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沥青混合料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道路材料,具有优良的抗水、抗压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公路、机场、停车场等道路建设工程中。
沥青混合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而配合比设计是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介绍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重要性、设计方法及实践经验。
一、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重要性1. 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包括抗水、抗压、耐久性等多个方面,通过科学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可以使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得到提升。
合理的配合比能够保证沥青与骨料之间的充分结合,增强了沥青混合料的稳定性和耐久性,使其具有更好的抗水、抗压能力。
2. 降低成本通过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可以尽量减少浪费材料,避免配料过多或过少造成的浪费。
合理的配合比设计还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损耗,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3. 提高施工效率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可以使沥青混合料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得到提升,从而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调整工作,提高了施工效率。
合理的配合比设计也可以降低施工难度,减少施工过程中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
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主要包括配料比例的确定、骨料级配设计、沥青用量确定、配制方法等环节。
在实际的配合比设计中,一般遵循以下步骤:1. 确定骨料级配骨料级配是指不同粒径的骨料在一定比例下的混合。
通过对骨料的筛分分析及工程技术要求,确定合适的骨料级配,保证混合料的密实性和耐久性。
2. 确定沥青用量沥青是沥青混合料的胶结剂,其用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混合料的性能。
通过试验室试验和现场试验,确定合适的沥青用量,使混合料达到最佳的性能指标。
在确定了骨料级配和沥青用量后,根据不同的工程要求和条件,确定合适的配料比例,保证混合料的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4. 设计混合料的生产工艺根据配合比设计要求,确定混合料的生产工艺,包括混合料的配制温度、搅拌时间、搅拌速度等参数,确保混合料的质量和稳定性。
0引言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蓬勃发展,沥青路面作为主要的铺装形式得到大面积推广。
由于我国交通运输量不断增加,在环境因素和持续重交通荷载量的作用下,沥青路面往往过早出现松散脱粒、车辙、水损害、开裂等病害现象,而沥青混合料掺入纤维材料后可有效提升其各项性能、防止路面病害的发生,该结论已得到相关文献的证实[1-3]。
纤维材料主要应用于SMA 沥青混合料中,起到减少路面破坏、延长道路使用年限的作用。
目前,纤维材料在SMA 沥青混合料中应用较多的主要是木质素纤维和玄武岩纤维。
刘福军[4]对比分析玄武岩纤维、木质素纤维、聚酯纤维改善AC-16C 、SMA-13两种沥青混合料性能的效果,得出结论:玄武岩纤维改善沥青混合料性能方面优于木质素纤维和聚酯纤维。
对于聚合物化学纤维的研究,也有大量的结论可供参考[5]。
矿物纤维和聚合物化学纤维造价成本较高,木质素纤维大部分取自原木,生长周期慢,并且为积极响应国家退耕还林及绿色生态环境环保的政策,应尽量采用绿色环保材料。
我国具有丰富的竹资源[6],竹纤维是一种天然环保的有机纤维,具有良好的强度、韧性[7]、较高的耐磨性和良好的染色性。
鉴于竹纤维SMA 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研究较少,本文以包括竹纤维在内的3种纤维对SMA-13沥青混合料综合性能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优选纤维种类,为工程实践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1原材料及配合比1.1沥青本文采用SBS 改性沥青作为胶结料,沥青为国产品牌,相关技术指标见表1。
表1SBS 改性沥青技术指标项目指标针入度(25℃,100g ,5s )/(0.1mm )软化点(℃)5℃延度(cm )135℃运动黏度/(Pa·s )25℃弹性恢复(%)闪点(℃)溶解度(%)密度/(g/cm³)TFOT 加热试验后质量损失(%)针入度比(%)5℃延度(cm )试验结果5169281.58326099.61.0300.26920规范要求40~60≥60≥20≤3≥75≥230≥99实测±1≥65≥151.2矿料采用的集料来自广西来宾市某石场,粗集料为辉绿岩、细集料为石灰石石屑,矿粉为磨细石灰石粉,性能均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的要求。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1. 引言1.1 背景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是一种新型的道路材料,在道路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传统的沥青混合料存在着易老化、裂缝敏感性高等问题,而添加玄武岩纤维可以有效改善混合料的性能,提高其抗裂性能和耐久性。
