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案例
- 格式:docx
- 大小:25.69 KB
- 文档页数:3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8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56—58页二、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景中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探究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圆内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3、学会使用圆规,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4、在观察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难教学重点:认识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明确圆心与圆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半径与直径、半径与圆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具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圆片。
学具准备:圆规、直尺、圆片。
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激情导入同学们喜欢骑自行车吗?(喜欢)那么你们一定知道自行车车轮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车轮要设计成圆形?(出示图片)为什么车轮设计成圆呢?这里面有什么奥妙呢?学了今天的内容大家就会明白的。
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妙。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实际例子引入课题,一方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为学习新知识做了铺垫,从思想上吸引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活动。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联系生活,理解概念(1)师:除了车轮是圆形的,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还看见过哪些物体是圆形的?(2)学生举例。
(3)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关于圆的图片:请大家看屏幕(课件演示)。
(4)师:同学们我们不仅用圆来装扮我们的生活,还将圆的一些特征巧妙的用于生活。
(三)操作探究,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圆的特征。
1、折一折,认识圆心。
(1)让学生用老师准备好的圆形图片,对折后打开,换个方向后再对折打开,看有几条折痕,相交吗?再折几次,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
(所有的折痕都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在圆的中心)(2)教师揭示:这一点我们把它叫做圆心,用字母“ο”表示。
(3)课件演示后,学生自己在圆上标出圆心。
2、连一连,认识半径、直径(1)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用字母“γ”表示。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案及课堂实录第一篇: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案及课堂实录圆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实际认识圆,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1)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
(2)会用圆规画圆。
三、教学过程(一)、情景中创造“圆” 师:同学们请看题目“小明参加奥林匹克寻宝活动,得到一张纸条,纸条上面写的是:宝物距离左脚三米。
”宝物可能在哪呢?(课件出示情境图)生思考师:有想法,你的桌子上有张白纸,上面有个红点,你们找到了吗?生:找到了师:那个红点代表的是小明的左脚,如果用纸上的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的1米的话,能把你的想法在纸上表示出来吗?想,开始。
学生动手实践,师巡视。
师:好,很多同学都想好了,我们来看屏幕。
红点代表小明的左脚,[课件演示:在红点右侧找出一距离红点3米的点]刚才我看到,很多同学都找到了这个点,找到的同学举手。
生纷纷举手。
师:除了这一点,刚才我看到,还有的同学找到了这一点。
[课件演示:在红点左侧找出一个距离红点3米的点]还有这一点,这一点[课件演示:分别在红点上下的距离为3米的点]我看有的同学还画了这些斜点,是吗?还有其他的可能吗?[课件演示:越来越密,最后连成了圆] 师:想到圆的举手。
哇,真佩服,刚才我看有的同学都画出圆了,是吗?看屏幕,这是什么?认识吗?生:认识,圆(二)、追问中初识“圆” 师:那宝物可能在哪里呢? 生:……师:怎么告诉小明才能让他明白你的意思呢? 生:……师小结:“以左脚为圆心,画一个半径为3米的圆。
在这个圆的边上取任意一点,这个地方也许就是埋宝物的地方”。
《圆的认识》(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圆的认识”。
学生将学习圆的定义、性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圆的概念,掌握圆的性质,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圆的兴趣,提高学生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1. 圆的性质的理解与应用。
2. 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与运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直尺、量角器、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圆纸片、剪刀、彩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引导学生关注圆的特点。
-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圆形的物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 探究新知-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圆的定义、性质,以及如何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 学生汇报: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深化理解- 出示例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 教师讲解解题思路,强调易错点。
4. 应用拓展- 设计一些与圆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 学生展示解题过程,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重点知识。
- 教师点评,强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1. 圆的定义:平面上到一个固定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2. 圆的性质:圆心、半径、直径、周长、面积。
3. 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C=2πr,S=πr²。
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圆的周长和面积。
2. 提高题:解决与圆相关的实际问题。
3. 拓展题:研究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关系。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了圆的定义、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圆的定义与性质。
