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博物院考察报告共18页
- 格式:ppt
- 大小:2.88 MB
- 文档页数:18
文物考察报告考察时间:4月19日——4月22日考察地点:北京考察对象:故宫博物院、雍和宫、北京松堂斋民间雕刻博物馆、国子监、孔庙、圆明园遗址公园、八达岭长城、定陵、国家博物馆第一站:故宫博物院故宫始建于明永乐4年(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5,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
明清两代皆为皇家宫廷,前后沿用五百多年。
我们从故宫博物院的正门神武门进入。
神武门是故宫的四大门之一,位于故宫正中最北面,原名玄武门,玄武为“四象”之一,位主北,故故宫正北门名曰“玄武”,清时避康熙皇帝名讳更名曰:神武门。
进去之后,最先来到的是御花园。
御花园并不是很大,园中古柏参天,名花荟萃,假山上怪石嶙峋,亭台小阁置于假山上。
故宫中只有此处栽植树木花草,这样做据说是为了防止刺客潜入。
我们延中轴线从北向南走,过坤宁门,就是坤宁宫了。
坤宁宫与乾清宫相对,乾清宫代表阳性,坤宁宫则代表阴性,因此这里在明朝是皇后的寝宫。
到了清朝,这里还作为皇帝大婚的场所。
再往前走是交泰殿。
交泰殿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殿名取自《易经》,含“天地交合、康泰美满”之意。
清朝,于此殿贮清二十五宝玺,每方玉玺都有专门的用途。
再往前走是乾清宫。
乾清宫建筑规模为内廷之首,明朝的十四个皇帝和清朝的顺治、康熙两个皇帝,都以乾清宫为寝宫,在这里居住,也在平时处理日常政务。
嘉靖年间的“壬寅宫变”和天启初的“移宫案”,都发生在乾清宫。
清代康熙皇帝以前,这里沿袭明制,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乾清宫与政务关系相当密切,皇帝在这里读书学习、批阅奏章、召见官员、接见外国使节以及举行内廷典礼和家宴。
乾清宫正殿宝座上方悬着由清代顺治皇帝御笔亲书的“正大光明”匾,这个匾的背后藏有密建皇储的“建储匣”。
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帝,都是按此制度登上宝座的。
故宫宫殿的建筑布局有外朝、内廷之分。
内廷与外朝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
以坤宁宫、交泰殿、乾清宫为中心,是故宫内廷的主要建筑,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富有生活气息。
博物馆考察报告在这次博物馆考察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博物馆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文化的象征,也是历史的见证者,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人们了解历史、传承文明的重要场所。
在这里,我将分享我对博物馆的一些感悟和收获。
首先,博物馆的展览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历史、艺术、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
在参观过程中,我看到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它们以不同的形式向观众展示着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多样性。
其中,我最深刻的印象是一件古代青铜器,它的造型优美,工艺精湛,让我对古代文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此外,博物馆还展示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通过图片、文字和实物的展示,让观众对历史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其次,博物馆的布展和展示手法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博物馆的展厅里,我看到了许多别具匠心的展览设计,通过灯光、声音、影像等多种手段,展示出了历史的魅力和艺术的魔力。
在参观过程中,我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中,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底蕴。
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让我对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增强了我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
最后,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博物馆里,我看到了许多学生和家长在认真地参观和学习,他们在老师或讲解员的带领下,了解了许多历史知识和文化常识。
博物馆不仅是历史的展示场所,更是教育的殿堂,它通过展览、讲解、互动等多种方式,向公众传递着知识和文化,激发着人们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培养着人们的历史文化素养。
总的来说,这次博物馆考察让我受益匪浅。
博物馆作为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不仅展示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多样性,更是教育人们了解历史、传承文明的重要场所。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关注博物馆的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博物馆,让博物馆成为城市文化的亮丽风景线。
故宫考察报告——明清建筑风格对其家具设计的影响摘要:仔细揣摩中国古代建筑、家具构件名称如建筑的柱、梁、枋、檐及家具的榫、枨、框档等就能知道无论从技术材料还是结构形式来讲它们都有着同根同源的关系。
陈从周先生在其著作《说园》中将家具喻为“屋肚肠”,也形象地说明了建筑与家具的关系。
本文即是通过对故宫太庙(现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社稷坛(现中山公园)、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等建筑空间的考察来讨论建筑予家具而言,在设计布局、结构方式、造型特征、建筑类别等方面的影响。
引言:身居京城多年,对故宫的拜访也不下十次,但都是陪着亲朋好友以一个业余观光者的心态匆匆地来而后又匆匆地走。
