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护理服务礼仪规范
- 格式:pptx
- 大小:907.65 KB
- 文档页数:14
养老护理服务礼仪一、基本规范(一)文明礼貌养老护理员对待老年人态度和蔼、诚恳,交谈时语气应温和、亲切,措词得当,称呼有礼貌,服饰得体,端庄大方,面带微笑,凡事用商量的口气与老年人沟通,切忌态度冷漠,言语生硬。
养老护理员的微笑就像晴朗的天空、和煦的阳光,给老年人温暖舒适的感觉,给老年人自信和力量,鼓励他们战胜衰老,愉快地生活。
(二)助人为乐养老护理工作是一个真正“助人”的专业,我们要帮助老年人树立信心,帮助他们建立重新生活的希望,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困难,解除他们心灵的孤独和身体的伤痛,使他们生活得舒适、安全、快乐,充满信心和希望。
这是一个崇高的专业,崇高的专业需要崇高的人来做,从事这样的工作,何乐而不为?我们每个人应从小处着手,从身边做起,从自己的行动做起,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对社会的奉献。
(三)自信自重从事养老护理工作,是社会的需要,这也是一项高尚的工作。
从事这项工作的人没有理由自卑自贱,应理直气壮地面对这项工作。
有了这种自信和自重,对自己从事的工作给予充分的尊重,那么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四)诚信可靠讲真话,办实事,这是诚信可靠的具体体现。
和老年人接触中一定要实心实意地帮助他们解除困难,给他们切实的帮助,不能敷衍老年人,更不能欺骗老年人,时刻牢记对老年人的服务承诺,多做实事,少喊空话,以实际行动取得老年人的信任,做一个被老年人信任的养老护理员。
(五)耐心倾听爱唠叨是老年人的共性,当护理人员取得老年人信任后,老年人就会把护理人员当成知心朋友,无论是喜事还是烦心事,都愿意告诉护理人员。
护理人员不应把老年人的唠叨当成负担,更不能表现出丝毫的不耐烦,要耐心倾听。
当涉及老年人隐私或不利于老年人之间团结的问题时,护理人员要注意保密,在老年人需要心理支持的时候,应及时给予安慰和鼓励,让老年人切身体会到护理人员的关怀与体贴。
(六)一视同仁护理人员应重视工作细节,对老年人一视同仁,不划分等级,不分贵贱,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老年人的感受,不要让任何一个老年人因工作人员的疏忽而受到心理伤害。
养老机构礼仪服务手册(全员礼仪规范)一、礼仪概论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里共同遵循的,最简单、最起码的道德行为规。
它属于社会公德的范畴。
礼仪是一个人文化修养、精神面貌的外在表现。
礼仪包括礼节、仪表等容。
礼节是在交际场合、送往迎来间互相问候、致意等方面惯用的形式,而仪表则是指人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风度、服饰等容。
礼仪应遵从尊重他人、适度自律的原则。
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要与他人接触,其礼仪的表现将会使他人产生很强的知觉反应,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良好的礼仪修养能强化人际间的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反之不但会损害自己的形象,而且会影响人际关系。
同样在职业活动中,良好的礼仪行为有利于职业活动的发展。
因此,人们不但在日常生活中要重视礼仪修养,在职业活动中同样要遵守礼仪行为规范。
二、仪容仪表仪容,是指人的外观、外貌,仪表是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的外观体现,主要包括人的形体、姿态、举止、服饰等方面。
良好的仪容仪表是养老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一项基本素质,是尊重老年人及家属的需要,是讲究礼仪的一种具体表现。
1. 着装(1)工作服上班时应穿着本岗位工作服,正确佩戴工作牌,保持工作服的清洁,扣子整齐不缺,裤脚在鞋跟以上平脚面处。
女士裙装裤装要在膝盖以下。
(2)鞋袜鞋袜保持干净,不得穿拖鞋、雨鞋或不着袜子上班,鞋袜搭配相宜,袜口不能露在衣裙之外。
护理员鞋袜搭配要考究,鞋子要求软底轻便,配上和肤色相近的袜子。
女士穿皮鞋时鞋跟不宜过高。
(3)配饰不宜佩戴贵重首饰,护理员禁止佩戴手镯、戒指、手链、耳环等首饰,可以戴耳钉或者点缀一些不造成伤害的布艺饰品。
2. 发型(1)发型要朴实大方,头发要适时梳洗。
(2)男士鬓发不盖过耳部,前不及眉,头发不能触及后衣领,保持清洁、整齐、无头屑。
(3)女士头发过肩须整洁扎起,用于固定发型的发夹应选择与头发颜色相近,款式不易过大。
刘海不宜过眉。
3. 面部清洁与化妆(1)面部要注意清洁和适当的修饰。
居家养老护理培训教材上海复健居家照护效劳中心
效劳礼仪
养老护理员效劳礼仪标准
1、养老护理员的卫生、着装礼仪
〔1〕养老护理员的卫生要求