2.掌握圆的相关术语。
3.能够通过观察并描述物体的形状是否为圆。
4.能够应用圆的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二、教学重点1.圆的定义。
2.圆的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3.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教具、圆规、圆形物体等。
2.学生准备:学习用书、笔、笔记本等。
四、教学内容1. 圆的定义与性质•圆是由平面内到点的全体构成的。
•圆的半径是由圆心到圆周上任一点的线段。
•圆的直径是通过圆心并且与圆周上点相交的线段。
2. 圆的相关术语•圆心:圆心是圆中心的点。
•圆周:圆周是圆心到周围的距离。
•圆的半径:圆心到圆周的距离。
•圆的直径:穿过圆心的两个点。
3.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圆的周长公式:周长= 2 * π * 半径•圆的面积公式:面积= π * 半径的平方五、教学步骤1.引入新知识:通过展示不同直径和半径的圆形物体,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圆的特征。
2.讲解圆的定义与性质:介绍圆的定义,并讲解圆心、直径、半径等概念。
3.练习与小结: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并进行小结,确保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4.拓展应用: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课堂讨论与总结:组织学生分享解题思路,达成共识,并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六、教学反思与改进•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针对学生理解困难的地方,及时进行帮助和解答,保证教学质量。
•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
通过以上的教学教案设计,相信学生能够在认识圆的过程中提高数学素养,真正领会圆的奥秘,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认识圆》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认识圆》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圆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简单的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圆,理解圆的半径、直径等基本概念,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圆的概念、性质和应用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探究等方式,逐步理解和掌握圆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圆,理解圆的半径、直径等基本概念,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探究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圆,理解圆的半径、直径等基本概念,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探究等方式,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活动和问题。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圆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圆形的物体,引发学生对圆的思考,从而引出圆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呈现圆的性质和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加深对圆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对圆的认识。
例如,画圆、测量圆的周长和面积等。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例如,计算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的周长和面积。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理解圆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圆的应用,使学生能够掌握圆的画法、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与圆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圆的基本概念,理解圆的性质,如圆心、半径、直径等。
2. 培养学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圆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
4.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圆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 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3. 解决与圆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直尺、量角器、圆模型。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圆规。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圆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圆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等性质。
3. 案例分析: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4.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运用圆规和直尺画圆,测量圆的周长和面积。
5. 课堂练习:让学生做一些与圆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2. 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课后反思等内容。
作业设计1. 让学生画一个半径为5厘米的圆,并计算其周长和面积。
2. 让学生解决一些与圆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计算圆的直径、半径等。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圆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对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和障碍的地方。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定义、基本性质,学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半径、直径的概念及其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几何图形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圆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课时本课时为1课时(约40分钟)三、课前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圆形纸片、绳子、图钉等。
2、学具准备:每位学生准备圆规、直尺、练习本。
四、教学重点1、圆的定义、基本性质及半径、直径的概念。
2、学会用圆规画圆。
五、教学难点理解圆的半径、直径之间的关系,掌握画圆的技巧。
