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有形成分分析几个问题
- 格式:pdf
- 大小:27.42 KB
- 文档页数:4
尿液有形成分基本检验方法浅析作者:唐文君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1年第17期【摘要】尿是一种容易获得的检验材料,其组成的变化不仅能反映泌尿生殖道的病变,而且不少全身性疾病也可引起尿成分的变化。
所以自古以来,验尿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诊断手段。
【关键词】尿液;有形成分;检查方法在尿液形成过程中,泌尿道常有组织的脱落物和细胞渗出,尿离体离心或自行沉降,其沉降物称为尿沉渣,是尿液中的有形成分,包括细胞、管型、细菌、霉菌、结晶、药物等。
1尿液有形成分检测意义近年来强调分析尿中所有颗粒,即细胞、管型、细菌、霉菌、结晶、药物等。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可确定进入尿路中的细胞种类,如红细胞增多常提示尿路出血,进一步检查红细胞形态则有助于确定血尿来源;白细胞增多则提示尿路感染;不同尿路上皮细胞增多有助于判断各种尿路病变部位。
管型增多则提示肾小球肾炎、肾小管(远端,集合管病变)及肾功能减退,所以说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可反映泌尿系统各部位的变化,协助对泌尿系统疾病进行诊断、定位、鉴别及预后判断等,为泌尿系统疾病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难怪有人称尿沉渣检查为“体外无创性肾活检”。
2尿液有形成分检查内容(1)细胞类:包括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移行上皮细胞、鳞状上皮细胞)、间皮细胞、吞噬细胞、组织细胞、异形细胞(包括病毒包涵体、肿瘤细胞等)。
(2)管型:包括透明管型、细胞管型(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血小板管型、上皮细胞管型)、颗粒管型、脂肪管型、蜡样管型、纤维蛋白质丝管型、骨髓瘤管型、混合管型、宽形管型、血红蛋白、肌红蛋白、胆红素、含铁血黄素管型等。
(3)结晶:除因代谢产生的磷酸盐、草酸钙、尿酸盐结晶外,还应包括异常氨基酸如酪氨酸、亮氨酸及胱氨酸结晶,及各种药物结晶(磺胺药、抗生素类、解热镇痛抗炎药等),滑膜液中焦磷酸盐、磷灰石、脂类等结晶。
3尿液有形成分常用检查方法近10年来,尿液有形成分常用检查方法主要有离心、不离心直接检查法,它们都以定性为主。
尿有形成分检查考点
尿有形成分检查是尿液检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结晶等。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考点:
1. 红细胞: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出现红细胞。
如果尿液中出现红细胞,可能是由于泌尿系统结石、感染、肿瘤等疾病引起的。
2. 白细胞: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也不应出现白细胞。
如果尿液中出现白细胞,可能是由于泌尿系统感染引起的。
3. 上皮细胞: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可以出现少量的上皮细胞。
如果尿液中出现大量的上皮细胞,可能是由于泌尿系统炎症、肿瘤等疾病引起的。
4. 管型: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出现管型。
如果尿液中出现管型,可能是由于肾脏疾病引起的。
5. 结晶: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可以出现少量的结晶。
如果尿液中出现大量的结晶,可能是由于肾脏疾病、代谢性疾病等引起的。
尿有形成分分析几个问题尿有形成分分析几个问题顾可梁(江苏大学医学技术学院,江苏镇江212001)1为什么将尿沉渣检查定名为尿有形成分检查及尿颗粒分析?尿沉渣检查是尿液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直接将尿离心,取沉渣在显微镜下检查,故称为“尿沉渣检查”。
而目前开展的流式原理自动化检查方法,无需离心即可直接分析尿中有形成分,故称为尿有形成分检查。
