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璟摊破浣溪沙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16.07 KB
- 文档页数:2
杨雨品历代名家词连载来自喜马拉雅11.【唐】李璟《摊破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本期心情词签】【本期关键词】雨天伤感爱情绝世美女【诗词原文】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精华赏析】每次当我读到“手卷真珠上玉钩”的时候,我的眼前就好像出现了一幅优美的画面:在一个春天的早晨,一栋优雅精致的小楼静静地矗立在烟雾凄迷之中,,当镜头继续缓缓向前推,直到定格在珠帘低垂的门口时,只见一双纤纤玉手从珠帘当中伸出来,优雅地将珠帘慢慢儿地卷起,用玉钩将珠帘挂住。
这幅画面多少会引发我们一种隐隐的期待,期待什么呢?期待接下来,从那扇珠帘背后,会莲步轻移,走出来一位容颜绝世的大美女,给我们带来一个大大的惊喜。
可是啊,李璟偏偏没有这么写,他从卷珠帘这个细微的动作,直接跳到了抒情“依前春恨锁重楼”。
就好像一个导演,明明已经给了一个特写镜头,让我们看到了那双纤纤玉手,可是镜头突然又移开了,又回到了烟锁重楼的朦胧的远景。
为什么镜头会出现这样的跳跃呢?这就需要我们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去将词人省略的情绪补充完整了。
这位美女之所以要卷起珠帘,那当然是想从室内走到室外,去放眼远望,去看看外面的风景啊。
可是她看到了什么呢?她什么都没看到,因为雾气那么浓,烟锁重楼,让她的视线没有办法看到更远的地方去。
这样一种朦胧的景色,让她内心的幽怨不但没有得到排遣,反而更加强烈了。
一个“锁”字,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那位美女内心的失落,她的所有希望,所有期待,都被锁在了这栋小楼里,她怎么才能放飞她的梦想呢!她的梦想其实好简单:“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她梦想的,是有一个可以让她依靠的“主”。
她看到风中的落花飘飘洒洒,落在地上,让她联想到了自己的命运:春天很快就会过去,花儿开得再美也总会有凋零的时候,女人也是一样啊,再年轻、再美貌,也总会有老去的那一天,有谁才能成为落花的“主人”呢?有谁能成为落花一生的依靠,不让花儿零落无主呢?“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要我说啊,词当中写到的这位女子,可能是一位大龄剩女吧?她那么美,那么优秀,可就是没有遇到她想托付终身的另一半。
李璟《摊破浣溪沙》诗词赏析李璟《摊破浣溪沙》诗词赏析引言:《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中主李璟的作品,抒写男女之间的怅恨来表达作者的愁恨与感慨下是小编为大家提供李璟《摊破浣溪沙》诗词赏析,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李璟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摊破浣溪沙》诗词赏析:这是一首伤春词、春恨词。
词人赋恨在者所在多有,然惯用暗笔,像这首在词中点明“春恨”还是罕见的。
词的上片从落花无主着笔,写春恨所以产生的触媒;下片从思念难解立意,将春恨产生的根源揭示得含蓄而又深沉。
作者用了词家惯用的对景抒情的手法,然而却用得很不一般。
词的开头头先来了句“手卷真珠上玉钩”,即非景语,也非情语,而是客观平直的叙述,算不上以景呼情,也算不上以情唤景。
首句“真珠”二字或作“珠帘”,但正如古人所云:“言‘真珠’,千古之善读者都知其为帘,若说‘珠帘’,宁知其为真珠耶!是举真珠可包珠帘,举珠帘不足以包真珠也。
后人妄改,非所谓知音。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二句委婉、细腻,卷帘本欲观省景物,借抒怀抱,而既卷之后,依旧春愁浩荡。
可见,“锁”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心灵桎梏,使人欲销愁而不可得。
而“春恨”并不是抽象的,“风里落花谁是主”,风不仅吹落花朵,更将凋零的残红吹得四处飞扬,无处归宿。
在这里可以看到的是人的身世飘零,孤独无依。
上片结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绪萧索,悠然神往。
下片从人事着笔,是对春恨的进一步申说,也是“思悠悠”的直接结果。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则点出了“春恨”绵绵的缘由所在。
此句反用西王母与汉武帝典故。
据说三足的青鸟是西王母的侍者,七月七日那天,汉武帝忽见青鸟飞集殿前,遂后西王母即至。
然而所思主人远在云外,青鸟也不为之传信,思念难解的主人公就更加感到春恨的沉重了。
李璟《摊破浣溪沙》宋词赏析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①,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②,小楼吹彻玉笙寒③。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注释】:①菡萏(hàndàn):荷花的别称。
②韶(sháo)光:美好的时光。
③鸡塞:即鸡禄塞。
汉朝为北边要塞。
东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窦宪北击匈奴,即出此塞,获胜后,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④吹彻:吹到最后一遍。
