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剂拌种对小麦种传土传病害防效及安全性试验
- 格式:pdf
- 大小:26.46 KB
- 文档页数:2
扑力猛2.5%FS种子处理防治小麦纹枯病示范试验初报[摘要]在小麦播种前药剂拌种,扑力猛2.5%fs种子处理商品用量为150-200克/100千克种子,有效成分用量为3.75-5克/100千克种子处理对小麦纹枯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对小麦安全,可在小麦生产中大面积推广。
[关键词]扑力猛纹枯病防治效果增产作用[中图分类号]s435.1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2-0092-01扑力猛是德国巴斯夫公司开发生产的低毒、广谱的种衣剂,具有触杀及内吸活性,主要用于防治各种土传和种传病害,对小麦纹枯病等病害具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为了验证扑力猛防治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探索最佳使用剂量范围、施药时间和使用方法,评价其对小麦的安全性,为其大田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10年-2011年进行了田间示范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一、试验条件1.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小麦纹枯病(ceratobasidium comigerum rogers,)小麦,品种为济麦22号2.环境条件试验设在山东省成武县成武镇周店村,试验田面积3670m2。
前茬作物为玉米;2010年10月13日机播,亩播量为12公斤;亩施土杂肥3000公斤,复合肥50公斤。
常年小麦纹枯病发生较重,一般在2-4级。
二、试验设计和安排1.试验药剂扑力猛2.5%fs,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提供。
适乐时2.5%fs、敌委丹3%fs、(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立克秀6%fs(德国拜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均在市场上购买。
2.试验处理及设计试验设扑力猛100、150、200克/100千克种子,适乐时100克/100千克种子,敌委丹200克/100千克种子,立克秀50克/100千克种子,空白对照(清水,1500毫升/100公斤种子),共7个处理,不设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0.5亩,共计4亩;试验地周边设保护行。
CATALOGUE目录•引言•药剂拌种技术原理•药剂拌种技术实施流程•药剂拌种技术效果评估•药剂拌种技术应用前景与挑战•结论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其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如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等,这些病害不仅影响小麦的产量,还会降低小麦的质量。
为了有效控制这些病害,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药剂拌种技术应运而生。
在小麦播前,通过将种子与适量的药剂混合,可有效防治病虫害,提高小麦的抗病性和抗逆性,从而保证小麦的健康生长。
技术背景技术重要性技术发展现状药剂作用机制030201拌种技术原理提高出苗率增强抗逆性增加产量提高品质药剂拌种技术对小麦生长的影响药剂选择与准备药剂选择根据小麦病虫害类型和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针对性强、效果显著的药剂。
药剂准备按照使用说明书的比例,准备药剂和种子,并确保药剂在有效期内使用。
小麦种子处理筛选种子晾晒种子拌种操作将稀释后的药剂均匀地拌入小麦种子中,确保每粒种子都沾上药剂。
稀释药剂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将药剂稀释至适当的浓度。
晾干种子将拌好的种子晾干,以备播种。
拌种操作流程在拌种过程中,操作人员需佩戴防护手套、口罩等安全防护用品,避免药剂直接接触皮肤和吸入有害气体。
贮存与运输拌好的种子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在运输过程中,应确保包装完好,避免药剂泄漏和污染环境。
安全防护药剂使用注意事项VS病害防治效果评估防治根腐病通过药剂拌种,可以显著降低纹枯病的发病风险,减轻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防治纹枯病防治全蚀病生长促进效果评估产量提升效果评估提高粒数提高产量提高穗数03提高小麦经济效益技术应用前景01预防病虫害02减少农药使用技术应用挑战药剂选择不当如果选择的药剂种类、浓度和拌种比例不合适,可能会对小麦的生长和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拌种操作不当如果拌种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药剂在小麦种子表面分布不均匀,影响药效的发挥。
病虫害抗药性长期使用药剂拌种技术,可能会导致病虫害产生抗药性,降低药效。
河南农业2022年第28期小麦品种华伟胺+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氟唑磺隆+联苯菊酯,防治麦田各类杂草。
4.搞好春季追肥。
2022年3月28日拔节期,每667 m 2追施46%尿素13 kg,用化肥耧冲沟条施。
5.搞好中耕。
2022年3月27日浅中耕1次,用化肥耧(不装肥料)前行划破表土浅中耕保墒。
6.搞好春季病虫害的防治。
2022年3月10日,喷施联苯菊酯+戊唑醇防治小麦纹枯病、红蜘蛛、蚜虫。
2022年4月16日,喷施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戊唑·咪鲜胺,防治白粉病、锈病、赤霉病、蚜虫。
