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 格式:ppt
- 大小:63.50 KB
- 文档页数:18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
一.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古典贸易理论的基垫
于《国富论》中,斯密抨击了重商主义思想,首次提出了自由贸易理论和绝对优势理论,阐述了国际分工的原因,方式及效果。
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于各国之间生产商品的技术水平的绝对差别,也就是劳动生产率的差别,贸易是建立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的,参加贸易的国家都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
1.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假设
假设的设置是为了论证理论,而且不能影响理论的说明,一般而言,这些假设撤除的过程,就是理论逐步接近实际的过程。
(1)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并且只生产两种产品;生产过程中只投入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力;劳动力是同质的(指一国的一单位劳动力与另一单位的劳动力总是相同的);即2*2*1模型(2)要素在国内可以自由流动,在国与国之间不能流动
(3)无贸易障碍,商品可以在各国之间自由移动
(4)当经济资源或生产要素从一个部门转向另一个部门时,其机会成本不变
(5)两国的经济资源都被充分利用,意味着,当经济资源从一个部门转向另一个部门时,其中一个部门资源的流入就是另外一个部门资源的流出。
(6)规模收益不变
(7)商品和劳动量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8)在两个国家之间,商品流出的价值和商品流入的价值相等
(9)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成本
2.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两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也就是建立于一国相对于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有更高的效率,也就是各国之间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别。每个国家由于先天或后天的条件不同,都会在某一种商品的生产上有绝对优势,如果每一个国家都把自己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都集中到自己拥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的生产上来,然后通过国际贸易,用自己产品的一部分去交换自己所需要的其他商品,则各国资源都能被最为有效地利用,且每一个国家都能从中获利。
国际经济学复习笔记
第一章1、国际经济学的概念: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均衡等。
2、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微观国际经济理论: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宏观国际经济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国内外平衡政策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间资本流动(国际间接资本流动、国际直接资本流动)、国际间的劳动力流动。国际经济协调:国际间贸易关系协调、国际间进入关系协调、国际间税收关系协调、国际经济一体化。3、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主要载体:贸易全球化、生产国际化、金融全球化、科技全球化。意义: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促进国际分工、促进经济结构合理优化、促进经济多极化发展、促进发展模式创新、促进国际利益融合、促进安全内涵扩展、促进国家主权转移、推进国际体系转型、推进人类文明进步。
第二章1、重商主义理论:时期:15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观点: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贸易是“零和”的多卖少买,保持贸易顺差,是获得财富的基本原则、国家应干预经济,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局限:(1)、重商主义的政策结论仅在某些情况下站得住脚,并非在一般意义上能站得住脚;(2)、重商主义把国际贸易看作一种零和游戏的观点显然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