①日常卫生:刷牙、泡脚、沐浴、口腔;②头发卫生;③面部卫生:淡妆;④双手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清理便器后要洗手;整理老年人用品后要洗手;护理老年人后要洗手。
指甲每周剪一次,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甲下不存污垢;⑤其他卫生:内衣、经期。
七步洗手法:
第一步: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第二步:手心与手背沿着指缝相互摩擦;
第三步: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第四步: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第五步: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第六步:手指尖端弯曲并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第七步: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⑤其他卫生:内衣、经期
〔2〕养老护理员的着装要求
①干净整齐;②色彩淡雅;③协调得体;④鞋袜轻便;⑤饰物点缀;
2、养老护理员的工作礼仪
〔1〕养老护理员效劳态度
①主动热情;②耐心周到;③文明礼貌;④尊重老年人和家属
〔2〕养老护理员语言礼仪
〔3〕养老护理员举止礼仪
①姿势:养老护理员面对老年人、家属或来访者,要使用好肢体语言。
交谈时正视对方,认真倾听;②站姿;③坐姿:;④走姿。
养老护理员的服务礼仪课件 (一)养老护理员是养老机构中的重要职业。
他们的服务礼仪能够直接影响到老人们的心情和身体健康,因此,为提高养老护理员的服务水平和专业素养,编制一份服务礼仪课件,是十分必要的。
一、穿着规范作为一名养老护理员,工作时要着装规范,服装干净整洁,不要穿着过于暴露和花哨的服饰。
若是穿着制服,要保证制服整洁干净,不要随意搭配其他装饰。
同时,要避免穿着过于拘束的服装,以方便工作和照顾老人。
二、言行得体言行得体是服务礼仪中的重要环节。
养老护理员要用文明的语言与老人交流,不说粗话,不乱讲话,不生气;在工作过程中也要尽可能地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沉稳,不得激动、情绪化。
三、细心关注在服务过程中,养老护理员要细心关注老人的需求,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状况,如老人的饮食偏好、喜好、病情变化等方面。
同时,也应该时刻关注住宿环境,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四、温馨服务养老护理员要保持礼貌及亲切、温馨的态度,体现尊老爱幼、全心全意为老人服务的精神。
在服务过程中需要关注老人的心理健康,主动与老人交流沟通,在保证老人隐私的前提下,有爱心、用心细致地完成工作。
同时,也要爱护长者,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五、守时守信守时守信是服务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
养老护理员要准时到岗,不迟到、不早退;作业之前要先与老人协商,确认完成时间。
在办理诸如购买药品,代缴水电费等事项时,要秉承诚信原则,以老人利益为前提,认真负责地办理好相关事宜。
综上,作为养老护理员的服务礼仪课件中,涵盖了穿着规范、言行得体、细心关注、温馨服务和守时守信等多个方面。
希望养老机构能够通过对养老护理员的培训和推广,培养出一支高素质、专业水平优良的养老护理员队伍,为老人提供更加温馨的服务。
养老院护理员的礼仪须知
礼仪是人际交往中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良好的面容,整洁的服装文明的语言等都是养老院护理员须知的内容。
下面详细介绍护理员礼仪须知的内容:
1.服装整洁大方
养老院护理员的着装不要裸露太多,不要过于花哨,以得体为宜,养老院护理员工作时要穿袜子并穿软底平跟或坡跟鞋子,不要穿硬底鞋,以防扭伤脚踝或走路时发出响声影响养老院老年人的休息,更不能赤脚穿拖鞋。
2.头发不要过长
如果养老院护理员的头发过长,可以用工作帽或发网将头发遮盖住,防止养老院护理员在老年护理时,头发沾染物品,也防止养老院护理员自己受到感染。
3.注意个人卫生
养老院护理员应定时洗澡、洗头、剪指甲,衣服、鞋袜要及时更换,不要染色彩鲜艳的指甲,在老年照护完一位老人后须再护理另一位老人时,要及时的吸收,防止交叉感染。
4.淡妆上岗
养老院护理员在上班时不可浓妆艳抹,要庄重、朴素、大方。
5.举止端庄
养老院护理员在工作时不要当着老人的面抠鼻子、挖耳朵、剪指甲。
倘若养老院护理员身体不适而咳嗽、打喷嚏时,应用手绢或纸巾遮掩口鼻,并说“对不起"养老院护理员对老人说话时要和颜悦色,要微笑上岗,给养老院老人一种满面春风的感觉。
6.礼貌待人
养老院护理员对待老人或者家属、同时时,都要有礼貌,语言文明。
尊敬老人,与老人说话时要亲切、温和、语速要适当。
