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学期语文学科课程纲要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10
初中语文校本课程纲要第一篇:初中语文校本课程纲要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在人类跨入崭新的21世纪之际,新课程肩负着时代的使命,带着新的教育理念走进了中小学校园,走入了师生的生活,并正在改变着中小学师生的生活方式。
校本课程作为新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对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又是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它能够最好的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因而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为此,依据新语文课程理念,在对取得显著教育效果的“亲近古诗文经典”的基础上,我们一中语文组开发了一中《书相伴我成长》校本课程。
本课程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为根本目的,结合我市的历史和人文资料,立足于学生的文学积累、情感熏陶、明理启智,提高他们的文化品味和境界。
为保证我校该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组织实施工作顺利健康的进行,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 新课程标准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放在首位,明确要求“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坚持同志“一个民族只有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持和发扬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才能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的重要思想,按照语文学科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以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发展为目的,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对学校资源和地区资源的分析、研究、开发与利用,发挥学校、地区优势,让那些积淀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语”、“文”熏染学生的心灵,从而加厚他们的文化底蕴,唤醒他们的智慧灵气,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完整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目标:
-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的能力;
- 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课程内容:
模块一:课文阅读
- 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 探索课文背后的意义和价值观。
模块二:写作与表达
- 研究基本写作规范和技巧;
-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 练对观点和想法的清晰表达。
模块三:诗歌鉴赏
- 研究传统和现代诗歌;
- 欣赏和理解诗歌的艺术之美;
-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情趣。
模块四:古代诗词导读
- 研究中国古代诗词;
- 了解古人的思想和情感;
-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模块五:阅读与写作扩展
- 阅读和写作的拓展练;
-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评估方法:
- 日常课堂表现;
- 课后作业;
- 期中考试;
- 期末考试;
- 课程项目实践。
注意事项:
- 学生应自觉完成课前预和课后作业;
- 学生应尊重他人意见和观点;
- 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 学生应遵守学校纪律和规定。
结语:
通过本学期的语文研究,希望同学们能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增强综合素质,并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欣赏。
祝愿大家在语文研究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学校:八千一初中科目: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设计教师:敬丽娟赵瑞霞课程类型:必修课程适合年级:七年级授课时间:65—70课时日期:2011-8-23一、课程目标:1、提高阅读记叙文、抒情文、科学文艺作品和歉意文言文的能力。
2、积累并默写生字新词、能复述课文大意,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背诵名篇名段。
3、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探讨并说出对生活、自然、社会的看法。
4、积累文言词语,背诵一定量的文言实词、表述诗歌意境,做出简单赏析和评价。
5、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搜集资料,大胆创新,展示成果,交流心得。
6、每周至少三次练笔,通过作文指导课,让学生知道写什么和怎么写。
二、课程内容:根据《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课程内容进行教学。
其课程内容包括:第一单元整体把握课文领会写作意图联系生活体验思考人生问题提高朗读能力初步读出语气《在山的那边》(2课时)《走一步,再走一步》(3课时)《短文两篇》(3课时)《紫藤萝瀑布》(3课时)《童趣》(3课时)综合性学习(1课时)第二单元熟读课文内容联系人生体验深入思索咀嚼练习阅读能力学习表达技巧《理想》(2课时)《短文两篇》(2课时)《人生寓言》(2课时)《我的信念》(1课时)《论语》十则(2课时)综合性学习(1课时)第三单元反复朗读课文品味优美语言积累名篇名段《春》(3课时)《济南的冬天》(2课时)《夏感》(1课时)《秋天》(1课时)《古代诗歌四首》(2课时)综合性学习(1课时)第四单元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概括要点练习快速默读《化石吟》(2课时)《看云识天气》(2课时)《绿色蝈蝈》(1课时)《月亮上的足迹》(1课时)《山市》(2课时)综合性学习(1课时)第五单元整体把握课文积累语言、借鉴写法、学习朗读时圈点勾画《风筝》(2课时)《羚羊木雕》(2课时)《散步》(1课时)《散文诗两首》(2课时)《世说新语》两则(2课时)综合性学习(1课时)第六单元继续练习朗读和默读体会文章感情调动创新思维积极发表看法《皇帝的新装》(2课时)《郭沫若诗两首》(2课时)《女娲造人》(1课时)《盲孩子和他的影子》(1课时) 《寓言四则》(2课时)综合性学习(1课时)一、课程实施1、通过朗读课文,读出语气、读出感情,从而提高朗读水平。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第一学期一、课文阅读与分析1. 了解和掌握本册教材的选文,理解文本中的基本信息和主题。
2. 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
3. 学习分析文章结构和语言表达方式,培养分析思维能力。
