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肠道瘘最详细的介绍,主动脉肠道瘘是什么?
- 格式:docx
- 大小:30.57 KB
- 文档页数:1
罕见致命的消化道出血:主动脉食管瘘病例介绍患者为68岁的老年女性,因一天内数次呕血被送到我方急诊室。
患者有控制不良的高血压病史以及左颅内囊状动脉瘤破裂两次导致的右半身不遂后遗症。
患者否认胸痛。
体格检查:患者当时心率为120次每分钟,血压为121/76 mmHg,其他体格检查未见异常。
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Hb] 100 g/L (正常水平120~160 g/L),无凝血障碍(血小板315 × 109/L [正常水平140~400 × 109/L],血浆凝血酶原时间10.1 s [正常参照范围9.0~12.0 s])。
胃镜检查发现食管距门齿22 cm处见一隆起病变,表面被有糜烂坏死物质。
经内镜止血治疗即呈喷射状出血,治疗中止。
图1:食管距门齿22 cm处见一隆起型病变,表面被有糜烂坏死物质。
患者的病情逐渐趋于稳定,四天后病情复发开始大量呕血,病情加重。
她的Hb水平下降至72 g/L、患者抢救复苏后再次进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发现食管的持续出血,但是具体的出血位置并没能确认。
通过紧急的血管造影术检查发现一个外翻的囊状动脉瘤(T7水平),以及确诊伴有食管活动性出血的AEF。
因为很大风险会导致非目标动脉的栓塞,不能进行经动脉栓塞治疗。
因为病人发生突发性重度休克,也无法进行手术治疗,当天病人因为致死性大出血死亡。
图2(a)主动脉造影术显示一动脉瘤(T7水平)。
一条导管被插进了动脉瘤根部的旁边。
图2(b)注射对比剂后,对比剂充满动脉瘤并通过动脉食管瘘溢出到食管。
病例讨论食管胃十二指肠镜(EGD)是诊断消化道出血时的首选检查工具,但它对主动脉食管瘘的检出率很低。
内镜检查可以发现病变部位表现为粘膜缺损、糜烂、溃烂形成或肉芽组织,有时候可见血块黏附、活动性出血,或有搏动性包块。
因此如果内镜检查出现这些情况应该持高度怀疑以便早期诊治AEF。
但是内镜检查可能会诱发大出血,应做好相应准备,必要时紧急开胸行急诊手术。
动静脉内瘘名词解释
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简称AVF)是指动脉和静脉之间异常形成的通道,使得血液能够直接从动脉流入静脉,绕过了毛细血管床。
这种异常通道可以是先天性的,也可以是后天性的(例如通过手术或创伤引起的)。
动静脉内瘘通常发生在脑部、四肢或肾脏等部位。
动静脉内瘘可能导致以下问题:
1. 血液通过动脉-静脉通道流动速度过快,导致静脉血液回流减少,从而导致周围组织缺氧。
2. 动静脉内瘘可导致血液循环的异常,从而影响机体的正常代谢和调节功能。
3. 动静脉内瘘还可能导致心脏负荷增加,导致心脏疲劳和衰竭。
治疗动静脉内瘘通常包括手术修复或闭塞异常通道。
手术方法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AVF的位置来选择,可以包括动脉结扎、静脉结扎、血管重建等。
治疗的目标是恢复正常的血液循环和减少对机体的不良影响。
肠瘘病人的护理肠瘘(intestinal fistula)是指肠管与其他空腔脏器、体腔或体表之间存在异常通道,肠内容物经此通道进入其他脏器、体腔或至体外。
肠瘘时腹部外科中常见重症疾病之一,病情腹胀、并发症多,可引起全身及局部病理生理功能紊乱,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病死率高(15%--25%)。
【病因和分类】按肠瘘发生的原因、是否与其他器官或体表相通、肠道的连续性及所在部位有不分类。
1、按瘘发生的原因(1)先天性: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如卵黄管未闭所致脐肠瘘。
(2)后天性:占肠瘘发生率的95%以上,与多种因素有关。
①腹腔或肠道感染:如憩室炎、腹腔脓肿、克罗恩(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或肠结核。
②肠道缺血性疾病③腹腔内脏器或肠道的恶性病变:如肠道恶性肿瘤。
④腹部手术或创伤:绝大多数肠瘘都是由手术或创伤引起,如腹部损伤导致的肠管损伤或手术时误伤、吻合口愈合不良等。
(3)治疗性:是指根据治疗需要而施行的人工肠造瘘,如空肠造瘘或结、直肠造瘘等。
2、按肠腔是否与体表相通①肠外瘘:指肠腔通过瘘管与体表相通。
肠外瘘又可根据瘘口的形态分为管状瘘及唇妆瘘。
前者是肠外瘘中较常见的类型,是指肠壁瘘口与腹壁外口之间存在一瘘管;后者为肠壁直接与皮肤粘着,瘘口处肠粘膜外翻成唇状。
②肠内瘘:指肠腔通过瘘管与腹内其他脏器或肠管相通,如胆囊横结肠瘘、直肠膀胱瘘、直肠阴道瘘和空肠空肠瘘。
3、按肠道连续性是否存在①侧瘘:肠壁瘘口小,仅有部分肠壁缺损,肠腔仍保持其连续性。
②端瘘:肠腔连续性完全中断,其近侧端与体表相通,肠内容物经此全部流出体外,亦称为完全瘘。
此类瘘很少见,多为治疗性瘘。
4、按瘘管所在的部位①高位瘘:指距离Treitz韧带100cm内的消化道瘘,如胃十二指肠瘘、十二指肠空肠瘘。
