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新闻评论中的事实
- 格式:ppt
- 大小:243.00 KB
- 文档页数:6
《新闻评论》课程笔记第一章新闻评论及其体裁特征第一节新闻评论的界说新闻评论是新闻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新闻媒体对新闻事件、社会现象、公共政策等发表的意见和看法。
新闻评论具有以下特点:1. 新闻评论的对象是新闻事件、社会现象、公共政策等,具有时效性和现实性。
2. 新闻评论的目的是通过评论表达媒体的观点和态度,引导公众正确理解和评价新闻事件、社会现象、公共政策等。
3. 新闻评论的形式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评论、杂文、漫画等。
新闻评论的功能:1. 引导公众正确理解和评价新闻事件、社会现象、公共政策等。
2. 表达媒体的观点和态度,塑造媒体形象。
3. 监督政府和公共机构,维护社会公正和公平。
新闻评论的原则:1. 客观公正:新闻评论应该基于事实,客观公正地评价新闻事件、社会现象、公共政策等。
2. 理性平和:新闻评论应该以理性的态度进行评论,避免情绪化和偏激。
3. 通俗易懂:新闻评论应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使读者容易理解。
第二节新闻评论的体裁特征新闻评论的体裁特征包括:1. 独立性:新闻评论是媒体对新闻事件、社会现象、公共政策等发表的意见和看法,具有独立性。
2. 时效性:新闻评论的对象是新闻事件、社会现象、公共政策等,具有时效性。
3. 评论性:新闻评论的目的是通过评论表达媒体的观点和态度,具有评论性。
4. 公开性:新闻评论是在媒体上公开发表的,具有公开性。
新闻评论的形式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评论、杂文、漫画等。
第三节新闻评论的属性与功能新闻评论的属性包括:1. 新闻属性:新闻评论的对象是新闻事件、社会现象、公共政策等,具有新闻属性。
2. 评论属性:新闻评论的目的是通过评论表达媒体的观点和态度,具有评论属性。
3. 社会属性:新闻评论是在社会中发挥作用的,具有社会属性。
新闻评论的功能包括:1. 引导公众正确理解和评价新闻事件、社会现象、公共政策等。
2. 表达媒体的观点和态度,塑造媒体形象。
3. 监督政府和公共机构,维护社会公正和公平。
第七章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宁波是国民党首脑人物蒋介石的故乡。
蒋介石始终把宁波作为他在政治舞台上权力斗争的避风港,每次党内政治斗争失败,被迫下野,总要回到家乡,从中获取营养,休养生息,运筹谋划,以图东山再起。
因此,蒋介石对宁波的控制远比对其他地区严厉得多,对宁波的新闻舆论钳制也更残酷。
国民党在全国进行“清党”前夕,蒋介石即开始派亲信党羽到宁波提前进行“清党”,排挤、杀戮共产党人及进步群众。
宁波人民在反抗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上不屈不挠,敢于斗争,新闻界也利用报刊进行宣传反蒋斗争。
受共产党影响的进步报刊与国民党右派报刊在这块王地上几经搏斗,正义与邪恶反复较量。
最终,国民党利用武力打击、压制进步报刊,使国民党党报成为当时唯一可以公开出版的宁波报刊。
第一节宁波国民党机关刊物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顺利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开端,国民党开始誓师北伐。
在宁波,国共两党也开始了全面合作,尤其是在新闻宣传方面,建立了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
当时,宁波地区的国民党组织尚未公开。
早期的宁波国民党政党报刊正是在这个时期创办的。
此时两党在对待国家和民族原则上尚未出现较大分歧,国民党仍然秉承着北伐时期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立场,能够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正确主张。
许多共产党员被指派到国民党的宣传组织中加强新闻工作。
在进行革命宣传上,共产党的积极参与和正确领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在中共宁波地委国民运动委员会的积极筹备下,国民党宁波市党部机关刊物《甬江潮》于1926年7月15日创刊。
《甬江潮》,周刊,16开8页,铅印。
主编蒋本菁(国民党市党部常务委员、中共宁波地委国民运动委员会书记),编辑部设在国民党市党部办公处启明女中(中共宁波地委机关秘密驻地)。
《甬江潮》以报道国内外政治及社会状况,指导宁属各县党部党务,打击社会邪恶势力,扫除革命进程中的障碍物为宗旨。
创刊号发表《政治报告》长篇政论文章,详细阐述了帝国主义军阀对我国的侵略、压迫的现状,要求群众积极投入到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斗争中去。