二、语言知识与技能1. 学习并掌握基本语法知识,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2. 运用正确的语法规则,进行有效的表达和写作。
3. 学习积累词汇,提高词汇量。
三、写作技能培养1. 学习写作的基本要素,如标题、开头、结尾等。
2. 练习书写不同类型的作文,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3. 培养写作思维和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四、修辞和修辞手法1. 了解修辞的基本概念,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2. 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理解其作用和表达效果。
3. 运用合适的修辞手法,丰富文章表达。
五、古代文学欣赏1. 阅读国内外古代文学作品,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2. 学习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3. 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特点和价值。
六、经典诗词赏析1. 学习背诵经典诗词,了解其意义和艺术价值。
2. 分析诗词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培养对诗词的欣赏能力。
3. 进行诗词创作和演讲,提升表达和口语能力。
七、阅读与写作训练1. 阅读不同类型的课外书籍,培养阅读兴趣和能力。
2. 通过写读后感、读书笔记等形式,提高文学素养和写作技巧。
第二学期一、课文阅读与分析1. 继续阅读和分析本册教材的选文,理解文本中的各种视角和观点。
2. 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培养批判性思维。
二、语言知识与技能1. 深入学习语法知识,包括句子成分、从句、语态等。
2. 运用合适的语法规则,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三、写作技能培养1. 学习写作的具体技巧,如议论文的论点、证据和结论。
2. 训练写作逻辑和条理清晰,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四、修辞和修辞手法1. 进一步学习修辞方法,如比喻的分类、拟人的运用等。
2. 分析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和效果,并进行模仿和创作。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课程纲要设计者:1、课程名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语文上册2、课程类型:必修课程3、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4、适用年级:初中七年级上期5、授课时间:72课时课文49课时古诗诵读8课时综合练习16课时作文16课时机动31课时总计120课时课程目标:1、掌握七年级上册语文所要识记的生字的字音、字型、字义。
2、学习朗读方法,注意语气的停顿、转折,感情的转化,为培养学生语文的语感打下基础。
3、了解写作的基本技巧,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并且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提高文字敏感度和对文本理解的深度,体会其情感。
4、培养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
养成边读边圈点,敢于提问,敢于发言的好习惯。
5、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积极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6、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能够较完整的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
复述转数,完整准确、突出重点。
把课本上学习到的东西,活用到生活当中,提高自身的文化品味。
7、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课程实施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我校的实际,本学期拟采用以下措施: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七年语文上册教学大纲要求七年语文上册教学大纲要求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指导教师进行教学,七年语文上册教学大纲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和目标。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学生评价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些要求。
首先,七年语文上册教学大纲要求对课程设置进行合理安排。
大纲明确规定了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和知识点,包括课文、诗歌、散文、古文等。
这些内容既有经典文学作品,也有现代文学作品,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此外,大纲还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总之,大纲的课程设置既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又关注现代社会的需求,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语境中进行有效的交流和表达。
其次,七年语文上册教学大纲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大纲指出,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导读、课堂讲解和学生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涵和意义。
同时,大纲还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此外,大纲还强调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各类文学作品,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提高语文素养。
最后,七年语文上册教学大纲要求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大纲明确规定,学生的语文成绩应该综合考虑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不仅注重知识的掌握,还注重能力的培养。
因此,评价方式应该多样化,既包括笔试,也包括口试和实践能力的考察。
此外,大纲还要求教师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堂活动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造性思维。
综上所述,学生的评价应该全面、多元化,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总之,七年语文上册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学生评价等方面进行合理安排。
