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公开课教案修订版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7
咬文嚼字教案优秀3篇《咬文嚼字》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2.明确字词意义有词典义和联想义的区别。
能力目标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2.借鉴吸收课文的写法。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写作要“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
●教学重点了解文章结构,确定中心论点,评价作者的观点。
●教学难点学习揣摩本文透辟例析的方法,克服写作中习惯性流弊。
●学习方法1.指导学习,讨论归纳,共同评析;2.制作卡片,整理文章内容,进行专题讨论;3.练习巩固,提高写作。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胶片或多媒体设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掌握文章内容,理出作者观点,结合练习题进行评价。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一同学习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一篇谈文章的文章——《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是个成语,它在平时的语言运用中是什么意思?明确:指过分地斟酌字词或死抠字眼,讽刺不必要的抠住字眼不放,不领会文章精神,或者当众讲话时炫耀自己的学识。
好!同学们的回答非常正确,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词典中是如何解释的。
投影或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汉语大词典》中列有三个义项: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
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
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
同学们,这三个义项,可以这么说,没有一个褒扬的。
那么,这个成语出自何处呢?元代无名氏写的剧本《杀狗劝夫》的第四折,有这样一句台词:“哎,使不得你咬文嚼字。
”这便是它的出处。
无论是出处,还是词典的解释,这个词都没有褒扬的意思,而朱光潜先生却把它作为文章的标题,大书特书。
他是如何理解这个词的呢?下面就请同学们细研课文,看一看“咬文嚼字”的新意义。
二、作者介绍投影或多媒体显示作者情况。
朱光潜(1897年~1986年)安徽桐城人,我国现代著名美学家。
清代,桐城派出了以方苞、刘大、姚鼐为代表的一大批文学家,称为“桐城派”,其文章特点在于简洁,朱光潜早年曾在桐城派古文家私塾中读书,旧学功底很深。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5篇第一篇: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咬文嚼字》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品味课内外诗文有关用字佳话实例,体会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主动研究有关资料,有所积累,有所思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严谨的语文学习习惯。
课文重点:提炼朱光潜先生的观点,品味妙语佳句课文难点:通过品味妙语佳句,从而体会到朱光潜的观点;在品味语言时能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方法:整体感知——拓展延伸——迁移应用。
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突出学生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用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咬文嚼字”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
对这个成语的解释,在《汉语大词典》上列有三个义项:(1)形容过分推敲字句;(2)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3)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现代汉语大词典》中云:“过度地斟酌字句(多用来讽刺死抠字眼儿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没有一项意思是褒扬的。
而今天我们来学习朱光潜先生的美学文学论文《咬文嚼字》,看看在他的笔下,“咬文嚼字”有什么新的意义呢?二、作者简介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
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他的美学理论在中国当代美学流派中自成一派,影响甚大。
主要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
三、分析课文1、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新的含义?(第三段中,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2、作者为什么要提倡“咬文嚼字”?用了哪些实例?明确:(1)郭沫若改字;(2)王若虚改《史记》;(3)韩愈改诗;(4)苏轼与《惠山泉烹小龙图》;(5)关于“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价。
(完整版)《咬文嚼字》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第一篇课文《咬文嚼字》。
本文通过对“咬文嚼字”这个成语的来历和含义的讲述,教育学生要认真学习语文,善于发现和纠正错误,做到准确无误。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教育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认读和理解“咬文嚼字”这个成语,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含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使学生认识到准确表达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认读和理解“咬文嚼字”这个成语,掌握成语的来源和含义。
难点:深刻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想要传达的教育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咬文嚼字”的寓言故事,引发学生对成语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进行查阅。
3. 合作探讨(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成语“咬文嚼字”的理解,以及课文中哪些地方让自己印象深刻。