7.搞好中后期“一喷三防”。
小麦“一喷三防”是在小麦孕穗期和穗期喷施杀虫剂、杀菌剂和叶面肥,提高小麦抗逆性,防病虫害、防干热风、防早衰,增加小麦粒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小麦稳产增产的一项关键技术。
2022年5月6日每667 m 2用2.5%高效氯氟氰mL+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 g+200 g 磷酸二氢40 kg 喷雾防治蚜虫,提高小麦品质和产量。
年6月2日,夏邑县组织产量验收组进行田间3个点,计算理论产量;2022年62个点,每点实收1 m 2麦穗,脱粒年10月27日播种,处理1平均亩穗数46.3粒数33.0、千粒质量49.9 g,每667 m 2理论产kg,实际产量675 kg;处理2平均亩穗数48.4粒数32.7、千粒质量49.6 g,每667 m 2理论产kg,实际产量695 kg;处理3平均亩穗数49.131.9、千粒质量49.4 g,每667 m 2理论产量683 kg。
年11月3日播种,处理4平均亩穗数46.0粒数32.8、千粒质量48.7 g,每667 m 2理论产kg,实际产量653 kg;处理5平均亩穗数48.132.4、千粒质量48.4 g,每667 m 2理论产量668 kg;处理6亩穗数48.8万、穗粒48.0 g,每667 m 2理论产量631.2 kg,651 kg。
年11月10日播种,处理7平均亩穗数45.7粒数32.5、千粒质量47.6 g,每667 m 2理论产kg,实际产量626 kg;处理8平均亩穗数47.7粒数32.1、千粒质量47.2 g,每667 m 2理论产kg,实际产量633 kg;处理9平均亩穗数48.231.4、千粒质量47.0 g,每667 m 2理论产量622.1 kg。
丙硫菌唑·戊唑醇对小麦白粉病田间防效及其产量的影响张志伟1魏秀华1*于海涛1宋顺1刘亚男1张桂珍1张国栋2王文华2王开周2(1潍坊市农业科学院,山东潍坊261071;2重庆市开州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重庆405499)摘要为进一步明确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田间防效,为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以济麦229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不同用药量和不同用药次数的小麦田间试验,研究其对小麦白粉病田间防效和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使用该药剂450、675、900mL/hm 2(制剂用药量)于扬花末期喷施1次,对小麦白粉病田间防效依次为37.06%、47.25%和50.00%;于扬花初期、末期间隔8d 喷施2次,对小麦白粉病防效依次为61.27%、72.60%和84.84%。
喷施该杀菌剂能够显著提高小麦千粒重和产量,与不喷施对照相比,喷施1次增产比例分别为18.54%、21.49%和22.13%,喷施2次增产比例分别为23.77%、25.05%和28.43%。
防治小麦白粉病可根据发病程度,使用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在扬花初期和末期连喷2次,增产效果明显。
关键词小麦;丙硫菌唑;戊唑醇;白粉病;田间防效;产量中图分类号S435.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3)17-0093-04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23.17.024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Effect of Prothioconazole ·Tebuconazole on Field Control Efficacy ofWheat Powdery Mildew and YieldZHANG Zhiwei 1WEI Xiuhua 1*YU Haitao 1SONG Shun 1LIU Yanan 1ZHANG Guizhen 1ZHANG Guodong 2WANG Wenhua 2WANG Kaizhou 2(1Weif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Weifang Shandong 261071;2Kaizhou District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Service Center of Chongqing City,Chongqing 405499)AbstractIn order to further clarify the field control efficacy of 40%prothioconazole ·tebuconazole suspensionagent an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rational use,taking Jimai 229as the test material,this paper set a test of different doses and different application times in wheat field,and studied the effects on the field control efficacy of wheat powdery mildew and yiel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ield control efficacy of wheat powdery mildew were 37.06%,47.25%and 50.00%,respectively,when 450,675and 900mL/hm 2(dosage of preparation)were sprayed at the late flowering stage;spraying twice at the early and late flowering stages,the control efficacy of wheat powdery mildew were 61.27%,72.60%and 84.84%,respectively.Spraying the fungicide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1000-grain weight and yield of pared with no spraying control,the proportion of increasing yield of spraying once was 18.54%,21.49%and 22.13%respectively,and the proportion of increasing yield of spraying twice was 23.77%,25.05%and 28.43%respectively.