教师应该根据大纲的要求,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七年级语文上册学习大纲(部编版)一、学科概述本学期的语文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语言意识,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全面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语文技能。
通过研究课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情感。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和方法,能够正确运用常用句式和词汇进行表达和描述。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使其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情节、主题和人物形象。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其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4. 延伸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通过阅读课本中的课文,理解其中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课外阅读:通过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3. 语法与写作:通过研究语法知识和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词汇积累:通过积累常用词汇和短语,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 口语表达:通过口语练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法:通过讲解、示范和解释,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2. 群体合作法:通过小组讨论、合作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前瞻性教学法:通过提前预告和导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
4. 实践性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实践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考核方式1. 课堂表现:包括听讲、发言、参与课堂活动等方面的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包括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实验报告等的完成情况。
3. 测试成绩:包括课堂测验、小测、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的成绩。
以上为七年级语文上册学习大纲(部编版)的主要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好语文知识,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一、一般项目课程名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授课时间: 78课时授课教师:七年级语文组老师授课对象:七年级全体学生二、具体内容(一)课程目标:1、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能读准字音、能记住重要词语的含义。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反复读课文,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能概括文本主旨,体味推敲作者的思想感情,坚定自已对人生的希望和信念。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能说出或者写出自已感悟。
4、仔细读课文,揣摩个别词语及语句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含义,能说出并能简单运用文本中体现出的语言特色及写作技巧进行作文训练。
5、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并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串通全文,识记重要的文言实词及虚词,能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6、根据综合活动课的主题要求,能收集、筛选、整理自己需要的资料,并结合社会生活现实,办出与主题要求有关的手抄报或者作文训练。
(二)教材分析1、本书的单元安排第一单元:理想信念第二单元:生命体验第三单元:走过四季第四单元:科学探索第五单元:家庭亲情第六单元:想象世界2、教材的主要特点第一,现在的新课程标准将语文学科的性质明确定位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个定位既简明又科学,符合语文教学的实际。
语文具有工具性,这是不言而喻的,人们思想(学习与认识事物)需要语言(语言是语文的一个重要方面),交际需要语言,所以,工具性的特征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语文又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或者说,它不是一个死的工具,而是一个活的工具,这个工具的“活”,就在于它蕴含着博大的文化历史内涵,凝聚着古往今来人类的丰富情感。
因此,学习语文,它又是一个与人类智者对话的过程,是为每一个学生现在以及未来的精神生活打底的奠基工程。
如果仅仅只从知识体系的角度去考虑文章的选入,教材的编排,语文教材就会干瘪乏味,干瘪乏味的语文教材必然会影响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特别是影响学生学的积极性。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一、一般项目: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教学材料: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设计教师:七年级语文备课组授课时间:72课时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二、具体内容(一)教材分析:1、本书的单元安排:第一单元:人与自我之一(理想信念)第二单元:人与自我之二(生命体验)第三单元:人与自然之一(自然美景)第四单元:人与自然之二(科学世界)第五单元:人与社会之一(家庭亲情)第六单元:人与社会之二(想象世界)2、教材的主要特点:第一,构建新的教科书体系。
这本书力图构建语文综合实践体系。
按人与自我(人类、生命、人格、人性、人生等)、人与社会(社区、群体、家庭、民族、国家等)、人与自然(自然环境、生态等)三大板块组织教材,每个板块分若干单元(主题),每个单元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两大部分。
采用这种编排体系,注重教材的实践性,自始至终把语文学习置于实践活动之中;突出教材的综合性,减少头绪,突出重点,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整合在一起,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与个性发展、人格养成整合在一起。
第二、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各个环节的设计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
力图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同时,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教科书内容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培养扎实的语文基本功与开发潜在能力、创新能力的统一。
