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4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课标教材小数第五册P112例2及"做一做",P115面1----3题.二、教学目标:1、结合“搭配服装”等情境,探索并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能用合适的方式表示自己的搭配方法;2、在尝试、展示、交流的过程中,学会按一定顺序思考问题;3、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符号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全面的思考问题。
四、教学准备:每小组一套帽子、裤子图片,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5分钟)1、怎样才能数清楚?师:同学们都喜欢学习数学吗?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学习新的知识,同学们有信心把它学会吗?有信心的同学举手,我来数数有多少个?师走下讲台数一数举手的同学。
(漏掉一、两个学生,无序地数数,当数了六、七位同学后,师作惊讶状)师:哎呀!老师这里数几个,那里数几个,数到有点乱了,怎么办呢?怎样才能不数乱呢?你们能给李老师想个好办法吗?生:一个组一个组地数。
生:一排一排地数。
师:喔!一个组一个组地数;先和男生握,再和女生数;一排一排地数……这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数的,只有这样按一定的顺序去数,才不会重复、不会漏掉。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像这样的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样的问题。
(板书:搭配中的学问)(二)探索新知活动一:衣服搭配(15分钟)(1)出示服装搭配图片。
师:今天,给各位同学带来个新朋友—小丑,知道今天要来见大家,为了给同学们留下好印象,他从衣柜里拿出了两顶帽子和三条裤子,好好打扮,可是他不知道怎么穿戴才好,想请我们帮忙,选一顶帽子和一条裤子,你们愿意吗?可以怎样搭配呢?生:戴这一顶帽子和和那条裤子。
师:对,帽子配裤子是一种搭配,帽子配帽子是一种搭配吗?生:不是。
(2)小组合作。
师:一顶帽子配一条裤子是一种搭配,那么这些帽子和裤子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呢?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要注意以下几个要求:①用学具帽子、裤子图片摆一摆,看看到底有几种不同的穿法?②想一想:用什么样的方法把能找到的搭配方法都表示出来;③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合作最愉快,任务完成的最漂亮。
教学案例剖析——《搭配中的学问》(通用12篇)剖析——《搭配中的学问》篇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第五册教材p26——27《搭配中的学问》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中特别强调要加强实践活动,《搭配中的学问》是第5册书的四个专题活动之一。
配菜是一节实践活动课,这个主题实践活动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这种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三年级学生思维的特点,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可以让学生借助摆学具、画搭配路线图、画表格等方式,逐渐抽象出有序搭配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逐步由具体过渡到抽象。
教材向学生提供了星期一、三、五的3张菜单,每张菜单上均有几个荤菜和素菜,如果按一荤一素的方式搭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逐步探索不同的方法,最后找到搭配的规律。
也可以先出示星期五的菜单,让学生一个荤菜一个素菜进行搭配,学生很可能出现遗漏和重复,激起学生寻求怎样搭配的方法和愿望。
然后从最简单的开始研究,再出现星期一和星期三的菜单,由学生自主探索怎样有序思考,得出有几种搭配的方法。
《课标》提倡学生的学习内容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让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获得发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本节课设计时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创设了,将知识融汇于情境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体会有序思想,掌握关于搭配中的相关知识,同时通过交流与讨论去解决问题。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因此贵在得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保持较为持久的学习热情,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⒈启发引导法:教师步步启发,层层设问,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取知识,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五篇)第一篇: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与反思《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数学教材第五册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猜测,验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掌握两类事物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的规律。
3、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点:学会有序地思考,掌握求两类事物搭配的方法。
教学难点:探究出两类事物搭配的规律并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设计理念:《课标》提倡学生的学习内容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让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获得发展。
因此本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力图体现这一理念。
1、创设情景、巧妙引导课标倡导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
根据这一理念,本节课创设一系列的问题情景:无序重复的握手情景,操作情景、生活情景、故事情景等。
以问题为主线,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
让小朋友们在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能力。
2、化静为动、亲历过程新课程提倡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
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
根据这一理念:本节课给学生提供“观察———操作——猜想——验证——发现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
