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及有关的简便计算
- 格式:ppt
- 大小:743.00 KB
- 文档页数:22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66-61页的例1(乘法交换律)和例2(乘法结合律)以及练习十中的相关习题。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教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以及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与加法的运算律相类似,教材也是按照“自主解题→比较与分析→写出类似算式→发现并描述规律→字母表示”的顺序安排学生的活动,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类比和归纳等活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把已经积累起来的有关乘法运算规律的感性经验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会归纳的思想方法,发展数学思考。
【学情分析】学生在本节课前已经学习掌握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初步具备探索、发现运算律并进行简便计算的经验。
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本节课为不同学生设计了不同层次的学材,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能运用乘法的交换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能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我们刚刚学习了两条加法运算定律,同学们还记得么?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用字母应该怎样表示?加法结合律呢?2.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3.猜想导入你们真棒,说得不错!那么同学们猜一猜,乘法运算中又会有哪些运算定律规律呢?同学们猜的不错,但是任何猜想都必须去进行验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乘法是否有这些规律?4.揭示课题,师板书课题:乘法交换律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主题图引入(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无锡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4《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简便计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简便计算》。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两个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个律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乘法的计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计算基础。
但是,对于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和应用,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个律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两个律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2.如何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和教学辅助材料。
2.计算器、练习本和黑板。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如果你有3个5元钱,你想怎么分配才能使你的钱最多?”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导学生发现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呈现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定义和例题。
例如,乘法交换律的定义是: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教师可以出示两个数相乘的算式,如2×3和3×2,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它们的积是相等的。
同样,教师可以出示两个数相乘的算式,如2×3×4和3×4×2,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它们的积也是相等的。
4、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及有关的简便运算(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苏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很荣幸能与大家分享我的教案,本次课程是关于四年级下册数学的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及有关的简便运算。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本次课程主要涉及第56页至第58页的内容。
这部分讲解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并通过例题展示了如何运用这两个律简便计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原理,能够灵活运用这两个律进行简便运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次课程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计算中。
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记住这两个律的表述以及如何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PPT、例题卡片以及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将以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比如:“假设你有一个3元硬币和一个4元硬币,你应该如何计算它们的总额?”让学生思考并尝试解答。
2. 讲解乘法交换律:我会用PPT展示乘法交换律的定义,并通过例题解释如何运用这个律进行简便计算。
例如,我会展示计算12×15的过程,然后用乘法交换律将其简化为15×12。
3. 讲解乘法结合律:接着,我会用PPT展示乘法结合律的定义,并通过例题解释如何运用这个律进行简便计算。
例如,我会展示计算12×15+12×5的过程,然后用乘法结合律将其简化为12×(15+5)。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当场练习并解答。
我会提供答案,并给予指导和解答。
5.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他们是如何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
我会鼓励他们互相学习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会利用黑板和粉笔进行板书设计,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定义和示例清晰地展示给学生。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及有关的简便计算学习内容:第六单元第60~61页例3、例4及随后的“试一试”和“练一练”,完成练习十第1~5题。
学习目标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习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引导学生概括出运算律并能进行简便计算。
学习难点:经历规律的探索过程,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特点。
教学准备:导学单、多媒体课件等。