六、课前导入(1)情境导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图片(如太阳、车轮、钟表等),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圆形物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圆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七、授课环节设计1. 圆的定义与基本性质a.讲解:通过多媒体展示,介绍圆的定义:“圆是平面上所有与给定点(圆心)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b.互动:请学生尝试用绳子和图钉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体会圆心、半径的概念。
c.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圆的基本性质,如对称性、无限性等。
2. 半径与直径a.定义:讲解半径(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和直径(经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的概念。
b.操作:请学生用圆规在圆形纸片上标出半径和直径,并用直尺测量它们的长度,观察并讨论半径与直径的关系(直径等于半径的两倍)。
c.游戏:设计“找半径、直径”的游戏,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不同的圆,并标出半径和直径,加深理解。
3. 用圆规画圆a.示范:教师演示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强调固定圆心、调整半径的重要性。
b.实践:请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出不同大小的圆,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c.展示:展示学生作品,鼓励表扬,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优秀教案第【1】篇〗一、教学内容:教材第57-58页内容。
二、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画圆、剪圆、折圆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以及半径、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的作用。
2、在画圆、剪圆、折圆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辨析、概括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并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特征及关系。
难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四、教学准备课件、圆规、剪刀、若干白纸、彩色笔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美丽的图案,你们想看吗?(出示主题图)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图案有什么共同特征?(预设:圆)师:是的。
同学们真细心!从奇妙是自然界到文明的人类社会,从精巧的手工艺品到气势宏伟的各种建筑…到处都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圆。
师:生活中你在哪里能找到这样的圆呢?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有关平面图形---圆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1、画圆中感受“圆”---你能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吗?2、剪圆,一边剪一边体会,它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从剪圆的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从“不好剪”中充分体会圆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不同---圆是曲线图形。
3、认识、直径的特点及关系----请同学们动手把刚才剪下来的圆不停地对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看看你能发现什么?通过活动,使学生发现:一个圆里的半径有无数条,直径有无数条;同一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直径的长度是半径长度的2倍;把圆沿任何一条直径对折,两边可以重合;圆是轴对称图形。
4、认识圆心、半径作用-----阅读教材第57、58页,思考:圆的中心位置由什么决定的?半径决定圆的什么?“画圆”得出:圆心确定了圆的中心位置就确定了。
半径决定了圆的大小。
(三)练习中深化认识圆1、看图填空。
3、择优录取。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2)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特征和运用。
本章内容包括圆的定义、圆的半径、直径、周长、面积等知识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圆的特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特点和运用,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半径、直径、周长、面积等基本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定义、半径、直径、周长、面积等基本概念。
2.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圆的特征。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圆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自己画圆、测量圆的周长和面积,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的模型、实物、图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圆规、直尺、铅笔等。
3.课件:圆的认识相关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车轮等,引导学生关注圆的特征。
提问:你们对这些圆形物体有什么认识?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引入圆的定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圆的半径、直径、周长、面积等概念,并简要讲解。
同时,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实例,加深对圆的认识。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组织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观察体验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掌握画圆的多种方法,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德育目标:让学生养成在交流、合作中获得新知的习惯。
教学重点: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教具准备:硬币、线绳、图钉、铅笔头、圆规、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创设情境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会吗?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场紧张而又激烈的塞车运动。
看,它们已经来到了起跑线上,一号、二号、三号谁将会成为最后的冠军,请同学们大胆预测。
师:让我们把掌声献给冠军,送给一号车手。
同学们预测的很好,那么一号的赛车为什么成为了最后的冠军呢?生:因为一号的赛车,轮子是圆的。
师:其它的车手为什么会比一号的赛车慢呢?生:因为它们的轮子是方形,是三角形,有棱有角的。
2、联系生活、举例说明师:你在生活中,哪些物体上还有圆?指名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含有圆的物体。