玄武岩纤维是一种天然原料,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对环境友好,因此备受关注。
随着道路交通的日益发展,对道路材料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的性能研究,可以为道路施工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提高道路材料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深入研究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的性能特性以及制备方法,对于推动道路材料的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是一种新型的路面材料,具有较好的性能和环保特点。
目前对于这种混合料的性能研究还比较有限,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进行分析,探讨其在路面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具体来说,研究目的包括:1. 分析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的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变形性能等指标,为其实际应用提供参考;2. 探讨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能,包括抗裂性能、耐久性等指标,为其在路面工程中的长期使用提供支持;3. 研究影响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关键因素,包括纤维类型、掺量、沥青胶粘剂性质等,为其制备方法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以上研究,旨在为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2. 正文2.1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性能分析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是一种新型的路面材料,具有独特的性能和优势。
在进行性能分析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抗压强度: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在施工后经历车辆和气候的作用,其抗压强度直接影响到路面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通过实验测试,可以得出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强度指标,从而评估其承载能力。
2. 弯曲性能:弯曲性能是评价路面材料抗裂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浅谈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摘要】随着高速公路的修建,路面结构层使用沥青混合料进行施工逐渐成为关键。
在行车过程中,质量的好坏直接反应在路面面层的施工技术上,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质量成为重中之重。
而路面面层的好坏,取决于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设计和拌制。
【关键词】路面面层;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引言:国家“十二五”计划的结束,伴随着新经济、新政策的实施,公路建设将迎来新的契机。
而公路建设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施工单位的信誉。
如何把公路质量搞好,是下阶段面临的重要课题,把公路路面做好、施工好是保证公路寿命的关键。
现本人结合多年的施工经验,对路面结构层沥青混合料配合设计分析如下,请同行给予指正。
一、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一般规定:1、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通过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及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材料品种及配比、矿料级配、最佳沥青用量。
2、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宜以下步骤进行。
3、配合比设计的试验方法必须遵照现行试验规程的方法执行。
二、沥青混合料配比工程设计级配范围1、沥青路面工程的混合料设计级配范围由工程设计文件或招标文件规定,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的设计级配宜在规范规定的级配范围内,根据公路等级、工程性质、气候条件、交通条件、材料品种,通过对条件大体相当的工程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后调整确定,必要时允许超出规范级配范围。