近年来强调分析尿中所有颗粒,即细胞、管型、细菌、霉菌、结晶、药物等,故也称为尿颗粒分析(analysis of urine particle)。
2尿有形成分检查方法选择的原则是什么?尿有形成分检查方法有多种,包括玻片镜检法,有形成分定量分析法,自动尿有形成分冲液器及设置标准计数池法,倒置显微镜检查法,相差、干涉、偏光、荧光及电镜等检查法,染色鉴别法,流式分析仪分析法,层流式图像分析仪法等。
不论用哪种方法,其指导原则应是:(1)按国际标准化准确分析,强调分析的高度重复性及标准化,以获取有临床价值的试验数据;(2)采用单位体积(如μl或L)报告代替用低倍镜视野或高倍镜视野报告最低到最高值;(3)显微镜检查仍是尿有形成分检查的金标准。
当自动分析颗粒出现报警信号或有形成分与物理化学方法结果不符时,应强调显微镜复查。
要改变低倍镜看管型、高倍镜查细胞的传统概念。
油镜检查(1 000×)更能鉴别上皮细胞与白细胞和尿中其他颗粒如影红细胞、细菌、结晶或脂肪滴等。
3为什么说选择合适的尿标本是保证尿有形成分分析质量的第一要务?由于尿排出2 h以上可发生细菌生长、蛋白分解、细胞破坏、pH 由酸性到碱性等变化,从而严重影响尿液分析的准确性。
以往留尿标本要求:用清洁有盖容器;留中段尿(防止尿道、阴道分泌物污染);及时送检。
以上要求门诊患者易于办到,但由于随意尿受饮食、运动等多因素影响难以做到标准化,目前多用于急诊患者或餐后尿测尿糖,并不适于尿细菌学检查。
清晨第一次晨尿送检时已贮留膀胱时间较长,尿成分浓缩,适用于试带化学过筛、蛋白检验、临床化学定量(以肌酐做比值)、细菌检查、亚硝酸盐试验特别是沉渣镜检等多种目的。
UF-1000i尿有形成分分析仪常见故障分析周传辉;李莲;郭亮【期刊名称】《医疗卫生装备》【年(卷),期】2014(035)011【总页数】2页(P156-157)【作者】周传辉;李莲;郭亮【作者单位】442000湖北十堰,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检验部;442000湖北十堰,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检验部;442000湖北十堰,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检验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6;TH776Sysmex UF-1000i尿有形成分分析仪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和荧光染色技术对尿液有形成分进行识别,具有快速、不离心、准确、精密度高等优点。
我们总结了该仪器在日常工作中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供参考。
1.1 故障现象IPU报警“XX压力错误”。
1.2 故障分析主机的压力调节值:0.26 MPa、0.05 MPa、鞘流压力和-0.053 MPa。
这些正压和负压由压力传感器进行监测,任一项值超出允许范围,系统就会显示错误信息。
其中0.26 MPa和鞘流压力为不可调节压力,仪器出厂及安装时已经调节好,平时无需调节,如有问题及时联系厂家工程师。
1.3 故障排除出现错误信息时,首先应检查管路是否漏气、漏液。
如果管路没有问题,在IPU 菜单窗口中双击“维护”再双击“传感器图标”,观察并调整异常的压力[1],以增加压力的方式调节至预定值。
如果压力偏高,应一次性将其调到低于标准值,然后逐渐调到设定值。
2.1 故障现象IPU报警“XXX温度过高或过低”。
2.2 故障分析仪器温度的监测范围包括环境、气动组件、反应室、鞘流加热器及光电倍增管的温度,温度过高和过低系统都会显示错误信息。
因此,在安装仪器时应避免将仪器安装在温度过高或过低的地方,UF-1000i的工作环境温度范围为15~30°C(最佳温度25°C),相对湿度范围为30%~85%。
2.3 故障排除如果仪器出现温度报警,则需要改善仪器的安装环境并注意通风和散热,比如安装空调或者临时采取降温或升温的措施。
尿有形成分分析几个问题顾可梁(江苏大学医学技术学院,江苏镇江212001)1为什么将尿沉渣检查定名为尿有形成分检查及尿颗粒分析?尿沉渣检查是尿液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直接将尿离心,取沉渣在显微镜下检查,故称为“尿沉渣检查”。
而目前开展的流式原理自动化检查方法,无需离心即可直接分析尿中有形成分,故称为尿有形成分检查。
近年来强调分析尿中所有颗粒,即细胞、管型、细菌、霉菌、结晶、药物等,故也称为尿颗粒分析(analysis of urine particle)。