师:圆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汽车作为现代工业化的产物,正是因为装上了圆形的轮子,不仅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出行,也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家庭用的圆形套装餐具,满足我们审美需求的同时,也更让我们味口大开,看来圆在我们的生活中的确很重要。
下面就让我们对圆作更进一步的认识吧!揭示课题:圆的认识二、自主探索,初步体验:1、第一次自主探索画一画。
师:你能创造出一个任意大小的圆吗?生:能。
师:同学们真有自信,下面就请同学们前后四人小组为单位,可以利用学具袋中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工具,也可以自己想办法去创造圆,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最多?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工创造圆。
生:进行小组反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能在同一个圆里,找出任意的半径和直径并且会自主完成已知半径求直径或已知直径求半径的题目。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能用圆规画出已知半径大小的圆或已知直径大小的圆。
过程与方法:(1)经历动手操作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作图能力。
(2)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能与人合作、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圆的认识,感受到美源于生活,体验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重点:圆的基本特征及半径与直径的相互关系。
解决措施:通过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猜一猜、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圆的基本特征及半径与直径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用圆规画圆的原理。
解决措施:通过展示学生用圆规画出来的圆,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画得不好看和画得好看的圆里面的线段究竟分别有什么特征,然后师生共同验证,让学生充分理解利用圆规画圆的原理。
教学设计思路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猜图形游戏。
2、对比椭圆和圆。
二、突出主题,探究新知(一)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1、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半径和直径的关系2、练习1、2(二)小组学习用圆规画圆1、介绍用圆规画圆并认识圆规2、根据要求学习用圆规画圆(1)解释画圆的原理。
(2)归纳画圆的步骤三、应用特征,解决问题(一)判断题(二)拓展延伸四、总结评价五、作业依据的理论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平台,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这是广大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圆,掌握圆的定义。
2.掌握圆的相关术语:直径、半径、圆心。
3.学会如何通过给定直径或半径绘制一个圆。
二、教学重点1.掌握圆的定义和相关术语。
2.能够准确绘制一个圆。
三、教学难点1.理解圆的定义。
2.掌握通过给定直径或半径绘制一个圆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2.教具:黑板、粉笔、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圆1.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圆形物体,了解圆的形状。
2.讲解圆的定义:圆是由平面上到一个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构成的集合。
3.引导学生观察圆的特点: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
第二课时:掌握圆的相关术语1.讲解圆的直径、半径、圆心的概念,并结合具体示例进行说明。
2.练习:给出多个圆,让学生标出其中的直径、半径和圆心。
第三课时:绘制圆1.讲解如何通过给定直径或半径绘制一个圆的方法。
2.练习:让学生在纸上实际绘制几个圆,加深理解。
六、教学延伸1.给学生拓展问题:如何通过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绘制一个圆?2.带领学生观察周围不规则图形,思考是否可以通过某种方法近似绘制一个圆?七、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册上关于圆的练习。
2.思考并尝试用直尺和圆规绘制一个近似的圆。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围绕圆的概念展开教学,通过直观的示例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定义和相关术语。
教师应多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他们的几何直觉,提高抽象问题的解决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圆的知识。
(完整文档1500字)。
《圆的认识教案》圆的认识教案(1):《圆的认识》教学案例片段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这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些美丽的图片,此刻请大家和老师一齐来欣赏。
(图片展示:雨点落在湖面上构成的涟漪,地球自转的轨道,天坛,圆形的园林窗户、土楼,转动的电风扇)欣赏完这些图片以后,大家发现它们有什么共性吗?生:每个图片中都藏着圆。
师:很好,你的观察潜力真强!有人说:圆是生活中最美丽的几何图形。
那么我们这节课,就共同来学习圆吧。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师:圆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能够看到,谁来举例说一说。
生1:车轮是圆形的。
生2:杯子的口是圆的。
片段二:感悟画圆的方法。
师:大家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画个圆呢?生:有。
师:下方就请同桌两人合作,用学具或自我所准备的工具尝试画圆,比一比看哪一桌的同学想到的办法最多。
学生动手操作。
师巡视指导,并发现不一样的画圆方法。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画的?用了什么方法?生1:我的三角板中间有个圆,我就沿着里面的边描出来了。
师:画得真好。
还有同学和他一样用物体的描出来的吗?(学生展示)生2:我是用光碟放在纸上,描出了一个圆形。
(展示)师: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有没有不一样的画法?生3:我是用圆规画的。
师好奇地问:那你跟大家说说:你是怎样用圆规画出来的?学生介绍他的画圆方法。
师:眼睛亮的同学肯定看清楚他是怎样画的了,你们能像他那样也在白纸上用圆规画一个圆吗?学生操作。
师:透过刚才的尝试,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最科学方便?透过讨论后大部分同学都认为是:圆规最为方便科学。
师:是的,画圆最主要的工具还是圆规。
片段三:探索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师:老师那里有四个同学的作品(展示四个同学画的大小不一样的圆。
),请仔细观察,你们发现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生:大小不一样,画在纸上的位置也不一样。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谁来说说看。
生:圆规的针尖放在纸上的位置不一样。
所以圆放在纸上的位置也就不一样了。