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可直接以本规范规定的级配范围作工程设计级配范围使用。
2、调整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宜遵循下列原则:1)首先按规范确定采用粗型(c型)或细型(f型)的混合料。
对夏季温度高、高温持续时间长,重载交通多的路段,宜选用粗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c型),并取较高的设计空隙率。
对冬季温度低、且低温持续时间长的地区,或者重载交通较少的路段,宜选用细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f型),并取较低的设计空隙率。
2)为确保高温抗车辙能力,同时兼顾低温抗裂性能的需要。
第二节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我国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一94)规定,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采用马歇尔稳定度法。
该法是首先按配合比设计拌制沥青混合料,然后制成规定尺寸试件,试件经12h测定其物理指标(包括表观密度、空隙率、沥青饱和度、矿料间隙率等),然后测定稳定度和流值,在必要时,还要进行动稳定度校核。
因此对于一名检测人员,必须懂得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一、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包括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和生产配合比验证等三个阶段,通过配合比设计决定沥青混合料的材料品种、矿料级配及沥青用量。
1.材料准备按相关试验规程规定的取样方法,取足够数量的具有代表性沥青及矿料试样。
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材料质量的技术要求试验各项性质,当检验不合格时,不得用于试验。
2.矿质混合料的配合比组成设计矿质混合料配合比组成设计的目的是选配一个具有足够密实度并且有较高内摩阻力的矿质混合料,可以根据级配理论,计算出需要的矿质混合料的级配范围。
但是为了应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通常是采用规范推荐的矿质混合料级配范围来确定。
按现行规范规定。
按下列步骤进行:(1)确定沥青混合料类型沥青混合料类型根据道路等级、路面类型、所处的结构层位选定。
(2)确定矿料的最大粒径各国对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粒径(D)同路面结构层最小厚度的关系均有规定,除前苏联规定矿料最大粒径分别为面层厚度的0.6倍与底基层厚度的0.7倍外,一般均规定为0.5借以下。
我国研究表明:随h/D增大,耐疲劳性提高,但车辙量增大。
相反h/D减小/车辙量也减小,但耐久性降低,特别是在h/D≤2时,疲劳耐久性急剧下降。
为此建议结构层厚度人与最大粒径口之比应控制在h/D>2。
尤其是在使用国产沥青时,h/D就更接近于2。
例如最大粒径的30-35mm的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其结构层厚度应大于4-7cm,D为20-25m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其结构层厚度应大于4-5cm,D为15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其最小结构厚度应为3cm。
沥青混合料级配优化及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正文】1. 引言沥青混合料作为道路施工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在道路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沥青混合料的级配优化及配合比设计直接影响到道路的使用寿命、安全性和经济性。
研究沥青混合料级配优化及配合比设计方法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 沥青混合料级配优化沥青混合料的级配是指不同粒径的骨料在混合料中所占比例的分布情况。
通过对混合料级配的优化,可以达到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强度、耐久性和稳定性等目的。
2.1 经验法优化经验法是沥青混合料级配优化的最早应用方法之一。
通过借鉴历史道路工程的经验,根据特定的骨料类别和道路类型,选择合适的级配范围,达到最佳的沥青混合料性能。
这种方法具有简单、经济的特点,但缺乏科学性和灵活性。
2.2 理论法优化理论法是一种基于力学原理和实验数据的沥青混合料级配优化方法。
根据沥青混合料的力学性质和骨料的特性,通过理论计算和试验验证,确定最佳的级配参数。
这种方法相对于经验法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但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和计算工作。
3. 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配合比设计是指确定沥青混合料中各组分的用量比例的过程。
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可以使得沥青混合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耐久性和稳定性。