最近一次踏入其中的初衷也不外乎陪游,因为深居在此,尤其往返数次后,难免会对其萌生些许视觉疲劳。
当然,这次陪游成为次要目标,主要是带着考察的任务认真打量了她的建筑布局,造型结构、细部装饰、室内陈设等。
凭心而论,之前虽数次身临其境,却唯有最近才真正的领略和感受到了古人那超群的聪明才智。
需要说明的是,因本人非建筑和考古专业出身,对此次兼带陪游的考察之行难以做到面面俱到抑或深邃精湛的水准,故,此次行文仅从视觉的感受来探讨故宫建筑风格对其室内家具设计的影响。
考察方法:拍照、询问(具体工作人员、导游)、随身携带文献翻阅1.明清社会及建筑概况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由恢复、停滞以至崩溃的时期。
明初兴修水利,鼓励垦荒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自宋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得到发展。
清朝建立后,为稳定封建经济积极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但对手工业和商业采取压抑政策,直到清中叶这种压制状况才逐渐好转。
明、清时期的建筑,沿着古代建筑的传统道路继续向前发展,除了建设首都南京和北京及扩建若干宋、元以来的旧城外,为了防止倭寇,在沿海地带建造了大小城堡和海防基地;同时在城镇和乡村中增加了很多书院、会馆、宗祠、戏院、旅店等公共性建筑,尤其是作为私有财产出现的江南园林,这一系列的建筑成果使得明清建筑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最后一个高峰。
关于故宫的研究报告(一)
关于故宫的研究报告
一、介绍
•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建筑群,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故宫自建成以来,一直是中国古代帝王的宫殿和政治中心,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二、历史背景
•故宫最初建于1406年,是明朝永乐皇帝的皇宫。
•清朝从1644年开始,在明朝故宫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建和改造。
三、建筑布局
•故宫总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
•外朝包括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是举行重要国事和仪式的场所。
•内廷是皇帝和后妃居住的地方,包括乾清宫、交泰殿等建筑。
四、特色文物
•故宫珍藏了大量的文物,包括宫廷器物、书画、珍宝等。
•其中最著名的文物包括坤宁宫的明成祖玉玺、乾清宫的九龙壁、太和殿的龙椅等。
五、研究意义
•故宫是中国古代宫廷文化的代表,研究其历史和建筑有助于了解古代王朝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制度。
•故宫的文物研究可以帮助探索古代艺术和工艺的发展历程。
六、研究方法
•研究故宫可以采用建筑学、历史学、艺术史等多学科的方法。
•调查故宫的历史文献、遗址和文物,进行实地考察和大量阅读相关研究资料。
七、未来研究方向
•对故宫建筑的材料、结构和工艺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探索其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对故宫文物的珍贵性和保存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估,制定科学的保护措施。
八、结论
•故宫是中国古代帝王权力和文化的象征,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对故宫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国的文化遗产。
北京博物馆考察报告首都博物馆考察报告篇一:首都博物馆调研报告首都博物馆新馆建筑调研报告简述:位于京市复兴门外大街16号,05年建成。
建设用地面积24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1680平方米,地下二层,地上五层,北部设计了绿色文化广场,东部设计了下沉式竹林庭院。
建筑物(地面以上)东西长152米、南北宽66米左右,建筑高度41米。
首都博物馆作为北京新世纪的重要的文化建筑,它将集中体现首都特色--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突显国际大都市的地位;它将集中反映历史特色--古都千年的建城史和历代王朝传袭下来的灿烂民族文化;它将充分展示时代特色--科学的进步、技术的发展、观念的更新,现代人类文化的成就将在这里留下足迹.外部特征:博物馆坐北朝南,整体呈现方形,与北京市的总体设计相协调,而东西面的不对称不仅因地制宜呼应两条街的转角,而且脱离了建筑的呆板感。
北边设计有倾斜的广场,广场起坡传承古代高台建筑风格,烘托出建筑的宏伟感、凝重感。
博物馆的南北都是又玻璃墙面和灰色砖块以及嵌入墙体的青铜柱体组成。
大量的玻璃墙面保证了室内大厅自然光线的充足,并且洋溢着浓郁的现代感。
灰色墙体并未采用落地砌筑的方式,而是悬空,避免了室内的封闭感觉,也增加了总体的厚重感,同时,外墙的色调与纹理让人想起中国古代城墙。
嵌入墙体的青铜柱体,想一个半出土的文物,加上青铜的独有色彩,有着浓郁的历史韵味。
屋顶采用的是钢结构,屋檐长出,有种突兀而起,戛然而止的感觉,使建筑显得建筑显得简洁而高大。
综述:倾斜广场,玻璃墙面,悬空墙体,全钢屋顶,青铜曲面柱体,无不体现出设计者尊古厚今的思想。
博物馆作为一个城市的‘会客厅’,首都博物馆做到了融入历史文化的同时不失现代化元素,突兀的屋檐也展现了中国的高瞻远瞩。
总体做到典雅、大气、富有标志性和浓郁的时代气息等外部特征。
应验了首都博物馆的建筑设计理念是“以人为本,以文物为本,为社会服务”,强调“过去与未来、历史与现代、艺术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北京故宫考察报告报告人:考察目的:了解过去,热爱祖国。
考察方法:到北京故宫实地考察,查阅资料,查阅有关书籍。
考察内容:遗迹简介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
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
故宫全部建筑由“前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四周有城墙围绕。
四面由筒子河环抱。
城四角有角楼。
四面各有一门,正南是午门,为故宫的正门。
宫殿风景名称午门金水桥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坤宁门御花园神武门(中轴线)养心殿钟粹宫珍妃井故宫九龙壁太极殿钟表馆储秀宫如意馆上书房乾隆花园长春宫慈宁宫漱芳斋景阳宫重华宫宝月楼建福宫雍和宫宁寿宫坤宁宫延禧宫翊坤宫寿康宫永和宫皇极殿体和殿绘画馆青铜馆皇史宬隆宗门故宫角楼三希堂(两翼)宫殿介绍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