寒:笙吹久了因呼吸带入了水分,所以叫做“寒”。
也可作玉笙凄凉解。
⑤何限:一本作“无限”。
译文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拂动绿水,使人愁绪满怀。
美好的人生年华不断消逝。
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
(醒来)寒笙呜咽之声回荡在小楼中。
(想起故人旧事),(她)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意译】:池塘里鲜艳芬芳的荷花都凋谢了,翠绿的荷叶也残败了。
秋风裹带着忧愁刮来,在池塘里吹起绿色的波纹。
这池中的荷花和时节一样都憔悴了,真叫人不忍心再看。
夜里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梦中回想起国家边塞的战事。
小楼上有人吹奏起哀婉幽怨的玉笙的声音,让人感到透心的寒意和无限的凄凉。
倚着栏杆远望,心中有多少愁苦怨恨,又流淌了多少泪珠啊!译文2:莲香销尽,荷叶凋残,萧索的秋风带着愁意在绿波中吹起。
自己的美好时光,就像这荷花一样香销叶残了,眼前的景象让人不堪回首。
细雨迷朦中,与日夜思念的丈夫相见了,醒来却发现这只是一个梦,怀恋的丈夫仍远在边塞,在她居住的孤寂的小楼上,整夜回荡着凄冷的玉笙声。
流了许多眼泪,有无限多的怨恨,无可奈何,只好独倚栏杆。
【赏析】:李璟是南唐烈祖李昇长子,南唐后主李煜的父亲,为南唐中主。
在位十九年,因受北周的威胁,迁都南昌,抑郁而死。
他留下的词作只有四首。
这首词通过秋景写出了作者身为一国之君,在国家面临灭亡危险的时候却无能为力的无限哀愁。
“菡萏香销翠叶残”,“菡萏”即“荷花”,也叫“莲花”,称“菡萏”,别有一种庄严珍贵之感。
李璟《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赏析《摊破浣溪沙》李璟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
南唐中主李璟《摊破浣溪沙》(一名《山花子》)两首,一首咏春恨,另一首咏秋悲,都写得深婉清丽,富于情致。
这首咏《春恨》的,虽不像另一首有名句可摘,但意境气象却更为浑溶阔远。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开头两句是说,卷起珍珠做的帘子,挂上帘钩,在高楼上远望的我和从前一样,愁绪依然深锁。
首句写卷帘上钩。
“真珠”,即真珠帘的省称。
它和玉钩这两种华美的物象一方面透露了主人公的身份,另一方面又从反面衬托了“春恨”。
卷帘上钩这个行动,不论是为了遣愁消恨,还是为了望远寄情,都是下句的抒情有了铺垫而显得富于包蕴。
“依前春恨锁重楼”。
这是卷帘之后因外物于内心的感应而引起的枨触。
“锁”字不但把无形的春恨形象化了,而且传出重楼中人那种为重重春恨所包围的抑郁窒闷的感受。
说“依前”,则这种感受早已体验多次,言外自含一种无可奈何和不堪忍受的强烈苦闷。
以上两句一开一合,一衬一跌,构成了感情的一个总回旋,为全词定下了基调,以下就围绕“春恨”展开抒写。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这两句是说,风里的落花那么憔悴,谁是它的主人呢?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
看到楼前帘外的落花,在风中飘摇散落,狼藉残红,不禁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也和它一样,面临飘零凋残的厄运而无法自主,无人护持。
从这方面说,是触景兴感。
但反过来也不排斥这种情况:由于词人怀着飘零无助的感情去观察、感受外物,遂使外物也带上词人自己的感情色彩,进而成为词人身世的一种象征。
从这方面说,又是移情于物。
实际上,在这里情与景、物与我已经融为一体,很难截然分开了。
“思悠悠”三字,将眼前的景物所引发的联想推向更广远的领域。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这两句词说,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
《摊破浣溪沙》全文及解析《摊破浣溪沙》是南唐中主李璟的词作,全文如下: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这首词的上阕通过描绘荷花凋落、西风愁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国事衰败的感伤之情。
下阙则通过细雨、玉笙等意象,表现了作者对远方爱人的思念和无法相见的痛苦。
整首词意境优美,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爱情的追求。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这句词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意境深远,充满了忧伤和哀愁。
“菡萏香销翠叶残”通过“香销”和“叶残”两个词语表现了荷花的衰败和凋零,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而“翠叶残”则进一步强调了秋季的萧瑟和破败。
“西风愁起绿波间”中的“西风”和“绿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出秋风的萧瑟和湖水的清冷。
而“愁起”二字则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忧愁和伤感。
这句词通过描绘秋天的萧瑟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事物衰败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忧愁和哀伤。
