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71 MB
- 文档页数:6
《功》公开课教案[优秀范文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教材第九章第一节《功》,主要内容包括: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功的性质以及功与能的关系。
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256页至259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功的概念,能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 了解功的性质,理解功与能的关系,培养能量守恒观念。
3. 能够运用所学的功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功的性质。
难点:功的计算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小车等)。
学具:计算器、草稿纸、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运动员举重、推土机推土等实际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些场景中,人们和机器做了什么?这些行为有什么共同点?2. 基本概念讲解(15分钟)根据学生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功。
讲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功的性质,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强调计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随堂练习,巩固功的计算方法。
5. 功与能的关系(10分钟)讲解功与能的关系,通过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六、板书设计1. 功的定义2. 功的计算公式3. 功的性质4. 功与能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学生从地面抬起一本课本所做的功。
(2)分析生活中一个实例,阐述功与能的关系。
2. 答案:(1)已知课本质量m=200g,重力加速度g=9.8m/s²,抬起高度h=1m,求做的功。
解:W=mgh=0.2kg×9.8m/s²×1m=1.96J(2)答案开放,合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和性质。
《功》的教案模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交流的方式,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功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各种力学功的计算方法3. 功的应用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
2. 难点:各种力学功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功的本质。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功的应用。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案例素材3. 小组讨论记录表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功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功的概念,讲解功的计算公式。
3. 案例分析:分析各种力学功的计算方法。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尝试计算实际问题中的功。
5. 总结提升: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七、课堂练习1.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八、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所学,布置相关作业,巩固知识。
2. 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提高能力。
九、教学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2. 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十、评价与反馈1. 学生自评: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2. 同伴评价:评价他人的学习表现。
3.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十一、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功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介绍与功相关的物理学家及其成就。
十二、教学计划调整1. 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进度。
2. 针对学生的反馈,优化教学方法。
十三、教学总结1. 总结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
2. 强调单元重点知识点。
十四、复习与巩固1. 组织复习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2. 设计复习题,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十五、课程整合1. 将功的概念与其他物理知识点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山东昌乐一中高一物理学案编号:编制:审核: 审批:功【教学目标】1.理解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要素;2.会利用公式进行有关运算;3.理解正、负功的含义,能解释相关现象;4恒力做功的表达式W=Flcosa要会灵活运用.【教学重难点】1.理解功的概念及正负功的意义。
2.利用功的定义式解决有关问题。
【课前预习】1.一个物体受到______ 的作用,如果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________ ,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______ 和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__________.2.功的公式:__________ _,功的单位:________ ,符号是______ .功是______ (矢、标)量.【课内探究】1.初中我们学过做功的两个因素是什么? ,高中我们已学习了位移,所以做功的两个要素我们可以认为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功的计算方法是:练习1.在下面哪些情况下,人对书本的作用力F做了功()A.F竖直向上,书本保持静止B.F竖直向上,人与书本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C.F沿水平方向,书本保持静止D.F竖直向上,人与书本竖直向上做匀速运动探究一:计算几种情况下功的计算方法1.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物体m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水平向前行驶的位移为s,如图甲所示,求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
思考提出的问题,根据功的概念独立推导:2.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成某一角度,物体m在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向前行驶的距离为s,如图乙所示,求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