“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 1 外朝,以北为内廷。
故宫外朝、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
[2]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位于整座皇宫的中轴线,其中三大殿中的“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
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
此外两翼东有文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六宫、西六宫、斋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
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游玩之所。
内廷东部的宁寿宫是当年乾隆皇帝退位后养老而修建。
内廷西部有慈宁宫、寿安宫等。
此外还有重华宫,北五所等建筑。
北京故宫历史故宫的建造历时14年,是明永乐年间在元大都宫殿的基础上兴建。
明初主持设计者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
人称“蒯鲁班”。
故宫从永乐年间建成到1912年清帝逊位的约五百年间,历经了明清两个朝代二十四位皇帝,是明清两朝最高权力中心的代表。
北京故宫调查报告建筑名称北京故宫地理信息平面布局成员近照保护等级世界文化遗产建造年代始建于1406年重修于2005年地理位置北京市西城区小组成员甄海宇邓方竹郑纳川调查时间2012-06-051 建筑概况1.1 自然与人文环境居民状况:故宫旧称紫禁城, 因为特殊的历史地位, 附近鲜有居民区和民宅。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故宫附近规划改造, 南池子和北池子大街两旁有部分民宅, 多以平房四合院为主。
交通状况:位于北京市中心, 天安门城楼以北, 被护城河包围。
北边的神武门紧挨景山前街, 和景山公园南门相对。
西边是北长街和南长街, 东边是北池子大街和南池子大街, 是北京的政治文化中心地带。
在旅游旺季, 故宫周边各个交通要道均比较拥堵。
环境变化:1406年(永乐四年), 明成祖颁诏迁都北京, 下令仿照南京皇宫营建北京宫殿。
1420年(永乐十八年), 北京宫殿竣工。
次年发生大火, 前三殿被焚毁。
1441年(正统六年), 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宫。
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 紫禁城大火, 前三殿、奉天门、文武楼、午门全部被焚毁, 至1561 年才全部重建完工。
1597年(万历二十五年), 紫禁城大火, 焚毁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复建工程直至1627年(天启七年)方完工。
1644年(崇祯十七年), 李自成军攻陷北京, 明朝灭亡。
李自成撤退前焚毁紫禁城, 仅武英殿、建极殿、英华殿、南熏殿、四周角楼和皇极门未焚, 其余建筑全部被毁。
同年清顺治帝从沈阳迁都至北京。
此后历时14年, 将中路建筑基本修复。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 开始重建紫禁城其余被毁部分建筑, 至康熙三十四年基本完工。
1735年(雍正十三年), 清高宗(乾隆帝)即位, 此后六十年间对紫禁城进行大规模增建和改建。
1925年, 在原紫禁城的基础上建立故宫博物院2005年, 北京故宫开始进行为期19年的大修。
主要环境问题:1.2 在旅游旺季, 人流量较大, 路面垃圾较多;因为故宫是古建群, 所以绿化较差, 高耸的绿色植物非常少。
北京宫殿建筑特色考察报告北京宫殿建筑特色考察报告范文1.建筑特色故宫始建于公元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
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3,600平方米。
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
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间半,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7间(而此“间”并非现今房间之概念,此处“间”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
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
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
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
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
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
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
“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
故宫外朝、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
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
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
此外两翼东有文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西六宫、斋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
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
内廷东部的宁寿宫是当年乾隆皇帝退位后养老而修建。
内廷西部有慈宁宫、寿安宫等。
此外还有重华宫,北五所等建筑。
2.建筑历史故宫始建于公元1406年(永乐四年),1420年(永乐十八年)基本竣工,历时14年,是明成祖朱棣始建,在元大都宫殿的基础上兴建。
占地72万平方米(长960米,宽750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是明朝第皇帝朱棣始建,设计者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用30万民工,共建了14年,有房屋9999间半,主要建筑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保和殿也是科举考试举行殿试的地方,殿试的一至三名分别称状元、榜眼、探花。