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disease,40%prothioconazole ·tebuconazole suspension agent can be applied twice at earlyand late flowering stages to control wheat powdery mildew,and the yield increase effect is obvious.Keywordswheat;prothioconazole;tebuconazole;powdery mildew;field control efficacy;yield小麦作为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在2000万hm 2以上,多年来一直都是我国人民的重要口粮,但小麦的生育期较长,易发生多种病害。
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防治小麦病害试验作者:***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2020年第11期一、试验材料与方法(一)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设在潢川县隆古乡徐庄村粮源家庭农场。
该地块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水肥条件良好,管理水平较高。
土壤为水稻土,pH值6.09,有机质质量分数19.78 g/kg。
秋作物收获后,统一实行秸秆还田、机械深耕、精细整地。
2019年10月26日播种,小麦品种为苏隆128,播种量为17.5 kg/667m2。
采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和植保无人机进行施药,示范前及示范过程中均未施其他杀菌剂。
(二)防治对象供试作物为小麦,主要验证试验药剂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兼顾小麦赤霉病。
(三)试验药剂供试药剂为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由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生产;当地常规用药对照药剂为45%戊唑·福美双悬浮剂。
(四)试验处理试验共设5个处理,处理1: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40 mL/667m2,无人机施药;处理2:45%戊唑·福美双悬浮剂 80 mL/667m2,无人机施药;处理3: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40mL/667m2,自走式喷杆机施药;处理4:45%戊唑·福美双悬浮剂80 mL/667m2,自走式喷杆机施药;处理5:空白对照,仅喷清水。
试验不设重复,小区随机排列。
试验前及试验过程中,示范区没有施其他对小麦赤霉病或锈病具有防治作用的药剂,各处理田间管理一致。
(五)施药时间和方法2020年4月9日试验区小麦处于扬花初期,在条锈病平均病叶率4.7%时,各处理按规定剂量及施药方式进行第1次施药,4月16日第2次施药,空白对照区仅喷清水。
2次施药均为晴朗天气,微风。
施药时采用二次稀释法稀释,均匀喷雾。
二、调查和统计(一)调查时期2020年4月9日第1次施药前调查各处理区条锈病病株率和病情指数;4月30日最后一次施药后14d调查各处理区条锈病病株率和病情指数,计算综合防效;5月19日赤霉病病情稳定时,调查各处理区赤霉病病穗率和病情指数,计算综合防效。
河南农业2020年第11期(上)
ZHIWU BAOHU
植物保护
(九)高温晒垡或者高温闷棚
在夏季高温天气,要进行高温晒垡,可消灭部分根结线虫,在6—8月蔬菜收获后,在棚室内进行南北开沟,在沟垄上覆白色透明地膜,封闭棚室升温到60 ℃,12天后将垄沟翻倒再进行棚室封闭升温,闷15天左右,对10~30 cm 土壤中的根结线虫能有效杀灭,有效减轻根结线虫危害。
(十)低温灭虫
根结线虫在低于5 ℃的温度条件下死亡,可利用
其不耐低温的习性进行低温冻垡,减少越冬虫源,减轻田块根结线虫危害。
(十一)药剂防治
每667 m 2可选用10%线磷颗粒剂、3%米乐尔颗粒剂、5%益舒宝颗粒剂3~5 kg 均匀撒施后耕翻入土。
也可用上述药剂之一,随定植穴施入,每667 m 2用药量1~2 kg,施药后混土防止根系直接与药剂接触。
在药剂防治时,为了防止根结线虫出现抗药性,可采用2种或3种治线虫的药剂轮换使用。
发病,且传播蔓延速度快。
土传病害发病部位偏下隐蔽,不易观察发现,容易错过最佳防治期。
小麦起身拔节后,田间施药困难,药液难以到达发病部位,防治效果不佳。
二、防治措施
小麦土传病害要以预防为主,结合当地病虫害预23%戊
戊唑·多菌灵、烯唑醇等加恶霉灵对准发病部位喷淋,喷湿淋透,使药液流到植株基部。
也可用络氨铜、甲霜恶霉灵、乙蒜素、腐殖酸铜、枯草芽孢杆菌等药剂灌根。
用药次数依田间病害发生程度而定,病情较重的,每隔5~7 d 施药1次,连喷2~3次。
河南农业2016年第5期(上)一、小麦种传土传病害发生概况及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一)小麦病害发生呈现加重趋势随着小水平的提高,小麦种传土传病害已成为驻马店其发病时间高,危害重。