思考提出的问题,根据功的概念独立推导:总结得出功的定义如下:力F对物体所做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W表示力对物体所做的功,F表示物体所受到的力,s物体所发生的位移,α力F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功》的教案模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功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功的概念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体会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功的概念及其单位2. 功的计算公式:W = F ×s ×cosθ3. 功的应用:克服摩擦做功、重力做功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功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功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功的应用,提高学习兴趣。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攀岩运动员攀爬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引出功的概念。
2. 新课导入:介绍功的概念、单位以及计算公式。
3. 实例分析:分析攀岩运动员攀爬过程中所做的功,引导学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4.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功的计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5.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功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克服摩擦做功、重力做功等。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功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功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通过布置相关的计算题目,评估学生对功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了解他们对功的应用的理解。
3.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 学生对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的理解程度如何?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进行调整?3. 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是否有提高?根据反思的结果,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功的其他应用,如电功、机械功等。
§7.2 《功》导学案学习目标:1. 理解功的物理意义、概念,知道功的两个要素。
2. 知道功的公式W=F l cosα,会用这个公式计算恒力做功。
3. 理解正功和负功的概念,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力做正功或负功。
4. 知道什么是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知道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这几个力的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也等于各个力分别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
学习重点:1. 功的概念和功的计算公式。
2. 正、负功的意义。
学习难点:功的概念、正、负功的意义。
学习过程:一、自主探究案下列三幅图中物体的什么能发生了变化?木头在起重机的拉力作用下向上火车加速,火车在机车牵引力的作用握力器在手的压力作用发生了一段位移,能增加下发生了一段位移,能增加下发生了形变,能增加以上过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1.功和能是两个密切联系的物理量,即如果物体在力的作用下_____发生了变化,这个力一定对物体做了功,功是用来度量能量变化多少的物理量,这就是功的物理意义。
2、功的概念: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且,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3、做功的两个要素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在国际单位制单位中,功的单位是,用符号来表示.1N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1m的位移时所做的功为J.6、你认为功是矢量还是标量?5J的功与-8J的功哪个多?二、课堂互动案(一)功的计算探究1、推导功的表达式1、当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如图所示用力F水平推桌面上的书,发生了L的位移,,则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为:2、当如果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上题中支持力对书做的功为:3、当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成某一角度时?当力F的方向与位移方向成一角度α时,请你推导出力F所做功的表达式。
(提示:F和L 都是矢量-----矢量可以分解,且分力或分位移共同作用效果与合力或合位移作用效果相同)结论1: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这三者的乘积。
《功》导学案2011、05 陈光霞学习目标: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知道功的计算公式W=FLcos 0及适用范围。
3、知道功是标量,理解正功、负功的含义。
4、知道多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各个力分别对物体所做功的代数和。
重点:功的概念和功的计算公式。
难点:知道功是标量,正确理解正功负功的实质,能正确判断正功、负功。
知识回顾1、初中所学功的知识2、牛顿第二定律,重力、弹力、摩擦力大小和方向。
3、力的分解课前预习1、功的定义:一个物体受到 _______ 的作用,如果在_____ 的方向上发生一段_________ ,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____________2、做功不可缺少的两个因素:① 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功的公式:W= _____________ 其中cos 0表示 ____________4、功的单位: _______________ ,符号是________________ .5、功是 _______ (矢、标)量。
但有正负。
学习过程目标一: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例1、下图所示情景中,力F(笳羽9对物体做功的是()A B 国2 C DA.人用力尸推车,车未动B.吊车的作用力F使货物上升一段距离C.人用力尸使水桶静止在空中•匸.甲 0 =150°乙。
=30丙 0 =30° D. 人用力尸提着水桶,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走 总结:1、 不做功的几种情况2、 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目标二:功的大小用F 表示力的大小,用L 表示位移的大小,用W 表示功的大小a 、 若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的方向一致时:功的大小 W= _____________b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功的大小 W=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 、 若力F 的方向与运动方向成某一角度时,功的大小 W= _____________(作图,推导,注意F 、I 八⑹的关系)例2、如图所示,物体在力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发生一段位移L,设在这三种情况下力F 和位移L 的大小都相同:F=10N,, L=lm,角8的大小如图所示。