第1篇一、前言故宫,又称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
为了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我们一行人于近日开展了故宫实践活动。
以下是本次实践活动的总结报告。
二、实践背景故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选择了故宫作为实践基地,希望通过此次实践活动,让同学们亲身感受故宫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
三、实践内容1. 参观故宫博物院我们首先参观了故宫博物院,游览了太和殿、乾清宫、坤宁宫等主要殿堂。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了解了故宫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以及文物藏品。
通过参观,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故宫作为古代皇家宫殿的庄严与气派。
2. 参与故宫文创活动为了更好地体验故宫文化,我们参加了故宫文创活动。
在活动中,我们亲手制作了故宫主题的文创产品,如故宫书签、故宫钥匙扣等。
通过亲手制作,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故宫文化,并将其融入日常生活。
3. 参观故宫宝蕴楼宝蕴楼是故宫博物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收藏了大量的宫廷文物。
我们参观了宝蕴楼,了解了宫廷文物的修复和保护工作。
通过参观,我们认识到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故宫博物院在文物保护方面的努力。
4. 参观故宫角楼角楼是故宫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
我们参观了角楼,了解了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
通过参观,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古代建筑师的智慧和创造力。
5. 参观故宫文华殿文华殿是故宫的重要殿堂之一,曾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
我们参观了文华殿,了解了其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通过参观,我们认识到故宫在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地位。
四、实践收获1. 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我们深入了解了故宫的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 增强文化自信在参观过程中,我们为中华民族拥有如此丰富的文化遗产而自豪,增强了文化自信。
设计专业故宫考察报告摘要本次考察报告旨在通过对北京故宫的考察,了解其建筑风格与设计理念,为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借鉴与启发。
通过实地考察与文物展览,我们深入了解了故宫的建筑、园林以及装饰艺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有了更为深入地认识。
一、简介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市中心,自龙潭湖至北海、自天安门至景山,面积达72万平方米。
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也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之一。
二、建筑风格故宫以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为基础,兼收并蓄了中外建筑风格的精华之处。
整个建筑群分为内朝和外朝部分,其中内朝是皇宫禁地,外朝是朝廷行政和外交办公区。
故宫的建筑形式严格参照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模式,注重对称与平衡,以及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这些建筑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有严格规定的尺寸,构成了整个建筑群的和谐与美感。
另外,故宫的建筑装饰也十分精美,运用了丰富多样的技法和材料。
琉璃瓦、飞檐斗拱、镏金花纹等都展示出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
三、园林设计除了建筑本身,故宫还有着独特的园林设计。
故宫内有许多花园、庭院和假山,通过合理的布局和景观点的选择,形成了自然与人工的有机结合。
这种设计手法在传统中国园林中被称为“山水诗意”。
在故宫的园林中,我们可以看到流水、亭台、假山等元素的精心搭配。
这些元素以及树木、花卉的种植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得整个园林如诗如画。
四、装饰艺术故宫内的装饰艺术也是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重点。
故宫中保存着丰富的文物和艺术品,其中包括了瓷器、绘画、玉器、珠宝等多种艺术品。
这些艺术品的设计和制作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的审美和工艺水平。
通过对故宫文物展览的参观,我们能够学习到中国古代设计的精髓和创新思维。
例如,在瓷器的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到精致的纹饰和形制设计,以及细腻的手工制作。
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借鉴和运用到现代设计中的。
五、总结与启示通过这次对故宫的考察,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有了更深入地认识。
一、前言2023年8月,我有幸参加了历史文化学院组织的明清故宫实习活动。
在为期两周的实习期间,我有幸走进这座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古代宫殿,亲身感受故宫的历史厚重与艺术魅力。