养老机构服务人员礼仪基本要求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养老机构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养老机构的服务人员作为直接面向老年人的工作人员,其礼仪素质和服务态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礼仪基本要求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对养老机构服务人员礼仪培训的重视和关注。
一、言谈举止1. 语言文明:服务人员在与老年人交流时应使用规范的语言,不使用粗俗语言或方言,要尊重老年人的语言习惯,不得发表侮辱、歧视或者贬低老年人的言论。
2. 音量适中:在与老年人交流时,应保持适当的音量,不要吵闹或者高声喧哗,以免影响到其他居民的正常休息和生活。
3. 表情自然:面对老年人时,服务人员的表情要真诚自然,不得嘲笑、讽刺或者表现出不悦的情绪,要用笑脸迎接和送别老人,给予他们良好的心理慰藉。
二、仪容仪表1. 着装整洁:服务人员的着装要整洁得体,不得穿着露骨、不雅或过于暴露的服饰。
服装要与工作内容相适应,不得穿着不合时宜的衣服。
2. 仪表端庄:服务人员要保持仪表端庄,不得有挥霍、狂妄、邋遢等不良习惯,要以良好的仪表形象为老人树立榜样。
3. 个人卫生:服务人员要注重个人卫生,保持清洁。
要勤洗手、勤换衣服,保持体味清新,不得有口气或体臭现象。
三、服务态度1. 热情周到:服务人员要对老年人热情周到,不得冷漠、懒散或者无视老人的需求,要主动关心老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需求。
2. 耐心细致:在处理老年人的一切需求时,服务人员要保持耐心与细致,不得急躁、敷衍或者粗鲁对待老人。
3. 尊重老人:在与老年人交流和服务过程中,服务人员要尊重老人的人格,不得侮辱、歧视或者随意干涉老人的自由和权益。
四、沟通交流1. 倾听老人:在与老年人交流时,服务人员要耐心倾听老人的倾诉,不得打断、嘲笑或者漠视老人的心声。
2. 语言规范:服务人员在进行交流时,要使用规范、得体的语言,不得使用不文明语言或者乱用流行语词,以示尊重和礼貌。
3. 沟通技巧:服务人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不得使用辱骂、威胁或者恐吓老年人,要用温暖、关爱的语言与老人交流。
居家养老护理员上门服务行为规范
1、爱岗敬业,文明守纪,尊重老人,尽职尽责,乐于奉献。
2、举止端正,服装整洁,进入老人家里穿好工作服和鞋套,佩戴好工作牌。
注意文明礼貌,保持身体健康,精神饱满。
3、根据了解老人性格特点,健康状况,生活习惯、在工作时间内尊重老人意愿完成服务任务。
4、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护理工作流程,虚心接受老人的批评和监督。
5、待老人要热情,工作要主动,要熟悉老人生活习惯、爱好和情绪波动变化,多与老人交流,沟通,帮助老人建立健康向上的老年价值观。
及时了解老人的各种需求,使老人心里话有人说、遇到难事有人解决,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向老人说明情况,得到谅解。
6、工作要创一流,做示范,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执行服务工作流程,严格按服务承诺履行职责,自觉接受服务对象和社区的监督。
7、不得搬弄是非,传递虚假信息
8、根据服务对象预约时间提前5—10分钟上岗,在工作时间内不擅自离岗,不干私活,严格遵守规定时间,不得随意更改服务时间,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有事提前请假。
9、不利于老人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老人的事不做,对待老人要时刻做到脑子灵活、眼尖嘴甜,手脚勤快,办事麻利。
10、服务人员要严格遵守工作时间,不迟到,不早退,不脱岗,不得在老人家休息,不在老人家里吃饭,不私拿和损坏老人物品,不接受老人馈赠。
养老护理员服务礼仪礼仪是指通过行动、表情、态度、问候、语言措辞等表现出来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的意愿。
也是与人交往的程序、方式以及实施交往行为时外在表象方面的规范。
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于一个企业来讲,礼仪代表企业的整体素质形象是一张社会名片,一张好的名片能为企业迎来信赖,理解支持,反之大家言行举止失度,接人待物傲慢无礼等就会有损企业形象,失去他人的信赖感,从而失去了整个行业市场,在竞争中也将处于不利的地位。
礼仪、礼节、礼貌它有自身的规律性,其基本的礼仪原则:一是敬人;二是自律,就是在服务过程中要克己、慎重、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礼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要求,自我检点,自我约束,不妄自尊大,口是心非;适度得体,掌握分寸;四是诚心诚意,以诚待人,礼仪具有很强的凝聚情感作用,礼仪是对人际关系的调解,在现代生活中,人们的关系比较复杂,在生活、工作中也易与人发生冲突,但礼仪有利于保持冷静。