高中如何准确理解新闻报道中的事实和观点高中准确理解新闻报道中的事实和观点新闻报道作为我们获取信息、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需要具备准确理解其中事实和观点的能力。
尤其对于高中生来说,正确理解新闻报道不仅可以丰富知识,还能提升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本文将以不同类型的新闻报道为例,介绍高中生如何准确理解其中的事实和观点。
一、新闻报道中的事实新闻报道中事实是指真实存在的事物、事件或者情况,它们可以被确认和验证。
为了准确理解新闻报道中的事实,高中生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多方求证:当读到一条新闻报道时,我们可以通过多方面的消息来源进行求证,以验证报道中的事实是否真实。
比如,我们可以查看其他媒体机构的报道,寻找相关专家学者的观点,或者查证相关统计数字。
2. 辨别信源可靠性:了解报道的媒体机构、记者的信誉和专业性也是判断新闻报道事实是否可信的重要手段。
正规、有声誉的媒体机构一般会经过严格的新闻采编流程,他们的报道更有可能是准确可信的。
3. 分析报道语言:新闻报道中的事实通常使用客观的语言表达,避免主观评价和情感色彩。
高中生可以通过分析报道语言的使用,辨别其中的事实部分和观点部分,并对事实进行准确理解。
二、新闻报道中的观点新闻报道中的观点是指对事实的解读和评判,它们可能会受到记者、专家、当事人等不同角色的影响。
为了准确理解新闻报道中的观点,高中生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理解报道背景:一个新闻事件往往有其背景和前因后果。
高中生在阅读报道时,可以通过了解事件的背景信息,从中获取更多的观点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
2. 辨析言之凿凿观点:一些报道中的观点可能是主观偏颇或者没有充分证据支持的。
高中生在准确理解观点时,要警惕这类言之凿凿的观点,并尽量寻找更多的证据和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
3. 分析信息来源:了解观点的来源也是准确理解报道中观点的重要途径。
高中生可以通过查证记者、专家、当事人的背景信息,评估他们在该领域内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以帮助理解和分析观点的可信度。
案例:评论中的叙事性因素,不一定都具有新闻性死亡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上周末,当波兰总统卡钦斯基乘坐的图154客机在俄罗斯斯摩棱斯克的上空徘徊的时候,华沙这个古老的城市就注定接受了一个哭泣的命运。
几个小时之后,这架带有96名波兰政要的专机坠毁在斯摩棱斯克郊区。
这个坠落地,距离波兰总统要去的纪念地卡廷森林只有数十公里,而距离那场惨案,却已经过去了70周年。
我们可以对这场空难做出许多技术性的解释。
尽管总统罹难,空难不会对波兰的内政构成致命的冲击,甚至在某种意义上给波兰和俄罗斯提供了缓和关系的机会。
而之所以会发生这场空难,或许是天气问题,或许有技术故障,坊间还因为一位女工作人员临时未登机而浮想联翩,也有消息显示,波兰总统下令迫降,可能是造成这场空难的根本原因。
但是我们都忘了,70年前的卡廷惨案,才是波兰总统赴俄罗斯的真正“原因”。
那场惨案中,有2万多名波兰人被杀。
1992年解密的一份文件才真正揭示,那是一次前苏联制造的惨案。
尽管死亡不能用生命的数量来对比衡量,但卡廷惨案的痛苦,丝毫不逊于卡钦斯基之死给波兰人的痛苦。
中国人常常说除死无大事,死亡其实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尤其当死亡成为悬疑的时候,死亡的价值或者教训很可能在短时间内没法体现出来。
比起当年卡廷惨案的谜团,卡钦斯基的死或许只是一个小疑惑。
而这种疑惑还可以通过一种更科学的方式,尽可能地还原真相。
而比卡廷惨案要“幸运”得多的是,卡钦斯基的死从一开始就引发了媒体的关注。
在国际媒体的关注中,俄罗斯找到了黑匣子,这使得这次意外至少能够更快地展露真相。
卡廷惨案就与此完全不同。
2万多生命在一种不同的政治环境中,尘封若干年。
这对于俄罗斯和波兰来说,都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时光的流逝,世界在向理性的方向正向前进,如卡廷惨案那样给世人带来灾难的屠杀恐怕不会再有。
即便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如卢旺达,种族屠杀也会快速地被媒体曝光,而引发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干预。
死亡之不易,还在于其代价之惨重。
第七章 新闻评论的选题和立论7.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选题、立论及其关系1.选题的含义(1)在新闻评论领域中,选题有两种含义。