3.1 等级法设计等级法是常用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之一。
通过根据道路等级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沥青等级和骨料级配,确定最佳的配合比。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一般道路工程,但缺乏灵活性和综合性。
3.2 敏感性分析设计敏感性分析是一种综合考虑各组分对混合料性能影响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通过变化沥青、骨料等组分的用量,分析它们对混合料性能的敏感性,确定最佳的配合比。
这种方法能够更全面地考虑不同因素的影响,使得混合料性能更稳定和可控。
4. 个人观点与理解沥青混合料级配优化及配合比设计是一门复杂而又重要的研究领域。
在进行级配优化时,应综合考虑材料的力学性能、耐久性和稳定性等要素,同时充分利用理论计算和实验验证的手段。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摘要: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直接关系到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对于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也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研究。
本文首先论述了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原则,进而提出了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合理的参考。
关键词: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1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原则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是确保沥青混合料性能的重要部分,良好的配合比设计可以有效地保证沥青混合料各项路用性能符合甚至超过路面设计规范的要求,可以有效的减缓车辙裂缝等路面常见病害的发生几率。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必须符合以下原则:(1)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该符合国家以及相关地区规范要求。
在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中,必须符合规范中根据气候环境条件所指定的标准或者推荐值。
国家或者地区规范所给出的级配设计建议一般是综合考虑当地实际情况,经过大量试验研究的经验,有着较大的参考价值。
(2)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该通过合理的配合比以及沥青用量,确保沥青混合料拥有较好的路用性能。
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主要有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以及疲劳耐久性,只有确保各项路用性能满足使用要求,才能确保路面的行驶质量与使用寿命得以保证。
(3)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在室内试验过程中,必须做到试验数据的可靠准确。
对于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的试验必须严格依照试验规程,做到试验结果的真实可靠,以便于反应沥青混合料的真实性能。
2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马歇尔设计法沥青混合料的设计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即室内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以及路面施工试铺对配合比设计的调整。
通常所说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一般是指目标配合比的设计。
目标配合比的设计包括矿质混合料的级配设计,最佳沥青用量以及路用性能的验证三部分。
2.1 矿质混合料的级配设计矿质混合料的级配设计是指,根据沥青混合料的设计类型,将各种粒径不同的矿料以一定的比例混合,从而使沥青混合料的结构得以形成,在沥青加入之后,使不同类型沥青混合料通过不同的级配设计发挥不同的结构功能。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探讨工程技术张新新白延涛(河南省公路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09)’‘,。
睛要】沥青I甍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采用三阶段配合比设计法。
这一方法的目的是为了使设计程序化和深入化,铰设计结果更加符合生产实。
‘际,以克分起到指导施工的作用。
/傍蝴]沥青{昆凝土配合比;设计;探讨.:近年来,沥青路面在公路面中占居主导地位。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公路交通量越来越大,轴载迅速增长,车速不断提高,沥青路面发生的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多,有的前修后坏,有的使用周期达不到设计年限。