学习过程一、沟通学习1、复习我们刚刚学习了两条加法运算定律,同学们还记得么?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用字母应该怎样表示?加法结合律呢?【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有效得为接下来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作铺垫。
2、设疑引入在下列圆圈内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5○8=8○5 (2○3)○5=2○(3○5)这两道题的○里既可以都填加号,也可以都填乘号。
如果填加号是根据加法(交换)率和(结合)率;如果填乘号你会联想到什么呢?(1)能根据加法中所学到的知识,猜一猜乘法可能有哪些运算定律吗?(板书)(2)乘法中到底有没有这些规律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设计意图】以学生猜测乘法中是否有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探究学习1.探索乘法交换律。
(1)课件出示教材第60页例题3情境图。
让学生看图,说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自学】自学要求:列出算式。
自学形式:自学尝试。
【互学】互学内容(1)交流题目条件和问题。
(2)讨论列式依据。
互学方法:指着图,相互说一说,比划一下。
共同理解图意和题意。
【展学】【台下展学】展学表达:1.求一共有多少人在踢毽子就是已知每组5人,3组有多少人,用乘法计算。
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班级: 姓名:一、加减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定义: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字母表示:a b b a +=+例如:16+23=23+16 546+78=78+5462、加法结合律定义: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字母表示:)()(c b a c b a ++=++注意:加法结合律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果其中有两个加数的和刚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话,那么就可以利用加法交换律将原式中的加数进行调换位置,再将这两个加数结合起来先运算;例题:150+98+50 2488+40+60 3165+93+353.减法交换律、结合律注:减法交换律、结合律是由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衍生出来的;减法交换律: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后面两个减数的位置可以互换;字母表示:b c a c b a --=--例题:1198-75-98 2528—89—128 3226-58-26字母表示:)(c b a c b a +-=--例题:1369-45-155 2896-580-120 3528—150+128 4126-26+884、加减法的“符号搬家”:在计算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时,计算时可以带着运算符号“搬家”; 字母表示:b c a c b a +-=-+例题:1256-58 +44 2123 + 38 - 23 3146 -78 +54二、乘除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定义: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字母表示:a b b a ⨯=⨯例如:85×18=18×85 23×88=88×232、乘法结合律定义: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字母表示:)()(c b a c b a ⨯⨯=⨯⨯运用:①使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凑整把积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交换再结合在一起;②熟记25×4=100,125×8=1000;看见25就去找4,看见125就去找8;如果题目中没有4和8,就看其他数能不能拆成4和8与另外一个数相乘或相加;如125×56=125×8×7;例题:125×9×4 225×12 325×125×4×83、乘法分配律定义: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字母表示:c b c a c b a ⨯+⨯=⨯+)(,或者是c a b a c b a ⨯+⨯=+⨯)(简便计算中乘法分配律及其逆运算是运用最广泛的一个,一定要掌握它和它的逆运算;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利用乘法的意义进行理解,a +b 个c 等于a 个c 加上b 个c,而不能单纯地依靠记忆,只有这样才能在运算中熟练运用,减少失误;乘法分配律简算应用:①类型一分解式: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c②类型二合并式: a ×c +b ×c=a +b ×c a ×c -b ×c=a -b ×c③类型三合并式特殊情况: a ×99+a = a ×99+1 a ×b -a = a ×b -1④类型四分解式特殊情况: a ×99 a ×102= a ×100-1 = a ×100+2= a ×100-a ×1 = a ×100+a ×2例题:1分解式: 25 × 40+42合并式:135×12-135×2 3合并特殊: 99 × 256 + 2564分解特殊: 45 × 102 5分解特殊: 99×26 6合并式:35×8 + 35×6-4×35★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的区别:乘法结合律的特征是几个数连乘;乘法分配律特征是两数的和乘一个数或两个积的和;4、除法交换律、结合律注:除法交换律、结合律是由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衍生出来的;除法交换律:如果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那么后面两个除数的位置可以互换;字母表示:b c a c b a ÷÷=÷÷例题:1 4200÷4÷70 2350÷2÷7 3660÷12÷11除法结合律:如果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那么相当于这个数除以去后面两个数的积;字母表示:)(c b a c b a ⨯÷=÷÷注意:①要掌握逆运算;②有时候需要把其中一个数拆成两个数相乘再运用除法结合律;例题:13200÷25÷4 23000÷25×30 3360÷245、 乘除法的“符号搬家”:在计算没有括号的乘、除混合运算时,计算时可以带着运算符号“搬家”; 字母表示:b c a c b a ⨯÷=÷⨯运用:在计算没有括号的乘、除混合运算时,第一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的因数、除数可以带着运算符号“搬家”; 例题:127 ×13 ÷9 2250÷8×4一看:运算符号,数据特点;二想:如何简算,依据是何;三算:认真计算,小心别错;四查:细心检查,准确无误;★易错题运算顺序错误1120×4÷120×4 2735-35×20 336-36÷6-64100-36+64 5102+1-102+1 625×99+99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练习1、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88+56+12 178+350+22 163+49+251 47+236+6425+71+75+29 243+89+111+57 286+54+46+14 254+744+246+1562、减法的性质458-45—155 2354-456-544 5246-246+694 987-287+1353、加减混合运算加减法“符号搬家”235+4067+765 3569+526-1569 36+64-36+64 45627-258-742-16274、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8×142×125 125×25×4 25×125×8×4 25×125×8×4将一个因数分解成两个因数相乘,再用结合律:48×125 24×25 64×50×125 25×64×1255、乘法分配律①分解式125+9×8 25+12×4 24×200+1 25×40-4②合并式64×64+36×64 136×406+406×64 64×15-14×15 456×25-25×56③分解式特殊情况105×99 426×101 199×99 99×11 239×101④合并式特殊情况99×99+99 89×99+89 165×99+165 79×25+2576×101-76 101×897-8976、除法的性质4500÷4÷15 3600÷15÷12 16800÷8÷25 248000÷8÷125 560÷8×14 330÷11×2 550÷22 720÷487、乘、除混合的简算乘除法“符号搬家”4500×102÷90 3600÷80×2 125÷20×8 250÷75×30。