师:是这样吗?(师在黑板上把圆规的针尖放在不一样的位置上演示。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学期《圆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学期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圆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图形,帮助学生建立圆的概念,并引导学生理解圆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合作和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2.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圆的概念和性质。
2.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圆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2.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车轮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圆的特征。
学生分享对圆的认识,教师总结并板书圆的定义。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圆的性质,如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同时,教师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圆的性质。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有关圆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点评,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解释圆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 2,学科:小学数学2,课时:13,师生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好圆规、直尺、圆纸片(2)自带一个轮廓为圆的物体学生自带一两个轮廓为圆的小物品。
(3)教师准备好课件、与本课圆相关的网络资源《圆的认识》一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教材第11册教学内容。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教材的编排思路的第一个环节是“动手动脑”,先让学生想办法画一个圆,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发掘生活中关于圆的物体,感受生活中的圆。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将所画的圆纸片剪下来,再引导学生动手对折,初步感受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圆心、直径、半径概念。
通过画一画、量一量发现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最后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这样的编排,学生对于圆的相关概念及特征的理解和把握是建立在教师的指引和调控下,学生自我动手发现知识。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试图对本课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设计。
一方面,通过拓展空间,将学生进一步置身于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主展开对于圆的特征的发现,并在师生,生生互动完善相应的认知结构;另一方面,我又借助媒体联系生活,提高圆的知识在生活应用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
《圆的认识》说课材料一、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中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圆、了解圆的特征、掌握用圆规画圆。
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
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对周围事物的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2、理解同圆中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会使用工具正确规范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案例背景与导读:《圆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内容。
它是在低年级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此前学生虽然已经初步认识过圆,但对于建立正确的圆的概念以及掌握圆的特征还是比较困难的。
为了教学的顺利开展,在本课例中我首先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诱人的问题情境,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画一画、折一折和说一说的过程中亲身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
让他们在感受成功愉悦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组织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观察体验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掌握画圆的多种方法,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
通过体验圆与人类生活的不解之缘,感受圆的美、生活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让学生养成在交流、合作中获得新知的习惯。
教学重点: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圆的相关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设备、教学用大圆规、直尺、自制的《圆的认识》课件。
学生准备:自带剪刀、白纸、直尺、画圆的工具等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教师出示课件,显示各种美丽的图案)师:同学们,这些图案美吗?请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生:很美!这些图案都是由圆形组成的。
师:对!这么美的图案你们能画出来吗?生:不能。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有关圆的知识,相信大家不但能够学会圆的许多知识,还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画出很多美丽的图案。
(评:学生在感受用各种圆形组合起来的图案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顺利揭示了探究的主题:圆的认识。
)2、联系生活,揭示新课。
师:你在生活中见到过这样的圆形吗?生1:自行车汽车的轮子是圆的;生2:篮球乒乓球是圆的;生3:硬币是圆的……3、教师在学生回答时注意引导。
(在肯定学生答案的同时要指出自行车汽车轮子的轮廓是圆,篮球乒乓球的横切面是圆,硬币的正反两面是圆等,同时课件演示圆与球体的不同)(评: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圆形,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愿望。
)二、自主探索,初步体验。
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画一画。
师:你能画出一个任意大小的圆吗?生:(齐答)能。
师:同学们真有自信,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可以利用学具袋中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工具,也可以自己想办法去画圆,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最多?(1)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工画圆。
(师巡视、收集信息。
)(2)学生汇报,集中反馈。