常年发生病害面积在48~53.33万的80%以上,此类病害每年造成损失0.8亿~1.2 亿发生的原因分析(一)气候适宜气候变暖及出现暖冬年份频率加快,对小麦种传土传病害发生十分有利。
温度持续偏高,雨水充沛,土壤墒情好,空气湿度大。
气候条件中温度、湿度对病原菌越冬、早春侵染和流行极为有利。
纹枯病每年发生程度与上年11月、12月和当年1月气温和雨量有关,4月危害程度受3—4月气温、降雨的影响。
若11月、12月、1月气温偏高,雨水正常,越冬基数高。
3月雨水多,温度回升快而不稳,田间病株发展快,侵茎早、侵茎率高,后期小麦生产由2006年达到中产水平,到2015年进人高产水平,每667m2产量从2006年的400kg提高到现在的550kg,纹枯病发生面积逐步上升。
另外,小麦常年连作,密植过度,播种过早,冬前麦苗易生长过旺,这些有利于发病的生态环境加剧了田间病原菌的积累。
造成连年发生,使得该病初侵染菌源充足。
早播、群体大、基肥不足、长势较弱田块黄花叶病发病重。
(五)防范能力低一是小麦播种期防治力度小,忽视中后期田间管理。
二是小麦生产风险意识差,对小麦种传土传病合理播种量,小麦群体结构。
要加强栽培管理,促使小麦生长健壮,防止田间郁蔽,保持田间低湿。
四是轮作换茬。
小麦黄花叶病仅感染小麦,病田与大麦、油莱实行轮作。
由于病毒可随休眠孢在土壤中存活10年以上,要多年轮作后,病情才能明显减轻。
(三)药剂防治要抓住两个关键措施:一是药剂处理种子,播种时有针对性地进行种子处理。
二是早春小麦起身返青前田间接力药剂喷雾防治,直接把药物喷到植株的根或茎基部。
施药时要加足水量,尽量将药液喷施在麦株基郎,提高防治效果。
NONG YAO YU ZHI BAO农药与植保。
如何选择小麦拌种剂及注意事项目前吴桥县小麦正值播种期,备播过程中小麦拌种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农户应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拌种剂。
一、地下害虫防治地下害虫,选用25%甲·克悬浮种衣剂拌种,药种比1:100;或50%辛硫磷乳油200毫升,兑水5000毫升,拌麦种100公斤,搅拌均匀堆闷2-3小时,晾干后播种;或选用3%辛硫磷颗粒剂3-4公斤,均匀撒施后再翻地播种。
二、土传、种传病害1、小麦全蚀病。
选用二氯异氰尿酸进行土壤消毒,每亩500克药剂拌20公斤细土均匀撒施。
再用12.5%硅噻菌胺悬浮剂200-300毫升兑水1000毫升,拌麦种100公斤,搅拌均匀堆闷3小时,晾干后播种。
2、小麦黑穗病、纹枯病、根腐病(2015年吴桥县小麦此类病害危害严重)。
大力提倡生物药剂使用比例,主要选用100亿枯草芽胞杆菌50克或1000亿枯草芽胞杆菌20-30克拌麦种15公斤,其持效期长,可有效解决纹枯病、根腐病危害。
常规化学药剂选用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30毫升兑水100-150毫升,拌麦种10-15公斤,搅拌均匀堆闷3小时,晾干后播种;或选用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60毫升兑水2000毫升,拌麦种100公斤,堆闷6小时,晾干后播种。
同时对于以上病害可以选择较为常见的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2%拌种或20%三唑酮乳油1斤加水5斤,拌麦种500斤(严重地块返青期还要进行喷雾处理)。
三、蚜虫采用吡虫啉拌种或包衣技术能够有效降低蚜虫发生程度,推迟蚜虫发生期,是防治关口前移,保证农药零增长的科学举措。
选用70%吡虫啉可分散粒剂70克兑水1500毫升,拌麦种20-25公斤,搅拌均匀,吸收晾干后播种。
四、注意事项对于病虫害混发区,可根据病虫种类选用以上杀虫剂和杀菌剂混合拌种达到“一拌多防”的效果。
操作规则:严格按照农药登记用量,先拌杀虫剂,闷种晾干后再拌杀菌剂;先拌乳剂,待吸收晾干后再拌粉剂。
拌种要随拌随用,不宜久放。
小麦播前药剂拌种实用技术作者:朱富春来源:《科学种养》2017年第09期召陵区地处河南省中部,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区,耕地面积40万亩,常年种植小麦37万亩,年均产量1.74亿千克。
近年来,随着小麦机械化程度的进一步提升,小麦病虫害防治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特别是小麦药剂拌种的大量使用,对小麦地下害虫,土传、种传等病害的防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正是小麦备播时期,为了提高农民朋友对药剂拌种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使用效果,现将小麦药剂拌种实用技术介绍如下:一、小麦播种期药剂拌种的好处“麦收胎里富,播种是基础”,而小麦播种期的药剂拌种是小麦一生中病虫害防治的重中之重,具有操作简便、环保,对人畜安全,成本低,防效好,省工省时等特点。
在我国,最初小麦拌种不是用来杀虫(菌),而是为了播种均匀。
按照农业部2020年农药零增长要求,当前推广的小麦拌种剂,能杀金针虫、蝼蛄、蛴螬等地下害虫,控制小麦生长期的蚜虫、吸浆虫、灰飞虱等为害,同时也能预防小麦散黑穗病、腥黑穗病、全蚀病、纹枯病等病害,还具有促根壮苗、促进分蘖、增加成穗数的功能,是小麦生产上的一大变革,不仅改变了过去单一强调注意小麦后期防治的传统观念,也从根本上解决了小麦生长后期无法解决的科学难题(如小麦腥黑穗病、全蚀病的防治),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减少了小麦生长后期的农药使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效益。
二、小麦药剂拌种的主要防治对象及存在的问题1. 小麦药剂拌种的主要防治对象①种传病害。
包括小麦黑穗(粉)病(小麦腥黑穗病、小麦散黑穗病、小麦秆黑粉病)、黑胚病等。
②土传病害。
主要是小麦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孢囊线虫等。
③苗期病虫害。
主要包括小麦锈病、白粉病、病毒病、蚜虫等。
④地下害虫。
主要是蝼蛄、蛴螬、金针虫、地老虎等。
⑤地上害虫。
主要是吸浆虫、灰飞虱等。
2. 小麦拌种剂存在的问题①品种多、乱、杂,质量欠佳,以次充好。
②配方成分单一,防治效果难以令人十分满意。