第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内容和设计上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进取精神,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各自的发展空间。
阅读部分,选文的练习和提示,都尊重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发现、自主建构文本意义,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理解。
便学生在阅读中不仅仅是获得信息、汲取知识、而且是发现自我、充实自我。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七年级语文(上)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授课时间:67课时授课教师:何苗苗李伟香蒋瑞唐楠授课对象:荥阳市广武镇第二初级中学【课程背景】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七年级上册教材以阅读、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等部分组成,编排共有课文30篇,(其中讲读课文18篇,自读课文12篇),每单元采取“文白混编”,以主题来编排文章,现代文以记叙文为主。
每单元后面都安排有相应的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名著导读为《繁星春水》和《伊索寓言》,附录安排了“写好硬笔行楷字”。
【课程总目标】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掌握多种朗读的方法。
朗读;诵读;略读和浏览;默读: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读,一气呵成地贯通全文,力求做到眼到、手到、心到;【重点】速读课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重点】【在读课文的时候,学习随手圈点勾画,摘录,标出关键语句,画出有疑惑的地方】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法,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5、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6、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7、文言文的学习,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
8、准确掌握常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等),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9、掌握重要作家作品(冰心、孔子、朱自清、老舍、曹操、吴承恩、法布尔、安徒生等)和文化常识。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第一课时: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本课主要介绍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的课程纲要,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并了解到本学期将学习的各个知识点和技能。
第二课时:课文阅读与分析本课主要围绕七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一篇课文展开,通过阅读和分析这篇文章,学生将学会提取关键信息,理解文章的主题与结构,并能初步分析文章的寓意与情感。
第三课时:词语学习和运用本课以七年级语文上册中的关键词汇为例,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正确理解词语含义、分析词语的构词法和运用词语进行写作。
学生将通过词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课时:古诗词鉴赏本课主要介绍七年级语文上册的古诗词鉴赏部分,通过学习一些经典的古诗词作品,学生将了解到古代文化的魅力,感受到诗词的美妙与独特之处,并能够初步分析古诗词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第五课时:作文写作技巧与实践本课通过对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的作文写作要求进行说明,指导学生掌握合理安排写作结构、选取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以及审美情趣等写作技巧。
学生将通过实践,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第六课时:阅读理解与应用本课以七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部分为例,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从中提取信息、分析语境,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七课时:修辞手法学习与应用本课以七年级语文上册的修辞手法为重点,通过学习修辞手法的定义和运用方法,培养学生的修辞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写作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第八课时:文言文阅读与翻译本课以七年级语文上册的文言文阅读与翻译为内容,通过学习古代文言文的语法、词汇与句式特点,帮助学生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与阅读能力,并能较好地进行翻译与写作。
第九课时:课文背诵与演讲本课以七年级语文上册的课文为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背诵与演讲。
通过背诵与演讲,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语言的流畅度和语感。
第十课时:语文知识综合运用本课以对七年级语文上册所学知识进行复习与综合运用为主题,通过一系列语文知识的应用题目,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对不足之处进行及时的补充与强化。
七上语文大纲:回忆与感悟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程大纲
一、童年的记忆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理解童年记忆的价值,培养珍惜当下的意识。
教学内容:
(1)童年的生活经历和感受;
(2)童年的趣事和难忘的时刻;
(3)童年的学习和成长。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个人分享、课堂互动。
二、感悟自然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内容:
(1)自然景色的描绘;
(2)人与自然的关系;
(3)自然对人的影响。
教学方法:观察大自然、写景练习、阅读优秀文学作品。
三、古代诗歌欣赏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价值,培养欣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教学内容:
(1)古代诗歌的起源和发展;
(2)古代诗歌的体裁和形式;
(3)著名古代诗人及其作品。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诗歌朗诵、个人创作。