这样设计既展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又让学生在活动中亲历了一个感悟、体验、提升的数学化过程。
3、实践应用、感受成功《课标》安排了四个学习内容,而“实践和综合运用”是这四个领域中的重中之重,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也就体现在这里。
因此本节课的实践应用在设计上由浅入深、形式上灵活多样,呈现方式上动静结合,适度开放,拓展延伸。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搭配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学生能够掌握常见的搭配方式。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搭配知识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教学重点:1. 介绍搭配的定义和重要性。
2. 介绍常见的搭配方式。
3. 练习运用所学的搭配知识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教学准备:1. PPT幻灯片。
2. 学生练习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 (5分钟)老师用一些图片或实物搭配的例子来引入搭配的概念,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例如,一个鲜艳的领带配上一套黑色的西装。
通过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了解搭配是什么。
Step 2: 介绍搭配的定义和重要性 (10分钟)老师通过PPT幻灯片来介绍搭配的定义和重要性。
解释搭配的原则是为了让整体效果更加协调、美观和舒适。
提醒学生如果搭配不当,可能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Step 3: 介绍常见的搭配方式 (15分钟)老师通过PPT幻灯片介绍常见的搭配方式,如颜色搭配、款式搭配、材质搭配等等。
同时,提供一些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每种搭配方式。
让学生能够对不同的搭配方式有一定的了解。
Step 4: 练习运用所学的搭配知识 (20分钟)教师分发练习材料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过课堂学习的知识,完成几道题目。
例如,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图片,写出相应的搭配建议,或是用所学的颜色搭配知识,描述一副图片中的人物装扮。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Step 5: 总结与回顾 (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所学的搭配知识,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搭配的细节。
Step 6: 作业布置 (5分钟)教师布置搭配作业,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人们的搭配,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要求学生在下一节课前完成。
Step 7: 结束语 (2分钟)教师鼓励学生将所学的搭配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希望学生能够意识到搭配的重要性。
扩展活动:为了加深学生对搭配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搭配挑战的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进行搭配。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搭配中的学问》。
【教材分析】“搭配中的学问”是第三单元“千克、克、吨”中最后一课的内容,是一节实践活动课。
这个主题实践活动主要目的是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训练学生有序的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材安排了三个情景,由易到难,让学生了解搭配的方法与策略。
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可以借助摆学具、小组交流等方法,使学生的思维逐步由具体过渡到抽象。
还安排了“练一练”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了绝到生活中经常要用到搭配,搭配是一门学问,要学会正确的搭配方法。
【学生分析】三年级学生正处于有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思维分析能力,但有序思考能力相对较弱。
不过,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积累,对这类课题很感兴趣,愿意与到活动之中。
【教学目标】1.联系实际、通过搭配,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联系实际,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掌握搭配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运用有序搭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主食、饮品卡片。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同学们你们早餐都吃什么?早餐不但要吃,还要吃得营养,吃得健康,这节课我们就从早餐搭配中探索搭配中的学问。
(板书:搭配中的学问)二、新课讲授1.情境创设:喜羊羊给大家送早餐来了,这不,他推着羊羊早餐车到咱们校园里来了。
2.活动一,搭配星期一的早餐(1)喜羊羊为大家准备了面包、牛奶、果汁,任意选这两样作为你的早餐,你想怎样搭配(2)学生说一说搭配出的早餐。
课件展示搭配好的早餐图片。
(3)把果汁和牛奶搭配在一起,你觉得怎么样?(4)早餐要合理搭配,才能吃得营养吃得健康,要有主食有饮品。
(5)小结:1种主食,2种饮品搭配出了几种不同的早餐?3.活动二,搭配星期三的早餐(1)情境创设:同学们都特别喜欢羊羊早餐车,星期三喜羊羊早餐车为大家准备的主食有面包和包子,饮品有牛奶和果汁。
《搭配中的学问》说课教案一、教材分析《搭配中的学问》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简单的周期》的一节实践活动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发现简单的周期现象,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周期知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喜欢探究的情感,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发现简单的周期现象,运用周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在实际生活中发现周期现象,灵活运用周期知识。
四、教学方法采用情境导入、观察操作、小组合作、讲解示范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如衣服的搭配、家具的摆放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观察操作,探索规律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尝试发现和总结简单的周期现象,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周期规律。