小麦茎基腐病药剂防治试验示范作者:徐小娃杨艳会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2021年第10期近年,小麦茎基腐病在沁阳市发生愈来愈重,发生面积愈来愈大,已从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给沁阳市小麦生产带来严重威胁。
小麦种子处理是控制土传病害、种传病害、地下害虫和蚜虫等主要病虫害的关键措施。
为筛选出适合本地的种子处理剂,2020—2021年度河南省植保植检站在沁阳市进行了几种不同种衣剂的对比试验,以期更好地为指导农业生产提供服务。
一、材料与方法(一)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沁阳市王召乡段庄村,试验田块集中连片、盐碱地,种植小麦品种百农4199,肥力中等,栽培及田间水肥管理条件相同,小麦茎基腐病发生较严重。
(二)试验药剂1.种子处理用20%三氟吡啶胺悬浮剂,酷拉斯(27%苯醚·咯·噻蟲)悬浮剂,来自先正达公司。
2.种子处理用31.9%戊唑·吡虫啉悬浮剂(奥拜瑞),来自拜耳公司。
(三)试验设计本示范试验共设4个药剂处理区和1个不拌种的空白对照,分别为:处理1,每100 kg种子用酷拉斯制剂200 mL;处理2,每100 kg种子用酷拉斯制剂200 mL +三氟吡啶胺200 mL;处理3,每100 kg种子用酷拉斯制剂200 mL +三氟吡啶胺300 mL;处理4,每100 kg种子用31.9%戊唑·吡虫啉悬浮剂400 mL;处理5,不拌种,作为空白对照(CK)。
各处理区面积0.16 hm2,不设重复。
各处理之间设置0.5 m隔离行,试验田四周设置保护行。
各处理除播种期种衣剂包衣方案不一样外,其他时期管理包括病虫害防治,都由农户采用相同措施统一自行管理。
(四)试验调查试验田统一拌种,2020年10月19日播种,每667 m2播种量18 kg。
播种时,每667 m2施根力多40 kg,聚谷氨酸5 kg,种肥同播。
1.作物的安全性。
小麦出苗后3 d、7 d,观察出苗是否正常,各部位是否有褪绿、灼烧、斑点等明显的药害症状。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 ,Sci ,Bull ,2022,28(09)作者简介:陈金(1985—),男,安徽蚌埠人,本科,从事农业资源与环境方面工作。
收稿日期:2021-12-1026%噻虫胺·咯菌腈·精甲霜灵种子处理悬浮剂防治小麦根腐病田间药效试验陈金徐明龙(安徽尚禾沃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31)摘要:为了解26%噻虫胺·咯菌腈·精甲霜灵种子处理悬浮剂对小麦田间根腐病的防治效果、使用安全性及田间推荐使用量,特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
结果表明,26%噻虫胺·咯菌腈·精甲霜灵种子处理悬浮剂在小麦播种前进行拌种,可以较好地控制小麦根腐病的发生,且对小麦出苗和生长安全,推荐其制剂用量为500~700g/100kg 种子处理。
关键词:26%噻虫胺·咯菌腈·精甲霜灵种子处理悬浮剂;小麦根腐病;防效中图分类号S4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2)09-0107-02Field Efficacy Test of 26%Clothianidin·fludioxonil·metalaxyl-m Fs Against Wheat Root RotCHEN JinXU Minglong(Anhui Share World Bio-Tech Co.,Ltd.,Hefei 230031,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control effect,safety and recommended dosage of 26%clothianidin·fludioxonil·meta⁃laxyl-m FS on wheat root rot in the field,the field efficacy test was carried ou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26%clothian⁃idin·fludioxonil·metalaxyl-m FS seed dressing before wheat sowing could better control the occurrence of wheat root rot,and was safe for wheat seedling emergence and growth.The dosage of its preparation was recommended as 500–700g/100kg seed treatment.Key words:26%clothianidin·fludioxonil·metalaxyl-m FS;Wheat root rot;Control effect 小麦根腐病是小麦生产中的一种常发病害,其病原主要以菌丝体藏在种子内部和病残体中越冬或越夏,从幼苗到抽穗、结实期均有发生[1]。
2012年小麦拌种剂技术资料近几年全球气候变暖,恶劣与极端天气越来越多,病虫草的危害也是呈逐年加重趋势,以黄淮海地区为例,越冬前小麦病虫害危害的程度越来越重,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的虫口密度不断上升,造成小麦播种量不断加大,但仍保证不了高产麦田所要求正常的出苗率。
由于地下害虫危害严重,造成种子一播到地里,就遭受到地下害虫的危害,加上土传病害小麦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等病原菌直接侵染幼芽和幼苗,引起芽腐和苗枯以至于使小麦出苗后死苗缺苗断垄严重,使我们在小麦生产过程中很难保证小麦在各个生育时期维持正常的群体,限制了小麦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小麦,作为中国北方的第一大粮食作物,中国政府的高度关注。
其产量的提高受到了国家极大重视,2011年4月,联合国粮农署宣布,未来十年世界的粮价将在高位运作。
2011年,中国小麦主产区大旱,2012年中国政府针对小麦“一喷三防”采购额高达16亿元,大面积的实行政府采购,免费发放等措施确保小麦丰收。