四、散文的魅力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散文的特点和价值,培养阅读和写作散文的能力。
教学内容:
(1)散文的起源和发展;
(2)散文的体裁和形式;
(3)著名散文家及其作品。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个人阅读、写作练习。
五、记叙文写作指导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提高记叙文写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
(1)记叙文的要素和结构;
(2)记叙文的情节和人物;
(3)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
本文档旨在提供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的详细内容。
以下是课程纲要的主要内容:
一、教材概述
- 本册课程使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材。
- 课程内容涵盖了七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语文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目标
- 培养学生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基本认识和理解能力。
- 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译各方面的语言运用能力。
- 培养学生正确阅读、分析和理解文本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涵盖了以下内容:
1. 语文基础知识:包括汉字、词语、语法等基本语言知识。
2. 文学鉴赏:学生将研究和欣赏一些经典文学作品,了解中国
文学的发展。
3. 修辞技巧:培养学生修辞表达能力,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美感。
4. 口语表达:提高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培养语言表达的自信和流利度。
5. 阅读理解: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本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6. 写作技巧:教授学生基本写作技巧,提升写作表达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 教师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小组活动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研究效果。
- 学生的评价将综合考虑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因素。
五、其他注意事项
- 学生和教师应共同努力,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保持良好的研究氛围。
- 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完成作业,以便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
以上为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的简要介绍。
希望本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语文能力,并对中国语言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初中七年级语文课程纲要初中七年级语文课程纲要一、一般项目:1、课程名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语文上册2、课程类型:必修课程3、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4、授课时间:60课时二、具体内容1、课程目标: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浓浓的亲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能表达丰富多样的情感。
2).掌握阅读方法,以保证阅读感知的完整以及一定的阅读速度,还要重点把握作者的情感,品味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深情。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积累精彩语句,体会诗文表达效果。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掌握方法,随手圈点勾画,在整体把我的基础上,通过线索、关键词,概括文章中心,初步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
5).能主动摘录阅读方法,把握文章条理,理清思路,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快速阅读,力争每分钟不少于500字,扩大进入视野文字数量,运用关键词带动整体阅读,提高阅读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从生活中学会写作,说真话,抒真情,突中心,能文从字顺的表达。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或意图陈述(必须全面、适当、清晰、指向目标的三大领域与学习水平)通常依次分解为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和课程目标是比较笼统的、宽泛的目标,教学目标是具体的、细化的目标。
2、课程内容:(一)识字与写字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
语文七年级(上)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必修教材来源:部编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适用年级: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学期课时:80课时设计教师:课程背景(教材分析与解读)七年级上册部编语文教材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
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
把十多年来课程改革以及课程标准实施的得失状况,进行了细致的调查总结,让“课改”的经验,包括这些年提出的“以人为本”“自主性学习”等新的教学理念,在语文教材中沉淀下来。
注重了两个延伸:往课外阅读延伸,往语文生活延伸。
加强了教材编写的科学性,课文选编更贴近当代学生生活。
体现时代性,注重适用性与实效性。
本册教材以阅读、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等部分组成,共22 篇课文,8首课外古诗词,2个名著导读。
教材在编排上呈现出来的共同点是各单元与专题组合,同时也兼顾文体。
七年级上册六个单元的专题分别是亲近自然、感受亲情、学习生活、人生意义、关注生命、想象世界,其中每个单元分别为教读和自读,并加大了课型的区分度。
第一、二、三、五单元以散文为主,兼有诗歌,文言文。
第四单元以议论文为主,兼有小说,文言文。
第六单元童话神话故事,兼有诗歌,文言文。
并在第三、六单元后面安排了两次课外古诗词诵读,每次4首,共8首。
名著导读:必读2部,增加自主阅读推荐。
必读书为《朝花夕拾》《西游记》,自主阅读推荐《城南旧事》(林海音)、《湘行散记》(沈从文)、《猎人笔记》(屠格涅夫)、《镜花缘》(李汝珍)。
本册教材要求学生掌握散文,会写人记事。
另外,因初学文言文,文言文遍布各个单元。