4. 讲解分析(1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详细解释成语“咬文嚼字”的来源和含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实践练习(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关“咬文嚼字”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成语:咬文嚼字解释:过分地斟酌字句。
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用法:谓故意卖弄学识,也指十分认真地斟酌字句。
来源:根据《三国志·吴书·孙权传》的一段记载演变而来。
七、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2. 运用“咬文嚼字”这个成语写一个句子,并解释其含义。
《咬文嚼字》语文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第三册,第七单元《咬文嚼字》一篇。
详细内容包括对课文中生僻字词的解析、词句的修辞手法分析、以及作者在文章中想要传达的深层含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中生僻字词的读音、书写和用法;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激发他们对文字游戏的兴趣,引导他们认识到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文字游戏的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3. 生僻字词解析:讲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让学生做好笔记。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解释作者的观点和论据。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
6.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观点进行深入分析。
六、板书设计1. 《咬文嚼字》2. 板书内容:生僻字词解析修辞手法分析作者观点和论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篇你喜欢的文学作品,找出其中的修辞手法,并解释其作用。
2. 答案:学生需提交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包括作品名称、作者、修辞手法分析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推荐阅读《修辞学导论》等书籍,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修辞手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僻字词解析2. 修辞手法分析3. 作者观点和论据的理解4. 作业设计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生僻字词解析1. 字形结构:分析生僻字词的字形结构,帮助学生记忆。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通用12篇)《咬文嚼字》教学设计篇1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 1. 分析评价课文.2. 借鉴汲取其中精华.3. 把握思想感情.4. 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教学重点 1. 把握思想感情.2. 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教学方法点拨法教学过程预习点拨:1. 研读两遍,初步了解文意.2. 筛选重点字词,查阅工具书予以把握.课时目标:熟习课文,把握结构,分析评价课文观点留意筛选重点语句,尝试借鉴汲取其中精华一.导入诵读课文,把握基础学问.出示习题,进行检测.同学完成.1. 了解有关常识: 朱光潜,闻名_________主要著作有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2. 从文中找诞生僻的字词加以解决:正音: 锱铢镞岑牍下乘蕴藉付梓了解词义: 咬文嚼字---- 推敲———蕴藉———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点拨1、解题:咬文嚼字正象说的“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好”。
《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是:“过分的斟酌词句(多用指死抠字眼而不领悟精神实质)。
”《汉语大词典》上列有三个义项(1)形容过分推敲词句;(2)形容掉书或灰卖弄才学;(3)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2、说说本文的层次结构是怎样的?本文除结语之外,大体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举了三个例子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亲密关系。
三个例子,三种类型,三层意思。
例一说明不同句式不同意味;例二说明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例三说明不同字眼不同意境。
其次部分,讲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正负两面。
正面,是善用联想意义,使意蕴丰富,有奇妙的艺术效果;负面,是“套板反应”,一派套语滥调,全无新颖的意味。
出示习题,同学概括分析:1. 口头归纳概括本文主要意思(用一两句话)2、分析结构,归纳要点分析评价1. 从文中找出表明思想观点的语句并摘录下来2. 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和熟悉3. 文章标题与观点的关系是怎样的,结合课文谈谈你对标题的理解(提示:先看就二者关系的论述,再留意标题的基本义与在文中的意思的不同,然后联系个人的学习及写作状况来谈)分析.借鉴1. 在阐述”炼”字的道理时与郭先生的观点有哪些不同,他认为起主要作用的是什么2. 文中”咬文嚼字”的意思包含几点,侧重于那个范畴,它的精髓在什么方面导练1. 研读课文,结合个人平常学习及写作状况,深化理解观点。
高二语文教案《咬文嚼字》(优秀6篇)篇一:高二语文教案《咬文嚼字》篇一教学目的: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2、通过对文中几个实例的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
教学重点:体会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学会在阅读和写作中“咬文嚼字”。