但在江苏、安徽、河南的小麦主产区赤霉病仍然大爆发,牵动亿万国民之心,紧接着在7月份全国性的强降雨,对农作物和财产又造成了极大损失,相信2013年政府和我们农资人会投入更大的精力在小麦的管理中。
小麦拌种剂作为小麦高产的关键环节,国外已经有很多年的发展历史,在我国也有四十年之久,最初的拌种剂多以甲拌磷、甲基异硫磷、三唑酮为主,虽对地下害虫有优良的防效,但因其毒性高、气味大,对人体和环境有极大的伤害,且持效期短,难以对后期蚜虫。
三唑酮拌种如量控制不好,容易影响小麦出芽率,造成缺苗断垄,严重影响产量。
所以小麦拌种剂的推广和应用任重而道远,在拌种剂的实际应用和推广中存在很多问题,部分地区还存在药害,针对拌种剂当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京博农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国内知名农业院校专家教授通过室内和大田大量的科学研究,隆重推出小麦杀虫、杀菌营养型拌种剂。
要了解中国农药的现状,我们必须先来看看美国和欧洲的现状。
河南农业2017年第4期(上)NONG YAO YU ZHI BAO农药与植保一、 材料与方法(一)供试药剂供试药剂有子处理剂(苏州富美实植物保护剂有限公司)国拜耳作物科学),敌萎丹衣剂(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天丰素(江门市大光明农化有限公司)。
(二)供试小麦及品种2.拌种方法。
先将小麦种子盛入拌种袋中,按比例加入药剂,来回翻动3~5 min,使药剂附着于麦种表面,再晾干30 min 后播种。
3.试验田管理情况。
试验地设在西平县环城乡王茨园村,2015年10月10日整地、划区,每667 m 2施用N15P15K15复合肥55kg;10月17日调查播种前地下虫基数;10月18日药剂拌种、播种,播种量11kg/667 m 2。
播种方式:人工耧播。
小麦苗期不防治害虫,其他管理同大田。
所有田间管理活动均在1天内完成。
(四)调查内容与方法1.安全性观察。
施药后观察小,,采用对50 点取样,4调查小/调查总52.7%,30d 防效47.6%,对蚜虫防效100%;药后45d 防效46.7%,对蚜虫防效62.1%。
处理B:药后15 d 防效52.7%, 对蚜虫防效100%;药后30 d 防效62.1%,对蚜虫防效100%;药后45 d 防效62.1%,对蚜虫防效75.9%。
处理C :药后15 d 防效53.5%, 对蚜虫防效100%;药后30 d 防效62.9%,对蚜虫防效100%;药后45 d 防效62.8%,对蚜虫防效72.4%。
处理D:药后15 d 防效54.6%, 对蚜虫防效100%;药后30 d 防效64.9%,对蚜虫防效100%;药后45 d 防效63.2%,对蚜虫防效75.9%。
处理E:药后15 d 防效66.2%, 对蚜虫防效100%;药后30 d 防效70.7%,对蚜虫防效100%;药后45 d 防效69.7%,对蚜虫防效86.2%。
处理F:药后15 d 防效63.6%, 对蚜虫防效100%;药后30 d 防效73.2%,对蚜虫防效100%;药后45 d 防效70.7%,对蚜虫防效89.7%。
防治小麦土传病害方法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由于土传病害的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受到严重威胁。
因此,防治小麦土传病害是农业生产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以下是几种防治小麦土传病害的方法:
1. 合理轮作。
小麦连续种植容易导致土壤中病原菌的积累,因此应采取适当的轮作措施,避免小麦反复种植。
在轮作中,可以选择与小麦不同科属的作物来替换小麦,如豆科作物、十字花科作物等。
2. 种植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土传病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目前市场上已有多个抗病小麦品种,如抗白粉病小麦、抗条锈病小麦等。
3. 病害监测和病害防治。
对小麦种植区域进行病害监测,及时掌握病害的发生情况和病害种类。
对已经发生病害的田地,可采取化学药剂喷雾、生物制剂等治疗方法。
4. 土壤改良。
土壤的酸碱度、养分含量等都会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和抗病能力。
因此,应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土壤改良,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小麦生长。
综上所述,防治小麦土传病害需要采取多种综合措施,从源头上控制病害的发生和传播,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保障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 1 -。
不同拌种剂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田间试验效果初探作者:李少锋,王艳,王晓平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8期小麦茎基腐病又称白穗病、酱油杆病、根腐病,是一种由多种病原真菌混合侵染的土传病害,在世界大多数小麦主产区均有发生。
为筛选出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高效拌种剂和最佳使用剂量,进行了8种拌种剂田间药效试验。
结果表明:35%咯菌腈·精甲霜ES、27%苯醚·咯·噻虫ES、32.5%苯甲·嘧菌酯SC、10%咯菌腈·戊唑醇ES、6%戊唑醇ES,能够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与为害,防效显著,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官道镇满寨村西关组,交通便利,灌溉条件良好。
土质为垆土,肥力中等,前茬为玉米。
播种前进行机械深翻,精细整地。
播种前施45%复合肥(N∶P∶K=24∶15∶6)50kg/667m2。