整首词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一种深邃的意境,给人以无限的遐思和感慨。
这首词借景抒情,通过描绘残荷、西风等意象,表达了作者的感伤之情。
上阕中,作者用“香销”和“叶残”来形容荷花的衰败和凋零,“西风愁起”则表现出秋风的萧瑟和作者内心的愁苦。
这些都反映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国事衰败的感伤之情。
下阙中,作者通过“细雨梦回鸡塞远”表达了对远方爱人的思念,而“小楼吹彻玉笙寒”则表现出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
最后两句“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更是直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哀伤。
整首词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爱情的追求。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五代李璟《摊破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译文] 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
[出典] 五代李璟《摊破浣溪沙》注:1、《摊破浣溪沙》李璟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渌波三峡暮,接天流。
2、注释:《摊破浣溪沙》,又名《添字浣溪沙》。
实为《浣溪沙》之别体,不过多三字两结句,移其韵于结句而已,因有“添字”“摊破”之名。
双调,四十八字,上片四句三平韵,下片四句两平韵。
此调五代和凝词称《山花子》,《山花子》本唐教坊曲名。
真珠:即珠帘,真正的珍珠做的帘子。
青鸟:传说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武帝。
这里指带信的人。
云外:指遥远的地方。
丁香结:丁香的花蕾。
此外诗人用以象征愁心。
三楚:指南楚、东楚、西楚。
三楚地域,说法不一。
这里用《汉书·高帝纪》注: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带)为南楚。
吴(今江苏吴县一带)为东楚。
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一带)为西楚。
“三楚暮”,一作“三峡暮”。
3、译文1:卷起真珠做的帘子,挂上帘钩,在高楼上远望的我和从前一样,愁绪依然深锁。
风里的落花那么憔悴,谁是它的主人呢?使我越想越茫然。
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
我回头眺望暮色里的三峡,看江水从天而降,浩荡奔流。
译文2:我将珠帘卷上帘钩,来到阑干前,倚栏凝望。
心头的愁烦依然如旧,风吹过来,不知是谁家的花儿纷纷飘落,引起我无穷的思绪。
抬头不见青鸟为我传信来,只见眼前丁香花在凄凄风雨中,徒然地凝结愁意。
回头眺望当年的楚国之地,绿色的江波被暮烟笼罩着,源源不断地流向天际,更让我想到自己的飘零无依。
4、五代十国时期,词句绮丽如花,浩繁如烟海,完成了由唐诗之雄丽,到宋词之清新的一个承接。
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些国主帝王,本身也是词客,便使得“词”这一文体,由民歌而渐渐文学化,也因此,便划分出以后蜀为中心,崇尚流光华丽的花间词派,以及以南唐为中心,崇尚淡雅婉约的南唐词派。
杨雨品历代名家词连载百度来自喜马拉雅105.【五代】李璟《摊破浣溪沙》: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心情词签】本期词签由冰黛雨独家提供【本期关键词】忧伤凋零思妇【诗词原文】《摊破浣溪沙》五代·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
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
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精华赏析】李璟词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从女性的角度抒发淡淡的忧伤,这首《摊破浣溪沙》也是如此。
“菡萏香销翠叶残”,词的起句就是以女性最喜爱的意象——花来领起。
“菡萏”就是荷花,又名莲花、芙蕖、芙蓉,李璟的“菡萏香销翠叶残”却是写足了秋天荷花凋零的萧瑟与凄凉,不仅花香消散,连碧绿的荷叶也都枯黄残败了。
或许连秋天的风都感染了这份秋意凄凉吧,“西风愁起绿波间”,西风哪里知道什么是“愁”呢?还是因为人的愁,所以才感受到西风的愁吧?词人眼看着盛开的荷花转眼凋零,于是触景生情,一个“愁”字,既有对秋景零落的伤怀,同时也包含着对自身生命同此憔悴的哀怜。
王国维盛赞“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因此接下来的两句,就将荷花的凋零与女子容颜的衰老融在一起来抒写了:“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无论是“韶光”还是“容光”,都是从时光的转瞬即逝,联想到青春容颜的衰老憔悴,菡萏的凋零让人不忍卒睹,可红颜的消逝更让人难以面对吧!到底是人在怜惜花儿的凋零,还是花儿在同情人的憔悴呢?“不堪看”三字,真是笔力千钧,字字泣血。