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及有关的简便计算》区级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及有关的简便计算》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及其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练习题,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这两个运算律,并能够运用它们进行简便计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基本运算,但对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这两个运算律,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计算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2.培养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及其应用。
2.如何在实际计算中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自主发现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使用归纳法,让学生在实际计算中总结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
3.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
2.练习题及答案。
3.计时器。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计算题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简化计算过程。
例如:25 × 4 × 2。
让学生尝试运用已知的运算律进行简化。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呈现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定义和例子。
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这两个运算律的特点和作用。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计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分析。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出题,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计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更复杂的计算中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小学四年级: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公式整理(附练习题)小学四年级: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一、运算定律必须弄清加法交换律 a b = b a例:25 37=37 25加法结合律 a b c=a (b c)例:25 37 63=25 (37 63)(扩展) a-b-c=a-(b c)例:125-37-63=25-(37 63)a-b c=a-(b-c)例:300-159 59=300-(159-59)乘法交换律a×b×c=a×c×b例:25×9×4=25×4×9乘法结合律a×b×c=(a×c) ×b例:128×3×8=(125×8) ×3乘法分配律a×(b c)=a×b a×c例:8×(125 25)=8×125 8×25(扩展)a÷b÷c=a÷(c×b)例:100÷5÷2=100÷(5×2)a÷(c×b)= a÷b÷c例:100÷(5×2)=100÷5÷2二、必须背下来的几个算式2×5=102×50=1004×25=1008×25=20012×5=608×125=100037×3=111333=111×3999=333×3=111×9三、加法简便计算训练1、凑整法简便计算:例:(28 36) 64=28 (36 64)=28 100=128182 18 276 24=(182 18)(276 24)=200 300=500小结:多数相加,看尾数是否能凑成整数,将凑成整数的配对先加。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教学内容教材第17~31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加法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乘法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简便计算(连减的简便计算)。
本单元所学习的五条运算定律,不仅适用于整数的加法和乘法,也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
随着数的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在实数甚至复数的加法和乘法中,它们仍然成立。
因此,这五条运算定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对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本单元在编排上有如下特点:1.将运算定律的知识集中在一起,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借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和认识运算定律。
3.本单元改变了以往简便计算以介绍算法技巧为主的倾向,着力引导学生将简便计算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关注方法的灵活性,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从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2.强调形式归纳与意义理解的结合。
3.把握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的联系与区别。
4.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提高其计算能力。
课时安排建议用7课时教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A第1课时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教材第17页例1、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案标题: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6.4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及有关的简便计算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2. 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1. 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实质。
2. 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和例题。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乘法有哪些运算规则吗?二、新课讲解1. 讲解乘法交换律的概念和意义。
a. 通过具体的例子,如3×4和4×3,让学生观察和发现乘法交换律。
b. 引导学生总结乘法交换律的定义。
2. 讲解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和意义。
a. 通过具体的例子,如2×(3×4)和(2×3)×4,让学生观察和发现乘法结合律。
b. 引导学生总结乘法结合律的定义。
三、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五、作业布置1. 教师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进行巩固练习。