各单元兼顾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二者和谐统一,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欣赏古诗词的能力,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激发学习语文兴趣,提高学习语文能力。
为丰富教学内容安排了语言文化知识,供学生课外阅读参考。
学情分析大部分的学生语文基础较为薄弱,男生尤为突出。
学生良莠不齐,差距比较悬殊,大部分同学学习积极性尚可,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但很多学生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整体水平不均,学习比较浮躁,这主要表现在课堂纪律和作业质量方面。
初中语文课程纲要(七年级上册)●学校名称:济源市王屋镇第一初级中学●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基础型课程●设计教师:●教学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设计日期:2016/12/1●适用年级:七年级上学期●授课时间:70课时一、育人目标(一)学校育人目标让每个孩子都充满自信。
(二)语文学科侧重育人目标培养出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学生。
二、语文学科教学目标(一)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需要双核的基础: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基础,以语文科塑造人的独立品格与所需能力为基础。
具体分为四个方面: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二)基础目标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三)拓展性目标真正做到让学生“学以致用”,必须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丰富的语言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母语的热情,提升学生语言交际的能力。
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使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四)、本册课程目标本册教材侧重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阅读议论文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继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语文的综合素养。
具体目标如下:文学作品1.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小说等文学样式。
学习新诗,进一步培养对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学习小说,了解小说的体裁特点,通过分析小说的三要素,把握小说的主题。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文言文: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诵读和背诵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写作: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2.初步了解几种常见的表达方式,并运用学会人物描写方法,写人要抓住特点。
3.做到写作思路清晰,中心突出。
4.作文训练不少于8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
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5.注重作文的修改,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互相评改作文,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促进合作,共同提高。
综合性学习本册共安排了三次综合性学习活动,通过活动提高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重点培养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展现自己的风采,学会观察,勇于表达,培养写作的兴趣。
2.“少年正是读书时”: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
我们一起想办法,激发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吧。
3.“文学部落”:漫步文学的世界,与优秀的作品对话,组建属于自己的文学部落——文学兴趣小组,分享文学世界的是以与美丽。
名著导读本册安排的名著阅读篇目为《伊索寓言》《繁星春水》,重点是《繁星春水》的阅读。
还可以自由选取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进行阅读,并做一些摘抄或写读后感。
具体目标如下:《朝花夕拾》1.了解鲁迅,了解他童年、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
2.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手法,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西游记》1.理清小说结构,分析人物形象。
2.通过学习,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
3.学习孙悟空具有蔑视皇权、神通广大、敢于造反等反封建的叛逆思想和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课程内容三、课程实施(一)课程资源的开发1.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的条件,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如利用工具书、其他图书、电影、电视、演讲会、辩论会、戏剧表演等进行语文学习。
2.挖掘自然风光、风俗民情、人文、任务活动等资源进行语文学习。
如学习“诗歌”这一单元,可联系新郑实际,让学生调查、研究、交流;又如安排综合性学习“难忘初中生活”,采用任务驱动方式开展学习、活动。
(二)教学实施1.围绕专题,重点训练教材继续按人文专题组织单元,但每个单元都有读写训练的重点。
七年级上册特别重视将中学阶段所积累和习得的各种教学方法融会贯通,综合运用。
课程实施中,在教学每一个单元时,要明确本专题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无论进行到哪一部分都要与学习重点联系起来。
人文专题,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总结、拓展;读写训练,做到“瞻前顾后”——前面学过的适时总结、复习、应用,后面要用到的适时做好铺垫。
2.敢于放手,凸现自主学生经过六年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放手,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获得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如布置学生课前自学,课堂上提示学生用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亲历阅读过程,得出结论,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重视方法的总结。