此次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加深了对明清故宫的了解,更提升了我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实习内容1. 故宫博物院概况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市中心,占地72万平方米,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它曾是明清两代皇帝的皇宫,也是中国宫廷建筑艺术的典范。
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大量珍贵文物,是研究中国历史、文化、艺术的重要场所。
2. 实习部门及工作内容本次实习,我们分为五个小组,分别前往故宫博物院文物管理处、文保科技部、文创事业部、展览部、宣传教育部等五个部门进行实习。
以下是各小组的实习内容:(1)文物管理处:参与整理故宫借展文物点交单,了解部门的基本工作流程,翻阅图册,了解故宫所藏文物情况。
(2)文保科技部:学习文物修复和保护技术,参观文保实验室,了解文物修复的流程和设备。
(3)文创事业部:参与文创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学习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相结合。
(4)展览部:参观展览,了解展览策划、布展、撤展等流程,学习展览设计和布置技巧。
(5)宣传教育部:参与教育活动策划,学习如何将故宫文化传承下去。
三、实习收获1. 深入了解明清故宫的历史文化通过实习,我深刻认识到明清故宫在中国历史、文化、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故宫不仅是明清两代皇帝的皇宫,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象征。
在实习过程中,我参观了故宫的各个宫殿、院落,了解了故宫的建筑风格、文物藏品、历史故事等,对故宫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2. 提升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实习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锻炼了团队协作、沟通、组织等综合能力。
在各个部门实习期间,我与同事们共同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
3. 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在故宫实习期间,我深切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故宫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故宫博物院考察报告篇一:故宫博物院考察报告故宫博物院考察报告张舒翔10月20日上午我们一家人来到故宫博物院进行考察。
故宫,坐落在北京的中心,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建筑群,举世闻名。
故宫博物院的简介:这座建立于1925年10月的博物院是在明朝和清朝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文物收藏主要来源于宫中收藏。
宫城称为紫禁城,周围有护城河环绕。
城墙四面辟门:南面正门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分别为东华门和西华门,门上都设重檐门楼,造型华美,我们就是从南面的午门进入,于北门神武门出来。
整组宫殿建筑布局与形制均严格按照封建礼制和阴阳五行学说设计与营造,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从午门进入后,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太和门,然后依次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三座宫殿是紫禁城前半部的中心,东西辅以文华、武英二殿,统称为“外朝”,是明清两代皇帝办理政务、举行朝会及其他重要庆典的场所。
其中太和殿重檐庑殿,是现存中国古代建筑中最高大的建筑,是封建皇权的象征,皇帝登基、万寿、大婚、册立皇后等均在这里举行。
中和殿为攒尖顶,是大朝前的预备室,供休息之用。
保和殿为重檐歇山式,殿内沿袭宋元减柱造法式,空间开阔,在清代时宴请王公、举行殿试等的地方。
文华殿在明代是太子读书、举行经筵学典礼和召见学士的地方。
英武殿原召见大臣议事之处,但实际应用很少。
三大殿建于八九米高的汉白玉石台基上,一律红墙黄璃瓦,色调鲜丽。
不同的屋顶使建筑体型主次分明,富于变化。
穿过保和殿后的乾清门,就是内廷,包括一乾清宫为中心的中路和左右侧大片妃嫔所居的院落式寝宫。
其中乾清宫是皇帝正寝,坤宁宫是皇后所居,明朝嘉靖时,两宫之间又建了一座小殿“交泰殿”,于是成了外三殿与内三殿的布局。
左、右为东、西六宫,后来是御花园,分别为皇帝、皇后、妃嫔们的寝宫和活动场所。
在此以外,东有皇极殿、宁寿宫、养性殿、乐寿堂等建筑,习惯上称为外东路,为准备皇帝退位后生活所建。
一、前言故宫,又称紫禁城,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古代宫廷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于2021年10月参加了为期一天的故宫参观实践活动。
以下是我对此次参观的所见所闻及所思所感的实践报告。
二、参观过程1. 故宫概况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占地约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共有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
故宫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竣工,历时十四年。
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中心。
2. 参观路线我们按照故宫的参观路线,依次参观了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等主要建筑。
此外,我们还参观了故宫博物院内的多个展厅,如珍宝馆、陶瓷馆、绘画馆等,欣赏了丰富的文物藏品。
3. 参观感受(1)建筑之美故宫的建筑风格独特,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
红墙黄瓦,金碧辉煌,让人仿佛穿越到了古代宫廷。
太和殿、乾清宫等主要建筑规模宏大,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
(2)文物之宝故宫博物院收藏了大量的文物,包括书画、陶瓷、金银器皿、玉器、宫廷用品等。