2. 学生完成作业后,家长签字确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重点关注的细节: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及其应用详细补充和说明:一、乘法交换律的概念及其应用1. 概念:乘法交换律是指在乘法运算中,两个数相乘的顺序可以交换,其积不变。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简便计算(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我今天要教的是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简便计算,这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的一部分。
我希望通过这次教学,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够运用它们进行简便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先引入实践情景,让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然后,我会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这两个律进行简便计算。
我会安排随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重点讲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两个律进行简便计算。
同时,我也会难点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为了这次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相关的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课件等。
板书设计方面,我会设计清晰易懂的板书,帮助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有关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题目,让学生能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这就是我今天的教学计划,我希望能够通过这次教学,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够灵活运用它们进行简便计算。
重点和难点解析:1.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讲解;2. 例题的选取和讲解;3. 学生的实践操作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的布置和反馈。
关于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讲解,这是本次教学的基础部分。
我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并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理解这两个律的应用。
我会强调,乘法交换律指的是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结合律指的是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这两个律是进行简便计算的基础,学生需要深刻理解并掌握。
例题的选取和讲解也是本次教学的重点。
我会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通过讲解题目,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理解每一步的逻辑推理,从而加深对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理解。
再次,学生的实践操作和随堂练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a×b=b×a例子1:简化计算:3×4×5×2利用乘法交换律,我们可以改变乘数的顺序:3×4×5×2=2×3×4×5然后,我们可以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2×3=66×4=2424×5=120所以,3×4×5×2=120乘法结合律是指,在三个乘数相乘的运算中,可以先任意两个乘数相乘,再将积与第三个乘数相乘,结果不变。
即一个运算式的结果不受乘数结合顺序的影响。
数学表达式形式如下:(a×b)×c=a×(b×c)乘法结合律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当我们遇到一个有多个乘法运算的表达式时,我们可以优先计算其中的部分乘法运算,以简化整个表达式的计算。
下面是一个示例:例子2:简化计算:(2×3)×(4×5)根据乘法结合律,我们可以将表达式简化为:(2×3)×(4×5)=2×(3×(4×5))然后,我们可以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3×4=1212×5=602×60=120所以,(2×3)×(4×5)=120例子3:简化计算:(2×3)×(4×5)×(6×7)×(8×9)首先,按照乘法结合律,我们可以将乘法表达式任意分组:(2×3)×(4×5)×(6×7)×(8×9)=((2×3)×(4×5))×((6×7)×(8×9))然后,利用乘法交换律((2×3)×(4×5))×((6×7)×(8×9))=((4×5)×(2×3))×((8×9)×(6×7))接下来,我们可以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4×5=202×3=620×6=1208×9=726×7=4272×42=3024最后,将两个积相乘:通过应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我们可以以更简单的方式进行计算。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4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及有关的简便计算【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2. 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1.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2. 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1. 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2. 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乘法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意义和性质。
2. 提问:同学们,我们在学习乘法的过程中,已经了解了乘法的一些基本性质,谁知道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什么意思呢?二、新课讲解1. 讲解乘法交换律的概念,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
a. 举例:2 × 3 = 3 × 2,让学生观察并发现乘法交换律的特点。
b. 引导学生总结乘法交换律的定义: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2. 讲解乘法结合律的概念,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
a. 举例:(2 × 3) × 4 = 2 × (3 × 4),让学生观察并发现乘法结合律的特点。
b. 引导学生总结乘法结合律的定义: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3. 通过练习题巩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a.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b. 讲解练习题的解题思路和答案。
4. 讲解如何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a. 举例:计算12 × 25,可以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计算过程。
b. 引导学生总结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