3.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周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套服装、布置一个房间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讲解示范,巩固提高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讲解示范,引导学生总结周期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运用周期现象,提高生活质量。
六、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周期现象的实践作业,如调查家庭成员的生日分布,探究生日周期的规律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八、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实践成果,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搭配中的学问公开课(教案、PPT、反思、学习单)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搭配的概念,学会合理搭配衣服、配饰等。
2.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搭配实例,提高生活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 掌握搭配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能够运用搭配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三、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搭配实例图片3. 学习单4. 配饰物品(如围巾、帽子、鞋子等)四、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搭配得当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搭配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搭配的概念和意义。
3. 搭配原则讲解:介绍基本搭配原则,如颜色、风格、场合等。
4. 搭配实例分析:展示不同场合的搭配实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5. 搭配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搭配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6. 搭配展示:每组展示自己的搭配成果,大家共同评价。
7. 总结讲解:总结搭配方法和技巧。
8.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学习单,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是否掌握了搭配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反思教学过程是否生动有趣,学生是否积极参与。
3.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4. 总结经验,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学习单:1. 列举你认为重要的搭配原则。
2. 描述一次你自己的搭配实践过程。
3. 分析一组搭配得当的图片,说出其优点。
4. 提出一个搭配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法。
六、教学延伸1. 开展搭配比赛: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搭配能力,评选出最佳搭配奖。
2. 参观服装店:带领学生实地参观服装店,学习搭配技巧,提高审美能力。
3. 家长参与:邀请家长来校,共同参与孩子的搭配学习,增进亲子关系。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评价自己在搭配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对搭配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同伴评价:互相评价彼此的搭配成果,给出改进建议。
3. 教师评价:评价学生在搭配学习中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八、教学建议1. 注重实践:多让学生进行搭配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搭配中的学问》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搭配中的学问》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搭配中的学问》的教学设计1备注:本课例转自温州市“城乡共话素质教育新课程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并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2.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序地、全面地思考总是的方法和意识;2.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合作意识;2.初步学会表达解决总是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简单的排列组合的方法。
教学难点:有序的思考问题。
教学任务分析:“实践与综合应用”是数学课程内容标准中的四个领域之一。
在第一学段中,要特别加强实践活动,“搭配中的学问”是本册书的四个专题活动之一。
通过这一专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重在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这种能力对学生今后学习数学乃至其他学科,以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对新奇的具体的事物感兴趣,爱动、好问,注意力不够稳定,而不善于记忆抽象的内容等。
同时对身边的数学有浓厚的兴趣,乐于探究生活中的数学;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具备了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维活跃,能多角度思考问题,富有创新精神。
因此我在数学广角这一主题中安排了五个板块进行教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况,提出搭配中的问题谈话:今天我感到很高兴,因为有这样难得的机会和大家在一起学习,希望在这节课中我们能够成为好朋友!今天我们初次见面,我给你们先讲个“田忌赛马”的故事,想听吗?(教师讲故事,大屏幕播放连环画)(学生聚精会神地边听故事边看画面。
《搭配中的学问》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搭配的概念,学会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进行合理的搭配。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创新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二、教学内容1. 搭配的定义和意义2. 搭配的原则和方法3. 日常生活中的搭配实例4. 学习中的搭配技巧5. 创新搭配与审美能力的培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搭配的定义、原则和方法,搭配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创新搭配与审美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搭配的定义、原则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搭配实例。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搭配练习。