2尿有形成分检查方法选择的原则是什么?尿有形成分检查方法有多种,包括玻片镜检法,有形成分定量分析法,自动尿有形成分冲液器及设置标准计数池法,倒置显微镜检查法,相差、干涉、偏光、荧光及电镜等检查法,染色鉴别法,流式分析仪分析法,层流式图像分析仪法等。
不论用哪种方法,其指导原则应是:(1)按国际标准化准确分析,强调分析的高度重复性及标准化,以获取有临床价值的试验数据;(2)采用单位体积(如μl或L)报告代替用低倍镜视野或高倍镜视野报告最低到最高值;(3)显微镜检查仍是尿有形成分检查的金标准。
当自动分析颗粒出现报警信号或有形成分与物理化学方法结果不符时,应强调显微镜复查。
要改变低倍镜看管型、高倍镜查细胞的传统概念。
油镜检查(1 000×)更能鉴别上皮细胞与白细胞和尿中其他颗粒如影红细胞、细菌、结晶或脂肪滴等。
3为什么说选择合适的尿标本是保证尿有形成分分析质量的第一要务?由于尿排出2 h以上可发生细菌生长、蛋白分解、细胞破坏、pH由酸性到碱性等变化,从而严重影响尿液分析的准确性。
以往留尿标本要求:用清洁有盖容器;留中段尿(防止尿道、阴道分泌物污染);及时送检。
以上要求门诊患者易于办到,但由于随意尿受饮食、运动等多因素影响难以做到标准化,目前多用于急诊患者或餐后尿测尿糖,并不适于尿细菌学检查。
清晨第一次晨尿送检时已贮留膀胱时间较长,尿成分浓缩,适用于试带化学过筛、蛋白检验、临床化学定量(以肌酐做比值)、细菌检查、亚硝酸盐试验特别是沉渣镜检等多种目的。
但鉴于病人清晨一醒即留晨尿送检时已>2 h,与2 h内完成尿有形成分分析的要求不符,因此有的作者提出二次晨尿(即晨8时定时尿),这样能及时送到实验室及时检查,不影响尿分析质量。
送检时应在检验申请单上注明留取尿标本时间、实验室收到尿标本时间及完成检查时间以备核查。
留取中段尿前应清洗外阴部和尿道口以防止尿液污染。
4为什么要强调尿的理学、化学、有形成分检查的整体化报告模式?尿的理学检查、试带过筛、有形成分镜检三者是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
如尿颜色加深与试带颜色叠加时可导致结果错误,因此采用空白试垫加载于试条上在自动化测定时可排除尿颜色影响。
化学定性试带在实践中存在多种问题,如:蛋白试带测清蛋白不能测微清蛋白;尿糖只能测定葡萄糖而不能查出其他还原糖;胆红素的偶氮方法不如湿化学的氧化法敏感;尿比密试带受pH干扰和影响;潜血试带不只对血红蛋白反应;白细胞酯酶试带对淋巴、单核、嗜酸细胞等难以鉴别等。
近年来强调尿理学检查、化学成分定量、蛋白质成分的免疫学检查以及显微镜成分定性及定量的综合(整体化)报告方式。
结合临床资料,通过LIS系统分析处理是今后尿分析不可缺少的步骤。
5能否用血细胞计数池(改良Neubauer板),进行尿有形成分定量测定?在显著的血尿、脓尿患者病程观察中,可用Neubauer板直接计数每微升不离心尿中的细胞或管型数,方法简便,但由于计数池深度太浅(0.1 mm),因此国际上推荐的用于体液(包括脑脊液)、胸腹水、关节腔积液等的计数池为Fuchs Rosenthals板,深度为0.2 mm。
本法不适于未浓缩的上述病理成分浓度低的肾病患者的尿。
6尿理学检查为什么强调增加折射率及渗透量的测定?尿液在4℃时与同体积积纯水重量之比称为比密或比重(specific gravity,SG),是尿液中含溶质浓度的指标。
连续观测一天的不同时间比容可相对指示肾的浓缩和稀释能力。
目前常规使用的简便化学试带法是按试带中多聚电解质加酸碱指示剂与尿中电解质作用释放氢离子而显色,受非电解质如葡萄糖、蛋白质、尿素等含量的干扰少,但受强酸强碱的影响大。
敏感度低、精密度差、测试范围窄,仅适合于健康体检而不适合病理标本测定。
目前国际上推荐折射计法(refractometer)。
利用光线折射率与溶液中总固体量的相关性来测定。
用尿量少,方法简便应用广泛。
尿渗量(osmolality)又称尿渗透量,是反映溶解在尿液中具有渗透作用的溶质颗粒数量的一种指标,与颗粒浓度(分子量)有关与电荷无关。
由于尿渗量能较好地反映肾对溶质和水的相对排泄速度,反映肾浓缩稀释功能,故可用来早期判断肾衰,鉴别肾前性和肾性少尿,评定高钠或低钠血症、固体物质在体内的滞留程度等以协助临床对多种电解质在体内滞留的判断。
7尿有形成分分析的现状与对策?是否买了自动化分析仪就重视这项检查或达到规范化要求?尿有形成分分析由于标本量大,识别各种尿有形成分必须反复实践积累丰富的经验。
有的异常成分如红细胞管型、药物结晶必须结合临床资料判断。
按WTU(工时单位)计算,每小时测1份尿标本约需8 min(包括离心及镜检),理论上每位检验人员一上午,只能处理的30份尿标本。
有的带计算机计数池、电脑的尿沉渣工作站,仍需标准化的离心后在荧光屏下看结果,以减少视力疲劳。