养老护理员的工作和其他服务行业一样,其服务对象是为人的服务,为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达到高水准的服务目标,需要养老护理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所以养老护理员必须掌握基本服务礼仪,包括仪容仪态、礼貌用语和文明服务。
规范到位的文明服务在尊重别人的同时也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一.养老护理员的仪容仪表仪容仪表是一个人素质和修养的体现,也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体现。
养老护理员从事的是面对有丰富生活和社会经验的长者,应十分注意这一点。
1.卫生要求(1)日常卫生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口腔、身体无异味。
(2)头发卫生头发需经常清洗,修剪整齐,男护理员前不遮眼,侧不扣耳,后不过领;女护理员前面留海不过眉毛,后不过肩,长发应扎起或盘起,防止在操作时头发沾染长者的饮食、物品或碰到长者;也防止自己受到污染。
(3)面部卫生保持面部清洁,精神焕发,避免口、鼻、眼有分泌物。
养老护理员职业道德与礼仪(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养老护理员职业道德与礼仪居家养老护理培训教材上海复健居家照护服务中心养老护理员职业道德与礼仪按联合国标准,60岁以上的人口比率超过总人口10%为进入老龄化社会标准,我国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
我国老年人口每年以800万左右的速度增加,2020年将达到2.48亿,老龄化达到17%。
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我国老年人口从7.09%上升到约12%约经历25--30年,而法国用了115年,英国用了47年,德国用了40年,美国110年,我国与日本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快的国家。
一、养老护理员职业守则1、尊老敬老,以人为本关爱老人,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义务与责任。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在工作中要处处为老年人着想,在实际行动中体现以老年人为本的理念,从老年人的根本利益出发,满足老年人的合理需要,切实保障老年人的权益,让老年人体会到全社会对他们的尊敬和关怀,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老年人。
2、服务第一、爱岗敬业服务第一就是把为集体、为他人工作放在首位。
想老年人之所想,急老年人之所急,全心全意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本职工作;敬业,就是要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
3、遵章守法,自律奉献遵章守法是说人们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及纪律的有关规定做事。
自律奉献,要求养老护理员在为老年人服务中处处为老年人着想,严格要求自己,积极进取,精益求精,不断提高养老护理服务水平。
二、养老护理员的工作须知1、提供生活照料,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当一个老年人来到护理员的面前,他的第一需要就是希望护理员为他解决生活问题,看似简单的吃喝拉撒、睡觉穿衣、翻身摆位、清洁卫生等工作对老年人都非常重要。
2、提供基础护理,减轻老年人身体痛苦。
需要照料的老年人,多数衰老与疾病并存,他们的老化使疾病增加,疾病的恶化又加快了老化的进程,逐渐在慢性病的基础上又发生了诸多的并发症,而且不易控制,治疗无望。
养老护理员职业道德与礼仪按联合国标准,60岁以上的人口比率超过总人口10%为进入老龄化社会标准,我国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
我国老年人口每年以800万左右的速度增加,2020年将达到2.48亿,老龄化达到17%。
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我国老年人口从7.09%上升到约12%约经历25--30年,而法国用了115年,英国用了47年,德国用了40年,美国110年,我国与日本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快的国家。