教学过程:一、导入:“咬文嚼字”《汉语大词典》中列有三个义项: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学问;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幻灯片显示)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咬文嚼字》,则提倡我们要咬文嚼字,那么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样新的意义呢?作者为什么要提倡咬文嚼字呢?二、作者简介:三、分析课文观点:1、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新的含义?(读第3段)2、作者为什么提倡咬文嚼字?明确:看课文例子分析道理:(1)“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不同句式,不同意味文字和思想情感关系密切(2)《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增减文字,意味不同(3)“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不同字眼,不同意味(4)《惠山烹小龙团》三、四句的剖析用联想义,意蕴丰富(5)“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滥词旧语,毫无新意在上述讨论基础上列举课外寻找的实例并加以评说。
教师先引一些学生熟悉的实例先行进行解说,如:(1)原文:眼看朋辈成新鬼改文:忍看朋辈成新鬼(2)原文:春风又到江南岸改文:春风又绿江南岸(3)原文:红杏枝头春意浓改文:红杏枝头春意闹(4)填词:女飞人乔伊娜那令人xx的速度在人类追求极根的理想中书写了辉煌的一笔。
提示:这句话中包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大家填写的词是什么?知道作者是怎么写的吗?明确:为什么大家想到的是叹为观止之类的词呢?说明“套板反应”在起作用。
小结:在总结课内外诸多实例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语言跟思想情感走,更换了文字就同时更换了思想情感。
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咬文嚼字教案(优秀3篇)《咬文嚼字》教案篇一一、【教学目的】1、理解作品所说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2、学习前人如何咬文嚼字,推敲语言的,进一步领会品味语言的重要性3、增强学生推敲文字的意识,关注文字语言使用规范的问题二、【教学重点】以本篇为单元阅读小结,加深对品味语言的理解与运用三、【教学过程】1、导入课文语言是思想交流的工具,在人类文明历,许多传世和不朽的名篇有着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的力量。
在生活中如果采用好的词语,不仅准确表达含义,而且使听者读者产生兴趣,达到好的效果。
比如,《新民晚报》某日头版头条登出了一条新闻,标题是:(展示)论坛开讲“福”临上海(实物展示)报道的是世界的福布斯全球总裁会议在上海召开的新闻。
(发问)标题中,哪个字最吸引你呢?学生可能回答:是“福”教师:最吸引我的目光的也是这个“福”字,因为这个“福”不仅扣住了“福布斯论坛”这个名词,而且,全球重要的商界、政界、学界人士聚集我们上海,讨论经济发展问题、为经济把脉,这对正值经济大发展的上海来说,可不是福分吗?这一个“福“字用真是生动。
我们古人也讲“吟安一个字,捻短数径须。
”看来“咬文嚼字”不一定总是贬义。
(引入课文)2、解题:咬文嚼字的原意对文字的过分计较。
作者使用它来作为题目,显然另有一番用意。
3、学生理解文章,思考:作者为把“咬文嚼字”的道理讲的生动具体,举了哪些例子?{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教师归纳:共三个例子,一个例子说明了一层意思。
一是郭沫若改字(板书),二是王若虚改文(板书)三是贾岛吟诗(板书)到底这些文字改动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我们也来品味品味。
{学生小声自读,体会文字,自由发言。
}教师明确:第一个例子,“你这”在婵娟骂宋玉时,表达了她的极端憎恶之情,而在《红楼梦》,里,用是有了讽刺的意味。
说明不同情况下改“是”为“这”,情感变化是不同的。
(板书)第二个例子:王若虚删去一些重要字句,文章失去了原来味道,李广将军神勇无比的形象难以体现了。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咬文嚼字》教案优秀3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白话文给您最好的朋友。
《咬文嚼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理出作者观点。
2、结合练习,品味佳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3、通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求真求是“咬文嚼字”的精神。
教学难点:借鉴本文的分析方法,培养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A、导入下面两个句子中,哪个更符合林黛玉的形象特征?说明理由。
两弯似蹙非蹙的 烟眉,一双似喜非喜的含情目。
两弯似蹙非蹙的 烟眉,一双似泣非泣的含露目。
明确:学生也许会有不同的想法和见解,只要自圆其说即可,教师应该给以相应的鼓励。
总结:师提出自己的观点——比较认同第二种描写。
理由:1、含露者,是说黛玉的两眼常似湿润,就好象仙露明珠,就象文中后面的“泪光点点,娇喘微微”用意相同。
2、从林黛玉一生的悲剧来看,她的前生是一棵绛株草,来到人世间就是为了偿还眼泪的,可以说她就是水做的,而“泣”和“露”正是对她悲剧人生的准确表述。
3、“蹙”是皱眉的意思,皱眉应该是身体不适或者心里不痛快的时候的一种表情,也正合了后面的描写。
而似喜非喜,林妹妹的喜从何呢?对于《红楼梦》这部巨著来说,这20个字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但是只要我们仔细斟酌就会发现,这短短的几个字却可以把林妹妹的一生都概括在内了。
如果说鲁迅作品的每一页都挤满了研究者的脑袋,那么《红楼梦》中的每个字每个标点符号都浸透着红学家的心血,可见咬文嚼字的重要,下面我们就看看朱光潜先生是怎样咬文嚼字的呢?B、介绍作者1、找同学介绍作者。
2、补充总结:朱光潜先生是我国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他精通英语,法语,德语,在晚年80岁的时候还自学了俄语,并且一生翻译了很多的著作。
[咬文嚼字的教案]咬文嚼字教案精选6篇《咬文嚼字》教案篇一“咬文嚼字”一般解释为:过分地斟酌字词(死抠字眼,不领会精神实质)。
作者赋予这个成语一种新的意义,就是在文字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作者提倡“咬文嚼字”,认为语言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文字的优劣要从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现的意境上去辨别,文字的运用,要从思想感情的透彻、凝练、创新入手。
朱光潜(1897-1986),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
笔名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
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近代。
王国维、蔡元培、鲁迅、周扬等为我国现代美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但是直到20世纪三十年代,美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这时朱光潜写的《文艺心理学》、《谈美》、《诗论》等专著,具有开拓意义。
朱光潜也是我国现代比较美学和比较文学的拓荒者之一。
1933年回国前所作的《诗论》是我国比较美学的典范作品,用西方诗论来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著名诗论,触类旁通,潇洒自如,美不胜收。
朱光潜认为:“在我过去的写作中,如果说还有点什么自己独立的东西,那还是《诗论》。