1.2供试药剂供试药剂:35%咯菌腈·精甲霜ES(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27%苯醚·咯·噻虫ES (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32.5%苯甲·嘧菌酯SC(先正达南通作物保护有限公司)、10%咯菌腈·戊唑醇ES(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3%苯醚甲环唑ES(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2.5%灭菌唑ES(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6%戊唑醇ES(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50%甲基托布津SC(天津汉邦植物保护剂有限公司)。
1.3试验设计试验药剂8种,每个药剂设置2个不同的使用剂量,以清水拌种为对照,共设17个处理(见表1)。
每个处理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共51个小区。
小区面积60m2/个。
1.4田间管理试验地小麦品种为周麦26,2017年10月22日播种,播量14kg/667m2,人工条播播种。
12月15日浇冬灌水一次。
在小麦返青期进行化学除草,药剂选用3%双氟?唑草酮50mL+3%甲基二磺隆20mL/667m2。
河南农业年第8期N NNONGY 近些年来,南阳市小麦种传、土传病害发生危害日趋严重,已成为影响全市小麦生产的重要障碍因素,为验证种子包衣对小麦主要种传、土传病害的防治效果和增产作用,笔者于2006~2007年进行了试验,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一)供试药剂(1)6%立克秀FS ,由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提供;(2)2.5%适乐时FS,瑞士先正达有限公司提供;(3)50%硅丰环WS,吉林绿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4)12.5%禾果利SP,上海迪拜农药有限公司提供;(5)15%福?克?酮FS,河南中州种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二)试验方法1、试验地点。
宛城区溧河镇袁老家村、卧龙区潦河乡梁庄村、唐河县古城乡井楼,土质分别为黑粘土、黄壤土、沙壤土。
2、试验田。
试验地选在小麦纹枯病、全蚀病、黑穗病等普遍发生较重的田块,供试品种为郑麦9023。
10月下旬播种,亩播量10Kg,中上等肥力,整个生育期及时喷施除草剂和杀虫剂,防治麦田杂草和麦蜘蛛、吸浆虫、麦蚜等害虫,不喷施杀菌剂防治小麦病害。
3、试验处理。
袁老家和梁庄试验点各设4个药剂处理区,1个清水对照。
A:立克秀667m 2用量5ml;B:福克酮667m 2用量200ml ;C :硅丰环667m 2用量2g ;D :禾果利667m 2用量5g ;E:清水对照。
井楼试验点设5个药剂处理,1个清水对照,其中立克秀设3个浓度处理。
A :立克秀667m 2用量5ml;B:立克秀667m 2用量6ml;C:立克秀667m 2用量7ml;D:福克酮667m 2用量200ml ;E:适乐时667m 2用量10ml;F:清水对照。
每个试验小区200㎡,重复3次。
4、病情调查。
病情调查共进行3次,第一次在冬前的12月上中旬,第二次在拔节期的3月中旬,第三次在抽穗扬花期的4月中下旬,每次每小区5点取样,每样点20株,调查病株(茎、穗)数和发病严重度。
在第一次田间调查时,每个小区增加苗情调查项目,苗情分叶状、分蘖数和次生根三项,叶状记载叶色、叶长和叶宽,次生根记载数量和长度(以㎝为单位)。
纹枯病严重度分为5级:0级:无病;1级:叶鞘发病,但不侵茎;2级:侵茎病斑宽度占茎杆周长的1/4以下;3级:侵茎病斑占茎杆周长的1/4-3/4;4级:病斑宽度占茎杆周长的3/4以上,但不枯死;5级:病株枯死,孕白穗或枯白穗。
5、产量测定。
在小麦成熟后每小区5点取样,每样点1㎡,单收单打,测定产量和千粒重,计算667m 2产量。
6、药效计算及分析。
药效计算按常规方法进行,所获试验结果应用生物统计方法分析,采用方差分析方法进行药效差异性比较。
二、结果与分析(一)苗期调查结果见表1、表2。
从表1可以看出,梁庄和袁老家两个试验点,硅丰环和立克秀5ml/667m 2处理,与对照出苗期无明显差异,福克酮、禾果利处理,比对照晚出苗1~2天。
各药剂处理对小麦出苗率无明显影响,次生根和单株分蘖数多于对照区,硅丰环处理区明显偏多;各药剂处理对纹枯病平均防效46.5%~65.8%,以立克秀防效最好,硅丰环防效较差。
表2表明,立克秀3剂量对小麦根长、株高、分蘖数及纹枯病防效差异不大,其中早期株高与其他处理略有差异,各药剂处理对小麦纹枯病均有明显防效,平均防效42.2%~72.8%,以立克秀每667m 27ml 效果最好,福克酮效果较差。
(二)病害稳定期防效在小麦纹枯病和散黑穗病盛发期,袁老家和梁庄2个试验田防效调查统计结果见表3。
井楼试验点调查统计结果见表4。
表4表明,各药剂处理对小麦主要种传、土传病害防效显著,对小麦纹枯病平均防效50.2%~79.5%,对散黑穗病防效,除硅丰环外,其它处理均达100%。
(三)产量测定袁老家和梁庄测产结果见表5,井楼测产结果见表6。
从表5、表6可以看出,各药剂处理对小麦增产显著,平均增产率4.0%~15.8%。
三、小结与讨论(一)药剂拌种对小麦种传、土传病害防效显著。
各药剂处理对纹枯病防效一般在50.2%~79.5%;对散黑穗病防效达90%以上,其中立克秀、福克酮、禾果利、适乐时处理防效达100%。
(二)药剂拌种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增产显著。
各试验区立克秀、福克酮、禾果利、适乐时增产幅度在4.1%~11.8%,硅丰环增产率13.1%和15.8%。
(三)安全性试验表明:药剂拌种对小麦生长有一定调节作用,能使根系发达,增加分蘖,促进苗壮,提高抗逆力,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增加。
同时表明,硅丰环和立克秀5ml /667m 2处理,与对照出苗期无明显差异,福克酮、禾果利、适乐时及立克秀7ml /667m 2处理,比对照晚出苗1~2天。
但各药剂处理对小麦出苗率均无明显影响。