这给沥青路面的使用品质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而影响沥青面层使用性能的重要因素是混合料的级配组f戴1级配类型的选择选择合适的沥青混合料级配类型是确保沥青凝土路面质量的前提。
沥青混疑土路面的谢寸一般依据忪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苗(JT—G F40__2004)(以下简称乇睨范>)讼路工程集试验规程>(JT G E42_心005),忪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鹭(JTJ052—2000)。
沥青混合料和水泥混凝土一样,它的技术性质不仅与组成材料的质量有关,而且还与各组成材料在沥青混合料中数量有关。
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的目的就是要确定碎石(或砾石)、砂、矿粉和沥青的最优配合比。
其组成结构一般为悬浮一密实结构、骨架一空隙结构及骨架密实结构3种。
第一种结构,是一种密式连续级配混合料,其中细集料较多,可以形成密实结构,而且有较好的耐久性,但粗集料含量少未能形成骨架,高温稳定性较差,低温抗裂性较好;第二种结构,是一种开式连续级配,其中粗骨料较多,可以形成骨架而有较好的稳定性,但由于细集料含置不足以填充粗料的空隙,所以低温抗裂性和耐久性较差;第三种结构,是一种间断型连续级配,其特点是断去中间尺寸集料,这不仅使相集料桐能形成整齐排列的密排骨架,而且又保证有必要数量的细集料填充骨架间的空隙,所以兼有较高的稳定、抗裂和耐久性。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研究一、矿料的试验检测和数据采用1.1 矿料取样筛分和级配合成目标配合比一经完成,各种材料的比例和用量也随之确定,将会直接影响后续的生产配比的可行性和材料预算量的准确性。
因此用于目标配合比的矿料应具有代表胜,其级配能够代表已进场材料或未进场山场生产材料的状况,有条件的话,目标配合比应在各种粗细集料进场储备过半后再进行。
对于每一次都应认真完成,按规范要求取样后用水洗法进行颗粒分析,准确测定其级配实际分布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时用于合成混合料级配的各种矿料筛分结果,应为所选用矿料的累次筛分结果加权平均后所得的数值,而不是某次试验的筛分结果;对于石屑这—类含粉量较多的细集料,还须针对所用拌和设备的性能,模拟拌和楼除尘情况,滤去部分多余的<0.075mm颗粒。
这样才能保证合成的混合料级配具有代表性,准确地反映出每种矿料在配合比中的用量。
1.2 矿料密度测定在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中,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是一个重要的数据,也是最难测定的,它直接影响着混合料的关键指标—隙率。
目前,我国通常采用计算法来确定最大理论相对密度,即通过确定的矿料比例、矿料相对密度和沥青用量、相对密度等根据公式来进行计算。
因此,可见矿料的密度直接影响着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计算值的准确性,进而影响空隙率指标。
这里仅以矿料的总体相对密度洛种矿料的加权平均值)产生0.01微小差别为例,受其影响,计算理论相对密度会相应增减约0.008,试件空隙率0.3%饱和度逆向增减15%,由此得出的曲线就会存在一一定的偏差算出的最佳油石比很难准确。
在测定矿料的密度时,首先要选定合适的试验方法,即与混合料密度的试验方法相匹配,具体操作可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和《公路工程集式验规程》中的相关规定方法。
在测定粗集料相对密度时应对不同规格的集料分别检测所取每—羊要保持原级配,试样质量满足规范要求。
纤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探讨
作者:黄松滨
来源:《华东科技》2013年第02期
【摘要】纤维沥青混合料由于其优良的技术性能与价格优势和施工技术简单的特点,目前已得到广泛重视,但其性能优势要通过科学的施工技术体现,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是其中关键技术之一。
结合纤维沥青混合料自身的特点,以方便易操作为原则,提出了纤维的选择原则及以马歇尔试验为基础的纤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纤维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应用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人N.M.Davis首次研究了纤维对沥青路面的抗反射裂缝性能的改善作用,而后在欧美许多国家兴起了纤维加强路面技术的研究高潮。
我国自1995年首次引入国外纤维,并将其用于许多工程,有些省份还自行开发研制了纤维产品和纤维添加设备。
但是,目前在纤维沥青路面施工中,对纤维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不多,一般只是在常规混合料中按照经验(或按厂家指定的纤维计量)直接添加纤维来实施,缺乏理论指导,往往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本文根据纤维沥青混合料自身特点,通过实验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纤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本文提出的纤维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同普通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方法基本相似,但考虑了加入纤维对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特点,具体包含了以下几个阶段:纤维类型选择和纤维剂量的确定、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确定和生产配合比验证等4个阶段。