《诗论》对中国诗的音律,为什么中国诗后来走上律诗的道路,作了一些科学的分析。
”此外,他的《文艺心理学》也是融贯中西的经典著作。
《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美学史著作,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代表了中国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的水平。
对黑格尔《美学》的翻译,为他赢得了崇高声誉。
他的数量众多的译著和译文为我国的美学研究和文艺理论研究铺平了前进的道路。
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任教。
解放后,一直是北京大学教授。
朱光潜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
“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
”“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
”“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
咬文嚼字-公开课优秀教案修订版第一章:咬文嚼字的含义与重要性1.1 咬文嚼字的定义1.2 咬文嚼字的重要性1.3 咬文嚼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第二章:咬文嚼字的技巧与方法2.1 词语的选择与搭配2.2 句式的运用与变化2.3 修辞手法的运用第三章:咬文嚼字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3.1 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3.2 深入理解句子的含义3.3 全面理解文章的主旨第四章:咬文嚼字在写作中的应用4.1 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4.2 运用咬文嚼字提高文章的质量4.3 咬文嚼字在写作中的注意事项第五章:咬文嚼字在口语交流中的应用5.1 清晰表达自己的意思5.2 运用咬文嚼字提高口语表达能力5.3 咬文嚼字在口语交流中的注意事项第六章:咬文嚼字在不同文体的应用6.1 散文中的咬文嚼字6.2 小说中的咬文嚼字6.3 诗歌中的咬文嚼字第七章:咬文嚼字与语境的关系7.1 语境对咬文嚼字的影响7.2 咬文嚼字在特定语境下的运用7.3 咬文嚼字与语境的相互作用第八章:咬文嚼字与风格的关系8.1 风格对咬文嚼字的影响8.2 咬文嚼字在不同风格作品中的运用8.3 咬文嚼字与风格的相互影响第九章:咬文嚼字的实践与训练9.1 咬文嚼字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9.2 咬文嚼字的训练方法与技巧9.3 咬文嚼字的实践与反思第十章:咬文嚼字的评价与反思10.1 咬文嚼字的评价标准10.2 咬文嚼字的反思与修正10.3 咬文嚼字在终身学习中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咬文嚼字的含义与重要性1.1 咬文嚼字的定义:此环节需要重点关注咬文嚼字的准确定义,以及它与语言精确性的关系。
1.2 咬文嚼字的重要性:重点关注咬文嚼字在提升语言表达效果和理解深度方面的作用。
二、咬文嚼字的技巧与方法2.1 词语的选择与搭配:此环节重点关注如何通过词语的选择和搭配来提高语言的准确性和美感。
2.2 句式的运用与变化:重点关注句式变化对语言表达效果的影响。
2.3 修辞手法的运用:此环节重点关注各种修辞手法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和适用场合。
咬文嚼字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针对中学生的语文学习,通过咬文嚼字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文字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多种教学策略和活动,让学生从字、词、句到篇章的各个层面更好理解和运用语文。
二、教学目标1.了解咬文嚼字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咬文嚼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提高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培养对语文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1.什么是咬文嚼字?–解释咬文嚼字的定义;–呈现不同的咬文嚼字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2.咬字篇章–教学学生如何咬字,包括发音、字义解析等;–引导学生从字的层面理解篇章;–跟学生一起分析篇章的结构和逻辑。
3.嚼字解文–安排学生阅读并理解一篇相关文章;–指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词语、句子、修辞手法等;–引导学生思考文中的含义、主题和作者的意图。
4.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如写作文、作文、辩论等;–提供学生有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多媒体呈现: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咬文嚼字的例子和相关资料,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3.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如朗读绕口令、剧本表演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咬文嚼字的技巧。
4.个性化指导: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针对性地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咬文嚼字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准备1.多媒体设备:计算机、投影仪等;2.相关教学资料:咬文嚼字的例子、文章初步解析等;3.教师手册和学生教材:用于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
六、教学评估1.口头回答问题:定期进行口头提问,评估学生对咬文嚼字的理解程度。
2.书面作业:布置书面作业,如解析篇章、写作文等,评估学生对咬文嚼字的运用能力。
3.组织小组讨论和展示:组织小组讨论和展示,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完整版)《咬文嚼字》优秀教案咬文嚼字优秀教案导语:《咬文嚼字》是一本经典散文集,作者柳如是以独特的视角描述了中华文化中字词的重要性以及对人们思维和表达的影响。
本教案将以《咬文嚼字》为主题,通过深入解读文章的内涵,设计一堂精彩的语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提升对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咬文嚼字》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2.提高学生对汉字的认识和意识,明白字词对思维和表达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咬文嚼字》的主题以及作者对字词的观点。
