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送别诗
- 格式:ppt
- 大小:606.00 KB
- 文档页数:30
历年高考真题送别诗专题1、(07江苏)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1分)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5分)答:这两句蕴含了作者离别时的凄凉伤感之情以及壮志难酬的激愤之情。
作者借景抒情,先写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后写空中之云,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埯埋了一半,而情感蕴含其中,真是含蓄不露,富有余韵;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
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题型分析】这是道题考查鉴赏艺术手法和评价作者在诗歌中的观点态度。
【答题技巧】看关键词句。
关键词句能够透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能为答题提供参考。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台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意思是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
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渡险恶得多。
明确了这一点,诗歌的主旨就明确。
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
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6分)答:下阙表达了这样两层新意:一是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千件万般,不止是只有生离死别,还有国家大事;二是作者以江头风波险恶突显人间行路之难,世事之险。
【诗意】这是一首送人离别之作,但其中颇有世路艰难之感,反映了作者当时已历经仕途挫折,心中深有感慨。
词的大意为: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视功名为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劝加餐。
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而人间行路却是更艰难。
高考诗歌鉴赏送别诗是诗歌题材的一种,也是高考古诗赏析考点之一。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诗歌鉴赏送别诗,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高考诗歌鉴赏送别诗(一)一、关于送别诗1.风格和抒情方式从风格上来看,送别诗分为两类:伤感型和豪迈型。
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
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或折柳送别,或摆酒饯行,或写诗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
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
如柳永的《雨霖铃》、王勃的《别薛华》、宋之问的《送别杜审言》、柳宗元的《重别梦得》等。
离别并非全都是伤感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而音调爽朗;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丝毫不落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英气逼人,气壮山河。
此外还有高适《别董大》,表现了对朋友美好的祝愿;岑参的《送李副使碛西行军》,充满豪情壮志,感情慷慨激昂。
鉴赏送别诗风格时,做到知人论世,体察诗情。
如李白生活在盛唐,他具有乐观进取的精神,心胸开阔、性格豪爽、甚至狂放不羁。
因此他的送别诗景象宏阔、别情深挚豁达开朗,没有伤感情调,如《送友人》,这是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送别诗主要抒写离别之情。
考察其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直接抒情的,如唐诗人高适意境高远的七绝《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的前两句以粗犷笔调和白描手法,绘出一幅北国寒冬图:日暮黄昏,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惟见遥空断雁,寒云出没。
这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于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
联系上下文,可知诗人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接着,作者以豪迈的气势,开朗的胸襟,叙写离情,激励友人,创造了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风格,以它的真诚情谊和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和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高三诗歌复习——送别诗赏析1.蝶恋花·别范南伯·杨炎正蝶恋花·别范南伯杨炎正离恨做成春夜雨。
添得春江,刬地东流去。
弱柳系船都不住。
为君愁绝听鸣橹。
君到南徐芳草渡。
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
后夜独怜回首处。
乱山遮隔无重数。
译文及注释译文无尽的离愁别恨化为无尽的春雨。
使春江水涨,浩浩荡荡,一派东流去,尽管盛情挽留,但朋友还是不得不登船离去。
耳听那越来越小的橹声,为你前程坎坷难卜担忧。
到了南徐州那芳草如茵的渡口。
如果你想寻春,依旧是当年我们曾走过的那条路。
