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排序(1)
- 格式:ppt
- 大小:355.50 KB
- 文档页数:24
第十章综合题1.什么是内排序? 什么是外排序? 什么排序方法是稳定的? 什么排序方法是不稳定的?2.设待排序的关键字序列为(15, 21, 6, 30, 23, 6′, 20, 17), 试分别写出使用以下排序方法每趟排序后的结果。
并说明做了多少次比较。
(1) 直接插入排序(2) 希尔排序(增量为5,2,1) (3) 起泡排序(4) 快速排序(5) 直接选择排序(6) 锦标赛排序(7) 堆排序(8) 二路归并排序(9) 基数排序3.在起泡排序过程中,什么情况下关键字会朝向与排序相反的方向移动,试举例说明。
在快速排序过程中有这种现象吗?4.快速排序在什么情况下所需关键字的比较次数最多?此时关键字比较次数应为多少?5.用直接插入排序方法对序列(94,32,40,90,80,46,21,69)进行排序(由小到大),试写出排序的过程。
6.已知初始序列为(125 ,11, 22, 34, 15, 44, 76, 66, 100, 8 ,14, 20, 2,5, 1),写出采用希尔排序算法排序的每一趟的结果(增量为5,3,1)。
7.写出对初始序列(50,72,43,85,75,20,35,45,65,30)进行直接选择排序的过程。
8.若用冒泡排序对关键字序列(18,16,14,12,10,8),进行从小到大的排序,所需进行的关键字比较次数是多少。
9.给出关键字序列(27,18,21,77,26,45,66,34),试写出快速排序过程。
10.无序序列为(10,2,13,15,12,14),用堆排序方法从小到大排序,画出堆排序的初态、建堆和重建堆的过程。
11.写出对序列(28,16,32,12,60,2,5,72)进行2路归并排序的过程。
12.给出如下关键字序列(321,156,057,046,028,007,331,033,034,063),试按链式基数排序方法,列出每一趟分配和收集的过程。
13.若参加锦标赛排序的关键字有11个,为了完成排序,至少需要多少次关键字比较?14.手工跟踪对以下各序列进行堆排序的过程。
第10章排序一、选择题1.某内排序方法的稳定性是指( D )。
【南京理工大学 1997 一、10(2分)】A.该排序算法不允许有相同的关键字记录 B.该排序算法允许有相同的关键字记录C.平均时间为0(n log n)的排序方法 D.以上都不对2.下面给出的四种排序法中( D )排序法是不稳定性排序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999 一、10 (2分)】 A. 插入 B. 冒泡 C. 二路归并 D. 堆积3.下列排序算法中,其中(D )是稳定的。
【福州大学 1998 一、3 (2分)】A. 堆排序,冒泡排序B. 快速排序,堆排序C. 直接选择排序,归并排序D. 归并排序,冒泡排序4.稳定的排序方法是( B )【北方交通大学 2000 二、3(2分)】A.直接插入排序和快速排序 B.折半插入排序和起泡排序C.简单选择排序和四路归并排序 D.树形选择排序和shell排序5.下列排序方法中,哪一个是稳定的排序方法?( B )【北方交通大学 2001 一、8(2分)】A.直接选择排序 B.二分法插入排序 C.希尔排序 D.快速排序6. 快速排序方法在( D )情况下最不利于发挥其长处。
【燕山大学 2001 一、3 (2分)】A. 要排序的数据量太大B. 要排序的数据中含有多个相同值C. 要排序的数据个数为奇数D. 要排序的数据已基本有序7. 以下序列不是堆的是( D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1应用一、5 (2分)】A. (100,85,98,77,80,60,82,40,20,10,66)B. (100,98,85,82,80,77,66,60,40,20,10)C. (10,20,40,60,66,77,80,82,85,98,100)D. (100,85,40,77,80,60,66,98,82,10,20)8.下列四个序列中,哪一个是堆( C )。
【北京工商大学 2001 一、8 (3分)】A. 75,65,30,15,25,45,20,10B. 75,65,45,10,30,25,20,15C. 75,45,65,30,15,25,20,10D. 75,45,65,10,25,30,20,159.从未排序序列中依次取出一个元素与已排序序列中的元素依次进行比较,然后将其放在已排序序列的合适位置,该排序方法称为( A )排序法。
《数据结构》教学大纲Data Structure课程编号:J6110G0003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程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数字媒体技术先行课:计算机科学导论、离散数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后续课:无。
学分数:5主讲教师:任燕、王命延、冯豫华、周石林、王玮立等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数据结构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当用计算机来解决实际问题时,就要涉及到数据的表示及数据的处理,而数据表示及数据处理正是数据结构课程的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这两方面内容的学习,为后续软件方面的课程打下了厚实的知识基础,同时也提供了必要的技能训练。
因此,数据结构课程在计算机应用专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据组织、存储和处理的常用方法,为以后进行软件开发和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主要任务是讨论现实世界中数据的各种逻辑结构,在计算机中的存储结构以及进行各种非数值运算的算法。
本课程达到《认证通用标准》规定中关于“毕业要求”的第三款项(具有运用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第四款项(具备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数据结构及其分类、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密切关系;熟悉各种基本数据结构及其操作,学会根据实际问题要求来选择数据结构;掌握设计算法的步骤和算法分析方法;掌握数据结构在排序、查找和路由选择等常用算法中的应用。