1 纤维类型选择与纤维剂量的确定
1.1 纤维类型的选择
纤维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和沥青的选择与普通沥青混合料相同,纤维类型的确定要在满足路用性能的基础上,结合纤维特性与经济性共同考虑后方可决定。
一般而言,纤维的选择可遵循以下原则。
1.1.1 拌和分散性
纤维的分散性对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影响很大。
分散不均匀,对混合料性能有很不利的影响,分散均匀性是选择纤维的前提。
聚酯纤维和聚丙烯腈纤维等有机纤维在拌和中均易均匀分散;石棉纤维受潮后,易结团,影响分散性;松散的木质素纤维干拌时的分散性较前几种纤维要差,若吸水受潮后分散性将更差;玻璃纤维较粗时在混合料中易折断,太细时虽柔韧性有所改善,但拌和时易受静电影响而结团,温度越高越易结团,分散性很差。
1.1.2 纤维吸附沥青能力
木质素纤维吸附沥青能力最好,在170℃以上的高温下,所吸持的沥青才会析出,而其他纤维在120~130℃就会析出。
相比较而言,木质素纤维可持沥青能力最好,其次是石棉纤维和玻璃纤维,而有机纤维可持沥青能力再次。
纤维吸附沥青的能力大小主要与纤维的表面粗糙程度、比表面积的大小、纤维的组成结构等因素相关。
有人认为纤维吸附沥青较多但没有形成有效的沥青膜,造成沥青浪费,成本提高,易使混合料变脆;也有人认为纤维可持沥青能力与混合料的自由沥青析漏有关,这是有利的。
实际上,这应根据混合料类型而定,SMA、OGFC等结构中主要是防止沥青析漏,则常用木质素纤维和石棉纤维等,其他普通沥青混合料结构主要采用加筋效果好的聚酯纤维和聚丙烯腈纤维。
1.1.3 改善沥青路面力学性能的优劣
各种纤维均可以改善高温性能、低温抗裂性、耐水性和耐疲劳特性。
总体来看,聚脂纤维和聚丙烯腈纤维等有机纤维综合改善性能较好;石棉纤维改善效果也不错,但对环境有污染;木质素纤维对沥青的稳定作用最强,在SMA、OGFC等沥青混合料中作用优势明显。
1.1.4 与混合料的融合与粘结
不论那种纤维均希望与沥青的粘结要好,只有其粘结强度高,才能保证纤维在受拉时不会被拔出;同时,将混合料内产生的拉应力通过纤维进行传递,起到桥接、加筋与阻裂作用。
因此,纤维的桥接与粘结将是选择纤维的又一重点。
1.1.5 纤维自身的强度和模量
根据复合材料理论,纤维自身强度太小,不利于混合料总体强度的提高;若纤维自身强度和模量过大,与沥青混合料的界面强度不匹配,对短纤维而言,纤维与混合料结合处的剪切应变不协调,反而会出现应力集中现象,使混合料总体强度反而下降。
根据不同纤维的作用特性,在SMA、OGFC等混合料中原则上各种纤维均可使用,但最好采用木质素纤维等对沥青稳定作用强的纤维,而在普通沥青混合料中,则可采用聚脂纤维和聚丙烯睛纤维等主要起加筋作用的纤维为宜。
1.2 纤维剂量的确定
在所用材料(沥青类型和标号、纤维类型、矿料和矿粉种类)和矿料级配确定后,选择3~4种纤维剂量,按马歇尔设计方法确定不同纤维剂量下的最佳沥青用量,然后在各自的最佳沥青用量下进行水稳定性和高温稳定性试验,分别得出纤维剂量与残留稳定度和动稳定度的关系曲线,由此关系曲线得出纤维最佳剂量和满足现行规范指标值时要求的最小纤维剂量(经济剂量),最后综合高温性能、耐水害性能和经济性,确定工程使用合适的纤维剂量。
2 目标配合比设计
纤维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确定与普通混合料的基本相同。
如果设计中直接采用厂方提供的参考的纤维剂量,第一阶段工作可省去,则在目标配合比设计中加上矿料配合比设计过程,否则矿料配合比直接用第一阶段确定的比例,不须再进行矿料配合比设计。
若设计中高温性能达不到要求,则要选择纤维和纤维剂量或调整矿料级配重新设计。
3 生产配合比设计
对于间歇式拌和设备,必须从二次筛分后进入各热料仓的材料中取样进行筛分,以确定各热料仓的材料用量比例,供拌和机控制室使用。
并反复调整冷料仓进料比例以使供料达到平衡,防止热料仓溢料、串仓、冒顶等现象的发生,并取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沥青用量、最佳沥青用量+0.3%、最佳沥青用量-0.3%等3种沥青用量进行马歇尔试验,以最终确定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沥青用量。
4 生产配合比验证
拌和机按生产配合比进行试拌试铺后,同普通混合料相比,纤维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验证主要增加了纤维拌和均匀性检测判断,以调整矿料干拌时间和拌和温度;在摊铺阶段,要测试并确定摊铺与碾压温度,确定合适的松铺系数等施工控制指标。
在拌和与摊铺过程中,要取有代表性的混合料和现场所取的芯样进行马歇尔试验检测和控制,得到标准的配合比以供大面积施工。
5 结语
纤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需首先考虑到纤维剂量的确定,不同纤维剂量下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必须结合纤维混合料对马歇尔设计指标的影响,拌和中要考虑纤维分散性时增加了纤维分散性的判断和拌和时间与温度控制环节,摊铺与碾压中要考虑纤维混合料特性以严格控制温度与压实效果。
其他与普通混合料差别不大,所以非常有利于大面积推广使用。
对于在通常密级配混合料中添加纤维的混合料,其马歇尔试验采用双面击实75次成型试件;马歇尔指标应考虑纤维的影响,其中空隙率宜于用3%~5%来控制;稳定度不小于8~10kN;流值2~
4mm;饱和度70%~80%。
纤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可在考虑纤维混合料特性的基础上,参照常规沥青混凝土进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