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上海高考化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69.00 KB
- 文档页数:5
一、考试性质
上海市化学科高考授姜高校招生而进行的选拔考试。它的指导思想是有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和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了解科学和社会的相互联系,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科学观。考试对象为2009年参加高考选考化学科目的全体考生。
二、考试目标
化学高考是考查考生对中学化学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应用能力,同时也对考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评价。
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一些重要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包括有机化合物)、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等内容。
化学学科能力测量目标有:接受与处理信息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养成度。
1.接受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1.1 接受试题所给出的信息(能根据试题提供的情景资料,作出初步的判断。)
1.2 将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相结合,处理试题所给的信息(能对情景资料分析、评价、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转换、重组等加工,来解决问题。)
2.实验能力
2.1 基础实验(对基础实验的整体理解,并能进行复述。)
2.2 设计实验(能提出问题和假设、制定计划、使用实验仪器、预测现象、处理数据和解释问题。)
3.思维能力
3.1 初步理解物质微观结构图形、模型(对常见原子、分子的空间结构具有初步的分析能力。)
3.2 对中学化学知识梳理(能对相关知识进行整理,找出其中的规律,作出初步归纳、演绎、类比、推理的能力。)
3.3 剖析实际问题、选择解决问题最佳方案(能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猜想和假设作初步论证,对探究结果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结论。)
4.基本科学素养
4.1 对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能运用化学特有的研究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
4.2 对一些基本科学常识的理解(理解作为一个公民应
该具备的科学常识,并对公众关心的化学热点有正确认识。能运用所掌握的化学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
4.3 能用数学方法来解决量化的化学问题
三、考试细则
1.化学学科各部分考试内容在试题中所占的比例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约30%) 元素及其化合物(约20%)
有机化合物(约15%) 化学实验(约20%)
化学计算(约15%)
2.试题难易度比例
基础要求部分约占70%,有较高要求的部分约占30%。
3.考试方法和试卷总分
考试方法为闭卷书面考试,试卷总分为150分。
4.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5.试卷模式
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1卷试题类型:选择题。考生按卷面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采用机器阅卷。第II卷试题类型: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考生按卷面要求答题,答案写在试卷上。
四、考试内容和要求
根据上海市《上海市化学科学课程标准》(试行稿)(2004年10月版),确定考试内容和要求如下。
对科学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的“认知”可分为知道(A)、理解(B)、掌握(C)三个层次。
知道(A):是指识别、记忆和回忆学习内容,是对知识的初步认识。对要“知道”的知识,要求说出要点、大意、或在有关情景中能够加以识别。
理解(B):是指初步把握学习内容的由来、意义和主要特征,是对知识的一般认识。对要“理解”的知识,要求能明了知识的确切含义并能运用,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掌握(C):是指以某一学习内容为重点,综合其他内容,解决比拟复杂的自然科学问题,是对知识较系统的认识。
实验要求分为初步学会(A)、学会(B)、设计(C)三个层次初步学会(A):是指能根据实验目的,按照具体的实验步骤,正确使用给定的器材,完成观察,测量等实验任务。
学会(B):是指能根据实验目的,参照简要的实验步骤,正当选择实验器材,独立完成观察、测量、验证和探究等实验任务。
设计(C):是指根据学习的需要、确定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选择简易的实验器材,独立完成比拟复杂的观察、测量、验证和探究等实验任务。
“过程与方法”维度的要求分成感受、认识、运用三个层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要求分为体验、感悟、形成三个层次。
具体内容列表如下:
基础型课程部分
主题
学习内容
学习
水平
说明
物质的微观世界
原子结构
原子核
A
(1)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2)同位素及质量数
(3)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B
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B
(1)电子式的含义及书写
(2)原子结构式意图的含义及书写(1-18号元素) 离子
B
(1)简单离子、氢氧根离子和铵根离子的电子式
(2)1—18号元素的简单离予结构示意图
化学键
离子键
B
(1)化学键的概念
共价键
B
(2)存在离子键、共价键或金属键的代表物质
金属键
A
(3)用电子式表示示离子键、共价键形成的物质
物质变化及其规律
能的转化
溶解过程及其能的转化
B
(1)溶解平衡、结晶过程
(2)溶解过程中能的转化
化学反应过程中能的转化
B
(1)反应的热效应
(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中和反应的放热反应)
(3)热化学方程式(意义和书写)
(4)燃料的充分利用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速度
B
速度与化学平衡
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
B
(1)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
B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B
(1)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勒夏特列原理
B
(1)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化学平衡的应用
B
(1)工业生产上(合成氨、制硫酸)反应条件的选择依据
(2)有关“化学平衡与生活”的一些常见例子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
B
(1)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短周期中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元素周期表
C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电解质溶液
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B
电离、电离方程式、电离平衡
B
(1)碳酸的分步电离
水的电离、pH
B
(1)水是极弱的电解质
(2)pH的含义
(3)pH与酸碱性之间的关系
常见酸碱指示剂
A
(1)常见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甲基橙
离子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