃。
师:我们一起来摇一摇(生先右后左)师:这是几拍子的歌曲?生:三拍子师: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是什么?生:强弱弱师:三拍子就有一种荡漾的感觉。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蓝天白云》教学内容:听:“蓝天白云”“朝景”“放风筝”唱:“我爱我的家乡”“美丽的黄昏”“捉泥鳅”动:“露一手”竖笛:“小白船”课时:4课时第一课时《常规课》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涨,教学效果良好。
教学内容一、常规歌训练1、学唱“上课歌”,集体创编动作2、用音乐告诉学生,起立、坐下等基本常规二节奏训练三、卡农训练1、音阶练习(用手位帮助);2、单和弦练习;3、轮唱练习。
第二课时《我爱我的家乡》教学目标一、学唱《我爱我的家乡》歌曲,让学生在层层深入的音乐实践中自然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并结合美术、舞蹈、表演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欣赏《蓝天白云》,感受小鸟在蓝天自由自在的飞翔。
三、创设情境,设计简单而实用的歌曲图谱,使学生浅显易懂的理解和学习歌曲,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重点:把自己家乡的美好景物编成歌词;难点:唱好连音线,用美妙的歌声赞美祖国。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律动:《蓝天白云》请你们跟我这样做。
2、问:你听到的是一段怎样的音乐?(学生回答)这音乐给我们感受到小鸟在蓝天自由自在的飞翔3、复听音乐。
引:让我们带着不同的感受再次聆听音乐吧!二、主动探究,学唱歌曲。
1、在这美妙的音乐中,我们看到了什么?(出示家乡的画面),我们用什么形式来表达家乡的美丽呢?歌声!2、老师范唱。
3、师生接龙哼唱。
4、学生独立哼唱。
鼓励学生采用自己的方式,如吹口哨或用“lu”、“la”哼唱、视唱等。
5、给旋律取名字,引:这么动听的旋律,我们取个名字——“我爱我的家乡”。
?6、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歌词,学唱歌曲。
7、采用接唱方式学唱歌曲。
8、引导学生用优美、活泼的情绪及自然的声音演唱。
9、分组讨论:可采用哪几种形式来演唱?。
①、加上人声:朗诵词,学生的欢呼声等。
②、加上乐器:模仿同学们上学的脚步声、读书声、课间玩耍声等。
③加上简单的形体动作表现家乡的情景。
三、创作实践,拓展迁移。
1、激发创作欲望,根据图片,师生共同创编歌词2、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创编,教师巡回参与,四人为一小组,创编歌词:。
3、各组展示新作品,师生共同演唱新创编的歌词,并评选出最佳作品。
5、各组展示创作表演成果,师生评价。
四、课堂延伸。
1、作业:你还能创编出几首不同歌词的歌曲?2、各组唱着自己创编的歌曲愉快地出教室。
第三课时《美丽的黄昏》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三部轮唱歌曲《美丽的黄昏》,巩固已初步掌握的合唱技能,要求用优美、和谐的声音较好地表达歌曲的意境。
2、通过练习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段去表演歌曲。
3、通过欣赏,培养学生听辨乐器音色的能力,了解器乐曲塑造音乐形象的特点,感受乐曲的形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用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2、教学难点:唱好三部轮唱。
教材分析:《美丽的黄昏》是一首简易而富有效果的三部轮唱曲,3/4拍,全曲只有三个乐句,一、二乐句构成美妙的三度和声,第三乐句连续的“do”音进行实际是主音的持续,在轮唱过程中实际形成了三部合唱曲“叮咚叮咚”描写平静的教堂钟声,使全曲显得宁静而美妙。
教学过程一、常规训练1、节奏练习:2、视唱练习(!)、出示旋律:p2(2)、练习一声部视唱。
(3)、练习三部轮唱。
二、感受歌曲1、观赏画面“黄昏情景”,同学们,这幅画中你看出了什么?能说一说吗?如我们用歌声表达的话那就更美了,请听------。