秋景之衰败既不堪入目,自身之憔悴又何尝忍心顾视呢?上阕写到这里,花和人的命运,花和人的情感,已经是彼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以分离了。
“不堪看”是非常直接、一往无前的抒情,完全没有含蓄隐约的修饰,这样的直白,被李煜完整地继承下来了。
上一讲我们讲到的李煜词“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这种表述方式与李璟的“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是何等惊人的一致!词的上片写荷花凋零,绿叶残败,西风愁起,秋波静流,时光流逝,秋意凄凉,引发词人的悲秋感慨,进而联想到对自身命运的怜悯。
古诗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翻译赏析《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作者为宋朝文学家李煜。
其古诗全文如下: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前言】《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中主李璟的作品。
此词借抒写男女之间的怅恨来表达作者的愁恨与感慨。
上片写重楼春恨,落花无主;下片进一层写愁肠百结,固不可解。
有人认为这首词非一般的对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后周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李璟借小词寄托其彷徨无措的心情。
全词语言雅洁,感慨深沉。
【注释】⑴摊破浣溪沙:词牌名。
又名“添字浣溪沙”“山花子”“南唐浣溪沙”。
双调四十八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
前后阕基本相同,只是前阕首句平脚押韵,后阕首句仄脚不押韵。
后阕oRG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
这是把四十二字的“浣溪沙”前后阕末句扩展成两句,所以叫“摊破浣溪沙”。
⑵真珠:以珍珠编织之帘。
或为帘之美称。
《西京杂记》:“昭阳殿织珠为帘,风至则鸣,如珩佩之声”。
玉钩:帘钩之美称。
⑶依前:依然,依旧。
春恨:犹春愁,春怨。
锁:这里形容春恨笼罩。
⑷悠悠:形容忧思不尽。
⑸青鸟:传说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汉武帝。
这里指带信的人。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幸有三足鸟为之使。
”注:“三足鸟,青鸟也。
主西王母取食。
”云外:指遥远的地方。
⑹丁香结:丁香的花蕾。
此处诗人用以象征愁心。
⑺三楚:指南楚、东楚、西楚。
三楚地域,说法不一。
这里用《汉书·高帝纪》注: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带)为南楚。
吴(今江苏吴县一带)为东楚。
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一带)为西楚。
“三楚暮”,一作“三峡暮”。
【翻译】卷起珍珠做的帘子,挂上帘钩,在高楼上远望的我和从前一样,愁绪依然深锁。
风里的落花那么憔悴,谁是它的主人呢?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
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翻译及赏析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出自五代李璟的《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这是一首伤春词、春恨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诗句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赏析及意思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原文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赏析这是一首伤春词、春恨词。
词人赋恨在者所在多有,然惯用暗笔,像这首在词中点明“春恨”还是罕见的。
词的上片从落花无主着笔,写春恨所以产生的触媒;下片从思念难解立意,将春恨产生的根源揭示得含蓄而又深沉。
作者用了词家惯用的对景抒情的手法,然而却用得很不一般。
词的开头头先来了句“手卷真珠上玉钩”,即非景语,也非情语,而是客观平直的叙述,算不上以景呼情,也算不上以情唤景。
首句“真珠”二字或作“珠帘”,但正如古人所云:“言‘真珠’,千古之善读者都知其为帘,若说‘珠帘’,宁知其为真珠耶!是举真珠可包珠帘,举珠帘不足以包真珠也。
后人妄改,非所谓知音。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二句委婉、细腻,卷帘本欲观省景物,借抒怀抱,而既卷之后,依旧春愁浩荡。
可见,“锁”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心灵桎梏,使人欲销愁而不可得。
而“春恨”并不是抽象的,“风里落花谁是主”,风不仅吹落花朵,更将凋零的残红吹得四处飞扬,无处归宿。
在这里可以看到的是人的身世飘零,孤独无依。
上片结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绪萧索,悠然神往。
下片从人事着笔,是对春恨的进一步申说,也是“思悠悠”的直接结果。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则点出了“春恨”绵绵的缘由所在。