4.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共同探讨搭配技巧。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搭配中的学问》2. 教具:投影仪、电脑、PPT、实物搭配道具。
3. 课前准备:收集相关的搭配实例和图片。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系列搭配实例,引发学生对搭配的思考,导入新课《搭配中的学问》。
2. 讲解搭配的定义和意义:详细解释搭配的概念,强调搭配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3. 讲解搭配的原则和方法:介绍搭配的基本原则,如和谐、平衡、对比等,并引导学生了解搭配的方法,如色彩搭配、风格搭配等。
4. 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搭配实例:通过展示不同场合的搭配实例,让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并引导学生总结搭配技巧。
5. 学习中的搭配技巧:讲解在学习中如何进行合理的搭配,如学习计划的搭配、学习环境的搭配等。
6. 创新搭配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发挥创新意识,进行独特的搭配实践,并提高审美能力。
七、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搭配实践: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校园风情”、“休闲时尚”等,进行实物搭配练习。
2. 学生展示搭配成果:每组展示自己的搭配作品,分享搭配心得和技巧。
3. 教师点评和指导:对学生的搭配作品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建议,引导学生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八、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搭配练习: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选择自己的衣物或学习用品,进行一次个性化的搭配实践。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案例(精选15篇)《搭配中的学问》篇1教学内容:新世纪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6-27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搭配的方法。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训练学生的有序思考能力和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进行有序的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有序思考的方法,使思维更加富有条理性。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握手引入师:陈老师第一次和我们3(1)班的同学一起学习,感到非常高兴,很想认识每一位同学。
请问你叫什么名字?很高兴认识你(伸手,握手的姿式),咦!我要和这个小组的每一个同学握手需要握几次?生:和我们这个小组的同学握手,一共需要握四次。
师:笑笑和我们在一起已经学习了三年多了,是再熟悉不过的朋友了,今天他也想和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握一次手,同学们想一想,一共需要握多少次?生:和我们全班的同学握手一共需要握40次。
师:今天是笑笑的生日,在这特别的日子里,笑笑想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些,可在穿衣服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难题,想让你们帮帮他,你愿意吗?(出示衣服,两件上衣,三件下装。
)(反思:上课伊始,和学生亲切的谈话的形式,自然而然的提出问题,“老师和一个小组的同学握手需要握几次?”以及“笑笑和全班的同学握手又需要握几次?”其实,在简单的握手中,就隐藏着搭配的学问,通过学生的已有经验,学生能够理解“一配几”的搭配方法。
)二、探索学习情境一:穿什么衣服1、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搭配师:笑笑从衣柜里拿出两件上衣、三件下装,要配成一套衣服,你们帮帮她,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师:“一套”是指什么?生1:一件衣服和一条裤子就配成了一套。
生2:一件衣服和一条裙子也可以配成一套。
师:也就是说一件上衣和一件下装就是一套。
师:按照这样一套一套的去搭配你们猜一猜,可以搭配出多少种不同的穿法?生1:6种生2:5种……师:那么请你们拿出学具卡片,摆一摆,小组长选好记录员,记录员把你们这组搭配的结果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记录在记录卡上,其他的同学赶快动手配一配吧!(学生活动,孩子们拿出漂亮的衣服卡片兴趣盎然的动手搭配着……)师:很多小组已经搭配完了,谁愿意把你们搭配的结果上来汇报一下。
《搭配中的学问》说课稿(精选3篇)《搭配中的学问》说课稿篇1第一部分:教材分析(说教材):本课选自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学校数学三班级上册。
这是一节主题实践活动课,课本中讨论的是荤菜和素菜的搭配,但我考虑同学虽然每天都在吃各种饭菜,可真刚要对菜的搭配进行主动讨论却很少,因此我把这些内容放在练习中,而改为上衣和下装的搭配,让同学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学习按肯定的挨次搭配的方法,培育有序思索的力量。
依据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和本班状况,拟定如下教学目标:1、使同学通过观看、动手操作、合作沟通等活动,把握搭配的方法。
2、联系同学的生活实际,训练同学的有序思索力量和全面思索问题的习惯。
3、培育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结合详细情境,能够进行有序的思索,把握搭配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同学有序的思索问题,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其次部分:教学策略(说教法学法)1、创设生活情境,引发探究欲望新课程标准指出“关注同学的阅历和爱好,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学问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同学的数学学习供应生动活泼、主动的材料与环境”。
为此,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以生活中笑笑生日的故事为线索进行中选材,如:穿什么衣服、和伴侣握手、肯德基里配餐、游乐园路线四个同学熟识的生活情境。
并用“笑笑开生日party衣服要穿美丽些,请大家给他提一些建议”这样的语言,充分抓住同学的奇怪心,使同学快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达到了使同学真正地参加到学习中的目的。