②低位瘘:指发生Treitz韧带100cm以下的消化道瘘,如空肠下段瘘、回肠瘘和结肠瘘。
5、按肠瘘的日排出量①高流量瘘:指每天排出消化液在500ml以上。
16预防与治疗·专家门诊肠漏≠肠瘘肠道通透性增加是肠漏肠漏又叫肠漏综合征,可引发广泛的炎症并刺激免疫反应,导致各种健康问题。
近年来,肠漏被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危险信号”。
它可不是肠道破了、漏了,在医学文献中,肠漏被称为“肠道通透性增加”。
肠屏障由单层肠上皮细胞连接构成,这些上皮细胞通过紧密连接蛋白连接在一起。
肠漏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细胞连接破坏导致肠道通透性增加,食物大分子、肠道代谢废物、微生物及毒素等会透过肠屏障进入血液循环,刺激自身免疫系统引起多种免疫性疾病,细菌、毒素可损伤内脏器官引起多种全身性疾病。
其他一些产生肠漏的潜在原因包括:遗传易感性、不良饮食、慢性压力、毒素过载及肠道菌群失衡等。
与肠漏有关的疾病包括消化障碍、抑郁、肥胖、糖尿病、帕金森氏病、自闭症、乳糜泻、关节疼痛、皮肤炎症及自身免疫疾病等。
肠漏可能不会直接导致这些疾病——有肠道问题的人更有可能有其他一些健康问题。
因此,尽管科学证据尚未证明肠道通透性增加实际上是导致这些症状的原因,但它强烈表明,肠漏和其他功能障碍往往同时发生。
肠道通透性可反应肠黏膜的损伤程度,是评价肠屏障功能的重要指标。
可用的测试包括:Zonulin(连蛋白)或乳果糖测试、IgG食物不耐受性测试(食物过敏原)、粪便测试、有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测试、乳果糖和甘露醇测试等。
目前肠漏并没有标准的治疗方案,一般以对症为主,包括:1.避免过敏食材,去除肠道感染源及肠道坏菌霉菌;2.补充消化酵素、果寡糖,改善消化不良;3.补充肠道益生菌,重建肠道健康菌群;4.给予足够的抗氧化物质、矿物质、麸胺酸等,修复完整的肠道黏膜;5.注意饮食和休息,适量运动,调整心情,推荐有利于肠道健康的饮食包括:骨汤,生奶制品,富含有omega-3脂肪酸的食物以及其他营养丰富的抗炎食物等。
存在异常通道是肠瘘肠瘘是指胃肠道与其他空腔脏器、体腔或体腔外有异常通道,胃肠道内容物循此进入其他脏器、体腔或体腔外,并由此继发机体感染、体液丢失、内环境稳态失衡、器官功能受损、营养不良等一系列问题。
肠漏的症状及治疗方法肠漏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也被称为肠源性菌血症或肠源性细菌穿透。
它是指肠道中细菌和其他毒素通过肠壁破损进入血液循环,引发全身性感染。
肠漏的症状和治疗方法都需要经过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指导。
一、肠漏的症状1. 消化系统症状:腹部疼痛和不适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这可能是由于肠道黏膜受损,导致炎症和溃疡形成。
腹泻、便秘、恶心和呕吐也可能出现。
2. 全身性症状:由于肠道中的细菌和毒素进入血液循环,患者可能会出现全身不适、疲劳、体重下降、发热、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
3. 免疫功能异常: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之一,肠道健康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
肠漏会导致免疫功能异常,增加感染和过敏的风险。
4. 其他症状:肠漏还可能引起脱发、关节疼痛、精神焦虑和抑郁等不良反应。
二、肠漏的治疗方法1. 改善饮食:饮食是肠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患者应避免食用过多的加工食品、糖、酒精和咖啡因等刺激性食物。
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质量好的蛋白质和健康油脂的摄入。
2. 补充营养物质:肠漏患者往往会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和益生菌等,以提高免疫力和修复肠道黏膜。
3. 控制肠道菌群:肠道菌群的平衡对肠道健康至关重要。
患者可以适当补充益生菌和益生元,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促进肠道的修复和恢复。
4. 积极治疗炎症:肠道黏膜受损后会引起炎症反应,患者可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抗炎药物和消炎药物,以减轻症状和促进肠道愈合。
5. 心理支持:肠漏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导致焦虑和抑郁等问题。
患者可以接受心理咨询或寻求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以增强心理抗压能力。