其中,许多文物都是国宝级文物,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在参观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3)历史之重故宫见证了明清两代的历史变迁,承载了无数辉煌与沧桑。
在这里,我仿佛看到了古代帝王的生活场景,感受到了古代宫廷的繁华与衰落。
三、实践心得1. 增长知识通过参观故宫,我对中国古代宫廷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古代建筑、艺术、历史等方面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2. 激发爱国情怀故宫是我国古代宫廷建筑的典范,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繁荣与辉煌。
在参观过程中,我深感自豪,激发了我的爱国情怀。
3. 提高审美素养故宫的建筑、文物等都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在参观过程中,我学会了欣赏古代建筑的美,提高了自己的审美素养。
博物馆考察报告博物馆考察报告博物馆是保护、展示、研究文化艺术和自然科学遗产的重要场所,是人们了解历史、文化、科技进步的窗口。
为了加深对博物馆的认识,我进行了一次博物馆考察,并撰写了此文档,介绍我对博物馆的认识和体验。
考察的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位于我国首都北京市。
该博物馆是我国最大的文化和科学教育基地之一,内容涉及中国古代历史、民族文化和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
该博物馆分为多个展厅,每个展厅呈现不同的历史和文化主题,总展览面积约为6万余平方米。
首先,我进入了中国瓷器展厅。
这里展示了中国瓷器的发展演变史,同时也展示了瓷器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应用与价值。
通过一件件精美的瓷器,我领略到了中国陶瓷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此外,该展厅还介绍了瓷器的生产工艺和装饰技法,让我对瓷器的制作和修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接着,我来到了中国书画展厅。
这个展厅陈列了各个历史时期的书画名家的作品,包括了隋唐五代到当代,从唐朝张旭的《兰亭序》到齐白石的《秋山图》。
这些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是中国文化精髓的代表。
通过欣赏这些经典作品,我对宋元明清时期的书画风格和特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随后我来到了恐龙化石展厅。
这个展厅展示了我国的恐龙化石和世界上的一些恐龙化石,以及恐龙的习性和生活方式。
恐龙的巨大体型、凶猛外表和原始形态让我十分震撼。
布满各种恐龙化石的展厅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大型的自然历史博物馆,让我在这里领略了宏大的生命历史。
此外,我还参观了中国古代青铜器、玉器、金银器、商周青铜器、陶俑、宋代瓷器、紫砂壶、中国戏曲艺术等多个展厅。
每个展厅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总体而言,这次博物馆考察让我对博物馆的历史文化和学术价值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博物馆中,我不仅了解到了很多关于历史文化的知识,而且也体会到了文化乃至生命的真正价值。
我相信,通过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博物馆,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传承我们的民族精神,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并尊重世界上不同的文明和文化。
参观博物馆实践报告在大学学习历史文化的时候,我意识到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是密不可分的。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历史,我决定参观博物馆。
在这次实践中,我选择了中国历史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作为我的目的地。
第一站,我参观了中国历史博物馆。
博物馆位于首都北京,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历史博物馆。
步入博物馆,我首先被宏伟的建筑所吸引。
博物馆外观设计独特,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进入博物馆内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巨大的展厅。
展厅内展示了丰富的历史文物,可以让观众感受到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
整个博物馆分为多个展区,每个展区都有不同的主题,让观众可以有内聚性地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
我特别关注了博物馆中的陶瓷展区。
这个展区展示了中国独特的陶瓷文化,包括各个朝代的陶瓷器皿、雕塑和瓷砖。
通过这些陶瓷文物,我了解到中国陶瓷技术的卓越和中国陶瓷在世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除了陶瓷展区,博物馆中还有其他主题的展区,如绘画、书法和古代文学等。
在这些展区,观众可以欣赏到中国古代艺术的精华。
我特别喜欢书法展区,书法作品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人,展示了中国文字的美感和独特的艺术性。
第二站,我前往了故宫博物院。
故宫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它以其宏伟的建筑和丰富的文物而闻名于世。
步入故宫,我仿佛穿越回了古代,感受到了帝王的威严和古代皇宫的宏大。
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一系列古建筑群的总称。
这些建筑群以其壮丽的建筑、精美的雕刻和珍贵的文物而受到世人的瞩目。
在故宫内部,我参观了多个展厅,其中包括文化艺术展厅、宫廷生活展厅和宫殿建筑展厅等。
在文化艺术展厅中,我欣赏到了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如碑刻、绘画和雕塑等。
这些艺术品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艺术才华。
