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公开课教案修订版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7
《咬文嚼字》教案
[教学目的]
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2培养阅读、写作“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精神。
[教学重点]
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①在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拎出观点。
②确定课文的中心论点。
③评价作者观点。
2写法揣摩
①学习本文由实例引入,中间才牵出中心论点的写法,以打破中学生写议论文总爱在开头揭旨的俗套。
②学习本文透辟例析的方法,以克服中学生议论文中“论点+论据=论证”的流弊。
[教学方法]
自读,理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自由举书中例分析作者如何正确运用例证法。
合作探究,把握作者的观点。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上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个故事. 话说明朝时有一位京官姓钱名宰,这天上早朝时可能迟到了,挨了批评,心想,在皇帝眼皮底下为官真累,回家后发牢骚写了一首诗,诗曰:
四鼓钟声起穿衣
午门朝见尚嫌迟
何时得遂田园乐
睡到人间饭熟时.
本是在家发发牢骚,没想到这事传到皇上的耳朵里,皇上不高兴了,于是,第二天上早朝时,在处理完公务后,皇上特意说起了这件事,皇上说:“钱爱卿,听说你昨天写了一首诗,诗写的不错,但如果改动一个字这诗就更好了。”钱宰一听吓得浑身发抖,心想这皇上太厉害了,在我家里都安插了耳目,于是连忙说:“请皇上赐教。”皇上说:“将…嫌‟字改成…忧‟字就更好了。
同学们说一说,“嫌”改为“忧”,有何变化。
明确:“嫌”字明显有发牢骚之嫌,我起这么早来上早朝,皇上你还嫌我来迟了,换成“忧“字境界全变,起这么早上早朝都担忧来晚了,简直是一位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公仆了。
可见,一字之易,境界全变,所用词语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同,所以我们在说话写文章的时候要字斟句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专门谈论这一问题的文章——《咬文嚼字》
二、解题
1、让学生明确本文论题是“咬文嚼字”,它只是圈定论述范围,而其论点要在文章中求取。
咬文嚼字释义
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
例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
B.形容卖弄才学。
例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例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也毫无用处。
作者如何解说咬文嚼字?用文中语句回答。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题目的含义:
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态度,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三、文本探究
(一)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预习成果。
(二)学生小组上台展示(一人为代表,其他人补充)
探究论题一;郭沫若改字
你是没骨气的文人!
你这没骨气的文人!
(1)郭沫若是怎么看待“你是”,和“你这”这两个句式的区别的?
(2)既然郭沫若觉得“你这”的句式表示坚决的判断,所以他又对另外一个句子也做了改动,我们看看,这个句子改动如何?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3)由此,给我们的启示什么?你还能列举类似的例子吗?
教师小结补充:句式不同感情不同
2、王若虚改字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1)朱先生怎么看待王若虚的改动?
改动的句子失去了什么意味?
(2)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教师总结补充:繁简不同,意味不同
探究论题三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1)后人多赞美韩愈的“敲”用得好,作者对此怎么下结论的?
(2)这两个字,分别是什么样的意境?
(3)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你能列举诗歌中炼字的例子吗?
教师总结补充: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探究论题四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
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
合情合理的想象,“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两句诗回答问题:1).诗中人物所处的环境:
2)诗中人物所进行的活动:
3)诗中表达诗人什么的情趣?
4)用的修辞手法?
5)由此,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教师总结补充:联想与否,意蕴不同
(三)小结四个例子。
(1)四个例子,四个角度;句式不同,情感不同;繁简不同,意味不同;字眼不同,意境不同;联想与否,意蕴不同。
(2)看了朱先生对四则材料的咬文嚼字,你觉得,文学的语言要怎么样?(叫学生说)
师:文学的语言要能准确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要能够把自己想要说的通过恰当的词语表达出来,什么样的人写什么样的文章,什么样的心情写什么样的文章,什么样的状态下写什么样的文章。
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
——福楼拜(法国)(3)用四个例子阐明这个观点的方法叫什么呢?例证法
板书:准确表达------例证法(正反)
6、朱先生不仅仅停留在这样一个层面上,他还给了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请大家读第七、八自然段,找出他的观点。(叫学生说)
明确:语言要创新,不能走套板反应。就是韩愈的那句话“惟陈言之务去”(引用)
板书:要创新----引证法
拓展训练:炼字
早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