2、关注探究过程,实现自主探究同学是学习的主体,儿童的天性是活泼好动,情愿在活动中学学问。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四个情境,通过摆一摆、配一配(衣服搭配);做一做(伴侣握手)、连一连(配餐)、画一画(从详细事物中抽象出来,用符号、字母等表示出路线的搭配过程),从简洁渐渐到简单等一系列多样性、层次性、开放性的学习方式,调动同学的多种感官,使同学真正地体验到学习活动的乐趣,体验到数学学科的灵感,体验到合作探究的胜利,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教学方式、同学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搭配中的学问》教案(精选12篇)《搭配中的学问》篇1教学目标: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
3、让学生运用学具摆一摆、配一配,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搭配方法及过程进行比较,明确有序搭配的科学性。
4、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
教学难点:有序搭配,解决问题。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学校食堂每天为同学们提供午餐盒饭,每一份盒饭含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
2、出示“星期三菜谱”,学生在明确“菜谱”内容后提供问题“星期三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呢?”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学生分4人活动小组探索解决“星期三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画表格”、“画搭配路线图”、“文字记录”等,教师应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去解决问题。
对于有困难的小组和同学,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准备的学具摆一摆、配一配。
2、全班交流。
教师将学生记录的搭配方法板书到黑板上。
3、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搭配。
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搭配方法及搭配过程进行比较,说一说“怎样搭配才不会出现遗漏和重复?”明确有序搭配的科学性。
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重点介绍画“搭配路线图”,并用多媒体进行演示。
4、学生根据前面所得经验独立完成并汇报。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1出示教材“练一练”第1题情境图。
(1)引导学生看图,明确图意。
(2)学生独立解决。
(3)全班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同时,适时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并抽象出“用字母表示搭配过程”的方法。
2、出示“练一练”第2题情境:“帮小红搭配衣服,要配成一套衣服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学生独立完成并记录自己的搭配过程。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搭配问题,只要我们按顺序思考、搭配,就可以又好又快地解决这样的问题。
回家后清理一下自己的衣柜,看一看有几件外衣、几条裤子,要搭配成一套衣服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搭配中的学问》教案篇2教学目标: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
三年级数学下册《搭配中的学问》的教学设计三年级数学下册《搭配中的学问》的优秀教学设计3篇引导语: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数学下册《搭配中的学问》的优秀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数学下册《搭配中的学问》的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实践活动课《搭配中的学问》。
教学目标:1、在搭配活动中,初步掌握搭配的规律,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掌握搭配的方法。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的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进行有序的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有序的思考问题,做到即不重复又不遗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搭配。
1、谈话导入:同学们,老师的家乡位于连绵起伏的小兴安岭脚下,碧波荡漾,溢彩流光的黑龙江畔,郁郁葱葱、层峦叠翠的森林里。
这里一年四季景色优美,有春季的雪中花,夏季的清凉池,秋日的五花山色,隆冬的洁白世界。
这里物产丰富,可以说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师:老师就来自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你们想去吗?(想)师:好,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老师的家乡看一看。
2、感受搭配。
师:为了避免同学们在旅途时饥饿,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可口的食物(出示课件)要想在旅途中即不渴又不饿,我们把这些食物进行合理的搭配;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请同学们以同桌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在记录卡上做好记录。
请同学们比较这几种搭配方法,哪一种更好一些,为什么?生:说理由。
3、引出课题:他这样搭配即做到了按一定的顺序,又不重复,不遗漏。
这就是本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搭配中的学问。
(板书课题)二、动手操作、探索搭配。
1、服装搭配。
既然是一个班级去旅游观光,在穿着上就即要整齐美观,又要舒服。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P76-77【教学目标】1、结合“搭配服装”“营养配餐”“路线图”等情境,探索并掌握简答的搭配方法,能用适合的方式表示自己的搭配方法。
2、在尝试、展示、交流的过程中,学会按一定顺序思考,做到有序,不重复,不遗漏地思考问题,并从中找到规律(几个几)。
3、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符号意识。
4、在课堂中促使学生思维外显,进而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中的有序性,深刻性,灵活性,系统性。
【教学重难点】1、通过情境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掌握搭配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符号化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课件、A4纸、教具、学具【教学过程环节1:提问激趣。
T:对于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S:什么是搭配?S:就是衣服和裤子搭配。
S:鞋子和袜子搭配。
荤菜和素菜搭配。
T:还有什么问题?S:搭配中的学问是什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
环节2:情境探究。
T:见过它吗?谁呀?S:小丑。
T:这是小丑齐齐,小丑会经常会用各式各样的服装搭配,来博得观众的喜欢。
今天就有一个小丑遇到了困难。