可按不同尿成分提高速度(26份/h)由于判断结果仍有主观因素,因此仍应强调显微镜下的观察及必要的染色鉴别(如含铁血黄素的普鲁士蓝及嗜酸细胞Hansel 染色、脂肪颗粒苏丹Ⅲ染色等)。
用相差或干涉显微镜能较好地识别异型红细胞及管型。
不同的医院对尿有形成分检查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基层医院一天约20~30份标本,有一位检验人员认真负责地检查离心后沉渣即能为临床提供可靠信息。
而每一天上百份标本的实验室就要考虑先作尿理化检查,有异常或临床医师有要求就必须离心镜检或用自动化仪器筛查。
有肾病专科的医院应建立与肾病医师联合的肾病实验室,结合病人情况进一步检查。
有关的研究室则进行特殊检查如尿肿瘤细胞或免疫、分子生物学检查,即三级网络检查形式。
在体(尿)液实验室,观察病理尿有形成分必须持上岗证。
对异常试验结果要联系临床、动态观察、全面分析。
不放过看到的不认识的成分,通过集体讨论或网上咨询加以确定。
8为什么说UF型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是病人大量尿标本过筛试验的有用仪器?有无局限性?UF型分析仪的先进性在于尿标本经过稀释液稀释,再经过两种荧光染料染色后,靠液压作用通过鞘流流动池,在此外被无颗粒的鞘液包绕,使每种有形成分以单个纵列的形式通过流动池的中心(竖直)轴线,而每个尿有形成分被氩激光来照射。
由于每种尿有形成分有不同程度的荧光强度(FI)和散射光强度(FSc)及电阻抗大小不同,仪器把这些信息转变为电信号。
又可通过直方图和散射图分析每种成份从而得出细胞数量及每个细胞形态。
在临床上有助血尿是肾性还是肾外性、泌尿道感染白细胞及细菌、肾功能低下与导电率多种判断。
由于自动化程度高,与干化学法联合使用,用微机处理可观察两者的符合程度。
标本不用离心,速度快, 对病理有形成分敏感性、重复性均好,加上每份尿标本检查步骤一致,有质量控制用参考粒子,因而便于检查标准化。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细菌、类酵母菌、结晶等可致红细胞假性增高;黏液聚集可致管型假阳性。
出现假阴性结果除与标本搞错、激光偏移、标本放置时间过久红细胞溶血等有关外,采用荧光染料如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后红细胞不易被染料染色,病人服用类似荧光染料的药物和抗生素(如四环素等)、尿中甲苯、甲醛、戊二醛等防腐剂也均可影响红细胞检测。
由此可见,对UF仪器检测结果必须结合干化学、临床资料等综合分析。
当结果出现REVIEW(红色结果)即结果超过参考范围时必须用新鲜尿复检或相差显微镜复检(复检率为30%),用染色法进一步识别尿中各种有形成分,以避免片面及局限性。
9体外诊断尿影像系统、全自动智能显微镜(AIM)的推出为什么受到重视? 1983年IRIS公司推出Yellow IRIS显微镜工作站,将尿液中各种颗粒在AIM 检查的影像经电脑分析处理在荧光屏上显示;2000年推出改进的大型939UDX系统;2002年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认可的小型IQ200系统。
后者包括了无玻片显微镜及高速数码摄像软件,在屏幕上可显示各种颗粒,其中黏液,白细胞团、透明管型、未分类管型显示清楚。
它综合尿中各种颗粒大小、对比度、外形、质地等技术参数判断出该颗粒性质(APR系统)。
由于无需离心,每h 处理50-60份尿标本,多数标本无需再用显微镜复检。
(复检率<5%)。
因此2004年这种尿颗粒自动层流式图案分析系统加上全自动干化学分析台,引起检验及肾病医生的重视。
我们最近用IQ200与UF-100、相差显微镜联合观察各种肾疾病尿液,感到检验异常结果基本一致。
尿中红细胞、白细胞、肾上皮细胞、结晶等的形态清楚,与显微镜检查符合,尤其是黏液丝与管型不易混淆。
如能与全自动干化学分析仪、UF-100、相差显微镜联合使用将是目前完美的尿颗粒分析系镜。
10 除检查尿有形成分外,肾病检查有无新近展?肾病检查应强调理学、化学、镜检整体检查,还应注意应用分子生物学新技术检查尿中蛋白质、微生物等。
在化学检查方面,如最近Heuer介绍了肾疾病与蛋白质模式的相关研究,即尿标本经毛细管电泳将不同蛋白质成分分开后45min 内经质谱仪测定>1000个不同的多肽,再通过微机CE-MS系统将不同肾病图型与正常尿区别。
这种方法与肾穿刺比较对人体损伤小、效果确切。
通过CE-MS可将膜肾小球肾炎、微肾小球肾炎、局灶性肾炎、lgA型肾炎及狼疮性肾炎区别开来。
据初步报告其敏感性、特异性均>90%。
因而认为在大的实验中心有一定的的实用性及先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