6. 适当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和血液循环,有助于肠道健康的恢复。
7.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的目的是修复和恢复肠道的正常功能。
总之,肠漏是一种需要重视和及时治疗的疾病。
患者应当积极参与医生的诊疗和治疗计划,合理饮食、规律运动,保持心理健康,以提高肠道健康和整体健康水平。
肠瘘诊治指南
肠瘘是一种较为罕见但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发生常常与外科手术、炎症性肠病、放射治疗等有关。
肠瘘的临床表现各异,如腹泻、腹痛、消瘦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影响。
因此,早期诊断和科学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诊断
肠瘘的诊断主要通过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各种影像学检查等综合手段进行。
常
用的检查包括腹部CT、MRI、钡餐透视等,这些检查有助于明确肠瘘的位置、大小和引流情况,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治疗
治疗肠瘘的方法多样,具体选择应根据病情和肠瘘的类型来决定。
常见的治疗手
段包括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内窥镜治疗、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相关的炎症和感染,通过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来控制病情。
营养支持是肠瘘患者治疗的重要环节,可通过静脉营养、口服营养等方式来维持患者的营养状态。
对于一些小而浅表的肠瘘,内窥镜治疗可能是一个有效的选择,可以通过内窥镜下的技术尝试关闭瘘管口。
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肠瘘,手术治疗可能是唯一的治疗手段,可以通过手术修补、切除或引流来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对于肠瘘的诊治应该是一个多学科协作的过程,相关专业人员应该共
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旨在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肠瘘患者的治疗前景会更加乐观。
以上内容仅为肠瘘诊治的简要指南,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调整,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并定期复查以评估治疗效果。
肠瘘一、肠瘘——指肠与其他器官或肠与腹腔、腹壁外有不正常的通道1、肠瘘有内瘘和外瘘之分,肠瘘穿破腹壁与外界相通者,称为外瘘,如小肠瘘,结肠瘘;2、与其他空腔脏器相通,肠内容物不流出腹壁外者称内瘘,如胃结肠瘘、直肠膀胱瘘等内瘘的症状与治疗根据所穿通的不的空腔脏器而异肠外瘘主要是手术后并发症,也可继发于创伤、炎症、感染等。
二、分类:1、按瘘发生的原因可分为先天性、病理性、创伤性2、按肠瘘的病理形态可分为管状瘘、唇状瘘、完全瘘(也称断端瘘)3、按肠瘘走向要分为肠外瘘、肠内瘘4、按瘘管所在位置可分为高位瘘(如胃肠吻合口瘘、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瘘),低位瘘(如空肠下段瘘、回肠瘘和结肠瘘)三、随瘘位置的高低而不一,相比较而言,高位肠瘘的全身性病理生理变化较大,水、电解质的丢失和紊乱较严重;低位性肠瘘则以继发性感染较为明显,而水和电解质丢失很少,很少引起严重的代谢紊乱。
1、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高位肠瘘时,每日丧失的肠液量可高达7000ml,若未能得到及时补充,病人很快出现脱水、低血容量性休克和循环衰竭。
在体液丢失的同时伴有电解质丢失,若丢失酸性胃液,则电解质的丢失主要是氢离子和氯离子,可产生低氯低钾性碱中毒,若丢失大量碱性肠液,则以钠、钾和碳酸氢离子的丢失为主,常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2、营养不良:肠液丢失的同时伴有大量消化酶和蛋白质丧失,加上炎症和创伤的额外消耗,将导致严重的负氮平衡,病人体重急速下降,发生贫血、低蛋白血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伴发恶病质而死亡。
二、病史:腹部手术或手术史;临床表现:腹部手术后一周左右,病人出现腹膜炎,腹壁瘘口、全身脓毒和手、电解质酸碱失衡的症状和体征。
(一)局部表现:(1)、腹膜炎症状和体征:一旦肠瘘发生,即有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病人出现腹痛、肌紧张及反跳痛。