T:动物园邀请它去表演节目,马戏团新运来了一批帽子和裤子(你能将这些服装分分类吗?)学生分类(帽子一类裤子一类)小丑要表演,想选一顶帽子和一条裤子。
T:可以怎样搭配呢?(停顿15秒)S:用蓝色帽子搭配红色裤子。
S:S:(大概请3人)T:看来小丑的搭配方法不止一种,你能找出所有的搭配方法吗?(学生在平板上操作搭配衣服)S:学生汇报(提交)T:用你喜欢的方法把所有的搭配方式都表示出来。
独立思考:请看自主探究。
(出示PPT)明白了吗?(S独立思考,时间5-6分钟)同桌交流:同桌都完成了,请相互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表示的。
全班交流:环节3:交流展示。
T:刚才华老师巡视了大家的方法,真想不到,大家这么厉害想到了这么多不同的表达方式。
【1】出示文字描述。
【2】图形连线【3】出示画图和字母【小结】:我们来比较一下这几种方法,你最欣赏哪一种,说说理由。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搭配中的学问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动手操作等活动,初步学会用“连线”、“字母表示”等方法解决搭配问题,增强符号感;逐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2、在交流中,体验到方法的多样化,提高倾听与表述能力。
教学准备:纸制衣服、练习纸。
教学过程:一.引入。
师: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我们的好朋友小小要到少年宫去玩,小小打开自己的小衣柜,找出了几件自己喜欢的衣服,2件上衣,2件下装,小小要配成一套衣服,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法呢?边说边板书:搭配。
二.展开。
1、衣服的搭配。
师:这里有一张练习纸,你可以把结果写在上边;这里还有一个信封,里面装着纸做的衣服,同学们需要的话可以用。
想想怎样汇报,别人才听得明白。
有困难的话,老师和你一起研究。
(学生活动) 交流。
(适时引导并板书连线)(让学生评价,你听懂了吗?他的方法有什么优点?好在什么地方?师概括:“不重复、不遗漏”,可以把“有条理、有序”写在黑板上。
) 师:妈妈送给小小的节日礼物是一件白色的短袖衫,现在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你可以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想一想,怎样才能不遗漏、不重复(直接写算式或者连线表示都可以),如果需要摆的同学,可以到老师这里再领取一件上衣。
(板书连线)小结:在刚才的几次搭配过程中,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不重复,又不遗漏呢?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操作、思考,这也是我们今天在搭配中的学到的学问了。
(补充板书)师:能干的孩子们动了手、动了脑,配出了这么多的穿法,小小选了其中的一套,高高兴兴地和同学一起去少年宫了。
2、路线中的搭配。
师:小小从学校到少年宫的路线是这样的(课件演示),你看懂了吗?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生:从学校到电影院有A路,B路可以走,从电影院到少年宫有C路,D路,E路可以走,她从学校到少年宫一共有几条不同的走法?师: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要求:不重复、不遗漏。
学生活动,展示方法。
(师:怎样表示最清楚呢?)你对他们的表示方法有什么评价?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3.游戏中的搭配。
《搭配中的学问》最新教案
设计理念
本课的设计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注重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经历“操作水平——表象水平——符号水平”的数学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把握数学本质。
设计思路
本课在具体的认知目标方面要求不高,不要求学生解决比较复杂的搭配问题,也不要求学生发现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而是重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落实数学思考,培养有序思考、符号化思想。
教学时不能急于归结算式,应让学生获得充分的活动体验:一是体验有序操作、有序思考的必要性,体会有序思维的价值;二是体验符号化表达的必要性,体会数学方法的优越性。
课程标准提倡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
但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是“数学化”,强调数学活动,不能因此忽视学生对数学本质的把握,不能因此忽视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根据这一理解,本节课我们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借助直观材料进行搭配以及无序操作与有序操作的对比,初步感知搭配有序化的数学本质;接着,创设不平衡的情境——如果没有衣服卡片,你能找出所有的搭配方法吗?让学生创作个性符号来表示搭配方法,及时引导学生跳出具体直观的方法,从相对抽象、更为一般的层面上认识数学方法,让学生在亲历数学化的过程中体会符号化表达的必要性,体会数学方法的优越性;紧接着,借助“路线搭配”“项目搭配”等典型有趣的实例,让学生在运用数学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魅力。
学生在层层递进的数学活动中,遵循从物化到内化,由具体到抽象,由实物操作到表象操作再到符号操作的认知过程,逐步经历了“操作水平——表象水平——符号水平”的数学化过程。
学生的体验因充分而深厚,因有序而有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P26-27。
学情与教材分析
“搭配中的学问”是“实践和综合运用”领域的内容,是一节实践活动课。
本节课教材安排了“配菜”这一主题活动,主要目的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但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几乎没有“荤菜与素菜”的生活经验,因此,教材编排“荤菜和素菜的搭配”的主题图对学生而言是陌生的。
基于“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认知水平出发”的认识,我们选择了学生比较熟悉而感兴趣的“搭配衣服”等内容作为主要的数学活动,以真性的学习任务驱动学生主动探究。
教学目标
1、经历对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搭配的过程,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2、在探索事物搭配规律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符号化思想,发展学生思维。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亲身经历搭配的过程,感受“有序搭配”的必要性,培养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
教学难点: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会搭配中蕴涵的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每人一袋服装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情境:“选衣服”。
(1)谈话:国庆快到了,同学们很期待吧?笑笑所在的学校准备国庆期间组织学生去泉州游乐园游玩,笑笑一听可高兴了,她是一个爱美的小女孩,她想穿的漂亮些,但是在选衣服的过程中,她不懂得这些衣服应该怎样搭配?大家能一起帮她看看吗?