此句反用西王母与汉武帝典故。
据说三足的青鸟是西王母的侍者,七月七日那天,汉武帝忽见青鸟飞集殿前,遂后西王母即至。
然而所思主人远在云外,青鸟也不为之传信,思念难解的主人公就更加感到春恨的沉重了。
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原文|译文|作者简介《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是南唐中主李璟流传下来的词作之一,这首词的语言清新,格调委婉,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宋词吧。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原文五代: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栏通:阑) (何限恨一作:无限恨)译文及注释译文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拂动绿水,使人愁绪满怀。
美好的人生年华不断消逝。
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
(醒来)寒笙呜咽之声回荡在小楼中。
(想起故人旧事),(她)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注释⑴摊破浣溪沙:词牌名。
又名“添字浣溪沙”“山花子”“南唐浣溪沙”。
双调四十八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
前后阕基本相同,只是前阕首句平脚押韵,后阕首句仄脚不押韵。
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
这是把四十二字的“浣溪沙”前后阕末句扩展成两句,所以叫“摊破浣溪沙”。
⑵菡萏:荷花的别称。
⑶西风愁起:西风从绿波之间起来。
以花叶凋零,故曰“愁起“。
⑷鸡塞:《汉书·匈奴传》:“送单于出朔方鸡鹿塞。
“颜师古注:”在朔方浑县西北。
“今陕西省横山县西。
《后汉书·和帝纪》:”窦宪出鸡鹿塞“,简称鸡塞。
亦作鸡禄山。
《花间集》卷八孙光宪《定西番》:”鸡禄山前游骑。
“这里泛指边塞。
⑸彻:大曲中的最后一遍。
“吹彻“意谓吹到最后一曲。
笙以吹久而含润,故云”寒“。
元稹《连昌宫词》:”逡巡大遍凉州彻“,” 大遍“有几十段。
后主《玉楼春》:”重按霓裳歌遍彻“,可以参证。
玉笙寒:玉笙以铜质簧片发声,遇冷则音声不畅,需要加热,叫暖笙。
⑹倚:明吕远本作“寄“,《读词偶得》曾采用之。
但”寄“字虽好,文意比较晦,今仍从《花庵词选》与通行本、作“倚”。
摊破浣溪沙李璟诗词赏析
李璟——《摊破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钩, 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
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赏析】这首词借抒写男女之间的怅恨来表达作者的愁恨与感慨.上片写重楼春恨,落花无主.下片进一层写愁肠百结,固不可解.有人认为这首词非一般的对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后周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李璟借小词寄托其彷徨无措的心情. 李璟的词,已摆脱雕饰的习气,没有晦涩之病.辞语雅洁,感慨深沉. 王方俊《唐宋词赏析》:全词情景融为一体,气象雄伟,意境深沉委婉,留有余韵,可称词中之神品,不为过誉. 《漫叟诗话》:李璟有曲云“手卷真珠上玉钩”,或改为“珠帘”,非所谓遇知音者. 《诗话总龟》:《翰苑名谈》云李璟“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思清句雅可爱. 黄蓼园《蓼园词选》:清和宛转,词旨秀颖. 《南唐二主词辑述评》引《翰苑名谈》云:清雅可诵.。
李璟《摊破浣溪沙》原文及赏析李璟《摊破浣溪沙》原文及赏析引言:摊破浣溪沙,词牌名,亦称“山花子”、“南唐浣溪沙”,实为“浣溪沙”之别体,其中代表作有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摊破浣溪沙》的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摊破浣溪沙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摊破浣溪沙》赏析一这首《浣溪沙》不是正体,其上下两阙的末句由七字变作十字,或称《山花子》或《摊破浣溪沙》。
万树《词律》卷二:“此调本以《浣溪沙》,原调结句破七字为十字,故名《摊破浣溪沙》。
”菡萏,是荷花的别名。
菡萏是生长在绿波中的,由于它已香销叶残,就使得西风吹动菡萏时也不能不同情它而愁苦起来,不像以前很亲热的吻着它时,显出妩媚的姿态和愉快的心情一般,所以说“西风愁起”。
这是典型的“移情”的修辞手法。
韶光,美好的时光。
“鸡塞”,即鸡鹿塞。
《汉书》匈奴传下:“汉遣长乐卫尉高昌候董忠,车骑都尉朝昌将骑万六千,又发边郡士马以千数,送单于出朔方鸡鹿塞。
”即今陕西省横山县西。
另说是内蒙古自治区磴江县西北哈隆格乃峡谷口。
(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篇第一册),诗人往往以此处代表边远的地点,简称“鸡塞”。
如马祖常《次韵继学》诗:“鸡塞西宁外,龙沙北极边。
”孙光宪《定西蕃》词中:“鸡鹿山前游骑”,皆指此。
吹彻,即吹遍。
这是璟抒写满怀愁恨的小词。
前段就景物写,后段就人事写。