一、养老护理员职业守则1、尊老敬老,以人为本关爱老人,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义务与责任。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在工作中要处处为老年人着想,在实际行动中体现以老年人为本的理念,从老年人的根本利益出发,满足老年人的合理需要,切实保障老年人的权益,让老年人体会到全社会对他们的尊敬和关怀,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老年人。
2、服务第一、爱岗敬业服务第一就是把为集体、为他人工作放在首位。
想老年人之所想,急老年人之所急,全心全意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本职工作;敬业,就是要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
3、遵章守法,自律奉献遵章守法是说人们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及纪律的有关规定做事。
自律奉献,要求养老护理员在为老年人服务中处处为老年人着想,严格要求自己,积极进取,精益求精,不断提高养老护理服务水平。
二、养老护理员的工作须知1、提供生活照料,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当一个老年人来到护理员的面前,他的第一需要就是希望护理员为他解决生活问题,看似简单的吃喝拉撒、睡觉穿衣、翻身摆位、清洁卫生等工作对老年人都非常重要。
2、提供基础护理,减轻老年人身体痛苦。
需要照料的老年人,多数衰老与疾病并存,他们的老化使疾病增加,疾病的恶化又加快了老化的进程,逐渐在慢性病的基础上又发生了诸多的并发症,而且不易控制,治疗无望。
这时,协助医护人员为老人换药、服药、吸氧、吸痰、鼻饲、口腔护理、会阴护理、皮肤护理、管道护理、初级救护等可能是养老护理员每天都要面对的工作。
养老院护理服务标准制度第一条服务宗旨本制度旨在规范养老院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保障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营造温馨、舒适的养老环境。
第二条服务对象本制度适用于养老院内所有接受护理服务的老年人。
第三条服务内容1. 生活照料:包括饮食、睡眠、排泄、个人卫生等方面的照料;2. 健康管理:包括日常观察、病史记录、药物管理、健康评估等;3. 心理慰藉:关心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4. 社交活动:组织老年人参与各类社交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5. 应急处理:对突发状况进行及时处理,保障老年人的安全。
第四条服务标准一、生活照料1. 饮食:根据老年人的饮食偏好和营养需求,提供合理膳食,确保食品安全;2. 睡眠: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帮助老年人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3. 排泄:协助老年人进行排泄,保持个人卫生;4. 个人卫生:每日为老年人提供洗漱、洗澡等服务,确保个人卫生。
二、健康管理1. 日常观察:关注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2. 病史记录:详细记录老年人的病史、用药情况等;3. 药物管理:按照医嘱为老年人按时、按量服药,确保用药安全;4. 健康评估:定期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
三、心理慰藉1. 关心老年人心理需求,倾听他们的心声;2.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老年人度过心理难关;3. 组织社交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四、社交活动1. 定期组织各类活动,如健身、娱乐、手工等;2. 鼓励老年人参与社区活动,扩大社交圈子。
五、应急处理1. 对突发状况进行及时处理,确保老年人的安全;2. 向家属通报突发状况,取得家属的理解和支持。
第五条服务流程1. 接待:热情接待老年人及家属,了解他们的需求;2. 评估: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制定护理方案;3. 实施:严格按照护理方案为老年人提供服务;4. 反馈:定期收集老年人及家属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服务质量。
第六条质量监控1. 护理人员需定期参加培训和考核,提高业务水平;2. 对护理服务进行定期检查,确保服务质量;3. 对投诉进行调查,及时处理,保障老年人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