2.掌握如何运用正确的字词进行表达和写作。
三、教学准备1.复印或准备《咬文嚼字》课文。
2.背景音乐素材(具有古典气息的音乐)。
3.黑板或白板、彩色粉笔或白板笔。
4.提前准备或复印学生练习作文的纸张。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5分钟)教师播放古典音乐,营造出古朴的氛围,并展示《咬文嚼字》的封面,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美丽和深远。
2. 导入主题(5分钟)教师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汉字的重要性上,提问学生对汉字有什么了解,并引导他们思考汉字在生活中的应用。
3. 阅读课文(10分钟)学生们轮流读课文,教师适时解释生词,确保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4.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段课文进行解读和讨论,逐段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述。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想传达的信息,并指导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
5. 讲解主题(10分钟)教师组织全班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出《咬文嚼字》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并解答他们可能存在的疑问。
6. 拓展讨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扩展思考,例如:a. 在现代社会中,字词的使用是否仍然重要?为什么?b. 在博物馆、古迹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有关汉字的展品和字画,你们对此有什么感受?7. 写作练习(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写作练习的题目:“字词的力量”。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经历或者课文的启发,写一篇短文,描述一个字或词对他们产生过的深刻影响。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优秀4篇)《咬文嚼字》教案篇一教学目的一、在理清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二、深人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
三、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
教学设想一、本文是一篇文学论文,也可看作是一篇文艺随笔,重点内容要放在对文意的理解及借鉴上,因此可以把教学安排为两部分,先对文意深入理解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启发学生改变“套板反应”的通病,从而在今后对语言的理解运用时自觉养成谨严的习惯。
二、对文意理解可以让学生自己借助于注释及工具书在上课之前充分预习,课上老师对个别难点做适当点拨。
三、如条件允许,利用计算机可把板书制作成多媒体演示文稿,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四、知识应用能力训练。
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对文意深入理解分析并做简要评价教学步骤一、导人新课一提到“咬文嚼字”这个词,人们往往会觉得这是对有些人为了卖弄学问而在某些字句上故意纠缠的极大讽刺,很少会想到有什么积极意义。
的确,如果你查词典,你会发现词典上的三个解释无一不含贬义。
而今天,当你读过了朱光潜先生这篇《咬文嚼字》,你会发现,这个成语被赋予了一种新的含义,它对我们养成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作者介绍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
早年曾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香港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并获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香港大学名誉教授等职。
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诗论》、《谈文学》、《西方美学史》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光潜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试图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学术研究,成为美学界一个重要流派的代表。
此外,还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咬文嚼字教案(详案)第一章:咬文嚼字的概念与重要性1.1 咬文嚼字的定义1.2 咬文嚼字在语言学习和使用中的重要性1.3 咬文嚼字与语文素养的关系第二章:咬文嚼字的常见错误2.1 错别字2.2 标点符号使用错误2.3 词语搭配不当第三章:咬文嚼字的技巧与方法3.1 字音辨识技巧3.2 字形辨识技巧3.3 字义理解技巧3.4 语感培养技巧第四章:咬文嚼字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4.1 咬文嚼字对阅读理解的作用4.2 咬文嚼字在文言文阅读中的应用4.3 咬文嚼字在现代文阅读中的应用第五章:咬文嚼字在写作中的重要性5.1 咬文嚼字对写作质量的影响5.2 咬文嚼字在文章构思中的应用5.3 咬文嚼字在文章表达与修辞中的应用第六章:咬文嚼字在口语交流中的应用6.1 咬文嚼字对口语交流的重要性6.2 咬文嚼字在口语表达中的技巧与方法6.3 咬文嚼字在辩论与演讲中的应用第七章:咬文嚼字在文学鉴赏中的作用7.1 咬文嚼字对文学鉴赏的意义7.2 咬文嚼字在诗歌鉴赏中的应用7.3 咬文嚼字在散文鉴赏中的应用第八章:咬文嚼字在古代文学中的特殊用法8.1 咬文嚼字在文言文中的特殊用法8.2 咬文嚼字在诗词中的特殊用法8.3 咬文嚼字在古代散文中的特殊用法第九章:咬文嚼字在现代文学与创作中的实践9.1 咬文嚼字在现代小说创作中的应用9.2 咬文嚼字在现代诗歌创作中的应用9.3 咬文嚼字在现代散文创作中的应用第十章:咬文嚼字的实战演练与能力提升10.1 咬文嚼字练习的设计与实施10.2 咬文嚼字能力提升的方法与策略10.3 咬文嚼字在实际应用中的综合训练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咬文嚼字的定义与重要性重点:咬文嚼字在语言学习和使用中的重要性难点:理解咬文嚼字与语文素养的关系二、咬文嚼字的常见错误重点:掌握错别字、标点符号使用错误和词语搭配不当的常见案例难点:识别并纠正复杂语境中的咬文嚼字错误三、咬文嚼字的技巧与方法重点:练习字音、字形、字义的辨识技巧难点:培养语感,提高在实际语境中运用咬文嚼字的能力四、咬文嚼字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重点:运用咬文嚼字技巧分析文言文和现代文难点:深入理解作者意图,准确解读文本信息五、咬文嚼字在写作中的重要性重点:了解咬文嚼字对写作质量的影响难点:灵活运用咬文嚼字进行文章构思和表达修辞六、咬文嚼字在口语交流中的应用重点:实践咬文嚼字技巧,提升口语表达能力难点:在辩论与演讲中运用咬文嚼字,增强说服力七、咬文嚼字在文学鉴赏中的作用重点:欣赏诗歌、散文中咬文嚼字的美感难点:深入理解文学作品中咬文嚼字的深层含义八、咬文嚼字在古代文学中的特殊用法重点:掌握文言文、诗词、古代散文中咬文嚼字的特殊用法难点:在现代语境中恰当运用古代文学中的咬文嚼字九、咬文嚼字在现代文学与创作中的实践重点:学习现代文学创作中咬文嚼字的应用难点:创作中创造性地运用咬文嚼字,形成个人风格十、咬文嚼字的实战演练与能力提升重点:设计针对性练习,巩固咬文嚼字技能难点:将咬文嚼字应用于实际语境,提升语言能力本教案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咬文嚼字的概念、重要性和应用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熟练掌握咬文嚼字技巧,提高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Title: 咬文嚼字公开课教案 (Wordplay and Articulation Skills Workshop Lesson Plan) Introduction:咬文嚼字是指咬字嚼字、捉字弄字,研究探索文字的含义、演变和运用等方面的艺术活动。