开首先描绘出香销叶残的残荷画面,更从西风愁起,韶光憔悴衬托,使那不堪目睹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来说明“不堪看”到了何种程度。
然后转而从人事来说明。
先就征夫说,“无边细雨细如愁”,细雨是一个织愁的环境,(前些年经常听到一首流行歌曲中唱道:“细雨细如愁,忘了看个清楚,你眼中脉脉深情”。
丝雨霏霏,往往使人浮想联翩。
)在细雨中入梦,梦中的境界应该是自己日夜思念的美好快乐的境界,可好梦须醒,醒来依然还是远在边荒的鸡塞,这是多么令人难堪的境况!再就思妇说,为了思念远离的爱人,在明月中,小楼中,吹遍了玉笙,清寒入骨,仍未能使远人归来,这又是多么令人难堪的境况!在这样的境况下,无穷怨恨无穷泪,就成为完全可以理解的了。
李璟《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浣溪沙(李璟)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
1、“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这二句围绕词中哪个字来写?写法有何特点?(5分)2、戴望舒《雨巷》的意境取自“丁香空结雨中愁”,但又有发展。
请作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围绕“恨”字来写,写法上都是借景热情,前一句写近景,直接热情,后一句写远景,间接热情。
2、丁香在《雨巷》中既是作者美好理想的象征,又表达诗人无限的惆怅与依恋。
而《浣溪沙》表达的则离别相思之情或是对南唐风雨飘摇国运的忧虑和感伤。
【问题】(1)简析词中有哪些“愁”。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伤春之愁”和“怀人之情(或身世之忧)”。
(2分)上片写卷起珠帘,重楼阻隔,落红飘零,孤苦无依,是伤春,也是感慨;下片写音书难达,愁思中结,楚天暮云,绿波浩荡,正是愁思压抑而又深广的写照。
(2分)(2)赏析“丁香空结雨中愁”中的“空”字的妙处。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空”是“徒然”的意思。
(1分)词人移情于景,用一“空”字强烈地表达出愁思难以排遣的无奈和哀伤。
(2分)【问题】1.词的上阕写抒情主人公卷帘出场,倚楼凝望,思绪万千,“”一词点明了主旨。
下阕“青鸟不传云外信”一句,运用了“青鸟”的典故,表达了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2分)2.简要赏析结尾句“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的表现手法。
(5分)【参考答案】:1.春恨。
恋人无音信的愁苦。
(2分。
每空1分,后一空写出“愁苦”也可给分)2.①以景作结或以景结情,(答出手法给1分,答“借景抒情”“以景衬情”也可给分)春水绿波流向天际,暮色中更见凄迷,更增愁情;(分析1分)②化抽象为具体,(1分,表述近似的也可给分)把哀愁化作不尽之水,它既是词人“回首”所见之景,也是心中流淌不尽的愁思的物化形象,写出抒情主人公心中的忧伤!(具体分析给2分,如有缺漏,酌情赋分)(共5分)【问题】(1)结尾“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两句有何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五代·李璟]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疑难注解]摊破流溪沙:词牌名。
又名“添字浣溪沙”“山花子”“南唐流溪沙”。
双调四十八字,前朋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
前后阕基本相同,只是前间首句平脚押的,后阕首句反脚不押前。
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
这是把四十二字的“浣溪沙”前后阔末的扩展成两向,所以叫“摊破浣溪沙”。
真珠:以珍珠端织之帘。
或为审之美称。
《西京杂记》:“昭阳殿织珠为帘,风至则鸣,如折佩之声”。
玉钩:帘钓之美称。
依前:依然,依旧。
春恨:犹春愁,春怨。
锁:这里形容春恨笼罩。
悠悠:形容忧思不尽。
青鸟:传说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汉武帝。
这里带信的人。
云外:指遥远的地方。
丁香结:丁香的花蕾。
此处诗人用以象征愁心。
三楚:指南楚、东楚、西楚。
[古文今译]卷起珍珠做的帘子,挂上帘钧,在高楼上远望的我和从前一样,愁绪依然深锁。
风里的落花那么惟悴,谁是它的主人呢?这使我越想趣加茫然。
信使不曾捐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腰结的忧愁。
我回头晓望幕色里的三峡,看江水从天而降,洁福奔。
[诗文赏析]这是一首伤春词、春恨词。
词人赋恨在这首词中有很多、然用暗笔,像这首在词中点明“春恨”还是罕见的。
词的上片从落花无主着笔,写春恨所以产生的触媒;下片从思念难解立意,将春恨产生的根源揭示得含蓄而又深沉。
作者用了词家惯用的对景抒情的手法,然而却用得很不一般。
《摊破浣溪沙》原文翻译赏析《摊破浣溪沙》原文翻译赏析《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是五代十国南唐中主李璟流传下来的词作之一。
此词通过描绘深秋一系列催人憔悴的残景,渲染了一种特有的悲伤气氛,塑造出一个孤苦无依的思妇形象。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摊破浣溪沙》原文翻译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摊破浣溪沙[唐] 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注释】摊破浣溪沙:词牌名,又名“花仙子”,是“浣溪沙”的变式。