①广义的选题,是指一个新闻单位在一个时期内重点评论什么,一般以计划的形式出现,称为选题计划。
选题计划是特定时期宣传思想的集中体现,对于具体选题的取舍具有支配作用。
②狭义的选题,又称论题,它规定一篇评论的评论对象和论述范围。
受选题计划的支配,选题的含义选题、立论及其关系 立论的含义选题、立论的关系选题、立论服从于评论的总目标选题、立论的目标和根据 选题和立论的根据 选题和立论的思维特征 选题现实性对评论效果的影响选题的现实性 选题唯真 选题务新把提高立论思想性落到实处 立论的思想性 立论要副实立论要求新广播、电视评论选题的前提和要求 广播、电视评论的选题和立论广播、电视评论立论的特殊性新闻评论的选题和立论但也常有随时根据实际需要选题。
这种随机性论题,不管是怎样确定的,不管作者是谁,也不管是否包括在既定的选题计划之中,只要评论一经发表,就自动成为新闻单位选题计划的组成部分。
(2)评论对象与论述范围评论对象和论述所针对的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情况:①评论对象大于论述范围有些阐述方针政策、分析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的评论,由于评论对象本身涵盖面很宽,为了更好地驾驭论题,往往需要适当缩小论述范围。
②评论对象小于论述范围这是以典型事例为评论对象的评论选题常见的格局。
对于以典型事例为评论对象的评论来说,通过由此及彼、由点到面、由个别到一般的种种引申,适当扩大论述范围,无疑是增强论题社会意义的有效途径,甚至是必由之路。
③评论对象与论述范围相当论述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的评论选题,多数属于这一类。
因为这类评论的着眼点就是解决实际问题,只要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向、途径、措施等等的论述是切合实际的,评论也就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2.立论的含义(1)立论的含义新闻评论的立论,是指一篇评论作品的中心思想和基调。
第一章新闻评论的基本规律1. 新闻评论表达观点,新闻报道陈述事实。
这是两者基本的区别。
新闻报道中为什么不应该包含观点新闻评论中是否可以包含事实为什么参考答案:新闻报道中不应该包含观点,这是新闻报道的规范所决定的。
这个规范由来已久,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护报道本身的客观性,因为观点是主观性信息,它介入报道,可能使受众怀疑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或使受众受到作者主观评论动机的影响,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立场。
新闻评论中包含事实则是正常的,客观事实不会改变新闻评论作为主观性信息的本质,却同时可以为新闻评论提供客观的依据。
新闻评论就是针对客观事实进行评论,因此也不可能不包含客观事实。
但应当注意的是,新闻评论中的事实不应淹没观点。
2. 如果说,追求传播的效率是新闻传播各个环境、各种形式的共性,那么,它表达在新闻评论中有什么特性参考答案:这主要应该从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中着眼:新闻评论着重于传递作者的主观观点,其传播的效率性也主要表现为论点在文中是否得到了突出、明确的表达,全文的结构是否有助于受众更方便地了解、把握作者的论点。
新闻报道中只有事实,没有观点。
新闻评论中却有新闻事实与作者观点两种要素。
新闻评论的表达效率,往往表现在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两种要素之间的关系上。
此外,与新闻报道的独特形式—消息不同,新闻评论作为议论文的一种,它的写作,还要照顾到人们在议论文传统中养成的接受习惯。
3. 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和写作经验,思考一下:在新闻评论写作中不同环节,可不可以联想,联想在新闻评论中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参考答案:这个问题本书作者没有确定答案。
本书作者把它当作是新闻评论写作和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它需要从个人的写作体验出发,同时要结合认识与表达的实际效果。
如果联想实际促进、深化了认识,并且对于表达认识有很好的效果,那么它就是值得肯定的。
如果相反,联想干扰了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削弱了论证的力度,不利于人们有效率地接受作者的观点,那么它就是不值得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