作为一种富有趣味性和教育意义的活动,咬文嚼字可引起学生对文字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档旨在为实施咬文嚼字公开课提供相关教案。
目标:- 培养学生对文字的兴趣和敏感性- 提升学生对字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书面材料和范例作品- 确保教室环境安静舒适- 提供纸和笔给学生活动一:文字的形状和结构探索(20分钟)1. 教师向学生展示不同形状和结构的汉字、英文字母或其他文字,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征。
2. 引导学生发现文字中的组成部分,例如笔画、部首、字母等,并让学生交流彼此的发现。
3. 提醒学生文字的形状和结构对表达和理解含义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思考字形与意义之间的关系。
活动二:词语的变换与替换(30分钟)1. 教师给学生提供一组相似的词语,例如近义词、反义词、组词等,并让学生辨析它们的含义和用法。
2. 引导学生在不改变句意的情况下,将给定的词语进行变换或替换,以此展示词语的灵活运用能力。
3. 鼓励学生在交流中使用他们所学的词语,并提供正向反馈。
活动三:拼字游戏与造句练习(30分钟)1. 教师组织一个拼字游戏,将学生分成小组。
每组成员轮流拼写一个给定的单词,直到拼写错误或时间到为止。
2. 鼓励学生在拼字游戏中合作交流,提高他们的拼写准确性和语言运用能力。
3. 给学生提供一些主题词,让他们分组并以这些词为基础进行造句练习。
教师可以就造句内容进行评价和指导。
活动四:创作诗歌或短文(4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的诗歌或短文,让他们欣赏其中的文字韵律和表达方式。
2. 引导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或短文,鼓励他们用丰富的词汇和有创意的句子表达思想和情感。
精选教课教课方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方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育人如同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精选教课教课方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字斟句酌》教课方案高中部:汪俊鹏一、教课目标1、理清文章构造,掌握文章中心2、深人领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亲密的关系”的主张。
3、在理清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分析评论,借鉴汲取。
4、培育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习惯,培育“一字不愿放松的谨严”精神。
二、教课要点1、深入领会“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亲密的关系”。
2、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取启迪。
教课过程一、诗歌《泊船瓜洲》导入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首词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以前换过“过”、“到” “入”“满”等字,最后才确立用“绿”,为何“绿”字在这里用得好?二、检查预习1、字斟句酌在成语词典中的本义:明确:过分地商酌字句。
多指死抠字眼而不着重精神本质。
形容过分斟酌字句;形容掉书袋或卖弄学识;谓不重视本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葛,或蛮横无理。
2、朱光潜伏这里说的“字斟句酌”和方才词典上的“字斟句酌”有何不一样?能不可以找出本文作者看法?明确:这里“字斟句酌” 指运用文字应有谨严的精神, 为文应勤苦自励 , 革故鼎新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 , 达到艺术之美。
不可以懒散,不可以马虎,不可以受诱惑,不可以轻易知足。
作者看法:在文学 , 不论阅读或写作 , 我们一定有一字不愿放松的谨严.三、内容梳理1、为了说明字斟句酌的意义和作用,作者在文中举了哪些例子?请同学们概括总结。
育人如同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精选教课教课方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明确:1、郭沫若改字。
咬文嚼字公开课教案修订版第一篇:咬文嚼字公开课教案修订版《咬文嚼字》教案高二语文组霍立珍[教学目的] 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2培养阅读、写作“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精神。
[教学重点] 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①在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拎出观点。
②确定课文的中心论点。
③评价作者观点。
2写法揣摩①学习本文由实例引入,中间才牵出中心论点的写法,以打破中学生写议论文总爱在开头揭旨的俗套。
②学习本文透辟例析的方法,以克服中学生议论文中“论点+论据=论证”的流弊。
[教学方法] 自读,理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自由举书中例分析作者如何正确运用例证法。
合作探究,把握作者的观点。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上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个故事.话说明朝时有一位京官姓钱名宰,这天上早朝时可能迟到了,挨了批评,心想,在皇帝眼皮底下为官真累,回家后发牢骚写了一首诗,诗曰:四鼓钟声起穿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本是在家发发牢骚,没想到这事传到皇上的耳朵里,皇上不高兴了,于是,第二天上早朝时,在处理完公务后,皇上特意说起了这件事,皇上说:“钱爱卿,听说你昨天写了一首诗,诗写的不错,但如果改动一个字这诗就更好了。
”钱宰一听吓得浑身发抖,心想这皇上太厉害了,在我家里都安插了耳目,于是连忙说:“请皇上赐教。