最后学生应达到知识技能两方面的目标:在基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常用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及其不同的实现方法;在技能方面,通过系统学习能够在不同存储结构上实现不同的运算,并对算法设计的方式和技巧有所体会。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基本要求: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抽象数据类型在软件设计中的意义,算法的概念和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分析,了解算法的描述和评价。
《数据结构与算法》第二部分习题精选一、填空题1. 大多数排序算法都有两个基本的操作:和。
2. 在对一组记录(54,38,96,23,15,72,60,45,83)进行直接插入排序时,当把第7个记录60插入到有序表时,为寻找插入位置至少需比较次。
(可约定为从后向前比较)3. 在插入和选择排序中,若初始数据基本正序,则选用;若初始数据基本反序,则选用。
4. 在堆排序和快速排序中,若初始记录接近正序或反序,则选用;若初始记录基本无序,则最好选用。
5. 对于n个记录的集合进行冒泡排序,在最坏的情况下所需要的时间是。
若对其进行快速排序,在最坏的情况下所需要的时间是。
6. 对于n个记录的集合进行归并排序,所需要的平均时间是,所需要的附加空间是。
7.对于n个记录的表进行2路归并排序,整个归并排序需进行趟(遍),共计移动次记录。
二、单项选择题()1.将5个不同的数据进行排序,至多需要比较次。
A. 8 B. 9 C. 10 D. 25()2.排序方法中,从未排序序列中依次取出元素与已排序序列(初始时为空)中的元素进行比较,将其放入已排序序列的正确位置上的方法,称为A. 希尔排序B. 冒泡排序C. 插入排序D. 选择排序()3.排序方法中,从未排序序列中挑选元素,并将其依次插入已排序序列(初始时为空)的一端的方法,称为A. 希尔排序B. 归并排序C. 插入排序D. 选择排序()4.对n个不同的排序码进行冒泡排序,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比较的次数最多。
A. 从小到大排列好的B. 从大到小排列好的C. 元素无序D. 元素基本有序()5.对n个不同的排序码进行冒泡排序,在元素无序的情况下比较的次数为A. n+1 B. n C. n-1 D. n(n-1)/2 ()6.快速排序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最易发挥其长处。
A. 被排序的数据中含有多个相同排序码B. 被排序的数据已基本有序C. 被排序的数据完全无序D. 被排序的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悬殊()7.对有n个记录的表作快速排序,在最坏情况下,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A.O(n) B.O(n2) C.O(nlog2n) D.O(n3)()8.若一组记录的排序码为(46, 79, 56, 38, 40, 84),则利用快速排序的方法,以第一个记录为基准得到的一次划分结果为A. 38, 40, 46, 56, 79, 84 B. 40,38, 46 , 79, 56, 84C. 40, 38,46, 56, 79, 84 D. 40, 38,46, 84, 56, 79()9.在最好情况下,下列排序算法中排序算法所需比较关键字次数最少。
排序应用大班数学课程循环排序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十章“排序应用”,主要内容包括:循环排序的概念与性质,循环排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及循环排序的拓展。
具体章节内容为:第十章第二节“循环排序的方法与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循环排序的概念,了解循环排序的性质,并能运用循环排序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循环排序的性质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循环排序的概念、方法和步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循环排序示例图、练习题。
2. 学具:彩笔、剪刀、胶棒、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杂乱无章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将这些图片进行排序。
2. 循环排序概念讲解(10分钟)根据学生回答,引出循环排序的概念,讲解循环排序的性质。
通过示例图,展示循环排序的方法和步骤。
3. 例题讲解(15分钟)出示例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运用循环排序的方法解决问题。
讲解解题思路,展示解答过程。
4.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5. 小组合作探究(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循环排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循环排序的概念、方法和步骤。
六、板书设计1. 循环排序2. 内容:循环排序的概念循环排序的性质循环排序的方法和步骤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举例说明循环排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答案:数字排序结果:1、2、3、4、6、8。
循环排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示例:将班级同学按照身高进行循环排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循环排序的概念和方法掌握情况较好,但部分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面仍有困难,需要加强练习和指导。