(课件出示图:长衣、短衣、短裤、长裤、裙子)
(2)学生回答。
2、揭题:2件上衣和3条裤子有这么多搭配的方法,看来衣服搭配里有很大的学问。
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搭配中的学问”。
(板书课题:搭配中的学问)
【设计意图:有效的教学情景必须用“真性”的学习任务去开启学生探究的欲望,唤醒学生已有的解决问题的经验。
】
二、自主探究
1、猜测。
如果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搭配成一套衣服,请同学们猜猜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估计,说的方法种数可能不一)
2、操作探究
师:这是大家的猜测,下面我们在练习本上写一写或画一画,不会写的字用拼音,看看到底可以搭配成几种。
桌上每人有一袋服装学具,需要的同学可以利用信封中的衣服卡片摆一摆,配一配。
也可以用其他方法?完成任务后在小组中跟同学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独立操作、独立思考。
教师巡视,全面了解活动情况,及时捕捉资源)。
【教学策略:由于给学生提供的活动自主空间比较大,学生出现的搭配方法可能是比较原生态的,有无序摆的,有有序搭配的。
如果个别学生不能有序搭配,教师不要急于提示学生更正,要给学生留下观察比较、发现问题的机会,使之成为教学的资源。
关键在于教师要有目的、全面地把握学生的搭配过程和搭配方法。
】
3、展示交流
学生展示搭配的过程,教师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倾听,引导学生开展反思、评价,了解不同方法的特点。
(1)对比:
无序与有序搭配的对比,引导学生有序展示、交流、搭配。
展示无序搭配,说说你是怎么搭配的,其他学生说说对这种搭配方法的意见。
展示有序搭配,说说你是怎么搭配的,其他学生发表看法,说说这种方法的好处。
讨论:除了先选上衣,再搭配下装,还可以先选什么,再进行搭配?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操作、观察、倾听、交流,以及在有序搭配和无序搭配的比较中,初步体验有序搭配、有序思考的必要性。
】
(2)小结
结合课件演示,教师小结:可以先选定上衣用下装搭配,或者先选定下装再用上衣去搭配。
象这样就可以有条理、有顺序地找出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4、符号化表达
(1)请学生将衣服卡片收入信封。
如果没有衣服卡片,你能找出所有的搭配方法吗?可以用什么方法代表衣服卡片?
(2)学生思考后动笔,在纸上画一画、写一写,用自己的方法找出所有的搭配方法。
(3)学生交流方法,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对出现的方法进行比较与评价,在学生的比较与评价中体会各种方法的特点,体会符号化的优越性,进一步感受有序思想。
【设计意图:强调动手操作,不能因此降低学生的思维强度,依托表象,借助符号来思考可能存在的搭配情况,比单纯依靠实物来分析搭配的现象更有教育价值。
同时这也是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需要。
因此教师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摆法记录下来,体会数学方法的简洁性,让学生在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中,去抚摸数学的脉动,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
5、归纳: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要注意有顺序、有条理地搭配。
【设计意图:有效的教学情景必须以问题为主线,在学生大胆猜想、自主验证、记录方法、寻找规律等一系列学习活动中,不断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不断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激发他们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丰富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水平。
】
三、拓展应用。
1、路线搭配。
课件出示路线图,学生看图,了解图上信息。
师:学校国庆准备组织同学们到泉州夏令营。
如果让你当小司机,你准备怎么走?从晋江经过池店到泉州,一共有几条路线可以走?谁能把这几条路线说出来?说不清楚,怎么办呢?
学生表示路线。
2、游乐项目搭配。
从A区(3项)和B区(3项)游乐项目中各选一个项目游玩,有几种搭配方法?学生独立练习。
【设计意图:教师设计有层次、有梯度,富有现实性、开放性、挑战性的练习内容,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
】
四、谈谈收获。
交流:本节课你学习到什么新的方法?
小结:有序地做事、有序的思考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