3.重视读书,培养语感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内容、体会感情、读书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
在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以悟促读,以读促悟,引导学生读出文中人物的情感、态度或作者的立场,读出自己的感受。
本册的默读要求,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重点是加快默读速度和边读边思考的训练。
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读前提出要求,读后交流感受或质疑问难,逐步提高学生默读的速度和质量。
4.积累语言,加强练笔继续重视积累,不仅要求学生课堂上多种形式熟读成诵,完成教材规定的读背内容,而且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面,积累精彩语言。
同时,教师要重视由读到写的迁移,可根据教材挖掘读写结合点,进行练笔,如仿写句段、续写课文、写读后感,使学生在练笔中运用积累的词句和表达方法,提高表达水平。
具体教学流程及分析a、现代文教学课型1.课前演讲。
这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特有节目。
可采用轮流或抽签两种方式让学生到讲台上来演讲或读美文。
它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扩大同学们的阅读面,可谓一举多得。
2.新课导入。
这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
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有情景导入、悬念导入、趣味导入、提问导入、角色导入、图片导入等。
在选择导入方法设计导入语时,教师应根据课文特点,教学目标,现有教学条件和学生特点灵活处理。
3.目标确定。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价值目标。
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最好在“新课导入”后就立即提出,这样,课堂教学的开展就有了可靠的依据,课堂教学也就有了明确的主题。
4.学案导学。
发放导学案,让学生阅读完成。
5.学生自读。
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言能力。
学生自读课文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学生自读的形式很多,可以范读、领读、齐读,也可以分组读、分角色读等。
教师要灵活运用,不可单一地使用一种方法。
学生自读是学生理解、分析、鉴赏的基础。
6.情境创设。
现代文教学,在学生自读熟悉课文以后,教师将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理解、分析、鉴赏。
这个阶段,从本质上讲就是对教学目标的展开,情境创设是对教学目标展开的具体形式。
一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我们可以把它转化为问题情境、活动情境、诵读情境、探究情境和训练情境等。
课堂上教师只是主导,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只能是节目的主持人,其职责在于围绕教学目标,为学生(演员)创设引人入胜并能开启他们思维的形式多样的情境。
7.讨论探究。
阅读教学进入理解鉴赏阶段,教师为学生创设的众多不同形式的教学情境中,讨论探究是其最主要的情境。
运用讨论探究法组织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要为学生讨论探究留够必要的时间;②要由过去只注意讨论结果转到注重讨论过程;③教师对学生的讨论探究不能干预过多;④讨论要有一定的深度,不能流于形式;⑤讨论后要让学生充分交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⑥要让学生全员参与,不能只让少数几个人唱主角。
8.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的方式很多,常见的有点睛式、发散式、总结式、活动式、延伸式、迁移式、回味式等等。
不管哪种形式,都要能引起学生大脑兴奋,集中精力完成最后的学习任务,在培养他们善始善终学习习惯的同时,为后面教学任务的完成做好铺垫。
9.作业布置。
根据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布置一定的作业,以复习巩固课堂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
b、文言文教学课型1.课前演讲。
2.快速导入。
3.目标确定。
基本的文言实词语法知识是基础、文章内涵与主旨是提升。
4.熟读课文。
这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它关系到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质量,切忌在导入新课后将课文草草范读一遍就进入字词串讲。
文言文教学宜采用放声朗读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由朗读到诵读,进而美读,使学生读准语句的节奏,读出文言的语感。
5.自学讨论。
教师点拨,学生自学讨论,可解决对课文字词句的粗略理解。
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自由讨论情况的基础上,对学生存在的难点、疑点及时给予点拨,让学生对重点文言知识的学习产生顿悟效果。
7.练习归纳。
对文言词汇的意义、用法和句式特点,若教师采用静态讲解,教师讲得苦,而学生又不易理解且遗忘快。
教师可采用练习的形式,在动态训练中归纳梳理,就可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这样,学生不仅印象深刻,而且学得灵活,易于迁移运用。
8.背诵积累。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文言文单纯靠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识,掌握一些文言文的词汇意义、用法和特点,还远远不够,还要注意背诵积累。
c、诗歌教学的课型1.课前演讲。
2.新课导入。
诗歌鉴赏需要心灵的参与,而生动富有激情的导语,则可以唤醒学生沉睡的情感,让他们静下心来进入诗人创设的情境。
诗歌导语设置的角度很多,可以从背景导入,知人论世;可以围绕诗歌意象,形象导入;可以图片展示,感染情绪;可以设置音乐背景,朗诵导入。
3.朗读、感悟诗情。
诗歌教学,朗读尤为重要。
以朗读为突破口,能较好地品味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诗歌具有独特的音韵和节奏,更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领悟诗歌的美感。
所以,朗读教学一直是诗歌教学非常重要的方式。
朗读可以是学生自由朗读、个人朗读、教师范读、集体朗读等。
4.学案导学。
发放导学案,让学生阅读完成。
5.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包括对诗歌形象的鉴赏、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和对诗歌表现手法和诗歌的思想情感的鉴赏。
6.课堂小结。
四、课程评价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的互相评价相结合。
1、重点评价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不仅评价学生个体情况,针对七年级同学珍视友情的特点,更注重评价学生对同伴学习的关注、互助的态度。
“同伴搭配,学习不累”,教师善于利用评价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互助学习,以此促进资源共享,培养团体意识,增添学习乐趣,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