初中物理《功》教案(精选11篇)初中物理《功》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②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和思考,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②通过推理、分析与阅读,得出功与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定性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②通过合作性的探究,展示性交流,增强自信,学会合作的意识,追求学生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功的概念及计算。
2、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说出下列词语中“功”的含义:功劳、立功——贡献大功告成、事半功倍——成效师:在力学上“做功”的含义是什么?二、新课教学(一)物理学中的功师: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作了功。
多媒体:投影一组做功的实例和一组没有做功的实例。
(实例联系生活和科技前沿)师:每组实例有什么共同点?两组实例有什么不同点?生:观察并总结共同点和不同点师:功包含哪些必要因素?生:有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师:如何判断是否做功?生:用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来判断。
师:有哪些情况看似做功,但实际上并不做功?生:1、有力F的作用,但距离S=0 (如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生:2、有距离S,但力F=0 (如惯性运动)生:3、有力F也有距离S,但F ⊥ S(如提一桶水,水平前进)(二)功的计算师:讲述物理学中对功的规定,以及公式、单位。
功的公式:W = F SW—功—焦耳(J)F—力—牛顿(N)S—距离—米( m)功的.单位是:“牛·米”专业名称为:“焦耳”1J=1N·m关于公式的几点说明:1、公式中的各个量W、F、s均用国际单位2、在功的单位中,“牛·米”才能写成“焦”。
高一年级物理学案功学习目标 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两个因素2 、明确功是标量,知道W=FLcosθ的适用范围,会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3、理解正功、负功的概念重点难点功的概念(实际情况中如何理解力和力的方向上的位移)学习过程教材导读1、起重机提起货物的时候,货物在钢绳拉力作用下上升一段距离,请同学们想:a、钢绳对物体拉力的方向如何?物体的位移方向又如何?那么,钢绳的拉力对货物是否做了功?b、但如果货物被拉到一定的高度后,起重机和货物共同沿水平方向前进了一段距离,则这段时间内钢绳对货物的拉力方向如何?货物的位移方向又如何?那么,这种情况钢绳的拉力对货物又是否做了功?2、机车牵引列车前进,机车对列车的牵引力方向是水平的,列车的位移也是水平的,牵引力对列车是否做了功?纤夫拉船的力的方向与船前进的方向有一定的夹角,不在同一方向上,拉力对船做不做功?什么情况力对物体做功?如何计算功的大小?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教材P52—53目标一:功的概念: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且,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目标二:功的大小用F表示力的大小,用L表示位移的大小,用W表示功的大小a、若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的方向一致时:功的大小 W=b、若力F功的大小W又等于多少呢?c、功是标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目标三:关于正功和负功(1)当力F和位移L方向互相垂直时,力F对物体(2)当力F和位移L夹角为锐角时,力F对物体做功,此时力F对物体起着动力作用(3)当力F和位移L夹角为钝角时,力F对物体做功,此时力F对物体起着阻力作用一.做功的条件例一:下面列举的情况中所做的功不为零的是()A.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在头上方停留3s,运动员对杠铃做的功B.木块在粗糙水平面上滑动,支持力对木块做的功C.一个人用力推一个笨重的箱子,但没有推动,人的推力对物体做的功D.自由落体运动中,重力对物体做的功例二:在下列情况中,力对物体做功的是()A.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合力对物体做功B.重力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做功C.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水平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做功D.物体在固定斜面上沿斜面下滑时,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做功总结:二.做功大小的计算例三: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θ斜面上,物体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使斜面沿水平方向向左匀速移动距离l,求:1.摩擦力对物体所做的功2.斜面弹力对物体所做的功3.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例四:用水平恒力F作用在质量为M的物体上,使之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沿力的方向移动距离l,恒力做功为W1,再用该恒力作用于质量为m的物体上,使之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移动同样的距离l,恒力做功为W2,则两次恒力做功的关系是()A. W1>W2B. W1<W2C. W1=W2D. 无法判断总结:例五:9.如图所示,滑轮和绳的质量及摩擦不计,用力F开始提升原来静止的质量为m=10 kg的物体,以大小为a=2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求前3 s内力F做的功.(g取10 m/s2)总结:三.功的正、负的意义和判断例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功是矢量,正、负表示方向B.功是标量,正、负表示外力对物体做功还是物体克服外力做功C.力对物体做正功还是负功,取决于力和位移的方向关系D.力做功总是在某过程中完成的,所以功是一个过程量例七.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受水平力F的作用,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果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F一定对物体做正功B.如果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F一定对物体做负功C.如果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F也可能对物体做正功D.如果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F一定对物体做正功总结:四.总功的计算例八.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物体受到两个互相垂直的大小分别为F1=3N和F2=4N的恒力,且两力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1=53°θ2=37°其合力在水平方向上,从静止开始运动10m,求:1. F1和F2分别对物体做功是多少?代数和为多大?2. F1和F2的合力为多大?合力做功是多少?总结:课后检测1.下列关于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凡是受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有力对物体做功B.凡是发生了位移的物体,一定有力对物体做功C.只要物体受力的同时又有位移发生,则一定有力对物体做功D.只要物体受力,又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则力一定对物体做功2. 一个力对物体做了负功,说明()A. 这个力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B. 这个力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C. 这个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的夹角α>90ºD. 这个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的夹角α<90º3. 下列哪些情况中力做的功为零()A. 向上抛出的物体,上升过程中,重力对物体做的功B. 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卫星受到的引力对卫星做的功C. 