(2)腹壁瘘口:是肠外瘘的主要表现,可有一个或多个,系腹腔穿破切口或引流口所形成。
创口内可见脓液、消化液和气体流出。
主动脉肠道瘘需要做哪些检查?主动脉肠道瘘(aortoenteric fistula)是指动脉与肠道之间异常的通路,在临床上罕见但危机重大。
该病的发生率很低,大约每年发生于1-2万例手术后患者中。
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且症状不具特异性,因此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难度。
本文将介绍主动脉肠道瘘的检查方法,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诊断该疾病。
1. 临床症状和体征检查患者常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消化道出血、血便等症状。
体格检查可发现腹部压痛、腹肌紧张等征象。
但由于这些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因此不能作为主动脉肠道瘘的确诊依据。
2. 影像学检查(1)胃肠道造影:通过口服或灌肠途径将造影剂经胃进入小肠,观察是否有造影剂渗漏到动脉。
但由于造影剂仍然可能被毛细血管吸收,对于瘘孔较小或产生的动脉血流较少的情况,效果相对较差。
(2)CTA:即螺旋CT血管造影,通过给患者注射造影剂,结合螺旋CT技术进行扫描,能够清晰地显示动脉和肠道的情况,对主动脉肠道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3)DSA:即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通过在影像设备中将血管塞入造影剂,然后以数字化技术进行处理产生血管造影影像。
DSA能够显示动脉与肠道间的异常通路,对于主动脉肠道瘘的诊断更加准确。
3. 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检查:可发现贫血、白细胞计数异常等。
(2)消化道出血部位的检查:如胃镜、结肠镜等,可直接观察出血的位置和病变情况。
(3)炎症指标的检查:如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补体活化酶等,对于检测瘘孔是否有炎症反应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4. 手术检查对于高度怀疑或确诊的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检查来明确瘘孔的位置和范围。
手术检查的同时也是进行治疗的重要步骤之一。
综上所述,主动脉肠道瘘是一种病情严重且复杂多样的疾病,对其进行早期诊断有助于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观察、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手术检查。
这些检查方法可以互相协作,提高主动脉肠道瘘的诊断准确性,为患者的救治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主动脉—食管瘘消化道大出血1例综合护理主动脉—食管瘘是一种罕见但危险的情况,通常发生在主动脉瘤破裂、外伤或手术后。
它会导致食管和主动脉之间的异常通道形成,从而导致食管出血。
本文将介绍一例患有主动脉—食管瘘的患者的综合护理过程,包括护理目标、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
病例患者为一名67岁男性,因胸痛和呕血入院。
经过详细检查,确诊为主动脉—食管瘘导致的消化道大出血。
患者情况危急,需要紧急护理和治疗。
护理目标:1. 控制出血,维持循环功能;2. 保证患者的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3.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焦虑;4.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措施:1. 紧急处理出血:立即安排患者进行急诊手术,修复主动脉—食管瘘,止血。
2. 补液和输血:根据患者的血压、心率和血红蛋白水平,及时给予血浆、红细胞和凝血因子等输血制剂,维持患者的循环功能。
3. 胃肠减压:通过鼻胃管或胃管进行胃肠减压,减轻胃肠道压力,预防胃肠道出血。
4. 营养支持:对于患者的肠道功能受损、不能正常进食的情况,可通过静脉输液或肠外营养管给予充分的营养支持。
5. 疼痛管理:在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前提下,适当给予镇痛药物,减轻患者的疼痛和焦虑。
6.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护理效果:在护理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患者的出血情况得到有效控制,生命体征稳定。
术后逐渐康复,情绪稳定、精神状态良好。