菡萏:荷花的别名。
韶光:美好的时光梦回鸡塞:梦回,梦醒。
鸡塞,即鸡鹿塞,汉时边塞名,今在内蒙古西部。
此泛指塞外。
吹彻:吹到最后一曲。
彻,大曲中的最后一遍。
玉笙寒:玉笙以铜质簧片发声,遇冷则音声不畅,需要加热,叫暖笙。
倚:凭靠。
【翻译】满塘鲜艳的荷花都凋谢了,翠绿的荷叶也残败了。
愁人的秋风吹起了绿色*的波纹,使人产生无限的哀愁。
这荷花和时节一样都憔悴了,叫人不愿再看。
梦中想着国家边塞的战事,醒来时却正淅淅沥沥地下着秋雨。
小楼上传来玉笙那哀婉幽怨的吹奏之一声,使人感到秋的寒意和无限的凄凉。
倚着栏杆远望,心中有多么愁苦,又流了多少泪水啊!【赏析】李璟(916-961),初名景通,字伯玉,徐州人,南唐烈祖李昪长子,五代南唐中主。
在位十九年,因受北周的威胁,迁都南昌,抑郁而死。
其词仅存四首,风格凄婉。
这首词是南唐中主李璟的一篇得意之作,历来备受名家推崇。
据说,一次词人戏谓冯延巳:“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冯说:“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 也。
”这是真心话,决非奉承之辞?词人通过秋景写心中忧愁,写出了一国之君在国家面临灭亡危险的时候却无能为力的无限哀愁。
开端“菡萏香销翠叶残”一句,从词语的选用上,便已达成了一种深微的感受。
“菡萏”即“荷花”,亦称“莲花”,后两者较为浅近通俗,而“菡萏”则别有一种庄严珍贵之感。
“翠叶”即“荷叶”,而“翠”字又表现了一种情感上的珍美。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原文翻译及赏析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原文翻译及赏析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原文翻译及赏析1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五代: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栏通:阑)译文及注释菡(hàn)萏(dàn)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sháo)光共憔悴,不堪看。
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残,西风从绿波之间吹起,使人愁绪满怀。
美好的景致与观荷人的情趣一起憔悴了,哪里还忍心再看。
菡萏:荷花的别称。
西风愁起:西风从绿波之间起来。
以花叶凋零,故曰“愁起”。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shēng)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
吹到最后一曲,寒笙呜咽之声久久回荡在小楼中。
想起故人旧事,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鸡塞:亦作鸡禄山。
这里泛指边塞。
彻:大曲中的最后一遍。
“吹彻“意谓吹到最后一曲。
玉笙寒:玉笙以铜质簧片发声,遇冷则音声不畅,需要加热,叫暖笙。
译文及注释译文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残,西风从绿波之间吹起,使人愁绪满怀。
美好的景致与观荷人的情趣一起憔悴了,哪里还忍心再看。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
吹到最后一曲,寒笙呜咽之声久久回荡在小楼中。
想起故人旧事,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注释摊破浣溪沙:词牌名。
又名“添字浣溪沙”“山花子”“南唐浣溪沙”。
双调四十八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
前后阕基本相同,只是前阕首句平脚押韵,后阕首句仄脚不押韵。
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
这是把四十二字的“浣溪沙”前后阕末句扩展成两句,所以叫“摊破浣溪沙”。
菡萏:荷花的别称。
西风愁起:西风从绿波之间起来。
以花叶凋零,故曰“愁起“。
鸡塞:亦作鸡禄山。
这里泛指边塞。
彻:大曲中的最后一遍。
“吹彻“意谓吹到最后一曲。
李璟《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原文|译文|作者简介《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中主李璟的作品,这首词借抒写男女之间的怅恨来表达词人的愁恨与感慨,整首词语言雅洁,感慨深沉,十分值得学习,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宋词吧。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原文五代:李璟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译文及注释译文卷起珍珠做的帘子,挂上帘钩,在高楼上远望的我和从前一样,愁绪依然深锁。
风里的落花那么憔悴,谁是它的主人呢?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
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
我回头眺望暮色里的三峡,看江水从天而降,浩荡奔流。
注释⑴摊破浣溪沙:词牌名。
