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痢
- 格式:ppt
- 大小:139.50 KB
- 文档页数:21
慢性菌痢名词解释
慢性菌痢是指菌痢病程长,病情持续,并伴有反复发作的症状。
主要是由于肠道常见的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肠道疾病。
以下是对慢性菌痢的主要名词进行解释。
1. 菌痢:指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肠道疾病,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
2. 慢性:指疾病的持续时间较长,通常超过3个月,并且症状反复出现。
3. 细菌感染:指细菌侵入人体肠道或其他部位,繁殖并引起感染的过程。
常见的细菌包括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
4. 肠道疾病:指发生在消化系统中的疾病,包括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
5. 病程:指疾病的发展过程,包括潜伏期、急性期和恢复期等不同阶段。
6. 病情:指疾病的状况和严重程度,根据症状的不同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7. 反复发作:指疾病的症状在一段时间内缓解后再次出现或加重的情况。
8. 腹泻: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较稀、呈水样,并伴有腹部不
适的症状。
9. 腹痛:指腹部的刺痛或胀痛感,可能伴有绞痛、胀气等症状。
10. 发热: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通常是大于38℃的体温升高。
总结起来,慢性菌痢是指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病程长,症状持续,并伴有反复发作的特点。
常见症状包括腹泻、腹痛、发热等。
这些症状会在一段时间内缓解,但之后又会再次出现或加重。
及早诊断和治疗慢性菌痢对于患者的健康恢复至关重要。
细菌性痢疾防治知识什么是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属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为特征。
细菌性痢疾的症状与潜伏期人感染志贺菌后可以发病或者不发病而仅作为带菌者。
病人分为急性患者和慢性患者。
急性患者潜伏期数小时至7天,多数为1-3天,急性菌痢分为典型、非典型和中毒型。
(1)急性典型菌痢患者约占30-40%,具有脓血或粘液便、里急后重和发热等典型症状。
(2)急性非典型菌痢症状轻或不典型,约占60-70%,有时仅排稀便、水样便或黏液便,故常被误诊为“肠炎”或“消化不良“或被漏诊。
(3)中毒型菌痢约占2-3%,多见2-7岁儿童,起病急,进展快,初期肠道症状比较重,临床表现为高热、中毒型休克或烦躁、反复惊厥、昏迷等,病死率高。
病程超过两个月称为慢性患者。
病情多有急性病人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而形成。
细菌性痢疾的流行季节菌痢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夏、秋季有明显季节性高峰。
一般4月初至5月份开始缓慢升高,6-7月急速上升,,8-9月达到高峰,10月份以后逐渐下降,11月至次年2月为低水平期。
细菌性痢疾是怎么传播的?志贺菌随粪便排出体外,通过手(日常生活接触)、水、食物及苍蝇等经口传播。
(1)经生活接触传播。
主要通过患者或带菌者的手及其粪便污染日常用品而传播。
(2)经水传播。
水体一旦被志贺菌污染,在被污染的水体中游泳或喝生水可引起暴发流行。
(3)经食物传播。
瓜果蔬菜常因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人粪施肥而被志贺菌污染。
生吃未洗干净的瓜果、蔬菜可引起痢疾散发病例。
不洁的群体性聚餐是引起食物性传播的主要形式。
(4)经苍蝇、蟑螂等生物媒介传播。
哪些人容易患细菌性痢疾?菌痢在各年龄均可发生,婴儿发病率低,1岁以后突然升高,1-5岁形成发病高峰。
70%的菌痢病例和60%的死亡病例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童,其次是年老人群及营养不良人群。
集体就餐、城乡结合部、建筑工地、托幼机构、福利院、学校、养老院、劳教、劳改等场所是痢疾高发或暴发的重点人群。
菌痢诊断标准
菌痢是由志贺氏菌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其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临床表现:菌痢患者常表现为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粪便常为黏液血便或水样便。
2. 实验室检查:通过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和血清学检测等方法,检测粪便或肛门拭子中的志贺氏菌是否阳性。
3. 影像学检查:在严重病例中,可以进行腹部X线或CT检查,以评估肠道炎症的程度和范围。
4. 病史调查:了解患者的旅行史、饮食史、接触史等,有助于确定病因和传播途径。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信息,可以做出菌痢的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菌痢的临床表现和其他肠道感染疾病相似,因此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和排除其他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