2、听范唱《美丽的黄昏》,体会歌曲的速度、情绪。
3、学唱歌曲。
(1)、初步学会演唱歌曲。
(2)、根据歌曲的情绪,给三个乐句加上渐强、渐弱记号,再唱一唱。
(3)、用不同速度演唱这首歌曲,说说表现的情绪和意境有什么不同。
(4)、第一遍齐唱,第二遍分三组轮唱。
甲组先开始,唱至第二行时,乙组从头开始;乙组唱第二行时,丙组从头开始。
4、完整演唱歌曲。
三、综合练习1、歌曲《美丽的黄昏》轮唱时,可用动作或队形变换来配合。
2、动作:为三个乐句分别想一个简单的动作,边唱边做。
3、队形:按轮唱声部进入的顺序,用不同的队形,边走边唱。
四、欣赏《朝景》1、初步听赏全曲。
2、试哼唱书上旋律,它在乐曲中一共出现了几次?3、选择乐曲与小伙伴合作表演。
五、小结第四课时《捉泥鳅》教学目标一、学唱歌曲《捉泥鳅》。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到我们可以“学习”泥鳅的本领。
二、认识四四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四拍。
三、欣赏(童声合唱)“放风筝”。
四、学吹竖笛“小白船”教学重难点重点:用活泼地心情演唱好《捉泥鳅》歌曲;难点:创编“捉泥鳅”的动作,用竖笛吹好“小白船”歌曲。
教学过程:一、欣赏〈放风筝〉1、师:古人云:一年之计在于春。
的确,春天是个美好的季节。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吗?师:那么,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生:春天可以放风筝。
师:现在请大家听赏〈放风筝〉乐曲。
2、跟着音乐感受〈放风筝〉的心情,用动作来表现。
二、音乐引入学唱歌曲1、同学们我们放着风筝来到了田野,你们瞧,一群小朋友在干什么?——捉泥鳅;你们捉过泥鳅吗?捉起来容易吗?请你们听他们是怎样捉泥鳅的。
2、教师范唱3、用声势感受歌曲旋律4、师:这首歌曲是几几拍?四四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四拍,强弱规律:强弱次强弱。
5、视唱歌谱,感受强弱次强弱规律师6、按节奏朗读歌词7、跟琴学唱歌曲三、创编动作1、观赏玻璃瓶中的泥鳅的动作2、根据歌曲集体创编泥鳅动作,创设情景进行表演。
四、学吹竖笛“小白船”1、视唱“小白船”旋律,感受唤气处。
2、学吹高音ri mi3学吹歌曲“小白船”四、小结第一单元课后记第二单元“唱游在森林”教学内容听:“彼得与狼”“森林水车”“卡农歌”“第一交响曲”唱:“绿色的祖国”“银色的桦树林”动:采集与分享课时:四课时第一课时欣赏《彼得与狼》教学目标1、听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片段,初步辨别出主人公彼得和动物朋友的有趣的音乐形象和不同的乐器的音色。
2、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游戏、创编、表演。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师生共同学习,生生合作学习。
以多种方式来辨别各种角色所用的不同音色。
了解各种乐器的名称。
教学难点:能够初步辨别管弦乐的不同音色教学过程一、唱游课导入:今天老师要带领你们去进行一次快乐的音乐之旅。
1、好,让我们走进音乐《快乐击掌》,全体学生随音乐边跳边进场。
音乐中同伴间互相交流。
2、《镜子中的我》会让女孩子更加美丽、挺拔。
在音乐中来做芭蕾手位。
(主要是女孩子形体训练。
男孩子允许不跳)3、我们来乘上小火车。
(练声)5---6---7---1---。
呜-----美丽的牧场到了,你们听:好可爱的小动物。
(练声)小黄狗、小花鹿、小青蛙等的叫声。
1=D上升到1=F《小奶牛》要来表演节目了,我们可以为它(唱歌)(打节奏)小奶牛说:谢谢大家。
我们是好朋友。
二、欣赏:牧场好大啊。
牧场边的大森林里住着少先队员彼得和他的动物朋友,当然还有狼呐。
现在让我们去听一听、看一看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片段。
1、在美妙的音乐旋律中来认识童话里的人物和动物以及观赏大自然的美景。
老师演示课件中音乐童话故事。
学生欣赏一遍。
2、好看吗?这个交响童话叫什么?里面的主人公是谁?主人公彼得是怎样的形象?请小朋友表演主人公彼得的形象。