又名“添字浣溪沙”“山花子”“南唐浣溪沙”。
双调四十八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
前后阕基本相同,只是前阕首句平脚押韵,后阕首句仄脚不押韵。
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
这是把四十二字的“浣溪沙”前后阕末句扩展成两句,所以叫“摊破浣溪沙”。
⑵真珠:以珍珠编织之帘。
或为帘之美称。
《西京杂记》:“昭阳殿织珠为帘,风至则鸣,如珩佩之声”。
玉钩:帘钩之美称。
⑶依前:依然,依旧。
春恨:犹春愁,春怨。
锁:这里形容春恨笼罩。
⑷悠悠:形容忧思不尽。
⑸青鸟:传说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汉武帝。
这里指带信的人。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幸有三足鸟为之使。
”注:“三足鸟,青鸟也。
主西王母取食。
”云外:指遥远的地方。
⑹丁香结:丁香的花蕾。
此处诗人用以象征愁心。
⑺三楚:指南楚、东楚、西楚。
三楚地域,说法不一。
这里用《汉书·高帝纪》注: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带)为南楚。
吴(今江苏吴县一带)为东楚。
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一带)为西楚。
“三楚暮”,一作“三峡暮”。
作者简介李璟((916-961年8月12日),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第二位皇帝,943年嗣位。
摊破浣溪沙(题目自己改)
说最真挚的话、做最自由的事、写最纯粹的词,这便是中主李璟的生命。
可怜才子做帝王,无论是他还是他的儿子,都是用舞文弄墨的手来指点江山,都是用风花雪月的心来主宰王朝,书生自然儒雅,帝王从来霸气,书生做帝王,本来就是一种悲剧。
于其身,悲其命运的捉弄,于天下,更是天大的捉弄。
几个简单的景物,几笔似有似无的勾勒,便是一副拥有感情的画面。
菡萏香销翠叶残,用菡萏指荷花,自然展现了脱俗的高贵;叶残本身就是一种遗憾,再加上是正在生命最旺盛的翠叶残,就更加令人不得为之心痛。
情为景生,自然为景而动,见西风起,见波浪起,自然西风愁起绿波间。
是只为景而愁吗,还是愁的不只是景吗?触景生情,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这就像人的年华一样憔悴实在不忍心看呀。
中国的古诗词从来讲求意境,讲求意会,就如同本词一样,我们不知道这愁到底是因何而起,也不知道是为谁而愁。
是为了残破的荷叶,还是为了逝去的年华,还是作者为了那痴情的女子的愁苦,抑或是作者自己心中的愁苦?这些我们都只能够去猜测,只能够去体会。
情自景生,我们在看见荷叶的残破时自然想到的了自己的人生。
的确啊,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多少人在这个繁华的世界里碌碌无为,迷迷糊糊、平平淡淡地过完了自己的一生。
许多人在年华悄然逝去之后,才发现自己早已错过的精彩的世界。
多少年华不再,多少时光不再,多少青春已然不再。
这是一种怎样的凄凉,当看见自己的韶光如荷叶般残败不堪,当自己已不忍心去看。
我们当然可以这样的想象当时的岁月,烽火、战乱,妻离子散,多少黑发人转眼之间已成白发,多少妻子在家中枯度年华,多少再见就成了再也不见,多少离别终究成了诀别。
所以相见只能在梦中见,所以思念飞得比远方还要远,所以细雨中、梦便远,遥远的边塞也阻挡不了一直的思念。
然而词到此处,精彩之处凸显,小楼吹彻玉笙寒。
地点在小楼,小楼是登高望远之所,玉笙之精美,但却是寒意逼人。
我们可以想象,多少妻子在小楼上望眼欲穿,多少思念早已深入骨髓。
纵使玉笙再美,总是小楼再舒适,也抵不过那相依相守的温暖,也抵不过那相聚相见的意愿。
寒,一个人始终不会温暖,当思念随着一个人远走天涯,自己也仿佛是飘零无家。
只有永远不尽的思念,只有永远流不尽的相思泪,只有心中难以言说的伤痛。
恨,无限。
恨连年的征战,恨心中人为何远在天涯,恨为何不能厮守,恨此刻无人在身边,恨此刻为何没有温暖,恨他为何要沙场征战……
然而恨又如何,然而泪又如何,然而一切的一切又能怎么样?只不过是一场空空的思念,只不过是自己心中的痛,只不过是是自己的年华在西风中如荷叶般残败。
然而她又能怎样?为什么还是不停的思念,为什么还是不停的流泪,为什么还是不住的希望自己能梦到远方的人,为什么还是不由自主地倚靠在阑干之上,为什么心中还是一直在想:在天与地相接的地方,我会看见他回来。
言已尽而意无穷,这便是中国诗词永远留给世人的无限想象。
我们不知道到底谁在等,我们不知道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我们不知道到底谁思念谁。
然而我们却都为此而感动,我们感动痴情的人,我们感动这样感人的词。
我们会想象着这样一个令人心痛、令人感动的倚栏杆的画面。
为她的苦苦等候,为她的痴痴守望,为她的一片痴情,我们会在这样的世界里找到自己渴望的世界。
小楼吹彻玉笙寒,我们多么希望这小楼里生活着幸福的两个人,没有战争的侵扰,没有
离别的伤痛,没有思念的折磨,没有分隔两地的孤单。
多么期望这是一个温暖的小楼,不仅仅是衣食无忧的生活,更是两个人厮守到老的幸福。
多么期望,当玉笙再度响起的时候,不再是催人泪下的思念,不再是感叹年华的苦痛。
多么期望,玉笙响起,只为有你。
然而期望只能是期望,然而所有的美好只不过是心中的愿望。
她能做的,就是在小楼之上,静静地望着远方,期待着那个人的出现、等待着那个人的归来。
我很难想象一个帝王的感情竟然如此细腻,他看见的是一个普通女子的感情,我不知道,这到底是一种幸运,还是这个国家的另一种悲哀。
我们只能感动于这首词给我们的感动,却也应该记得,一个国家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