汽车加速前进时,车厢底部对货物的支持力对货物做的功D. 汽车加速前进时,车厢底部摩擦力对货物所做的功4.重物P放在一长木板OA上,将长木板绕O端转过一个小角度的过程中,重物P相对于木板始终保持静止,关于木板对重物P的摩擦力和支持力做功的情况是( )A.摩擦力对重物做正功B.重力对重物做负功C.支持力对重物不做功D.斜面对重物做正功5. 一物体自高处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的高度为h,下落的时间为t,关于重力所做的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运动的前一半时间内重力做功较多B. 运动的后一半时间内重力做功较多C. 运动的前一半位移内重力做功较多D. 运动的后一半位移内重力做功较多6. 有一根轻绳系着一个物体,如图所示,在悬点O以加速度a向下做匀减速运动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各力做功的情况是()A. 重力做正功,拉力做负功,合外力做负功B. 重力做正功,拉力做负功,合外力做正功C. 重力做正功,拉力做正功,合外力做正功D. 重力做负功,拉力做负功,合外力做正功7. 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空气阻力大小为f,则从抛出点到返回到出发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空气阻力对小球做的功为零,重力对小球做的功也为零B. 空气阻力对小球做的功为零,重力对小球做的功为2mghC. 空气阻力对小球做的功为—2fh,重力对小球做的功为零D. 空气阻力对小球做的功为fh,重力对小球做的功为mgh8. 一物体在相互垂直的两个共点力F1、F2作用下运动,运动过程中F1对物体做的功为3J,F2对物体做的功为4J,则F1与F2的合力对物体做的功为()A. 1JB. 5JC. 7JD. 无法计算9. 起重机吊钩下挂着以质量为m的水泥袋,如果水泥袋以加速度a匀减速下降了距离h,则水泥袋克服钢索拉力做的功为()A. mghB. m(g-a)hC. m(g+a)hD. m(a-g)h10. 如图所示,小物块位于光滑的斜面上,斜面位于光滑水平地面上,从地面上看,在小物块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斜面对小物块的作用力做功说法中正确的是()A. 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为零B. 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不为零C. 不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为零D. 不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不为零11.如图所示,木块A放在木块B的左上端,用恒力F拉至B的右端,第一次将B固定在地面上,F做的功为W1;第二次让B可以在光滑地面上自由滑动,F做的功为W2,比较两次做功,可能是( )A.W1<W2 B.W1=W2C.W1>W2 D.无法比较12.人以20 N的恒力推着小车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前进了5.0 m,人放手后,小车还前进了2.0 m才停下来,则小车在运动过程中,人的推力所做的功为( )A.100 J B.140 J C.60 J D.无法确定13. 质量为10kg的物体在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上的拉力F=50N的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4m,已知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则拉力F做的功为______,重力做的功_______,摩擦力做的功_______,合外力做的总功_______。
《功》高中物理的教案
课程名称:高中物理
课时数:1小时
教学内容:功
教学目标:
1. 理解功的概念和定义;
2. 掌握计算功的公式;
3. 能够应用功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
1. 功的概念和定义;
2. 计算功的公式。
教学难点:
1. 功的公式的应用;
2. 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实验器材:小车、轨道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呈现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功的概念,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二、讲解(10分钟)
1. 介绍功的概念和定义;
2. 讲解如何计算功的公式及其应用。
三、实验演示(15分钟)
教师展示一个小车在轨道上往返运动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实验中所涉及的功的问题。
四、操练(15分钟)
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解决一些功相关的问题,如计算物体所受的合力、加速度等。
五、总结(10分钟)
以小结的形式总结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并展示一些相关习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解答。
六、拓展(5分钟)
为学生提供一些拓展题目,鼓励他们进一步思考和探究功的更深层次的问题。
七、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功的相关习题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活案例导入,配合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功的概念和应用。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应用案例的呈现,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功》教案(通用13篇)《功》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认知:凭借课文的详细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整合网络教学的特点,利用专题网站、互联网自主查寻收集资料,拓宽视野,了解郑胜利收复台湾、建设中国台湾的历史功绩,并能运用自己的语言对郑胜利的宏大功绩进行介绍。
情感:1、把网络教学请光临语文课堂学习,丰富学习的内容,活跃学习的气氛,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
2、研读课文,查寻网络,全方面了解民族英雄郑胜利,激发同学的爱国热忱和民族骄傲感。
技能:1、娴熟电脑操作,会利用网络资源拓展课文学习,了解更多的有关郑胜利的信息,深化问题讨论,独立思索,形成个体观点。
2、娴熟制作,能在肯定时间内进行整理、组合,利用网络进行拓展性学习,结合口头汇报完成学习成果,并能自主设计生成综合性学习专题。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分析:本课是苏教版第九册第七单元的课文。
课文以简洁的语言,清爽的文笔,饱蘸着对郑胜利的一片深情,让我们了解了一个民族英雄的宏大功绩。
重点:研读课文,查寻网络,全方面了解民族英雄郑胜利,激发同学的爱国热忱和民族骄傲感。
解决措施:争论、朗读、网络扫瞄难点:会利用网络资源拓展课文学习,深化问题讨论,独立思索,形成个体观点。
能在肯定时间内进行整理、组合,结合口头汇报完成学习成果,并能自主设计生成综合性学习专题。
解决措施:自主学习、网络扫瞄、争论沟通三、教学对象及其学习需要分析:1、本课是选自学校语文苏教版第九册第九单元的课文,学习对象为学校五班级的同学,经过五年的学习,同学己经把握了肯定的读书方法、学习方法,对于生字的学习,课文内容的了解基本能独立进行。
除此之外,也有了肯定的电脑基础,会打字,会上网,会利用网络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
一部分的同学更能在肯定时间内对自己的调查进行整理、组合。
2、针对“郑胜利”的资料内容比较多,而课文只是进行了简洁的介绍,远远满意不了同学的求知欲。
为了能让同学对自己感爱好的内容进行深化地学习、讨论,综合全部查找到的资料制成了专题网站,为同学的学习供应最好的学习资源。
人教版高中物理《功》教案1. 了解功的定义和公式,能够计算功的大小。
2. 了解功的物理意义,能够理解功的正负性及其对物体的影响。
3. 掌握功的计算方法,能够解答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1. 功的定义和公式。
2. 功的物理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功的正负性及其对物体的影响。
2. 解答相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备课内容:功的定义和公式,功的物理意义,功的计算方法。