综合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这一例病例的综合护理过程,我们不仅能够了解主动脉—食管瘘患者的护理特点和护理重点,也能够学习到在紧急情况下如何有效地处理患者的护理措施,更好地了解护理的重要性。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帮助更多的患者尽快康复。
肠漏症的症状及治疗方法肠漏症,也称为肠道渗漏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
它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肠道黏膜的损伤导致肠道内毒素和细菌渗入体内,引起一系列症状。
本文将介绍肠漏症的症状及治疗方法,希望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一疾病。
一、症状。
1. 腹泻,肠漏症患者常常出现腹泻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频繁腹泻,甚至是脓血便。
2. 腹痛,患者可能会出现腹部不适、隐痛或绞痛的感觉,疼痛程度因人而异。
3. 肠鸣,肠道内渗漏的毒素和细菌会导致肠鸣声增强,甚至出现肠鸣音异常。
4. 营养不良,由于肠道功能受损,患者可能会出现吸收营养不良的情况,表现为体重下降、贫血等症状。
5. 其他症状,肠漏症患者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消化系统症状,以及全身乏力、头晕等非特异性症状。
二、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对于肠漏症患者,常规治疗包括抗生素、止泻药、抗炎药等药物的使用,以控制病情发展。
2. 营养支持,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加强营养支持,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帮助恢复肠道功能。
3. 肠道保护,采取措施保护肠道黏膜,如使用益生菌、益生元等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肠道修复。
4. 手术治疗,对于部分严重病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修复肠道黏膜损伤,恢复肠道功能。
5. 生活调整,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保持规律的饮食和作息,减轻肠道负担。
6. 心理疏导,肠漏症患者在治疗期间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焦虑等心理问题,需要得到家人和医生的支持和疏导。
在治疗肠漏症的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复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肠道感染的发生。
总之,肠漏症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同时也需要注重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卫生和生活习惯,以促进病情的康复。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肠漏症的症状及治疗方法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一疾病。
/
主动脉肠道瘘最详细的介绍,主动脉肠道瘘是什么?
主动脉肠道瘘的简介
主动脉肠道瘘(aortoenteric fistula,AEF)是指主动脉与邻近肠道发生的病理性沟通。
根据发病的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种,原发性AEF即无主动脉手术病史,而是由于主动脉本身的病变致动脉壁侵蚀直接穿破至邻近肠腔,临床多见于十二指肠;继发性AEF则是由于主动脉手术后,移植血管吻合口处形成假性动脉瘤等,继而破裂穿入肠道,故继发性AEF又称移植物(人工血管)-肠瘘。
继发性的AEF较之原发性者常见得多。
主动脉肠道瘘的基本知识
是否属于医保:否
发病部位:肠、血液血管
传染性:该病不具备传染性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相关症状:反复出血、收缩期杂音、无力
并发疾病:休克
主动脉肠道瘘要去什么医院,怎么检查治疗
就诊科室:血管外科、胃肠外科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 —— 10000元)
治愈率:外科手术治愈率约为75%
治疗方法:手术治疗
相关检查:十二指肠钡餐造影、细菌学检验、肠镜
文章来自:39疾病百科 /zdmcdl/jb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