要表现出勇敢、机智的少先队员的形象。
3、在音乐里分别出示小动物的片段。
学生创编动作。
4、作曲家在交响童话中,将不同的乐器表现不同的人物、动物。
5、老师提问:你们知道彼得的形象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6、老师出示音乐游戏。
介绍并讲解:上面有哪些乐器?下面是谁?谁能玩这个游戏。
请两个小朋友上台来做游戏“点击”乐器,然后说出小提琴代表少先队员彼得。
长笛代表小鸟。
从音色中辨别人物和动物。
三、说一说:分辨每种乐器演奏所代表的人物形象1、让我们通过音乐游戏来了解。
音乐游戏:听音乐,猜猜我是谁?学生分组做游戏。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探索学习。
2、这首交响童话好听吗?叫什么名字?3、你最喜欢什么乐器模仿哪个角色的音乐?八、编一编:你能听音乐,根据不同的角色编创人物、动物动作?除了听音乐创编动作,你还想用什么方式创编?1、分配角色表演2、谁今天还能想出新的表现方法?(编写童话故事)鼓励学生组成小组大胆创作。
(师生共同表现)表演:每人选择不同的角色;写童话故事。
九、想一想:这个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只要团结起来,勇敢而机智的进行斗争,任何貌视强大的敌人都是可以战胜的。
(每个学生写出自己的想法)。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
在全班面前,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十、小结:愉快的音乐之旅就要结束了。
让我们坐上雪橇车,踏上回家的路程吧。
(集体舞:铃儿响叮当,学生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边唱边跳离开唱游室)。
第二课时《绿色的祖国》教学目标1、学生能用柔美、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绿色的祖国》,了解演唱形式。
2、欣赏《森林水车》,让学生感受水车轮子转动的声音。
教学重难点初步表现歌曲的意境,演唱时应注意气息平稳,并随旋律线的起伏自如地演唱。
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发音练习二、导入:1、你们有没有见过小树林?还记得它的特点吗?2、小树林中,最抢眼的是什么颜色?为什么是绿色?3、你们能描绘一下不同季节的小树林吗?4、展示不同季节小树林的图片,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加深他们的印象,并对此展开讨论,再把讨论的结果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三、学唱新歌:1、听歌曲范唱,初步把握歌曲的情感,2、跟琴轻声演唱歌曲旋律;视唱歌谱。
3、轻声跟着钢琴伴奏哼唱歌曲,要求学生能唱准歌曲的节奏,对一些歌词集中的地方要唱清楚每个字,不能含糊地带过。
4、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演唱哟应注意音准,速度和节奏。
四、欣赏《森林水车》1、我们用歌声表达了《绿色的祖国》,现在我们体验一下绿色森林中,水车轮子转动的美妙的声音。
2、听赏《森林水车》3、跟着音乐感受水车轮子转动的声音。
五、音乐游戏1、教师宣布游戏规则: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不好?这个游戏的题目叫做《找一找》。
老师这儿有只可爱的流氓兔,过会儿我会把它悄悄地藏在一个小朋友身边。
老师还要请一个小朋友来找一找,小兔藏在了谁身边。
在他找的过程中,其他同学边拍手边唱歌,可以给他提示,但是不是用目光(眼睛老盯着藏玩具的小朋友、或者直接告诉他,而是用你们的歌声和掌声的变化来进行提示。
找玩具的同学离玩具越远,歌声、拍手声越响;离玩具越近,歌声、拍手声越轻。
明白了吗?希望大家要遵守游戏规则。
2、教师总结:离玩具越远,我们的歌声就变强,而且是()变强,还可以用哪个词。
对了,是渐渐变强,所以我们就把这个变化叫做渐强,它是这样表示的〈。
你还能想出用怎样的图形来表示呢,也可以用一组图形来表示。
反过来,谁来说说看?(声音越来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