2. 教学资源:教科书、教学PPT、练习题等。
3. 教学环境:教室、黑板、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引入功的概念,介绍功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2. 提出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二、讲解理论知识(15分钟)1. 通过例题,介绍功的定义和公式。
2. 分析功的物理意义及其正负性。
3. 讲解功的计算方法及相关的物理概念。
三、梳理知识点(10分钟)1. 总结功的定义和公式。
2. 总结功的物理意义及其对物体的影响。
3. 强调功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 强调学习方法和练习策略。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解答问题。
※教学结束※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基本掌握了功的定义和公式,了解了功的物理意义及其对物体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步骤,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之外,增加实际案例的讨论和分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功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人教版物理八下第1节《功》学案功和机械能第一节功【整体构思】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认识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2.理解计算功的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预习提示】1.做功的必要条件。
2.功。
3.功公式。
4.功的单位。
【教学流程】一、学生展示1.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在上通过一段,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力学里所说的功包含两个必要的因素:一是;二是。
功的计算公式:,式中F 表示作用物体上的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W表示力对物体做的功。
功的国际单位是,用符号表示,1J= N·m。
2.1J的功相当于用牛的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沿的距离。
3.用5N的水平拉力,拉着重40N的物体沿水平面移动了4m,重力做功 J,拉力做功 J。
4.一个物体沿粗糙的斜面自由滑下,物体受个力作用,对物体做功的力分别是。
5.下列对功的理解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做的功越多B.物体通过的距离越大,做的功越多C.有力作用在运动物体上,此力对物体一定做功D.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6.下列关于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水平草地对足球的支持力对足球做了功B.悬挂着的电灯,电线的拉力对电灯做了功C.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的过程中,举力对杠铃做了功D.钢笔在纸面上写字的过程中,纸面的摩擦力对钢笔做了功7.重200N的物体,在水平面滑行了5m,摩擦力是重力的0.2倍,水平拉力是50N,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重力做功是1000JB.拉力做功是250JC.合外力做功是50JD.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是200J8.运动员一脚将20N的足球踢出50m远,脚踢球的力是500N,那么踢球所做的功是()A. 1000JB. 25000JC. 26000J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二、目标定向在物理学里,经常要提到“功”的概念。
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第1节《功》学案主备:张延喜副备:邵忠辉审核: 2014.4.26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组号:__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
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2、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每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3、能应用公式W=Fs经行简单的计算【学习提示】知识点一:力学中的功1、思考:(1)用大小不同的力,在水平面上拉同一个木块,他们的速度是否相同,这两个力的作用成效是否相同?(2)用力推讲桌,没推动,推力是否有成效?(3)踢出去的足球,在水平地面滚动,球的重力是否是使球运动的原因,重力是否有成效?2、功的定义:阅读教材第62- 63页“力学中的功”,完成下列问题:(1)“功”的含义:如果一个______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____________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3、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观察教材图11.1-2中力做功和11.1 -3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讨论总结。
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____________;二是物体在____________移动的距离。
小组讨论:下列哪种情况力对物体做了功?哪种情况力对物体没有做功?在括号内填“是”或“否”。
(1)、人搬石头,但没搬动()(2)、冰块在水平光滑的冰面上匀速滑动()(3)、起重机匀速吊起重物()(4)、起重机吊着重物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了一段距离()(5)、用力将木块沿斜面匀速拉上一段距离()讨论:在下列几个实例中,力对物体没有做功的是()*根据以上实例总结三种不做功的情况:一是有力的作用,但在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有移动距离,但是没有力的作用;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是有力的作用,也有移动距离,但力和移动方向相互垂直;例如: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功的计算阅读第63、64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在物理学中,功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物理《功》的教案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功的概念和公式。
2.掌握计算功的方法。
3.能够运用功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功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包括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相关示意图。
2.准备教学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计算功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简单介绍功的概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解功的概念和定义(10分钟)
1.讲解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介绍功的单位和量纲。
三、示例演练(15分钟)
1.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计算功。
2.学生根据示例练习计算功的方法。
四、教学实验(20分钟)
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测量物体在斜面上移动的功。
2.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物体受到的作用力以及做功的大小。