由于试验区内无全蚀病发生,故对其防效无法观察,同时,今年南阳市小麦生长期遇到了少有的干旱年份,可能对试验结果有所影响,三个土质类型产量差异较大,有待今后继续试验研究。
南阳市植保植检站李金锁宛城区植保植检站李玉瑞处理纹枯病散黑穗病病株率%病指防效%病穗率%防效%立克秀5ml/667m 216.37.374.90.0100福克酮200ml/667m 223.811.162.30.0100硅丰环2g /667m 233.414.750.20.0294.5禾果利5g /667m 218.68.770.50.0100清水对照70.329.5-0.37-处理根长cm 株高cm分蘖数纹枯病病株率%防效%5.6714.48 5.236.368.35.8314.38 4.87 5.970.35.8814.14 4.97 4.9772.8福克酮200ml/667m 24.9214.654.4111.542.2适乐时200ml/667m 25.3814.495.198.159.3清水对照4.2914.764.8019.9立克秀5ml/667m 26ml/667m27ml/667m 2处理出苗期月/日基本苗万/亩次生根单株分蘖纹枯病病株率%防效%立克秀5ml/667m 211月1日19.3 4.8 2.2 5.365.8福克酮200ml/667m 211月3日18.9 4.9 2.17.750.3硅丰环2g/667m211月1日19.26.72.68.346.5禾果利5g/667m 211月2日19.05.32.36.448.7清水对照11月1日19.3 4.7 2.215.5-表2立克秀不同剂量拌种对麦苗影响及小麦纹枯病防效表1药剂拌种对小麦秋苗生长及纹枯病防效新药剂拌种对小麦种传土传病害防效及安全性试验表3药剂拌种对小麦纹枯病和散黑穗病防效比较河南农业年第8期N NNONGY 玉米健壮素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素。
它应用于玉米,能调节其生理生长,使其群体及个体生长更合理,从而增强光合机能,提高产量,并能提高抗倒伏能力。
为了进一步验证其效果,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我们于2006年对其应用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
一、供试药剂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原淮阴电化厂)生产的“清农牌”玉米健壮素(40%羟烯腺、乙利水剂)2支(每支30m l )二、试验处理(一)试验设计试验地选在常年玉米产量450kg 左右的城关乡李庄村李海堂玉米田,地力均匀,面积1334m 2。
种植品种为鲁单981玉米杂交种。
试验采取喷玉米健壮素为处理,喷清水为对照,不设重复。
其玉米田长121m ,宽11米,东西行,共18行。
采取南14行喷药处理,北边4行喷清水为对照。
(二)喷药时间和方法喷药时间是2006年7月24日,玉米开始抽雄期(抽雄3%)。
喷药方法是处理区每667m 2用玉米健壮素30m l,兑水20kg,用手动喷雾器均匀喷于玉米上部茎叶(一般雌穗以上);对照区喷清水。
三、调查记载(一)喷药后7天(8月1日)观察见处理区植株上部叶片与植株夹角变小,叶片深绿,比对照区增长、增宽、增厚。
(二)乳熟期(9月3日)调查采取两点取样,处理与对照各取10株,量其株高,叶长(上部10叶)、叶宽(上部10叶)、棒位高度。
(三)腊熟期(9月15日)测产首先测量株距、行距,之后处理与对照分别采取两点取样,每点5株,共10株取雌穗,查穗粒数,烘干掺匀数500粒分别测百粒重。
四、试验结果与分析从调查结果看,使用玉米健壮素,可使玉米植株株高降低45厘米,上部叶片平均增长10.2厘米,增宽1.04厘米,产量提高12.4%(62.6公斤),棒位降低3.6厘米。
可见,玉米健壮素可调节玉米生理生长,使群体和个体生长更合理,光合作用增强,产量提高,增产10%以上;并且能使玉米株高和棒位明显降低,根系发达、茎秆粗壮,大大提高抗倒伏能力。
经多点试验示范,效果皆很好。
基于近年试验示范情况,笔者认为玉米健壮素可以大量在夏玉米田推广使用。
五、玉米健壮素使用技术通过试验示范,笔者总结出玉米健壮素使用技术如下:(一)使用玉米健壮素必须严格掌握喷药时间,于玉米开始抽雄期(抽雄3%)喷药,否则效果不好,甚至减产。
(二)玉米健壮素适合鲁单981、郑单958、登海系列等中高秆玉米品种上使用。
(三)40%玉米健壮素每667m 2使用30毫升比较适宜,喷药要均匀,不能重喷或漏喷,喷药时要对准玉米上部茎叶(雌穗以上)。
商水县植保植检站李新良处理纹枯病散黑穗病病株率%病指防效%病穗率%防效%立克秀5ml/667m240.310.866.00.0100立克秀6ml/667m238.17.275.40.0100立克秀7ml/667m228.7 6.579.50.0100福克酮200ml/667m243.612.661.30.0100适乐时200m l/667m230.97.676.10.0100清水对照79.131.8-0.15-处理亩穗数(万)穗粒数(粒)千粒重(g )实产(㎏/667m 2)增产(%)立克秀5m l/667m 232.636.342.2389 4.1立克秀6ml/667m 233.735.242.8396 6.0立克秀7m l/667m 233.136.043.0397 6.2福克酮200ml/667m 232.835.542.1388 4.0适乐时10ml /667m 233.735.343.0393 5.1清水对照30.735.541.9373-处理袁老家梁庄亩穗数(万)穗粒数(粒)千粒重(g )667m 2产量(㎏)增产(%)亩穗数(万)穗粒数(粒)千粒重(g )667m 2产量(㎏)增产%立克秀5ml/667m242.435.142.8571 6.938.733.433.53609.4福克酮200m l/667m 242.234.342.75818.838.933.834.736711.5硅丰环2g/667m 244.335.342.860413.139.734.234.738115.8禾果利5g/667m 241.935.442.659711.838.134.335.43599.1清水对照42.032.242.0534-35.633.132.7329-表4不同剂量药剂拌种对小麦纹枯病和散黑穗病防效比较表5药剂拌种对小麦增产效果表6不同剂量药剂拌种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玉米健壮素在夏玉米田应用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