”皇上说:“将…嫌‟字改成…忧‟字就更好了。
同学们说一说,“嫌”改为“忧”,有何变化。
明确:“嫌”字明显有发牢骚之嫌,我起这么早来上早朝,皇上你还嫌我来迟了,换成“忧“字境界全变,起这么早上早朝都担忧来晚了,简直是一位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公仆了。
可见,一字之易,境界全变,所用词语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同,所以我们在说话写文章的时候要字斟句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专门谈论这一问题的文章——《咬文嚼字》二、解题1、让学生明确本文论题是“咬文嚼字”,它只是圈定论述范围,而其论点要在文章中求取。
咬文嚼字释义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公然课教课设计设计篇一教课目的:篇二一、【教课目的】⑴理解作品所说的“在文字上思索,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思索”⑵学习古人如何咬文嚼字,思索语言的,进一步领会品尝语言的重要性⑶加强学生思索文字的意识,关注文字语言使用标准的问习题二、【教课要点】以本篇为单元阅读小结,加深对品尝语言的理解与运用三、【教课过程】⑴导入课文语言是思想沟通的工具,在人类文明历,很多传世和不朽的名篇有着震惊人心,催人奋进的力量。
在生活中假如采纳好的词语,不单精准表达含义,并且使听者读者产生兴趣,抵达好的成效。
比方,《新民晚报》 XXXX日头版头条登出了一条新闻,题目是:(展现)论坛开讲“福”临上海(实物展现)报道的是世界的福布斯全世界总裁会议在上海召开的新闻。
(发问)题目中,哪个字最吸引你呢?学生可能回复:是“福”老师:最吸引我的眼光的也是这个“福”字,由于这个“福”不单扣住了“福布斯论坛”这个名词,并且,全世界重要的商界、政界、学界人士聚集我们上海,议论经济展开问习题、为经济切脉,这对正当经济大展开的上海来说,可不是福分吗?这一个“福“字用真是生动。
我们先人也讲“吟安一个字,捻短数径须。
”看来“咬文嚼字”不必定老是贬义。
(引入课文)⑵解习题:咬文嚼字的原意对文字的过分计较。
作者使用它来作为标题,明显还有一番企图。
⑶学生理解文章,思虑:作者为把“咬文嚼字”的道理讲的生动详尽,举了哪些例子?{ 学生阅读课文后回复 }老师汇总:共三个例子,一个例子说了然一层意思。
一是郭沫若改字(板书),二是王若虚改文(板书)三是贾岛吟诗(板书)究竟这些文字变动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我们也来品尝品尝。
{ 学生小声自读,领悟文字,自由讲话。
}老师明确:第一个例子,“你这”在婵娟骂宋玉时,表达了她的极端仇恨之情,而在《红楼梦》,里,用是有了奚落的意味。
说明不一样状况下改“是”为“这”,感情变化是不一样的。
(板书)第二个例子:王若虚删去一些重要字句,文章失掉了本来滋味,李广将军神勇非常的形象难以表现了。
《咬文嚼字》教案[教学目的]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2培养阅读、写作“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精神。
[教学重点]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①在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拎出观点。
②确定课文的中心论点。
③评价作者观点。
2写法揣摩①学习本文由实例引入,中间才牵出中心论点的写法,以打破中学生写议论文总爱在开头揭旨的俗套。
②学习本文透辟例析的方法,以克服中学生议论文中“论点+论据=论证”的流弊。
[教学方法]自读,理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自由举书中例分析作者如何正确运用例证法。
合作探究,把握作者的观点。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上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个故事. 话说明朝时有一位京官姓钱名宰,这天上早朝时可能迟到了,挨了批评,心想,在皇帝眼皮底下为官真累,回家后发牢骚写了一首诗,诗曰:四鼓钟声起穿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本是在家发发牢骚,没想到这事传到皇上的耳朵里,皇上不高兴了,于是,第二天上早朝时,在处理完公务后,皇上特意说起了这件事,皇上说:“钱爱卿,听说你昨天写了一首诗,诗写的不错,但如果改动一个字这诗就更好了。
”钱宰一听吓得浑身发抖,心想这皇上太厉害了,在我家里都安插了耳目,于是连忙说:“请皇上赐教。
”皇上说:“将…嫌‟字改成…忧‟字就更好了。
同学们说一说,“嫌”改为“忧”,有何变化。
明确:“嫌”字明显有发牢骚之嫌,我起这么早来上早朝,皇上你还嫌我来迟了,换成“忧“字境界全变,起这么早上早朝都担忧来晚了,简直是一位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公仆了。
可见,一字之易,境界全变,所用词语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同,所以我们在说话写文章的时候要字斟句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专门谈论这一问题的文章——《咬文嚼字》二、解题1、让学生明确本文论题是“咬文嚼字”,它只是圈定论述范围,而其论点要在文章中求取。
咬文嚼字释义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
例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
B.形容卖弄才学。
例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例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也毫无用处。
作者如何解说咬文嚼字?用文中语句回答。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题目的含义: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态度,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三、文本探究(一)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预习成果。
(二)学生小组上台展示(一人为代表,其他人补充)探究论题一;郭沫若改字你是没骨气的文人!你这没骨气的文人!(1)郭沫若是怎么看待“你是”,和“你这”这两个句式的区别的?(2)既然郭沫若觉得“你这”的句式表示坚决的判断,所以他又对另外一个句子也做了改动,我们看看,这个句子改动如何?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3)由此,给我们的启示什么?你还能列举类似的例子吗?教师小结补充:句式不同感情不同2、王若虚改字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
视之,石也。
(1)朱先生怎么看待王若虚的改动?改动的句子失去了什么意味?(2)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教师总结补充:繁简不同,意味不同探究论题三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1)后人多赞美韩愈的“敲”用得好,作者对此怎么下结论的?(2)这两个字,分别是什么样的意境?(3)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你能列举诗歌中炼字的例子吗?教师总结补充:字眼不同,意境不同探究论题四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合情合理的想象,“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两句诗回答问题:1).诗中人物所处的环境:2)诗中人物所进行的活动:3)诗中表达诗人什么的情趣?4)用的修辞手法?5)由此,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教师总结补充:联想与否,意蕴不同(三)小结四个例子。