五、课堂讨论(10分钟)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功的概念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探讨其意义。
六、总结复习(5分钟)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七、布置作业(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同时,实验的设置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初中物理《功》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功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 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功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2. 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实例图片或实物。
3. 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力的作用效果,即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提问: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什么关系?二、探究功的概念(15分钟)1. 介绍功的定义:力对物体做功,就是力使物体移动了一段距离,并且力的方向和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同。
2. 讲解功的计算公式:功 = 力 × 距离× cosθ,其中θ是力和物体移动方向的夹角。
3. 引导学生理解功的单位:焦耳(J)。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出示实例图片或实物,让学生分析力对物体做功的情况。
2. 让学生用功的计算公式计算实例中的功。
四、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5分钟)1. 出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力和距离,以及如何计算功。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即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提问: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力的作用效果,引入功的概念,并通过实例分析和实际问题解决,让学生掌握功的计算公式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功的计算公式的含义,以及如何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初中《功》的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运用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功的计算方法的运用。
2. 解决实际问题时的综合运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弹簧测力计、绳子、重物、斜面等。
2. 教学课件和教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力的作用效果,引入功的概念。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吗?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讲解功的概念:力对物体做功是指力使物体移动了一定的距离,并且力的方向和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同。
2. 讲解功的计算方法:功等于力与物体移动距离的乘积,即 W = F × s。
3. 讲解功的单位:国际单位是焦耳(J),1焦耳等于1牛顿乘以1米。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配备弹簧测力计、绳子、重物、斜面等实验用具。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3. 讲解实验原理:通过测量重物在斜面上上升的高度,计算重力做的功。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出示练习题目,要求学生计算不同情况下的功。
2. 引导学生运用功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能想到哪些实际问题可以用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呢?3. 出示拓展题目,鼓励学生课后思考和探究。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实验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课堂练习和总结拓展,巩固了学生对功的理解和应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功的计算方法,避免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出现错误。
《功》●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际知道机械功的概念(2)理解功的概念,明确区分做功与不做功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与小组讨论的方法进行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实例从中获得杰出谜题的成就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功的概念以及做功的两个必备要素,功的计算公式2教学难点:功的概念、区分做功与不做功●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根据“功”这个字进行组词,例如:“功劳”“事半功倍”来解释“功”具有“功劳”“贡献”的含义;观看《水浒传》片段“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提问:杨柳树移动的方向是?是哪个力对杨柳树的移动做出了贡献。
回答:柳树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是鲁智深对杨柳树向上的力对杨柳树的移动做出了贡献。
讲述: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这个力对在物体的移动有贡献,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通过分析以下实例加深“功”(1)用水平向右的拉力使水平桌面上的小车前进,则小车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哪个力的作用对小车有了“成效”?有了“贡献”呢?(2)叉车举高货物,哪个力对货物举高有了“贡献”取得了“成效”?2讲授新课(1)功的概念: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做功的必备要素:通过分析课本P63想想议议图11.1-2“力做功的实例”中的共同点寻找做功的两个必备要素:一个是F,另一个是S(要在力的方向上);分析以下实例判断是否做功:(1)人静止在地面上搬着书,有没有做功?(2)冰壶运动员撒手后,冰壶在冰面上滑行,有没有做功?(3)人提着箱子在水平路面上行走,有没有做功?通过以上三个例子分得出不做功的三种情况:(1)有力无距离(2)有距离无力(3)力与距离垂直例题:如图所示的四种情境中,力对物体做功的是哪几个?BD那你能否判断BD两种情境中做功哪个多哪个少呢?(3)功的计算公式:W=FS单位:1J = 1N·m物理意义:用1N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1m所做的功为1J3.总结:强调功的两个必备要素以及功的计算公式。
优质参考文档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同步学案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第二节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计算机械功的公式W=Fscosα;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2.知道功是标量。