三、课堂练习1. 出示课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讲解课堂练习题的解题思路和答案。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第一篇: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课题: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20-2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悉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运用这些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感受数学规律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多途径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交流能力、归纳理解能力及求异思维。
教学重点:学会用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习题图。
复习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简便计算:282+47+153+18895-103395-(72+95)144-98+56学生独立计算,订正时,指生说说运用了哪些运算律。
二、合作探索师: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计算更简便,那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是否能使计算简便呢?让我们试一试好吗?出示:125×7×8,学生独立计算。
全班交流,师有选择地板书。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你有什么想法或发现?学生发言交流:先算125和8相乘,会使计算简便。
师:这种算法运用到了什么规律?现在你觉得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否会让计算简便呢?三、巩固练习1、自主练习第三题。
先指学生分别说一说,这些算式怎样算起来比较简便。
对于15×12×25这道题,我们可以怎么计算?重点引导学生思考。
然后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交流。
2、自主练习第四题。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深入理解题意,并进行交流并列式计算。
在解题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运用运算律进行简算的习惯。
3、第五题,学生先观察图,理解题意,相互交流对题意的理解。
重点引导学生说说“来回”的含义。
学生独立计算,订正时,交流一下算法。
4、第七题。
出示四组算式。
师:这些算式跷跷板哪边“轻”哪边“重”?为什么?(两边的算式得数一样)那你能发现每一组算式间的关系吗?它们都有什么特点?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学生小组合作探讨,全班交流。
四则运算规律及其简便运算一、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同时有加、减法和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算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二、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2、一个娄加上0或者减去0,最终还等于原数3、被减数等于减数,差得04、0乘任何数或0除以任何数,都得0三、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一)加法运算定律:1、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字母公式:a+b=b+a2、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字母公式:(a+b)+c=a+(b+c)(二)乘法运算定律1、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字母公式:a × b=b × a2、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乘法结合律。
字母公式:(a ×b)× c=a ×(b ×c)3、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员乘法分配律。
字母公式:(a+b)⨯c=a⨯c+b⨯c 或a⨯(b+c)=a⨯b+a⨯c(加号也可以换成减号)(三)减法简便运算: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b-c=a-(b+c)2、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
用字母表示:a-b-c=a-c-b (四)除法简便运算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a÷b÷c=a÷(b x c)2、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除以后一个数再除以前一个数。
用字母表示:a÷b÷c=a÷c÷b能简便运算的要简算,不能简算的按四则运算来计算。
四年级:四则运算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及去括号汇总!例题:3X8÷2=3×(8÷2)✔8÷2×3=8÷(2×3)✘一、交换律①加法:A+ B+ C=A+ C+ B例子:9 6 1=9 1 6②减法:A-B-C=A-C-B例子:15-9-5=15-5-9③乘法:A×B×C=A×C×B例子:1×2×3=1×3×2④除法:A÷B÷C=A÷C÷B例子:6÷2÷3=6÷3÷2二、结合律①加法:A +B+ C=A+ (B+ C)例子:6 +9 +1=6+ (9+ 1)②减法:A-B-C=A-(B +C)例子:15-1-4=15-(1+ 4)③乘法:A×B×C=A×(B×C)例子:9×5×2=9×(5×2)④除法:A÷B÷C=A÷(B×C)例子:90÷5÷2=90÷(5×2)三、分配率①乘法:A×(B+ C)=A×B+A×C例子:5×(6 8)=5×6 5×8A×B+ A×C=A×(B C)例子:5×17 5×3=5×(17 3)A×(B-C)=A×B-A×C例子:5×(8-6)=5×8-5×6A×B-A×C=A×(B-C)例子:5×24-5×4=5×(24-4)②除法:(A +B)÷C=A÷C+ B÷C例子:(9 +6)÷3=9÷3 +6÷3A÷C +B÷C=(A +B)÷C例子:9÷3+6÷3=(9+ 6)÷3(A-B)÷C=A÷C-B÷C例子:(9-6)÷3=9÷3-6÷3A÷C-B÷C=(A-B)÷C例子:9÷3-6÷3=(9-6)÷3四、去括号①只有“+”“-”算式里,括号在“+ ”后面,去括号后,括号里面所有符号不变:A+ (B+C)=A+ B+ C例子:9 +(2+ 1)=9+ 2+ 1A+ (B-C)=A+ B-C例子:9 (2-1)=9 2-1②只有“+ ”“-”算式里, 括号在“-”后面,去括号后,括号里面的所有符号变相反:A-(B-C)=A-B +C例子:9-(5-1)=9-5+1A-(B +C)=A-B-C例子:9-(1+8)=9-1-8③只有“×”“÷”算式里, 括号在“×”后面,去括号后,括号里面的所有符号不变:A×(B×C)=A×B×C例子:3×(2×6)=3×2×6A×(B÷C)=A×B÷C例子:3×(6÷2)=3×6÷2④只有“×”“÷”算式里,括号在“÷”后面,去括号后,括号里面的所有符号变相反:A÷(B×C)=A÷B÷C例子:12÷(2×6)=12÷2÷6A÷(B÷C)=A÷B×C例子:12÷(6÷2)=12÷6×2去括号法则添括号法则去括号法则括号前面是“+”号,去掉“+”号和括号,括号里的各项不变号;括号前面是“-”,去掉“-”号和括号,括号里的各项都变号.添括号法则所添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改变符号;所添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要点提示★1.去括号法则,实质要连同括号前的“+”号或“-”号同时去掉.2.去括号法则可简记为:去正不变,去负全变.3.括号前有数字因数,去括号时应把它与括号内各项相乘,切忌漏乘.4.去多重括号一般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比较简单,每去掉一层括号,如果有同类项,应随时合并,这样可使下一步运算简便,减少差错.5.添括号时,无论括号前是“+”还是“-”,都是根据需要添上的.6.去括号和添括号都是恒等变形,在数与式的运算、化简、变形、求值中经常用到,务必掌握.解题时要注意观察、比较、归纳和总结.整式的加减运算整式的加减运算是求几个整式的和、差的运算,其实质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运算的结果仍然是整式.一般步骤为:(1)如果有括号,先去括号;(2)如果有同类项,再合并同类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