教师将各种方法进行概括分类,学生:①利用硬币或其它圆形轮廓描圆;②利用图钉和线画圆;③用圆规画圆;④用圆形物体用力在纸上压印圆;⑤线一头系上重物旋转形成圆……师:这么多的方法都能画出圆,那么这些方法有什么缺点吗?(3)学生讨论、交流说出各种画法的缺陷。
①利用圆形轮廓描和印圆,方便但圆的大小固定。
②线画圆,比较麻烦但可以画很小的圆也可以画很大的圆。
③旋转形成圆不能留下痕迹。
④圆规画圆,方便且一定大小的圆都能画师:那你认为这么多方法中用什么画圆最科学最方便?生回答:用圆规画圆最方便。
(评:因为学生在认识圆之前已经对圆有大量的生活经验,所以让学生想出各种办法得到圆,就能使学生感受到圆其实离我们生活很近,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等实践活动,使外部的学习活动逐步内化为学生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通过全方位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协同发展)。
2、引导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
师:那么请同学们用圆规自已尝试画一个圆。
(学生动手画圆,师巡回辅导)教师展示没有画成功的同学的图案,请同学们共同寻找原因。
图案1、画移位的。
图案2、重新画又找不到位置的。
师:为什么会移位?为什么重画又会找不到原来的位置呢?(1)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后,教师借助电子白板予以订正、归纳和总结。
(2)老师在电子白板上示范性画圆,然后并借助电子白板的回放功能,使学生明确:画圆的时候要先确定位置,点上一点,把圆规的针尖戳在点上,用手捏住圆规的头,将圆规略微倾斜一点,旋转一周,一个圆就画好了。
(3)让同学们再次动手一起画圆。
师: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和刚才的观察独立画圆。
师:大家画的圆的位置都一样吗?生:不一样。
师:为什么会不一样?生:因为针尖戳的位置不一样,(或点的位置不一样)师:看来这个点能决定圆的位置,(板书:圆心能决定圆的位置)师:请同桌再互相比较一下你们刚才画的圆大小完全一样吗?生:不一样。
师:为什么会不一样?生:因为我们圆规的两脚开口大小不一样。
生:圆规的两脚开得越大,所画的圆也就越大,圆规两脚间的距离能决定圆的大小。
(师板书:半径能决定圆的大小)(评:建构主义认为,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不应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而应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借助教师的引导,通过自身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而主动获得的,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探究新知识的活动中。
)三、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1、自学圆的各部分名称:2、师:其实,圆和其它图形一样也有它各部分的名称,像这些能决定圆的位置和大小的部分我们称它们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认真的去看书,等一会儿老师检查一下你们的自学能力怎样。
(学生看书自学,师巡回指导。
)3、师: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知识?4、学生反馈圆心、半径、直径(让学生上台画、板书)师出示课件,那让我们来判断下面各条线段是不是圆的直径或半径。
(评:自学能力从心理学上讲,既是一种优良的心理品质,又是一种个性特征。
理论告诉我们:任何心理品质和个性特征的形成,都要经历知、情、行、恒的心理过程才能形成和发展,我也注意按照这个规律去培养学生。
)5、自主探索,折一折6、师:看来大家掌握得确实不错,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这样的圆形纸片,请你找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并把它画出来。
(学生按要求动手操作:折一折,找一找,画一画,是巡回辅导。
)师:同学们真棒,你还能从刚才折的小圆片中发现什么知识吗?生1:留下一条折痕;生2:折痕刚好通过圆心;生3:折痕将圆平均分成了两半;生4:各条折痕的交点刚好在圆心上;生5:直径是半径的2倍;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d=2r r=d÷2 师:你有什么办法来证明吗?生讲证明的办法。
师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让学生比较直径半径的倍数关系成立的条件。
(学生明确应在同圆或等圆内)(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
”在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
作为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让学生动手操作去发现去总结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课堂练习,巩固深化。
师:同学们掌握得真好,下面让我们来完成几道挑战题。
1、判断直径和半径。
2、你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来解释一下为什么车轮子要设计成圆形而不设计成方形或其它形状吗?3、你能量出硬币的直径吗?4、创作:请你在一张白纸上画出任意的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圆,组合成自己心中最美丽的图案!(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播放轻音乐。
)创作完成后在实物展台上展示。
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兴致盎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最后,一个个富有创意、饱含深意的作品纷纷出炉。
五、归纳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师:同学们说得多好啊!数学中也有很多美,只要你认真探究,善于发现你就感受到美。
【自评:在这一环节中我努力帮助学生营造、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让学生对学习材料感兴趣;对学习目标任务明确,并在学习活动中有事想做、有事可做、活动有收获。
因此我选取生活中数学题让学生去尝试。
如:让学生在白纸上用圆规画出不同的圆组合自己心中最美的图案。
学生在深思熟虑后每个人都动起来了,一个个富有创意、饱含深意的作品出炉了:含有2008年北京奥运字样的五环旗、象征中国国宝的大熊猫等。
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兴奋极了,因为他们创造出了自己最得意的作品,这样的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在同一个圆半径--- --相等、无数条---- ---决定圆的大小或等圆中直径-----相等、无数条------ 通过圆心d=2r r=d/2 圆心------ 快定圆的位置七、教学反思:我执教的“圆的认识”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一册的内容。
它是在低年级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此前虽然已经初步认识过圆,但对于建立正确的圆的概念以及掌握圆的特征还是比较困难的。
由认识平面的直线图形到认识平面上的曲线图形,是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
因此,在本节课中我先让学生自己去画一个圆,通过小组合作,利用他们原有的生活知识经验,和多种工具画出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探究新知识的活动中,由于这样设计动手幅度大,学生体会深刻,合作性强,活动时间、空间扩大,提高了学生投入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创新的意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在组织形式上,突出了小组学习和多种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创造了一种和谐的学习气氛。
在教学方法上是探索法、自学法、讲解法的多种结合,表现了老师驾驭课堂的灵活性和艺术性。
在师生关系上有大的突破,老师由站在讲台上权威式的发问、讲解转变为师生共同研究问题,互相取长补短,建立起一种既是师生、又是朋友的新型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