过程与方法知道做机械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知道做功和“工作”的区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当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大于90°时,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说物体克服这个力做了功。
【教学重点】重点是使学生在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的基础上掌握机械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1.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与物体运动的位移容易混淆。
2.要使学生对负功的意义有所认识,也较困难。
【教学课时】2课时【探究学习】1.功的概念先请同学回顾一下初中学过的与功的概念密切相关的如下两个问题:什么叫做功?谁对谁做功?然后做如下总结并板书:(1)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物理学中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如图1所示,与同学一起讨论如下问题:在上述过程中,拉力F对滑块是否做了功?滑块所受的重力mg对滑块是否做了功?桌面对滑块的支持力N是否对滑块做了功?强调指出,分析一个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关键是要看受力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是否有位移。
至此可作出如下总结并板书:(2)在物理学中,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2.功的公式就图1提出:力F使滑块发生位移S这个过程中,F对滑块做了多少功如何计算?由同学回答出如下计算公式:W=Fs。
就此再进一步提问:如果细绳斜向上拉滑块,如图2所示,这种情况下滑块沿F方向的位移是多少?与同学一起分析并得出这一位移为scosα。
至此按功的前一公式即可得到如下计算公式:W=Fscosα就此指出,计算一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的大小,与力F的大小、物体优质参考文档位移s的大小及F和s二者方向之间的夹角α有关,且此计算公式有普遍意义(对计算机械功而言)。
至此作出如下板书:W=Fscosα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的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
功人教版教案教案标题:《功人教版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功人教版》教材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设计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的教学活动。
3.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
教学内容:本教案以《功人教版》教材为基础,针对特定的教学单元进行设计。
具体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单元的主题和学习目标而定。
下面以《功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自己》为例进行教案撰写。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交流自己的看法。
2. 学习活动(30分钟)- 学习活动1:阅读与理解- 学生阅读教材中与主题相关的文章或短文。
- 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提取关键信息。
- 学习活动2:小组合作讨论- 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讨论文章中的问题或话题。
- 学生互相交流意见,进行思维碰撞。
- 学习活动3:个人思考与表达-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写下自己对文章的感想或总结。
- 学生可以选择口头表达或书面表达。
3. 总结归纳(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体会。
- 学生可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进行总结。
4. 拓展延伸(15分钟)- 教师提供一些拓展资源,如相关视频、图片或网页链接。
- 学生可以自主探索、进一步了解主题相关的知识。
5. 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鼓励学生独立完成。
- 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作业。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 学生书面表达或口头表达的质量和深度。
3. 学生完成的作业质量和准确度。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评估教学效果。
2.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并进行改进。
3.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后续教学计划。
以上是一份针对《功人教版教案》的示例教案,具体教案设计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希望这份教案能够为您提供一些指导和建议。
《功》学案学习目标:理解机械功和功率的概念,知道功和功率的单位,能运用功和功率知识解释说明有关问题,进行简单的计算课前准备1、观察图11-1-1,思考后回答,小明与小聪都用了力,但效果上来看,有何区别?。
物理学规定:如果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
功用符号表示。
2、由功的概念可知:做功必需符合两个条件(1) (2)。
3、功的大小等于。
公式功的单位是简称符号为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焦耳,人们给功一个专门的单位简称符号。
1J= N·m.4、功率是表示的物理量。
用符号表示。
叫功率。
公式功率的单位是符号。
为纪念英国科学家瓦特,人们给功率一个专门的单位简称符号是。
1J/s= W。
讨论交流1、阅读课本78页图11-1-1中的内容:(1)图中对箱子做了功,对箱子没有做功。
(2)图中的箱子除受人的推力还受竖直向下的力作用。
这个力对箱子做功(填“有”或“没有”)因为。
2、阅读79页例题思考完成:在水平地面上,用100N的水平推力,将重500N的小车匀速移动了5m,停止用力后,小车又前进了2m才停下来。
整个过程中,水平推力对小车做功为J。
3、由功率的概念可知影响功率大小的因素是和。
因此考虑功率大小时要注意用法思考。
例如:下列关于功率说法正确的是()A.做的功越多,功率就一定大 B 做功时间越短,功率一定大C做相同的功用的时间越多,功率越大 D 在相同的时间里,做的功越多,功率就越大4、79页的例题中“在水平桌面上移动0.5m”后增加一个条件“所用的时间为2s”求推力的功率是多少?5、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当牵引力是2205N,速度是5m/s时。
它的实际功率是多少?达标练习1、一个同学用120N的力,将一个重4N的足球踢到25m远处。
关于他踢球时做功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做功300JB 做功100JC 没有做功D 做了功,但条件不足,无法计算2、2010年11月14日,在广州亚运女子53公斤级举重项目中,中国运动员李萍打破总成绩世界纪录夺冠。
比赛时,她第一阶段把100多千克的杠铃很快地举过头顶,第二阶段使杠铃在空中稳稳地停留了3s,关于她对杠铃做功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她第一阶段内没有做功能B她在第二阶段内没有做功C她在两个阶段内一直都在做功D她在两个阶段内一直都没做功3、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重10N的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 N,水平木板对木块的支持力是 N.若小明拉着木块匀速向右移动了0.5m,则拉力做的功是 J,重力对木块做的功是4、物体在大小为5牛的水平拉力作用下,10秒内沿水平地面前进2米,则拉力做的功为_________焦,功率为________瓦;若物体重20牛,则重力对物体做的功为_______焦。
5、甲、乙两台机器的功率之比是4:3,它们做同样多的功需要的时间之比为t甲:t乙=在相同时间内它们做的功之比为W甲:W乙= 。
拓展练习要测一个人爬楼梯的功率,请写出需要哪些器材和实验步骤。
学习目标1、知道机械功的两个要素,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公式及单位。
2.能计算机械功和功率。