悬想别后友人思我,回望之时,已是有无数乱山遮隔。
注释⑴刬chuǎn地:依旧,还是。
此处作“一派”讲。
⑵鸣艣:艣同‘橹’,鸣艣,指划船的橹摇动时所发出的声音。
⑶南徐:州名。
东晋时侨置徐州于京口,后曰南徐;即今江苏镇江市。
赏析送别朋友,是唐宋诗词中经常被采纳的题材之一。
这方面的名篇佳作,数不胜数。
杨氏的这首送别词,虽非上乘之作,但写得幽畅婉曲,颇有特色。
词的发端便直言离恨:“离恨做成春夜雨。
”与好朋友春夜话别,无尽的离愁别恨化为无尽的春雨;那绵绵春雨就像绵绵友情。
“添得”二句进一步写一场春雨,使春江水涨,浩浩荡荡,一派东流去。
以春江水涨东流,来写离愁滔滔不绝,近于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意。
“弱柳”两句写弱柳系不住船,表示尽管盛情挽留,但朋友还是不得不登船离去。
王安石有《题朱郎中白都庄》诗曰:“藜杖听鸣艣。
”眼看着船儿渐去渐远,耳听那越来越小的橹声,心中既为朋友离去而怅惘,有一种“人去一城空”的失落感;又有对朋友一路风波之劳和前程坎坷难卜的担忧。
“为君愁绝”中一个“绝”字,饱含这无限深情。
下片“君到”三句写朋友要去的目的地。
这句话表面上是说:到了南徐州那芳草如茵的渡口,如果你想寻春,依旧是当年我们曾走过的那条路。
话语下面隐藏的意思是:本是当年你我结伴同行,而今只有你形单影只,一个人独自踏青了。
路依旧而人不同,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深藏在字里行间。
古诗鉴赏:送别诗【素养目标】1.积累送别诗常用意象、情感、手法等相关知识点。
2.掌握送别诗答题技巧。
3.体味送别诗表达的多样性情感,感受送别诗深厚的文化底蕴。
送别诗鉴赏考点分析一览表【知识回顾】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送别诗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方法回顾】五看法一看题目二看作者三看意象四看手法五看情感【活动一:典例剖析】(2020·新高考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9分)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注】①把:握,执。
②岘首山,在湖北襄阳。
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
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答案:B(2)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峨眉、岘首借代对友人的不舍之情答案: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的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
新高考还可能这样考:假如你穿越到了杜甫身上,成为了作者本人,面对刚刚写完的这首诗歌,你心中激荡着哪些情绪?参考答案:1.对国家动荡不安和个人年老多病不幸遭遇的悲痛之情。
2.对郑诗的赞美之情。
3.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4.对先贤的仰慕之情以及希望朋友能觅得知己,一展才能。
【活动二:拓展提升】2020年浙江省高考题秋江送别[唐]王勃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钦州二中秋季学期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专辑(一)送别诗整理人:刘凝思送梁六自洞庭山唐·张说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这是作者谪居岳州(即巴陵,今岳阳)的送别之作。
梁六为作者友人潭州(今湖南长沙)刺史梁知微,时途经岳州入朝。
洞庭山(君山)靠巴陵很近,所以题云“自洞庭山”相送。
诗中送别之意,若不从兴象风神求之,那真是“无迹可求”的。
谪居送客,看征帆远去,该是何等凄婉的怀抱?(唐才子传》谓张说“晚谪岳阳,诗益凄婉”。
)“天涯一望断人肠”(孟浩然),首句似乎正要这么说。
但只说到“巴陵一望”,后三字忽然咽了下去,成了“洞庭秋”,纯乎是即目所见之景了。
这写景不渲染、不著色,只是简淡。
然而它能令人联想到“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楚辞·湘夫人》)的情景,如见湖上秋色,从而体味到“巴陵一望”中“目眇眇兮愁予”的情怀。
这不是景中具意么,只是“不可凑泊”,难以寻绎罢了。
气蒸云梦、波撼岳阳的洞庭湖上,有座美丽的君山,日日与它见面,感觉也许不那么新鲜。
但在送人的今天看来,是异样的。
说穿来就是愈觉其“孤”。
否则何以不说“日见‘青山’水上浮”呢。
若要说这“孤峰”就是诗人在自譬,倒未见得。
其实何须用意,只要带了“有色眼镜”观物,物必著我之色彩。
因此,由峰之孤足见送人者心情之孤。
“诗有天机,待时而发,触物而成,虽幽寻苦索,不易得也”(《四溟诗话》),却于有意无意得之。
诗人目睹君山,心接传说,不禁神驰。
三句遂由实写转虚写,由写景转抒情。
从字面上似离送别题意益远,然而,“闻道神仙──不可接”所流露的一种难以追攀的莫名惆怅,不与别情有微妙的关系么?作者同时送同一人作的《岳州别梁六入朝》云:“梦见长安陌,朝宗实盛哉!”不也有同一种钦羡莫及之情么?送人入朝原不免触动谪宦之感,而去九重帝居的人,在某种意义上也算“登仙”。
说“梦见长安陌”是实写,说“神仙不可接”则颇涉曲幻。
羡仙乎?恋阙乎?“诗以神行,使人得其意于言之外,若远若近,若无若有”(屈绍隆《粤游杂咏》),这也就是所谓盛唐兴象风神的表现。
高三复习——送别诗蝶恋花•别范南伯杨炎正离恨做成春夜雨。
添得春江,刬地东流去。
弱柳系船都不住。
为君愁绝听鸣橹。
君到南徐芳草渡。
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
后夜独怜回首处。
乱山遮隔无重数。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3.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①树色催寒近,御苑②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①关城,通关,函谷关。
②御苑:皇家的宫苑。
句解:首联: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昨夜一场薄霜刚刚降临黄河。
颔联:怀愁之人最怕听到鸿雁鸣叫,落寞的游子坐对云山,黯然神伤。
颈联:临近潼关,满树的寒气愈发浓重,长安的夜晚回响着捣衣之声。
尾联:不要以为长安是行乐的居所,白白地把宝贵的时光消磨。