(1)四个例子,四个角度;句式不同,情感不同;繁简不同,意味不同;字眼不同,意境不同;联想与否,意蕴不同。
(2)看了朱先生对四则材料的咬文嚼字,你觉得,文学的语言要怎么样?(叫学生说)师:文学的语言要能准确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要能够把自己想要说的通过恰当的词语表达出来,什么样的人写什么样的文章,什么样的心情写什么样的文章,什么样的状态下写什么样的文章。
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
其他类似的却很多。
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
——福楼拜(法国)(3)用四个例子阐明这个观点的方法叫什么呢?例证法板书:准确表达------例证法(正反)6、朱先生不仅仅停留在这样一个层面上,他还给了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请大家读第七、八自然段,找出他的观点。
(叫学生说)明确:语言要创新,不能走套板反应。
就是韩愈的那句话“惟陈言之务去”(引用)板书:要创新----引证法拓展训练:炼字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你认为填入哪个字能准确地体现诗题中的“早”字?一”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从而传达出准确的诗意诗人郑谷把齐己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深为叹服,便拜郑谷为“一字师”。
[拓展]认真推敲文字,我们不仅会发现写作者的思想情感,还可以发现写作者的心理及身份等问题,最后我们来看一个用“咬文嚼字”的方法成功抓获罪犯的案例:余秋雨先生在《霜冷长河》中曾多次提到过湖北的绑票杀人案。
那起案件8年前就发生了,但久查未果。
一次,一位刑侦专家翻阅旧卷宗,在仔细分析了案卷中保留的一张绑匪写的字条后,果断地决定重新侦察并确定了罪犯的身份,从而将范围缩小,很快破了案。
纸条是这样写的:过桥,顺墙根,向右,见一亭,亭边一倒凳,其下有信。
请根据纸条的内容推测罪犯的思想及心理,并确定罪犯的范围和身份。
纸条分析:这十九个字,罪犯为了把藏信的地点说清楚,不用东西南北、几步几米的一般定位法,而是用动词来一路指引,这在修辞上显然是极聪明的选择。
四个指引词,“过、顺、向、见”,准确而不重复,简直难于删改。
特别是那个“见”字,用在此处,连一般精通文字的写作人也不容易办到。
多数会写成“有”,但只有用“见”,才能保持住被指引者的主观视角。
更有趣的是,这个句子读起来很有节奏,在两个“二三”结构的重复后接一个“五四”结构,十分顺口。
罪犯当然不会在这里故意卖弄文采,只能是长期读古文、写旧体诗的习惯的自然流露。
如果他自己发觉了这种流露,一定会掩盖的,但他没有发觉,可见实在成了一种表述本能。
时至今日,能有这般表述本能的人已经不多,因此侦查的范围可缩得很小。
心理:罪犯写这张字条时竭力想把句子缩到最短,以减少信息量,但他忘了,文字越简缩就越能显现一个人的文化功底。
谁揭发了他?文化!请根据特定的情景增加词语,使下面的文字表现出特定的内容。
早晨,太阳发出光芒,树上的鸟儿鸣叫着,树下的流水流向远方。
【1】要求扩展后的语句能抒发【2】要求扩展后的语句要抒发主人公苦闷伤感的心情.主人公欢快的心情.板书设计:咬文嚼字准确生动——例证法创新——引证法附:《咬文嚼字》预习案认真预习课文:一、找出文中所举的例子?二、所举的例子说明什么道理?探究论题一;你是没骨气的文人!你这没骨气的文人!(1)郭沫若是怎么看待“你是”,和“你这”这两个句式的区别的?(2)既然郭沫若觉得“你这”的句式表示坚决的判断,所以他又对另外一个句子也做了改动,我们看看,这个句子改动如何?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3)由此,给我们的启示什么?你还能列举类似的例子吗?探究论题二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
视之,石也。
(1)朱先生怎么看待王若虚的改动?改动的句子失去了什么意味?(2)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探究论题三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1)后人多赞美韩愈的“敲”用得好,作者对此怎么下结论的?(2)这两个字,分别是什么样的意境?(3)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你能列举诗歌中炼字的例子吗?探究论题四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合情合理的想象,“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两句诗回答问题:1).诗中人物所处的环境:2)诗中人物所进行的活动:3)诗中表达诗人什么的情趣?4)用的修辞手法?5)由此,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咬文嚼字预习案参考答案:探究论题一(1)郭沫若是怎么看待“你是”,和“你这”这两个句式的区别的?明确:“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意义。
‘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
郭老的这个句子,是婵娟骂屈原的学生宋玉的话,屈原当时受到诬陷,这个时候宋玉背叛自己的老师跑到子兰公子那去享荣华富贵去了)(2)既然郭沫若觉得“你这”的句式表示坚决的判断,所以他又对另外一个句子也做了改动,我们看看,这个句子改动如何?明确:不好。
大半表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便不适宜。
和“有”性质完全不同。
(你是好人,你有好人)大家看看,‘你是’‘你这’‘你有’虽然只改动了一个字,但是句式就不同了,句式不同,我们在读的时候,感觉到,什么不同了?情感的色彩就不一样了,所以,我们只有咬文嚼字,才能准确表达情感。
探究论题二(1)朱先生怎么看待王若虚的改动?明确:在表面上看,改得似乎简洁了些,却实在远不如原文。
(文字好不好,其实不在于简洁,而在于意味)改动的句子失去了什么意味?失去了: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看来,朱先生认为,文学的语言,要有文学的意味。
探究论题三(1)后人多赞美韩愈的“敲”用得好,作者对此怎么下结论的?(叫学生说)明确:不在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
(2)这两个字,分别是什么样的意境?明确:“推”字自掩自推,独往独来,自有一副胸襟气度;冷寂,无声‘敲’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剥啄有声,打破岑寂,平添搅扰看来,朱先生认为,“推”和“敲”一字之差,没有高下之分,却营造了两种不同的境界。
所以,文学的语言要描写出自己想表达的意境。
探究论题四(1)看了朱先生的文字,明白,为什么第一则材料比二三则材料更有文学色彩?有联想意义。
从茶“小龙团”想到“天上的小团月”,从水中泡清茶的清沁肺腑的意味联想到月光照泉水的那点清新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