3.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4.通过功的学习,使学生明白物理概念的建立过程与实际生活的需要。
5.逐步形成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长社会初中的意识。
重点:对功的概念的理解。
难点: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功的计算。
学习过程一、回顾一下力的作用效果有和。
力的单位是。
重力的计算公式。
长度的国际主单位是。
二、功1.阅读P78第一段,思考,如何描述一个力产生作用效果的过程?在这些过程中,牵涉到哪些物理量?。
2.观察图11-1-1,思考后回答,小明与小聪都用了力,但效果上来看,有何区别?。
物理学中对做功的规定是。
也就是说,做功必须包含和两个因素。
理解了吗?(1)关于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力就对物体做功;B、物体只要移动了距离,就做了功;C、有力作用于物体上,物体又移动了距离,这个力就做功了;D、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又移动了距离,那么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下列情况做功的有()A、一个人背着书包站着;B、杠着货物上楼;C、搬石头没搬动D、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滚动三、功的计算3.功的计算的文字叙述,计算公式,式中各字母代代表的物理量及单位分别是。
4.完成P79例题,思考:为什么重力所做的功为0?。
试一试:用20N的力推着一个100N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前进5米,推力所做的功是J,重力所做的功是J。
5.提升物体所做的功。
将物体匀速提升时,物体受到力和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是一对,所以,他们的大小关系是。
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就是物体。
因此,提升物体所做的功W= = 。
试一试:(1)将重500牛的物体,在5秒内匀速提高1.5米,力对物体做功为_______。
(2)提着100N的物体静止不动,所做的功为________;提着100N的物体沿水平方向前进10m,重力做功为_____;将100N重的物体匀速举高10m,人做功为_____;把这100N的物体掷出后,物体运动2m,人所做的功为_________J。
四、小结:学到了什么?整理出本节课的知识树。
五、练习1.下列情况中,力对物体做了功的是:()A用力推箱子,箱子不动B手提水桶沿水平道路前进C用力举高物体D冰块在光滑冰面上匀速滑行2.一个放在水平地面地物体,受20N水平拉力作用下,以0.5m/s的速度沿拉力的方向前进15m,则地面对物体地摩擦力是,拉力做的功是。
3.起重机将重5000N的物体提高6m后,又水平移动4m,则起重机的钢丝绳对物体所做的功是。
4.用200N的力分别拉重为50N和200N的甲乙两个木箱沿水平方向前进10m,则人对木箱所做的功:()AW甲>W乙BW甲<W乙CW甲=W乙D无法比较5.用动滑轮提起重50N的物体,人拉绳子做的功是100J,若不计滑轮的重力和摩擦力,则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是:()(A)2m(B)4m(C)1m(D)条件不足第一节功(二)学习目标1.知道机械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单位。
2.能计算机械功率。
3.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率的含义。
4.通过功率的学习,使学生明白用比较的方法研究问题。
一、复习回顾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机械功的计算公式是,式中各字母代表的物理量和单位分别是。
匀带提升物体时,做功的计算公式是,式中各字母的意义是。
2.速度是表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是、,速度地计算公式,式中各字母代表的物理量和单位分别是。
二、功率的意义1.思考:做功有快慢吗?。
举例说明。
2.阅读P80第1——3段,思考: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
3.功率的定义。
三、功率的计算4.功率的计算公式是,式中各字母代表的物理量和单位是。
试一试:(1)机器甲的功率比机器乙的功率大,则一定是()A、甲所做的功比乙所做的功多B、甲做功比乙做功快C、甲做功所用的时间比乙少D、甲的机械效率比乙大(2)P80第4题。
他们的相同,的时间短,所以做功快,功率大。
(3)某人用10N的水平拉力拉50kg的物体,10s内沿地面前进10m,人的功率是()A、5WB、15WC、50WD、10W5.功率公式的推导:将v=s/t代入P=w/t,可得P= = = .四、小结。
本节学到了什么?整理一下本节所学的知识与方法。
五、练习1.两个体重相同的人,一人缓慢地从一楼走上五楼,一人则是急促地跑上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人做的功不同,功率相同(B)两人做的功相同,功率不同(C)两人做的功和功率都相同(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2.某机器的功率大约700kw,这表示该机器:()(A)每小时做功700kw(B)每秒做功700kw(C)每小时做功700J(D)每秒做功7×105w3.某举重运动员把重1000N的杠铃在2s内举高2m后,在空中停留3s,那么在后3s的功率是:()(A)1000w(B)666.7w(C)0w(D)100w4.甲乙两台机器,若甲做的功是乙做的功的两倍,而乙所用的时间是甲所用的时间的一半,则甲乙的功率为:()(A)P甲=2P乙(B)P甲=P乙(C)P甲=4P乙(D)P甲=1/2P乙5.一个放在水平地面地物体,受20N水平拉力作用下,以0.5m/s的速度沿拉力的方向前进15m,则拉力做功的功率是,做的功是。
6.功率为5kw的水泵,在多长时间内能把10000N的水抽到4m高的水塔中?7.功率是45千瓦的汽车,以10m/s的速度在一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20千米,求汽车的牵引力是多少?《杠杆(1)》学案学习目标:能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中的各种杠杆提取出杠杆的共同特征,并能在杠杆上确认动力、阻力、支点、动力臂、阻力臂。
能正确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
课前准备1、 是简单的机械, 叫杠杆。
生活中的杠杆有 、 、 、 、 等2、 、阻力、 、动力臂、 是杠杆的五要素。
3、 是动力臂, 是阻力臂。
4、杠杆平衡是指 时,杠杆处于 状态 。
达标练习1、下图中的杠杆是 。
图中动力的施力物体是 阻力的施力物体是 在图中画出这个阻力。
并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
2、画出下图杠杆示意图中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5.如图8-13所示的杠杆中,动力的力臂用L 表示,图中所画力臂正确的是( )4.杠杆在我国古代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应用。
护城河上安装使用的吊桥就是一个杠杆,由图8-21可知它的支点是 点(填“A ”、B ”或“C ”),在匀速拉起时,它属于一个______杠杆(填“省力”或“费力”),并在图中画出动力臂L 1拓展练习如图,一个绕O 点转动的杠杆,已知阻力F 2的方向,以及动力F 1的力臂,在图中补全F 2的力臂以及动力F 1。
《杠杆(2)》学案学习目标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能对杠杆进行分类,能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有关的问题,进行简单计算。
课前准备 1、杠杆平衡的条件是 。
用字母表示 。
2、杠杆可以分为 、 、 三类。
1、图11-2-8中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动力臂和阻力臂都在 。
所以我们在实验时要使杠杆在 位置平衡。
这样便于读出 和 的大小。
图中杠杆两端的螺母的作用是 。
1、下列工具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 A .夹邮票用的镊子 B .理发师修剪头发用的剪刀 C .剪铁丝用的钢丝钳 D .钓鱼用的鱼竿2、图1所示是一个指甲刀的示意图;它由三个杠杆ABC 、OBD 和OED 组成,用指甲刀剪指甲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三个杠杆都是省力杠杆;B.三个杠杆都是费力杠杆;C.ABC是省力杠杆,OBD、OED是费力杠杆;D.ABC是费力杠杆,OBD、OED是省力杠杆。
3、图2 所示是探究杆杠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