4.湘口送友人李频中流欲暮见湘烟,苇岸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连。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醉及新年。
句解:首联:傍晚时分,暮色之中的湘江水更加浩渺,两岸漫无边际的芦苇连接着广袤的田野。
颔联:大雁冲开云梦泽的积雪飞向天空,友人独自登上洞庭湖上的航船。
颈联:(友人归去)白天,洞庭湖水(波涛汹涌)依山而转,夜晚,星河灿烂,与浩瀚的洞庭湖水连成一片。
尾联:梅花凋零腊月将尽,友人回到故乡正好赶上新年(家人团聚)。
5.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离别在即,唯有“醉别”方能以酒之深表达出情之深;秋风飒然而至,带来凄凄秋雨,更添一份依依惜别的悲凉心情。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请作具体分析。
诗人以“忆”字虚构了一个友人夜泊潇湘的场景:明月高照,孤寂难眠,即使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声闯入梦境,愁绪难以摆脱。
高考语文:送别诗鉴赏(精心整理)一:表达恋恋不舍,依依惜别的感情或相思之情。
叙写朋友间深挚情意,主要通过典型的场景语言,声音、动作、或想象来传达离情别意。
如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送沈子福之江东》、李白诗《送友人》、白居易诗《南浦别》等。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析:诗的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浥,湿润的意思。
客舍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是离别的象征,它们通常和离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
今天由于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清朗的天宇,洁净的道路,青青的客舍,翠绿的杨柳。
这是一场深情地离别,而非“黯然销魂”的离别。
诗句中的“轻尘”、“青青”、“新”等词语轻柔明快,加强了轻快富于希望的情调,以乐景衬挚情。
这首诗精心选择了离别的典型场景—雨后柳色青青的渭城来烘托气氛,并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的劝酒词来抒情达意:离别的依依不舍、深情体贴的叮咛及殷殷祝愿,化作一句“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达到了顶点,强烈而深沉。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赏析:诗歌的首联点告别的地点,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并肩缓辔,不愿分离。
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潺潺而过。
这两句“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
“横”字勾勒青山的静态,“绕”字描写白水的动态,景色廖廓秀丽。
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仗。
颔联、颈联切题,写别离的深情。
此地一别,离人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
此二句表达了对朋友漂泊生涯的深切关怀。
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诗人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迹,以白云随风飘浮象征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一轮红日徐徐而下,似乎不忍离开大地,隐喻使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高三复习——送别诗蝶恋花•别范南伯杨炎正离恨做成春夜雨。
添得春江,刬地东流去。
弱柳系船都不住。
为君愁绝听鸣橹。
君到南徐芳草渡。
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
后夜独怜回首处。
乱山遮隔无重数。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3.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①树色催寒近,御苑②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①关城,通关,函谷关。
②御苑:皇家的宫苑。
句解:首联: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昨夜一场薄霜刚刚降临黄河。
颔联:怀愁之人最怕听到鸿雁鸣叫,落寞的游子坐对云山,黯然神伤。
颈联:临近潼关,满树的寒气愈发浓重,长安的夜晚回响着捣衣之声。
尾联:不要以为长安是行乐的居所,白白地把宝贵的时光消磨。
4.湘口送友人李频中流欲暮见湘烟,苇岸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连。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醉及新年。
句解:首联:傍晚时分,暮色之中的湘江水更加浩渺,两岸漫无边际的芦苇连接着广袤的田野。
颔联:大雁冲开云梦泽的积雪飞向天空,友人独自登上洞庭湖上的航船。
颈联:(友人归去)白天,洞庭湖水(波涛汹涌)依山而转,夜晚,星河灿烂,与浩瀚的洞庭湖水连成一片。
尾联:梅花凋零腊月将尽,友人回到故乡正好赶上新年(家人团聚)。
5.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离别在即,唯有“醉别”方能以酒之深表达出情之深;秋风飒然而至,带来凄凄秋雨,更添一份依依惜别的悲凉心情。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请作具体分析。
诗人以“忆”字虚构了一个友人夜泊潇湘的场景:明月高照,孤寂难眠,即使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声闯入梦境,愁绪难以摆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