在宫廷生活展厅中,我了解到了古代帝王和皇后的生活方式。
展厅内展示了他们的寝宫、宴会厅和娱乐场所等。
通过观看这些展品,我感受到了古代皇宫的豪华和壮丽。
艺术考察报告范文前言艺术考察是一种通过实地观察、体验和分析来了解艺术作品的方法。
艺术考察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艺术作品,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和艺术风格,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篇艺术考察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艺术考察报告范文选题背景本次艺术考察的选题是中国古代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通过对中国古代建筑的考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演变和文化内涵,同时也可以欣赏到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魅力。
考察地点本次艺术考察的地点是北京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
故宫博物院的建筑风格典雅华丽,具有浓郁的中国古代文化气息。
考察内容本次艺术考察主要围绕故宫博物院的建筑进行。
首先,我们参观了故宫博物院的主要建筑群,包括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
这些建筑都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我们仔细观察了这些建筑的结构、布局、装饰等方面,了解了它们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点。
其次,我们还参观了故宫博物院的陈列馆,欣赏了其中的文物和艺术品。
这些文物和艺术品包括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各个方面,如建筑构件、装饰图案、器具等。
通过欣赏这些文物和艺术品,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最后,我们还参观了故宫博物院的园林,欣赏了其中的建筑和景观。
故宫博物院的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代表之一,具有浓郁的中国古代文化气息。
我们仔细观察了园林中的建筑和景观,了解了它们的设计理念和艺术特点。
考察收获通过本次艺术考察,我们收获了很多。
首先,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演变和文化内涵,了解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点。
其次,我们提高了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学会了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最后,我们也更加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更加珍视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
结语艺术考察是一种很好的了解艺术作品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艺术作品,提高我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研学考察报告研学考察报告一、引言研学考察是一种通过实地参观、体验和探索的方式,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目标地区的文化、历史、自然环境及相关产业发展状况的教育活动。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扩展视野,本文报告了我们班级一次研学考察活动的详细情况和所获得的收获。
二、考察地点选择本次研学考察我们选择了北京市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名城作为目的地。
北京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优势,对我们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现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考察活动安排1. 参观故宫博物院作为中国皇家建筑的代表,故宫博物院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帝王文化的辉煌和博大精深。
我们参观了乾清宫、太和殿和紫禁城等重要建筑,听取了具体的历史讲解和相关文物的介绍。
通过参观故宫,我们对中国古代帝王的生活和文化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游览长城我们在考察期间还游览了中国的长城。
长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国防工事的伟大和雄伟壮丽的建筑风格。
我们徒步走了一段长城,感受了其曲折蜿蜒、威严庄重的城墙,同时也对中国古代国与国之间的边防交通有了更深的认识。
3. 参观颐和园作为中国古代帝王园林的代表,颐和园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优美和精致。
我们游览了颐和园内的长廊、湖泊和建筑群,了解了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设计理念。
通过参观颐和园,我们对中国古代园林艺术和皇家庄园的规模和气势有了更深入的感受。
四、考察活动收获1. 增长知识通过实地参观和导游的讲解,我们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我们学习到了中国帝王的历史,了解了皇宫的构造和各个建筑的用途,深入了解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渊源。
2. 拓宽视野此次考察活动让我们走出了教室,亲身体验了北京的历史和魅力。
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建筑,感受到了优美的风景,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厚重和独特。
这次活动让我们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3. 促进团队合作在此次考察活动中,我们需要相互合作,互相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